供应室工作流程(共14篇)
1.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一
供应室的工作流程
一、供应室的去污工作
去污的过程包括6个步骤:1分类、2浸泡、3清洗、4用自来水漂洗、5用去离子水漂洗、6干燥。
二、供应室的包装工作
物品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打石蜡油防锈即进行包装
1、包装材料应充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3新包布应洗涤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4、盘、盆、碗等器械物品尽量单个包装。
5、灭菌物品能折的必须折,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血管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有筛孔的容器应充分打开筛孔。
6、物品捆扎不宜过紧,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应贴化学指示胶带,内应放化学指示卡。
三、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湿,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装载注意事项:
1、装载量不得超过容量的80%。
2、难于灭菌的大包及织物包放上层,金属物品放下层。
3、无菌包、物品装放不能贴靠门和四壁。
4、金属包应平放,玻璃瓶应开口向下或侧放,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
5、启闭或筛孔容器应将筛孔盖打开。
四、灭菌后的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湿包的有明显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
3、检查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或有可疑点不作无菌包使用。
4、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污染物品混放。
5、合格的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示。
6、每批灭菌物品,无菌包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日期与操作者。
7、灭菌物品应放在不锈钢的架子上,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顺序排放、分类放置、专科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下收下送各种手术包、无菌器械。
五、根据要求制作各种敷料。
2.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二
关键词:供应室,改进,差错,护理质量
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组成部分, 承担着医院消毒灭菌及向临床各科室提供灭菌器材和敷料等工作,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日常工作包括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 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在这些工作中, 常见有一些错误发生, 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缺陷和差错发生, 我科除了加强责任心和加强查对工作外, 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日常工作方法, 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了易发生差错的环节, 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现介绍如下。
1 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
1.1 包装工作的改进
供应室包装工作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器械集中酶浸泡清洗擦干上油后, 就要进行分类和包装。在包装工作中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将近结束包装工作时发现器械有剩余或者缺少器械, 出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重新打开所有相关的包重新检查, 这样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时间并且使工作混乱。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 我们先后实行分阶段处理, 即将回收的器械分科室分筐放置处理, 减少混合处理导致造成最后发现错误而需要大量返工查找。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寻找减少错误的方法, 在加强查对的基础上在包装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如我们常用的拆线包包内有1个拆线剪刀、 1把小镊子、1把血管钳, 过去的包装方法是只要把以上的几个器械放在一起包上就行, 经常有错包的现象, 有时候2把血管钳包在了一起 , 为了避免这种经常出现的错包现象, 我们在包装拆线包时首先打开血管钳和剪刀的轴关节, 用小镊子插入钳和剪刀交叉之间包装, 这样既不会错包又符合灭菌要求, 一举两得, 自从用这种包装方法后拆线包的包装正确率大大的提高, 返工现象也明显减少。
1.2 3M胶带指示卡日期的改进工作
3M胶带指示卡日期的改进工作是我科2008年的小创新。过去每天我们用手工在胶带上书写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多达300多个, 常出现笔误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 我们借鉴印章方法, 把消毒日期和有效日期用不干胶印油印于3M胶带上, 这样既代替了过去手工书写的不一致性, 同时又避免了笔误现象的发生。通过这项工作的改进, 我们每天只需要做1次日期调整, 检查无误后在准备好的胶带上印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即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手工书写常出现的错误现象, 使日期标志整齐美观, 准确率100%。
1.3 供应室在清洗工作中的改进
供应室所供应的物品, 每个容器上都要粘贴印有消毒指示标记的胶带, 我们常用3M的指示胶带, 指示胶带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后与消毒的容器粘贴非常紧密牢固, 撕下胶带后常常留下胶带的印迹, 若清洗不干净留下消毒胶带的印迹, 长期的积累致使消毒容器胶痕累累。另外新增添的器皿, 其生产厂家均附有厂家生产的胶带标签贴于器皿上, 这样我们每次清洗要付出很大的工夫才能清洗掉。首先, 温水浸泡, 去污粉擦洗, 有时需要用钢丝球擦洗, 这样胶印去掉了, 同时在器皿上留下了划痕, 对器皿造成了损伤。我们在《中国消毒学杂志》上发现巧去胶印的方法后, 马上借鉴使用, 确实效果良好[1]。同时, 我们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 先把容器放热水中浸泡1 min, 或者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烤至胶软化再用75%乙醇棉球擦洗, 即可较易除去胶印, 不留划痕, 既省时又省力擦洗掉胶印。
2 体会
2.1 改进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提高了工作质量
我们在未改进以上工作之前, 每天清洗包装工作需要时间长, 需要的人员多, 现在我们每天的清洗包装工作人员减少了一个人, 而时间比过去减少了近30 min,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工作质量显著地提高了!过去工作中常常发生的返工现象, 包装错误, 误写错写消毒和有效日期现象随着我们工作方法的改进后, 发生的几率明显的减少, 供应室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明显的降低。同时, 统一油印日期使供应室的消毒包整齐、规范美观, 打开消毒供应物品外包装, 不仅符合灭菌要求, 而且包内器皿清洁、光亮如新。因此, 改进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又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2.2 改进工作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
过去供应室工作单调, 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做完工作外, 认为创新发明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供应室工作的改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了激励作用, 同时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 也促进了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现在我院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满怀信心为新供应室建设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3.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2-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承担医院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与护理质量效果。为了提高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出科质量,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本科室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控制,使每项工作纳入标准流程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1.2 区域划分、责任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走向由污到洁,不逆行、不交叉。工作流程按回收、洗涤、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做到人物分流,所有器械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工作人员跨区工作必须换换鞋更衣。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区与无菌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的各个区域,分别由护理质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质量和安全,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与奖金挂钩。
1.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室缺陷登记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制度以及各班人员工作职责,如下收下送工作职责、污物室工作职责、清洁室工作职责、无菌室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4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控 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管理要求,分别制定了下收下送、污物回收洗涤、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和发放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安排,重点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每个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向,以保证工作质量。
2 各环节质量管理的要求
2.1 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转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用冲水抢冲净车轮,水干后,存放在固定位置。
2.1.1 送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据回收各科室物品的数量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数目,到无菌室传递窗口领取无菌物品,并与无菌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按发放科室顺序装入车内,带上快速手消,推车前往临床各科室,按楼层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与科室护士当面点清交接后双方签名。
2.1.2 下收人员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对所用过的器械是否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器械有无损坏,数目是否齐全,然后将各类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内,并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科室人员双方签名,然后按专车路线返回供应室。回收完毕要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护士自身受到污染。
2.2 回收洗涤、包装管理 回收的器械集中在污染区处理,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按分类—浸泡—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干燥的步骤进行,然后通过窗口进入清洁区,逐个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干燥,对照包装卡片进行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标识清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查对者),包装大小、松紧适宜。
2.3 灭菌、监测管理 严格执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消毒员经专业培训,严格遵守灭菌程序。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坚决打回重新包装;然后,按装载要求装锅:灭菌时把握好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灭菌完毕取出标准监测包,检查灭菌标签指示带和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合格才能将灭菌包移入无菌间。
2.4 无菌物品存放、发放管理 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防尘柜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作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不合格必须重新灭菌处理。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再次核对无菌包标识,严禁发错包或将过期包发放至科室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
2.5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各环节的管理,严格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消毒供应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有登记账册,详细记录每次进货情况,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本科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6 服务质量管理 树立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理念,以患者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路,满足各种医疗用物需求,每天常规两次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平诊预约、急诊急送、随需随送”的服务理念,耐心、周到、及时地确保各种医疗用物供給。
3 效 果
3.1 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一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供应室护士工作流程 篇四
1、提前5分钟上岗,穿戴好工作服、帽子、佩戴胸卡、要求衣帽必须整洁。
2、检查核对供应室固定器械数目,使用情况.3、打包消毒各诊室器械,并与诊室工作者交接送来数目相对,并在消毒包装袋上注明是哪个正式物品。
4、做好供应室消毒登记、和紫外线消毒登记工作.5、发放消毒完成的物品并与诊室工作人员核对发放回来的数目。
6、诊室工作人员把器械在诊室冲洗干净交供应室打包。
7、做好供应室、库房物品的出入库登记,月底总结总数交与赵医生。
8、物品每月或者没星期清点一次,发现物品欠缺及时登记,并及时向供应商要取。
9、更换棉球缸镊子筒等,注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时间
5.供应室工作流程图 篇五
1、使用前检查灭菌性能;
2、按要求摆放灭菌物品;
3、同类物品同锅次灭菌;
4、根据类别选择不同的灭菌程序;
5、观察(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
6、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记录关键数据;
8、检查合格后出锅; 缓冲间 器械制作打包 无菌物品存储 污染物品接收清洗消毒: 无菌物品发送:
1、填写物品交接清单;
2、核对单据; A、预清洗:
1、冲洗;
2、洗涤;
3、漂洗;
4、终末漂洗; B、器械烘干; C、器械检查、维护; 分类 无菌包装 D器械装配; E、器械核查; 污染器械回收:
1、清点;
2、核查;
3、领取登记;
6.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六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功能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范围的扩大, 致使消毒供应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 对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护对策, 以保证护士职业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器刺伤
锐器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供应室护士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装配各种器械时, 要接触的锐利器械转移, 如针头、刀片、剪刀等, 工作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污染的器械刺伤, 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一些其他疾病, 如疟疾、败血症, 伤口感染等[1]。
1.1.2 微粒粉尘
供应室人员在制作棉花纱布类敷料时飘散的大量棉絮、纱絮纤维, 以及手工给橡胶手套上滑石粉时纤维粉到处飞扬, 可诱发鼻痒、喷嚏甚至哮喘, 长期刺激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2]。
1.1.3 噪声
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把供应室建在偏僻的地方, 消毒供应室设计不规范, 设备陈旧简陋, 灭菌器、毁形机等设备在使用中产生噪声。真空泵、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烘干机等, 噪声最高可达95 dB~105 dB, 而无控制噪声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额域环境噪声标准》, 功业区:昼间65 dB, 夜间55 dB, 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 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1.1.4 高温度、潮湿
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锅温度高达134 ℃, 干热灭菌温度高达180 ℃, 消毒清洗机、烘干机温度也约在90 ℃, 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夏天气温高时, 灭菌间温度可达40 ℃以上, 容易诱发头痛、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清洗器械是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每天要洗涤大量物品, 地面潮湿, 空气湿度大,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 容易引起关节不适、疼痛。设备简陋的供应室工作人员主要靠手工清洗器械, 因此寒冷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 化学因素
供应室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有醛类、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等。在使用时若防护不当, 可对人的皮肤、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1.2.1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作为当前医院消毒工作中最常用的消毒剂, 它具有腐蚀性, 难闻的氯味、挥发性、刺激性, 挥发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引起支气管炎, 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浓度高可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性;其与甲醛接触或用热水稀释都可生成致癌物质;此外, 它还有漂白作用, 若溅到有色衣物上会使局部褪色。
1.2.2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 易燃易爆, 以其温度低、渗透性强、腐蚀性小、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它的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灭菌使用时, 若操作不当造成泄露可导致环氧乙烷过量吸入引起急性中毒, 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 头晕、虚弱、恶心、呕吐、胸痛、神经毒性反应等。美国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仍将环氧乙烷作为可疑致癌物, 并可能有生殖毒性。
1.3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等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供应室在回收清点、体液和其他污物, 使用单位往往未做初步处理, 甚至对已知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不做标识, 这就对消毒剂供应室护士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增加了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几率。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防护的监督与管理
供应室应该把护士职业防护纳入日常管理中进行严格考核;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其次, 要加强职业防护的宣传、教育,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主动自觉的执行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3,4]。
2.2 物理因素的防护
2.2.1 锐器刺伤防护
供应室人员在回收处理各种锐利器械时, 严格按标准预防, 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橡胶手套 (双层) 、穿隔离衣;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 应先消毒再清洗。并且操作方法要规范, 刀片针头要用持物钳夹取, 剪刀等锐利器械盛放在盘或筐内再传递给其他人, 穿刺针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手工清洗穿刺针, 玻璃物品要轻拿轻放, 小心操作, 有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1层乳胶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若被锐器意外刺激伤后, 应现脱去手套, 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 使部分血液流出, 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5,6]。
2.2.2 微料粉尘防护
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巾的折叠时要做好防护, 戴加湿口罩, 也可适当增加制作间的空气湿度, 尽可能设立独立的空间, 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使用一次性手套。
2.2.3 噪声防护
供应室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灭菌区, 因此在建筑设计上着重考虑灭菌区的布局及降低噪声的方案措施;其次, 要加强对灭菌设备的维护、保养, 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或配件, 让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以减少异常噪声。同时, 为了减少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及烘干机噪声的影响, 尽量集中清洗器械清洗人员离开房间, 有噪声的房间应随时关门, 以减少污染范围。
2.2.4 高温度、潮湿
为防止烧伤烫伤的发生, 高压灭菌器每日使用前检查机械性能, 水电蒸汽是否安全, 应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 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灭菌程序结束后开启锅门时人员站在门后或门旁, 不要裸露手臂, 物品需冷却10 min后再取出放进无菌物品, 必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 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
2.3 化学因素防护措施
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效能、配制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项, 由专人配制, 配制时戴好防护眼罩、口罩、橡胶手套等自身防护措施, 对易挥发的消毒剂, 其盛放容器应加盖存放,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污染区, 要有独立的通风换气系统, 并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以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柜应严格按照厂家的安装操作说明和各项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安装操作, 环氧乙烷灭菌柜和环氧乙烷消毒剂应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对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无菌物品, 严把入库关, 对不符合要求的禁止入库, 出库拆除大包装时要戴口罩及手套。
2.4 生物因素的防护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污染的物品时, 必须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 清洗处理污染物品时, 还要穿防水围裙、防水鞋、戴防护面罩, 督促各科室人员对用过的器械进行预防处理, 特殊菌种污染物品应有标志, 供应室回收先灭菌后再按常规流程进行处理, 工作人员每日坚持“六步洗手法”, 坚持每年1次健康体检, 定期为医护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综上所述, 提高供应室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 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安装合格的设备, 配备合格的专业操作人员, 严格遵循供应室流程, 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我院供应室由于医院领导的重视, 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近几年无职业伤害发生, 有效地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柳, 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我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7) :724.
[2]张红玉, 魏淑玲.护士职业危害及其护防[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5, 22 (1) :105.
[3]何泳红.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学知识需求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9) :694-695.
[4]任小英, 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3) :258-261.
[5]张小溶.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29-31.
7.新形势下供应室管理工作的体会 篇七
供应室经过验收后,工作流程、布局已趋于合理。工作有规范可依,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要加强各岗位规范化运行的操作执行情况的检查,如回收物品时,工作人员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应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一次性医疗废物按医疗垃圾规范化处理,严格按照三区划分进行工作,不得逆行。
标准化管理
制定各种各类物品处理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接受代消包检查标准:消毒灭菌岗位是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依据灭菌器的操作要求,对消毒员的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工作中的缺陷,避免湿包的出现,在接受代消包及科内消毒包时,按照30cm×30cm×50cm大小规范检查,包布不洁及潮湿时需要另行包装方可进行灭菌。
灭菌器监测:灭菌器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日进行BD试验,每锅次进行化学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及指示胶带检查,每锅进行工艺监测,灭菌器的装载量要按规范要求进行,不低于5%,不超过90%。
灭菌后的物品存储发放管理: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存储及发放,5.1~9.30有效期为1周,10.1~4.30有效期2周,每日对无菌间的物品进行检查,到期物品及时进行重新灭菌,确保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发放时严格执行三查四对,确保无菌物品的发放准确无误。
生物學监测:每月对工作台面、空气、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进行生物学监测,达到环境生物学监测标准,不达标时认真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限时整改达标。一次性无菌物品执行保管制度,专人管理,专库存放,每批次作热源监测,保证三证齐全;各区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2次。
科学化管理
科学分工、岗责任务明确: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成若干班次,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制定工作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及效率,如下收下送、消毒灭菌、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发放、组装、值班员等岗位责任。
强化控感意识:除定期进行控感检查如下收下送车的每日清洁消毒外,经常进行控感知识的学习,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学习院发控感知识,学习护理人员意外伤害处理预案及办法,每月进行消毒知识考核,使每个人树立预防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控感知识,做好控感管理。
强化消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供应室有大型设备及较多仪器,如灭菌器,烘干箱、干燥箱、空气净化器、小锅炉,蒸馏塔等,而且部分设备的电压高达380V,因此加强消防知识的培训及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进行预防烫伤、电击伤、火灾等的预防知识的培训及技能的检查,如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是要对火灾,树立“防范重于救灾”的思想,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管线的完好程度,及时报请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化成本意识、减少损耗:推行零库存管理,加快物资的周转,推行五常法管理,减少重复及堆积,推进节约化管理,减少支出,如对一次性物品,经过统计计算出平均使用量,同时根据全院住院病人情况及手术量的情况进行计划性增减的办法申请领购,有效地减少库存量及堆积,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的人力及资源成本,避免浪费,对水、电的消耗,推行节约措施,降低成本。
人性化管理
关注知识学习:护士长要应用成人教育模式,重视过程设计,重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减轻甚至消除畏难情绪,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学习的内容上,特别需要加强消毒灭菌的专业知识培训。
关注情感需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供应室人员的来源及自身的状况各有不同,护士长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护士,充分肯定她们曾经的成绩,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其家庭、子女情况,关心其身体状况,使她们感到科室是一个关心他人的集体,感到身心愉悦。特别是激励机制,如正确处理缺陷,推行评选服务明星的做法,使护士感到自身的努力价值,能够安心工作,热爱岗位,敬业奉献,从而做出新的成绩。
8.供应室工作制度 篇八
一、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物品保管制度。高压灭菌锅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清洗、灭菌流程和保养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每周生物监测。
三、严格区分污染、清洁、灭菌三类物品。无菌物品应在无菌室存放,并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有效期(一般为7天,霉季5天)。期限已过或疑有污染的物品应重新灭菌。
四、各种器械包、治疗包应按操作规程包装,并注明名称、灭菌有限期、操作员;所有
包布每次换洗。
五、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和回收物品严格分开放置,调换物品清点交接清楚。保质保量
做好各种器械、敷料、无菌物品供应,保证应急之用。
六、做好物品保管、报损工作,每季清点器械布类数量,及时补充。
七、经常征求科室意见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供应质量。
八、每日消毒科室物表地面,紫外线消毒每日一次,每周大扫除,每季空气培养。
9.供应室工作计划 篇九
1、定期检查;每天检查消毒质量,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
2、做好各项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消毒锅监测,灭菌效果监测等。
3、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包装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4、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合格率达到≧98%
5、每月做一次嗜热杆菌芽孢监测
6、每季度进行一次五项监测(手.物体表面.空气.无菌物品.消毒液)
10.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采用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果: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和防止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减少和消除供应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是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害 对策
医院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在供应室 工作 诸多 环节 中 存在 危害 供应室 工作 人员 身体 的高危因素, 分析 这些因素 ,探讨有效防护措施对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 及 控制医院感染 具有 十分 重要的意义 。
1 供应室工作的的危险因素
1.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如临床用后的各种待回收包内混有用过的刀片、缝合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玻璃碎片等,回收分类时稍不注意,记忆被这些锐器损伤。
1.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2.1 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对人的眼、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在配制和洗涤过程中防护不当,极易损伤操作人员的眼呼吸道,引起眼干,眼及咽部疼痛。
1.2.2 煮沸消毒时,在煮沸锅内取放物品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烫伤。
1.3 包装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3.1 在装配刀片、缝合针、帕钳、手术剪等锐器时,疏忽大意也容易被刺伤。
1.3.2 拿取煮沸消毒后的器械物品时容易引起烫伤。
1.4 灭菌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4.1 夏季高温,灭菌人员在灭菌室高温环境中工作易发生中暑。
1.4.2 灭菌结束后取出灭菌物品时,灭菌架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烫伤。
1.4.3 灭菌锅事故引起操作人员受伤。
2 防护对策
2.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防护
2.1.1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各类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与技能;(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3)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5)应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1]提高防护意识,同时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规范正确处理待回收的器械物品 。用后的手术刀、一次性注射器,及时取下刀片及注射针头,碎玻璃等锐器物及时放入锐器盒内。
2.1.2 回收分类人员执行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回收分类流程,操作前戴好手套、口罩必要 时 着 隔离 衣 防护 面罩 。动作轻慢 ,拿取 锐器物时用镊或钳夹取,避免直接用手拿取。
2.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防护
2.2.1 正确 配制含氯消毒液及酶清洗液避免浓度过高或 过低 ,配制时戴好口罩、橡胶手套、防护面罩 ,避免刺激皮肤、眼、呼吸道 引起损伤 。
2.2.2 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应盛装在密闭容器中,使用后密闭排放,避免 挥发在空气中 引起操作人员呼吸道及眼损伤 。
2.3 灭菌流程中的防护
2.3.1 夏季高温季节,灭菌人员衣着适宜,食用防暑降温食物、饮料,条件许可配备通风降温设备,防止灭菌人员高温作业引起中暑。
2.3.2 灭菌时勿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度以下再开灭菌器。[2]
2.3.3 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应在“0”位;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电源、水源、蒸汽、壓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3]正确操作灭菌器,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任然是我们要继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修订稿)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修订稿)2008
11.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一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烧伤、烫伤
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灭菌器, 灭菌温度范围121~134℃, 开启锅门及取出物品时操作不慎, 碰到高压锅内壁或其装载车架时, 皮肤就会烫出水疱, 特别是夏季, 消毒间温度高、湿度大, 工作人员穿半袖装, 极易烫伤。我院供应室有8名护士, 均有被烫伤史。另外, 清洗消毒机消毒温度达93℃, 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也极易烫伤。
1.1.2 噪声
供应室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时, 尤其是在脉动和干燥程序时, 真空泵、空气压缩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等设备均产生噪声, 而且噪声常接近90分贝。另外, 器械及容器之间相互碰撞也会产生噪声, 可对工作人员造成听觉器官及全身各系统的损害。长期工作在该噪声环境中易引起疲劳, 易产生负性情绪[1]。
1.1.3 环境因素
日常使用的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温度高达134℃, 清洗消毒机、烘干机烘干物品时温度也可达93℃, 开启设备舱门卸载物品时, 设备内舱温度仍达60℃。这些热量的散发可以升高室内温度、增加室内湿度, 尤其是炎热的夏天, 供应室内温度极高, 很容易中暑,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环境中对健康十分不利。集中清洗器械是供应室不可缺少的工作, 即便是寒冷的冬天, 供应室工作人员也不可能避免使用冷水, 寒冷、潮湿易使人患上风湿性关节炎[2]。
1.1.4 粉尘因素
工作人员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和包装治疗包时, 包布所产生的棉尘到处飞扬, 会黏附在眼结膜和吸入, 影响视力及损害呼吸道。
1.1.5 锐器损伤
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受到锐器刺伤的机会比较多, 例如, 在回收分类器械时、包装时最容易被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刺伤后很容易感染传染病, 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锐器刺伤所致, 刺伤还可传播感染性疾病, 如疟疾、败血症等[3]。
1.2 生物因素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将临床使用过的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所以每天都要接触到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 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也是危害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4]。在清洗器械的过程中, 尤其是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类器械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极易被吸入呼吸道而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1.3 化学因素
供应室工作人员每日使用多种化学消毒剂, 如含氯消毒剂, 其主要用于地面、桌面及污染物品的消毒, 还经常使用酶洗液、除锈剂, 其均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 溅到皮肤上会伤害皮肤, 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挥发出来的刺激气味, 使眼睛及呼吸道感觉不适。环氧乙烷以低温、低浓度、渗透性强、无腐蚀性、灭菌效果彻底、可存放时间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一次性无菌物品大部分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供应室承担着一次性物品的发放工作, 因此会存放大量的一次性无菌物品, 室内空气很容易被残留的环氧乙烷气体污染, 环氧乙烷低浓度时对眼、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则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环氧乙烷可诱发细胞突变, 并具有累积效应[5]。
1.4 运动功能性损害
供应室护士长时间站立操作, 如清洗、包装物品时, 取强迫体位容易使人疲劳, 极易发生颈椎病、腰椎劳损、下肢静脉曲张;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护士要经常搬运重物, 如回收手术器械, 有时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部小关节脱位或韧带拉伤等损害。
1.5 心理社会因素
供应室人事管理属于护理部, 所以工作人员全部是护士, 护士基本为女性, 女性特殊的心理状况使得对供应室工作带有偏见。认为供应室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 每天推上回收车全院收器械, 推上发放车全院发放器械, 有时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不好, 发生摩擦更觉着低人一等, 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导致消极逆反情绪, 这样既不利于工作, 也不利于健康。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烧伤、烫伤的防护
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经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培训证的人员负责, 熟知灭菌器的性能, 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物品冷却10 min后再取出, 灭菌结束开锅门儿时站在门旁或门后, 防止锅内的热气涌出烫伤。夏季卸载物品时不能裸露手臂, 一定要戴套袖和隔热手套,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灭菌器的推车及高温物品。
2.1.2 噪声的防护
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对器械和容器轻拿轻放, 尽量减少掉到地上发出噪声的机会;设备专人专管, 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维护保养, 器械尽量集中清洗, 以减少噪声的产生;消毒间安装消音设备, 空气压缩泵不要安装在消毒间, 进出清洗间及消毒间随手关门, 尽可能缩小噪声影响范围。
2.1.3 环境因素的防护
供应室工作环境要宽敞、通风良好, 一年四季都要保证有热水供应, 清洗时一定要戴橡胶手套, 有条件的可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 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可在消毒间和发放间安装换气扇和空调。
2.1.4 粉尘的防护
制作各种敷料、棉球时戴口罩, 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 在单独的房间制作, 防止粉尘飞扬扩大污染范围, 尽量购买成品敷料和棉球, 减少制作的机会。
2.1.5 生物化学因素的防护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在清点、清洗污物时一定按标准做好防护, 戴圆筒帽子、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罩或面罩, 穿防护隔离衣、专用防护鞋, 规范操作行为, 减少损伤机会;加强手卫生管理, 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张贴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如:“请当心锐器刺伤”, “请穿防护服”, “请戴防护手套”等;重视锐器刺伤后的正确处理。
2.1.6 运动功能性损害的预防
在搬运物品前, 应评估物品重量, 量力而行, 以正确的姿势提举物品, 器械包尽可能小, 便于搬动。
2.1.7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正确认识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 树立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善于与同事领导沟通, 建立良好互动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心态, 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注意心理调节, 用稳定、愉快的情绪和自身实际行动赢得临床医务人员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尊重。
3 结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中, 加强安全防护非常重要。坚持标准预防措施, 规范各种操作规程,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安装合格的设备, 配备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从而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罗丁一, 张明虎.舰艇机舱噪声对大鼠几项生化指标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 2006, 27 (4) :297.
[2]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设计[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3) :288.
[3]李喜芬.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7.
[4]李雪梅, 罗婷, 陈园树.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7) :91.
12.供应室工作总结 篇十二
认真执行院里的各项会议精神,加强自身安全教育,加强法律意识,加强消毒锅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联系后勤人员进行维修,保质保量完成消毒任务。
认真执行院里及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同院里保持一致,积极完成院里交办的各项工作。为了加强安全意识,使各项制度上墙,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按时完成工作,按操作规程完成每一项操作,加强科室检查无菌器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严格区分有菌物及无菌物。坚持质量不放松,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消毒液现用现配,每天用0.1%“84”消毒液擦无菌室,消毒室下送车,门把手每周封闭熏蒸一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均合格。
每次消毒时都有两个监测内容,化学指示卡,化学3M胶带均合格,每月做生物监测指标合格。使器械消毒合格率达100%。卫生局每年一次对消毒锅生物监测均合格。消毒时认真执行消毒常规,有灭菌制度及灭菌中遇危险紧急处理预案,从而保证了无菌器械的无菌程度。在消毒时保证安全用电,建立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记录。做到定期检查维护。
加强消毒器械的管理,搞好优质服务,主动积极为临床服务到位,对科室不够用的器械及时协调,从而保证不耽误临床使用。
积极参加工会创办的创优争先,开展优质服务,“三好”“一满意”的活动。学习医德医风,规范自己行为,医务十条禁令等。自己严格要求,加强劳动纪律,注意党员形象,爱岗敬业。认证做好科室现场管理,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最大限度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修旧制度,修好拖布一把,响应号召捐款。
供应室承担医院器械与敷料制作、消毒、灭菌、储存、发放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所以需要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积极参加院里及护理部组织各种业务学习及三基训练。掌握消毒灭菌知识,不断更新知识。
13.医院供应室工作制度 篇十三
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和时间。
(2)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汽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洗刷一次。
(3)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灭菌时,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4)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
(5)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放入冷水中,待水煮沸后煮10分钟;橡皮类则须待水温后放入煮10分钟。
(6)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应消毒)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和时间。
(2)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汽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洗刷一次。
(3)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灭菌时,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4)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
(5)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放入冷水中,待水煮沸后煮10分钟;橡皮类则须待水温后放入煮10分钟。
14.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四
1 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
供应室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大多存在毒性、刺激性、腐蚀性, 由于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 对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初步处理均需使用化学消毒剂。常见的有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 都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挥发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工作中不小心喷溅眼睛中, 可引起接触性结膜炎、失明等严重后果;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水疱, 甚至致癌, 孕妇如接触到这些物品, 可致使胎儿畸形等。
1.2 生物因素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与患者使用过的医疗物品接触, 在回收各种污染医疗器械的过程中, 要清点带有血迹、脓迹、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器械和其他污染物品。这些物品在回收时基本上不做任何处理, 都带有病原微生物, 其中乙肝病毒 (HBV) 的危害最大, 人体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很可能被感染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中最常见就是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另外还有结核病、性病、丙型肝炎乃至艾滋病等易感染疾病, 严重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小心还会被泼洒和迸溅出的污染物所感染, 也会因吸入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感染, 存在着较高的职业性暴露风险。
1.3 物理因素
1.3.1 噪声的危害
供应室内的噪声污染也非常普遍, 预真空蒸汽灭菌器、烘干机、超声震荡机、纯水机等均可产生超过90 d B的噪声, 据有关劳动保护部门检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抽真空时噪声强度超过了国家对工业区噪声规定的标准。经常在这种噪声环境下工作, 易引起头痛、头晕、疲劳、烦躁、听力下降等, 严重者可造成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 条件反射异常, 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失眠、烦躁、精力不集中等。
1.3.2 高温伤害
供应室常用的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温度多高于100℃, 干热灭菌器温度高达180℃左右, 干燥柜和全自动清洗机也能产生90℃的高温, 对人体有明显损害。工作人员高温操作时易发生中暑或烫伤, 在完成消毒之后开启设备舱门卸载物品时, 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 供应室工作人员很多都被烫伤过。
1.3.3 锐器伤害
针刺伤与刀割伤是最常见的锐器伤害, 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接触针头、剪刀、刀片等锐器, 而这些物品在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最易使其受伤。使用过的针头锐器可以传播败血症、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
1.3.4 紫外线和粉尘危害
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能使微生物细胞内部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使其结构改变, 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紫外线, 对人体可构成潜在的伤害。供应室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常规使用紫外线照射, 我们把时间集中安排在人员走动较少的工作间隙中或尽量安排在中午下班后人员相对较少时进行。
粉尘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损伤因子。患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包装时飘散的棉絮纤维、粉尘都会飘散在室内污染空气, 极易吸入呼吸道, 进而引发鼻痒、喷嚏、咳嗽甚至哮喘等疾病。
1.4 心理、生理性因素
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一线退下来的老同志, 工作认真, 责任感极强, 但年老健忘, 加之供应室工作繁琐, 长时间的站立、跑动、推车等导致身体疲劳力不从心;通常供应室护士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等均易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溃感。
1.5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供应室工作人员缺乏对标准防护的认识和学习, 大多凭经验做事,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加之医院加强安全学习的措施不够完善, 对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不够, 使其对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认识不清, 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2 防护措施
2.1 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制度
认真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积极推行标准预防措施, 固定学习时间, 对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加以督导, 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和标准。定期组织全员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了解其危害性, 学习应对措施, 提高对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 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隔离和预防感染的意识, 提高职业自信心和安全感, 提升执行效率。
2.2 加强自我防护知识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避免职业伤害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供应中心人员在回收物品时必须穿戴口罩、帽子、护目镜、长袖隔离衣、手套、防水围裙、防水靴, 帽子应遮盖全部头发。在接触锐器时要特别小心, 不能直接传递、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双手回套针帽、手持锐器指向他人。如果一旦被污染锐器损伤, 应立即挤压受伤部位, 挤出污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 定期跟踪检查。
2.3 化学因素危害的防护
熟悉并掌握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的性能、适用范围、浓度、时间、不良反应等, 配制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房间安装通风换气系统, 保持空气清新, 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对环氧乙烷的防护:定期对环氧乙烷工作环境进行空气浓度的监测, 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时, 工作间一定要打开排气扇, 打开窗户保持良好的通风。取放灭菌物品时注意自身的防护, 必须戴口罩、眼罩、手套。定期用10%硫代硫酸钠液浸湿的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检查有否环氧乙烷泄露。若头或肺部感觉不适, 应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可以采取吸氧。如皮肤接触环氧乙烷用水冲洗接触处至少15 min, 眼睛接触液态环氧乙烷或高浓度环氧乙烷气体后至少冲洗眼睛20 min。
2.4 预防烫伤、噪声
高压灭菌器严格按程序操作, 使用压力容器时必须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压力容器启动后不得私自离开, 要全程监控。灭菌结束压力降到位后, 开启锅门时, 人应站在门后, 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夏季不要裸露手臂, 待物品冷却后再卸载, 以减少烫伤机会。注意设备保养, 定期维修, 降低噪声污染。
2.5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防护
供应室护士在拿放尖锐物品时要应用持物器, 可以有效减少刺伤皮肤的概率, 同时应掌握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刺伤紧急处理, 必要时及时检查并注射疫苗, 以免发生医源性感染。紫外线灯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入消毒房间, 应先关闭紫外线灯, 消毒结束后至少过30 min才能进入。为了避免疲劳, 工作间隙可做一些简单的自我保健操, 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 做好自我保护, 防止发生职业病。
2.6 做好心理调节
【供应室工作流程】推荐阅读:
供应室每月工作计划10-01
消毒供应室工作总结10-08
消毒供应室2012年工作总结08-12
供应商退货流程10-13
供应商管理制度及流程06-22
供应室出科小结07-11
供应室各级各岗职责09-24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3编09-15
粮油供应07-09
石料供应合同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