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2024-06-19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共9篇)

1.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一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概述,并结合网络的固有特性与中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问题的提出:

1、4月7日凌晨,深圳光明新区初二男生周荣猝死在距离一家黑网吧不远的路上,事发前周荣多个晚上通宵上网。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湖北谷城县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连捅制止他上网的父亲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

2、据中国中学生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同时,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在青少年的犯罪中,约7成与网络影响有关。

3、重庆市12355中学生服务台2008年下半年所接听的5000多例热线求助电话中,超过40%都是关于网络成瘾的求助。

4、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2010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青少年占据网民规模的一半左右,上网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全国至少有600万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并且一周内玩游戏在5小时以上的有72.9%。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网民普及率呈偏态分布,其中10-29岁上的分布更为集中。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

暑假就要到了,又将有很多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终日浪迹网吧,多少家庭又将伤心欲绝。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危害之大有目共睹。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老师,面对都是中学生,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时,我总是不断在思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可爱的孩子深陷“网瘾”误区,又有何对策能够解救他们,避免他们受“网瘾”毒害,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问题的分析:

一、“网瘾”形成的原因

(一)网络自身具有成瘾特质

据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分析,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它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网络是用现代高端的科技手段将各种五花八门的资讯汇聚起来的一个载体,是现实世界的虚拟,是一个没有城门的“不夜之城”。它具有无政府主义、资源丰富、超时空、方便快捷等特点。网络世界里没有地理的界线,没有人世间的距离,能给每个上网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在这个虚幻的时空里,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这个世界里自由翱翔;可以找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能享受到的乐趣;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得到自我肯定,从而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网络世界具有的丰富信息,齐备的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种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网络本身的这些特点,对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欲罢不能,进而沉迷之。

(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三)家庭温情教育不断淡化

据调查,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家庭教育中,母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母亲角色已经由传统的家庭主妇转变成劳动力。父母都忙于工作或生计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减少,家庭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不能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比例也不断攀升。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更容易叛逆,从而更容易到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四)学校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单一的教学评估方法以及高考压力等因素,使得学校通常以分数为标志构成单一评估体系,注重知识的刻板灌输。学校过多着眼于自身需要的学生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单纯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中学生各种兴趣的培养和追求。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有相当一批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人文教育,心理素质差。对学生来说,人文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相对滞后,淡化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领悟和体验。而网络以特有的方式进入中学生的生活,网络缓解了中学生的个性压抑,满足了其心理需要,由于中学生处于转型期,个性不够完善,心理不够健全,自制力差等特性,因而容易成瘾。

解决的对策:

要减少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建立以疏通为主的预防措施,并依靠社会环境、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及中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合力。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兴趣、学习记忆、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

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焦虑有关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并从中进行学法辅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记忆,科学用脑,对于学生产生的焦虑现象,可启示他们采用注意转移法,心理补偿法、自我暗示控制等方法来平息紧张的情绪。

(二)以良好的亲子关系预防或戒除网瘾

父母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不要抱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来看待网瘾患者,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情绪的传染。如果你焦虑的话,孩子会更焦虑。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相信孩子们会转变过来的。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

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

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

(三)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①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

重。②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③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④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⑤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四)重视学生手机上网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6月,中国中学生网民已经达到1.75亿,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其中有300万左右为10岁以下的网民。在上网的方式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81亿,其中5000万是中学生用户。现在的中学生对于手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个手机拿在手上,上网下载图片、铃声、游戏之类的,几个小时都能玩。手机网络不良信息很多,一不留神随意点都有可能进入包含色情信息的网站,但对学生手机时刻进行监管也不现实,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和家长基本都不会强制查看学生手机。

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呼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帮助所有有网瘾的学生,让他们健康走进学习,让健康的网络教育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

2.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二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定义

所谓网络成瘾, 就是强迫性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的焦虑与情绪行为。具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 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 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 难以自拔的现象。这种症状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 渴望上网遨游冲浪, 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其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 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

1. 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 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 一到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是大学生休、退学的两大主要原因。

2.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 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 造成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 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亦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 最终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和“网络强迫症”。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 而网络的虚拟性, 往往导致感情的不真实、不可靠。有人惊呼, 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 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 使美好的心灵扭曲,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三、网络成瘾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除了网络自身具有诱惑力以及来自于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之外, 大学生自身在心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需求心理

网络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的体验, 无不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 使大学生产生很高的上网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格林菲尔德认为, 互联网之所以让这么多人上瘾, 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需求, 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体验, 强化上网行为。大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段, 他们对课外的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也许就是他们对互联网最为偏爱的原因。

2. 补偿心理

上学交费、紧张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考试压力、各种观念以及信息的冲击, 使得大学生时时处在矛盾利益的冲突和抉择中。大学生求胜心理迫切, 都希望在大学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但现实生活的复杂往往使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 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恰当能够补偿的方式, 此时,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恰好可以补偿他们的这种需要心理。

3. 逃避心理

社会高速发展, 竞争异常激烈, 有竞争实力的大学生会客观而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 而缺乏竞争力的大学生则用上网的方式逃避现实, 以求在网上获得认同感。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 为缓解压力, 大学生也会花时间上网以求放松。

四、预防网络成瘾对策

1. 加强理想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人生的目标恍惚, 精神空虚, 缺乏人生追求。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 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作为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努力提高新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而不至于靠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倾泻。

2. 要提高认识, 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既然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普遍而严峻, 高校就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 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 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 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这样就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还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过硬, 技术精湛的高校“网上警察”队伍, 及时堵截、删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 以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 要大力倡导和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班组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帮助“网络性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的直接推动力。事实证明, 健康、和谐、丰富的班组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多组织一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社会要多创造条件, 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各种以学生为主, 有教师指导的社团活动,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减少上网的时间。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活动中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团结协作给人带来的愉悦。

4. 开设心理咨询,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两课教师, 特别是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员, 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 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对于上网成瘾不能自拔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进行心理辅导。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家庭的期待。对那些由于上网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 如网恋失败等, 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5. 进行自我调节

3.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网络成瘾 原因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中国网民中的特殊群体——青少年学生影响颇大。诚然,网络有助于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审美鉴赏能力。然而,它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触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而且10-19岁青少年成为网民主力;学生占网民总数三分之一。学生过度上网现象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有关报告显示,13—17岁的中学生网民中患有不同程度的上网成瘾达到17.10%。中国卫生部承认该疾病与强迫性赌博或酗酒类似。

本人则从农村中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帮助农村中学生有效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分析其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家长原因及对策

本人发现男生在网络成瘾上显著多于女生,而在年级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等,也与男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发育有关,还与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相关,对男孩较缺少情感温暖。

如果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理解,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敌对情绪,长期下去既阻碍了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导致他们依赖网络来寻求平衡。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责骂、缺少宽容,或过分溺爱,则容易使子女产生情绪不稳、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从另一方面阻碍了他们与社会人群的正常交往,也同样导致他们成为网瘾人群。

家庭是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

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

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

二、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学校原因及对策

网络成瘾在年级上看,初三学生最多,初二其次,初一最少。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村初三学生要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既要应付学校老师的压力,回家又要面对父母的期待,可想而知其压力的巨大,一些心理素质不够强的学生就会产生适应不良,转而寻求网络的安慰,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人,更是迫切要摆脱所面临的一切,而网上社区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

在预防网络成瘾方面,学校要注意和家长联合。学校和家庭对农村中学生同等重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教育失败的共同结果。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家庭的作用。

学校要注意拓展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在学校,学习是生活的主题,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学校要注意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不可避免地要重视成绩,但要注意,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里组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并通过各种竞赛肯定这些专长,使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能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

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引导的途径通常有: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内容;开展一些网络方面的竞赛,如电脑作品评比、个人和班级网页制作展示;建设健康的网络虚拟世界,建立校园BBS等。

三、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个人心理健康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心理不平衡等因素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网络成瘾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正是网络成瘾所带来的危害。中学生之所以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与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特点分不开,而网络使用的种种特点正好迎合了学生时期的众多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有与人交往的强烈愿望。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自卑或缺乏交流技巧等,使他们在现实中难以与人正常交流。而在网络世界里,如QQ、POPO等聊天工具以及各种各样的聊天室,能够很轻易地满足他们这一愿望。

同时,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而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另外,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中,性是个禁忌的话题。早恋现象在农村更是被视为洪水猛獸。而另一方面,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理和性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有这一方面的需要。网络为他们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便利。不必忍着羞愧开口要求,不必冒着风险偷偷摸摸,他们只需动动手指,各种黄色音像、淫秽图书等铺天盖地而来。缺乏自制力,又对性充满好奇的中学生只要沾上就难免着迷。有人统计过,每天黄色网站的点击率是各种网站点击率中最高的,而中学生网络性成瘾的比率也是比较高的。

网络成瘾重在预防。通过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网络使用的特点;二是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三是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说网络就一定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及工作学习带来了便利,很难想象在我们适应了网络生活的今天再回到没有网络的过去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既然不能杜绝,那就好好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先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研究和调查.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0)

[2]张日辉.远离电子游戏脑.沈阳万卷出版社.2005(10)

4.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四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

0引言

在多年前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网瘾”这个词,但现在网瘾患者随处可见,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在今天的社会里,网络给大家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有很多学生深陷网络不能自拔,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分析学生患网瘾的成因和找出对策,其工作意义重大。

1什么是“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的成因

“网络成瘾”简称“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Goldberg,M.D)在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从临床表现看,互联网络成瘾症包括这样几种类型:迷恋互联网中的交往成瘾,如聊天、发帖;迷恋互联网游戏成瘾;迷恋互联网恋爱成瘾;迷恋收集互联网信息成瘾,如:强迫性地在网络中查询信息,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迷恋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成瘾;迷恋互联网技术成瘾,如:不可抑制地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或以编制新程序为嗜好;还有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在网上购物、发邮件、破解密码、骚扰攻击他人等等。在这种类型成瘾症中,迷恋网络交往、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爱及迷恋网络信息收集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5.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五

一、社会现实的回顾与活动

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井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xx年1月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xx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其18岁以下的占18.8%,这表明,我国青少年网民人数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

请看:“网吧吞噬孩子,网游色情暴力让纯真心灵堕落”、“花样年华迷失在网吧”、“沈阳‘恐怖网吧’教孩子解剖半裸的女尸”、“黑网吧‘囚禁’孩子5天4夜”,多么触目惊心的标题,看到这些,我们不禁十分恐惧,我们要大声疾呼:“救救我们吧!”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不少同学上网,我班还有一名同学因上网旷课。我们生活环境周围的网吧更是人满为患,而我们接受的教育却是禁止出入营业性网吧,老师、家长更是把此事看成头等大事。20xx年底颁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注意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互联网上网业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周围200m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刚8务营业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现实与法律法规之间矛盾的存在,激发了我们探索事物真相的热情,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看清网络的本来面目。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二、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不少媒体对网络都有很多报道,家长、老师几乎是谈“网”色变。但是有关青少年自身对网络的看法和观点并不多见,甚至是没有。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网络,以及家长、老师对网吧的态度,我们展开了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相关调查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网络,并且找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的总体计划

活动大体分为三步。首先走访新华区文体局,了解我区对网吧管理的情况;第二、实地考察,对新华区的网吧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尤其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第三、对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了解和调查,找出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及原因

帮助我班的同学树立正确的观念,戒除网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时间安排

(1)9月上旬走访新华区文体局,对新华区的网吧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2)9月底调查讨论。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调查内容,设定调查范围。

(3)十一长假期间对自己所处小区的中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4)10月8―25日进行问卷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将问卷内容进行归类并汇总走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5)10月26―11月3日撰写活动总结,并进行整理。

(6)11月份以后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教育,帮助同学正确对待网络。

(7)向学校提出建议,建立我们学校自己的“网络家园”

五、活动的具体过程

1、走访新华区文体局,了解我区对网吧管理的情况。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新华区有40家网吧,大多分布在居民区和学校周围,有的距离学校只有200m。

2、提出活动内容。

调查中学生上网的原因目的等。我们将调查对象锁定为中学生及其家长两类对象调查范围锁定为新华区的网吧:

基本方案设定后,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1)家庭电脑的拥有情况。

(2)学生去网吧的经历。

(3)家庭上网与网吧上网的区别。

(4)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性。

(5)去网吧所产生的后果。

(6)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程度及渠道

(7)老师、家长对网吧的态度。

(8)对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措施有哪些了解

3、对各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我们走访的大多数是生活小区的居民,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即在一个家庭中同时对孩子和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这样有利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所在,也易于获得答案,因而我们采用了相对应的方式分析数据。

六、活动总结评价

1、中学生上网成瘫的原因

(1)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中学生在心理上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调查中,我们接触到这样一位同学,他说:“他们(父母)管得太严!”他说的时候头也不回地盯着屏幕,显然还沉浸在游戏中。当我们再细问为什么时,他终于说出了实情:父母在家中的管教方式让他受不了,成天没完没了的说,再加上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经常有挫败感,经过“好友”一说,他几乎立刻就迷上了网络。

(2)虚拟空间满足了每个孩子的成就感。在我们了解情况的时候,有个同学反过来问我们:“在网上你可以号令天下,在现实中,可能吗?在网上你可以攻城拔寨,在现实中,可以吗?”答案都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位女生说:“在网上有人欣赏你,有人表扬你,你还可以对别人倾诉不快乐,而在现实中,跟谁说去啊?”

(3)游戏闯关的过程使每个人感觉到有吸引力。有个同学这样说,如果学习也能像游戏闯关这样一步一步有吸引力就好了。游戏的魅力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隐的原因之一。

2、电脑普及的速度在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效率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电脑的应用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电脑的昔及率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电脑。家庭电脑拥有率的不断提高反映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3、互联网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向它走来

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及时、互动、信息量大、资塬丰富等优点,同时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更吸引着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并且可以收集资料、查阅信息、收发信件。但是互联网也使部分目的性和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迷恋网络,盲目随大流,他们认为如果不上网就是老土,跟不上时代。

4、网络自身的两面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通过网络能及时、快捷地获取信息。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可以提高知识储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网络的`另一面是会让人沉溺于其无限制的自由空间中,让一些消极信息进入青少年的大脑。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分析辨别力较弱,这就需要来自外在的引导。

5、网吧分布的不合理性

在我们走访的新华区39家网吧中,其分布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离学校近,二是分布在各生活小区周边。例如,九中街不足800m的距离就有4家网吧,虽然这4家网吧都在距学校200m外,但是仅仅是多走几步路的问题,这里聚集的大部分人是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处在生活小区的网吧里聚集的多是家长不在家的学生。

6、青少年上网缺乏必要的引导,存在盲目性

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辨别力不高,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且学生的压力能在游戏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再加上有的学生生活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学生上网的盲目性。但是他们这个年龄逆反心理强,他们需要的不是强硬反对,而是老师、家长的必要引导。

7、现代家庭亲于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学生认为在家上网与去网吧上网没有区别,却有90%的人选择去网吧上网,这正是因为家长过分强调网络消极的一面,不允许孩子上网导致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既然不允许在家上网就选择去网吧,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或学习,或娱乐,既增进感情,家长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

8、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相关规定也很明确,但是仍有1/3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定,大部分家长对相关规定也只了解一点点,这就说明法律宣传力度不够。

在网吧管理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新华区39家网吧来看,上网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可是却无人管理。现实状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

网吧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成为众矢之的。网吧老板为了赚钱,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一些不法之徒将网吧作为自己盘居的聚点。这里没有道德约束、纪律约束,使一些消极事物不断发展;加上缺乏法律严管、政府部门监督,网吧这一合理事物被参进了不合理的因素。

七、收获和体会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认清了网络,而且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此项活动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耐挫力,培养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大家可谓受益菲浅。

通过召开“远高网吧”主题班会,参加班内、年级的篮球比赛,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以及在老师、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我班的几个有“网瘾”的同学纷纷将兴趣转移到了各项活动中。他们的自制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家长也开心。

我们还针对网络,从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1、加强学校的教育引导功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

学校完全可以采用“兴趣转移站”,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孩子们从电脑、电视前面暂时拉开,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另外,学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中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培养科学上网的习惯。

(1)开设特长班,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帮助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2)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说,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健美操比赛等等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充实中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来。

(3)开展科技活动,这类活动既能普及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兴趣。

(4)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适当延长上网时间,将每天的第八节课设置为网络学习时间。

(5)发放校园网卡,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上网,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

(6)采取低收费或免收费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网玩网络游戏,可以加强引导、控制时间。

(7)建立学校资料库和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甚至可以在校园网上公布教师的课件、上课录像,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漏补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在我们的建议下,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设有学生频道,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还准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络家园”,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过滤软件,不良网站和游戏无法运行,还配备专门老师为我们指导,为我们科学利用网络提供良好的条件。

2、提高家庭的引导职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父母要为孩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过老师的努力,许多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感觉和家长谈话多了,也更能理解家长的苦心。虽然有时也有小的摩擦,但是家长更信任孩子了,唠叨少了,沟通多了,家里就温暖多了。

(2)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自觉遵守约定的习惯。

(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暑期夏令营、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3、建立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治理黑网吧,适当关闭部分网吧,特别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午夜12点必须关闭。可以利用电信部门对宽带严格监控,到点切断信号,同时应加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违法者一经发现,应处以终生不得经营网吧。

4、对网络实行分区管理

将网络有效的划分为资料区、信息区、游戏区等,严格各区的开放时段及开放对象,对网络实行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例如,游戏区的开放时间为晚上8点至零点。

该措施的实施可能会需要大量的经费和必要的技术人员,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天定会早日实现。

5、采用身份证管理

可以在网络中采用出示身份证的方式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接触某类信息。进入某网站时必须输入身份证号码,得到确认后方可进入,对不适合青少年进入的网站,系统可以拒绝其进入。

6.孩子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 篇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月25日,在华夏心理教育中心与其他专业心理机构共同推出的全民健心计划第七期《心灵疏导戒网瘾》周末公益课堂上,首席主讲专家尹璞说:“很多孩子认为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吸引力大,但如果让那些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去上网,他们是肯定不干的。相反,那些有着学习压力,缺乏与家长沟通,又缺少其他爱好的孩子,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好朋友’。”所以,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两个:

1、逃避现实生活中孩子背负的期望值太高,超过其承受能力。有些孩子的父母感情不好,家庭关系复杂,更容易让孩子感觉无助、无奈,网络成了一个避风港。

2、弥补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新增了许多心理需要,却没有满足、释放、宣泄这些正常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能力,对很多孩子来说,网络成了唯一的出口。

网络能够给孩子他需要、喜欢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现实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成就感,在网络上可以当“国王”,可以“统一中国”,可以被人景仰;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而在网络上见不着面,能使他们放开自己,第一次大方地、潇洒地与人交往。

因此,面对孩子的这种逃避和弥补,父母不应该一味地责怪孩子,责怪网络,而应自己承担起责任。解决网瘾的关键,是创造条件弥补孩子的心理需要,让他既不需到网络上去寻求满足,也不必到网络上去逃避,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让现实世界对他更具有吸引力。如果有条件的话,他希望家长与孩子一起建立一套《一周时间机制》:

1)每天保证休息时间;

2)孩子答应每周做一项活动,家长鼓励其完成。

7.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特征,预防策略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信息网络越来越依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 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手机网民规模5.27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 其中10-19岁网民占24.5%, 规模达到近1.55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然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能给青少年学生提供诸多方便和正面知识的同时, 也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1. 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征。

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最早由纽约的精神医生Goldbegr在1994年提出, 然后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Dr.Kimberly Young进一步发展完善。网络成瘾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者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 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类似戒断症状。

2.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又相对薄弱, 因此, 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 有些青少年无法正视网络的作用, 反而易被各种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 从而过分沉迷网络并形成网瘾。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人数的14.1%, 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 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 人数约为1858.5万。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最高, 达15.6%;其次是24~29岁的和13~17岁的, 网瘾比例分别为14.6%和14.3%。青少年网瘾比例高, 俨然成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 开始出现从城市向农村比例逐渐倾斜的趋势。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1. 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 情感的发展与现实有着各种矛盾, 从而容易形成焦虑和依赖等各种不良情绪,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台湾大学的林以正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低自尊、高焦虑、自我概念不明确等个性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其相关性与成瘾程度成正比;美国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孤独、警觉、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点。国内的不少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普遍具有寂寞感、忧郁感较强, 自我概念较低, 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等个性心理特征。

2.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根源在于其个性心理因素, 但是我们不能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罪于网络的使用者, 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当前, 社会化大环境日趋复杂, 拜金主义、浮夸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中, 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上这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而对现实产生不满, 导致希望在网络中得到满足;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重视教书而忽略育人, 重考试科目知识而忽视媒介素养教育, 导致许多青少年不能正视网络的作用;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 对子女期望过高, 而又为了生计整日奔波, 顾不上孩子或对孩子关注不够, 青少年成才的压力大, 一旦受到挫折, 就容易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找成就感。此外, 社会上提供给青少年娱乐、休闲的资源贫乏, 以及媒体对青少年网络的片面解读, 都是造成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原因。

三、人本主义视域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依照从低到高性质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为什么会对网络成瘾?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析。

1. 满足网瘾青少年的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而性便是生理需求之一。Greenfie1d的研究显示, 在网络成瘾者中经常浏览色情网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2%, 且他们每周浏览色情网站的时间不低于4个小时。青少年正处在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 他们产生了了解异性, 追求异性的欲望, 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然而, 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 他们的这种性心理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之下, 网络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性知识和宣泄性欲望的渠道。面对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的色情内容, 对于这些相对幼稚、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能力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定的青少年来讲,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容易受到色情网站的侵害, 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成了“网络色情成瘾症”患者。

2. 满足网瘾青少年的安全需要。

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 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和疾病等等。以同伴关系为主导地位的青少年, 他们普遍害怕被排斥和被孤立, 承受着巨大的同伴压力。如果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 学习生活的稳定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 他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 害怕交往, 甚至开始怀疑社会。社交对于他来说是危险的, 因此他就会倾向于把自己禁闭起来, 以免受到他人的伤害。正常的交往受到抑制, 负面情绪累积, 网络于是成了最好的宣泄口, 借此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3. 满足网瘾青少年归宿与爱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 他们觉得只有同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 因此, 在心情烦闷或遇到困难的时候,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家长和老师, 而是同伴。他们会选择找同伴倾诉, 从中得到安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对于一些被孤立或者性格过于自卑内向的同学来讲,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可倾诉的对象, 他们只能在网络上寻找知心朋友, 在网络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与现实生活相比, 网上的人际关系容易处理得多, 特别是对于性格自卑内向的青少年, 网络的匿名性能够让他们摆脱许多现实交往的限制, 因此而产生对网络的强烈依赖。

4. 满足网瘾青少年自尊的需要。

按照指向的对象来分, 自尊可分为高层次自尊与低层次自尊。低层次自尊指向他人, 是指他人对于自己的尊重与肯定;高层次自尊指向自己, 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网络使用者因网络而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 是网络给他提供的低层次自尊;网络使用者因网络而获得的自我满足, 是网络所提供的高层次自尊。青少年好幻想, 渴望自己能够具备超强能力, 能以英雄自居, 网络游戏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 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表现渠道。

5. 满足网瘾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实世界中, 我们的许多需求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满足, 可是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且显得那么轻而易举。对于网络使用者来说, 网络能够给他们提供寻求认同、实现梦想, 乃至开发潜能等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目标, 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达成自我实现。青少年渴望成功, 他们追求成功的人格品质。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青少年往往会选择上网以求得暂时的解脱, 他们不仅把网络当作一个避难的港湾, 甚至把它当作自己发现自我、改造自我的场域。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对策

1. 鉴别网络成瘾的高风险人群,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

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治”永远是被动的, 重在预防。网络成瘾症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们研究发现具有抑郁、焦虑、喜怒无常、自制力不强, 或正在戒断其他不良嗜好等个性心理特点的人易患网络成瘾症。不少专家根据这些特点, 编制了一些网络成瘾鉴别量表, 如:网络成瘾量表 (IAT) 就是一个信度、效度都比较高的筛选量表。社会研究机构或者教育部门, 尤其是学校要有规律的开展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普查, 及时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防患于未然。

2. 构建群体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促进网瘾倾向青少年的回归。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构建社会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科学高效的防治体系。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网络管理, 加强网络信息监控, 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 同时注入资金大力推进生活娱乐设施的建设, 引导学生发展网络以外的娱乐活动;家长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 多点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变化, 改进亲子关系互动, 让孩子感受到爱, 这样孩子有问题能及时向父母寻求帮助;学校要通过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规范管理校园网, 及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网络观。

3. 运用积极心理学, 促进自身形成积极品质, 提升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抛弃以往心理学只关注心理疾病的做法, 主张研究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 致力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培育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青少年易于沉迷网络而形成网瘾主要由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因此, 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 积极心理学反对医疗卫生行业依靠外科手术和药物来解决的做法, 认为除了从以网络使用方面改变为目标实施干预外, 还应该在行为和认识方面的自我逃离倾向下工夫。网络成瘾防治难在于克服心理上的依赖, 青少年要懂得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思想动态, 有意识去提高自身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增强对网络不良影响的免疫力;要懂得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自我暗示, 培养自身的积极的人格特质, 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要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 学会与人沟通、相处,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馨, 静进, 彭子文等.广州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现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6) :667-669.

[2]黄俊官.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32 (183) .

8.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策略

1 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产生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原因,也有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不到位的原因,我们这里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就以下兩方面进行分析。

1.1 学生本人的性格发展不完善容易造成网络成瘾

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者,他们的性格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憾。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在现实世界中不善于与人交流,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自卑,在现实世界中总感觉活得不够快乐,很难真正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去。同时,他们又喜欢标新立异,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喜欢寻求一些刺激。这样的学生一旦接触到的网络世界,他们就感觉到很轻松,很释放,他们希望被重视的心理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得到满足,他们的自尊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得到保护,他们也能够从网络世界中找到自信。在网络世界中,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学生可以摆脱很多现实的困扰,摆脱现实的不如意,又能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这样,学生就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1.2 网络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网络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正是这种诱惑力,使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到网上冲浪。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迫切需要追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新鲜,而网络全新的信息、刺激的内容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到网络上消遣。他们或者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了解世界,或者通过网络的视频聊天功能,结交新的朋友,或者是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现在的网络能够满足人们很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但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但如果不能成功驾驭网络,如果学生的意志力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就会成为网络的奴隶。

1.3 学生兴趣单一导致沉迷于网络

在高校教育中,学校更多的关注的是教育活动本身,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发展重视度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广泛兴趣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就开始到网络上消遣时间,长期以往,学生养成了上网的习惯,甚至对网络产生了迷恋之情,不上网就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造成了很多学生产生了网瘾。

2 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策略

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自我克制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网瘾。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极大。网络成瘾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缩小自己的现实世界的交际圈,降低自己处理现实世界人际关系的能力。整天上网会产生很多疾病,影响自己的健康,网络成瘾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学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网络成瘾会毁了一个健康的人,消除人的意志力,消灭人的斗志。甚至如果过分地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是色情网站,过分地沉迷于网络垃圾,会导致犯罪。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有利有弊,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善于区分网络利弊,才能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有效利用网络为自己的美好生活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正确网络观念,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要鼓励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坚决不做网络的奴隶,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

2.2 通过沟通交流与心理干预使学生正确面对自己,正确面对他人

由于性格原因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其实是最难把他们从网络世界中拯救出来的。但作为教师要有拯救学生的勇气和决心、耐心,要通过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现实交往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积极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往,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与网瘾学生进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能够引导他们把内心的苦闷和困惑表达出来,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给学生以正确与人交往方式的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体的人脱离了群体生活是难以生活下去的,是难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的。要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方式,消除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困惑,使学生能积极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乐观地面对生活。另外,教师需要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要持之以恒地关注沉迷于网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格健全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网瘾。

2.3 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这是消除学生网瘾的有效策略。比如,学校可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一些健康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书法活动、舞蹈培训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去,尤其是要引导网络成瘾的学生参与进去,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可爱之处,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这对于专业学生的网络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引导网络成瘾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活动计划,能够抢占他们的上网时间,调整他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通过这种举措,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融入现实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静.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1(23).

9.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篇九

近年来,网吧对学校成包围之势,大学生进入网吧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试就我院在校生中存在网络游戏成瘾者作抽样调查,进行了心理学分析,由于网络游戏成瘾造成的危害巨大,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一、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的标准

目前网络游戏成瘾是新发生的现象,我们姑且认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网络游戏成瘾程度,我们用什么的标准判断,应该说还是有争议的。比较的明确诊断,应该这么说,第一,心理上的渴求,一不上网玩就急得不得了,一定要上了网玩了才能得到心理平息;第二难以控制的上网的行为,这里表现在一上网以后难以离开网络下去了;第三,由于这种失去控制的网上的行为导致影响到生活、学习、社会功能等几个是大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说参照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毒品成瘾、酒精依赖,我们这种病不一定像毒品的依赖,更多是一种冲动控制。

根据美国金伯利•S•杨教授的调查测评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测评由以下10道问题构成。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分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佳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因此,结合各种专家所言,我们定义,所谓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不玩网络就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情绪障碍的一种社会性现象。大学生独立性差,自控能力低,如果长期到网吧玩电脑,极易产生上瘾的症状,所以又称网络游戏成瘾为“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情绪焦虑、忧郁、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甚至可导致死亡……这些是“网络成瘾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一些患上“网络成瘾症”后,陷入网络中欲罢不能。

二、我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有研究统计,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症倾向,大学生患网络成瘾症的人列为7%,其中男生上网成瘾的人数比女生多,男女生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和5.1%,男生人数比例约为女生的两倍。而对我校九九年级在校生的613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到5.4%。大一少些,大二、三多些,大四略为降,大五没测量。

对我院在校生的取样调查中发现,被测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工作学习或与网友聊天,其次是收发电子邮件、游戏及影视音乐等娱乐。很少有人花时间参与网络赌博。被试学生每周使用电脑或网络的时间与其网络成瘾呈正相关趋势,而成瘾与使用电脑或上网的年限等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成负相关关系。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来自学生无忧网)4.9小时;83%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内出现症状的;网络成瘾者中78%是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和新闻组这类偏重双向沟通的功能,而非成瘾者上网多数出于工作或学习的需要,是将网络视为工具;网络成瘾者普遍认为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和职业造成中等或严重影响,但又普遍忽视网络成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为什么又那么容易成瘾呢? 上网从医学角度来讲叫成瘾症,这种症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逾越感,逾越感会反复进行,越成功越想去尝试。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地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1个小时就会上瘾。

经调查统计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同时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社会上网络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

网络游戏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游戏本身的新奇刺激,还能把虚拟世界中的所感所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现实生活、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究其原因有:

(一)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质使学生获得快感,当前市场上的网吧里的游戏多是含有淫秽、暴力、迷信和反动内容。这些内容以形象生动、刺激性极强的形式出现,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另外,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对学生来说都极富诱惑力。

(二)游戏对大学生有强化激励作用。电脑游戏有简单和复杂两类,简单的游戏只要掌握一般性操作,就可以使紧张、疲劳的大脑得以放松,复杂的游戏则可以锻炼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反应灵活性增加,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某种行为的预见性。(来自学生无忧网)高级的游戏中,设计者将游戏结果通过屏幕显示出来,让人得到赞赏,可以促使游戏者为了得高分而过分投入,这种游戏的强化激励作用往往使大学生难以从游戏中自拔。在游戏中追求“高分”的成就动机提供了从事这种活动的源源不断的热情。我院一学生在玩《传奇》卖装备赚了三千元。

(三)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习困难者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致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堪重负。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渲泄途径,而玩网络游戏不仅能够渲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游戏中暂时的受挫不但不会削弱他们的斗志,反而使他们越战越勇,平时在学校时体验到的“压抑感”在这里荡然无存。

(四)网络游戏可帮助大学生逃避现实。网络游戏所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使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同学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的孩子逃避现实中的许多不愉快。这些孩子在自己能控制的这个虚拟世界中能得到愉快的体验。一旦迷上网络游戏,成瘾心理的形成在所难免。

四、网络成瘾的危害

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危害多多。我院有一名21岁的大二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在他正准备离开网吧返校时,突感头疼、两眼发黑,继而倒地昏迷,医院收治后诊断其为“过度上网导致视网膜疲劳、低血糖症”。2004年5月,江西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上网成瘾导致狂想症后杀死二人、五人重伤的残剧。

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特点有:进入网吧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不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抑郁、易激惹、情绪烦躁;在网络游戏室玩游戏的实际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考虑过停止或减少进入网络游戏室,但不能自控;为了达到进入网络游戏室的目的,可以抛开学习和其它生活活动;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由此,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成瘾者往往欠学校学费。

(二)易诱发大学生犯罪。游戏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揽中小学生,有的游戏机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可以赊账。游戏内容不乏黄色、暴力,还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诱使部分学生沉湎其中。一些中小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抢劫与斗殴。

据调查,因迷上网络游戏而犯盗窃和抢劫罪的大学生中有三种类型,一是玩网络游戏上瘾后,将网络游戏室的“心爱之物”偷走;二是没钱玩了或欠了老板的钱,去偷去抢;三是在游戏室通宵达旦地玩,结识了其他坏青年,被“拖下水”就跟着去抢去偷。网络成瘾引发多起事件,经调查,目前在网吧里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一些大学生受游戏的影响,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合情合理。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长期迷上此类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四)、影响人际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迷上网络游戏,势必大量占用有效时间,而使学习兴趣下降,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

人际关系障碍。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关键性因素有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一般都会与老师、同学产生交往障碍,产生较深的“代沟”问题。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妨忌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五、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策略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亦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分析他们游戏成瘾的原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从中探讨它对心理动机的启示作用及是如何使他们把对游戏的热情同样运用到学习中去。要想把更多的学生拉回来,首先从机制上、管理上,从健康网络的建设上去着手,希望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多增加些内容、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到身后有一个集体,有社会的支持,而不是形单影孤。

(一)要建立预防网络成瘾症措施,督促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遵守校规校纪,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规律,不到校外网吧上网,绝对杜绝通宵上网。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利用网络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3、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上网方式。

4、建立同学自己的网站,用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填充网络空间。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围“三室两厅”的管理和整顿工作。当前,国家对电子游戏不是禁绝而是持严格管理的态度。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危害,网吧仅是传播场所之一,罪魁祸首是游戏本身,是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有关管理部门当务之急是大力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为学生喜好的网络游戏产品,这样可以阻止不健康进口游戏泛滥。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对进口游戏软件的审查制度和流入渠道的监管制度,制定游戏产品的评审分级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不适宜青少年玩的游戏名称。

最近,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设置带有赌博功能的网络游戏机和非法定节假日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网络游戏厅,要坚决予以取缔”。这是目前解决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根本措施。

学校也将加强管理,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对“网络成瘾症”的预防和救助行动;同时积极联合和呼吁社会各界和部门,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这一建议虽然有点“老调重弹”,但却另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我们发现,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相学习压力比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学习动机纯粹是一种来自内部的认知内驱力和希望成为一名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形象如考研的外部动力。因此,大学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它们会影响到大学新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动机能被很好地激发,则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然而,由于大学生之间在智力水平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加上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很快发生两极分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起初由于认知内驱力和羡慕学生地位所引起的学习动机肯定会发生变化,出现“60分万岁”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才能使学生时刻以学习为重,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会千方百计去搞清楚。这种学习的责任心能使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只要是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在学习上获得较为优秀的成绩。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战”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象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四)要教会学生判断和选择,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性训练。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性程度会影响到其成就感的高低。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往往最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一时无法彻底打破,要消除学生对家庭的依附感,使他懂得家庭、父母的财富和知识并不等于他自己的财富和知识,一切都需要靠学生自己今天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培养大学生独立性的重担,往往家长远离高校,无法有意识地承担起来,教育的责任最终又落到教师的头上。因此,有必要加强家长学校的活动,争

取使每一个人家长都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给孩子金钱上的满足或者是“棍棒式”教育。当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独立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对自己负责地制定发展计划,有目的、有毅力地去实施计划,完成应尽的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出于商业目的,大多数游戏的内容以战争、足球等挑战性较大的内容为题材,这给我们新形势下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主体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育仅仅是灌输式的,只是都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应付考试,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修养,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那么过去学生沉溺于武侠小说,现在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就不足为奇了。研究显示,有些对游戏成瘾的学生不是真正对电脑感兴趣,而是因为对人际交往、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的处理上出现困难的结果。因此,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社会活动、学校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玩网络游戏。

(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鲧的“强堵”,而改为“疏导”。如何把握和控制许多新生事物,以及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防止游戏成瘾的产生,避免迷上网络游戏。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另外,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和接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还能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六)适当的心理咨询。

怎样救助已患上“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建议要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工作,使其与学校心理指导教师组成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救助志愿组织,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来。对已经沉迷上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认知行为疗法为常见方法。

首先要对有成瘾行为的学生讲明其行为的危害性。通过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意图或动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跟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时候要走进他的心灵,慢慢地聊天,会认同比较快,谈话会比较的自然。认同以后,把认同转到自身的身上去。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自己是上网打游戏成瘾,不要强制的灌输他。让他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认识,是让他从内心去理解、认识道理。从而认同学习,应该要好好学习。

其次,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不让他们的活动脱离教师、家长的监护;禁止与染上“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来往;对该个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经营的电子游戏机场所,使之及时得到查处;让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与该青少年结对;培养、支持健康的业余爱好活动;设法使该成瘾者与同龄人有良好的关系,使其不脱离正常人群。

后记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经过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九九年级网络游戏成瘾学生30人中有24人能告别游戏,健康上网,回到课堂,认真学习,重塑学习自信,走出网络虚拟世界;4人情况好转,自我控制上网时间;1人降级;1人自动退学。

主要参考文献(著作、论文)

1、《中小学生电子游戏成瘾的社会危害与干预策略》 肖余春

2、《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 》 张胤

3、《“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和对策 》王克先、吴德祥

4、《355名儿少电子游艺的健康影响调查》 刘巧、李俊萍、徐冬青

5、《试论暴力游戏对儿童攻击行为及攻击性人格的影响》 庄锦英

6、摘自《中国青年报》

7、中央电视台2004年02月11日对话节目《学生网事》

8、中华网:《陶宏开教授:妙手挽救网瘾少年》

上一篇:数字化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销售人员心理素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