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思考(共8篇)
1.作文教学思考 篇一
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一、学生的作文怎么了?
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过多地承载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一段时间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指标;如今,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学生靠着“一套、二抄、三凑”的通用“写作技巧”,完成了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失了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的现代儿童版“八股文”时,不难发现学生作文的内容陈旧而虚假,语言苍白而无力,至于作文中本该洋溢着的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充塞着伪圣化了的情感,极具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二、学生的作文需要什么?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这样阐述:“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倘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表明,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他们作文的原动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赋予学生作文生命的活力,从而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
三、我们该干什么? ——培养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将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精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同学》要求学生仿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同学。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仿写,也谈不上积累素材,更不能进行写作技法的讲解。于是,我便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请了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谁呀?”“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们认识呢?”“你们有兴趣用自己的笔向更多的人介绍他吗?”„„到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我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他们兴趣非常的浓,有的学生仿造例文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同学,有的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家人,有的学生还跟小作者进行了“看谁写得好的”比赛。“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疑问吗?
——创设情景
1、融洽师生感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学习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支持及推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心理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上一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2、引进生活“活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也云了。
然而,学生的生活中有趣的事往往总是稍纵即逝,他们又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生活中这些好的材料,这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无事可写。在此,情境的创设无疑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与生活相符的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作文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他们会怀有浓厚的兴趣,走进作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习作《写一篇报道》时,我发现学生看到题目后无从下手。见此情景,我便和学生一起组织了几项小型的比赛——拔河、跳绳、扳手腕等,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比赛结束后,大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了报道,那作文真是太精彩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促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生活化的作文,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去认识体会了作文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发挥想象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就连说假话、空话、套话,也是异口同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想象。现象的缺失使学生写文章时觉得无话可说,然而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他们便会很自然地为自己的作文加上很多的假话、空话、套话,以让他们的作文看起来更趋“具体”。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异,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别,这让他们对头脑中的旧表象进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变得与众不同。鲁迅先生说过:“孩子上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一旦进入学生作文,会让学生的作文更显丰富而多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真实性——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思维宽了,作文内容绚丽多彩,这是他丰富灵活的思维的成果!是他发自内心的童真童趣的美好再现!这难道不是真实而是虚假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累,二是增加学生已有的表象积累。”开学初,我将每位学生的生日详细地记载下来。每到一个学生的生日,我都会在晨会课上向这位学生表示真诚的祝福,并且在墙报上的生日祝语中写上我的祝福,其他的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写上一些祝福语。后来,只要班上有学生过生日,其他的学生便会自发地组织,以他们喜爱的方式为这位同学过生日。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但那情景令我感动了——讲台上的蛋糕,黑板上的画,学生亲手书写的生日祝福语„„眼前一张张稚气十足的笑脸让我第一次在他们面前流泪了。当天学生的日记《啊,生日》写得多真切、多富于真情!趁热打铁,我又让大家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作主人公写了另一篇作文《_____(动物、植物)的生日》。没想到,学生的这篇作文写得太精彩了——桌子会说话,小草会跳舞、小猫和小狗会唱歌,那司空见惯的柳树也成了“诗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美好,这不正是他们对世界的美好展望,对人生的无限热爱,对真情的无限渴望的童真的真实流露吗?
——积极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关心学习结果的程度远高于他们关心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评价作文,不仅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精神成果的深入细致地加工、提高和指导,以便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肯定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每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我都以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严格的要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结合,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具人性化——“xx同学,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认为这样改会不会更好些?”„„凡是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都加以赞赏,不以老师的语言、情感去替代儿童的语言、情感,始终以读者的意识参与其中,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2、学生间的评价
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学生间的评价便成了他们向往的乐事。这一过程着实让学生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了把“老师瘾”。每次同桌互相评价时,同学们那专注的神情让老师感到惭愧。他们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真实具体性,语句的通顺、连贯性等方面作评价。虽然他们的评价缺乏老师评价的深刻性,但是这其中流露出来的自己对别人优点的由衷赞美,对别人严格的要求,对他人美好的期望,这确实都是他们本身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虽浅显却无比真切的感受。每次的集体评讲课上,我都会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我先让小作者读一读、谈一谈自己怎样写作的。接下来的自由评价中,我就让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又有尖锐的批评话,更少不了小作者的辩解。那副求真且顶真的场面让人觉得这哪象作文评讲课?这分明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小学生辩论赛——而这确实是一堂作文评讲课呀!一堂大家都在积极参与交流的作文评讲课!是一堂童真、童趣流露的,童知在激烈碰撞的作文评讲课!
评价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真正的取长补短的机会。评价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新鲜感,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表达真情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这一本该属于他们而又缺失许久的平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把握好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真正为学生作文能成为学生“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的精神需求而奠定一些现实基础。
2.作文教学思考 篇二
一、提倡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 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营造环境。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维、感情和词语。”作文课是心灵的接触最微妙的阵地, 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营造真正培养创造性的环境, 使师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明、博大的氛围之中。
2. 培养个性。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很肤浅, 依然用很多时间来指导《暑假里一件难忘的事》、《难忘的一个人》等一些老套的题目, 学生一看到这些乏味的作文, 都懒得动笔, 更无法发挥想象, 创造出新的内容。我常打破常规, 设计些能唤起学生兴趣的作文题, 如《相约2025年》、《2018年的我》, 题目一出现, 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展开想象。
3. 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
作文教学, 它不是老师确定一个命题, 提出写作要求, 学生就去写那么简单。而是要带动学生, 激发兴趣, 吸引他们写, 变“被动”为“主动”, 要作到这一点, 老师必须改变原有旧观念, 要充分考虑学生, 相信学生能力。让他们摆脱束缚, 开阔视野, 充满兴趣的进行作文。同时, 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了解他们的喜好, 掌握心理。写作文时, 尽量带动他们, 让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发挥。
二、文章立意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 古人说过:“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意思是说, 中心好比统帅, 无统帅的士兵, 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 怎样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 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1. 立意求新。
所谓立意求新, 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 独特的思维, 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 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 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2. 立意求奇。
所谓立意求奇, 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 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 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3. 立意求深。
所谓立意求深, 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做到“借一叶而知秋, 以目尽传精神”。
三、写好评语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给学生下作文评语, 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那么, 究竟应该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呢?
1. 情的延续。
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 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 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 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 老师在鼓掌, 他们伤心的时候, 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 进步的期待。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 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 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 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 很苦的事。其实, 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 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 缺点毛病自然很多, 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 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 相信他们会进步, 在评语中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
3. 心灵的回应。
3.作文教学新思考 篇三
【关键词】中学作文 教学改革 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5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为生活、为人生的,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态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自我。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新课标”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就写作而言,新课标中的每一处表述,都让人耳目一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主写作”是对传统的“被动写作”“为别人写作”的一种否定,它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如同人要吃饭、睡觉一样。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真正是无话可说;作文目标重形式、重技能、轻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词句篇上;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写作束缚太多,甚至老师心中连主题思想都预设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作文指导往往是写作知识加上学生作文选,以为学生作文选与学生水平贴近,便于模仿;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读得更少,既没有什么底蕴,也没有什么见识,老师又是这样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便无病呻吟、刻意模仿、瞎编乱造,就只能说假话、空话、套话了。
作文教学策略。人教版新教科书,从“写读结合”到“将写置之于生活情景中”,带给我们一个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读、写、生活的关系。写作本来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就是人的生活形式。因此,写作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背景之中,为了实现特定的表达目的而完成的。因此,情景、语文环境是写作活动赖以发生与进行的前提条件。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它要求教师首先通过开展活动、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基础上进行作。还有些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做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如《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
由教科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设计来看,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
一、关注生活
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指导学生根据作文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载、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等。
二、解放心灵,激发情趣
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精神家园”。提倡学生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建立学生自己的作文题库,从中自由挑选题目进行习作,然后,动态滚动,即每个学期对作文题库滚动式更新,筛选增新。以后,教师再装订成册,建立学生们喜欢浏览、徘徊的“精神家园”。
三、重积累,重过程,重实践
写作知识,力求精要有用,不必追求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写作的知识适当学一点,更重要的是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搬写作学的……套,坐而论道,有害而无益。另外应有一定量的保证和一定的速度要求。鼓励课外多写,少做一些繁琐而无用的练习题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加强指导和引导。还要注重“积累”,除了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外,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课外阅读与练笔应有计划,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成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驶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成效。而且,这一“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应付统考作文也将是一把万能钥匙。最后应重视修改,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日十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建立一套主要让学生参与的作文评改模式,提高评改效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论文 篇四
一、鼓励学生实话实说,真情流露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作文是真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小细节,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这样可以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才具有童真童趣的味道。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布置好作业,还要能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敢于从生活中发现探索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去买菜,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什么样的蔬菜是真正新鲜的,同时还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捕捉到真实生活中的实话,形象生动又能把真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的习作,对于实话实说要提出表扬,不合适的地方加以修正和引导。
二、方法及时跟进,指导精确到位
小学生的天赋都是很高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首先,通过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指导,我们就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观察能力。这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观察能力,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任何事物,除了指导细心观察外,最重要的还是在讲作文时的方法指导。我们现行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很优秀的范文,都是我们模仿的好材料。在对课文精心讲解时,要指导学生看看作者是如何构思、如何联系生活的,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做些仿写和缩写的小作文巩固课文效果,掌握写作手法。再有,要求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积累本子,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优美语句的积累,增加自己的素材内存和丰富输出的质量。
三、优化点评作文,直接升华能力
作文需要认真地修改,教师对于作文的点评和修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优缺点的表扬或批评指正。要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学生作文的修改可以采取分组互评、小组互改和多方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增加课外阅读,丰富素材内容
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拓展延伸,才能把课本教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出现。作文中的错别字是令教师十分头疼的事情。课外阅读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知觉,加深学生对字的记忆,还可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和准确运用词汇,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动规范的语言,利用课文例句遣词造句外,课外阅读丰富的信息量会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广阔,增加了作文写作的灵活性,准确地运用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只有好的词句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文章,还要对文章主体进行谋划构思。单纯的课文教学只能使得小学生的作文千篇 一律,没有创新,令人感到乏味,而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文章耳目一新,富有创造能力。
五、总结
5.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五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当的对策,尝试改进方法,力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写作 教学 改进 效率
【正文】
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注意到,人们探讨比较多的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说到写作教学,只是关注考试作文的指导和写作,这种轻视写作教学的做法有失偏颇。不论是从写作教学的意义方面看,还是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方面来看,都是不正常的和不足取的。如果再看看写作教学的现状,更加让人忧心重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反思这一现象,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到适当的对策,摸索和尝试改进方法,力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对写作教学的意义解读,必须与时俱进,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我不揣冒昧,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给学生生活的技能,因为听说读写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的四种重要技能;二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因为阅读与写作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写作能力的提高,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更不必说对听说能力的辅助作用了;三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可以说,具备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就等同于提升了生活的品质;四是可以作为缓解心理压力的工具,因为动笔抒写是能够消除郁积在内心的不良情绪,以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加剧。当代的中学生,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教会他们拿起笔来倾诉心声,真的可以算作一剂对症的良方。由此可见,本着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的目的,加强写作教学意义重大。
然而,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现状,是不能令人乐观的。应该说,我们的生活 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是丰富细腻的,而且他们是乐意“我手写我心”的,喜欢尽情的张扬自己的个性的。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多数学生缺失表达的愿望,只是被动的应付写作,从打腹稿到动笔,再到文章成型,整个的过程几乎毫无乐趣可言,真的可谓是痛苦万分。结果怎样呢?当然只会是收效甚微了。
究其产生,不外乎有学生和教师两者的因素。笼统的说来,至少有以下的原因:
初中学习有其特殊性。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无暇顾及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也无精力静下心来阅读课外书籍。他们吸收接纳得少了,腹中空空如也,就只能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条理混乱,说白了就是敷衍其事。
初中生的心智是不成熟的。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许多需要投入较多精力的事完全靠他们自己来做,是很难成功的,常常要在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下,才会有预期的结果出现。那种寄希望于他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考考考,学生的包袱。” 学生们紧紧张张、提心吊胆的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等来的是语文考试成绩的起起伏伏,他们常常就会困惑多多,茫然无措,多数时候是由于阅卷老师对考试作文评判标准的拿捏不一,随意的判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子。”教师教学的功利色彩浓厚,为了看得到的、所谓的成绩与实效,无视教学规律,为获得高分而进行写作教学。于是乎,什么《考试作文秘诀》啦,什么《考场作文大全》啦,一律被大肆鼓吹和宣扬,让缺乏扎实基础训练的学生脑袋变大,无所适从,只能够疲于应付。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求适当的对策,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改变让人不能满意的现状。
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出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譬如,春天去踏青,鸟语花香让人喜悦、让人陶醉;夏日去田野,骄阳暴雨让人备尝劳动的艰辛;秋日去郊游,瓜果飘香让人感受生活的甜蜜;冬天去锻炼,凛冽寒风让人倍增战胜困难的 勇气。过平淡生活,尽享家人的体贴温馨;勤学苦读中,得到同学的帮助,师长的教诲;遇到困难时,感受他人的热情和关怀。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练习观察人物,学会观察自然景物,要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那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捕风捉影的做法当力求避免。如果能够将开展活动和写日记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学生课业的负担沉重,生活真的是单调乏味,其中的烦恼和痛楚,确实让人同情。在大力倡导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希望。
鼓励学生多读精品,并且与写读书笔记结合起来。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提高,厚积才能薄发。智者的教诲启迪,大家的远见卓识,同龄人的反响共鸣,应当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笔者的经验是,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可以要求他们多写赏析式、读后感式的笔记。摘录式的、质疑式的读书笔记,或者显得简单,或者操作难度大,可以不作要求。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还比较差,难以读到好的书籍,好在现在许多学校也建立起图书室,读书的条件有一定的改善。笔者的做法有,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让学生给大家推介选读优秀文章,由学生展开讨论,谈收获说感想;教师也可以精选报刊上一些时文佳作,给大家做讲解点评。要让学生懂得,读精品就是与名人和大师交流,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事理,学会了做人,受益多多。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后,效果自然会凸显出来的。
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中生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譬如创设文学园地,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条件具备时,可以编辑《学生优秀作文选》的小册子,在班级内公开展示,请每一位同学做评价。坚持做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热情就高了,又能够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优秀的作文,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社投稿,这种做法还能够产生良好的激励和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作文方法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反复钻研课程标准,认真落实初中语文的写作训练要求;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一个适用的、可执行的、长期的写作教学计划;在进行写作训练设计时,要做到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值得重视的是,初中写作教学仍然要遵循从仿写到创作的原则,这一点可以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美 丽的西双版纳》时,就布置学生写《可爱的家乡》,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素材,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来赞颂家乡的美丽、人民的勤劳,效果就不错。另外,在写作活动中,训练学生拟定写作提纲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要求学生对主题确立、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作统筹考虑,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方能下笔成文。
改进作文评价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老一套的评改方法,与今日提倡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违背的,因为那种做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许多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经常感叹巨大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却微乎其微,做的是不划算的事。教师要有教学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胆量,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手让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要教给他们评价作文的基本方法,让他们明确评价的标准,掌握打分的细则。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集中批改,然后在班级里交流。小组要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期望实现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育的辅助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网络的虚幻神秘,信息的真伪难辨,对作文教学的冲击和影响慢慢显现出来,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注意对学生加强引导。
有哲人说过,一切都在变,唯有“变”是不变的。在这里,我要说,教学的环境、教育的对象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效的语文写作教学对初中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要积极研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求对路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尽快改变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尴尬不已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黄 麓 镇 中 心 学 校
6.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六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错字废话连篇、书写潦草、语言贫乏、条理不清。学生发愁写作,老师也发愁。
身为语文教师,我对学生的写作现状深有感触:作文难写,许多学生真的怕写作文。每单元后都有作文训练,作文课上教师讲解、布置写作,我说得越多学生越感觉有难度,不知道怎样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组织语言。少一半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及时写完作文,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完成的情况就不太好了。不是选材不好,就是内容不充实,语言蹩脚、重复,文字偏少,书写欠佳。一句话,作文水平偏低。
学生作文水平偏低,既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在现今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探究根源,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都是文盲或半文盲。这既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严重制约文化教育的进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的情况一直延续,农村的孩子虽有广阔的娱乐天地,但农村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却严重影响孩子文化素质的提高。多数家长注重的是孩子是否有劳动能力,是否能处理人际关系。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要严重低于城市人群。“能吃饭,能和熟人打招呼,有把子力气”是人们衡量男孩子的标准。“懂规矩、老实听话”是人们评价女孩子的标准。家长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且侧重的不是文化素质。许多孩子在家长的一些不良影响之下,更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狭窄的生活视野和贫乏的见闻感悟制约着农村孩子素质教育的提高。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没读过几本课外书,没进过博物馆,更别说见到什么新奇事物有所感触。许多农村中学生上课时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如果农村语文教师的素质再差一些,教育方法再落后一些,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一句大而空的谎话。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由于农村教师的培养方式参差不齐和待遇及培训学习水平的偏低,许多优秀的师范类人才不能及时补充到基层农村学校,致使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很难在短时期内得以提升。许多农村学校经常由于师资不足而从当地农村招募代课教师,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现象普遍存在。高学历、高水平的语文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从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上都呈现许多的不足。中学语文教师更是在升学率和学生写作素质偏低的双重压力下竭力挣扎,文学写作理念不足,作文教学方式简单,思维跟不上时代步伐,靠单纯的语文课堂、作文课辅导和简单评判进行作文教学,很少让学生自己记日记、写小作文和自由写作,评作文的时候念一下好同学的作文而已。日积月累,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临近考试,许多学生怕不会写作文,拿背作文来应付考试。少数教师甚至鼓励记忆好的学生多背范文以提高作文速度和质量。
学校在检查语文教学的时候多侧重于学生作文的完成数量,很少听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不注重作文课的检查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
在文字的书写上,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经过小学数年的习惯练习,文字书写已经定型了,书写整齐一些,老师能认识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在世时还天天坚持练正楷字,更不用说普通人了。笔常洗,砚常磨,学生的字没有完全成型,经过一定数量和时间的练习,书法是会好起来的。
作业繁重、任务紧迫,多数学校的图书馆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管理;怕学生破坏图书很少让学生光顾,图书束之高阁且更新缓慢,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时候才开放一下。这样的管理致使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水平在很低的程度上徘徊不前,学生的作文数量和作文水平偏低,作文水平提高缓慢。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不容乐观,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仍然有提高的必要。
下面是我对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作文水平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二、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一)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发掘素材
我们生活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也正在对农村的发展、农业的进步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尤其是中学生)更会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发起的,最近十年的发展变化,使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了。远的.不说,近几年减轻农民负担直至取消农业税、发放各项补助、文化下乡、干部下基层、电影定期播放、农民工培训、改善基础设施、林权改革、家电下乡、示范店工程、新型农业合作社等等,这些好事我们掰手指头数就数不清了。农村学生身处其中,难道没有任何感受吗?
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负面事件。惠农政策不到位、干部作风的问题、坑害农民工等等问题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学生去奋笔揭露。
参加各项农业生产,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也会让我们的学生笔下生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的切身经历不仅会促使学生乐于写作,更会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
教师多从这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升华思想,一定会写好作文的。真希望从农村宽广的的天地,涌现出更多像赵树理、西戎等这样深入生活、发掘思想的小作家。
(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积极写作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方法,求新求实;应该成为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家。
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我一直教初二语文课,刚开始的时候照着课本教参去做,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尤其那些平时早被教师们贴上标签的落后生。后来我改变思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做、喜欢听、喜欢看的东西写出来。好的学生不说,差生都能试着写完整的话了,文字的数量也达标了。有时候我干脆“懒”起来,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去想去挖每单元的写作素材,提供给我,然后再上作文指导课。
作文评改时,三分之一的评改量放手让给学生,然后集体讨论学生的评语恰当正确与否。根据中考高考作文题,我试着让孩子们写,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时候我也和学生们一起写作文,带着他们写,让他们给我提意见,作文讲评的时候可热闹了。我还定期组织书法、板报比赛,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建议学校定期开放图书室,让孩子们去阅读。我的做法得到学校和其他教师们的肯定,也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成绩,我教的学生们敢说话了、敢写作了、敢评判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7.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七
一、利用教材, 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作文训练的好资源, 教师应重视教学研究, 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为写作打下知识和兴趣的基础。
如在学习《石榴》一课时, 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 设计了一些多数学生能参与解答的问题, 教具则借用了作者所写的石榴。当我走进教室时, 学生见我拿了个石榴, 兴趣马上来了, 争着问我与石榴有关的问题。我趁机诱导学生:“你们吃过吗, 味道怎么样?知道农家人为什么喜欢把它放在新房里吗?谁能说说作者笔下的石榴?……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 你发现了吗?你可以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吗?……学习了本文, 你学到哪些写作技巧, 你能用它来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吗?”这样的语文课堂, 师生、生生互动好, 气氛热烈, 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 如能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难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也能出色完成。
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 尤其是童话故事, 那巧妙的构思、有趣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等, 最受学生欢迎。学生读后有一吐为快的创作冲动, 教师可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讲故事, 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 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后, 我提问 (这些问题出自本单元《写作》, 我提前与学生分享) :“切斯特在功成名就的时候, 为什么还要回乡下?他回到乡下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学生纷纷争着回答, 我这时趁此提出想法:“既然大家这么关心切斯特, 那你们把切斯特还乡的情节写到作文本上, 等会我们来个讲故事比赛 (教师也参赛) , 怎么样啊!”结果, 很多学生用了一节课便写了近千字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的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写作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让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 使之成为激活学生作文思维的催化剂, 让他们享受作文的快乐, 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媒体, 特别是音像教材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组织学生练习写有关状物的作文时, 我借助多媒体, 展示了生动的图片,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都争分夺秒地一吐为快, 作文水平也让人满意。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激发想说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但长期以来, 口语交际在很多老师眼中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学习。
新课标将低年级的说话、听话改为口语交际, 这对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听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也正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以低年级为例:课本每单元在语文天地中都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如小学语文版第二册第一单元中“能说会道”的《我们的暑假生活》, 由于学生刚刚结束愉快的暑假生活, 就容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想说的意愿。学生在自己说或听别人说的过程中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为写作打下基础。当然, 教学只靠每单元的口语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有效地挖掘教材,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素材十分丰富,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有效地利用文章的插图 (如课文中的每幅插图都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 说说图中的内容) , 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除此之外课文也编排了许多有关口语训练的题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认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秋天》这一篇课文时, 正逢秋季, 我就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让学生说说秋天到了, 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 而应善于利用教材, 学会驾驭教材, 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 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除了充分地利用教材之外, 开展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 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叙说古今故事、关注身边事物、探讨热点话题等。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轶闻趣事, 都是讲述的题材。这些方法都能为学生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传统作文教学把作文仅仅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 容易脱离儿童生活, 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其实, 作文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表达行为, 是儿童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在教学中也常遇到教材编排的写作内容不符合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 如生搬硬套强求学生去写, 学生当然写不出个所以然, 无法达到写作的目的。如,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有关马的作文, 其实我们这里可以说连马都没有一匹, 只是在电视、电影上看到过, 谈何对马的了解?让学生凭空想象来写, 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教师遇到类似的事情, 不能墨守成规, 而应灵活处理, 如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 让学生通过与身边的小动物接触, 了解动物的习性。只有学生和小动物相处产生感情, 有了亲身的体验, 才能有感而发, 有话可说。在写作时还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 初步养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的兴趣和习惯, 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作文教学必须走出课堂, 走出课本, 走向学生, 走向生活, 实行开放式教学。
四、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 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应是教师们在作文评价中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我们应大胆地改变以往教师改评为主的模式, 让学生参与作文改评。教师只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讲解示范, 具体该怎样改, 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具体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提供一至两篇习作, 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 (或作者) 朗读, 其他同学听后根据教师要求点评 (要求若课本没有, 就板书黑板) , 并让作文水平较好的、责任心强的同学记录。综合师生的评价后, 让记录的同学将评语写到作文本上。这种方式, 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给学生创设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舞台,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让他们自由驰骋, 发挥潜能。这也是实践新课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摘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乐于写作, 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 教师可利用教材, 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激发其想说的愿望;结合现实生活,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 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等等,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逐步提高作文训练的实效。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写作兴趣,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 2009.7B.
[2]新时期小学教学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
8.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八
初中学生的作文处于从起步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个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其中一些显而易见但又屡被忽视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1.语言平铺。语言平铺直叙,不能运用修辞等写作手法,这是学生写作中的一大通病。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在阅读时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技巧,学生也能较好地评析,有时还可能讲出一大堆理论和见解,然而自己写作时,却将修辞抛到了脑后。这个使得学生的文章平淡无味,既不能“抢眼”,也不能“扣心”,这样的作文怎么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2.结构不合理。对于中学生来讲,教师必须明确,一篇好的文章在结构上是要讲究的。开篇必须要设法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读,主动地去探求文章的主旨。中间阶段要合理地过渡,让读者的思路开放、准确地结尾最好是留有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产生余音回荡的感觉。
3.章法不清晰。一概都使用“三段论”,不讲究章法上的技巧,是不少初中生作文中的通病。其实作文不必拘于形式,当然初学写作还是要尊重和借鉴基本的章法,绝不能走一味标新立异的极端。初中生的文章一般控制在800字以下,所以,作文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必须做到简洁切题,绝不能絮絮叨叨、漫无边际,不计篇幅地漫谈,能引起人思索就可以了。
文章中间阶段,有学生不能细分段落,这是一个不足。知道合理的段落划分是彰显文章层次的必要做法,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建议各用独立的段落,不要统一地放在一个大的段落中。
4.常识了解不到位。有些学生的文章题材也还不错,就是不注重细节。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表现为混用、乱用、该用不用等状况。广东等地对高考作文在文字、标点、书写规范方面设置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是必然趋势。应该要求学生给予足够重视并加强训练,不要在这些作文的基本规范上丢分数。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作训练应重视情感培养。文章是什么?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没有情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必要写的。
写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把情感培养贯穿始终,这不仅是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对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始终把情感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2.启示思维,提倡创新。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拓宽其思路,提倡创新。要摒弃传统思路中用单一的理念指导和限制学生的头脑,造成思维定势的做法。既要培养其正向思维的能力,也要培养其多向的发散性、构造性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标准、方式去看待和评判事物,学生会因为有所发现而更加自信。
3.提倡“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文章。“真实”是写作的前提,我们欣赏“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绿色作文”等等,就是要力求作文的“真实”,不希望学生的文章中信誓旦旦的语句都是虚假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读者的不尊重,而且更可怕的是把学生“培养”出了虚假的灵魂。我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并不是要文中句句都是实际发生的事物,而是要求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宣泄。
4.重视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任务,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批改作文不易,到最后,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关键。对激发情感、培养兴趣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认识上。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入作文中。只有熟悉的生活中的思想和题材才是学生作文不竭的源泉。中学生尽管生活的阅历还十分有限,但学生的爱好很广泛,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外面世界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更有着许多蕴含着深刻意义的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善于鼓励、引导和挖掘,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事例,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5.注重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和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写好作文的又一关键。首先,教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引导学生首先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然后是准确把握写作要求,写作要求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开放式要求,一是限制性要求。最后还要注意开头点题结尾扣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开始,进而启发他们发表对生活的见解和主张,即从抒写生活到认识生活,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难而进,努力探索,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面貌。
【作文教学思考】推荐阅读: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08-18
农村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09-15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思考08-10
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10-23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07-14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07-30
cai教学现状与思考08-22
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思考09-09
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09-16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思考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