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4-06-19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4篇)

1.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束了,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回顾这一学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工作总结《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瞬息万变的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很好的担任信息技术教师这一职责。另外新的教学观念的不断涌现,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我坚持阅读《中小学电脑报》、《计算机教学》等,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动向;继续学习《小学教育学》,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使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新知识时,往往是先从局部分散的学,最后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往往没有复习的时间,但不复习,学生脑子一盘散沙,所以本学期我在如何复习上下功夫。我主要采用了归纳式复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一章节或全课程讲授完毕后,通过对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归纳,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起来,加强记忆与理解,从而能够顺利、熟练地完成操作,达到教学要求。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课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让课堂充满新意,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和集中注意力;对不爱实践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能够积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重点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2.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一、我校六年级作业的现状调查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业, 许多教师都曾使用过多种方法进行干预, 但学生的作业情况始终不尽如人意, 总有一部分学生能按时上交作业, 而一部分学生基本能完成作业, 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却差强人意, 很多学生都只是应付了事。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业的质量成为困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发展性的评价注重发挥其教育功能, 在Moodle网络教学环境下, “互动评价”的应用使学生作品发展性评价的开展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作业的质量提高。为了清楚地了解情况, 我对我校六年级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 情况如下:

现状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大概在70%左右, 而优秀的作品大概只有30%左右, 还有5%左右的同学处于作业不交的常态。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此的作业现状令人非常地担忧, 长此以往, 我们的课堂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一节课下来, 课堂的达成度到底是多少呢?

二、巧用平台, 培养学生责任心, 促进学生作业上交率的提高

评价平台搭建好后, 我们在六年级的课堂中全面使用, 刚开始时, 作业的上交率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以六 (1) 班为例, 开始时作业的上交率为70%, 这种状况大概有二周左右, 没得到大的改进。教师在课堂中强调软件的操作方法, 同时每周公示出作业的上交情况。第三周开始, 情况开始有所转变, 六 (1) 班学生的作业上交率提升到了80%左右, 我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上学期期末独立作业没交的谢波同学也交了作业, 收到他的作业后我及时在班级中进行了表扬。

使用一段时间后, 我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率进行调查, 经分析发现:作业的上交率从前期的平均70%提高到了90%, 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最让人欣喜的是, 期末独立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更是达到了96%左右, 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通过网络互动评价平台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学习, 学生在Moodle中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 使学生感受到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他们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从而促进他们认真地去完成作业, 让作业不再成为让教师棘手、让学生烦恼的问题。

三、多元化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是主流, 教师只能点评少数几位学生的作品, 或者请少数学生来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 教师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是对学生的主观印象给出评价, 因为每个班级一个星期只有一两节信息技术课, 等老师全部批阅后可能离任务完成已经一两个星期了,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制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这种评价模式中, 更偏重评价的管理功能, 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 教师的工作量大, 学生被动存在于评价之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 定向、反馈等教育功能被弱化。因此, 传统课堂评价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互动评价是作业管理模块中一个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互动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 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评价再次评价。

片段列举:《周历制作》教学片段

教师布置任务:根据作业要求提交一份电子“周历”。学生利用构建好的Moodle的学习资源环境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创作, 并提交作品。

提交作品之后, 首先让学生根据评价样例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 培养自主意识。再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 最后由教师对评价进行再评价, 也就是二次评价, 同时, 教师针对学生在评价中出现的一些误差进行纠正。最后, 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修改作品并上传, 也可以对作品进行重新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自己的作业提交等级和评价等级共同决定———作业等级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得分, 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做出评价的情况得出。

片段分析:互评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能主动和别人交流看法和思想, 发表自己的看法, 倾听到不同的声音, 然后去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生生互评中交流感想、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协作学习, 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

“老师在乎的和学生关心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感觉到方向不能完全一致, “老师在乎的和学生关心的”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在教学探索的行进中寻找到共同点和结合点, 逐步缩小差距, 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旭卿.基于电子作品集的创新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3) :11-12.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韩骏, 刘菁.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中小学息技术教育, 2006 (01) .

3.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素质能力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在中学教学中新列入到课程体系中的学科之一。随着新课改的诞生它也成为主课之一。它涉及的范围也越来扩大,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对教师不可少于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信息技术是新诞生的,但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把祖国建设的繁荣富强,既然如此,那需要我们要要培养出一大批懂信息技术的人才。这项艰难的任务当然由各学校和老师们来担任。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专业能力较低,教学能力较弱,有待提高。心怀在信息技术事业上创造辉煌成就,培养出对祖国有用的技术人员等伟大理想的各个老师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1、具有恰当处理信息技术学科的能力。恰当处理信息技术学科是指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能够正确利用,这主要体现在任课老师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熟练掌握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明确教学目标,采取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讲清讲透每一个细节和环节。

2、具有能够积极、主动、独立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要想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耀眼的成就,那就需要任课老师具有积极、主动、独立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善于组织教学的整个过程,善于设计教学学习方案,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带动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学生互不相同的心理特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示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敢怀疑,敢提问,敢回答,敢思考,敢讨论,敢总结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据众所知,信息技术学科跟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的语言是一种既能表达又能分析的、与我们一般用的语言不同的、独特的语言。信息技术学科的语言可以把我们所想的所要的东西通过机器的语言展现给我们,因此任课老师要熟练掌握电脑语言。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佳与否主要取决于任课老师的表达能力的好与不好,因此这要求任课老师要不断探究信息技术学科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尽量用流利,清晰的语言进行授课,板书设计要整齐有序。

4、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包括老师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处理能力,反应能力等能力。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学生的种种反应和表现,要善于思考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兴趣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的去学习这门课。

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吧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2、积极参与学习举行的风采课大赛。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本学期我要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争取让自己的授课技能有所提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平时注意认真地听、评课,积极地参与本组的教研活动,尤其在评课方面要加强学习。

3、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导入方式要新颖,选取题例应典型,响应学校加强《弟子规》学习工作,让弟子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4、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5、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积极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文明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助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这门课是新兴的课程,在探索与学习中慢慢寻求进步,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去学习,适应信息的更新,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又是琐碎的,不仅仅有教学工作,还有平时学校安排的工作,更有协助其他老师使用多媒体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中,“认真”永远是前提,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自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本学期工作计划,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经过上一学期的教学,我发此刻小学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占90%以上,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必须的基础。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这么操作、什么状况下就应用这种操作、还有没有别的操作方法这些需要思考的资料比较生疏。因此,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一个专业术语、一个基本操作,我都要求学生到达规范。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原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打电脑的观念改变了,什么事情都能问个为什么了,操作之前都能好好思考一番了。这一学期面临的任务就是5月份参加无锡市的信息技术会考,这次考试有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方面,就是时间比较紧张,就40分钟,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相当熟练,而本学期开学晚,时间上肯能不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新课和复习一齐,以便能顺利透过此次考试。当然考试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搞应试教学,还得踏踏实实,和上学期一样,一个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是教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期的是进行1、6、7模块以及电子邮件的使用,资料包括:用好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其中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的资料占本教材的50%,可见制作多媒体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安装与卸载软件,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重难点: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潜力,构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本学期教学的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透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利用powerpoint做一个多媒体成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具体活动]:

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共两个学习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第二单元以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为例,介绍了用计算机画画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以及使用系统帮助功能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了最有用的、最先进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融合学科内容和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课的四个班学生共148人,其中有9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家里都无电脑,每周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接触到电脑,所以电脑知识和操作都很生疏。综合上术情况,本学期将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从学习兴趣方面加大力度,从教学过程中分化难度,在实际操作中突出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加强学生的电脑技能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电脑知识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三,积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四、主要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初步认识计算机;初步掌握鼠标操作与窗口操作;学会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娱乐;认识键盘和掌握键盘的基本控制方法;初步学会玩打字游戏的操作方法。

2、认识“画图”软件;掌握画几何图形、线条和填色的方法;会用刷子和喷枪;掌握编辑图形和图像变形的方法;能给图画添加文字。

3、能通过学习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思考和联想,敢于想像和创新,灵活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画出符合和突出某一主题要求的图画。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潜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向上的上机习惯。

3、充分利用实时监控对学生进行电脑基本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电脑操作技能水平。

六、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技意识的有效途径,尤其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近几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所含内容仅仅只局限于一些系统的计算机知识,纯粹的课堂教学是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的,没有课外活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而且很可能使学生扭曲变形为没有文化修养的“考试机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接受信息的能力,却没有驾驭信息的能力。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能激发兴趣,培养意志,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可见,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

认识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坚持上好活动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中的特殊人才,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自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提高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的能力。学生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自身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信息技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工作计划

★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 小学信息技术班主任工作计划

★ 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6.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六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本人担任初一年级信息技术课,初二年级分4个班,共178名学生,共中优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学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

学困生名单如下:

李俊杰王倩董文龙于鑫潘胜刘瑜萍王静周佳加袁达华杨欢华锋董乃祝吴肖秦建芳方圆嵇聚泽蒋行韦栋霞林伟沈亚茜颜莹芝周勰超苏真慧洪青蓝钮秋玲程鸿福潘佳欣鲍晨霞周艺谈伟冯侠吴霞刘余成张敏张岚陈杰俞国强沈越陆梦娜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二、教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六章,具体知识点如下:

第五章:了解exc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中数据的简单计算;掌握工作中的数据操作、文字编辑;掌握工作表的打樱

第六章:了解powerpoint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的界面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保存;掌握设施模板的应用、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掌握powerpoint的五种视图模式的切换;掌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的编辑;掌握插入与编辑图片文件;掌握观看幻灯片放映与设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灯片演示效果的设置(动画、声音、切换)。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洋思、万石、邮堂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在初二时能通过《信息技术》中级考核。

三、教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二章,以excel电子表格作为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统计、分析、汇总数据;利用powerpoint制作、设置、播放多媒体作品。

技能训练要求:通过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会计算、统计、汇总、分析数据,制作图表,并会打印报表;利用多种媒体(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合成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矗excel是优秀的数据处理软件,学好它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带来办公自动化。powerpoint是简单、实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对于教学、广告、宣传都很有应用。两章知识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简单幻灯片的制作与播放。

难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四、改

学的措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

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一、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二、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三、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考试纲要》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篇七

一、直观教学, 加深记忆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 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键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 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注意到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 其主要作用是输入上档字母。还注意到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 , 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 , 相当于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记忆。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 才能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 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 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 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结合学生实际,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准备, 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 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热情, 而且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习思维和记忆效率。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创设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把学生引入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 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参与

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 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实践中, 我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习新知, 让学生鼓起勇气, 培养探究能力。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 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先导的方式。先提出问题, 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各方面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和含义时, 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 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 在使用鼠标操作时, 你们有没有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 ……”我的话还没说完, 学生就表示:“对! 不一样! ”“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 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 ”话音刚落, 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 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 通过总结, 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 并且一一说出了含义。这样教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因此, 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不是简单地给学生“鱼”而是教会学生“渔”。

五、实施课程整合, 促进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模式非常重要。信息技术必须与其他课程有机整合, 打造综合实践课。

六、整合学科, 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 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 结合学生实际, 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 让他们配合美术课, 进行实际绘画;在教学上网时, 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 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 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培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扩大了知识面, 培养了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从而全面发展。

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 游戏

随着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以及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扩大,他们对新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也同样如此。而在当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下面,谈谈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知识,且要不断更新。作为教师来说,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接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因此,教师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全所造成知识盲点,而要通过多种手段更多地掌握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并运用各种动画、音乐等教学手段,全面灵活地传输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较少,这就造成学生知识的狭隘,所受局限性比较大。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弥补此教学的不足,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进行信息的处理,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当代的小学生非常渴望接触新鲜的事物,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中的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吸引小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而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能够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在生活当中,火山的喷发、化石的形成、恐龙的灭亡、江河的形成等,学生不可能去实地考验,而且从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考虑也不可能进行,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演示功能,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对于小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小学生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对知识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强烈。因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知识的积累,积极探讨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实,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或事情,就会比较投入地去学、去做。而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往往表现在爱玩各种小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去学习。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会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既然学生爱玩小游戏,那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玩小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例如,我在讲指法练习时,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和指法要点,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感觉学的累,而且也不愿意学。我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的特点,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会很好。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新鲜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后,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可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如我在讲解Word软件时,进行《插入图片》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我首先利用广播系统,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包括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动画等,学生看了以后,便互相的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在他们的眼中不时流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这时我马上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并鼓励学生:“只要你们能够认真的思考,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想象的翅膀,你们也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听了以后,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通过这样的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又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单击“图形”连接到相应的页面,先画个“图形”,选中:“右键→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选择需要的页面”,返回“目录” 在文字页面中也画个“图形”,选中:“右键→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目录页。”这样学生应该明白:怎样“链接”和“返回”。当然学生可以自由地去发挥,“目录页”当然不是一个“图形”,有专门的“按钮”来控制连接。在“菜单栏→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右边数第二个按钮(动作按钮)→选择”,当然用任何一个图形也可以制作连接。学生有能力的话最好做一些光效的按钮,会为幻灯片增色不少,最下边的“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当然也有了。最后,我让學生之间互相交流。我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另外我在教学时,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在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声音的插入练习,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因此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把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乐趣。

9.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九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三年级共三个教学班,每班学生都有70多人,机房只有电脑30台,呈现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两至三人一台电脑。三年级学生接触《微机》这门课程时间不长,由于学生对微机的认识大多数来自生活的感性认识,了解微机的用途是打游戏、上网等感性认识,对于微机的基础知识根本不了解,但多数同学由于认为其能打游戏的功能,因此对“微机”还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还比较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软件,让电脑开始工作——-开机和关机,认识windows视窗的组成等内容。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及其组成,能够正确地开机和关机,能够输入汉字等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开机、关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成,认识windows窗口的组成。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六、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七、课时安排:

10.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十

教师要求:

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确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懂得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开学前把机房的所有微机检修一遍,确保所有微机都能正常使用。开学后做好机房的维护工作,微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开展好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内容以电脑绘画、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为主,并讲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生要求:

二年级因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层次不齐,我主要针对水平较弱的学生,将电脑知识从零开始讲授,教授电脑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学习输入字母数字、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兼顾超前学习的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周:了解什么是信息。

第二周: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周:认识计算机的应用

第四周:初识Windows98

第五周:认识WINDOWS98窗口

第六、七周:玩纸牌游戏

第八周:认识键盘

第九、十周:指法

第十一周:认识画图

第十二周:画线

第十三周:画方形和圆形

第十四周:画多边形

第十五、六周:彩色世界

第十七周:图形的修改

11.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34-0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学科中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来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一、创设情境

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1、创设美感情境、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像,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在教学制作电子贺卡一课时,我以传统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力更丰富。我把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美、品味美。活泼的动画、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计算机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人机之间可以捕捉的情愫,学生和计算机的距离拉近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2、创设向往情境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使用‘画图软件在电脑上画画一课时,我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以前学生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1、利用“首因效应”,诱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首因效应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首因效应,上好每一门学科的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将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电脑室使用规则和电脑使用维护常识后,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计算机,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情况,消除对电脑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计算机的学习。之后,以“电脑是人脑的延伸”为切入点,理解计算机模拟人脑工作的基本原理。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2、通过“近因效应”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所谓近因效应,它是指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事物的整个印象能产生更强的作用。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强化不仅依赖于良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更为重要。课堂上,我注意导入、新授、小结的艺术,尽力让学生感受到心智的紧张、情绪的昂扬、感觉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所带来的和谐教学节律。使学生感到,有味、有趣、有奇,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要,自然也就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了。

三、培养能力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信息,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淡化学科性,加强综合性。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开设综合课。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必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首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 “信息”是与学生各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例如: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若为举例而举例,毫无实际意义,学生自然感到厌烦。我的做法是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学生自己的作文。这样做,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不仅可以愉快地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助于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强调基础性,重视发展性由于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间不长,各个学校的设备、配置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教材。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部分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今天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必须是基本的和可迁移的。

3、动手实践,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12.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二

一、游戏入门, 自觉学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游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例如, 练习手法是非常枯燥的, 教师可以一点一点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了,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玩一会儿。教师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同学之间进行比赛, 或者是让学生玩“青蛙过河”游戏,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练习指法。

二、直观教学, 加深记忆

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 小学生很早地接触了计算机, 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这些认识不是专业化, 需要教师加强讲解。如教学“认识键盘”时, 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ace键有什么特征?”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 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 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ace键有向左的箭头, 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 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 创新题材

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 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投身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中去。例如, 在讲解Power Point的超链接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没有衔接的作品。学生在做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麻烦。这时教师就要提出: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让学生能够随意播放指定的图片呢?教师让学生先通过看书自主学习, 从书中找到可行的办法来。有的学生就会发现超链接的办法来, 教师这时就要趁机把超链接讲给学生。学生学习完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作品, 进行超链接练习。

四、整合学科, 全方面发展

计算机为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把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能做到学有所用, 例如, 在讲解Word时, 教师可以利用Word对作文进行创作和修改。当讲解图画软件时, 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 让学生通过网上绘画进行图画练习。当学到互联网知识时,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源, 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这样的学习既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可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这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爱好, 也同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思维得到加强, 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 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它。我们应该加大教学的新颖性, 以此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这种兴趣长盛不衰。小学生尤其如此, 多媒体技术使数学字母变成了图画、声音, 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去。例如, 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便通过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图画:第一辆车的车轮是方的, 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是圆的, 但是车轴却是方形的, 并且车子行驶起来往往是颠簸的, 第三辆车子的轮子也是圆形的, 而车轴是圆形的, 车子在路上行驶的时候, 非常平稳。于是, 我便针对这一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第三辆车子行驶起来非常快和平稳呢?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六、充分利用动画展现规律, 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给学生展示了直观, 形象的事物规律, 它把声、光、电融于一体, 利用多媒体的各方面功能, 闪烁、移动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 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 在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中, 在画面上出现了三捆小棒和五根小棒, 让学生减去九根小棒,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一下, 找出简单的方法来。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熊, 小熊首先把一捆小棒分开, 从分开的小棒中拿出四根小棒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 去掉九根小棒, 等于二十六根小棒。在小熊摆放小棒的时候, 加上音乐,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亲自观看了整个过程。看完之后, 学生可以反复操作, 不断观看,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关键是不够减得向前借一, 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种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思维形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七、信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教师不仅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还要使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求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发挥主要作用。首先,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形势, 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信息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次, 跨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纪挑战、全面发展、潜能大、素质高的建设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再次, 近年来多数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电脑, 如果不培训出相应的教师, 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 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 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小学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 促成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 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1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极开展教学研讨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4、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突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

一、情况分析

1、信息技术状况

信息技术装备的改善,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级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外,中高年级已按要求开足开齐。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名称、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学会了如何开关机,认识了键盘,并学会了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键的作用,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画画。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计算机上机实习规则、计算机机房的清洁维护等教育,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特拟定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实施计划。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同时对计算机充满了无知和好奇。我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四、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四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总目标: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3、学会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并整理成库,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学会初步的文字输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输入速度。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4、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四、具体内容安排:

四年级主要学习内容:了解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重点: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难点: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键盘的使用方法、文件的管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与计算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键盘输入法,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熟悉键盘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第三单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让学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刚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各种途径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家里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五、评价工作安排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评价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做到评价全面化。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优秀表现记录,任务完成情况等。

评价时机:评价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做到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六、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为使学生能比较熟练了解、掌握键盘与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任务驱动的等多种教学方法。

1、多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应用知识,形成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课后作业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再现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与方法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八、个人业务学习

a)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b)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c)积极听课并做好记录

d)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中业务学习,并做好记录。

九、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第十五周:打字比赛

通过开展这样一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对键盘的熟练程度。

1、赛前准备:准备好比赛用的相关资料。

2、比赛过程:学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比赛。

1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信息技术是在我校三到六年级实施教学的课程,每周每班一课时,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回顾本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游戏入门,学习指法。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小组互助、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很多,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较高,可以说是“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很差,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5个人,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

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三、开展竞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做个打字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本学期在校内开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上一篇: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工作汇报会欢迎辞下一篇:锐意进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