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2024-08-06

企业并购毕业论文(精选8篇)

1.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文章了合并处理与并购账面效应,并对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进行了评价与比较。

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并购账面效应

企业并购效应是企业并购策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购后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直接企业并购决策。而对并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现在财务上会对报告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记录企业所取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并确定商誉。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后的资产价值通常高于其账面价值,并伴有商誉的存在。这样转化为成本,费用的数额比权益集合法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以及商誉的摊销),从而会导致报告以后年度利润比采用权益集合法要少;另一方面,由于使用权益集合法时按账面价值计价,购受方可以出售那些公允价值较高的资产,使本年利润迅速增长,即使不出售,资产按较低的账面价值计价的成本和费用也有增加利润的效应。因此采用权益集合法,往往会使企业在表面上看起来有较好的资本结构、良好的收益能力和成长性。这正是企业管理者热衷于报告,并在并购中采用权益集合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对并购的账面效应产生影响如下:

1.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购买法把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并购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并确认商誉,而购受方的资产、负债在该表上则以原来的成本反映;采用权益集合法时,被并购企业和购受企业的资产、负债的会计基础不变,仍为原来的历史成本。因此,两种处理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通常情况下,购买法下资产额要大于权益集合法。在购买法下,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用现金或股票以外的其他方式支付并购款时,并购后的股东权益,仍为购受方原来的股东权益;若发行股票收购,则购受方在并购后股东权益所增加的部分,为新发行股份的市价总额。在权益集合法下被并企业的资本总额成为购受方资本的一部分,留存收益也转入购受方,使得购受方留存收益增加。

2.对损益的影响。若并购发生在期中,则购买法下购受方年底的损益,包括自己本年实现的损益加上被并方自并购日所实现的损益。但使用权益集合法时,并购可以看作是自始合并,其年度损益包括被并公司全年所实现的损益。另外,由于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较高,而这些资产在合并后大多要转化为成本或费用,这又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要较权益集合法为多;或者,由于权益集合法下,资产按账面价值计价,而账面价值通常又低于公允价格,表明这些资产便可以增加并购后的利润。

可见,权益集合法能比购买法在损益表上反映出较多利润;同时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并购,权益集合法下并入的所有者权益常常低于购买法,因而,采用权益集合法,合并后往往有较高的净资产回报率。正因为如此,对那些好大喜功或者其奖金与企业会计收益挂购的经理人员来说,他们可能倾向于选择普通股作为并购的工具,以便在会计上采用权益集合法,从而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

二、对两种方法的评价和选择对于上述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

1.购买法的优、缺点。赞成采用购买法的人认为,购买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购买法易于反映并购业务作为产权交易的性质,且符合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即购买资产按购买价格记账。二是在几乎所有的企业并购中,都是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被另一个公司收购,且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的认定通常是明显的。三是企业并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事项―――产权交易,它是独立的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在评价现行状况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进行讨价还价,与其所记录的成本无关。四是企业并购无论是通过分配资产、承担债务,还是发行股票,都同样采用购买法处理。在发行股票时,一个公司必须确定它收到的已发行的股票价值是公允的,也就是说它所收到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就是支付的现金,接受的股票就类似于对该交易公允性的评价。因此,不管并购的性质如何,企业并购是一笔讨价还价的.交易。

2.权益集合法的优、缺点。赞成权益集合法的人认为,权益集合法有下列优点:一是在权益集合法下,通过发行普通股,全部资源未发生变化,因而其积累收益也不变,因此,各公司的成本和留存收益应被适当地合并在一起。二是权益集合交易实质上是股东群体之间达成的协议,他们互相转移风险与报酬,继续对其以前的投资承担风险,是原有各的延续,因此,保持原有的账面价值,作为并购后企业净资产的计价属性顺理成章。三是权益集合法是在历史成本系统范围内起来的,它与历史成本一致。为了与合并前的信息进行比较,也应以历史成本报告合并后的合并经营成果。四是权益集合法不改变历史成本,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被并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及其资产质量,以利于他们预测合并企业的未来盈利。五是按账面建账,既避免了按评估调账后再建账的工作,又避免了被评估值调整、模拟前期业绩的复杂程序,因而大大减轻工作量。六是在购买法下,采用公允价值会导致并购后企业中的一部分资产按账面价值记账,这就造成了会计计价的不一致。但权益集合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文不再赘言。

3.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选择。其实,在并购实务中,不同方法的采用也是存在争议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折衷的办法,即一项并购业务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应视其实质而定。一般来说,当主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为支付形式而实施的并购,应采用购买法处理;对主要以交换股票方式实施的并购,则应考虑它的实质是什么,若符合权益集合法条件的则应采用权益集合法,否则仍应采用购买法,这样就具体划分了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各自的适用范围。但实际上,所规范的适用范围只是对采用权益集合法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购买法的使用范围相对是较为宽广的。

4.对两种方法未来的思考。从以上可以看出,现行的准则条例对两种方法的规定和限制都有不足的地方。对它们的未来,笔者认为有两条思路可供选择:一是继续保留权益集合法;二是废除权益集合法,但同时改变购买法。

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1.权益集合至少具有下列两个特征:一是参与合并各方没有资源的流入与流出;二是参与合并各方的原股东并未丧失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虽然经济资源的规模及原股东的控制比例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控制权并非一定是主导控制权。购买的主要特征则正好与权益集合相反,一是参与合并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发生了经济资源的流出,这种经济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为现金、现金等价物、其他资产或权利。二是合并中经济资源流出方获得对经济资源未发生变化方的控制权,而后者的原股东则丧失了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

2.准则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至少包括两种: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作出可执行的规定;应该确定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更重要的是权益集合法的适用条件。在这个上可以借鉴美国的现行做法。

3.在未来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的选用保持互斥关系更为合理。这样,合并的会计选择就取决于合并各方事先是否有能力使协议符合相应的条件,亦即合并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篇二

所谓并购主要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的统称。所谓兼并主要是指由两家或者更多的企业进行合并后组成一家企业,通常来说一般都是由占有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者多家企业。所谓收购主要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形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并以此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直接对该企业进行控股。可见,现代企业之间的并购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技术性、专业性质的投资活动,究其本质就是在企业的控制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安排的一种权利的让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在数量、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加强行业的集中度、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与创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主要来源于并购买方企业对财务表现的一种追求。而由于并购为买方企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市场控制力效应、企业发展多元化效应、 企业资源分配优化效应等都可以直接优化企业的财务表现。但众多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表明,并购对买方企业的财务表现改善状况并不明显。例如: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买方企业的过度自负、从众行为引发的市场狂躁、对股票的高估与信息之间的不对称、产业化的冲击、创造性的破坏等。

2013年下半年中国地区并购交易活动从上半年的历史低谷中逐渐复苏,下半年的交易数量环比增加超过了40%, 各种并购交易的势头都极为强劲。其中,交易金额大于10亿美元的交易有43宗,远高于2012年的30宗。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较2013年的1232起增长56.6%;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815起,涉及交易金额共11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平均并购金额为6528.35万美元。

可见,虽然并购是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扩张的一条捷径,但这条捷径却是风险与诱惑并存的,并购中出现失败的几率是存在的。

二、影响企业并购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

如果我们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待并购这一问题, 那么市场的相似度、产品经营的相似性、市场的竞争力、市场的互补性、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之间的并购带来影响,严重的还将影响并购的成败;如果我们站在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待并购这一问题,那么企业的并购经验、并购交易的相对规模、企业文化的差异等因素也必将会影响企业并购的绩效与结果;如果我们站在财务的角度来看待并购这一问题,那么竞标过程、尽心尽职的市场调查、溢价的支付等都将影响企业间并购的绩效或结果。

1、国家宏观环境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所谓宏观因素主要是指围绕在目标企业与买方企业周围,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因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将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法律政策、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的高低、社会与文化的变化等。这些宏观因素将对企业的并购产生重要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企业并购中的买方企业价值发生变化。

2、微观经营环境对企业并购结果的影响

所谓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并购双方企业所处的竞争优势环境、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处的行业环境等。这些因素更容易对并购企业带来影响。例如:企业的技术水平、 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企业的市场营销现状、企业运作的技巧、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劳动力的市场状况等。

3、并购规模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并购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于并购后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般都以并购企业的资产总额来对此进行衡量。一般而言,如果并购企业的资本规模越大,那么为目标企业所提供的经营资源也就越丰富,而被并购的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经营资源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被并购企业创造出价值。大规模的并购在为并购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扩张,企业未来创造稳定的、可持续的价值优势,还能为企业的并购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

4、收购比例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不论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研究,都普遍认为:收购的目标企业的股份比例对并购后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也就是,收购的比例越大,对目标企业所施加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也就会造成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治理难度,并购后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也极为有限。如果收购的比例较小,那么对目标企业的控制与影响力度就不够,也就很难实现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可见,收购比例的大小直接对并购价值的创造带来影响,而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然后再确定合适的收购比例。

5、腐败与权力寻租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在个别地方,政府中的官员为了给自己今后的升迁谋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地夸大自己的政绩。这也就造成这些官员盲目地推动当地企业的并购活动,强行采取“拉郎配”的手段来促进企业的并购活动,有的官员还从中牟取暴利,从而为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例如:我国某国有企业中的相关官员为了将企业做大做强, 在不考虑本企业的自身发展实际、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下, 盲目地对相关企业进行并购,这种大跃进式的并购使得该国有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先后并购了90多家企业, 该国有企业的总资产也由创立之初的1.4亿元人民币迅速的激增到572亿元人民币,面对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 不断增加的企业资金,原本应该增加的利润、现金流等并没有出现预期猛增的效果,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境。

6、决策者行为对并购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并购活动中,企业的参与并购活动的决策者的行为将对并购的结果带来影响。例如:并购企业决策者的并购经验、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被并购后的高层领导的离职、并购后新领导班子的快速重建等。例如:企业参与并购的领导者在过去的并购中积累的并购经验会对企业的并购价值的创造产生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购决策者们丰富的并购经验、深厚的理论内涵可以为决策者在实行并购活动时、或者在并购整合的全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特有的资源与能力融合到并购目标企业中,最终实现高效的并购绩效。再例如:并购企业的领导者自身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声望、才华、文化教养、学识、能力、个人的品德等,都将对被并购企业的领导层、企业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感召力,从而有效地推进并购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我国现代企业并购对策的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现代企业的并购活动亦日益增加、活跃,并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得经济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现代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加呢?

1、重新对政府在并购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并购,市场应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并不是万能的,有时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态,此时政府如果能够出面进行调节与介入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政府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对政府在并购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当地政府的作用,有效地对政府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进行约束与控制,为企业的并购创造有利的条件。一定要避免前面所说“拉郎配”现象的发生,避免政府官员出现腐败现象。

2、做好并购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真正实现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长,就必须先对并购的目标进行挑选,这是实现并购与其绩效、成功并购的基本前提。企业先根据本企业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再一次明确并购战略发生的动因;然后在本行业内或市场上进行缜密的调研,寻找真正适合本企业并购的对象;最后,在对选定的并购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后再对是否并购做出决策。

3、制定合理的并购方案

在并购活动中,并购交易的价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并购的关键环节。而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资产评估或者企业价值确定的过程。在并购中,如果被并购企业是上市公司,那么就可以按照在证券市场中的价格来对其进行定价;如果被并购的企业不是上市公司,那么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资产定价的方式来对并购的对象进行价值评估。有的企业在实行并购时考虑的是政府的意图,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因此,对并购的价格考虑不周全。

4、合理地对并购结果进行整合

企业在实施并购前必须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思考。企业的政策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一致、协调的。在设计与选择并购方案时一定要紧紧围绕业务的协同、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并购后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购后企业的业务结构是否完善等。而对并购后的整合就是并购企业必须思考的焦点问题。例如:并购后的领导班子配备、并购后员工的人事安排等。另外,并购后整合难度最大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这对企业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转变,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现代企业的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活跃。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发展难度,很多企业选择并购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的规模效应、 增加企业的资产、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么并购活动真的能够为买方企业带来价值吗?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市场、行业调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并购,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兵、田留文、曹锦周:企业并购如何创造价值——基于东航和上航并购重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11).

3.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并购交易特征;支付方式;关联并购;并购绩效

某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2013年共完成并购交易1,232起,与2012年的991起相比,增长24.3%;总共有1,145起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与同期相比涨幅为83.6%;并购的平均金额为8,140.02万美元,由此,2014年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并购的热度仍在持续。

并购活动是上市公司进行快速扩张和战略调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企业的并购活动向市场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影响了投资者对收购公司股价估值的预期,q包括了并购的交易特征,而本文主要从交易支付方式,关联属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并购交易特征与并购绩效的问题,从而更为合理的确定企业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以使并购双方的并购活动更为有效,使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一、并购交易特征与并购绩效问题的讨论

(一)有关支付方式选择与并购绩效的问题讨论

随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并购活动的支付方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2005年之前,上市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相对较为单一,最主要的方式为现金支付。而自2005年以来,企业并购双方越来越多的选择股票的支付方式,而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相对于自己的企业都是内部人,他们掌握的信息要比外界多,同时相对于对方企业掌握的信息要少一些,所以对于每一种支付方式的选择都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在并购企业的公司价值被低估的时候,它会选择的支付方式为增加债权资本,即现金支付;而如果并购企业的公司价值被高估,那么他会选择的支付方式为增加股权资本,即股票支付。也就是说并购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的同时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如果并购企业采用现金支付,则其股票被市场低估了,而若采用股票支付,则并购企业的股票被市场高估了,这样的情况下则会产生负面的市场效应。因此,由于信号理论,并購企业在短期内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并购绩效较好。但是,并购公司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的同时也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并购成本,从而减轻并购企业的财务负担,其长期绩效应该较好。

(二)关联属性与并购绩效问题的讨论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股权集中,其并购交易中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特征,关联并购是我国公司并购的一大主要特征。当公司的控股股东表现出较强的“支持”动机的时候,并购双方更容易并购成功,并购财务效应应该为正。而相反,当公司的控股股东表现出较强的“掏空”动机时,并购财务效应应该为负。但是,由于关联并购大多属于非市场化的行为,通常无法产生协同效应,反而会因控制链条的增长而增加了委托代理成本,从长期来看,关联并购会降低企业绩效。

(三)在关联并购的条件下,企业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并购绩效问题的讨论

在关联并购的条件下,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则会减轻。周昌仕、陈涛和李善民在并购绩效的研究中,考虑了关联并购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后,对Hansen(1987)的经典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并购企业的价值被高估,那么在并购双方的价值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票支付的过度支付成本比只有目标公司价值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要低;如果并购企业的价值被低估,那木结论相反。支付成本低,企业的财务负担就会减轻, 其长期绩效更好。即与非关联并购相比,在关联并购的条件下,股票支付更有利于并购企业,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的并购绩效要比采用现金支付好。

企业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因素,它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了大量的与并购价值相关的信息,从而影响并购活动参与者的收益,通过讨论支付方式,关联属性与并购绩效的相关性问题,合理的确定支付方式,对于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以及其绩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企业并购绩效问题讨论的思考

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产权交易过程,在并购的过程中,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并购交易特征是并购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交易的支付方式又是并购交易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为了取得最好的并购绩效,并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并购交易支付方式,来不断地提高并购绩效。基于本文的讨论:企业选择股票支付方式,会能够带来长期的并购绩效,并购企业在并购实践中,可以选择股票支付方式,并且有效地利用其优势,取得最大的并购绩效。但是并购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的过程中,还应该在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情况下,按照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而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推进之后,中国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获得了制度性的恢复,从而为多种支付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创造了市场条件,代表着公司持续成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现金流的指标将逐步替代净资产的指标而成为资产估值的标准,使得被并购企业的内在价值成为并购决策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控股股东的财富增值模式也会改变,会从而使得其进行关联并购的内在动力逐渐增加,关联并购的性质、形式和手段也会逐渐的改变,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也会随之改变,这些问题都应是我们今后在并购问题讨论中的重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对于并购绩效问题的讨论,又有了新的契机,从而推动我国并购理论研究不断的向前发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Hansen, R.G.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medium in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 Journal of Business, 1987, 60(1): 75-95

[2] 周昌仕、陈涛和李善民 支付方式、关联并购与收购公司股东收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9).

[3] 李善民、朱滔 管理者动机与并购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05(4):4-12

[4] 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朱滔、陈玉罡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2004(9).

[5] 冯根福、吴林江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

4.企业并购接收工作 篇四

一、接收工作要点

1、组织资料。

包括:1)公司设立及变更的有关文件、执照,包括工商、质监、税务、环境等部门的登记材料及相关主管机关的批件。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证、环评报告、环境检测报告等。可能还有卫生证。

2)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持股情况,股东会决议,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否存在诸如设置担保、诉讼保全等在内的限制转让的情况。注意是否有原始持股人的限制转让或者优先购买权。

3)重要印章。包括财务章、公章、法人章、发票章、合同章。如有收货章、质检章也一起收集。

2、资产及财务状况。重点:

1)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清单。整理后立即提供给负责设备接收的人员。注意固定资产购买原值、折旧情况、付款情况及保修协议等。

2)截止日期以前的资产、债务、应收应付账款情况。特别注意资产是否已经被抵押、质押、担保。

3)与银行借款、贷款资料及到期时间。4)纳税情况。是否有应纳未纳的税款。

5)库存材料、产品,含库存账目、材料明细、生产明细、在产明细、外加工明细。

6)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购买的专利及配方等。

3、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1)业务资料。这是所有资料中的重点。包括客户资料,主要产品及品质要求,第 1 页

总 2 页 购销合同、送货单及价格,历史营业额,主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其联络资料等。2)财务资料。包括报表,资产负债表,盘点表,发票、收据及记账凭证,已收已付、应收应付账款资料及凭证(如合同、送货单等),以前的账册、传票、报表,工资制度、发放记录及明细。

3)技术资料。包括各种研发及生产工艺、材料、技术参数及标准,原料及产品质量标准,设备使用记录,生产调机记录,开机记录,作业规范及指导书,检验标准,检验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

4)采购资料。包括供应商、协作商名册,采购合同及送货单,主要物资特别是镀料和治工具的采购价格,付款期限等。

5)管理资料。包括管理制度及流程,重点是培训资料,考核资料等。以上资料均包括纸质版本及电子档。

4、设备和检测仪器。主要包括:

1)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工具。2)检测仪器。

3)办公设备。包括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第 2 页

5.企业并购习题 篇五

一、单选题

1、企业与在生产过程中与其密切联系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称为()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2、处于同一行业、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称为()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3、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称为()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4、某航空公司收购一家旅行社,这种并购属于()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5、深圳康佳集团以合资控股的方式并购了牡丹江电视机厂,这种并购属于()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6、某钢铁集团收购某石油公司,这种并购属于()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7、生产彩管的深圳赛格集团通过协议控股彩电生产公司深华发,又通过收购生产彩显玻壳的中康玻璃公司,这种并购方式属于()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善意并购

8、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的并购浪潮是()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9、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特征是()

A、以横向并购为主B、以纵向并购为主,同时出现了产品扩展型混合并购

C、以跨行业的混合并购为主D、以“强强联合”和“跨国并购”为主

10、下列哪种理论认为,无论收购活动最终是否取得成功,目标企业的股票在收购中都会被重新提高估价。()

A、财务协同效应理论B、效率理论C、信息理论D、战略调整理论

11、下列哪种理论认为,并购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

A、财务协同效应理论B、效率理论C、信息理论D、战略调整理论

12、若通过收购股权而使收购方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方应()

A、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B、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务

C、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债务D、不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债务

13、在并购中,当目标公司处在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国家或地区,必须承担资本利得税的价格支付方式是()

A、现金支付方式B、换股支付方式C、杠杆收购D、混合证券支付

14、进行并购价值评估选择折现率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应该选择的折现率是()

A、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B、股权资金成本 C、债权资金成本 D、市场利率

15、下列说明股票支付方式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B、不影响并购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

C、目标公司的股东不会失去所有权D、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16、目标公司董事会决议:如果目标公司被收购,且高层管理者被革职,他们可以得到巨额退休金,以提高收购成本。这种反收购策略是()

A、“毒丸策略”B、“焦土策略”C、“白衣骑士”D、“金降落伞”策略

17、“将遭受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为了避免遭到敌意收购者的控制而自己寻找善 1

意收购者”的策略是()

A、帕克曼式B、“金降落伞”策略C、“白衣骑士”D、“皇冠上的珍珠”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杠杆收购现金的来源。()

A、普通股B、可转换债券C、垃圾债券D、同业拆借

19、按照并购程序来划分,企业并购方式有()

A、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B、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

C、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D、现金购买和换股并购

20、()使得并购最终能够实现“1+1>2”,成为并购创造价值的源泉所在。

A、并购整合B、杠杆收购C、管理层收购D、横向并购

21、并购目标确立后,()是实施并购决策最为关键的一环。

A、寻求足够的购并资金B、目标公司的搜寻与抉择

C、确定目标公司的合理价格D、确定目标公司的规模

22、下列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中,()是最先被采用的支付方式,也是在企业并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

A、股票支付B、债券支付C、混合证券支付 D、现金支付

23、在购并一体化整合中,最困难的是()的整合。

A、文化一体化B、管理一体化 C、作业一体化D、财务一体化

二、多选题

1、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并购可以分为()

A、整体并购B、承担债务式并购C、现金购买式并购D、股份交易式并购

2、按并购双方成品与产业的联系划分,并购可分为()

A、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恶意并购

3、下列情况下目标公司的价值可能被低估的是()

A、经营管理不善B、市场占有率太低

C、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差异

D、公司拥有市场上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价值的内部信息

4、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

A、实现规模经济B、合理避税C、节省交易费用

D、优势互补,实现范围经济

5、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包括()

A、经营协同效应理论B、财务协同效应理论C、多元化优势效应理论

D、价值低估理论

6、并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有()

A、实现规模经济效益B、降低交易费用

C、提高市场份额D、多元化经营

7、企业并购风险有()

A、法律风险B、政治环境风险C、信息风险D、行业环境风险

8、采用比率估价法进行并购价值评估,一般采用的比率是()

A、市盈率 B、估价与账面价值比 C、估价与销售收入比D、股价与现金流量比

9、公司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银行借款B、债券融资 C、股票融资 D、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净利润

10、并购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

A、战略整合B、产业整合C、存量资产整合D、管理整合11、以下并购防御战略中会造成并购成本提高的策略有()。

A、资产重估 B、股份回购C、寻找白衣骑士 D、降落伞计划

12、评估目标公司价值的方法主要包括()。

A、贴现现金流量估价法B、成本法

C、换股估价法D、期权法

13、站在集团总部角度,在整个并购过程需要抓住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

A、目标公司的搜寻与抉择B、并购资金融通

C、并购一体化整合D、并购陷阱防范

14、运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对目标公司进行价值评估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BCDE)

A、资本结构规划B、贴现率的选择C、预测期的确定

D、明确的预测期后现金流量估测

三、判断题

1、在吸收合并中,原有相关企业的法人资格均会消失。()

2、管理层收购与杠杆收购的区别在于它的并购者是目标企业的管理层。()

3、一般在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的股东都会获得大量的正收益。()

4、收购是兼并的一种形式,是控股式兼并。()

5、公司兼并和收购其本质上都是公司产权的有偿转让。()

6、通过并购获得生产能力可以使公司较快的发展壮大。()

7、杠杆收购的并购价格支付方式可以减少并购公司前期的现金压力。()

8、杠杆收购是收购公司完全依赖借债筹资,以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9、实质上,杠杆收购是收购公司主要通过借债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且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的收购方式。()

10、经营协同效应只能通过横向并购实现。()

11、企业通过并购进行风险转移,能够避免风险。()

12、企业如果使用本公司自己的现金或股票进行并购,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13、在实施购并一体化整合计划时,主并方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整合,而是应否整合。()

14、整个购并活动最终成功的基本标志是对目标公司实现了接管,取得了控制权。()

15、当公司在遇到敌意收购而无力反击时,迫不得已可能采取的两败俱伤的策略一般称为“焦土战术”。()

16、管理层收购从激励的角度来说,并不利于激发管理者的才能的发挥。()

17、杠杆收购的条件之一是被并购前得资产负债率较高。()

18、股票支付方式对于主并企业股东来说并不会使其股本结构发生变化。()

19、股权自由现金流体现了股权投资者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剩余要求权。()

20、一个完整的并购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谈判和整合。()

四、名词解释

1、横向并购

2、纵向并购

3、混合并购

4、现金购买式并购

5、股票换股式并购

6、杠杆收购

7、管理层收购

8、控股合并

9、吸收合并

10、新设合并

11、敌意收购

12、并购整合13、股权自由现金流

14、公司自由现金流

五、简答(略)

六、案例分析(略)

6.2014十大企业并购 篇六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画面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些许印记,值得我们或纪念、或回味、或反思。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2014“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系列,对我国2014年经济领域做一回顾,本期推出十大企业并购。2014,“有钱就是任性”!

1、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2014年1月30,联想集团日宣布以29亿美元向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经过9个月的努力,10月30日,联想宣布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摩托罗拉旗下的3500员工、持有的2000项专利、摩托罗拉品牌、包括MOTO 360及Nexus6在内的一系列产品组合及其与全球各地运营商和渠道商关系网络都归于联想集团。联想CEO杨元庆表示,“联想预期在四至六个季度内促使摩托罗拉业务取得盈利。”

2、绿地借壳金丰 交易金额系A股历史最大

2014年3月18日,停牌8个月的绿地借壳金丰终有进展。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其中,金丰投资拟置出资产预估值23亿元,拟注入的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到655亿元,这是迄今为止A股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重组并购。如果重组完成,绿地集团将通过借壳方式实现A股上市。接下来,预计绿地集团会发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债,对公司资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置出资产后,金丰投资将向绿地集团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购买其持有的绿地集团股权。

3、阿里收购高德、UC优视

2014年4月11日,高德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收购协议,阿里巴巴对高德在完全转股且摊薄的基础上的股权价值约为15亿美元。7月,高德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停止上市公司身份,并成为阿里巴巴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同年6月11日,阿里巴巴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据 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内部信件透露,整个交易总UC的估值远远超过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百度对91的19亿美元估值”,或创下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合并。

4、五矿联合体$58.5亿收购秘鲁铜矿

2014年4月14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MMG)宣布,由MMG、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嘉能可”达成秘鲁“邦巴斯项目”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为58.5亿美元。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此次收购邦巴斯项目也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邦巴斯该项目位于秘鲁南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铜矿项目,预计达产后前5年每年可生产铜精矿含铜量约45万吨。

5、申银万国证券与宏源证券合并

2014年7月25日,宏源证券宣布将与申银万国证券换股合并,合并后申银万国将作为存续公司并继续申请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自2013年10月30日宏源证券停牌,申银万国证券与宏源证券合并的消息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但合并进展缓慢,复牌时间一再延期。此次合并后的新公司总市值或可达到千亿元。至此,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规模的证券业主动并购案例终于尘埃落定。分析认为,参股申银万国的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投资机会。申银万国的前十大股东中,共涉及五家A股公司,分别是:小商品城、东方明珠、陆家嘴、大江股份、上汽集团。

6、中联重科20.88亿收购奇瑞重工60%股份

2014年8月20日,中联重科、弘毅投资与奇瑞重工共同向外界宣布,中联重科以20.88亿元收购奇瑞重工占总股本60%的18亿股份,弘毅投资则以6.96亿元取得奇瑞重工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此次并购标志着中联重科拓展农业机械业务板块的战略正式落地,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农机并购行为。作为民族品牌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奇瑞重工目前已发展成国内跨度最大、产品品种齐全的农业装备企业。中联重科转型的路径之一是进军农机,根据中联重科的部署,今后公司将进入环境机械、农业机械、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业。

7、中粮完成最大规模国际粮油并购

2014年10月28日,中粮集团宣布,其参与主导的两项并购交易已通过审查,并顺利完成交割。这两项并购交易分别是: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51%的股权和收购香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矿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来宝集团旗下的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至此,中国最大规模的海外粮油企业并购正式收官。通过这两宗并购,中粮海外营业收入将超过国内业务。这也是迄今中国最大规模的国际粮油并购。

8、安邦保险三度收购海外资产

2014年,安邦保险国内外资本运作频频出手,其中,海外出手三次,均为100%股权收购。10月8日,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华尔道夫酒店;10月13日,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收购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12月18日,2.1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7亿元)收购德尔塔·劳埃德银行。安邦保险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按照既定的国际化战略,整合全球资源,逐步搭建全球网络。

9、万达20亿收购快钱

2014年12月26日,万达集团与快钱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万达获得快钱控股权,但快钱将保持独立运营,快钱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关国光也将继续担任其原本职务。据悉,本次交易涉及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万达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万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首桩并购,为万达电子商务及金融产业获得重要的支付平台,万达O2O迈出实质性步伐。

10、南车北车合并 巨无霸诞生

2014年12月30日晚间,距离新年仅一天之隔,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发布合并预案,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即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

7.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篇七

一、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较为丰富, 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样本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但对于并购给被并购企业的绩效影响, 国外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即并购能给被并购企业带来显著的正收益;对于给并购方带来的影响, 则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 并购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Ravenscraft et al. (1987) 考察了1950年至1976年期间美国400多家公司发生的6000次并购, 发现被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并购前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但在并购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Agrawal et al. (1992) 研究发现, 经过市场调整后, 并购企业绩效反而有所下降。Kumar (1985) 运用会计研究法对1967年至1970年间的241起并购事件进行的研究也表明, 并购公司在并购后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Manson et al. (1994) 以营运现金流量为标准, 对英国在1985年至1987年间发生的30多次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 表明并购使企业的营运现金流量有所改善。Firth et al. (1980) 、Franks et al. (1989) 和Limmack (1991) 对不同的并购样本进行了研究, 但结果基本一致, 即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远低于目标公司, 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收益影响较为显著, 而对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影响并不显著, 甚至有负影响。同时, 部分学者认为并购既不能为并购公司带来收益也不会造成损失。Langetieg (1978) 对1929年至1969年间的约150次并购行为的异常收益进行了研究, 发现并购没有给收购双方的任何一方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率。Agrawal和Jaffe (1995) 对纽约证券交易所1941年至1961年发生的132起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也认为并购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不显著。Franks和Mayer (1996) 对在1985和1986两年间英国发生的共计33起恶意收购事件件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同样的结论。Ghosh (2001) 选取了同等规模的企业为比较样本, 研究了1981年至1995年间的并购事件, 也得出了公司绩效在并购后没有显著增加的结论。

(二) 国内文献

我国理论界对并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并购成为股市资源分配的最重要部分, 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大量的并购事件, 很多与并购后绩效评价相关的文献也得到同国外学者相似的结论。国内研究方面, 余光等 (2000) 研究了沪深两市在1993年至1995年间发生的所有并购事件, 发现并购公司的股东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而被收购方则能在并购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赵红英 (2008) 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证明并购未为股东创造很多价值, 对公司财务绩效也没有实质影响, 所以民营上市 (或非上市) 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不仅应关注量的因素, 而更应关注扩张质的因素。李善民等 (2004) 选取沪深股市1998年至2002年间发生的40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表明并购后并购方的企业绩效逐年下降, 而目标公司的绩效得到提升。董继扬等 (2012) 对30支股票的6项财务指标进行处理, 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综合得分, 得到上市公司的并购从整体来看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纪建悦等 (2011) 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 以2000年到2009年期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公司绩效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表明公司绩效与财务关系相关, 管理者应对公司财务关系在公司绩效的提升中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 并构建完善的财务关系体系,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但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并购事件能给并购方增加超常收益, 如李善明 (2002) 等基于事件研究法, 结果得出收购方存在正超额收益率。同时王谦 (2006) 运用财务指标法, 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海外并购方面, 徐静 (2012) 利用2005年到2009年期间210家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数据, 对比了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情况, 运用会计指标法对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并购后整体样本的绩效出现了并不显著的先降后升的结论。何先应等 (2010) 将2000年到2007年7月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海外并购事件作为样本, 利用长期事件研究法 (BHAR) 得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张彦等 (2010) 从相对较长的考察期通过财务指标研究法, 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认为长期上跨国并购事件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绩效, 但是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综上所述, 虽然近年我国对并购绩效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并未得出一致结论;并且研究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的文献还很少, 研究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的文献则更少。因此, 本文就对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对比。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为使研究更为合理, 本文在综合考虑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是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假设企业的各项活动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目的, 而忽略经理人与所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假设2:并购行为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变化会产生影响

假设3:不同的财务指标, 对并购行为发生后的绩效影响程度不同

假设4: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并具有可比性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8年~2009年发生海内外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上市公司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来判断并购的有效性, 并对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进行了比较。数据来源包括《中国证券报》、《中国并购报告》、《上海证券报》、网易财经和巨潮资讯网等。同时, 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被ST公司、并购企业注册地为“避税天堂”的公司、并购最终未成功的公司等。最终确定了52起国内并购事件、16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由于并购事件作用于企业内部, 直到体现在财务绩效上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因此本文以收购首次公告日所在的年份为基点, 记为T0期, 将考察期定为4年, 分别为考察并购前一年F-1、并购当年T0、并购后一年T1及并购后两年T2。

(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变量定义

基于财务绩效主要用于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改善的情况, 本文在综合考虑了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相关绩效评价的文献、《企业效绩评价规则》等的基础上,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角度, 建立了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状况进行考核。在各个角度的财务指标选取方面, 充分考虑了数据信息的定量性、可获得性和可比较性,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个财务指标比率进行考察, 具体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中的因子分析法, 对样本公司各绩效周期所提取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出财务绩效。下面仅以国内并购后第一年为例进行并购绩效分析, 其他三个年份的国内并购和全部海外并购的分析过程此处省略, 仅列出计算结果。

(1) 因子分析模型效果的检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将总体的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压缩成几个共同因子来表示, 实现减少变量的目的。因此,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原有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 现在以国内并购后第一年为例进行检验。本文中52个样本和13个财务指标的Bartlett球形检验值Sig.=0.000, 变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时KMO值为0.673, 小于0.7, 但大于0.5, 效果差一些, 但可供参考。因此, 本文样本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 提取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综合考虑了特征值和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 本文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大的4个因子并获得相对应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了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的变量共同度, 全部为1, 表明原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以被解释;第二列是按照一定提取条件提取特征值时的共同度, 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因子方差贡献率如表4所示, 其中, 提取的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是80.687%, 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始数据信息。

利用方差最大法对正交旋转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前4个因子的载荷矩阵, 如5表所示。表5中的各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 说明各个因子的归类效果比较好, 丢失信息有限, 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其中, 综合因子1在营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上的载荷值较大, 尤其是对代表偿债能力的指标解释程度特别高, 因此综合因子1可以解释为代表企业偿债能力的因子;综合因子2在每股收益、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2主要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综合因子3在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3主要代表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和成长能力;综合因子4在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4主要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

(3) 因子得分及综合财务绩效得分计算。成功提取因子并旋转处理之后, 需要根据因子得分矩阵 (表6) 计算出4个因子的得分f1、f2、f3、f4, 计算公式如下:

将各公司经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1~X13带入上述公式, 即可计算出各个样本公司在国内并购后1年的4个因子得分f1、f2、f3和f4。然后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乘积求和, 计算出综合得分F1。

经计算, 样本公司国内并购的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的第二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分别是:

样本公司海外并购的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的第一年、并购后的第二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分别是:

其中F-1, F0, F1, F2分别表示国内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及第二年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G-1, G0, G1, G2分别表示海外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及第二年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

(二) 相关性分析具体如下:

(1) 整体样本的并购财务绩效分析。本文通过取各样本公司在各个时间窗中的均值, 作为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的整体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四个时间窗内, 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的整体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变化状况如图1所示。

图1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在国内并购后的财务绩效相比于并购前并未出现改善, 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在国内并购的当年, 财务绩效较前期有所提升, 并购后的一年绩效略微提升, 但之后一期又出现明显下滑。因此, 如果以并购后第二年绩效值低于并购前一年的绩效值作为失败的判断标准, 则我国上市公司的国内并购交易大多数是失败的。另一方面图1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呈现出一个波动的过程, 并购当年财务绩效出现下滑, 并购后一年绩效大幅提升, 且幅度远大于前一年下滑的幅度, 之后财务绩效又下滑到并购前一年的水平, 海外并购带来的绩效改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海外并购只带来上市公司短期的财务绩效变化, 并未在长期内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没有为收购公司创造价值。

(2) 财务指标与综合绩效相关性检验。下面进行财务指标与绩效综合得分相关性检验以及均值检验, 来分析并购前后的变化。

注:DM-1、DM0、DM1、DM2分别表示国内并购的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后两年的绩效均值;WM-1、WM0、WM1、WM2分别表示跨国并购的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后两年的绩效均值。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 盈利能力与整体绩效有较强的相关性。较之国内并购, 海外并购中的相关性更强, 因此盈利能力在考察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与整体绩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海外并购后的盈利能力下降, 降低了股东利益;而国内并购中二者的变动趋势则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国内并购后的整体财务绩效有所下滑, 但股东利益得到了提升。

(2) 营运能力和整体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一般, 且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的相关程度相似。在考察周期内, 运营能力基本呈下滑趋势, 表明并购活动使得企业的整体运营在短期内不太顺畅,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财务绩效。

(3) 偿债能力与整体绩效也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与海外并购相比, 国内并购中二者的相关性更强烈。在考察周期内, 偿债能力指标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逐渐提高, 表明并购的发生使得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但代表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并购后逐渐下降, 表明通过借贷资金来并购使得企业的偿债风险在加大。偿债能力指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财务绩效。

(4) 现金流量能力与整体绩效的相关性较弱。国内并购中, 现金流量能力指标呈上升趋势, 但并未扭转总体绩效水平的下滑。

(5) 成长能力与总体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也不显著。这表明, 并购对企业的成长能力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期内效果欠佳, 最终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

本文以2008年~2009年间发生的52起国内并购事件、16起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是,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至少短期内未带来绩效的提升;国内外并购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 海外并购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波动性更大, 国内并购的影响更为平缓;另外, 并购行为中盈利能力的变化状况对整体绩效的影响最大, 其他四个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弱, 而且这种相关性在海外并购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例如样本选取的时间范围较窄、并购影响的考察期较短等。因此, 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Ravenscraft David, J Scherer, F.M.Life after Takeover[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87, 36:147-156.

[2]李善民、朱滔、陈玉罡等:《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3]董继扬、田波、王要武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4]纪建悦、李姣:《财务关系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投资研究》2011年第10期。

[5]徐静:《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分析》, 《特区经济》2012年第4期。

[6]何先应、吕勇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研究》, 《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4期。

8.企业并购激情四射 篇八

来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09年,上海产权市场各类产权成交金额再超千亿元,达到1261.55亿元,同比增长17.51%。

从具体的运行特征来看,2009年上海产权市场运行呈现五大特点:市场交易指数先抑后扬;交易竞价增值率创历史新高;非国有产权交易比例超出一半;跨区域并购交易增多;市场交易热门行业向三产转移,金融业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企业并购热情先抑后扬

尽管2009年全年,上海产权市场交易同比持续增长,但却经历了先抑后扬的“V”形走势。从全年交易指数来看,上半年交易情况非常严峻,2月份达到了全年的最低点959.3点,3月至5月份也基本在1050点附近徘徊。

此后,随着国家保民生、保增长政策的逐步显效、经济复苏,产权市场并购交易也日趋活跃,2009年6月开始进入稳定的上升通道。而7月之后,指数更是保持了连续上升的可喜态势,直至12月份达到年度最高点1199.32点。

不仅仅是成交金额,去年1月至12月,在上海产权市场上各类挂牌项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51.62%。从市场走势特点来看,也呈现逐季快速增长的特点。

竞价增值率创历史新高

相比成交金额逆势增长,各类企业产权竞价增值率创历史新高,更能反映出上海产权市场的运行效率。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产权市场的各类企业产权竞价增值率达到85.3%,同比增加65.8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国有产权通过挂牌竞价成交项目增值率为95.95%,同比增加66.15个百分点。上海产权市场发现买主、发现价格功能日益凸显。

连续多宗高标的额、高增值率的成功竞价交易项目,成为过去一年里,上海产权市场一道亮丽风景线。溢价成交的南昌市燃气有限公司49%股权项目就是典型案例。该项目信息一经披露,由于标的企业的核心业务具有稀缺性和相对垄断性,就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12月2日,该项目在上海举行了专场电子竞价,3家意向受让方经过将近2小时、136轮的激烈报价,最终由央企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69800万元的高价竞得此项目,溢价率高达179.2%。

非国有产权交易趋于活跃

产权市场不再只是国资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开始借助产权市场平台进行融资、扩张或实现退出。

非国有产权交易趋于活跃,占据“半壁江山”,也是2009年上海产权市场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非国有产权受让成交,占总受让成交宗数的64%以上,出让成交占总出让成交宗数的53%以上。

上海联交所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权益性和债务性融资方面,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链,这一服务链主要包括改制重组、股权托管、股权质押、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投资联盟、并购贷款、投资基金等八大环节,2009年,为各类中小企业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24%。此外,2009年,VC和PE等各类投资机构通过上海产权市场实现收购和退出项目共539宗,收购和退出项目总金额达310.15亿元。

跨区域并购交易大幅增加

2009年,随着上海联交所进一步加快了交易项目合作步伐,上海产权市场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网络。基于这一网络,发生于上海产权市场的跨区域并购交易大幅增加,上海产权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凸显。

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完成的异地并购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1.44%。其中,上海对异地企业并购金额同比增长75.24%;异地企业对上海企业并购金额同比增长17.60%;异地企业之间并购金额同比增长30.16%。上海产权市场的交易项目已经涉及中国大陆30个省市,境外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资本通过上海产权市场实施并购重组,涉及到所有行业和1.4万户企业。

在异地并购项目中,珠三角地区项目成交最为活跃,全年累计成交宗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5.58%和2.03倍。紧随其后的是长三角、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成交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5.8%、261.56%和49.69%。而从受让方省份分布来看,除上海之外,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位列前五位,其中,北京受让方数量和成交金额分别占到总量的5.6%和2.34%。

交易热门行业向三产转移

2009年,“调结构”稳步展开,在产权市场也有充分体现。市场交易热门行业向三产转移,金融业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产权市场第三产业交易占绝对优势,成交宗数和成交金额分别占到总交易量的62.81%和87.35%。在第三产业中,同比成交量出现增长的主要有金融、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四大行业。其中,金融业表现最为突出,成交宗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6.36%和203%。

上一篇:禁毒法制教育下一篇:一个我尊敬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