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2024-06-20

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精选8篇)

1.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一

岳塘区易佳宾馆卫生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组织构成:

组长:邹静

组员:冯忠茹 向彩霞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具体负责:邹静)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新上岗的服务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才能上岗。

2、服务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个人卫生管理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2、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具体负责:冯忠茹)

1、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3、清洗的饮具、盆桶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4、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5、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6、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7、宾馆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单位负责人督导。

8、各种饮具、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上班不准带戒子、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0、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四、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向彩霞)

1、自查由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组织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本宾馆从业人员开展卫生考核工作。

2、检查内容主要是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应责任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以后每次罚款20元并通报批评:

1)健康检查合格证明过期,进行卫生操作时未穿工作服或工作服不洁的; 2)客用饮具表面不光洁、有油渍、水渍和异味;

3)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过有效期、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4)卫生间有积水、积粪、有异味;

5)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的; 6)地面有果皮、痰迹和垃圾的;

7)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的。

五、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管理制度(具体负责:邹静)

1、室外公共区域应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2、室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门窗、桌椅、台面、镜面等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一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卫生要求。

5、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室内空气、用品用具等定期进行检测。

2.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二

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宗旨, 不以营利为目的, 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 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在我国, 非营利组织发展源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1978年后, 我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改革,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我国各类非营利性组织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 并在此后几十年中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非营利性组织所涉及的领域有教育、医疗、文化、科研、体育, 以及各类社会团体, 并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 具体包括: (1) 依法成立; (2)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不具有营利性, 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2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有关部门在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的过程中, 既充分考虑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 又尽可能的借鉴了国际通行的惯例, 使得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既兼顾我国国情, 又与国际接轨。下面以民办学校为例, 具体分析一下该制度的执行可行性。在我国, 总是习惯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定为公益事业, 尤其针对教育事业,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事业, 因而从事教育的机构一概都被认定为非营利组织。有些专业人士认为民办学校不适用该会计制度, 因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有“ 合理回报” 的规定, 而该制度的适用范围限定之一是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回报。但是, 同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促进法以“合理”两字将回报限定在某个范围内。由此可见, 不管民办学校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都是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的公益性事业, 是非营利组织, 合理回报只是国家对民办教育的一种鼓励方式, 与企业利润有着本质区别。

与公办学校相比, 民办学校只是举办者, 办学所遵循的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一定的产业属性, 只是经费来源不同。以前, 国家没有一套既适合日常教育特点, 又符合民办学校产权属性的会计制度, 使不少民办学校在建账初始就在各种会计制度中难以抉择。有的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有的实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有的实行企业会计制度, 有的将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结合起来运用, 甚至有的自立一套会计制度等等。学校会计以前一直被纳入行政事业的会计管理范畴, 而企业化的资金运作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 《高校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有悖于民办教育资产的资本运作规律。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民办学校符合该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理应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3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核算问题

国有事业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同是非营利组织, 民间的要提折旧, 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而国有事业单位规定可以不提折旧, 掩盖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两种制度要协调, 就需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应追加计提折旧的核算, 建议设置累计折旧账户, 以披露国家在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信息。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期末, 应当分析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 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事业单位会计回避了其从事经营活动而出现的应收账款发生呆账、坏账的风险, 对发生的坏账不建立坏账准备, 要么长期挂账, 要么于发生时一次转销, 要么在报批后一次冲减事业基金。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2 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没有细化

按制度规定, 对于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的现金资产, 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而对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 如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如果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 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捐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 受赠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捐赠收入是一些非营利组织的主要业务, 而对这些捐赠如何合理的确认、计量, 《制度》没有详尽的规定, 非营利组织在实务操作中没有统一标准。

3.3 非营利组织的纳税问题

按相关法规规定,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收入, 以及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的收入, 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但是, 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滋生一些不良行为, 部分民办营利性机构利用这种税收优惠偷税漏税, 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 有针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 却还没有针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地位的法律认定。在税法上往往是将非营利组织作为纳税人纳入征税范围, 然后在减免税条款中对于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再给予减税、免税或提前扣除的法律待遇, 使营利性公益事业与非营利性公益事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

3.4 不能正确运用国家税法给予的优惠

国家对于非营利性组织在税收上有一定的优惠, 这是政府鼓励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法, 也是对非营利组织的最有力的支持。但是, 一些非营利组织就错误地认为非企业单位既然非营利性, 那么单位的一切收入都不交税。

4 关于制度的完善

4.1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 在我国的法规体系中, 尽管已颁布实施的涉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章不少, 但很不统一, 且内容很不规范, 也没有涵盖民间非营利组织权利与义务及组织程序等相关的内容, 执行起来会有很多的麻烦。当前情况来看, 制度的执行还需要相关配套法规制度的支持, 要完善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 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制度。

4.2 加强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计核算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服务,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且盈余不在举办者及成员中分配的社会实体。具体的会计核算中, 可以在不违反《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 在“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下设一个“举办者投入”二级科目, 专门核算各举办者投入的出资额及其变动情况。

4.3 确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减免税法地位

目前,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针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尤其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免税地位的法律认定。在税法上往往将非营利组织作为纳税人纳入征税范围, 然后在减免税条款中对于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再给予减税、免税或提前扣除的法律待遇, 使营利性公益事业与非营利性公益事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 这不利于非营利事业特别是民间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为鼓励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踊跃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应当修订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法规, 特别是与捐赠相关的税收政策, 以促进民间非营利事业蓬勃发展。

4.4 提高组织体制质量

无论是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准则制定并入到企业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去, 还是采取其他办法, 研究设计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制定组织体制都是极其重要的。它应当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防止受外界的不利影响, 以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 同时会计准则制定组织应具有系统性和协调性。对于现行的制定组织体制, 尚有值得完善之处, 如准则制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要明确准则制定组织的常设性;注意不同准则制定组织工作之间的协调, 提高准则制定工作的效率;应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审计部门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4.5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定期培训财政法规、会计准则, 强化会计人员执行财政法规、税收政策意识与业务素质, 针对工作中较难以区分的业务问题, 进行专项培训, 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及相关考试, 对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关会计师职称的人员给予重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非营利性组织在学术、教育、医疗、慈善、宗教等众多公共领域现身, 并很好的改善了政府的角色, 实现了治理的多元化, 提高了治理效率。为了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体制和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于2004年8月制度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简单讲述了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和特征, 并就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一些探析。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民办学校

参考文献

[1]仇新卫, 薛智.民办学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现代教育, 2007, (4) .

3.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三

[关键词]组织人事制度;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财政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31-02

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地方财政资源弱化,财政供养人口膨胀,财政收支矛盾尖锐,政治经济腐败等行为的祸首,致使地方财政困境不断恶化,地方基层组织运转举步维艰。笔者针对此问题,从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加速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以法律制度强大的威慑力,净化地方政治经济环境,为地方财政减压解困保驾护航。

一、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受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缺陷的影响

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制度环境,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命、升迁完全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不受地方纳税人及广大民众的意愿约束。必然导致在决策时只对上级负责,而对本级甚至下级极不负责的行为。

一是进入制度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口膨胀,加剧了地方财政负担。近年在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财政供养人员膨胀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在小区域(地、市、县)、小范围(单位部门)内,存在党政领导个人说了算,必然出现“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群录效应,不仅财政供养人员迅速增长,而且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和其他临时人员也迅速膨胀,地方财政风险不断加剧,为今后转正而增加地方财政供养人口加剧地方财政负担埋下了祸根。

二是党政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弱化了地方财政资源。我国各级政府党政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评价,主要取决上级政府及组织部门,而不是同级权力机关,也不取决该辖区内公众的意愿和要求。那么,下级党政领导无论在个人政治生命,还是在财政资源上都有求于上级,于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不顾地方自身财力,劳民伤财大搞项目建设追求所谓的“政绩”。同时在与上级政府争夺地方财政资源时,始终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不可能理直气壮弃个人政治前途于不顾,而是顺从上级意愿,弱化地方财政资源。

三是干部选拔制度不合理,导致人事腐败、职务消费盛行,加剧了地方财政困境。由于我国自下而上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必然导致上下级关系非同一般,或通过不正当关系获取职务。为保持现职甚至获取更高的职务,利用职权之便进行公费旅游、公款行贿、公款赌博请客送礼拉帮接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恶行,千方百计迎逢上级,融洽平级关系,于是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出现越“病”越提拔,甚至越有个人前途的不良干部提拔恶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财力于不顾,助长人事腐败和职务消费之风,催生政治经济腐败,使地方基层组织运转举步维艰,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不断加剧。

四是监督力度弱化,处罚重心偏离,地方财政风险危机重重。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在现实中因进人用人引起公款赌博、请客送礼、公费旅游、公款行贿、公款装修私房、装修豪华办公室、虚开发票套取公款、违规配套小车和通信工具,甚至频繁调换小车等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在监督过程中和对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力度方面,因受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之间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的影响,处罚重心发生严重偏离,将重心转嫁到对单位部门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上,而忽略对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致使直接责任人因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搞权力的短期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盲目上项目负债搞建设,以及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之心不断借机敛财,致使单位部门甚至整个地区财政困境进一步恶化,财政风险危机重重。

二、完善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一是严把进人关,推行“省级代录、代管制”。为防范财政供养人口迅速膨胀,缓解地方刚性支出压力,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招录人员时,建议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录用人员的规定,实行全省统一命题、参加省城统一招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选优”的录用原则,推行“省级代录、代管制”。杜绝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因党政领导个人因素的影响,引起“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不良群录之恶习。

二是改进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取消上级下达的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各地区以及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进行分别设计较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以防范财政风险促进地方解困为重心一系列的,能够指标化的领导干部责任评议和追踪问责制度。

三是完善领导干部选拔升迁制度。严肃选拔纪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决定》和《干部考察工作规范》以及各省《关于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加大监督力度,为防范不正常提拔升迁的出现,尤其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身边的人员,通过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和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加大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力度。推行责任连带追究制,在明确干部推选及考察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强化责任连带追究。有效防范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出现越“病”越提拔,甚至“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群拔不良风气,从源头防范人事腐败,刹住职务消费之风,促进地方财政困境的缓解。

四是加强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力度。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投资决策情况、赤字负债增减情况、财政供养人口增减幅度、用人失察失误情况以及廉政建设等进行审计。看是否搞权力短期行为,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公款请客送礼、打牌赌博、炒股投资、装修私房、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行贿跑官要官、公费旅游、虚开发票套取公款,以及为自己装修豪华办公室、违规配套小车、通信工具、频繁调换小车等违法违律行为,加强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看是否搞权力短期行为,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增强其法纪意思、责任意思和管理意思,强化领导干部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4.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四

山西省山阴县华夏煤业有限公司

民爆物品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编制:华夏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

山西省山阴县华夏煤业有限公司民爆物品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华夏煤业有限公司民爆物品组织机构及

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突出抓好我矿的火工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结合我矿火工品管理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制定我矿火工品管理制度,希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组织机构:

组 长:矿长 丛 振

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张华

成 员:由安监科科长、保安队长、总调主任、炸药库主管。

办公室设在安监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管理制度:

1、矿每月由安全副矿长,火工品管理小组组织一次矿井火工品管理工作的检查,并不定期抽查,对查出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处理。

2、每旬火工品管理小组,要组织火工品管理的安全检查,研究炸药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

3、企管科 每年组织安排一次火工品管理人员即火工品管理人员的复训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火工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保安能力。

4、采掘工区每班组必须配备有两名经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的放炮员负责本班组的爆破任务及爆破物品的管理工作。

山西省山阴县华夏煤业有限公司民爆物品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4、押运员严格执行条例和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押运,并亲自在规定时间内从厂家押往矿炸药库,中途不得换人,并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否则发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罚款500元。

5、仓库保管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帐、卡、物相符并交接清楚。库房人员不得脱岗、离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任何人不得携带矿灯进入炸药库,库房消防器材要齐全。否则发现一次违反规定罚仓库保管员100元。

6、专库专存,库房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炸药、雷管必须按规定分别存放,并符合要求。库存量不能超过安全库存数量,即炸药2吨,雷管4000发。

7、库房内必须悬挂有公安部门核发的“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和爆破器材管理有关制度,并健立健全各种记录台帐。

8、所有的电雷管必须在专用的导通室内导通编号,没有导通编号的电雷管严禁发放。否则发现一次罚仓库保管员100元。

9、严格执行对号发放制度。否则,每错发雷管一发,罚当班炸药库值班员100元。

10、变质、过期、失效的雷管、炸药要认真收回、清理、登记造册。根据可存数字雷管不超过500发,炸药不超过100KG,若达到规定及时报告火工品管理领导小组,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销毁。

11、爆破器材库存数量、规格、品种要做到日清、旬结、帐、卡、物三相符。否则发现一次一项违反规定,罚仓库保管员100元。

山西省山阴县华夏煤业有限公司民爆物品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8)质量有问题不发。

5、认真执行火工品领发、清退制度。火工品入井必须持有炸药库出具的火工品入井凭证,方可入井。

6、各单位火工品现场用量必须在当班下班之前,经当班班长核发,在清退单上签字后,放炮员亲自退库。炸药库保管员按清退单查收,若发现不按规定办理一次罚款100元,情节严重者重处。

7、广大职工搜捡丢失在煤炭中的雷管,井下拾到的雷管必须交炸药。由当班炸药库值班员出具证明报安监科;井上捡到的雷管必须及时主动的交安监科。矿对上交雷管个人按每发100元给予现金奖励。

8、凡发现不按规定私自携带雷管上井的,按严重“三违”处罚,并交公安部门处理。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搜捡到雷管不主动上交的,经查实同样按私自携带雷管上井处理。

9、加强门卫管理和检查,凡发现携带雷管、炸药出矿的,一律开除矿籍,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井下放炮:

1、井下放炮工作必须有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放炮合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无放炮证的人员严禁放炮。任何领导无权指派没有放炮合格证的人员放炮,否则,违反规定按严重三违处理。

2、放炮员应按照本单位施工措施,严格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进行作业放炮。

5.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五

一、卫生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组员:

采购原材料负责人:餐(饮)具消毒负责人:

仓 库 卫生负责人:后 厨 卫 生 负 责 人:

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本单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若违反本制度,按单位的规章进行处理。

2、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工作时不吸烟、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得对着食物打喷嚏。

3、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及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水洗手或使用付货工具。

4、采购人员禁止采购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没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性异常的食物;采购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采购时应要求供方提供产品质量化验单(或卫生许可证)。

5、贮存物质的场所设备应当全天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仓库良好的通风状态,禁止存放个人生活用品。

6、有专人负责餐饮具及食品工具、用具的消毒工作,学生在用餐前,餐饮具必须洗净消毒,做到一餐一生一消毒。

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记录管理制度

1、根据《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2、不得采购没有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

3、应当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知识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

4、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

5、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6、从流通经营单位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7、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有公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8、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9、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其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10.应当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并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员工健康体检制度。

1、员工健康体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开展餐饮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餐饮单位人员在上岗前、离岗中都应当认真执行员工体检制度。

(1)所有参与餐饮加工、服务、管理的人员上岗前都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2)工作在餐饮加工服务管理岗位的员工,每年应定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3)患“五病”等传染病人员或疑似传染病人员,应主动向负责人说明,及时体检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

(4)体检中发现黄疸、腹泻、咳嗽、皮肤化脓、疖肿等疾病征象者,应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意见,及时调离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

(5)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应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晨检等工作,及时发现病患,及时开展健康检查和治疗。

2、患病调离食品岗位的员工,病愈后再次从事食品岗位工作前,应进行上岗前身体健康复查,体检合格并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3、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1)员工健康体检工作制度;

(2)历次健康体检明细;

(3)员工健康体检原始资料或体检结论证明;

(4)餐饮服务健康禁忌人员调离去向说明;

(5)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关于健康体检的监督意见及处理文书;

(6)其他健康体检管理相关资料。

4、餐饮服务健康体检档案管理。

(1)健康体检档案应一年一卷,按年读排序;

(2)体检档案的卷首封页内容应表明历次体检人数、体检单位;

(3)健康体检档案应规范有序,资料齐整,内容完善,装订符合基本要求,长期管理。

5、杜绝发生下列情况。

(1)员工不进行健康体检从事餐饮加工服务管理工作。

(2)患健康谨禁忌着上岗工作。

(3)在岗员工超过定期体检时限不进行体检。

(4)监督部门已下达健康检查文书而不及时进行健康体检。

留样制度

1、配送的集体用餐及重要接待活动供应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2、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250g。

3、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4、须配备食品留样专用冰箱,专人负责。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他食品。

5、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容器内,置于专用冰箱里。

6、留样冰箱内的温度应设置在0℃—10℃之间,食品样品应在此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冰箱内外保持洁净,经常除臭,运行良好。

7、一般情况对食品进行抽样采样留样,但在对大型活动集体供餐时则每个品种必须留样。

8、留样工作应指派责任心较强的人员负责。

9、负责留样的人员要严格按留样要求操作,并做好留样品种、存放条件、存放时间等专项纪录。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1、根据岗位责任制度要求各岗位确立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

2、采购、运输、装卸、接收、贮存、发放或领取、使用、加工、制作、包装、销售、餐饮具清洗消毒、个人卫生及健康体检、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废弃物处理等供应链及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建立记录保存制度。

3、第一责任人要每天检查各自岗位记录的执行情况,及时排除隐患。直接责任人负责详细、如实记录所在岗位各种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4、各岗位人员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品安全隐患后要及时报告。

5、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开展全程追溯各种。全程追溯各环节的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各岗位职责执行情况、详细查验各岗位记录。务必找到造成事故或隐患的原因。

6、找到原因后,立即予以控制,封存相关的食品及原料、添加剂、工器具及设施设备、物品,必要时封闭相关场所,等待进一步处理。已经售出或运出的物品要立即追回。

7、未按规定落实相关制度、履行个字职责、未如实、详细记录岗位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依据相关制度予以处理,并视情节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应急处置制度

1、适用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处置,以及消费者对健康损害的投诉举报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

2、应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并确定职责。

3、应建立健全全单位应急处置预案。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在场人员应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必要时报告公安机关。

四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报告电话:32054003203676

公安机关:110

急救中心:1205、拨打报告、急救电话,应讲清单位街道、门牌号等详细地址;事故性质(最好能讲清引起食物中毒原因);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情况;拨打电话人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然后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指引到现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事发现场。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在场人员报告后,要立即进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同时制止在场所有人员就餐。

7、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立即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奔赴事发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汇报事故应急处理情况,落实监管部门要求的各项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8、立即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不得清洗、移动或使用可能导致事故的工具、设备和用具等相关物品,必要时封存事故现场及相关场所。

9、立即划定警戒区,疏散现场人员,根据相关监管部门指示封闭所有就餐场所和食品操作间及其他相关场所,禁止所有人员(除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120救护人员外)入内。

10、派专人把守,保护好现场,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对已带出现场的应及时追回。

11、采样或留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12、对去人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餐具及食品用工具,根据相关监管部门意见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对相关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以免扩大中毒范围。

13、在场人员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6.组织管理制度 篇六

一、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协助院长进行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并为院长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广泛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公共卫生管理活动。

三、按照2011版国家公共卫服务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做好计划、组织落实督促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四、经常深入各科村所,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搞好工作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五、按要求开好工作会议。

六、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表格数据。

单位:孟庄镇卫生院公卫科

7.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七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软性服务

0 引言

制度经济学强调从组织层面研究制度的形成、变迁和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制度的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则、规范来降低组织经济的复杂性,提升组织运营的理性计算、理性预期合理性行为的程度。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亦不断增长,特别是药品费用激增,同时药品的安全性、合理性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医疗组织的药事管理系统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医疗组织药事管理系统诞生以来,其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之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药品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在对加强医疗组织的层次建设,提升医疗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基于单纯为了按照相关要求设立药事管理系统而盲目设立的思路,很多医疗组织在建立药事管理系统后,忽略了其组织内涵的建设甚至是纯粹摆设不加利用。这种现象很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服务问题。

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含义、管理内容和主要作用

1.1 含义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即医院药事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结合现代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实践,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和医药学等学科理论,以医院药学技术和管理工作为对象,通过医院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以药促医的系统工程。

1.2 管理内容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运行、支持和扩展三个基本分系统组成[1]。这个系统是各个部分相互制约与促进的统一体,也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以及如何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功能。其内容很宽泛,有药学部门的人才组成、组织机构设立、人才素质高低、技术人员配置、专业技能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领导方法和管理等。(2)对药品的购置更换、药品调剂、药品临床使用、药品质量监督、药库质量管理、医疗机构药物制剂管理、新药信息、药品安全性检测和不良反应报告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利用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职能部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培养和教育、发展与提高。(3)制定相应的药品临床使用规范手册和药品使用注意事项,建立健全药品质量检测体系,特别是形成一套规范的药品检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4)根据药品采购和使用要求,对保证药品质量所需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标准化评估。(5)运用药品经济学理论,正确评价药品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药品。(6)合理建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信息网络,在不铺张并且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建立能及时反馈药品信息,保证药品供应和合理指导药品临床使用的基本信息网络。

1.3 主要作用

(1)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设立专职药品采购人员,研究制订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目录和药品处方集,确保临床常用药及时按需供应。(2)协调与各临床科室的职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的日常工作由医疗机构药剂科承担,药剂科应定期与临床科室统筹规划阶段性的药品需求,由药剂科进行药品采购。(3)指导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药事管理系统中的药剂师承担着为医师临床用药提供可行性方案的重要作用,有权审核医师开出的处方,并且善意指导医师使用经济合理的药品。(4)为医疗机构提供国内外先进的药品资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与缺陷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21日颁布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条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第4条规定“医疗机构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应设立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2]。基于此,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上的医院都成立了药事管理组织如药事管理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除外)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药事管理组织[3]。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在监督、指导医疗机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药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考虑到我国医疗机构数目庞大,利益诉求不一致,城乡、区域医疗机构发展水平差异大,医疗卫生政策滞后且连续性不强等因素影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的职责和法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当前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过程缺陷主要表现为:

2.1 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系统缺乏医院高层领导的重视

我国的大多数医院,药师中的90%仍从事调剂及生产供应,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项目[4]。缺乏医院领导的重视,不转变医疗机构发展理念,是很难真正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活动延伸到以病人为中心这一主题上去的。

2.2 药事管理系统中的药剂科服务职能没有落实到位

尽管2009年4月新医改开始推进实施,但是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没有转变医院药房经营制度,这导致药房仍以核实处方、配发药品为主要职责所在,没有深入到患者中,为患者提供药品使用咨询服务。

2.3 药剂科人员素质不强

我国从1994年施行执业药师制度规范药师职业门槛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强化了一定时期内药师的执业水平。尽管如此,由于药师再教育的不完整和学习理念长期没有更新,依然导致药师的素质能力不强。加之传统的以配发药为主要工作职责的思维束缚,药师没有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2.4 随着药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对执业药师有了新的执业能力要求。

现实中很多医疗机构对药事管理系统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执业药师再教育的投入,很多执业药师需要自己付费并请假进行再教育,以此保持资格存续,加重了执业药师的经济负担。

2.5 药学服务相关人员运用理论能力不足

例如,国内学者曾经多次提出“窗口服务”的概念,事实上就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多药学服务实践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单纯认为把药品配发的窗口式硬服务提升就可以。其实不然,真正要提高的是服务的细节,软性服务的提升才是真正转变服务理念的关键。

2.6 药事管理委员会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药品的招标采购过程

事实上,大部分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药品的招标采购上,忽略了其他的工作职责。并且,很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也基本上形同虚设,往往是一言堂,流于形式。常此以往,很容易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丢弃。

2.7 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失误,很可能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从全局性角度观察,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由药品的不良反应引起,如若不加强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责任意识,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使医疗机构的不利地位更加凸显。

2.8 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法律法规缺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企业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而对药品的使用单位医疗机构却没有严格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ood Use Practice,简称GUP)[5]认证制度。这就使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上缺乏相应的法规制约。

3 强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的建议

伴随着新医改的到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转变医疗机构发展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合理和人性化的药事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系统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有新思路、新理念,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行动。

3.1 加强认知水平,建立危机意识

医疗机构的高层领导者要开拓视野,明确新医改的任务。在按要求实行医药分家、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医疗机构要通过服务强院、服务兴院,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与此一致的是要求领导者提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加强药事服务来建立医院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

3.2 合理行使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建立并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6]。

3.3 严格设立药剂科药剂师准入门槛

真正要让药剂师转变职能,首先应使药房得到充分市场化,只有在市场的竞争中药价和服务才能趋于合理化。而当服务趋于市场的需求后,药剂师面向患者的服务才有相应的价值。其次可以学习香港的经验,建立有区别的配药员制度和执业药剂师制度,只有学士毕业并经过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药剂师,通过统一的配药员资格考试后成为配药员,两者是社会分工和劳动价值的不同体现,职责明确,并且使得药剂师从传统的配发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到药学服务阶段。

3.4

在药学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章制度,定期逐级向上级机关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3.5

利用药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评价临床药品的成本-效果关系,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使其渗入到药事管理的各个方面[7],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药品。

3.6 培养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制理念,学习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卫生法》、《行政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从法制的高度规范工作行为,正确理解药事管理活动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为了患者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3.7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与GMP和GSP相匹配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规范,使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药房推行《优良药房管理规范》(Good Pharmacy Practice,简称GPP)[8]管理,以加强医院药房硬、软件建设,提高医院药师的服务水平,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活动的开展。

4 结论

通过有效整合医疗机构内部资源,切实发挥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强药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规范化的法律法规理念,深化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软性服务标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从而真正体现医疗机构公益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吴永佩,颜青.试论医院药事管理学的发展(一)[J].中国药房,2004,15(7):408.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执业药师,2011,(3).

[3]温中明,杨军华,张新平,向继洲.医院药事管理机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5,8(4):351.

[4]房靖祥.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J].齐鲁药事,2005,24(12):719.

[5]张洋.对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6]吴如成,姜海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解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

[7]田侃主编.中国药事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2-134.

8.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篇八

就文化管理而言,它在管理中重视组织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作用,有利于对组织成员的激励,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整体协调,有助于组织整体活动效率的提高。文化管理强调管理活动中的激励和协调的作用,制度管理则侧重于管理者制定组织活动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理论界,研究者分别做了系统研究,但大都揭示出它们分别对管理本质的凸显及其应用。如果能在管理活动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或许更能全面凸显管理的本质,效果也可能会更明显。何况,在实践中,当代各种社会组织都不是只单纯地运用某一种管理模式,而是综合应用多种管理理念,以实现组织的活动目标。

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有效融合的路径设计

通过组织架构重设的方式实现二者有效融合

按照传统组织架构,大多组织把组织文化建设与执行工作安排由人力资源部兼任,有些组织成立专门党群工作部(在我国的一些国企比较普遍),将组织文化建设和党工委工作一并由党群工作部负责。实践证明,无论是由人力资源部兼任还是由党群工作部负责,组织文化建设工作都很难体现其顶层设计的战略定位。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因其在组织架构中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所以许多工作很难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

如果在组织中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部门负责组织文化的建设和推行,使整个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组织始终,并始终把握组织制度的制订由组织文化的指导,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就不会是两张皮了。而且一旦将组织文化的设计部门放在顶层,对顶层制订制度时有效融合组织文化的理念有很大的帮助。将组织文化设计和组织制度的制订放在同一个高度,不仅是将二者放在统一战略定位,而且执行中二者可以相互融合、良性互动。中国农业银行就是通过在最顶层构建组织文化领导组织体系,将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有效融合,指导和推进全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并给农行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农行在总行最高层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主任,总行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同时,在各分行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委员会和办公室,各二级分行、支行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通过这种组织架构重设的方式实现其组织文化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制度践行有效结合,使农行在“诚信立业,稳健行远”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前行。

在人力资源体系重构中实现二者有效融合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力资源水平快速提高,知识水平超出以往任何一个年代。如今,“人才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的观点已成为各类组织的共识。同时,不断提高的文化素质也带来了员工文化的觉醒。他们也渴望在传统刚性制度管理下的人文关怀。组织管理中文化管理已是客观需要,而组织文化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基于对人的崭新认识,组织的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把管理的视角放在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精神之上,以此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因此,实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需要对人力资源体系进行重构。首先,基于组织价值观的人员招聘与留任政策。人才是否与组织匹配,一要看所招聘人才是否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二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便让招聘双方相互了解。其次,基于组织价值观的人才开发与培训。对新员工进行文化与制度培训是保证新员工理解组织文化和快速融入组织环境的最佳渠道。定期对组织成员进行组织文化创新和制度变革的培训,有利于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开发,并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最后,基于组织文化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将组织文化贯穿于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有效的绩效薪酬管理也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成就感和荣誉感,最终使绩效薪酬制度达到激励的作用。

作为全球通讯制造业的巨头华为公司,基于“狼文化”精神以及基于“华为基本法”的人才招聘、人才开发、人才留任和人才激励制度,使华为在短短20多年里实现了2 874亿元的销售规模。阿里巴巴把价值观进行分解,细化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占到绩效的50%,使员工在人力资源的多个模块都体会到“六脉神剑”的魅力。北京地坛医院为实现战略目标,从2004年开始,修订医院管理规则制度,改进工作行为规范,注重在业务操作中对医院流程、制度、规范、考核、激励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评先进、树典型,组织医院周年庆典、迁院仪式、升旗仪式,开展礼仪规范落实年等活动,不断宣传医诚、技精、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同时,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将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医院引进平衡记分卡,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把以往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转变为更具激励性和人性化的岗位管理,将医院战略目标分为患者、关键能力发展、任务、财务四大方面,并将战略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在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同时,医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工资制,将工作绩效与奖金分配紧密结合,使薪酬分配更加公平科学。在这一系列人力资源体系重构中,地坛医院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在机制设计上实现二者有效融合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快速传递,知识变化万千。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公共部门组织,其组织管理都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至今,许多行政机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文化体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其中也不乏值得推敲和改进之处。今天,加强机关制度文化建设,推进机关依法行政、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已成为现阶段行政机关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以及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呼吁,已经冲击着旧有公共管理制度与文化体系,改革势如破竹。那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实现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的有效融合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共部门组织内在复杂性的增强,公共部门越来越需要一种对管理活动主观因素、内外因素深入考察分析基础上的高层次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更多地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需求和利益,既追求组织目标,也不忽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管理中改变唯上是从、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传统单向性管理思维和专制型管理模式。在组织中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造就健全和谐人格基础上的组织效能和组织发展。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鼓励员工提建议和意见,营造积极的参与型文化。在组织建设的每个发展阶段,管理者要带领员工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边完善,不断进行组织文化理论探索和组织制度创新。只有这样,公共部门组织才能保持活力,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活动的发展。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运用“共同语言”组织文化指导下制定科学和谐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解决各类棘手问题,使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获得“诚信工商”标兵的称号。

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社会大环境下,为推进新时期机关事务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在其规章制度的研究和建设上狠下功夫,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的原则,对成都市的市级机关后勤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对集中办公区域进行布局调整,最终实现集中办公的区域达到9个,集中办公区域内共有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75个,集中办公区内市级机关部门覆盖率高达70%以上。集中管理后,行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服务的质量显超以往一事多部门管的水平。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保障集中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对集中办公区内进行进一步提升在餐饮、会议、安保、物业上的服务品牌,达到了“管理有序、保障有力、服务有质”的目标。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做好这项工作,把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制度文化建设作为课题的关键和前提,进一步细化机关各处室各单位的职能职责,明确权责关系,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机关事务制度文化建设为根本,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工作的始终,在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整体的管理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传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中实现二者有效融合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组织都有一部发展史,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凝聚了几代人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组织精髓,至今依然是组织发展的灵魂。如今因时代不同,任务、内外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组织不得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没有继承,无以发展,没有创新,就会止步不前。所以,如何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把组织的传统精髓贯彻到组织的改革创新中是组织管理者一个长期的重大课题。在组织机制改革中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就非常重要。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哪家医院也不可能是孤岛和净土,每家医院都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而北京协和医院在出现人们不愿意看到的问题时,推行的是非惩戒性的安全文化,着力点放在系统改进和制度建设上。2009年,协和出台《不良事件和病人安全隐患报告管理规定》,规定“对可能因诊疗行为造成病人明显损伤后果的不良事件在规定时限内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对可能转化为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实行自愿报告制度”。协和以创新的精神、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寓教育于载体建设中,融文化于制度建设中,使协和永葆竞争优势。为杜绝商业贿赂,从机制上保护医护人员,协和从2005年开始对“药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将之前固定的25人扩大到180人,医院大部分的专家、教授也都纳入“药事会”成员,每次参加药品采购的药事委员也是在会议召开的前两天摇号随机产生。在临床路径管理和严格的技术准入上,协和将每个项目都细化到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个“手起脚落”的动作和每个病人的具体诊治过程中。近些年来,协和根据“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以病人为中心的大型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实施全面综合绩效考核,而考核的核心是“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协和在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中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有90多年历史的协和工作方针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始终坚持传承优秀文化与改革创新相辅相成,有效融合,使其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典范。

在国际化社区建设中实现二者有效融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下,大量的境外人士涌入中国,许多工作、学习在中国的境外人士也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尤以“北上广深”为典型。这些国际移民不仅带来了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更重要的还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一人文因素,为这些原本就是由国内各地移民组成的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增添了亮彩与活力。

随着境外人士在国内安家落户越来越普遍的发展,如何建设和发展好国际化社区,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创造能适应多元文化特征的物质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注重国际化社区成员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居民在精神上融合为一体,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以及互助意识,使居民们在相互交往、协作、交流、沟通中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是构建国际化社区的关键。不同国籍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欧美人喜欢接触多元文化,他们尊重民主与开放,乐于寻求在交流不同文化时产生的快乐;日、韩民族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喜欢和本民族聚居。国际社区应该搭建一个多元文化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居住者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活在同一社区中,必然会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比如:社区互动意识弱化、归属感较难形成、社区成员与社区组织管理层之间缺乏充分沟通、社区自治度较低等。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积极推动、扶持、促进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更新、建立社区参与制度、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文化机制和教育机制等。在现在的国际化社区中,既有外籍人士居住,也有中国居民居住。他们虽然有相似的经济状况、教育背景,但仍基本保留各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因此,国际化社区成员之间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开展交流。上海杨浦社区在国际化社区建设中,改革以往社区居委会成员都是本土居民的惯性思维,将社区内的外籍居民纳入居委会成员中,并在居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多项跨文化活动,增加邻里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杨浦社区通过文化与制度有效融合的方式实现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

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对文化理念、管理制度进行动态诊断、评估和完善,形成文化与制度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的闭环

组织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将组织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组织文化体系,因此,组织文化本身是动态变化的。在开展工作时,应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文化、管理制度进行动态诊断、评估和完善。虽然表面上看是在测评组织文化效果,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实际上是在贯彻文化理念的情况下执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也是保障组织文化的有效落地,从而实现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互融,形成二者持续改进、共同提升的闭环。

为二者融合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

制度和文化的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制度的制订和文化理念的提出都是从顶层设计出来的,因此保证顶层领导的和谐一致非常重要。只有和谐的环境和一致的理念才能保证所制订的制度是符合文化理念的。同时,为保证组织文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需要选择符合组织文化并认同组织文化的人才,这样为组织注入的新鲜血液才能快速融入组织,并且才能有为组织效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还需要对组织中相关人员,尤其是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

组织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而这个“止动力”就是制度管理。当然,爬坡的球如果没有牵引力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而组织文化就是这个“牵引力”。组织只有在一推一拉的运动中,才能保证球体慢慢在爬坡上前进。海尔公司在组织发展中始终遵循“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组织精神,坚持“迅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和“用户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并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海尔发展目标,矢志不渝,使海尔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海尔文化。海尔公司运用“斜坡球体论”将海尔文化与“OEC管理”的制度模式和“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有效融合,使海尔在30多年的发展中成为在国内外享有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浙江名牌申请表范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说课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