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31

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1.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北京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

● 白文宇

摘要:作为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课题“义务教育:北京外来人口中学龄儿童问题”的成果,这份报告揭示了北京114所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者、办学条件、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研究与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报告揭示了许多有趣事实,如民办教师向外流动,“浙江村”只有幼儿园等。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流动人口子女 就学问题

随着九十年代民工潮的骤涨,家庭整体迁移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其子女的就学问题凸显出来。流入地公立学校向外来儿童收取的赞助费、借读费令许多流动人口望而却步。为了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一些流动人口从家乡请来教师,还有一些人办起了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对民工子弟学校的研究与报道近几年来正在成为热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于1997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于1998年分别调查了北京的几所民工子弟学校,《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改革报》、《华声月报》、《新周刊》、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也对其做过报道,但只覆盖了十几所。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北京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为了加深教育界、学术界、政府和公众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社会工作做准备,我们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义务教育:北京外来人口中学龄儿童问题”课题组 调查了北京的114所民工子弟学校,估计接近此类学校的半数。调查从1998年10月开始到1999年4月(数据截止于此时)结束。这里做一个概括的介绍。(燕南, http://)

一、办学者

(一)办学者主要来自河南信阳与河北张家口地区,占全部办学者的80%。

114个办学者(合作办学者以一人计)来自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北人54个,河南人40个,北京人5个,内蒙人4个,安徽人、浙江人各3个,山东人2个,湖北人、四川人、吉林人各1个。河北办学者中有张北人25个,沽源人16个,赤城人11个,康保人1个,张家口市人1个,全部属于张家口地区。河南办学者中有信阳地区人共37个,包括固始人23个,光山人9个,新县、息县人各2个,淮滨人1个。信阳和张家口的办学者共91个,占全部办学者的80%,高于两地在京流动人口占北京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其原因一是河北与河南是北京流动人口最主要的来源地,张家口和信阳人又分别居这两省在京人口的首位。张家口和信阳是有名的贫困地区,来自这两个地区的人常说“村里能出来的都出来了”,“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在外面”。二是信阳和张家口人在京聚居点多,为办学提供了条件。北京有著名的浙江村、新疆村、安徽村,而张北村、固始村、沽源村的数目更多。固始人主要从事废品回收,张北人以租地种菜为主,沽源人主要搞运输。郊区院落上空的国旗常常是民工子弟学校的标志,废品集散地,收废品三轮车长龙的出发地,塑料小棚或大棚也暗示着学校的存在。同乡聚居使学龄儿童形成规模,使办学成为必要和可能。三是办学链和同乡办学的示范效应。办学者的亲戚、原来和现在的同事、非教师在办学者的示范下纷纷加入办学行列,昆明湖南路张北希望小学办学者的叔叔、外甥女、妹妹就先后办起了学校。固始三里村小学有四个民办教师在京办学,河北赤城东卯镇总校的教师在京办了5所学校。河北

其他地区来京的流动人口也很多,却无人办学,可见办学链所起的作用。安徽人办的大山小学的教学校长在解释“为什么安徽办学者少?”时认为主要是同乡中缺少示范者。(燕南, http://)丰台大红门一带的“浙江村”聚居着10万浙江人,却只有7个幼儿园和学前班,其原因可能是:一是从事服装加工与销售的浙江人收入相对较高,有能力支付公立学校的赞助费。浙江村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办幼儿班、学前班和一年级,每月收费200元,可见浙江人消费水平之高。这些幼儿园、学前班条件很好,如和义学习乐园现有一年级学生30多人,学前班学生100人,用六七万元租地,用二十万元扩建园舍。二是浙江人的教育标准较高。浙江人来自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教育质量意识也较高。乐乐儿童乐园的蔡校长说1993年曾经有浙江人准备在大红门办学,从小学一年级办到高三,是需要几十万元乃至几百万元投资的学校,并不是简易学校。后来那个人因地价高,又怕招生不足和政策有变,最终放弃了。浙江村曾几次被清理,浙江人只好办要求不严格的幼儿园,而不敢办“黑”学校。三是浙江村公立学校收费适中。苏家坡小学每学期赞助费原为两三千元,现在是600元,东罗园小学每学期赞助费为700元,在北京学校中属于中等水平。苏家坡小学四年级一个班有38个浙江人,只有10个北京人,二年级一个班有44个浙江人,只有7个北京人。浙江人已经成了大红门地区公立小学的学生主体。(燕南, http://)

(二)办学者三十多岁的居多。114个办学者中: 20—29岁: 19人 30—39岁: 50人 40—49岁: 26人 50—59岁: 12人 60岁以上: 5人

不详: 2人

(三)114个办学者中有84个男性办学者,30个女性办学者。

(四)办学者的文化程度大专(主要是函授)18人,中师与中师进修27人,中专1人,高中36人,初中10人,小学1人,文盲2人,19人不详。(燕南, http://)两个文盲办学者的经历很耐人寻味。海淀田丰小学的河南办学者,一起包地种菜的同乡因他来京时间长(10年多)、与村里熟而推举他为孩子们办学。他聘了三个教师,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他能让公立学校减免学费。另一个文盲是丰台京豫陈小学的办学者。他1983年来北京种了9年地,后来领导300多人的包工队拆房、绿化、修路,积累了20多万元,全投在学校上了。他父母是右派,八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上过初中。他10岁以前没睡过被子,只能睡稻草。他办学一是为了剩下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公立学校的学费,二为了“争取荣誉”。作为文盲,他希望孩子们不再因贫困而失学。至少有四所信阳人办的学校仿照了京豫陈小学模式:20万元以上的投入,家乡派来的教学校长,500多元的学费,包书、文具,与正规学校类似的办公室布置。(燕南, http://)(五)办学者中民办教师居多,其次是公办教师与非教师。

114所学校中,42所是民办教师所办,5所是代课教师所办,30所是公办教师所办,2所是企办教师所办,26所学校是非教师所办(其中13所聘用教师讲课),4所是无教师经历但在民工子弟学校做过教师的人所办,5所不详。(燕南, http://)

(六)民工子弟学校数目呈逐年递增之势,一半是1998年成立的,出现了办学热,从一村一校的填补空白阶段进入一村数校的竞争阶段。(燕南, http://)本调查中最早的学校是1993年由固始人创办的八家私小(后改称八家社会小学),已知

最早的学校(后停办)是一位姓李的固始人1992年在八家村创办的。上海最早的民工子弟学校也成立于1992年。1996年以前是民工子弟学校的初创期,是一村一校的填补空白阶段,1997年至今为高涨期,是一村数校的竞争阶段。朝阳区的太阳宫、辛庄、洼里、清河营,海淀区的五道口、树村、厢红旗,石景山的衙门口,昌平的中滩都有三个以上的学校,其中辛庄、清河营多达五个。有的地方是各省人办自己的学校,有的地方则完全是同乡竞争,如衙门口的四个张北人的学校,清河营的五个河北沽源人的学校。初创期办学者多数是被请出来的,高涨期办学主要是自发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独立办学的逐渐增多,从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就独立出来五个以上的办学者。(燕南, http://)1993年 1所

1994年 3所(其中上半年1所)1995年 10所(其中上半年2所)1996年 13所(其中上半年4所)1997年 24所(其中上半年7所)1998年 60所(其中上半年19所)1999年 3所

共114所,大红门的三所幼儿园未计,一所不详。

民工子弟学校投资少,租一间屋就可以开办,只有一位教师的学校有13个,只有两位的有36个。学校随时可以成立,有33所是下学期成立的。许多学校扩展迅速,每个学期学生增长几成,甚至翻番,如八家社会小学和五道口的北京希望小学,但也有一些发展缓慢的,如张北人1994年办的无名学校。它是114所学校中第二个成立的,从创办起就招收学前至五年级的学生,到现在只有40多个学生,没有聘外人。(燕南, http://)(表1)三所学校学生数和年级数的变化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上 98年下

北京希望小学学生数 6人 20多 50 70多 140多

八家私小 学生数 30人 50 80 220 120 200 340 开办年级 1-2 1-2 1-2 1-3 1-3 1-4 1-4 教师数 2 2 2 4 6 11 11 无名学校 学生数 12人 12 20 30 40多

(表2)118所学校1998年末的规模和初办时的规模的比较 20人以下 20-49人 50-99人 100-199人 200人以上 不详 98年末 18所 36 33 22 9 初办 45 44 12 9 1 7 办学者采取各种手段竞争生源:买电脑、VCD教学光盘(在家乡是没有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英语课(家乡的学校还没开),用车接送学生(这些班车包括面包车、拖拉机、“摩的”、甚至三轮车),普通话(多数学校教师地方口音重)、降低学费、提高师资质量、换好的校舍、换正规桌椅、有偿提供午餐、变复式班为单式班、增加教具等等。海淀区龙背村希望小学的张北籍办学者孙xx夫妇是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生,从学前班就开英语课,北京学校还做不到这一点。朝阳立水桥的京源一小买了586电脑,临近的春蕾一小的办学者说他马上也要买5台586电脑,尽管他的学校还亏本。圆明园附近的明圆学校把招生海报贴到离学校有几十分钟路程的树村、农大,而这些地区每一处都至少有了三个学校。(燕南, http://)办学者的竞争使学生受益,但也使每个学校都办不大,昌平县中滩的三个河北沽源人办的学校最为典型。即使三个学校合在一起,每个年级人数仍显不足,现在分在三个学校,不

得不实行多级复式教学,影响学习,办学者的收入也很低。(燕南, http://)

(表3)同在一处办学的三所沽源人办的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 学生数 学前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复式班 成立时间 教师数

京源小学 43 16 13 7 6 1 4级 97.9 2 育才小学 32 10 7 7 4 4 3级 98.9 2 永利小学 43 8 4 16 5 6 3 1 4级 97.9 2 合计 118 34 24 23 16 10 9 2 6

(七)办学模式

1.办学者与北京教育行政部门民办公助

1997年9月成立的华康学校是北京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丰台区教委提供时村小学的废弃校舍,办学者原为华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后更换为阳光红商贸公司,教师主要是北京离退休教师。学校成立时因收费高学生不多。1998年9月,学校初中部学费由物价部门认可的每学期2500元降为1000元,小学部由1250元降为900元,学前班由每学期900元降为500元。学校设学前班、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中一、二年级,1998年末有学生220多人,其中有70个寄宿生。民办公助学校利用了办学者的资金优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校舍、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优势,教学质量与公立学校接近,收费相当于低收费的公立学校,但仍然大大高于其他民工子弟学校每学期300-400元的收费水平。(燕南, http://)2.流动人口办学者与家乡教育行政部门民办公助

此类学校主要是北京南郊以京豫陈小学为代表的几个信阳人办的学校,流动人口办学者投资,家乡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并派遣教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另外聘用北京教师,能保证教育质量,收费适中。这种学校在民工子弟学校中属于条件好的,但丰台有关部门1999年5月以违章建筑为名取缔了京豫陈小学,丰台的另外13所民工子弟学校1999年7月也被取缔。(燕南, http://)(表4)三所信阳人办的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 地点 办学者 原籍 年龄 办学时间 来京时间 投资 来京后工作 学生数 每学期学费

京豫陈小学 丰台槐房 陈xx 河南新县 37 96.9 1983 42万 种地、包工队(绿化、拆房、修路)427 560元,包书与文具(燕南, http://)创唯小学 大兴集贤 胡xx 河南新县 31 98.9 1988 21万 建筑工 190 580元,包书与文具

海迪小学 大兴旧宫 管x 河南光山 33 98.9 1991 33万 种地、包工队(拆房)140多 580元,包书与文具

3.家乡学校跟踪办学

家乡学校跟踪办学在上海是民工子弟学校的一种主要办学形式,在北京则只有赤城驻京希望学校。该校1998年9月由河北赤城县东卯镇小学总校在海淀四拨子赤城人聚居区建立,赤城籍学生占55%,校长与教师由总校选派,工资依照总校标准,收入上交总校,能开齐正规学校课程并在四年级以上开英语课,学前班和小学五个年级每学期学费500元,初一每学期收1000元。家乡学校跟踪办学的优点是学校管理规范,教育质量接近于家乡学校的水平,办学收入不归个人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燕南, http://)4.公立学校附设外地儿童班

国家教委与公安部1998年3月联合公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可利用学校校舍和教育设施,聘请离退休教师或其他具备教师资格人员,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附属教学班(组)。”许多公立学校有条件办外地儿童班,但至今没发现有办的,主要是缺少动力。朝阳区东风乡的一所小学每个年级只剩下一个班,四栋校舍闲着一栋半,但学校宁可出租也不愿意办外地儿童班,因为办班收入要交区教委,支出时需要申请,而出租校舍则既省心又方便。一方面公立学校有闲置校舍、退休教师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子女交不起费,上不起学。对公立学校来讲已是很低的收费标准,流动人口仍然会感到难以承受。海淀区清河二小1999年1月提出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方案:每学期赞助费专设班收250元,插班就读的收300元。这基本上是北京公立学校最低的赞助费标准,加上每学期480元借读费,50元杂费,学生每学期付费780元,已经接近于私立简易学校每学期700元的最高收费。尽管清河二小是区模范学校,有新建的五层现代化教学楼,又降低了收费,但却只吸引了十几个报名者,附设班没有开成。(燕南, http://)5.北京教师联办

此类学校的管理层主要由北京教师组成,教学与管理上与北京公立学校接近,学费适中,比较受欢迎。清河镇小鸿雁班1997年9月由一个北京退休学区校长与其他两人合办,租用公立小学闲置校舍,主要聘请北京退休教师负责管理和教学,采用北京教材,每学期学费500元。一个合伙人退出后,学校实际上是由北京教师联办。鸿雁班先是挂靠在清河镇小,后来又使用一个成人教育办学许可证。办学者不愿意以私人的名义办学,一是认为“那就成了黑学校”,二是怕别人说自己在赚民工子弟钱。北大附近的颐园小学是由五个北京教师联办的,其中三个是退休校长或教导主任,另外两人曾在民工子弟学校教课。学校只有90多个学生,但办学者不准备扩大。学校所需投资并不大,但却采取了五人合资的形式,一方面为了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是怕人说闲话。(燕南, http://)6.私人与村委会联合办学

私人与村委会联合办学的只有海淀八家村的两所学校。八家村委会1999年3月与在当地办学的河南和内蒙教师订立协议,村委会提供校舍,私人办学者负责教学,学费收入由村委会与私人办学者按55%与45%的比例进行分配。村委会的收入比过去向私人办学者出租校舍时多。这种模式只是改变了办学收入的分配,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办学条件。(燕南, http://)7.私人办学

私人办学是民工子弟学校的主要形式。学校只对家长负责,不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八)办学风格 1.扩张型与家塾型

扩张型办学者投入高,敢于负债经营,想办出规模来,办学条件好。家塾型办学者投入少,一般用民宅为校舍,主要招收村里外来儿童,不想把学校办得太大,只求能以此为生。有时相邻的两所学校会有很不相同的办学风格,例如海淀柴家坟的桃园小学与附近的当地居民办的学校都只有几十个学生,都是1998年9月成立的,但前者每年花32000元租了原队部,后者则每月只用三四百元租了煤场的两间屋。桃园小学的山东籍办学者这样解释自己的高投入:“同等规模的学校租民宅1万左右就够了,但是学生没有活动场地,屋子也不宽敞、不亮堂。在自家院里办学影响上课,学校应该有学校的气氛。”桃园小学要有150个学生才能收支平衡,办学者最初是负债办学,但她的质量意识很快就得到了回报,1999年3月学生猛增至140人,2000年3月学生更增至300多人,每年翻一番。同是河南固始人,1995年9月同在海淀五道口办学的何xx和肖xx,办学风格也很不相同:(燕南, http://)

(表5)同在一处的两所固始人办的学校不同的办学风格

学校 办学人 学生数 年房租 校舍 每学期学费 桌椅 教师月工资 班级数 各年级人数

学前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海清希望小学 何xx 150 10万元 新建独院砖房 350元 标准学生桌椅 600-700元 4个 40多 30多 40多 30多

北京希望小学 肖xx 175 2万多元 旧简易房 250元 自制长条桌凳 500元 3个 59 41 37 25 13

北京希望小学已经可以单式教学,但办学者认为树大招风,不想招太多的学生,只求夫妻俩有份事做就行了,而且“学生流动性大,老师多,学生少,房租、工资不合算。”北京希望小学条件差一些,但学费也低,使低收入的家长可以在低收费、复式班和较高收费、单式班之间做选择。(燕南, http://)有些学校以建分校的形式扩张。“打工子弟一小”,“春蕾第一小学”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办学者办分校的意图。打工子弟一小的内蒙籍办学者说:“叫一小是因为我还想办二小、三小。我想再找一些没人办学的地方,让孩子们都有学上。”几个规模较大,现有校舍已近饱和的学校,如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昆明湖南路张北希望小学、明园学校都打算另开分校。有的学校象是在铺摊子,例如京源学校有洼里、立水桥、清河营三个教学点,总共却只有80多个学生。(燕南, http://)扩张型学校通常希望借助媒体扩大知名度,争取生源,获得荣誉,甚至获得资助。行知打工子弟学校能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大哥大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与媒体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是借助媒体扩张的典范。美籍华人任女士给它的12000美元的资助引起许多办学者的想象。有些人甚至想把学校办大以等政府“招安”。一些儿童换三次车去一所被报道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他们不知道住地附近就有学校,因为民工子弟学校是隐秘的。有些办学者认为媒体报道未必会给学校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干预,还是隐蔽清净为好,北京希望小学的办学者就有这种想法。(燕南, http://)扩张型学校负债经营的风险是很大的,赤城驻通州自奋希望小学长营乡分校1998年9月花43000元租了有2500平方米水泥操场的房子建校,到11月时只有17个学生。朝阳的大山小学租了23间平房作为校舍,1999年1月时却只有30多个学生。许多学校为了降低风险,宁愿低起点滚动发展,例如八家私小在办学的前三年只招一二年级,夫妻俩担任教师,不雇外人,1996年后才具有扩张性。(燕南, http://)2.同乡依赖型办学者与自由办学者

多数民工子弟学校依赖同乡生源,至少在创办时如此。114所学校中除了5所北京人办的学校,有103所学校学生的主要来源地与办学者的籍贯一致,只有6所不同,其中又只有明园学校、桃园小学的山东籍办学者,打工子弟一小、普语私小的内蒙籍办学者是在非同乡聚居区主动办学的。自由办学者在办学选点上不考虑同乡因素,有利于满足来源地复杂的外来人口聚居区儿童的入学需要,也有利于解决有优势人群但无办学者的地方的外地儿童入学问题,如圆明园附近安徽人居多,但无人办学,山东人办的明圆学校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燕南, http://)办民工子弟学校没有法规保障,办学者需要同乡的支持。流动人口因教材、语言、同乡意识等原因,倾向于送子女到同乡办的学校上学,因此一个地方是否有足够的同乡子弟成为办学者选择办学地点的重要因素。固始民办教师黄xx 1998年2月来京到已经有三个私小(其中一个是他的同事办的)的八家村办学,就是因为八家是固始人的聚居地。八家村委会将四所私小合并为两所后,黄xx 1998年8月搬到海淀区厢红旗办学,因为那里有老乡,虽然张北人1995年9月就在那办了学。(燕南, http://)

(九)办学风险 1.政策风险

北京市各级教委对办民工子弟学校多数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不批办学申请,也很少干预,但有些办学者怕政府以后明令禁止而不敢投资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了获得办学的合法性,少数办学者在家乡教育局办“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还有一些办学者说自己是家乡教育局委派的,但教育局在财务、人事、管理上并不起作用,只是提供期末考卷、协助订教材而已。(燕南, http://)2.动迁风险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用,流动人口不得不迁移,民工子弟学校也随之迁移。对校舍的投资在动迁时是得不到补偿的。(燕南, http://)3.学生流动风险

学生家长因雇佣合同到期、生意难做、回老家等原因而流动,使民工子弟学校有很高的学生流动率。有70多个学生的申王府育才小学每学期的流动量一二十人,流动率约20%。一些流动人口拖欠着学费,却不辞而别,另办学者很苦恼。生源不稳定还使办学者不敢增加单式班和教师。(燕南, http://)4.权力部门干预的风险

为菜农子弟办的学校都能得到村委会的支持,昌平回龙观镇北店村甚至向办学者无偿提供校舍,使他们能保持每学期200元的民工子弟学校最低学费。流动人口是村民的房客,多数村委会对为房客子女办的学校也会支持或默许,但有些村委会、派出所、联防队为了治安等原因不让办学,或者与办学者讲条件,如利润分成等。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因动迁、派出所禁止等原因曾四度迁移。海淀八家村委会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干预是最突出的。固始人张xx 1993年创办的八家社会小学1996年时因村委会禁令迁到清河,三个月后又返回八家。1997年4月,内蒙鄂伦春自治旗的中学教师王xx和她的两个姐姐来八家村办了普语私小。1998年2月张校长家乡学校的同事黄xx也来办学,还有光山人李x办的学校。八家村委会把四所学校聚在一起,规定每学期从各个学校抽调学生进行考评,学生成绩差的学校要停办。根据1998年6月的考评,李x和黄xx的学校被解散。村委会让八家社会小学租用八家幼儿园的教室,让普语私小租用八家五队浴池的闲房上课。八家村因计划生育儿童减少,幼儿园只剩下二十几个孩子,却有七个阿姨,她们一部分工资就来自教室出租费。1999年3月,八家村委会与两家私小签定了新协议,以校舍作为投入与办学者合作办学,收入分成,学费收入55%归八家村,45%归办学者,并要求两校将原来每学期300元的学费提高到400元。八家社会小学有340名学生,每年600元学费,年收入可达204000元,交76800元租金。实施新协议后每年学费800元,仍保持340名学生,年收入272000元,八家村提走142800元,比只收租金多收入66000元,受损失的是学生家长。办学者对“东家”的要求只能顺从,因为“你不干了,村里正好可以接管,教师有的是。”一些“东家”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态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海淀区树村实验站免费向张北办学者提供4间教室,树村村委会和海淀乡政府1998年六一儿童节还慰问了树村的两所民工子弟学校,送去价值上千元的文体用品。(燕南, http://)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态度主要取决于权力部门中人的观念。北京各区县教委默认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但丰台教委却对其全部取缔。多数派出所允许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但一个派出所对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办学者说:“你在哪儿办都行,就是不许在我们的地界上办。”(燕南, http://)5.勒索风险

个别办学者成了被勒索的对象。1998年6月几个“黑道上的人”要在太阳宫办学的祁xx

交出几万元,祁xx 害怕,只能弃掉学校回了固始。他走后三个没做过教师的固始人两个月内在太阳宫办了三所学校。(燕南, http://)6.事故风险

办学者对学生在校的安全负有责任。圆明园附近的明圆学校发生过一个学生因口角刺死另一个学生的事件,虽然责任不在办学者,也令办学者在学生安全问题上提心吊胆。为了明确责任,多数学校与学生家长签定“学生安全责任书”。海淀半壁店田丰小学的《学生安全协议保证书》规定:“关于学生安全责任问题,经学校及学生家长协商,特明确责任如下:1.学生在到校以后至上学之前,在学校校园内发生意外事故,由学校承担责任,但必须确定是在校园内发生的意外事故。2.在校园里如果两个孩子因玩或打架而误伤对方,其责任应由另一方孩子的家长负责。3.上课时间及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不准走出校园,如有紧急事情,需要请示教师,经允许后方可走出校园。如不听老师嘱咐、安排,擅自离开校园,出现意外事故,由学生本人负责,校方一概不负责任。4.到校之前以及放学之后,学生在校外和路上出现意外事故,校方一概不负责任。”有400多个学生的张北希望小学有许多需要换车上学的学生,办学者要求放学后家长来接,以免学生被拐走或出事。该校办学者认为不应该接送学生——“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燕南, http://)

二、学校

(一)民工子弟学校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外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我们的调查基本上遍及与北京中心区接壤的各乡镇:海淀区的四季青乡、青龙桥乡、东升乡、海淀乡、清河镇,朝阳区的洼里乡、太阳宫乡、来广营乡、东风乡、南磨房乡,丰台区的南苑乡、卢沟桥乡、六里桥乡,昌平县的东小口镇、回龙观镇,大兴县的旧宫镇,等等。118个民工子弟学校(含4个分校)中,海淀区有41个,朝阳区44个,石景山区11个,丰台区7个,通州区1个,昌平县8个,大兴县2个。海淀、朝阳、石景山比较普遍和密集,往往一村一个,甚至一村四个、五个。二环以内的西城、东城、崇文、宣武四区没有发现此类学校,二环与三环之间(丰台)有1所,三环与四环之间有15所,四环与五环之间有60所,五环以外有42所。民工子弟学校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外,这些地区流动人口多,房租也相对低廉。(燕南, http://)

(二)民工子弟学校规模小,平均每校有91个学生。学校之间规模相差巨大,小的只有7个学生,最大的有876个。(燕南, http://)118个学校中: 20人以下: 18个 20---49人: 36个 50---99人: 33个 100---199人: 22个 200人以上: 9个

我们调查的学校有约10744个学生,估计北京的民工子弟学校有200所,学生20000个。北京300多万流动人口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少年占3.6%,约11万个。有民工子弟学校的地方基本没有了失学儿童,那么公立学校应该有约9万个流动人口子女借读。流动儿童少年的数目随着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应该呈增长之势,因为其中许多人是有了民工子弟学校才来北京的。许多学校新学期学生数都会爆炸性增长,几乎没有学生减少的学校,增加的学生主要来自公立学校和家乡。公立学校降低收费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都造成外地儿童少年的涌入,这可能正是有关部门不努力督促公立学校降低收费和使民工子弟学校合法化的原因。那么流动人口子女是否可以随父母流入城市而仍然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

法》第三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凡常住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应在常住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多数流动儿童少年在家乡有可以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但“父母不在家,孩子不听话,谁也管不了”,而且“在叔叔、姑姑家有寄人檐下的感觉”,流动人口只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流动人口家庭团聚也是人之常情。(燕南, http://)

(三)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和年级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递减之势。

其原因一是民工子弟学校不能发毕业证,大多数学生需要回家乡上小学高年级,二是家长一般把年纪小的孩子带在身边,让年纪大一些的孩子留在家里。(燕南, http://)(表6)118个学校中开办各年级的学校数以及各年级学生数

学前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初一 初二 合计 学校数 111 113 103 90 59 30 11 4 4 学生数 2922 2088 1589 1018 595 254 67 44 24 10744

(四)多数民工子弟学校采用家乡学校的学制、教材、教学方式和考卷。

多数学生在北京的学习是过渡性的,学生用家乡教材转学回家后能衔接上,而用北京教材的学生回家后则通常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有52所学校用人教社6年制教材,41所学校用人教社5年制教材,16所学校用北京6年制教材,6所不详。北京公立学校不用人教社教材,办学者在北京买不到人教社教材,只能向家乡预定。采用北京教材的学校认为应该给外地儿童提供北京的教育,但一些学校用北京教材可能是因为人教社教材难买。(燕南, http://)与家乡学校一样实行五天半授课制的学校有48个学校,与北京学校一样实行五天授课制的有39个学校,实行六天授课制的学校有15个,有的是为了弥补复式班教学时间的不足,还有的是因为家长忙,12所学校不详。(燕南, http://)实行包班教学的有65个,实行分科教学的有42个,其中有四个学校两种教学方式都有,15个学校不详。包班的教师要教一个班所有的课,不只是语文、数学,还有音、体、美、思想品德等课,教师们的负担相等,但教师并非多面手,某些课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包班可能与学校规模相关较小而与家乡的教育传统相关较大,例如有422个学生,7个年级的张北希望小学也实行包班制,有11位教师,而河南人办的有874个学生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却有41位教师,分科教学。(燕南, http://)民工子弟学校的考试有评价学生、考核教师、供家长评估三种功能。有95所学校用家乡铅印的期末考卷,一方面与教材配套,另一方面保证考试的客观。许多学校收新生时进行测试以确定学生的起始水平,作为以后考试的参照。为了向家长证明考试的公正,学校没有向学生“透题”,一些学校邀请家长监考,如果家长担心教师打分不严格,可以当场批卷。张北希望小学的办学者让我浏览了期末考卷,普遍是八九十分。他说这比家乡强许多,个别得六七十分的学生是新来的,原来基础差。一些学校以学生成绩作为奖罚教师的依据,朝阳区龙王堂赵家小学的《对任课教师的工资标准及要求》规定:“1.教师所授科目每班级学生成绩及格率必须达到70%以上,班平均分数不低于70分,基本工资为400元。2.班级科目成绩及格率在81-90%,班平均分数在80-89,除基本工资外每月奖金50元,及格率在91%以上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除基本工资外,每月奖金100元。3.相反,及格率在69-60%,平均分数低于69-60分,每月在基本工资中扣除50元,月工资为350元,及格率在59%以下,平均分数低于59分,每月在350元工资中再扣除100元,月工资为250元,并要求在节假日中为学生无代价补课,否则下学期不聘用。4.及格率与平均分数二者缺一不可。5.按所授科目中最低成绩定工资及奖金。”有些学校奖罚措施显得过于苛刻,例如津海小学规定四年级的教师必须保证人人得100分,因为只有10个学生。(燕南, http://)

(五)约三分之二的学校有复式班,其中四成是多级复式。

118所学校除5所不详,没有复式班的有41所,有复式班的72所,其中有二级复式班的44所,有三级复式班的17所,有四级复式班的9所,有五级复式班的2所。张家口人办的58所学校中,只有5所无复式班,多级复式全是张家口人办的。信阳人办的40所学校中,19个有复式班,明显少于张家口人的学校。如果一个年级学生过少,其他省的人往往不开这个年级,张家口人则来者不拒,一个、两个也收。(燕南, http://)复式班在张家口地区比较普遍。交通不便的山区一村一校,以便学生能就近入学。教师少,只能开复式班。许多张家口地区教师在进修时学的就是复式教学。有人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复式班原始、落后,如果运用正确,它有许多优势。复式教学动静搭配,自习时间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复式教学学习环境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京源二小的张老师也认为复式班不一定比单式班差:“一个年级的人少,学生锻炼的机会就多。低年级上课时,写完作业的高年级学生能跟着低年级复习学过的知识,原来学得不扎实的知识就巩固了。高年级上课时,写完作业的低年级学生跟着听,也能提前掌握一些东西。家乡许多复式班考试成绩比单式班还好。”(燕南, http://)

(六)很多学校办学条件差,与正规学校有很大距离,是扫盲型学校。

民工子弟学校可以分为正规型学校和扫盲型学校,前者努力向正规学校看齐,后者条件差,与山区小学相似。

(表7)正规型学校和扫盲型学校的对比

正规型学校 扫盲型学校

课程 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 语文、数学为主,音体美不开或不正规

教学 多为单式教学,分科授课 多复式教学,包班授课

教师 多有教师资格证书,师范学校毕业 许多教师缺少专业训练

校舍 标准教室,正规桌椅,操场较大 民宅,拥挤、采光不好,自制桌椅,少 活动场地,活动 少先队、升旗仪式、运动会、联欢会、郊游、参观、墙报、作业展览、图书角 活动少

目标 向正规学校看齐 学生转学回家后能跟上

以城市学校甚至以北京学校为标准,民工子弟学校自然问题成堆,而流动人口以家乡学校为参照,就能认可条件、教育质量与家乡学校相似的民工子弟学校。(燕南, http://)

(七)学生来自河北、河南的最多,家长主要从事中低收入工作。

学生来自河北、河南的最多,其次是安徽,然后是四川、湖北、浙江、山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原籍大体反映了北京流动人口的来源。有些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清一色来自某个县,有的学校的学生则来自全国各地。根据河南固始人办的太阳宫流动学校的《学生与家庭情况登记表》,153个学生(有效数据)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南人63个(固始人26个,占总数的17%),占总数的41.2%,安徽人47个,占30.7%,其余是河北8人,湖北7人,浙江、江苏各5人,重庆4人,四川3人,福建、吉林各2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广东、山东各1人。(燕南, http://)学生家长在京的工作主要分三类:一是从事农业、养殖业,如种菜、养猪等,二是做雇工,如清洁工、建筑工、搬运工等,三是做个体户,如摆摊卖货、收废品、开车等。这些工作收入都不高,有些工作还有很大风险,如猪瘟使许多在朝阳区清河营养猪的河北沽源人赔了本,学费也只好拖欠。(燕南, http://)

(八)民工子弟学校出现之前,流动儿童少年的失学、超龄上学问题十分严重。学校出现之后,失学、超龄上学问题大大减少。(燕南, http://)

民工子弟学校出现之前,流动儿童少年的失学、超龄上学问题十分严重。办学者办学前普遍发现有十岁以上的失学儿童,办学后低年级的超龄儿童大大减少。太阳宫流动学校学前班57人,有效数字54人,有9人超过6周岁,超龄率为16.7%。一年级48人,有效数字46人,有13人超过7周岁,超龄率为28.3%。二年级30人,有7人超过8周岁,超龄率为23.3%。三年级18人,有13人超过9周岁,超龄率为72%。一个班的学生年龄差距竟达5至6岁。海淀小屯的张北小学有一个学生18岁才上二年级!朝阳区固始人办的洼边四小三年级有53个学生,竟有15个超过14岁,而三年级学生的正常年龄应为9或10岁。一些学校没有超龄学生,因为“办学后外地孩子都能及时入学了。”(燕南, http://)(表8)太阳宫流动学校学生的超龄情况(黑体数字为超龄人数)

出生年份有效数字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超龄数 超龄率% 学前班54人 1人 1 7 21 18 7 9 16.7 一年级46人 1 2 10 13 19 1 13 28.3 二年级30人 1 1 5 20 3 7 23.3 三年级18人 2 11 3 1 1 13 72 全校148人 42 28.4

(九)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多数每学期学费不到400元。

118所民工子弟学校每学期学费(学费中包括书本费的减去50元)如下: 200--299元: 50个 300--399元: 33个 400--499元: 14个 500--599元: 11个 600元以上: 6个

不详: 4个

平均: 323.4元

有些北京公立学校六年的赞助费需一次交齐,多数家长无法筹集,而且许多家长并无长期在京或呆在北京某个地方的打算。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则非常灵活,许多学校按月收费,而且普遍允许拖欠学费。如果流动人口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他的学校,办学者会给以优惠。办学者对特殊学生,如只有单亲,残疾,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燕南, http://)

(十)不同收入的流动人口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

扫盲型民工子弟学校,正规型民工子弟学校,北京农村学校,北京城区学校,北京重点学校构成了学校的层级,供不同层次的外地人选择。一些收入较高的流动人口并不在意高额的赞助费。海淀区厢红旗的一所小学的河南固始籍看门人每月工资900元,还卖烤白薯、食品、饮料和烟,收入较高。他的大孩子在L中学,三年共交一万二,小的在他所在的学校。他的择校观念更象一个城市人:“我没让孩子上Y中学,因为那里农民孩子多,素质差。L中是军队办的,学生家庭素质好。”海淀八家村的一些流动人口把子女送到相距一站地的清河镇小鸿雁班,因为那里有北京教师,虽然八家的民工子弟学校每学期学费低100元,而且条件也不差。朝阳区立水桥市场的一位摊主认为民工子弟学校质量不高,把三个子女都送到公立学校借读。有趣的是有几个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者也把子女送到公立学校上学。(燕南, http://)许多流动人口在择校时主要考虑同乡关系、距离、学费等因素而忽视学校条件和教育质量。流动人口选择同乡的学校有几个原因:对办学者知根知底,用家乡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回家后的衔接,语言听起来不费力,支持同乡,“捧个人场”。有时同乡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外

乡人的学校,但家长碍于情面,还是让子女在那里上学。孩子小,走远路家长不放心,接送也不方便,所以家长一般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有时宁肯选择条件差但离家近的学校。许多家长让孩子去条件差但收费低的学校,例如石景山申王府的一些家长选择每学期学费300元的张北人办的学校而不是学费400元但条件更好、近于正规学校的育才小学——张家口市的退休教师,英语和电脑课,很好的美术教育,丰富的课外活动。一年省200元对许多家长仍是不小的诱惑。(燕南, http://)

三、教师

(一)教师的数目

只有1个教师的民工子弟学校有13所,有2个的有36所,有3个的有26所,有4个的有13所,有5个的有12所,有6到9个教师的有13所,有10到15个教师的有8所,有一所有41个教师。118所学校共有536名教师,平均每个学校有4.5个教师,每20个学生有一个教师。(燕南, http://)

(二)教师的聘用与奖惩

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是家乡或北京的教师,有的师范学校刚毕业,有的没做过教师也没上过师范。一些学校聘请北京教师以吸引学生,但也有的学校不愿聘北京教师,如海淀树村的中豫育才小学的办学者说:“我不招北京人,他们吃不了这个苦。不吃苦教不了复式班的学生。”还有的学校不招大学毕业生,如张北希望小学的办学者认为“师范生立意太远,反而教不了小学生。”有的办学者愿意聘用女青年,认为工资不多又适合教小孩。(燕南, http://)各学校多有教师奖惩制度。在朝阳洼里办学的范xx说:“我们教师的基本工资是300元。学生不打架、不出意外事故,发50元安全奖,每次考试比上一次提高,发100元成绩提高奖,按时上下班不旷课,发50元考勤奖。”(燕南, http://)

(三)教师收入与其他流动人口的比较

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月工资多在400-700元之间,假期一般没有工资,其月工资(包吃住的按150元折算为工资)水平如下:(燕南, http://)400元以下 2个 400-499元 23个 500-599元 25个 600-699元 12个 700-799元 5个 800以上 4个

无雇员 27个

合作分红 4个

义务教课 1个

不详 15个

北京流动人口中的打工者按收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月薪在1000元以上的技术工作,如美发师、厨师、司机、汽车钣金、喷漆工、汽车修理、维修工、木工、瓦工等,二是月薪在600至1000元的技术工作或销售工作,如导购、公关小姐、文秘、财会、电焊工、车工、钳工、油工、电工、缝纫工、熨烫工、寻呼员、打字员等,三是月薪600月以下的非技术工作或附属性工作,如装卸工、壮工、保安、快递工、售货员、保洁工、保姆、看楼人、配菜工、面点工、杂工、汽车学徒等。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资在以上职业中只相当于低等水平。包班的教师每天上7节课,放学后还要批改作业,负担是很重的。(燕南,http://)

(四)农村教师加入民工潮

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许多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办学前就放弃教师工作来京打工,如丰台区打工子弟一小的办学者办学前在京做了两年老人护理工作,石景山区便民小学的办学者办学前做了五年保洁领班,朝阳区豫固小学的办学者办学前收废品,朝阳区育苗小学的办学者1991年来京后做厨师,然后又自开小吃店,海淀区实验站希望小学的办学者来京种地,因做过教师被同乡请出来办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存在的民工子弟学校为农村教师提供了依靠专业致富的机会,促使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民办教师在家乡的月薪一般为200-300元,而且常常拖欠几个月,他们到民工子弟学校打工可以拿到500元左右的月薪,而办学则更可以使他们的年收入过万元。民办教师半农半师,不象公办教师那样可以吃商品粮,是教师群体中处于最底层的无所牵挂的边缘人。农村公办教师不忍丢弃劳保、稳定的收入、向上流动的机会,但一些公办教师为生活所迫也来京办学挣钱。海淀安河桥安新小学的办学者是张北公办教师,患类风湿病十几年了,脊柱僵直,肌肉萎缩,药费几千元,却只能报销50元的人头费。“每月工资应该是470多元,但财政困难,1993年改的新工资挣不上,工资不能按月发,12月了才发到8月份的工资。两个小孩在张家口上技校,每月共需要600元生活费。现在因病下岗后,应得工资只有350元,不额外挣不行。”在朝阳洼里办学的河南固始公办教师范xx 1993年师专毕业后在家乡中学教了五年书,每月工资400多,“三口之家,没法生活”,1998年9月离职来京办学。河北沽源的一位在职办学者说:“看别人在北京办学很红火,自己也想在北京有个摊,退休了再过来就没晚了。”许多沽源教师有此想法,他们找人在北京照看学校,每月过来一次。教育局发现了这个苗头,下了禁令。(燕南, http://)投入少的民工子弟学校里教师的工作是主要的,一些办学者找来原来的同事帮忙时,要么变独办为合办,要么给以高薪,否则对方会另办一个。有些教师肯受雇于人,其原因主要是:不想长期做教师;不愿操心和承担风险;缺少启动资金;没找到合适的办学地点。(燕南, http://)

四、如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

(一)北京公立学校有能力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就学 城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比较严格,学龄儿童大幅度减少,北京公立学校有大量富裕学额。北京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已是外来儿童的天下。朝阳区西八间房小学六年级36人,外地儿童占一半,五年级58人中27个是外地儿童,二年级两个班中有一个是专为外地人设的。清河三小二年级一个班有学生53人,借读生多达46人。海淀区八家村1998年只有不到10个新生儿,这意味着八家村小学六年后一年级一个班都招不满。八家幼儿园也只剩下二十几个孩子,把园舍大部分都租给八家社会小学。城乡结合部的许多村庄外地人超过了本地人,丰台大红门地区的浙江人已是北京人的三倍。(燕南, http://)

(二)公立学校降低、乃至取消赞助费

北京公立学校的收费令中低收入的流动人口家庭难以承受。公立学校对借读生主要收三种费:借读费、杂费和赞助费。每学期借读费480元,杂费统一收取50元,外地人最感到头痛的赞助费由各个学校自己规定,每学期从250元至2000元不等,更象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北京公立学校还有名目繁多的其他收费,如校服费、电脑课费、考卷费、参考书费、郊游费等,令外地儿童不堪重负。京豫陈小学有四百多个学生,办学者有可观的收入,但他仍然感到无法供子女在北京上中学:“我的两个子女初中得回老家念——北京的中学上不起。我在学校里工资与(教学)校长一样拿1000元,我与媳妇一年共拿两万多。如果孩子在北京学校上

学,我们两人等于白干。”(燕南, http://)北京公立学校可以降低、乃至取消赞助费,借读费基本可以弥补学校因招收外地儿童直接产生的费用。如果以530元学费招收50个外地儿童,年收入53000元,可以用年薪15000元返聘退休语文与数学教师,支出3万元,用10000元支付其他学科教师的讲课费,其他用于支付校舍折旧、教学设备、水电、管理等费用。学校虽然净收益不大,但在职与退休教师都增加了收入,而且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清河二小每学期250元的赞助费收费方案从侧面也证明了降低、乃至取消赞助费的可能性。少收乃至不收赞助费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上是可行的,但有可能引发流动人口子女大量涌入城市,违背控制流动人口规模的总的流动人口政策。流入地政府为了控制流动人口规模,不得不设置必要的门槛。(燕南, http://)

(三)农民流出致富是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一个途径

流出地政府没有能力跟踪流出的儿童少年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但流动人口作为纳税人有权利从流出地政府获得相当于家乡人均教育经费的补偿,可是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义务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靠地方财政,贫困地区财政缺钱,失学、辍学的儿童难免就多。在国家不能大幅度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情况下,农民流出致富,自担子女教育费用也许是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一个途径。(燕南, http://)

(四)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必要的管理,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它们

民工子弟学校没有“上级”,但通过竞争机制也能维持一定的办学标准。一些教师认为他们在私小比在公立学校更卖力气,例如在昌平中滩办学的杨贵梅说:“我们在这用的精力是老家的三倍,这与承包土地是一个道理。老家的民办教师忙于种地,有的连作业都不批。”在旧宫镇海迪小学教课的北京退休教师王xx说:“我退休前是北京市的劳模,但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卖力气。公立学校的教师放学后马上就回家了,我们还要给刚来的学生补课。”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或不方便学生上学,流动人口家乡也有人在办私立简易学校,一些家长宁肯一年花几百元送子女上这种学校。海清希望小学的办学者在家乡时就办私立简易学校,主要是因为公立学校远。(燕南, http://)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也很多。一些办学者一边教课一边还种着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任职标准,一些学校校舍简陋,采光不好,桌椅不整,损害学生健康。流动人口普遍有两个孩子,个别的有四个、五个乃至七个孩子。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个副作用是给超生者去除了超生子女就学难的顾虑。流入地或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必要的督导,如认定教师资格,规定基本的教学条件等。为了使民工子弟学校保持低收费,又能改善办学条件,可以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图书、桌椅、教具,开展义务支教等活动。事实上,民工子弟学校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教学实践和社会学、教育学等研究的理想场所。(燕南, http://)1.郭扶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不容忽视”,《光明日报》,1997.3.25 2.黄志法、傅禄健,“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文汇报》,1998.1.30 3.刘微,“流动人口子女到哪里去读书”,《中国教育报》,1998.5.24 4.汪明,“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难难在何处”,《光明日报》,1998.10.7 5.谢晋宇,“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西北人口》1999.4,p32-36

2.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自1995年以来, 尤其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 我国进城农民以每年112千万的速度递增, 且逐渐由单身进城向家庭化方向转变 (曹红蓓, 2005:55) 。一些专门容纳这些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用此先后成立, 这类学校统称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 我国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基本由学校自行招聘而来,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由于工资待遇低, 工作量大, 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 生活压力大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教师跳槽成了常有的事, 导致农民工子女的素质无法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徐小勤, 2012:186)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往往是“东拼西凑”的, “正式的有经验的老师很少, 音乐、体育、自然、英语等课程的师资更是缺乏” (刘学东, 2010:42) 。这些教师主要为“公立学校离退休教师、农村学校外流教师、待业求职大学生及文化程度较高的进城务工者, 许多教师往往是临时从教” (赵静, 2008:33) 。玉溪市红塔区有外来务工人员约5万, 其中, 中心城区约有4万, 近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读书。该地区目前共有六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素质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们对其中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查。

二、文献综述

1. 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通常指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 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质 (李建辉、王晶晶, 2010:11) 。关于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束定芳曾说:“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 除了具备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外, 还应具备一名语言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素质, 以及外语教学这一特殊学科的专门素质。” (束定芳、庄智象, 2008) 根据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 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做出如下界定, 具体情况详见表1。

事实上, 我们可以将表1中所说的英语教师素质看做是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素质。由此说来, 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其中, 文化素质结构可细化为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心理素质可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能力素质、特殊能力素质。一名现代化英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过硬的能力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 我国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总体情况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小学英语课的开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多数教师学历低、基础差, 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贫乏, 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要求了解甚少; (4)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5) 综合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既不会做教具, 又不会画、不会唱、不会跳, 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艺术; (6) 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较差, 仍然维持“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格局; (7)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差, 不重视教学科研, 不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不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傅小平, 2005:26-27) 。

三、研究对象、方法

1. 研究对象

玉溪市锦程学校、文兴学校的英语教师。文兴学校共有英语教师2名, 负责1~6年级的英语教学。锦程学校有英语教师3名, 负责1~8年级的英语教学。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的是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的是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部分为问答题, 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和补充。

四、研究结果

1. 第一个研究问题及研究成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何?

研究结果:文兴学校共有2名英语教师, 均为女性, 分别从事一至四年级的教学和五六年级的教学。一人为20岁, 另一人为29岁, 工龄均为三年, 大专学历, 专业为英语教育, 目前尚无职称, 其中一位教师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锦程学校共有三名英语教师, 最年轻的20岁, 最大的29岁。其中, 两名从事学前教育及小学教学, 一名从事七八年级的教学, 工龄均为五年, 大专学历, 专业分别为英语教育、应用英语和旅游英语, 目前尚无职称, 一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一人通过公共英语三级考试。

2. 第二个研究问题及研究成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研究结果见表2。

表2中的数字 (1) 、 (2) 、 (3) 、 (4) 、 (5) 分别代表参与本次调查的五位教师。符号“√”代表被调查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符号“×”则代表被调查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表2显示, 在文化素质方面, 两所学校60%的教师学过英语语言学并精通英语语言知识, 80%的教师了解外语教学的新动向、新成果, 40%的教师学过教学法。这些教师都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 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能力素质方面, 40%的老师能做到口语表达自然流畅、语音语调标准, 40%的教师能创设课堂情境辅助教学, 教育资源更新运用能力较好, 但从未参与过教育科研活动。40%的教师具备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但由于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 无法施展。20%的教师具备“演”、“唱”、“跳”的能力, 40%的教师能娴熟地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并制作简单的教具。心理素质方面, 所有教师都能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都能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但只有40%的老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职业道德素质方面, 所有教师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教学过程中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此外, 有两位老师认为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据悉, 目前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很少组织英语教师培训, 且受学校条件限制, 英语教师教育资源的更新与学习只能采用手机上网的方式。

五、启示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大多为大专生, 基础较弱, 能力素质普遍偏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 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遇到的困难较多。我们建议: (1) 相关教育部门应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准入条件, 改善英语教师的教学条件。与此同时, 不断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的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 掌握英语语言学知识, 了解外语教学的新理念、新动向,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

摘要: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通过相关调查与研究, 本文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教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3.上海“取缔”农民工子弟学校调查 篇三

1995名农民工子弟是否面临辍学命运?

针对这一情况,日前记者对于学校取缔原因和该校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

民工子弟学校前的人墙

8日上午,普陀区公安、城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在丹巴路建英学校门前组成一道人墙,阻止学生进入,并将他们带上大巴,送到金鼎路曹杨小学分部。这之前的5日,上海普陀区教育局、公安分局等部门派人进驻建英学校,将正在上课的老师叫到一间教室开会,宣布学校被取缔,所有学生从8日起到曹杨小学分部就读,同时到教室发给学生新学校地址。周末两天,建英学校与曹杨小学分部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均要求他们8日到自己的学校上课。

“建英学校是1996年经安徽省寿县教育局批准、在普陀区教育局备案的民工子弟学校,在普陀区已经办了10年。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出动警力突然查封学校,即使要拆迁,也不能搞‘突然袭击’,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安徽省寿县人民政府驻沪工作处副主任史幼国说。

建英学校校长姚为健表示,自己也想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从“非法”变成“合法”,但是遇到种种困难。

2000人用4个厕所

9日上午,记者来到人去楼空的建英学校。一片狼藉中,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所学校校址租自上海华亨化工厂技校,旁边就是化工厂。这也是建英学校被取缔的原因之一。

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容纳着1995名学生的热闹场所,这所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为主的简易学校,有学前班至初三共10个年级,38个班级,60余名教职工。

记者看到,除了一幢简陋的主楼作为教室外,建英学校还有24间“教室”是自行搭建的简易钢板房,近2000人的学校,只有四个厕所,厕所内污水横流。

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表示,建英学校没有办学许可证,办学条件一直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大量违规行为,30%以上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教育、消防部门多次发出整改通知书,但办学者姚为健依然我行我素。他出示了相关部门历年来多次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其中一份是2005年9月的“安全检查情况登记表”,上面对建英学校的校舍、校车、学校安全制度等方面均提出整改意见,校长姚为健签字表示在“一个月内”进行学校整改安排。

“没见到这么漂亮的黑板”

离开建英学校,记者到曹杨小学分部。

崭新的曹杨小学分部是政府部门为公建设施的配套学校,原就读于建英小学的孩子是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记者在现场看到,校园风景优美,教学、运动等设施完备。

曹杨小学分部的刘华善校长说,8日,有1852人到校上课;9日,来校学生数为1888名,“估计剩下的几十位很快也会过来”,11日,记者电话采访得知,当天来了1894名学生。

李学红说,为了让这批数目庞大的学生上好课,普陀区从其他公办学校调集了100多位教师,并实行由一所外校负责一个年级一个学期的课程。目前,“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老师已全部到位。”

我们随机采访了几十个学生,他们均对新学校表示满意。一个学生表示,在原来的学校,常常受到体罚,另一个学生表示,原来学校校车很挤,每个座位上要坐两个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的腿上,还有一个学生说,原来学校厕所又小又挤,污水遍地,裤脚经常被污水浸湿,有一次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满手是粪便”。

初一一班学生当天做了篇命题作文“我心目中的学校”,我们翻阅了几篇,既心酸,更欣喜。

刘秋丽同学写道:“每当我看到那些漂亮的公办中学和那些中学生欢快的样子,我就羡慕不已,总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样,上好的学校……今天的天气虽然很冷,冻得我说不出话来。可我的心里格外温暖和欢喜……我坚信,这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次转折使我走向了我心目中的学校。”

吴婷同学写的是:“到了曹杨小学分部这所学校,才使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好学校,什么叫做好老师。从原来窄小阴暗的小教室,一下子变成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我始料未及,原来那个学校里的黑板是那么的粗糙难看,在这个学校就不同了,这里的黑板光滑又美观……”

在学校的走廊里,课间休息的学生纷纷对记者说:“老师好”——这是他们在新学校最先接受到的礼仪训练,李学红感慨:孩子的可塑性真的很强。

只要孩子满意就好

孩子们的笑脸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我们反而因此有了更深重的忧虑:眼前的这一切能够持续多久?这些农民工孩子的家长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够维持眼前的一切?

刘华善校长坦言,1500多位家长参加了6日的家长会议,他们自然对新学校表示满意:“正规得多、放心得多”。但家长也有担心,一是收费问题,另一个是教材问题——上海学生用的是上海本地教材,而民工子弟学校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教材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升学考试。

李学红表示,曹杨小学分部将使用人教版统编教材。在本学期余下的23天时间,学生在此上课不用家长掏一分钱。政府对用于学生的接送、午餐等实行全额补贴。至于下学期的学费,“五证齐全”的外来民工子女享受上海户籍居民子女相同的待遇,对于“五证不全”的外来子女,将收取借读费,“但总费用在500元-800元左右,不会高于民工学校的收费”。

建英学校每年学费是多少?来自安徽阜阳的朱国芝原是建英学校初一学生,她的家长说,建英学校的收费“不算低”,包括学杂费、书费、接送费、餐费等项目在内,一个学期是1720元。来自安徽芜湖的张青读6年级,其家长说,学校的收费“一年比一年高”。

李学红认为,在关闭建英学校一事上,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目前对此事表示不满的,是原学校的办学人和教师,“家长和孩子表示满意。”

他坦言,目前外界对建英学校在寒假来临前突然遭到关闭一事很难理解,表示为何不让孩子过完这个学期再换学校,除了安全隐患、寒假学生回乡不好联系等原因外,“建英学校一般在学期结束前就收取下学期学杂费,如果在缴费后再停止其办学,公办学校就陷入被动。”

在去年关闭一所名为育苗学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时,普陀区教育局就遭受了挫折——这所学校的孩子在钢板搭成的教室里上课,夏天如入蒸笼,而且教室没装避雷针,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普陀区教育局在取缔这所学校前,办学人已经向家长收取了下个学期的学费,家长要不回钱,结果只能由普陀区政府拿出50多万元补偿家长。

“育苗学校只有几百个学生,建英学校有近2000学生啊……”李学红说,他并不否认这是政府与民间办学人的一场“智斗”。

地方政府的“和谐投入”应该制度化

在耳闻目睹了众多农民工子弟学校被强行关闭、农民工孩子无学可上的事实后,上海普陀区花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使1995名农民工子弟“平稳过渡”,用李学红的话来说,这是政府“花钱买和谐”。但是,这种“平稳过渡”具有推广意义吗?是不是所有的城市政府都愿意支付这笔“和谐投入”?

李学红表示,这次安置,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过他同时表示,政府有责任为外来工的子女提供安全、公平的教育资源,相关方案普陀区教育局正在积极研究中。

目前,随着建英学校的“突然死亡”,普陀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已由过去的“遍地开花”,变成只剩两所,一万三四千名农民工孩子,只剩两千人左右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其他均被公办学校“消化”了。李学红认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想让农民工子弟真正融入城市,应该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相较前几年,农民工的待遇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农民工子弟就读问题之解决,仍未找到“最佳路径”,令人忧虑。

回想此次采访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我们恍然悟出:过去城市政府欠账太多。要想让大众走出“成见”,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努力,例如,使“和谐投入”制度化。

4.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基于常熟市部分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分析

摘要:在目前情况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牵家带口流入城市,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这就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由于经济收入、户籍等种种原因,大部分民工子女的教育只能依托给民工子弟学校。但通过对常熟地区的“龙华学校”、“阳光学校”等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民工子弟学校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发展还不健全。存在问题大致如下:①学校办学不规范,还存在非法办学的现象;②师资力量不足,里面的教师人数较少,一个老师平均要教两门课;③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常熟本地人,来自安徽、淮安等地,没有正规的教师资格证;④学校设施设备简陋,由于资金匮乏的原因,学校不能承受大的规模建设;⑤教学管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正规的培养方案,管理不到位;⑥教学质量低下,由于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有些只是他们分析不透彻,甚至还存在错误;⑦教师的收入和作息等得不到根本保障,待遇不高,从而导致愿意从事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人很少;⑧学生来自各地,流动量较大,导致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等。为此,对于民工子弟学校我们要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使教育得到平衡。

关键字: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民工子弟学校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

1、问题的提出

民工子弟学校是指专为进城务工就业民工的子女开办的学校。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民工子弟学校,招收了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客观上解决了城市公办学校的压力。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起着较为重大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我和几位队员分成两组,分别对常熟市的“龙华学校”和“阳光学校”作了详细的调查。本研究报告着重对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常熟市碧溪镇的“阳光学校”,莫城镇的“龙华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我们对常熟市的“皖清小学”也做了大致的调查。这三个学校的地理位置不同,方便我们了解不同镇的民工子弟的学校的发展状况,具有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队共设计制作了三份不同的问卷调查,每份20张,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群体,老师、学生、周围的居民和孩子的家长。及时调查及时收取。

2.2.2 访谈法

我们队员分成两组,利用中午空闲时间分别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还利用学校放晚学的时间,又对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访问。在交流访问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有效信息。

2.2.3 网络调查法

我们将设计的问卷调查发布到论坛,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我们的调查,是调查结果更全面更普遍。

2.2.4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运用社区按管理学相关知识,运用excel统计工具及word文档,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阐明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缓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常熟市的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责任的明晰,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流动儿童的进程逐渐加快,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公办学校数量有限以及教师缺编等原因,公办学校的现状并不能实现完全接纳流动儿童入校,也不能真正解决所有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而且,随着借读费的取消和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政策的不断落实,会出现一些农民为了其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纷纷入城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对城市及公办学校承载力的挑战从而产生更深刻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可以弥补公办学校的责任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发挥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作用,其作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学校形态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常熟市的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并不是特别乐观,在制度、管理、教育、建设、待遇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较严重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3.1.1在制度方面,民工子弟学校的合法地位难以取得,导致学校办学不规范,甚至还存在着非法办学的现象。

200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贝》首次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要求各地尽快制订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酌情放宽设立条件,但师资、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不得降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因此,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学校设置上基本上要以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标准为准。虽然《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贝》规定“酌情放宽设立条件”,但由于此类学校办学资金自筹、房屋租用或租地自建和常常搬迁等天然生存局限,其基本办学条件等各项指标往往不能符合国家或地区规定的办学标准,只有少数学校可获得办学许可证,具备合法办学的资格,多数学校只能在教育体制外游离,很难取得合法身份,甚至有许多不达标的学校因合法无望

又怕被取缔而走人“地下”,成为隐藏的“豆腐干学校”,增加了统计和管理的困难,导致恶性循环。

像“阳光学校”,虽然创办于2000年,但它却是在2006年在市委、市府、公安局、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首批成为“苏州市合格外来工子弟学校”。那么在创办到审批前这段时间,它就属于非法办学。学校办学肯定也存在较多的不规范。

3.1.2 在教育方面,大部分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我们学校各个学院在常熟市都对应一个民工子弟进行一一对应的“阳光义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在活动过程中都普遍反映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低下。通过我们这次对一些学校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对导致其教学质量低下的可能原因做出总结。

第一个是学校自身的原因。学校设施设备简陋,由于资金匮乏的原因,学校不能承受大的规模建设。比如一些关于音乐、体育的器材,计算机等都得不到满足,这就导致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受到较大的阻碍,不利于他们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第二个是教师的原因。在我们调查的这三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正常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拿“龙华学校”来说,所有老师加起来不足20个,而这些老师要教的年级却有17个。所以他们每个人的负担都是比较重的,一个人至少要教两门课,至少要教两个班,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就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常熟本地人,来自安徽、淮安等地,普通话不标准,有的甚至在做老师前自己都没有受过较好的教育,没有正规的任职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有的老师还带着一些“恶习恶俗”,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教学质量。

第三个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流动频繁,管理混乱。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籍贯基本上与进城务工人员来源地相吻合,由于其父母工作和住处的不断变动、学业考试户口规定及各校之间的生源竞争等原因,学生流动频繁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普遍存在,造成学籍管理上的混乱和无序,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就学监控。学生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知识基础也都参差不齐,不利于统一进度的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第四个是学生家长的原因。部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高,认为只要孩子在城里有人管、有学上就行了。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肯定没有公办学校的学生好,以至于他们厌学。所以这也是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3.1.3 在管理方面,大部分民工子弟学校还存在着管理闭塞,不规范等问题。

通过我们对“龙华学校”和“阳光学校”的深入调查,我们明显感受到他们管理闭塞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他们在某些方面将自己所管理的校园与外界独立开来,不能及时了解外界的教育信息。例如,他们不能及时获取教育厅、政府或社会团体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一些改革。因此这就影响了他们在管理上的转变。有的时候他们已经获取了改革的信息,但是

他们却不能理解这些改革变化的深层内涵,甚至还会有曲解的现象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规范性。

3.1.4在教师待遇方面,各个民工子弟学校存在“无力”现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各个民工子弟学校,经常有教师离职的现象发生。后来通过我们对一些教师的访谈后,我们清楚了其中的原因。这些学校的老师压力是越来越大,但是涉及到待遇方面却几乎没有任何提高。教师待遇不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职称评定得不到落实,所以就导致教师队伍的相对不稳定。尽管这样,学校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呈现“无力”的现象。

3.2 对改变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决策和建议

3.2.1 在制度方面的合法地位的取得上:①适当降低办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许多先天不足,有其不同于一般社会力量办学的特殊性,这些不足有些非短时间可以解决,不能完全按照社会力量办学或公办学校的标准去要求。虽然现在的标准已经有所降低,但对于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来说仍然太高,可以在逐步规范其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再适当降低一些,制定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的规章制度,让一些教学质量有保障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能够合法办学,以让办学者积极投资和改善学校条件;②将学校合理分类,理性取缔、合并和扶持。《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贝》中指出,“符合标准的要及时予以审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要予以取消,并妥善安排好在校学生的就学”。根据这一要求。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要进行清查和合理分类,对一些办学规模较大、教育质量有保证的学校要给予扶持,如廉价租赁闲置校舍、适当投资、派相关专家进行办学指导等,使其发展壮大,对一些可发展的小型学校可进行合并扩大规模后再进行扶持,对一些“地下陋室”和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则要坚决予以取缔。③合理利用可用教育资源。在提高公办学校对流动儿童接收能力的同时,也应积极合理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兼并与功能转化。首先,对于条件较好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协商等与当地临近的公办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或者合理共享当地其他可用教育资源,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本地有容纳能力的公办学校。可以兼并规模较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分校的形式进行合作和创办。再者,一些闲置资源较多的公办学校可以实现功能转化,成为大规模招收流动儿童的学校,以合理利用闲置资源。

3.2.2 在教学质量方面,对于学校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对于合法的民工子弟学校,要给予大量的帮助与扶持。其次,政府要呼吁社会团体或个人对合法民工子弟学校的资助。对于教师的原因:①引导社会师资力量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援助。(1)教育行政部门可加大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通过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形式,委派优秀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公开教学和经验交流等活动,让该类学校的教师通过观摩等获得成长;(2)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义务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3)师范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也可进行相对长期的义务支教,为农

民工子弟学校补充力量。②发挥政府的力量,加强政策指导、辅助和督导。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要予以支持和指导。因此,(1)教育行政部门可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明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办学水平等,以规范办学。

(2)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如计算机操作、现代教学方法和新课程等,并通过制定政策等督促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以达到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③鼓励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支援。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可以鼓励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事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国家和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继续深造、二次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政策优待。对于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实行电子学籍制度或义务教育学号注册制度,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因学生流动性大所造成的学籍管理混乱,可以实施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制度或义务教育学号电子注册制度,每个学龄儿童只有一个学号,每学期由学校到义务教育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注册,教育部门如发现某个儿童在义务教育期间没有按时注册,可根据学号进行追踪调查。也可以借助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和计生部门的育龄妇女管理系统,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电子网络管理系统,以跟踪每个学龄儿童的流动情况和受教育状况;②建立简易流动学校。可借鉴现有比较成功的流动学校的经验。由政府出资或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质量较好的流动性简易学校,在需要时由政府统筹安排随学生流动而有序流动,以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节省资金和教育资源。也可根据当地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逐步实现中心地区以外,原则上每镇(或街道)集中办

一、两所或几镇合办一所的合理布局。对于家长方面的原因:提供机会,对农民工进行非正式教育或培训。可举办专门的培训点或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增强其对家庭教育方法的认识,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内在的动力。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正确认识,各区和部门还可发挥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为农民工创造较易融入的良好生存氛围和环境,消除他们因身份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忧虑,进而直接或间接的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3.2.3 在管理方面,政府或社会公益团体要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正规培训与教育,还可以采取“一帮一”互动模式,让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走进民工子弟学校,为其阐述正规的教育模式。作为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自己也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加强自身内涵素养的提升,以便更好的理解教育方针政策。

3.2.4 在教师待遇方面,提高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民工子弟学校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政府部门可按照政策督促学校对教师生活的保障,也可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减少学校的办学负担,如提供一定的教师培训资金等。

4、几点结论

4.1 通过调查,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大致存在以下这几方面问题:在制度方面,民工子弟学校的合法地位难以取得,导致学校办学不规范,甚至还存在着非法办学的现象。在教育方面,大部分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在管理方面,大部分民工子弟学校还存在着管理闭塞,不规范等问题。在教师待遇方面,各个民工子弟学校存在“无力”现象。

5.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李:李道军校长,队:暑期小分队队员)

队:校长,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大致情况

李:我们学校是2006年9月1日开学的,那时只有120多人,07年有春200多人,秋天400多人,第四学期有500多人,现在接近1000人,授课老师24人,师资是比较薄弱的。队:老师的来源是怎样的?

李:学校都是自己找老师的,老师基本上是大专水平及以上,少数存在高中学历。队:老师的工资待遇如何?

李:相比较公办学校,待遇是比较低的,一般授课老师是1200—1300元每月,班主任则是1300—1700元每月,寒暑假会有一些相应的补贴。

队:学生是来自哪些地区?

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贵州,四川,云南,山东等。虽然这里的条件相比较而言不是很好,但是相比较他们老家,那肯定还算不错的。

队:学校开设了多少班级?

李:我们学校共有17个班,14个班为小学,3个班为初中。

队:那学校学生的收费情况又是如何呢?

李:小学生是500元,中学生为700元。因为我们学校为私立学校,这些学费中已经包括了老师工资和学校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了。

队:那社会有过资助吗?

李:那是有的,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都是有的。中国电信捐了3000元,我们都发给学生了,还有成泰银行也有捐助。

队:相比较城里的学校,会有哪些差别?

李:你们都看到了,环境不是很好。还有就是老师的流动性较大。我们的地方也是租来的,所以做社么是都会比较难。

队:学校的安全情况如何?

李:我们学校一向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上下课都有校车接送,满金华市地跑,已经做了五年了。每天要跑8趟,我们都会强调等车时的安全情况。还有如果学生不舒服,我们都会把他们送到附近的医院。还有学校还是会有监控的。

队:对学校的规划是如何的?

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学校扩大一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实在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因为首先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周围没有地可扩,再者,这个地方租来的,我们自己并不能随心所欲,还要向别人请示,因此会比较的难做。但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尽量办好,对得起孩子,对得起政府,这还是办得到的。

队:校长,您已经从事教育事业那么对年,请讲讲您的感受吧。

李:看不到孩子吧,心里就挺想的,看到他们,心里就会踏实和充实。我总是会鼓励那些年轻的老师,要爱护这些孩子,爱自己这份职业。

我们队员感想:

不可否认,学校的发展很快,短短五年间,人数从120多人上升到近1000人,这确实是一个大的飞跃。可是,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首先,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说,处于一个新兴的开发区,众多正在施建的房子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一所私立学校,缺少可靠的生活来源,又受收费金额的控制,一年下来难有盈余,对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相对于公立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20多个老师管理近千人学生,平均每个星期近二十节课,再加上私立学校的原因,琐碎繁杂也较多,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可由于工资不够高,易造

成师资的流失,使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校长一再表示,学校扩建是他做梦都想完成的事情,但是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条件下,说什么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有所捐赠,但都是杯水车薪,为改变现状,需要更大的努力,更需用心去开拓。

首所民工子弟学校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它,还不能称之为一所学校,其性质只是一个暑假补习班,人数寥寥无几。可是,如今的民工子弟学校已初具规模,在全国的多个省市都有不少学校设立,究其原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社会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相应的,带来了巨大的民工子弟,民工子弟的就学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民工子弟学校的建立,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梦想的延伸。打苦工,打零工的他们,风吹日晒却拿着微薄工资的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再走他们的老路。可是由于户口.经费等原因,上公立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道打门槛,民工子弟学校则提供了良好机会。教育是公平的,孩子是平等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应由孩子们来承担。当想象孩子们坐在破旧摇晃的椅子上,教室狭小的空间连转一圈都困难时;当放眼操场只有一个篮球架时;当连上厕所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时;当一副乒乓球拍对他们来说是至宝时……

6.关爱农民工子弟策划书 篇六

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协会

一. 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这些农民工子女虽然已经

来到了城市,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融入 城市,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并不能很好的关

心他们的子女,这就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会有认知

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心理

失衡等心理问题,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

辅导子女学习,因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根据这一情况,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协会拟举办“大

爱杭城,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关爱行

动计划。

二. 活动目的:通过策划举办这一系列活动,让所有的农民工

子女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让他

们能健康成长;同时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

列中来。

三. 活动主题:大爱杭城,关爱农民工子弟

四. 活动时间:2013年4月19日

五. 活动地点:农民工子弟学校

六. 活动主办方: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协会

七. 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实践拓展部在4月15日前联系好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校方洽谈好活动的内容及安排

2.实践拓展部在4月15日前安排好两个乘车路线,另一

个作为备用路线,确定两个活动的带队人

3.办公部在4月16日前确定好参与活动的人员名单,并

且发短信通知好各人员

4.宣传部在4月11日在各个网络平台(人人,新浪微博,微信等)宣传本次活动

5.项目管理部门在4月15日前采购各种所需活动所需物

品(具体物品在下面 经费预算 栏目)

6.(二)活动流程:

1.所有活动参与者在19日13点在农民工学校门口集合并

清点人数,领头人交代好活动安排,要求戴好志协红帽

及徽章新闻编辑部的要对全程活动进行记录,拍照

2.(1)游戏陪伴

派5名志愿者去教室布置会场,准备好游戏小礼

通过玩小游戏为小学生发放糖果和其他小零食,让他们们感受快乐无处不在,学会以微笑面对生

活,都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

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吃的东西

(2)学习指导

安排几个学习优秀的志愿者为学生们进行学习方

面的指导,教他们如何学习,怎么解决学习上的问

题,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建立信心。旨在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和心理正能量

(3)温情谈心

让志愿者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做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

(4)感恩父母

让留守儿童写下他们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由新

闻编辑部同学帮他们照相,并将相片及他们的祝福

寄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在此之前要向校方获得学生

们的家庭地址,避免学生自己不知道家庭地址的),写好的信有人力资源部门收集

(5)小礼品发送

给每一位孩子赠送一份小礼物(学习用具),让他

们感受到学校和志愿者们对他们的关爱。

3.最后全体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弟学生合影留念,然后由带

头人清点人数,准备坐车返校

(三)后期工作:

1.回到学校后,要求参与活动的做志愿

者写一篇活动感想,交给办公室部门

2.新闻编辑部编辑好活动资料后,将资料与活动结束后第二天交给办公室部门备份,并且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活

动消息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新闻编辑部拿到给学生们拍的照

片,整理好他们写的信,去邮局寄给孩子们父母

(四)部门分工

八. 经费预算:

九. 活动规则: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要服从带头人的安排,爱护集体,乘车

不得私自离队前往和返回

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协会

7.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拱墅区1所民工子弟学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学生276名,平均年龄(9.57±1.81)岁;其中男生139名,女生137名;户籍:本市43名,省内138名,省外95名;来杭州时间:<1 a有15名,1~3 a有41名,>3 a有220名。中期调查学生243名,平均年龄(9.59±1.76)岁;其中男生129名,女生114名。户籍:本市35名,省内123名,省外85名;父母关系:良好78名,一般113名,较差52名;来杭州时间:<1 a有5名,1~3 a有30名,>3 a有208名。干预前后学生的性别、年龄、户籍、父母关系、来杭州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一定可比性。基线调查时回收有效问卷276份,中期调查时回收有效问卷243份,因转学、毕业等原因,学生的流动性稍大,2次调查都参与的学生有203名。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该校成立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实施小组,校长任组长,各科室科长、教研室组长任成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程参与技术指导。该校在创建过程中以健康促进学校理论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的生源特点,综合医学、心理学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意见,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1) 健康管理。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促进健康。制定学校章程和执行条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分解师生的压力。实施了“学生多元激励” 的评价制度,让各有所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感,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2)健康教育。在学校教书层面上促进健康。开办一年级家长学校和插班生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安排班主任担任班级心理辅导教师,每2周1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辅导教师均有详细的教案,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都有心理辅导课笔记。(3)健康服务。在学校服务层面上促进健康。成立校园专家小组,与学校的问题学生结对,开展每月1次的集体诊断治疗活动。按照浙江省优秀心理辅导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周,每学期1周,开展心理辅导课的赛课、心理游戏的推广、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等活动。

1.2.2 基线与评估调查方法

分别在2009年10月和2011年11月进行问卷形式的基线和中期调查。问卷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业务人员担任调查员。在班主任的统一集合下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并当场统一收卷。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统计描述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自我认知比较

干预后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能想到自己还有优点”及“认为自己身上有些地方比别的同学强”的认知报告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干预后报告率分别为78.3%和82.7%,干预前报告率分别为64.1%和65.3%,χ2值分别为4.760和4.065,P值均<0.05)。干预后“认为自己有的地方不如别的同学”、“认为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有最要好的朋友”3项自我认知报告率均高于干预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报告率分别为88.4%,90.9%和97.9%,干预前报告率分别为79.0%,89.1%,91.7%,χ2值分别为2.940,0.222和3.789,P值均>0.05)。

2.2 干预前后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后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大多数都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P值均<0.05),其中在与人相处、宣泄和控制自我情绪两方面的指标均有提升;但认为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能与异性友好地交往相处2项指标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正确形成率在干预前后都很低。

2.3 干预前后学生其他健康相关行为比较

干预后学生吸烟、喝酒的行为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其余条目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报告率在干预前后均较低。见表2。

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学校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大多数指标都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其中在人际交往、自我调适方面的指标值均不同程度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类似[3,4]。说明在民工子弟学校中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增强了流动儿童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试点学校流动儿童青春期性知识仍然相当缺乏,有关异性交往2项指标的正确形成率在干预前后均较低,这可能与流动儿童本身敏感、自卑的性格有关,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和家长的简单干预,一部分学生对与异性交往产生困惑和焦虑,进而在交往行为上产生退缩。这也说明试点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力度还很薄弱。有学者指出,对学生的性教育要在青春期到来之前, 即小学阶段开始[5]。这也要求试点学校要对高年级学生采取适当的青春期教育,尤其是性教育,提高流动儿童对人生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心理发展水平[6]。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个体人格、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方面[7,8,9]。因此,流动儿童心理保健除有学校的积极参与外,还需要家长的良好配合,更需要儿童主动反思、自我保健,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10]。笔者认为,在试点学校今后的干预活动中要加强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社区协作,不断改进流动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11];二是学校和家庭互相沟通和协作,努力培养流动儿童乐观、积极的情绪,教会他们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科学方法和“出口”。三是校方重视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力,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邀请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教育,让教师和家长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志谢 该调查得到了拱墅区教育局、杭州市树人小学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徐凤娇,邓瑞姣.长沙市流动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45-547.

[2]袁立新,张积家,苏小兰.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51-853.

[3]刘碧芳,沈雅忠.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77-478.

[4]方跃伟,仝振东.舟山市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87-988.

[5]吴美姣.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策略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3):100-101.

[6]蓝琼丽,马梁红,田昕,等.柳州市2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40-42.

[7]陆定湾,何凡,刘碧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417-418.

[8]梁修云,孔金旺,胡慧文,等.武汉市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34-436.

[9]唐建良,王金龙,王莲娥.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80-81.

[10]韩煊,吴汉荣.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64-65.

8.教学质量成农民工子弟学校最短板 篇八

“不想让孩子以后待在上海念农民工子弟学校。”邢老师离开上海,除了因为工资偏低、生活成本偏高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好的公办学校他们又进不去,农民工子女进得多的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又不好。”

邢老师说,与其让孩子在上海接受“略差一等”的教育,倒不如回老家上好学校。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一些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今能获得每生每年5 000元(5 000元的一部分由市财政出,一部分由所在区财政出)的政府补贴,但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令人嗟叹的教学水准,使得一些学校陷入“教学越差,越招不到好学生”的窘境。

硬件条件堪比公办学校

2014年寒假后开学第一天,上海奉贤区民办曙光小学校长韩国猛正在为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动脑筋,“每星期都要派一名老师去参加区里的交流培训课,要想办法鼓励老师之间多交流学习,要多请公办学校的老师来讲课”。

韩国猛说,最近两年,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教师流动率稍小了些,但如今挡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均衡发展问题前头最大的坎依然是“教学质量”。

从上海市2008年启动“上海模式”,通过按学生人数补贴的方式,将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统一管理起来至今,韩国猛经历了这项补贴从2008年最初的2 000元,到2 500元、2 800元、3 000元,再到5 000元的连年递增。

与此同时,曙光小学的教师工资也在逐年上涨,教师流动率在逐年下降。从最初的不到1 000元,到现在普通教师工资3 500元,中层干部约4 000元。这里共有26名教师,从最开始每门课、每学期都要换任课老师,到后来一学期离开八九名教师,一学年离开五六名教师,再到现在,教师队伍基本稳定,一年离开一两名教师。

一个喜人的现象是,这里的硬件教学设施已堪比公办小学。去年,曙光小学成为唯一一所申请到教委“校安工程”项目经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获得400多万元的校舍修缮补贴。

如今走进校园,迎接学生们的是一块超大的LED电子屏幕,一圈红白相间的标准塑胶跑道和塑胶操场。所有的墙壁都重新粉刷,校舍的楼板、地面都重新加固,教室里有净水器设备,电脑房、综合实验室、保健室、图书室、教师橱柜等普通公办学校的“标配”这里现在也有。

韩国猛告诉记者,这些全部由“政府埋单”,就连学生的课本、作业本也都是政府免费配齐的,“生均5 000元的补贴就用在日常开销、校舍维修和教师工资上”。

记者算了一笔账,曙光小学约有520名学生,每年应有260万元补贴。全校共26名教师,按每人每月税前收入5 000元计算,学校每年在教师工资上需支付156万元。

韩国猛说,现在公办学校一名普通教师年收入大约八九万元,如果为每名教师支付约10万元年薪,学校的财务立马就会捉襟见肘。但他告诉记者,教师薪水偏低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的最根本原因,“总体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家教素质不高,这些都是问题”。

一堂“木讷”的英语课暴露问题根源

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奉贤区公办肖塘小学副校长丁忠最有发言权。他所在的学校曾连续数年被区教委指派与农民工子弟学校一对一结对共建,他给民办校的老师讲过课,也听民办校的老师讲过课。

“小朋友们跟我读……再跟我读……跟我读……”一堂由民办校教师上的“木讷”的英语课令丁忠印象深刻。“一堂课35分钟,反复在念那几个英语生词,除此就没招儿了。”丁忠说,那个讲课的英语老师虽然来自外省市,但英语发音标准,讲话也很流利,只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奇缺”,“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靠有经验的老师带,靠自己花时间琢磨,他们显然没这个条件”。

在公办肖塘小学,同样一堂英语课,教师领读只是一堂课中的一小部分。教师还会尝试教会学生对个别字词的发音、拼读技巧,会把发音相近或同类型的词汇再拓展出来,还会结合现场情况与学生操练英语对话。

在丁忠的印象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空闲时间静下来琢磨怎么上课。此外,有经验的老教师极度匮乏,新教师只能靠无师自通。

在他看来,农民工子女相对本土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本身就比较薄弱,因此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尤其重要,“课上学不好,回家更没法补习”。

去年,肖塘小学与区内一所排名靠前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肖塘小学的教案、备课笔记、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试卷与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共享。

共享下来,一二年级语文、数学,后者略低四五分、五六分;三四年级语文、数学,后者低了七八分、十分。而在英语方面,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平均考分比肖塘小学低了大约20分。

“年级越高,教得越难,差距越大。”丁忠观察,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也正在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过去一些不对民办学校开放的教研活动,如今都能见到民办学校教师的身影。

这一点,得到了民办曙光小学校长韩国猛的证实。

“我们现在可以到全国各个区级重点的公办学校听课、交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韩国猛说,现在几乎每周都有诸如新教师培训、新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一年级语文老师培训、数学教研组长培训等各类培训要求民办学校派教师参加,“我们人手不够,但每次至少派一个人去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曙光小学还聘请了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定期来这里上课。“教学质量上不去,招不到学生,就没补贴,学校未来就更办不下去了。”韩国猛对这一点尤为清醒,“未来肯定会有因为教学质量不行被市场自然淘汰的学校出现。”

各种转学下的“教学质量”困局

因为学校教学质量不行,安徽来沪务工的小刘和妻子开始琢磨着给孩子转学。他们的女儿刘霖(化名)原本在上海奉贤的一家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小学3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我朋友把孩子弄进一所公办学校上学了,他说那里的教学水平高很多。他孩子原来在民办学校班里排前十,到了公办校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因为女儿学习成绩好,小刘打算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上好学校。

他打听过了,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女儿必定要回安徽参加中考再上高中,“我们安徽也有好学校,但你得考得过啊!孩子爱学习,不能耽误了她”。

小刘告诉记者,女儿现在班里成绩较好的孩子家长,只要条件稍好一些,都有给孩子转学的打算。转学的目标,清一色都是离家近的普通公办学校,“再差的公办学校,教学质量恐怕也比民办的要好一些”。

与此同时,在另一头,上海本地学生的家长张达(化名)也在为转学的事情发愁。他的孩子在虹口区一所公办小学念4年级,令他不满意的是,这所公办学校招收了将近90%的农民工子女。

与奉贤的民办曙光小学的师资力量相比,这所学校的情况明显好了许多,这里有40名教师照看380余名学生,校舍环境干净、整洁。近年来,由于棚户区改建、拆迁等原因,这里的生源流动性较大,很多棚户区住宅被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大多进入了这所公办学校就读。

“总感觉不太对,教学质量肯定下降了。”尽管拿不出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的证据,但张达总是从主观上觉得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还是想想办法给孩子转学算了”。

两种转学愿望均饱含着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极大期许,然而,这种“转学”反而将大家所看重的“教学质量”推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困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试想,当一个公办学校由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组成,或者将农民工子弟学校完全转为公办,农民工子女就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学质量”了么?

上一篇:电梯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我对妈妈很生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