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2024-07-12

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共5篇)

1.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篇一

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经过多次交涉, 设计单位最终决定进行植筋处理, 在基础部分增加基础梁, 以满足上部装饰柱等结构构件的竖向荷载。

如何保证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质量, 确保新加构件及增加截面与原结构能够很好的共同工作,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保障加固后的结构安全, 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而加固中的植筋环节正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植筋的效果最终决定着整个加固改造的质量。

1 概述

根据设计要求, 梁、柱节点和基础梁加固部位的主筋和部分箍筋要进行植筋。植筋的直径为12、14、16、20、22、25、32mm (螺纹Ⅲ级钢筋) , 对应的植筋孔径为16、18、22、28、30、32、40mm, 孔的深度按照设计要求在200~600mm之间。植筋孔的方向以水平孔最多 (基础梁主筋) , 局部为竖向孔 (如基础反梁的箍筋) 。水钻成孔, 孔的内壁为比较潮湿光滑。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植筋的质量是混凝土加固的关键环节之一, 水钻成孔后孔壁光滑潮湿, 植筋数量多, 植筋胶的用量大, 因此对使用的植筋胶产品的稳定性和耐候性等指标要求高。

(2) 植筋孔主要分为水平孔、孔口朝上和孔口朝下的竖向孔, 其中水平孔和孔口朝下的竖向孔, 其注胶的施工难度和饱满度控制难度大。

(3) 钢筋植入后的固化期内严禁扰动, 这直接影响钢筋锚固的有效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在工期紧迫、上下楼层同时作业必须保证植筋在固化期内不被扰动。

(4) 植筋孔由水钻成孔, 如何确保在成孔的过程中不伤及原结构的钢筋, 特别是确保不伤及原结构的柱、梁的主筋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

(5) 在基础梁的加固过程中, 由于原结构基础的反梁之间存有少量的水, 造成植筋的环境十分潮湿, 如何保证带水植筋的钢筋锚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6) 梁柱节点处两个方向的加固梁主筋必须上下错开, 否则在一个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的钢筋互相冲突。另外, 加固梁主筋要穿过柱子节点, 钢筋过长无法穿入, 这必须加工短钢筋, 这样钢筋接头增多, 钢筋接头的形式和位置必须确定。

3 针对难点重点采取的技术措施

(1) 针对本工程的植筋, 在施工前我们选取了几种植筋胶, 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共同对产品的厂家、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等指标进行考察。根据植筋实际情况, 植筋的孔径比较大, 电钻成孔的难度太大, 用水钻成孔比较适合, 而水钻成孔的孔内壁比较光滑、水分含量大, 所选用的建筑结构胶必须有良好的耐水性和湿润环境固化性, 最终确定采用喜利得RE500型建筑结构胶。喜利得RE500型建筑结构胶的特点就是在孔壁光滑、孔洞潮湿、天气炎热等恶劣条件下表现优越, 并且具有高强的结合力和混凝土渗透性能, 尤其适用于大直径钢筋的植筋。为了保证植筋施工的质量, 我们在植筋施工开始前, 专门对选用的植筋胶进行了植筋拉拔试验, 在选取的柱子上按照设计要求的植筋深度, 每种钢筋做1组, 每组3根进行试验。经北京市检测所专用的仪器检测, 无一根钢筋被拉出, 植筋抗拉强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整个工程的钢筋植筋锚固的施工质量稳定, 所有的拉拔承受的应力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合格率为100%。

(2) 水平孔植筋胶的饱满程度不易控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施工工艺上大胆创新, 采用埋管法注胶, 来保证植筋胶的饱满度和密实性。根据设计要求, 植筋孔洞分为通孔和非通孔两种, 注胶方法如下:

(1) 对通孔的植筋注胶:a将钢筋插入孔内, 再将注胶管插入孔内, 注胶管位于孔深的2/3处, 安装注胶枪并开始注胶, 待另一端孔口有胶液溢出时, 用专用腻子将另一端孔口封闭;b继续注胶, 使胶嘴随着胶液的逐渐注满缓慢撤出, 但必须保持注胶管口一直埋在胶液中, 直至孔壁内充满胶液为止;c由于注胶时, 管口一直埋在胶液中, 造成从内向外的注胶压力, 只有内部密实后, 胶液才向外溢出。并避免了内部气泡的产生, 保证胶的饱满密实。

(2) 对非通孔的植筋注胶:类似于通孔植筋注胶, 要保持注胶管口一直埋在胶液中。不同之处在于, 植筋孔清理干净后, 先向孔内注入植筋胶, 要求注满孔深的2/3, 然后将处理后的钢筋缓慢旋转插入内, 直至插入孔底, 孔口处应有胶体溢出, 最后做封口处理。

(3) 植筋固化过程中是严禁扰动的, 但是施工现场的震动, 以及钢筋自重所引起的变形, 容易造成结构胶固化时钢筋的移位, 影响植筋质量。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合理调整施工工艺的衔接, 在梁的主筋和箍筋初步安装到位的情况下, 先将加固梁的底模固定好, 然后调整钢筋, 用箍筋和底模将主筋固定牢固, 然后进行注胶施工。注胶完成后立即将该梁四周用钢管封闭, 并挂标志牌严禁扰动。根据喜利得RE500结构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固化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后拆除防护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根据施工实践, 喜利得RE500结构胶在5—10℃的范围内, 必须达到24小时后才能固化。

(4) 原结构梁柱节点钢筋是十分密集的, 而加固梁植筋打孔主要集中在此部位, 为了避免植筋水钻成孔损伤原结构的钢筋, 我们专门配备了钢筋探测仪, 先对打孔部位的原结构钢筋进行探测, 用粉笔划上钢筋位置标记, 根据原钢筋分布情况, 在保证设计原则的情况下, 植筋确定孔位。

具体措施如下:

(1) 在每道梁端的柱面上画出梁加固轮廓线, 在此范围内探测原结构梁柱内钢筋。探测时, 要综合考虑原结构柱两侧钢筋分布情况确定孔位。

(2) 将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在柱表面上, 绘制柱内钢筋分布和梁的植筋位置图, 确定无误后, 根据植筋的直径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确定孔口尺寸, 进行打孔。

(3) 要求成孔时必须将钻孔机垂直于柱面钻入, 保证孔位正确的同时保证孔道在柱内不倾斜、不移位, 从而保证打孔过程中不损伤原结构钢筋。

(5) 在基础梁加固植筋施工中, 由于在地下部分, 施工环境湿度大, 我们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分别在湿润的孔、潮湿的孔、水分饱满但没有明水的孔、有明水的孔的孔内进行植筋试验, 固化3天后, 经专业人员检测, 植筋的抗拉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6) 在混凝土梁加固施工前, 我们仔细研究了设计变更图纸, 后来发现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易施工的问题, 在图纸中, 同一个梁柱节点处两个方向的加固梁尺寸相同, 那么梁主筋势必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但实际上这是无法实现的。另外, 加固梁主筋必须穿过原结构的柱, 钢筋过长, 现场情况无法施工, 必须采用短钢筋, 钢筋接头势必增加, 这样就必须确定钢筋接头的形式和位置。针对此问题, 我们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经过设计单位的结构计算, 确定将梁柱节点处一个方向的加固梁端做成牛腿状, 这个方向加固梁钢筋沿牛腿进行弯折, 这样两个方向加固梁内部主筋就此错开。另外由于加固梁底混凝土层较薄 (一般为75mm) , 梁主筋一般6—8根, 直径为d=25 mm、d=32 mm两种, 如果钢筋接头采用搭接, 不仅浪费钢筋, 最主要的是梁底钢筋在搭接截面处过密, 钢筋空隙小, 无法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 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我们将现在建筑行业几种钢筋连接的施工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 分析利弊, 并经建设几方协商最终确定, 采用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的方法, 并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将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4 综述

2.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篇二

1.图纸设计及使用范围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增高500cm的梁底部钢筋进行植筋,直径Φ22mm和Φ25mm二种,植筋植入框架柱内,植筋采用取蕊钻孔的方法。结构胶粘结:

MLJ结构胶的特点:使用安装方便快捷,施放位置准确;锚固力大,抗震性能好,破坏状态为锚固端砼开裂或钢筋变形,无拔出现象;结构胶可以快速固化,可实现快速承载;水平及垂直孔均易施工,并能保证孔内充满胶。

结构胶的性能以环氧树脂为主剂,其优点如下:

环氧树脂具有很高的胶粘性,对金属、砼、陶瓷、玻璃等大多数材料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力。

环氧树脂由良好的工艺性,可根据需要配制成很绸的膏状或很稀的灌浆材料,固化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储存性能稳定。

固化的环氧树脂由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好,固化收缩率小。

环氧树脂材料来源广,无毒。

结构胶的技术性能如下:

粘结拉伸强度>30.0Mpa;拉伸剪切强度>20.0Mpa;压缩强度>50.0Mpa;弯曲强度>30.0Mpa;混合粘度(20℃时)<5000CP(不流淌);涂布量5-6㎏/㎡;适用时间(20℃时)>90min;硬化时间(20℃时)<3.0h。

使用范围:可用于梁柱钢筋生根,后加预埋件等以砼为基体的隐蔽工程锚固。

2.植筋锚固深度及钢筋钻孔直径

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植筋锚固计算公式如下:

2.1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设计值就符合下列规定:

N=fyAS

Ld≥?尴N?尴aeLS

式中N-植筋钢材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fy-植筋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钢筋截面面积;

Ld-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S-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

?尴N-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

?尴ae-考虑植筋位移性要求的修正系数;

2.2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LS=0.2αSPtdfy/fbd

式中αSpt-为防止砼襞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d-植筋公称直径;

fbd-植筋用胶粘结强度设计值;

说明:砼襞裂影响的计算系数、粘结强度设计值按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表12、2、3和表12、2、4取值

2.3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尴N,应按下列计算:

?尴N=?尴br?尴w?尴T

式中?尴br-考虑结构构件受力状态承载力影响的系数;

?尴W-砼孔壁潮湿影响系数;

?尴T-使用环境的温度影响系数;

(1)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经计算Φ22直径钻孔深度为18d,Φ25直径钻孔深度为20d。

(2)根据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为:钢筋直径D(MM)钻孔直径设计值D(MM)

22 28

25 31

2.4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规定

承重结构植筋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3.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材料准备→砼凿面→机械成孔→清孔→结构胶配制→注胶→固化→试验。

4.施工方法

植筋锚固施工是在按要求已凿毛的混凝土上用金刚石钻机、电锤等机械设备,按选定的参数成孔,并对孔壁进行处理后,注入配制的结构胶,然后植入准备好的钢筋,固化后达到植筋的要求。

4.1材料准备

按设计要求准备直径Φ22和Φ25㎜的钢筋,应注意下料长度,钢筋表面应采用钢筋刷蘸5%浓度的盐酸除锈,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丙酮溶液去油。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金刚石钻机、电锤、鼓风机等)检查无故障,准备配制胶体的计量器皿、容器等。

4.2凿面

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对梁侧面、进行砼凿面,要求凿面轻锤、凿毛,并去掉松散颗粒,且凿面要用钢丝刷净,高压水冲清洗干净;以有利于新旧砼能够可靠的连结,保证新旧结构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抗震性。

4.3成孔

对需要锚固钢筋的地方弹线定位,并按已定孔位进行机械成孔;钻孔深度,按照施工参数确定,满足深度要求。钻孔时,边钻边取出砼,并用高压鼓风机将孔内粉尘清出孔外。

4.4清孔

对成孔进行高压风处理,将孔内灰渣吹净,用烤棒烤干,然后用丙酮清洗孔壁。

4.5注胶植筋

MLJ结构胶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值计量调配,搅拌时避免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调配时确保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胶灌入孔内后将经处理的钢筋插入孔内,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 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7天,养护的条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当天就立即进行拉拔试验;若因故推迟不得超过一天。

4.6成型

植筋完成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其它工序—钢筋绑扎、焊接、模板支设和砼浇筑工作;在砼浇筑时严格按 浇筑方式施工;同时要保证预埋件和锚栓位置的准确、可靠。

5.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植筋锚固的关键是清孔。孔内清理不干净或孔内潮湿均会对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锚固质量。

(2)检查锚固钢筋的钻孔深度及钻孔直径。

(3)胶体配制时计量必须准确,否则胶体凝结的时间不好控制,甚至会造成胶体凝结固化后收缩,粘结强度降低;胶体配制好后应立即放入孔内。

(4)注胶量要掌握准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插入钢筋时漏出。造成浪费或污染;过少则胶体不够满,造成粘结强度不够。

(5)在施工前应对胶体的粘结强度以及胶与钢和胶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进行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

(6)施工完毕后,抽样进行拉拔试验,检验拔力为每根钢筋强度设计值的80%。

(7)钻孔前,应先对原结构中钢筋位置进行测定,以免钻孔时对原结构钢筋造成损伤。

6.质量要求

MLJ结构胶必须有检验报告,必须掌握其相应的技术参数,实现确定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及钢筋外露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及相应的验收标准。

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核安全技术条例规定,手持冲击钻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高空钻孔时,应搭设脚手架,并设操作平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篇三

辊压机及挤压粉磨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应用与完善已日趋完熟,不仅将其自身的高效节能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而且随着主机可靠性的提高和工艺系统的完善,系统运转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已成为新建水泥生产线,尤其是大型水泥生产线粉磨系统的优选方案。此外由于辊压机可以和打散分级机、球磨机、选粉机等构成多种粉磨工艺流程,满足不同生产线的产量要求和产品质量要求;并且,由于辊压机系统占地面积小,布置方便,因而在水泥厂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我院辊压机在水泥厂粉磨系统技术改造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挤压粉磨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

2.1 系统主机性能特点

作为完整的挤压粉磨工艺系统的主机,包括辊压机、打散分级机/球磨和选粉机等,球磨机和选粉机是水泥厂最常用的设备,不再介绍,这里仅就辊压机和打散分级机的工艺性能特点简介如下。

2.1.1 辊压机工艺性能特点

a。辊压机采用高压料层粉碎原理,对物料进行挤压粉碎。由于所施压力大大超过物料的强度,所以在挤压过的物料中产生大量的微粉(一般水泥粉磨在一次挤压的物料中0.08mm以下含量占20%~30%);同时,由于存在选择性粉碎的特征,因而即使在料饼中也存在着未挤压好的颗粒。

b。由于辊压机磨辊两端面存在边缘效应,因而约有10%~20%未经充分挤压压的物料混于出料中。

c。鉴于上述原因,就造成了挤压后的物料不仅颗粒分布很宽,而且易磨性差异很大(见表1)。

表1 某立窑厂HFC800/200辊压机一次挤压水泥的颗粒分布

粒度(mm)/百分比(%):

(>15

/0)(15.0~10.0/2.1)(10.0~5.0/9.3)(5.0~3.0/15.1)(3.0~0.8/17.2)(0.8~0.2/12.4)(0.2~0.08/11.2)(<0.08/32.7)

2.1.2 打散分级机工艺性能特点

a。打散分级机是为解决辊压机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它将辊压机挤压后的物料打后分选出细粉(0.5~2.5mm),送入后序的粉磨系统,而粗颗粒则返回辊压机重新挤压。b。由于打散分级机可以通过变频调速调整入球磨机物料的粒径,因而可以合理分配辊压机和球磨机的负何,使整个粉磨系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2.2 挤压粉磨主要工艺流程

挤压粉磨工艺主要有:预粉磨工艺、混合粉磨工艺、半终粉磨工艺、联合粉磨工艺及终粉磨工艺。在水泥厂粉磨系统技术改造中,通常采用预粉磨、半终粉磨和联合粉磨工艺,因此,仅就这三种工艺的特点介绍如下:

2.2.1 挤压预粉磨工艺

预粉磨工艺是将入球磨机的物料由辊压机挤压预处理,而后送入球磨机粉磨产品(见图

1)。由于辊压机存在上述特性,送入球磨机中大于5mm的物料,随着辊压机进料装置的磨损而增加,造成粉磨系统产量降低。此外,为了破碎这些少量的5mm以上大颗粒,而不得不使用大规格的研磨体,造成球磨机研磨能力的下降,粉磨系统工艺参数不尽合理,造成技术经济指标不高。

2.2.2 挤压职合粉磨工艺

挤压联合粉磨工艺是将挤压后的物料(包括料饼和边部漏料),先经打散分级机打散分选,小于一定粒径的半成品(0.5~3.0mm)送入原有的球磨机粉磨至成品,分选出的粗颗粒返回转辊压机再次挤压(图2所示)。原有的球磨可以是开路,也可以是闭路。通过打散分级机调整入球磨的物料粒径,分配辊压机和球磨机系统的负荷,使系统工艺参数得到优化,辊压机磨辊边缘效应所产生的大颗粒物料通过打散分级机返回辊压机重新挤压,基本消除了辊压机的运行状态对后续球磨机系统的影响,同时由于入磨物料的最大粒径得到有效的控制,球磨机一仓球径大幅度下降,研磨能力得到加强,同时,球径的降低使球磨机的故障率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打散分级机的成品中含有40~50%小于0.08mm的细粉,这些细粉直接送入球磨机,其产品必然是微粉含量高,颗粒分布宽。因而后续球磨机系统必须根据产品需要作优化调整。

2.2.3 挤压半终粉磨工艺

挤压半终粉磨工艺是将打散分级机的半成品与后续球磨机的出磨物料一同送入选粉机分选(见图3),也就是说一部分产品未经过球磨机而直接由辊压机和选粉机直接产生。这种粉磨系统的特点是产品的颗粒分布窄,均匀性系数高。由于这种工艺流程选粉机的入料与一般闭路磨系统的有较大差别,因而,选粉机的选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挤压联合粉磨工艺相同,由于粉磨机研磨体的最大粒径和平均粒径的大幅度降低,球磨机系统的运转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3。生料粉磨系统改造中挤压粉磨技术的应用

3.1 生料粉磨系统改造的主要特点

生料粉磨系统改造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满足窑系统产量提高的要求,另外,兼顾节能、降耗及环保、收尘要求。生料粉磨通常以0.08mm和0.2mm方孔筛的筛余来控制,并且,以控制0.2mm筛余小于1.0~1.5%时,0.88mm筛余可以放宽至10~16%。而成品中不需要有一定的颗粒组成和大量的微细粉。所以,生料粉磨系统的改造必须围绕着如何提高以0.08mm和0.2mm为切割粒径的粉磨效率。

3.2 挤压粉磨工艺选择

根据生料粉磨系统技术改造的特点,在选用辊压机以增强系统粉磨能力的同时,必须着重考虑系统的选粉能力,以解决系统在0.08mm,尤其是0.2mm的分级效率,减少过粉磨,最大幅度地提高系统产量。

由于经辊压机挤压过的物料含有大量的细粉(0.08mm以下的细粉为30%左右),这些细粉在进球磨机之前就先被分选出来,必然会提高粉磨效率,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产量。所以对于生料粉磨最佳的改造方案应该是挤压半终粉磨系统,并且应该使用第三代高效选粉机,联合粉磨系统次之,预粉磨系统效率较低。

采用挤压半终粉磨工艺,使一部分成品由辊压机和选粉机直接产生并分选出来,减注了球磨机的通过量对整个粉磨系统的限制,所以就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技术,可以使原有的球磨机系统粉磨能力提高100~150%;而联合粉磨工艺则受到球磨机的限制,产量提高约80%;预粉磨工艺则由系统工艺系统参数得不到优化只能提高30~40%。

3.3 应用实例分析

3.3.1 山东兖州矿务局水泥厂600t/d生料挤压半终粉磨系统

在山东兖州矿务局水泥厂1#窑技术改造中,要求生料粉磨系统的产量由22t/h提高到45t/d以上。而新建一台大球磨机或在附近并联一台小球磨机,均因资金和场地问题难以实现。为此,该厂经广泛的调研后,决定采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挤压粉磨技术对现有的φ2.2×6.5m球磨机进行改造。将原有的φ3.5m离心式选粉机更换为DS750型高效组合式选粉机,在球磨机前加一套HFCG100-35型辊压机和一台SF500/100型打散分级机构成挤

压半终粉磨系统。物料经辊压机挤压并由打散分级机打散分级,将其半成品(小于0.08mm占40%左右,2mm以下约85~90%)先送入高效选粉机分选,选粉机的粗粉入球磨,球磨机的出料也进选粉机(见图4)。该系统改造后,经厂院联合标定,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2所示)

表2 兖州矿务局水泥厂1#窑生料磨改造后的结果

改造前生料:细度(R0.08%)10.0 产量(t/h)22.0 电耗(kW.h)22.0

改造后生料:细度(R0.08%)6.5 产量(t/h)46.3 电耗(kW.h)16.1增产(%)110.5节能(%)26.8备注 半终粉磨

3.3.2 山东水泥厂1#窑(700t/d)生料挤压联合粉磨系统

山东水泥厂1#生料磨建于70年代,为φ2.4×10m中卸烘干磨,产量一直低于设计指标,电耗高,系统设备老化,急待改造、完善。改造方案为挤压联合粉磨工艺。新增HFC120-36型辊压机一台,SF500/100打散分级机一台,将中卸磨改为两端进料中间出料的两台并联单仓开路短磨。该系统于1994年12月28日投料试车,1995年3月达标验收,1995年12月通过了由山东省建材局主持的省级技术鉴定。在此之后山东水泥厂根据现场情况恢复了球磨机的选粉机,使系统产量又有所提高,系统工艺流程见图5所示。系统改造所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

表3 山东水泥厂1#生料粉磨系统改造后的技术经济指标

改造前生料:细度(R0.08%)10±1产量(t/h)26电耗(kW.h)33

改造后生料:细度(R0.08%)10±1产量(t/h)55.34电耗(kW.h)17.67增产(%)113节能(%)46.5备注 磨机开路

改造后生料:细度(R0.08%)10±1产量(t/h)65.0电耗(kW.h)16.23增产(%)150节能(%)50.8备注 磨机闭路

3.3.3 山东水泥厂2#窑(1500t/d)生料挤压预粉磨系统

山东水泥厂2#窑原为1200t/d熟料生产线,生料磨系统采用φ3.5×10m中卸烘干磨。为满足窑系统产量提高到1500~1700t/d的需要,生产磨系统产量必须由75t/d提高到110t/h以上。按其增产幅度要求仅为百分五十,采用挤压粉磨技术的中预粉磨工艺即可,但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和节省投资考虑,不更换有的选粉机和出磨提升机,而是将辊压机出料在进球磨机之前先进一新加的选粉机,选出部分成品,解决系统选粉能力问题。为了使新增选粉机能够长期可靠运行,防止辊压机边缘漏料的大颗粒对选粉机的磨损,在选粉机和辊压机之间加设一台打散分级机,先将辊压机出料中的大颗粒分离出来,返回辊压机。所以该系统从整体来看是预粉磨系统,但内部含有半终粉磨的工艺流程(见图6)。系统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见表4所示。

表4 山东水泥厂2#生料磨改造后的结果

生料:水份(%)0.8±0.2 细度(R0.08%)11±1 产量(t/h)118 电耗(kW.h/t)18.9 4 水泥粉磨系统改造中挤压粉磨技术的应用

4.1 水泥粉磨系统改造的主要特点

4.1.1 水泥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一般基于以下目的考虑的:

a 窑系统改造后熟料生产能力提高;

b 为适应标准,增加粉磨能力,提高水泥成品的细度和比表面积

c 利用峰低谷电价差异,考虑水泥粉磨系统的避峰运行;

d 解决季节性销售问题。

4.1.2 水泥粉磨的细度和颗粒组成对水泥的强度混凝土的性能有限大影响。太粗的熟料颗粒不能完全水化,大于60μm的熟料颗粒仅起到微集料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小于30μm的微粉含量不足,水泥早期强度上不去;水泥成品颗粒分布过于集中,造成标准稠度需水量的提高。因而,降低水泥成品的筛余,提高其比表面积,增加熟料的利用率,以达到提高水泥实物强度的目的。目前一般公认的是:3~32μm颗粒对强度增进率起主导作用。

4.2 挤压粉磨工艺选择

针对水泥粉磨的特点和要求,在选择挤压粉磨工艺时,对于要求筛余低、小于3μm微粉含量低的水泥,应选择带第三代高效选粉机的挤压闭路粉磨系统(闭路预粉磨、闭路联合粉磨和半终粉磨);而对筛余要求不是很严格,水泥成品颗粒级配分布宽的,则可以采用挤压开路粉磨系统(开路预粉磨系统、开路联合粉磨系统)。

对于现有的粉磨系统采用挤压粉磨技术改造时,系统产量将大幅度增加,此时不仅要考虑主机的能力匹配,更要注意到输送设备的能力。尤其是闭路粉磨系统改造,一般由于原有的磨尾提升机、选粉机及其粗粉回料输送设备在当初设计时不会留出很大的余量,改造后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些设备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并且由于土建的限制很难更换。因此,对条件允许的可以选择压闭路粉磨工艺;对于原有粉磨系统改造难度大的,选择挤压开路粉磨工艺不失为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入磨熟料温度高,生产高比表面积水泥并且物料(某些石灰石等)易粗磨的粉磨系统,从降低系统设备和物料的温度,提高粉磨效率角度考虑,应选择带第三代高效选粉机的闭路挤压粉磨工艺,使磨内的微粉和热量通过大量的冷风带走,降低磨机及系统设备的工作温度。而对于一般熟料温度小于150℃,不易粗磨的物料,则可采用开路挤压联合粉磨工艺,尤其是经高细高产磨技术特殊改造后的开路磨用于挤压联合粉磨系统,使辊压机卓越的破碎、粉磨功能与球磨机特有的研磨功能有机地结合,粉磨系统更加简捷、可靠、高效,并且可以粉磨高比表面积水泥。

4.3 应用实例分析

4.3.1 江苏花山特种水泥厂φ2.2×6.5m水泥磨挤压粉磨技术改造

江苏花山特种水泥厂1997年年产水泥20万吨,后新建一台立窑,使水泥年产量达到30万吨。与之配套生料和水泥粉磨系统都是分别在原有的两台φ2.2×6.5m球磨机之前加一台HFCK100—35型辊压机作预粉磨。其中水泥台时产量为35~37t/h。2000年该厂为了提高水泥比表面积,适应国家水泥新标准的实施,以及江苏省实行的分时电价政策,对原水泥挤压预粉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具体方案是:将一台球磨机暂时恢复为原来的普通的闭路磨,与第二期水泥磨改造一同进行。在现有辊压机后加设一台SF400/100型打散分级机形成闭路,打散分级机的半成品先送入与另一台球磨机配套的φ20m旋风式选粉机选粉,粗粉进径高产磨特殊改造后的开路球磨机粉磨至成品,与粉磨选出的经混合后一同入库。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图7。江苏花山特种水泥厂水泥粉磨系统系统两次改造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江苏花山特种水泥厂粉磨系统两次改造的结果

闭路球磨:水泥 比表面积(m2/kg)270~290 产量(t/h)13.5 电耗(kW.h/t)32.0

挤压预分磨:水泥 比表面积(m2/kg)270~290 产量(t/h)18.0 增产(%)+33.3*电耗(kW.h/t)27.0节能(%)-15.6*

挤压联合粉磨:水泥 比表面积(m2/kg)320~330 提高+40产量(t/h)29.2 增产(%)+116*电耗(kW.h/t)22.0节能(%)-31.3*

注:*与原有的闭路球磨系统比较。

该厂水泥磨技术改造后由于比表面积的提高,三天强度显著增加,混合材掺入量增加8%,电耗下降10KW.h/t,从该厂前后两次技术改造结果来看,尽管挤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从该厂前后两次技术改造结果来看,尽管挤压联合粉磨系统投资要高些,但是,很显然它的投资效益比挤压预粉磨系统要高得多。

4.3.2 安徽省安庆白鳍豚水泥有限公司日产600熟料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φ3.0×9.0m闭路水泥磨系统改造

安徽省安庆白鳍豚水泥有限公司出于如下原因考虑,决定大幅度提高旋窑系统的水泥粉磨能力:

a 适应国家水泥新标准。在执行新标准后保持水泥生产能;

b 提高水泥粉磨的工艺和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c 提高旋窑系统粉磨能力,实现立窑和旋窑熟料共同粉磨,改善水泥的质量。

d 在提高熟料储存能力的同时,扩大水泥的粉磨能力,适应水泥销售的季节性变化。

该厂旋窑水泥粉磨系统原为φ3.0×9.0m闭路水泥磨,1999年台时产量为33t/h,电耗为42.5kW.h/t,水泥比表面积不高。2000年采用挤压联合粉磨技术对该系统进行改造。主机采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制的HFCG120-40型辊压机一台SF500/100型打散分级机一台。将原有的φ3.0×9.0m闭路磨采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专有的高细高产磨技术进行改造,改为开路磨。辊压机和打散分级机构成闭路,辊压机挤压后的物料经打散分级,小于一定粒径的物料送入高效选粉机先分选出一部分成品,选出的粗粉进开路高产高细磨粉磨至成品,与选粉机的成品混合后一同入库(工艺流程见图8)。

该系统的基本情况为:

a 水泥品种: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原料配比:项目百分比(%)旋窑熟料38.8立窑熟料38.8石煤渣15.2石灰石2.9石膏4.3总计100.0

该系统2000年7月投产,当即达到设计指标。经两个月的运行于9月11日到12日安庆白鳍豚水泥有限公司和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共同对该系统进行连续24小时测试标定,结果如表6所示。

闭路磨:425#普硅比表面积(m2/kg)300产量(t/h)33.0电耗(kW.h)42.5

改造设计指标:425#普硅比表面积(m2/kg)≥310产量(t/h)52.8增产(%)+60.0电耗(kW.h)32.5节能(%)-23.5

改造标定指标:425#普硅比表面积(m2/kg)10产量(t/h)55.8增产(%)+69.0电耗(kW.h)29.1节能(%)-31.5

b 入磨物料的帮德功指数:

入辊压机混合物料:20.83kW.h/t;打散分级机半成品:10.17kW.h/t.c 打散分级机半成品颗粒分布

粒径(mm)/百分比(%)(>

3.5/0)(3.5~2.0/11.8)(2.0~0.5/2.4)(0.5~0.08/48.0)(≤0.08/37.8)

d、球磨机为两仓磨高细高产磨,共装球74.7吨,因设备原因未达到设计装球量80吨的要求。其中:一仓装球20.7吨,平均球径:44mm:二仓微锻:共54吨。

尽管该系统节电幅度达30%以上,但就绝对电耗而言还是偏高,其主要原因是选粉机和收尘器风机装机功率达200多千瓦,而所选出的有效成品量仅为6~7吨,这部分产品电耗高达30~40kW.h/t。对这套系统进一步优化后,可望使系统电耗降至27kW.h/t以下。5 结束语

从上述应用实例可以看出,挤压粉磨技术在水泥厂粉磨系统改造中有其不可代替的优势。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产量,并且可以保持原有的系统,保持一套配料系统不变,仅适当提高配料和输送能力即可。其次,改造后可以提高长径比小的球磨机的水泥产品比表面积,以适应国家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另外由于辊压机、打散分级机、选粉机和球磨机可以组成多种工艺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和布置,容易满足技改要求。为了使技术改造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 物料的物性分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日后所粉磨水泥物料配比进行物料的水分、易

磨性、易碎性、颗粒分布等物性分析,科学预测改造后的技术经济指标。

b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工艺流程,并且认真研究系统中各设备的能力匹配,尤其是辊压机和球磨机匹配。

c 系统投产后,必须对系统和各主机设备的参数进行调试、优化,使系统从投产之日就处于高水平、高效率的运行状态下。

4.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篇四

1.1 项目后评价概念和内容

1.1.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后评价通过对项目实践活动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并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1.1.2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根据现代项目后评价理论注,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有:

(1)项目目标后评价。该项评价的任务是评定项目立项时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要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

(2)项目益后评价。项目的效益后评价即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

(3)项目影响后评价。主要有经济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社会影响后评价。

(4)项目持续性后评价。项目的持续性是指在项目的资金投入全部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项目业主是否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继续去实现既定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即是否可在将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

(5)项目管理后评价。项目管理后评价是以项目目标和效益后评价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1.2 企业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主要目的1.2.1 总结项目成功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技改工程是为企业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重大举措。正是由于技改工程的重要性,使全企业职工都同心同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技改工程,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好评。基于这样的具体情况,如何准确的总结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工程建设相关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2.2 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弄清原因加以改进

利用项目后评价工作对技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进意见,完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进行此次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目标之一。通过进行项目后评价来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指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楚问题具体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企业今后的技改工程的运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2.3 探索后评价作法,建立后评价的工作流程

所谓流程是指一系列连续有序的活动。管理流程就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跨部门的管理活动的有序结合,是保障各种管理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如同企业的人事、财务等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项目后评价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在企业以前的项目建设中,从未采用过项目后评价方法,而是用工程审计在代替项目后

评价。但是由于审计工作是以法律和有关规定为准绳审查项目,重点是财务方面的审计,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符合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而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评价重点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及项目的宏观影响和作用,二者不同的工作重点和评估范围决定了审计和项目后评价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决定了项目后评价是不能用单纯的工程审计来代替的。项目后评价的工作过程

2.1 建立项目后评价组织

为保证项目后评价的正常进行,企业建立了项目后评价评审领导小组,各职能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能职责如下:

(1)项目后评价评审领导小组。决策重大事项,会审、审定文件报告,组织领导、指挥调度和督促检查项目后评价工作;

(2)外请专家组。审核项目后评价工作阶段性计划安排,并根据工作计划审核项目后评价阶段性报告,提出报告意见;

(3)资料组。拟写项目后评价工作计划、后评价报告文件框架结构;收集、审核系统评价组阶段资料;审查资料收集,拟写的分项材料、总结报告;审查附图附表、图片资料;收集、整理、拟写各类附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4)系统评价组。收集、整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项目阶段性报告反馈意见;撰写项目后评价成果性文件,并拟写分项采集反馈意见工作计划;根据反馈意见调整项目后评价报告,并最终形成项目后评价报告;

(5)财务审计组。组织项目专项审计,形成专项审计报告;撰写项目财务决算报告;收集、整理、拟写各类附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2.2 制订项目后评价工作计划

项目后评价评审领导小组认为,弱电项目后评价的工作计划安排虽然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任务,但整个工作计划安排应该与技改工程的竣工验收衔接起来,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信息的收集,是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基础,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完成性,将直接决定后评价的质量,项目后评价充分重视其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项目后评价的基本资料既应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资料,又应包括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阶段的资料。

2.4 确定后评价项目

(1)项目技术后评价:评价项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其所采用技术的发展是否符合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评价项目的技术实用性和技术效果。

(2)项目管理后评价: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目前项目管理工作的水平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改进和提高,为更好地完成以后的项目目标服务。

(3)项目效果后评价:针对项目的效益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项目在目标达成度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在项目建设后发挥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2.5 选择评价方法

(1)LFA法。

在项目后评价中采用LFA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LFA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关系的分析。

(2)对比分析法。

①前后对比:是指将项目实施之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项目效益的一种方法。在项目后评价中则是指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预测结论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这种对比可以揭示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是项目过程评价的重要方法。

②有无对比:指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方法。

①定性分析是评价者通过对评价项目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直接对评价项目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的方法,其目的是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形成对被评价对象完整的看法。

②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其目的是把握事物量的规定性。客观、简洁地揭示被评价对象重要的可测特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就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项目进行分析,主要用于分析项目目标实现及成本控制。

2.6 综合分析评价

(1)总体结果:指出项目的成功度的具体内容及形成原因,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项目是否按时并在投资预算内实现了目标,总结成功和失败的主要经验。

(2)可持续性:指出项目在维持长期运营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3)方案的比选:指出在项目备选方案中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来实现项目建设成果。

(4)经验教训:指出项目的经验教训是,对未来规划和决策有的参考意义。

2.7 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

根据项目后评价评审领导小组工作安排,需要撰写各阶段项目后评价成果性文件,并提交各使用部门审查,提出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最终形成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后评价过程中成果性文件主要包括:项目技术后评价报告、项目管理后评价报告、项目效果后评价报告。

根据项目后评价进度计划要求,现各职能组已拟稿完成以上成果性文件,并发放到外请专家组专家及企业各相关使用职能部门进行审阅。现共接收到反馈意见65条,基本完成反馈意见收集工作,并且还同时收到比较多的建设意见,保证项目后评价报告顺利完成。

2.8 评价意见的反馈

意见反馈有以下两点最主要的功能:

(1)后评价信息的报告和扩散,其中包含了评价者的工作责任。后评价的成果和问题应该反馈到决策、计划规划、立项管理、评价、监督和项目实施等机构和部门。

(2)后评价成果及经验教训的应用,以改进和调整企业项目投资、营销政策的准确性。项目后评价的经验

3.1 各级领导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项目后评价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又十分复杂敏感的工作,要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就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各级领导在项目后评价工作成立之初,就指示项目后评价组的工作人员继续发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在完成现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项目后评价工作,以新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来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

3.2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后评价的顺利进行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保证项目后评价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根据项目后评价内容进行计划的编订,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时间,对项目后评价的进度进行追踪,保证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从评价项目的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

此次技改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选择了项目技术、管理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项目后评价评审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的评价方法。

3.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成绩和问题

项目后评价小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总结成绩和找出存在的不足,不推委,不逃避,正确对待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问题,仔细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公开讨论、收集反馈意见,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阶段性评价报告,得到企业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这也将成为今后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5 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项目后评价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撰写成果性文件,这些成果性文件的主要作用在于分阶段、分重点的阐述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内容,并将这些成果性文件按照内容发往不同的考评对象手中进行评价信息反馈意见的收集。通过收集反馈意见,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建议,为下一步撰写项目后评价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后评价就是在撰写项目后评价成果性文件——收集反馈意见——修改项目后评价成果性文件——收集反馈意见——撰写项目后评价报告的过程中逐步完善。项目后评价的改进建议

4.1 建立项目后评价的长期组织机构及后评价标准流程机制

本着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出发,需要建立项目后评价的长期组织机构及后评价标准流程机制,把项目后评价制度化和流程化,这样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收集到不同的项目管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经过长期的消化吸收,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可以建设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团队,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4.2 建立和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专家资料库

项目后评价工作应该逐步从自我评价向独立评价过渡,再好的项目后评价团队也会因为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存在一定的思维误区,只有通过第三方的专业评价眼光及知识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建立和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专家库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从而全面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

4.3 充分运用项目管理基础理论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管理

5.植筋技术在桥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篇五

共振式碎石化技术在石太高速公路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在石太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使用共振碎石化新技术对旧路面板进行碎石化处理后作为新路面结构层的基层,既有效利用了工程废料,又解决了原路面板带来的`反射裂缝问题.

作 者:王世彪 WANG Shi-biao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青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交通标准化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U416.216 关键词:共振碎石化   水泥混凝土路面   改造  

上一篇: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方案下一篇:科技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