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思品课堂的魅力

2024-08-14

彰显思品课堂的魅力(共8篇)

1.彰显思品课堂的魅力 篇一

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文本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特征;策略

“情境”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借助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古代“伯牙学琴”的故事为情境教学的成功典范,伯琴学琴三年不成,成连让伯牙面对大海,聆听天籁之间,由自然之美引发心中之情,情感受到感染,艺术灵感被瞬间激发。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要复活学生的原有图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真实之感。创设的情境要有情感,要以文本之美熏陶学生,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发现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真。创设的情境要有想象力,要为学生拓展广远的意境,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人茅塞顿开,能帮助学生叩开心扉,打开记忆的仓库,疏通联想的脉络,张开想象的翅膀。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一味追求“情境”,忽视了文本内容。毋庸置疑,语文教师应打破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演讲、辩论、讲故事、播放音乐与动画等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但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除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情境外,还让学生动手画画,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忽视了文本内容,忽略了语文课该有的“文”味。

2.随意“情境”,偏离文本中心。“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重难点内容处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理解与把握,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易被学生所接受。部分教师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创设教学情境,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却视而不见。

3.重“情”轻“境”,脱离文本实际。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欲罢而不能,让人流连忘返。“情”依赖于一定的“境”而生,若创设的情境脱离了文本,就没了活动的背景,“情”就会失去依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

二、情境教学突出“情境”二字,创设情境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切感

此特征就是要求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的意境相符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想学和会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的链接、同化,直接让学生感知知识,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对应的形象感知,从而带给学生真切的感觉,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情感性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丰富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知识的传达中伴着强烈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会更喜爱学习,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满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要能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各种“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想象力

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推动内需,更能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设置富有想象的情境,更能拓展深远的意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文本所要展示的情境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让语文教学更加富有情趣。

三、开展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1.以境激发情感。教师捕捉文本之美,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共鸣,从而引发悬念,激发学习动力。(1)以生活启情。初中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但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人生体验不深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打开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宝库,理解文章的立意、情感,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如在《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中,教者播放《祝福》的视频片断,出现祭祀用的鱼时画面静止,让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2)以画面生情。画面可以使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走直观、真实地感知课文内容,道理审美情感。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者创设图片情境,向学生展现雪后秀美的山景,让学生感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妙”在何处?在图片的直观、文本的意境中有学生能感受到妙在雪光、雪色,也有学生感受到妙在雪态。(3)以音乐抒情。音乐、文字同属文艺,有诸多相通之处。教师借助于音乐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重返某种场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让他们去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如在《春》教学中,教者在学生了解课文的结合后,给学生播放《春之歌》,让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文中的画面,将自己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中。(4)以想象悟情。古诗的意境之美千姿百态,或雄伟壮阔,或豪放旷达,或含蓄典雅,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搭建想象的桥梁,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让学生读《泊秦淮》,想想“烟笼寒水夜笼沙”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以境启发思考。教师要在文章的疑问处、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疑惑,将他们的思维置于活跃的状态。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揣测,“的确”表示肯定,学生能从中看出矛盾,到底是“死”还是“没死”,学生提出质疑。教者要引导学生不能静态地分析句子,而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易被学生忽略的字词分析文本,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看似平淡,学生忽略“已”“最”等词,就忽略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感受作者之情感,感受作者的意图。

3.以境促进思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生活、媒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能渲染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故事创设情境,能紧紧抓牢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借助角色扮演,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之中,体味角色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中,教者让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分派旁白、邹忌、妻、妾、客、齐王六位角色,如要表现妻的偏爱、妾的畏惧。通过扮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4.“情”“境”“人”互动

师生是情境的实现者,亦是情境的一部分,师生充分地融入情境中,更能发挥情境的教学意义。如,《天净沙•秋思》写的是诗人马致远的所见所感所悟,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配上“秋日情思”的曲目,可让学生充分融入诗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诗的意境,更能激活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

总之,情境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分析研究,那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师应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实践,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刘永娟)

2.彰显思品课堂的魅力 篇二

一、新颖的导课磁性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启迪学生学习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 为一堂好课奠定基础。为此, 我们在导入新课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设计多种磁性的新运用: (1) 图片要新。通过制作课件, 诱导、吸引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心理活动。 (2) 故事要新。故事吸引力大, 学生往往听得津津有味,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维护人身权利”中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一课时, 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儿子挨打……”的故事:一位父亲是个体户, 对儿子的学习只看成绩, 一旦成绩不佳, 就棍棒相加。一天, 儿子把期末考试成绩册交给父亲, 并诚恳地说:“这次成绩比以前好些, 只有一门不及格……”父亲接过成绩册边看边说:“思品76、语文88、数学85、英语83、物理59、历史70, 可是, 你……看来今天还是非打不可了。”随手抓起皮带……。儿子苦苦挨求父亲说:“爸, 别打了, 我这一身子蒸‘十几个小笼包’还没好呢……。”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后, 学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学习氛围也随着活跃起来, 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题:父亲的做法是否合法呢?那么, 为什么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正在侵害另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时, 应该怎么办?这样的课堂导入, 吸引了孩子的兴趣, 为有效课堂开了好头。

二、开放的课中磁性

心理学教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的眼、耳、心、手等动起来, 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 产生愉快的学习情感。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氛围下, 我们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整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开放, 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 创设多种磁性, 比如漫画、设疑等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情境活动的开放性学习, 培养学生有兴趣地观察漫画知识扩展和思考漫画中的知识问题, 提高学生的质疑、分析能力。

1. 有效的漫画磁性, 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俗话说:“好戏出在动情处”。教学中运用漫画磁性是在讲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大脑皮层活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了一段时间以后, 有的学生往往感到一定的疲劳, 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有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这时运用漫画磁性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时, 给学生展示了漫画 (如《逃生》图) , 学生看漫画后情不自禁地议论水污染的害处。“一家糖厂不停地向附近的江河排放废水, 岸上一人悠闲地坐着, 奇怪的是钓鱼者却不用鱼竿去垂钓, 而是怀里抱着鱼竿笑逐颜开地看着水里的鱼竞相蹿出水面, 落入他身边的清水盆子里。”在介绍完漫画后, 抓住时机及时提问: (1) 这幅漫画说明我国的环境形势怎样? (2) 从图画上的某君神态看, 我国大部分的公民对环境意识如何? (3) 你认为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4) 环境被污染以后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问题提出后, 学生们精神兴奋, 积极思考, 争先恐后发言, 在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中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幅漫画在本节课中的磁性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

2. 有效的设疑磁性, 让学生合作探究。

如果只是教师单存在讲台上独唱角戏, 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 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灵活多变地运用教法, 紧扣学生心弦, 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兴趣。

(1) 创设开放性知识问题磁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传统思品课教学, 只是注重对知识点的强化和训练, 而忽视应用性、时代性及学生掌握开放性知识能力的培养。对此, 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设置开放性知识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探究开放性知识问题的多样化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努力做到: (1) 寻求解决知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体对知识结构的重建; (2) 多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知识问题, 注意问题的新颖性, 知识问题探究的发射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中的“实现社会和谐”的教学时, 笔者提出: (1) “和谐社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3) 请你设计几种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活动。 (4)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这样学生被知识问题吸引, 自觉地全身心投入思考, 我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 评论和表扬, 促进学生在开放性知识问题学习中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设置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开放思品知识领域, 或是从学生现有知识信息及心理状态出发, 创设多层有帮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知识问题磁性,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发表自主的见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中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共同互动, 积极探索、分析知识问题, 从中寻找到了解决知识问题的新规律, 由此有效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的发展。

三、主体的课尾磁性

课尾磁性是以各种教学手段磁性, 升华教学兴趣。没有学生这个主体, 那教学就无法收到功效。在新课终结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力求进行浓缩, 概括、提炼、强调重点, 突出难点, 使学生这个主体地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突破知识点, 以实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课尾也可在“画龙”的基础上, 恰到好处地“点睛”, 顺理成章地点破迷津。用磁性营造意境, 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 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 把知识的精神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笔者在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中“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的教学时, 播放歌曲《毕业之歌》去感染学生, 这种磁性的创设, 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歌曲声中触“景”生情,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既能使学生主体地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 又能达到领悟事理, 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学生不是待灌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根据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磁性融入教学过程, 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又是新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性和要求。教师应从不同教学手段, 诱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应在教师教学魅力引导下, 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

3.彰显思品课堂的魅力 篇三

速度》一课有感

10月29日—11月2日,晋江市2012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东石中心小学举行,来自各单位的25位优秀教师用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向晋江同行展示了各自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用富有引领特质的课堂教学风貌,体现了教师在学习、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方面以及这两年来我市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成果。有幸观摩了第五实验小学林琼真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池店潘湖小学吴娜丽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面积》以及第三实验小学吴淑家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独特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其中,吴淑家老师演绎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性的解决问题课,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三个概念尤其是速度的概念,同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数量关系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体现探究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吴淑家老师以数学的探究、比较为主线,展开了一次次的教学冲突,值得细细品味。一、三次比较,层层递进

吴淑家老师以比较的数学思想贯穿教学始终,通过三次的比较(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怎么比?),让学生思考层层递进、峰回路转,既有思维上的挑战又激起学生解疑的欲望。

二、因势利导,建构模型

第一、二次比较旨在让学生体会“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则路得越快”、“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则路得越快”,初步渗透数学思想中的函数思想。而在第三次比较中,学生便产生了第一次比较强烈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提出在路程和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更迅速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构“速度”的概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仅可以借助算式比较,还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进行比较,殊途而同归,有异曲同工之效。为引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之一“线段图”,吴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纸条上找到一分钟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经历了操作-表象-符号的过程,把抽象的线段图直观操作化,并在进一步充分的交流中沟通了计算方法与线段图之间的联系。

三、解释应用,感悟策略 在课的末尾,吴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丁丁骑自行车去书店买书,回到家里,他画了一条线段图。他为班级买了4本《西游记》,想了想也可以用这条线段图表示。晚上,他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西游记》,想了想也可以用这条线段图表示。”线段图随着情境的变化,其所蕴含的意义也跟着变化,让学生在变换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线段图的价值、感悟线段图的意义。

4.让思品课充满无限的魅力 篇四

——初一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引发的教学反思

自从接触生本教育,我校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课堂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我自担任初一的思品课以来,也一直尝试这种做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我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组简单机械

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如某老师在上初一思品课《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教学内容时,整堂课从张海迪如何在轮椅上唱出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讨论开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由“青春时节重要性”到“如何让青春更美丽”的问题讨论总结新课,总共运用了6次小组讨论法,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某老师在教学《新生活 新起点》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中学生活新感受”的实例,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我设计以下对策,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1、构建小组 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2、精心设问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初一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如在教学初一思品课《青春的误读》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

初中了,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但妈妈事无巨细,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我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都要管,还每天分数分数的,唠唠叨叨,好烦!我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大人呢?讨论的话题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既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率,提高课堂讨论的效能。

3、营造氛围 民主安全

5.彰显“以写促读”的魅力》读后感 篇五

——《彰显“以写促读”的魅力》读后感

在现实教导中我们看到,阅读和写作经常被分开成两条线,在阅读教导中不敷重视让门生猜度文章的表达按次,理解文章根本的表达办法;而写作教导中也存在不注重门生在阅读和生存中积聚习作素材,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不乐意讲真话,写作教导无序和要求失当等题目。或是阅读和写作教导的连合形式不妥,影响了学生阅读表达本领的整体进步。我常为此而感到烦恼。前段时间听了南昌市站前路小学特级教师黄筱红的《彰显“以写促读”的魅力——落实简约高效语文教学策略谈》讲座,我深有感悟。

说实在话,我还没有哪次如此认真过,因为本次讲座针对课改过程中一线教师的关注问题、教学实际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写话或写作练习中写作,从而加深对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阅读理解和运用,并提出了实简约高效语文教学策略。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指导广大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我明白了,原来语文教学可以这样:

一、以写促读,增强阅读理解

读、写是学习语文过程中辨证的两个阶段。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想的过程,是对阅读材料的整合的过程。说的过程,是对想的内容的进一步外化。写的过程,更是对阅读理解的情感筛选。在阅读中体会作文的妙处,写的过程,来得更为从容与规范。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阅读材料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二、以写促读,拓宽阅读层面

张志公先生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各项工作共同担负的一项任务,而阅读教学是这各项工作的中心。”读跟写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迁移运用”,还需在读中多写,以写促读,拓宽阅读层面。

三、以写促读,创意阅读灵动

在语文教学的作业布置中,学生的读写方式比较单调。很多低年级作业就是老三样:读背课文,识记生字,抄了又抄,背了又背,很是枯燥乏味。大多数孩子学得呆板,学得机械。在拼音阅读教学之后,布置一些写句、写话的作业,让孩子巩固拼音,运用拼音;巩固生字,运用生字;巩固课文,理解拓展课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写促读”的形式有很多,如精彩处仿写,空白点补写、“迁移点”拓写、结尾处续写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灵动

快乐,充满情趣。

四、以写促读,激发阅读创造

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解读,或诠释,或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丰富,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充盈„„孩子们的思维更是跳跃的,多维的,充满了想象和创造,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阅读的最高诠释。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善于搭起两者之间的这座金桥,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从而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大语文的天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世界,抒写生活,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留下舒展生命的空间,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闪现出个性与生命的光彩。

以读促写,众所周知,这并不是别出心裁。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语言特点、写作特色等精心设计写话或写作练习,使学生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从而加深对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担负着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言语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便重点谈谈怎样扎实开展一年级语文“以写促读”教学,以落实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为中高年级写话、作文盘根,从而达到“低耗高效“的成效。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问题。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许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更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防止学生“无米下锅”,课前还组织大家谈亲情、感受亲情,谁知道,作文交上来以后,写妈妈雨中送伞、深夜送“我”上医院的竟还有好几个。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

人们常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促进阅读的分析。那么怎样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怎样架起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桥梁呢?在专

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我尝试了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6.彰显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魅力 篇六

一、评价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学习越来越被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评价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毕竟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真正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评价也要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

如, 这堂英语课学习的是衣服类的单词, 课堂中把学生分为男女组, 并为他们设计两个头像男和女, 哪组表现好就奖一件衣服, 贴在相对应的头像的下面, 男生组得一件衣服, 都说:“It’s nice.奖给男组衣服时问:“A blouse?当老师把衣服贴在男生下面时, 学生反映“No, no…教室里哄堂大笑, 学生马上站起来说, 它是女式衬衫, 怎么能给男孩子穿, 说得真好, 不必老师再费唇舌, 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

二、恰当的评价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它能使“学困生”看到希望, 使优秀生得以发展。

在课堂上, 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一样, 我平时就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例如, 对于表现得不够好的学生, 允许他们因比“昨天”进步而获奖励, 允许他们被帮助后进步而获奖励:“Good try!today you are better than yesterday.”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 就肯定他:“Good!You are right!”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 鼓励他们帮助带动其他人, 就赞美他:“You are excellent!”“you will be their teacher.”当学生得到一般的评价时, 他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争取得到更好的评价;当学生听到最好的语言评价时, 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甜。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虽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 但可以吸引学生, 促进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惊喜不断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 针对不同的需要, 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或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 创造性地使用, 将评价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 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使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 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一) 意外的个人评价

英语学习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其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习表现、交往表现、学习效果等, 所以教师要预先制订和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 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如在开小火车的时候, 老师表扬听得好的而不是参与者;表扬读得准的, 而不是声音最大的。通过时刻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 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获得进取的力量。

(二) 积极的小组评价

这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关心, 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为目的。首先给学生分组,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如表演对话、编对话等, 先明确学习目标, 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进行练习, 然后全班进行评价交流。其次, 根据预定目标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 让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发展相应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回答, 把每一组创编最好的地方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 在小组活动中, 有部分同学可能会因能力不够等原因而受冷落或不敢积极参与。这时, 教师大力倡导合作精神,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争取不让一个组员掉队。由于采用了评价机制, 学生有了目标和动力, 同学们一改往日小组活动沉闷的现象, 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 积极活跃起来。

(三) 丰富的活动评价

教师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采用的游戏法、竞赛法等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评价。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才能在师生水乳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激励功能。如:1.开展一些知识性的游戏活动。如“Guessing game”“Puzzle”等。2.创设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投入地表演、练习, 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课文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问答, 来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带了一些食物如面包奖励给学生, 为了调控课堂, 师随机作I’m hungry.学生马上把面包送给老师Here’s some bread for you.巧妙地回收评价的事物, 真是一举多得呀。

(四) 适时的延迟评价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经常会有错误的信息反馈, 比如当学生有一个单词发音不准时, 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评价, 而是说你再想想它该读什么, 学生的压力就会减轻, 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自我调整的心理空间, 并通过认真、努力的思考, 以达到教学要求。因为延迟了对错误信息的评价, 改善了学生所处的精神环境, 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 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积极地评价他人, 学会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公正的互评激励学生不断反省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 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价”的模式, 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课堂评价应该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为了突显和强化激励性课堂评价的效果, 应设置综合评价表, 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反省和得到激励。如:每周一评表。

A———常B———好C———般D———差

我们及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能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得到了自主评价权, 在课堂上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独立地去思考判断, 互相交流、讨论、启发、补充、评估。老师在旁适时的点拨, 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对评价表的反馈, 使他们适时展开自主学习, 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7.提升育人实效,彰显品牌魅力 篇七

--红旗实验小学2011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2011年瑞安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紧扣促进优质均衡和提升教育质量两个重点,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队伍建设优化和教育发展环境保障等四项行动,以绩效工资为杠杆,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走“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精细管校”之路,趁势而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育人实效,彰显品牌魅力--红旗实验小学2011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1.以德治校,加强专题教育,构建立体网络,注重习惯养成,积极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2.加强校园文学建设,带好各种兴趣小组,办好校科技节、广播操比赛及秋游等活动,积极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3.质量立校,抓好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继续推行教学月检制度,努力做好后20%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4.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减负”专项改革实验,加快实现向“轻负高质”“优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

5.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效益,通过“专家引领”“百家讲坛”“校开放课”等,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科研兴校,以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的撰写为抓手,养成“在学习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良好习惯,出好第三期《教科研视窗》,做好2011年瑞安市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推荐工作。7.以大课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8.继续探索古诗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化考级工作,进一步打造诗化校园。

9.进一步深化寓言特色办学,将寓言和教学、科研相融合,加强校际交流,承办好首届全国教师寓言大奖赛,发挥品牌辐射作用。

10.健全德育管理机制,继续实施德育阳光卡评价机制,促进孩子习惯养成。

11.加强师德师风及党工建设,精细后勤管理。

12.继续办好《红旗实小报》及管理好校园网,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三、主要工作

(一)以德治校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德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加强专题教育,促进德育工作

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深入开展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毒教育等,规范学校安保工作管理,推进校园“三防”建设,积极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2.加强德育意识,构建立体网络

树立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德育工作意识,构建立体教育网络。全体教职工要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人人参与管理,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和家庭、社会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好学生家长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工作计划《提升育人实效,彰显品牌魅力--红旗实验小学2011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3.加强养成教育,注重习惯培养

强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文明礼仪标语牌、红领巾宣传栏、红领巾生物园等,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生;不断完善《“五星”循环竞赛实施细则》《值周中队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文明礼仪岗和卫生监督岗的管理,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学建设,办好橱窗、板报以及班级文化布置,办好校科技节、广播操比赛及秋游活动,继续带好校舞蹈队、合唱团、鼓号队、田径队、篮球队、乒乓队等,积极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5.加强心理教育,保障身心健康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严格管理与说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工作。

(二)质量立校

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研究,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1.抓好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执行《红旗实验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切实做到“备课求活、上课求实、辅导求全、考试求评”,且用好《红旗实验小学教师工作手册》;(2)继续统一各学科电子备课模式,追求形式上的共性,鼓励内容上的创新,杜绝纯引用网络资源和同组雷同现象;(3)继续推行教学月检制度,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教学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管理,努力实现从检查向指导、交流转变;(4)积极推进学生过程性评价,时刻树立质量意识,高度关注后20%学习困难学生,建立帮扶机制,并加强辅导工作;(5)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保证每周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2.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紧紧围绕“三课”(课程、课堂、课外),加强课程建设,聚焦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扎实、有效、简洁、灵动”的特色;注重内涵发展,规范教师“三比查四本”活动,即比教学、比科研、比命题,查备课本、听课本、作业本、成绩册“四本”,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减负”专项改革实验,加快实现向“轻负高质”“优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

3.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效益

树立强烈的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把对教师的培训、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按照短期培训计划与长期培训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相关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重视理论学习,注重教材研究,加强教法研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专家引领”“百家讲坛”“校开放课”等主题化校本教研;积极落实听课制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20节以上,其他校务成员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师15节以上,其他教师10节以上)。

(三)科研兴校

全面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观念,注重发挥“课题带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养成“在学习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科研的参与者,教改的实验者。认真做好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结题及新课题的申报工作,做好2011年瑞安市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推荐工作,出好第三期《教科研视窗》。(四)特色强校

1.加强大课间活动,深化体育教学

为积极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坚持实施极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2.探索古诗文教学,打造诗化校园

我们将继续探索古诗文教学,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拓展阅读时间、空间及阅读面,且进一步深入古诗文的考级工作,拓宽考核形式,用好《古诗文考级手册》,由此引领学生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美德,提高语文素养及内在涵养,深化古诗文教学品牌。

3.深化寓言教学,发挥品牌辐射

进一步做好“全国青少年文学写作基地”“中国寓言文学创作基地”“温州市小文学家培养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寓言特色教学,进一步将寓言和教学、科研相融合,鼓励教师创作,加强校际交流,聘请名家指导,带好“清水小禾”文学社,加强宣传和成果推广,且承办好首届全国教师寓言大奖赛,发挥品牌辐射作用。

4.健全德育机制,推广阳光评价

为全面实施德育激励评价制度,打造德育工作品牌,我校将不断完善《“德育阳光卡”实施方案》,继续推广实施“德育阳光卡”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

此外,我们将继续办好《红旗实小报》和管理好校园网,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五)精细管校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素质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党工建设,注重民主管理

把教育党风建设和校务公开工作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激发教代会、党代会及工会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及落实好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加强后勤保障,提高服务实效

后勤始终树立师生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做好校产校舍及绿化的维护工作,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强对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

新的学期充满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工作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让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勤勤恳恳做园丁,兢兢业业育桃李,为开创红旗实验小学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吧!

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

8.彰显实验魅力 优化物理教学 篇八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大量的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最基础和必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实验作支撑,初中物理教学便失去了灵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初中物理实验,通常规模比较小,材料选取十分简单,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手进行操作并完成实验.教师要精心安排和设计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参加各种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一、开展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受教育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和安排实验活动,合理地运用实验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热情地参与实验活动.在选择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确保实验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为课堂的后续开展作好铺垫.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组织“钟声响起”这一实验活动,事先要求学生寻找两个饮料瓶,并且对其底部进行裁剪,裁剪成喇叭形状,并在瓶口的瓶盖位置系上细线,在细线中间位置固定一把钢勺.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把喇叭口紧贴并罩住耳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同时使用钢勺去敲击一些物品,让学生判断所听到的声音.在让学生通过细线来控制钢勺对物品进行敲击,和之前相比有哪些不同感受.在这种愉快的实验中,学生容易对声现象有更深的了解,迅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实验材料,将干净的细玻璃管插入一个橡皮塞中,并将饮料完全灌入试管中直到灌满为止,然后利用橡皮塞密封瓶口.完成准备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去讲台上将饮料吸出来,然而无论学生怎么努力,就是吸不出饮料,在学生的各种好奇和不解下讲解压强的原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此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近年来,尽管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没有被广泛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即使开展实验活动,也是为了对理论和原理进行简单验证,学生对这种实验模式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想生活中见过的画面和场景.当打开冰箱时,水汽是否伴随而来?或者吃雪糕时,有气体冒出来吗?如果冒出来的话,是从哪个方位冒出来的?为啥一到冬天,河里的水都结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想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能够调动学生了解和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讨论交流的环境下得出三态变化的结论,从而对三态变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安排和组织一些竞技比赛等活动.例如,在讲“电路”后,教师可以准备比赛活动道具,如电路接通所需的基本灯泡、灯座、线路、电池以及开关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成一个难易适中的电路,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最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将会得到奖励.通过这种比赛活动,能够使学生积极探究和思索,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三、实验活动要紧贴生活实际

上一篇:新课标下校本教材的研发与探讨下一篇:人文社科类书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