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

2024-07-01

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 篇一

孔繁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

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认识孔繁森

1、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

片)

举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名字!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他。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词语,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这课的

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想大家介绍一下孔繁森吗? 出示句子——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指名读)你能用“优秀”来说一句话吗?(再读这句话)

他的优秀体现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二、走近“孔繁森”。

(一)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指名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吗??

3、是啊,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悲惨情景,相信我们还历历在目。就在

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

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出示句子)(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那一年,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才五岁,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5、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就没有妈妈疼,没有爸爸爱,这时候谁出现

了,他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紧接着出示句三)

(1)指名读。说说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动?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

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父母是多 么疼爱你,关心你啊。)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你们看:出示一组照片。(3)从照片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如一家)(4)(说话练习)

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年幼的孤儿,从此,他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

空空空平日里,他得为这三个孩子„„节假日,他带着三个孩子„„一天深夜,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6、如果你是哪三个孤儿,你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呢?你们说得真好,三个孩子

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亲人,他们有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孔繁森这里

找到了父爱,找到了温暖的家,孔繁森是多么关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说“不是

亲人,胜似亲人”。就这一点,同学们你能做到吗?你的父母能做到吗?老师也

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这就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所以大家都说他是

一名(指着板书,生齐说:优秀的援藏干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孔繁森的赞美、崇敬之情。

7、过渡: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

。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

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可他自己宁肯吃榨菜拌饭,也不愿让孩子和他一

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我们接着学习下一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这段话中有两组近义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3、交流。请求和恳求,同意和答应

孔繁森为什么要请求献血?医生为什么开始没有同意?(抽血不利于身体健康)

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呢?医生答应得痛快吗?这就是——勉强。(这样在语言环

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4、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请两名学生表演一下。(采访医生:医生,孔繁森年

级那么打了,身体也不好,你怎么还要让他献血呀?采访孔繁森:人家都是大白

天去献血,你怎么在夜里去呀?)

5、此时此刻,你心里想说什么呢?所以说孔繁森是一位(指着板书,生齐说:

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7、孔繁森是一位多么高尚,又是多么无私的干部啊!让我们带着感动朗读这一

段。

(三)、学习第四段。

1、设问: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呢?(幻灯出示第4段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

看,这几个孩子能够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空空空

师补述:1993年,孔繁森曾经三次献血共900毫升,共得到营养费900元,全部用

于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想想900毫升有多少啊!大约两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而孔繁森却做到了。

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

2、过渡:孔繁森用献血得来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让藏族

同胞们知道了,他们有哪些反应呢?指名读歌词。

3、后来,这件事让三个孤儿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得——(再读最后一段)指名

读歌词

4、师述:孔繁森的优秀事迹,很快便传遍祖国各地,全国人民知道了,现在,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也知道了,老师相信,你们都被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

动了,千言万语难以倾诉我们对孔繁森同志深深的感激和无限的热爱,听,悠扬

深远的歌声传来了,那是藏族人民在用歌声表达对孔繁森的热爱。让我们伴随着

悠扬而有深情的歌声,一起深情地诵读这一段(师生配乐诵读)

5、师: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好像是——兄弟,汉族和藏族也有同一

个母亲,他们也好像是——兄弟,而他们共同的母亲就是——中国。孔繁森就像

太阳和月亮,给藏族人民带来了温暖,给藏族孩子带来了光明。正是因为有了孔

繁森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才有了汉藏一家亲的情谊,在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

族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我们

为**********有这样的优秀儿女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6、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孔繁森,你真是(指着板书,生齐说: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三、讴歌孔繁森

1、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把所有的爱都给献给了藏族同胞,但

不幸的是1994年11月29日,这位援藏干部在去新疆考察的途中遭遇车祸,以身殉

职。(图片)孔繁森逝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悼念他,许多藏族群众都长

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雪白的小山。人们从他的遗体

上只找到了8元6角钱,在场的人都感动地流了泪。1995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同志永

垂不朽!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齐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喊一声——孔-繁-森!!

他走了,但他却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他就是——孔繁森!

2、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句式——孔繁森,——

——。)

3、我们在这里倾诉对孔繁森的怀念,文人为他写作,乐师为他谱曲,诗人为他

作诗(出示诗句)这首《公仆赞》就是专门写给孔繁森的,这首《公仆歌》专门

为孔繁森而唱。(播放歌曲《公仆赞》,老师深情的诵读诗歌)

——是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藏族人民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那无私 的爱!

4、孔繁森的一生,可歌可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远远不三我们课文所能写得完的。(出示幻灯)课后请大家搜集以下孔繁森的资料和故事,召开一次孔繁森的

故事会。

四、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孔繁森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已广为流传,课后请同学们去观看电影《孔繁森》或搜集关于他的故事,在班里召开一次孔繁

森的故事会。

2.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 篇二

《影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活泼生动, 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 教师要以“读”与“说”为主线,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 创设多种朗读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 体味课文语境, 在交流中理解课文, 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他也走, 你停他也停, 晴天里有他, 阴天里没他。” (影子。)

2. 讨论。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以产生影子?

3. 观察。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地方、不同时间,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水边的不同物体的影子图片。)

4. 导入新课。同学们,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影子》, 看看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影”字。)

5. 认识偏旁“彡”。 (用红笔画出“影”的“彡”, 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用圆圈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 (3) 标出课文的节号。

2. 检查自读情况。 (1) 课文共有几节? (2节。) (2) 指名读。

3. 认读生字词。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开火车读、齐读。 (2)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 齐读, 男女生赛读。 (3) 出示生词,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 探讨记字方法。 (1) 小组合作, 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2) 集体交流。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 (3) 认识两个新偏旁“犭”和“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学,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识记生字词, 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从而落实识字目标, 扫除阅读障碍,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三、熟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看图读文, 讨论交流。 (学习第一节。) (1) 自主学习。看图读文, 从这一节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 (2) 集体讨论: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后? (课件出示:太阳在小朋友前面, 他的影子就在后面。太阳在小朋友后面, 他的影子就在前面。小朋友走到哪儿, 影子都跟着他走。当太阳和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时, 人的影子也随着变化。) ⑶朗读第一节。 (要读出对影子喜爱的语气来。)

2. 小组合作, 学习第二节。

3. 汇报交流, 理解内容。 (1)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物体的影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 讨论: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4) 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有趣在哪儿?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演示情景:只要有太阳, 小朋友无论走到哪, 影子都会跟随着他, 与小朋友形影不离。)

4. 比赛朗读, 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 在交流中理解,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资源, 实践探究

1. 认识“前、后、左、右”。出示儿歌《东西南北》 (齐读) “: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 右面是南。”

2. 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

3. 巩固练习。⑴出示图片:大象的前面是兔子, 后面是长颈鹿, 右边是小狗, 左边是小鹿, 耳朵上面是小猴。请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填空:大象的_____面是兔子。大象的_____面是长颈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狗。大象的耳朵_____面是小猴。⑵提问: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长, 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物体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呢?

4.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说说从这些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实物投影展示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1) 找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2) 测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5.根据学生的回答, 得出结论。 (1) 人的影子与身高和太阳的方位有关。中午, 太阳在我们头的上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短, 早上和下午, 太阳在我们的前方或后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长。人的身高不同, 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 (2)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反。当太阳光从后面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前方;相反, 当太阳光从前方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后面;当太阳光从左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右边;当太阳光从右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左边。 (3) 光源与影子的长短、大小有关。越靠近光源, 影子就会越短, 离光源越远, 影子就会越长。还有, 早上和傍晚时, 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长, 中午时, 物体在太阳下影子最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打破课内外的界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一是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五、回归整体, 总结全文

1.看动画。教师边放动画边旁白:同学们, 太阳在动, 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太阳在左, 影子在右;太阳在前, 影子在后。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 跟着主人走。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紧紧跟着人, 不分离, 就像好朋友一样, 常常陪着我。

2.感情诵读。通过表情和动作诵读课文。

3.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发现、了解了影子就像调皮的小黑狗, 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 影子就跟你到哪里, 与你真是“形影不离”。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4.课外作业。 (1)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 把课文背诵给你的好朋友听。 (2) 继续观察。 (1) 除了在太阳下能见到影子外, 我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影子。 (2) 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 (3) 读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3.孔繁建让农民一年种三茬蘑菇 篇三

由于技术跟不上,过去顺义区农民种蘑菇一年只能种一茬,孔繁建通过不断推广新技术,现在当地菌农一年能种两到三茬蘑菇,收入也翻了一番。

孔繁建从1989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的技术服务。当时,许多菌农缺乏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认识,种植的蘑菇只有香菇、平菇和木耳“老三样”,一年也就收一茬,一亩大棚收入7000多元。为提高种蘑菇的经济效益,孔繁建就向种植户传输他的科技观:搞好任何一项农业生产都必须依靠科技,因为科技能让你的农产品卖出高价钱。受他的影响,一些农户开始接受新技术。在技术推广中,他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都会到现场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有些食用菌的孢子会使人体产生过敏,特别是接种时,由于消毒药品的刺激,许多人会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等。就是这样,孔繁建仍然坚持站在技术推广第一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孔繁建推广了包括珍稀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等系列几十个品种,好的蘑菇品种一年能种三茬。他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开展白灵菇、杏鲍菇栽培试验,许多农户积极要求试种。他引进的袖珍菇、鸡腿菇、草菇、鲍鱼菇、茶树菇等品种,近年在杨镇良庄示范栽培林地种植了100亩。

2005年,孔繁建主导成立了北京绿兴特食用菌合作社产销服务中心,吸引当地100多户菌农入社,种植蘑菇1000多亩。他还无偿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使得当地农民如今种蘑菇每亩能收入2万多元。

4.《孔繁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四

福鼎市桐北小学庄笑娟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援藏干部。

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并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孔繁森》。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本课生字已经掌握了没有。

开火车读生字:

优秀拉萨市地震曲尼援藏干部贡桑献血恳求

勉强营养费帮助藏胞们热泪汉族

二、(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吗?(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板书这句话,并在“优秀”二字上加着重号。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优秀”?(有本领、很能干;品行、成绩、学问等非常好)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2—4自然段,用心读,边读边用笔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学生自由读)

(二)课文用一件什么事来写孔繁森?(收留藏族孤儿)

哪些地方的描写令你十分感动?

1、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句话中哪个词尤其让你感动。“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师:你是谁的亲生儿女?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的?说说爸爸妈妈关心照顾你的例子。(你病了,爸爸妈妈比你还着急,忙着送你去医院;你下雨天没带伞,他们冒雨到学校送伞给你;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夹给你……)孔繁森也像你 1

们的爸爸妈妈对待你们一样抚养三个孤儿,曲尼生病住院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忙前忙后,端汤送药,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曲印犯了错误了,他耐心地教育曲印,给他讲道理,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曲印学习退步了,他和曲印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迎头赶上,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小贡桑尿湿了床,他细心地帮他换被单,给他铺新被单,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画线中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讲出,让孩子们感受孔繁森的优秀品质。)孔繁森是一名市长,白天工作十分繁忙,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孔繁森关心藏族同胞,为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个别读、齐读)

孔繁森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一份工资既要赡养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又要抚养自己的三个孩子,每月还拿出几百元买药品为藏胞治病,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还收养三个藏族孤儿,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多伟大的孔繁森啊,难怪作者赞叹道:“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自从收养了三个孤儿,孔繁森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谁来读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你感受最深的词下面做个记号。

着重抓住下列词语进行交流:

(1)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真是个舍己为人的好人啊!怎不令人竖起大拇指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请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医生,我想献血。)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出示词卡“请求”读两遍)可是医生不同意,因为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急了,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现在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孔繁森献血的情景。谁来跟配合老师一下,老师就是医生,你是孔繁森,你要求献血。开始吧!(师生共同表演献血场面)孔:医生,我想献血。

医:你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献血。

孔:医生,我家很穷,我非常需要献血所得的营养费。

医:不行,如果让你献血,你会病倒的。

孔:我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没钱上学读书,你就帮帮我吧!

医:不是我不肯答应,而是你年纪太大,身体又不好,献血有危险。孔:求求你了,医生,让我献血吧!

医:那好吧,只这一次。后果你自负。

师:同学们,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书中说的“再三恳求”(读词卡“再三恳求”两遍)医生在孔繁森诚恳地再三请求下只好答应,就叫做“勉强答应”。(读词卡“勉强答应”两遍)孔繁森的事迹太令人感动了,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吧!

多么令人尊敬的孔繁林,多么无私的孔繁森啊!他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三、学习第四节。

师: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会怎么说啊!

(“孔繁森太好了!”“孔繁森太伟大了!”“孔繁森是个好干部啊!”……)师:千言万语难诉藏族同胞对孔繁森深深的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学生自读)

师: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太阳和月亮好像是(兄弟)藏族和汉族也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如同兄弟。

汉族和藏族这亲如兄弟的关系是怎么得来的?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来看看孔繁森在西藏高原留下的一些照片。(播放配有音乐《公仆赞》的孔繁森与藏族同胞在一起的照片,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觉冲击中受到震憾,深深为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

孔繁森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有这么一件事情:(教师深情讲述):

1998年元旦前夕,孔繁森爱人王庆芝和女儿从山东赶到拉萨。她蒸了一笼包子,打算让孔繁森尝尝家乡的风味。孔繁森一个包子没吃完,便和妻子女儿道,把包子送到一家敬老院。他亲自把包子送到一个叫琼琮的哑巴老人口中,老人感动得热泪直流。孔繁森见老人的鞋没了后跟,脚冻得冰凉,就心疼地抱起老人的双脚放到自己怀里暖着。第二天,他把给母亲买的一双新鞋捎给了老人。

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

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让我们也带着对伟人的崇敬深情地读一读吧!(再一次读歌词)

四、总结升华。

5.《孔繁森》教学设计四 篇五

《孔繁森》第二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天籁之音 发表于 2005-3-17 22:39:00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读题、看图,认识孔繁森

1.齐读课题。(屏幕显示:15孔繁森)

2.看图,认识孔繁森的形象。(屏幕显示:孔繁森像)

要认识、了解一个人,往往是从外在形像开始,尔后再深入内心精神世界的。在读了课题后,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的长相有很多假想,教师及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用彩色的大幅画面呈现孔繁森的特写图像,使题中文字化的抽象的“孔繁森”真实化、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像铭刻于脑海。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孔繁森

1.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呢?打开书,轻读第一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3.问: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着重理解“援藏”:“藏”即“x藏”,“援藏”即“支援x藏”。

师相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山东,离开家中亲人,到环境艰苦的x藏去工作、生活。)

4.练读第一自然段。(多名指读→齐读)

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述孔繁森是一个优秀的援藏干部,揭示了孔繁森的身份职业,概括了孔繁森的精神品质,是全文的总起、中心句。教学时先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新词“援藏”,相机了解孔繁森故事的时代背景,再聚焦“文眼”——“优秀”一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对孔繁森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品味孔繁森

1.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详细叙述了一件事。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轻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一件什么事。(根据讨论,师板书:收养 献血)

3.这个事例分三个自然段来写。究竟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孔繁森的优秀,他到底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细细品读第二→四自然段。先看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读。(2)交流。(重点理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让学生设想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再师生利用事先所搜集到的图文资料介绍孔繁森是怎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

(3)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关心儿童)

(4)练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要求:先各自读一遍,再讨论交流从什么地方体会到孔繁森的什么优秀品质。

(1)生自学。

(2)交流。

a.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①“夜里”“悄悄地”——说明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宁愿苦了自己。

②“请求”。“请求”是什么意思?谁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献血的?(师作医生)练读句1。

③“年纪大、身体不好” ——说明孔繁森为了别人,不顾自己。

④“再三恳求”。“恳求”与前面的“请求”意思一样吗?它们能不能调换一下位置?为什么?谁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献血的?(师作医生,与生配合表演,引导学生演好“请求→恳求”的渐进过程)

练读句

2、句3。

练读第三自然段。

b.第四自然段。① 引读句1。

② 看一下三个藏族孤儿背着书包去上学的画面。(屏幕显示)问: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的幸福是谁给的?

③ 引读句2。想象:藏胞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④ 师: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孔繁森的深厚情意。(师范读歌词→生自读→指读→齐读)

⑤读了这首歌词,你体会到孔繁森为祖国作出了什么贡献?

(理解:孔繁森使藏、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亲如兄弟姐妹,为祖国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板书:无私奉献)

⑥再次齐读歌词。(自豪的语气)

四.文外延伸,走近孔繁森

5.师述:孔繁森在x藏工作了十年,这十年中,他为藏族同胞做了许许多多的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6.生根据自己事先搜集的资料介绍孔繁森的事迹。

7.师放几个画面作补充介绍。

8.小结,板书:关心人民

9.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10.师述:人们歌唱孔繁森,请听歌曲《公仆赞》。(播放歌曲)

11.师述:1994年,孔繁森在x藏不幸遇车祸而身亡,党和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人们为他悲痛,为他哭泣,但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色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伟人的生活丰富、厚重。课文只讲述了孔繁森的一个事例,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延伸,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全面走进孔繁森的生活,更多地了解孔繁森怎样关心、热爱藏族的人民,为祖国的民族团结事业鞠躬尽瘁,怎样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而被世人所爱戴、歌颂,使学生进一步走近孔繁森,对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有更深地感受,对孔繁森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五. 交流体会,学习孔繁森

1.学了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

2.你从孔繁森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了吗?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教学目标之一是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孔繁森》一课是要让学生得到精神的陶冶。在学了课文、了解了孔繁森的许多动人事迹后,学生受到强烈的思想、感情冲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表达各自习得的感悟,自我教育、感化他人,达到“文以载道”的目的。

精彩片段:

师:你从第二自然段哪个地方感受到了孔繁森很优秀?

生:孔繁森对三个藏族孤儿“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

师:小朋友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身儿女吧?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们的?

生: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赚了钱给我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还供我读书。

生:爸爸妈妈很关心我,每天早上送我到学校,晚上接我回家,给我做好吃的菜,还要检查我的学习,看好我弹钢琴。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大蛋糕,还送我漂亮的礼物。

生:我生病的话,爸爸妈妈就会着急,会送我到医院看病,还会给我买好吃的东西。晚上妈妈还会和我睡在一起。

生:我每天身上都会弄得很脏,妈妈每天都要给我洗衣服。

生: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留给我吃。

师:孔繁森也是这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说说你们在网上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生:当时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5岁,贡桑晚上经常要尿床,孔繁森经常要给她换洗衣服、床单。

生:孔繁森晚上是和三个孤儿睡在一张床上的,由挤又闹,睡不好。

生:孔繁森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当娘,给三个孩子做饭、洗澡、洗衣服,教他们读书学习。

生:等孩子们睡了以后,孔繁森还要在灯下给他们补衣服。

师:孔繁森还要给年幼的贡桑喂饭吃呢。(屏幕显示相关图片)

师:孔繁森是一个市长,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喜欢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生:孔繁森是市长,他很关心藏族孩子的生活。

师:是啊,孔繁森是干部,是领导,他关心藏族人民、藏族儿童,为帮助别人他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这就是他的优秀品质。

评点:以关键词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味体验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呵护自己的,再师生互动,交流从课外书上、网上搜集的相关图文资料,感受孔繁森是怎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他为之要付出多少心血,从而感受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这样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

(此设计获2003《小学教学参考》举办的全国小学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6.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三、教学难点

说出奇石的样子,体会奇石的奇。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山青水秀、如诗如画。那些神奇美丽的风景区使人着迷,令人赞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区吗? 2.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我国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出示:黄山风景图。3.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黄山奇石》,随着课文欣赏黄山的奇景。(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提出生字词。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正音。字音重点:“景”后鼻音 3)带词读,正音。4)开火车读。

5)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字形重点:“站”左边,“立”部的写法

“巨”字的内部;

“尤””不要多一笔

“琴”字下部是“今”

书写重点:“狮”三部分的比例

“等”字细腰横的写法 6)学生写字,老师巡视,评价 4.巩固练习

1)脱音节认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口头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分几节来写?每节写了什么?你最喜欢那个景点?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现在我们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方法。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在这一段里有哪些句子、词语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来。

3.提问:

1)课文哪一个句子能帮助你理解题目中的“黄山”? 出示地图,明确位置。

2)在这句子中,你还知道什么? 理解“闻名中外”。朗读第一句,读出自豪的感情。

3)在这一段里,有哪些词语帮助你理解题目中的“奇”?(神奇)用找近义词,理解“神奇”。不用“神奇”,你能换一个恰当的词吗?(奇妙、奇怪、奇特„„)

4.比较句子,把“尤其”“有趣极了”去掉后作比较,理解其作用。5.指导读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广州市荔湾区珠玑路小学

7.《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荷兰是个美丽的国度,提到它,我们马上会想到那成片的幽雅的郁金香,想到那巨大的充满艺术的风车,想到清澈的河流,碧绿的草原以及草原上遍布的奶牛。课文没有面面俱到,只是有选择地介绍了荷兰的一些田园风光,读来让人感到悠然自得、惬意舒畅。

教学创意说明

《田园诗情》描绘的是荷兰美景,作者着力刻画出那如诗如画的境地,然而,荷兰毕竟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融入那诗般的世界,如何给听课的人带来清新般的感受,我在设计教案时费了不少心思。这篇课文生词较多,长句子也不少,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还是挺有难度的,于是,我想到在传统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读词读句读课文的基础上穿插一些新颖的习题,并设计了一些跟课文无关的句子来加深学生对新词的理解。刚开始,我还为自己创设习题的做法自鸣得意,然而在许主任的提醒下多看了几遍教材后,我觉得我的设计有为学词而学的牵强感,而且我的整个框架还是没能跳出传统第一课时先学字词句再读课文的结构,显然还是没能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再读教材,我努力抛开一心设计习题的想法,转而只关注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角度边读边想,如此几遍之后,我觉得有两样东西在冲击着我的大脑及视线,那就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和牲畜们那悠然自得的状态。课文以“田园诗情”为题,想来作者也是徜徉在一望无垠的绿海中感到身心无比舒畅,周围的植物、动物等等又是那样的和谐、美妙,这如诗一般的意境触发了写作灵感吧。于是我沿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的思维,抓住了设计的两条线:一是色彩,二是状态。课文中的色彩以绿色为主,所以当学生谈到绿色时,我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同的形容绿色的词和短语朗读和理解。课文中很多句子描写了牲畜在荷兰这个自由王国悠然自得的状态,所以抓住状态就是抓住长句进行朗读和训练。我想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抓住文本充分地读,借助录像图片等深入地感受,让学生的思绪飘入田园风光那诗般的意境。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将课文读得通顺流畅。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享受荷兰悠然和谐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颜色和状态两个角度理解生词,读好长句,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番,知道在那里有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一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的荷兰去看一看,享受她的“田园诗情”。(板书课题)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全文,知道荷兰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引出课文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

(一)感受绿色“田园”。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这个遥远的国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播放录像)视频中能让你感受最多的色彩是?

师:快速读一读课文,画出提到绿色的词或短语。(学生朗读课文,汇报,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出示:碧绿如丝绒绿意盎然碧绿色天堂般的绿色。其中有一个词“绿意盎然”,你们能结合这张图片说说它的意思吗?看着屏幕上的一组图片,结合你们对课文的了解,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大片的草原?

(二)体会自由“诗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置身在荷兰那一望无垠的绿色田园当中。如果只有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原,虽然美但难免单调,我们从题目中知道荷兰还是个充满诗情的地方,这是因为荷兰还拥有什么呢?请大家从课文的2至4小节中去寻找答案,在读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自读我能行。

在荷兰碧绿的草原上我们能看到什么?A.朗读来回答;B.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述;C.先读,再来讲。

1. 第二小节。

师:这段中有两句形容奶牛的长句子,它们是——(指名读)。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师:你能把这两个长句读得准确流利,真不简单。第二句中有两个生词(出示:“顽皮”和“仪态端庄”),“顽”是个生字,我们可以将它和另外几个字进行对比记忆。出示:比一比再组词(顽玩完)。

师:你们认为“仪态端庄”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师:老牛沉稳,小牛活泼,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过渡:除了奶牛,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2. 第三小节。

师:这一小节中有几个词语,我们要注意读准确。出示:剽悍强壮腿粗如桩自由驰骋辽阔无垠(指名读词)。

师:相信大家读准了这四个词语后也能将这一小节读准确,读流利,请大家先在下面试一试。(指名读第三小节)

过渡:草原上,我们除了能看到体形较大的奶牛和骏马,还能看到哪些牲畜?

3. 第四小节。

师:这些我们可以从第四小节中可以读到。(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白天,辽阔无垠的草原是牲畜们的天堂,它们自由地嬉戏、驰骋。傍晚,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 第五小节。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这一小节中出现这样几个词(出示:严肃沉默寂静默默无言)大家发现,这几个词语什么样的共同点?(都突出了“安静”的特点)

师:那这几个词形容的是同一个人或物吗?(“严肃沉默”形容奶牛,“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默默无言”形容挤奶的人)

过渡:大家说得很精彩,读得也很棒,前面是读,下面我们来写一写。(指导书写“肃”字)出示:书写生字我很棒。姿势正确,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学生当场描红)

过渡:荷兰的傍晚,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懂得开始安静就到了夜晚,这里更是“一切又归于平静”。

5. 第六小节。

师:谁用第六小节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夜晚的荷兰是如何的平静?(指名读)

师:白天是牲畜的自由王国,夜晚一切又归于平静。这就是——(生齐答:真正的荷兰!)

三、课堂总结

8.孔繁森教学反思 篇八

在《公仆赞》的歌声中,我们开始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二是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两件事情都写得比较简单,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想像孔繁森的一言一行,感受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形象。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想像三个孤儿失去亲人后的悲痛。然后抓住“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展开想像,孩子们有的说:“孔繁森每天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有的说:“孔繁森一下班就陪着孩子们玩,带他们去放风筝。”有的说:“贡桑还很小,她吵着要爸爸妈妈,孔繁森就哄他,给他讲故事,直到她睡着。”

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进行表演。我主要指导学生演好“求”,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显露无疑。

9.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参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调查表和计划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水果我们吃得多,那么,你知道水果出产在什么地方呢?你们有没有兴趣去参观一下呢?那么去之前有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1、请学生说说附近有没有果园,里面种什么水果。

2、派发参观果园调查表,说明该怎样填写。

3、小组讨论:(1)选定组长;(2)打算到哪些果园参观;(3)想邀请谁参加活动,再填好计划书。

4、老师检查各组准备情况,定好出发时间。

三、板书设计: 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果园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水果吃得多了,但你对水果的了解又有多少?今天就让大家一起到果园里进行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水果的特点。

二、新课:

1、组内分工,要求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安排好各组员工作。

2、活动安排,按各组商量好的工作步骤去安排。

3、用笔画一画我喜欢的水果,看水画得漂亮。

4、写出不同水果的名字,分析它们的颜色、味道、形状。

5、认识你所知道的水果的生长环境及一些水果传说。

三、板书设计:果园实践活动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收获。我的作品。教学目的:

1、在活动过程中谈谈收获。

2、作好学习评价。重点难点

做好学习活动评价。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谈活动收获。

二、谈谈水果里含有哪些维生素。

三、讨论:荔枝上能结出芒果吗?

四、组织学生学生填写活动评价。

五、让学生把参观果园的作品展示出来。

第三课小康家庭 教学时间:第五、六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小康家庭。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知道小康家庭的界定。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课前准备

一些家庭摆设的照片,制定统计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照片,从物质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状况认识小康水平。

二、新课:

1、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了吗?

2、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现代化设备,明确生活里不开物质。

3、填好家庭生活统计表,比较一下,哪个同学家里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4、与学生制订一个小公约:拒绝奢侈、拒绝浪费,看谁有计划去合理支配零用钱。

三、板书设计: 认识小康家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的物质生活。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家庭的现代化设备。

2、制定生活公约。教学准备:教学录像 教学过程:

一、学生讨论家里的现代化设备。

二、统计家里的现代化设备,填写表格。

三、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讨论怎样做到勤俭节约。

四、拒绝奢侈,拒绝浪费,我们一起订个小公约。与学生一起制定生活小公约。

五、小组讨论:一周的零用钱如何支配合理。

六、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文化生活 教学目标:

1、活动中认识到家庭文化活动的重要。

2、培养学生学会让文化生活来充实课余时间。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让文化生活来充实课余时间。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家长采访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逐步走向小康,家庭的文化生活也多姿多彩。你一家人经常有些什么活动呢?

二、新课:

1、让学生说说家中双休日的活动安排,看谁家的活动有意义。

2、同学发表自己的兴趣爱好。

3、采访父母是怎样培养你的兴趣爱好的,填好采访表。

4、小组讨论:自己对父母的安排意见,自己希望课余时间怎样安排。

5、代表汇报。

三、板书设计:

7、家庭文化生活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美好家庭从何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知道美好家庭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美好品德。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美好品德。课前准备

制定调查计划,家中新旧照片(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人们常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他们以前幸福多了。到底是不是呢?让我们一起来调查。

二、新课:

1、分小组按要求填好调查计划。

2、写下自己调查后的体会,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3、对照新旧照片,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4、小组讨论:美好家庭从何来?

5、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珍惜家中的一切)

三、布置作业:比一比谁是家中好孩子。

四、板书设计:

8、美好家庭从何来 教学后记

第四课 美食小能手 教学时间:第七、八周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中国菜系,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活动过程

讨论:妈妈经常做的菜;你最喜欢吃的菜;你会做的菜.调查:中国的八大菜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最喜欢的菜 教学目标

1、认识妈妈做菜的材料,知道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价钱也不同。

2、让学生做个有心人。重点难点

让学生做个有心人,知道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价钱也不同。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妈妈经常都会做一些我们喜欢吃的菜,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那么,你想不想知道这些菜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调查一下。

二、新课:

1、说出妈妈经常做什么菜和你自己最喜欢吃什么菜。

2、了解学生会不会做菜。

3、让学生从书中或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那些名菜?填好调查表。

4、分组到肉菜市场调查各种蔬菜、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价格。各组把结果归纳起来,看有多少种价格。

5、说一说:你准备买拿一家的商品来做菜,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与妈妈一起去买菜,学学怎样买到价廉物美的菜。

四、板书设计:我们最喜欢吃的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当小厨师 款款皆美食。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让学生知道妈妈每天做饭的辛劳,我们更应孝敬父母。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前准备

锅、锅铲、煤气炉、肉菜、调味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妈妈烧的,那么,你想不想学会烧菜,让妈妈惊喜一下,也好减轻妈妈做家务的负担?

二、新课

1、分好小组,选好材料(把详细步骤记录在P41的表格里)。

2、想好菜式,画在P42的方框里。

3、熟悉“入厨安全须知”的步骤。

4、小组分工合作,把菜炒出来。

5、小组间互相交流活动体会,看看哪组做的菜色香味俱全。

三、布置作业:回家也做道菜,让爸爸妈妈尝尝,并记下爸爸妈妈的评价。

四、板书设计:我当小厨师 第五课 认识杰出人物 教学活动时间:第九、十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我的偶像、二、走近身边的杰出人物 教学过程

一、讨论:我最崇拜的人物及原因.描绘或贴上你崇拜的人物的图片.二、列出本地杰出人物,简要摘录他们的事迹.姓名 先进事迹

对列出的杰出人物进行分类.外出参观访问注意事项 采访某位企业家.采访卡

小记者: 采访时间: 被采访人姓名: 性别: 年龄: 该企业是怎样创办的: 现在的经营状况: 前景: 成功的奥秘: 第二课时

10.《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图画课上“我”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情景, 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 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即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 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轻易下结论。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就能终身受益。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 形象生动, 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 循循善诱, 饱含哲理, 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 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 非常好笑;当了解真实情况后, 则又显得很尴尬, 这充分反映出了学生们的纯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揭示课题

1. (出示杨桃实物)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杨桃,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 还具有生津止渴、止血止痛的功效。)

2.我们来了解由画杨桃引起的一场风波。 (板书:画杨桃)

3.你们画过杨桃吗?想知道由画杨桃引起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杨桃是一种热带水果, 并不很常见, 以杨桃实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文本感兴趣, 学生才会乐意阅读文本, 走进自主学习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范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3.交流互动。结合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 指名读生字。 (2) 合作学习, 熟记生字新词。 (3)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叮嘱”的“嘱”书写时注意“禹”字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熟悉”的“熟”字的右上是“丸”, 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 而是一撇加“米”。)

5.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教师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使学生能主动识字写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生词,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解难, 培养能力

1.默读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 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默读的情况,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分段, 了解段意。 (1)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共分几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 指名分段, 说一说段意。第一段 (第1自然段) 讲父亲教“我”学画画。第二段 (第2~18自然段) 在图画课上, “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很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 (第19自然段) 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虽然对阅读教学中的分段和概括段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但是这篇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分段和概括段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理解文章要说明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 突出重点

1.角色体验。 (1) 学生分角色品读第一段。重点读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话。 (2) 启发想象。想象父亲教我学画画“很严”的样子, 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很严”。 (3) 学生交流自己对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这一段话的理解。 (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2.理解词语。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 理解“想当然”。 (2) 理解“叮嘱”。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 严中充满关爱、认真。)

3.指导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语的语气。

4.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上一篇:技术部管理目标下一篇:设计师助理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