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资助统计表

2024-07-25

幼儿园资助统计表(精选7篇)

1.幼儿园资助统计表 篇一

**幼儿园关于2018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

资助情况的报告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园及时召开教师会议,安排部署了2018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工作。

我园高度重视,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成立资助评审领导小组,5月2日通过召开幼儿家长会及家访,进行了资助宣传教育,包括本次资助活动的名称、资助标准、资助人数和申请程序等内容,并且开展资助育人活动,教育幼儿诚实守信、谦让弱者、善待他人、勇帮难者、感恩国家和铭记党恩等内容;5月3日学生提出申请;5月4日我园评审领导小组认真审核,公开公平的评议,并进行了5天(5月7日至5月11日)的校园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确定了最终资助幼儿,现将资助情况予以上报。

资助幼儿*人(建档立卡*人),每人***元,资助款共***元。

**幼儿园

2018年5月12日

2.幼儿园资助统计表 篇二

近年来, 针对基金论文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大都集中在数量统计, 学科、地域及单位机构分布, 鲜有对其论文质量及重复资助问题的探讨, 对重复资助的定义也有待商榷[8 - 9]。本文通过对2009 年以来SCI收录我国理科期刊的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统计分析, 重点针对其基金资助情况、论文质量以及作者机构数量, 并给出基金重复资助论文的科学定义, 以期发现我国目前基金项目资助的一些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为国家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范管理基金重复资助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 而对社会、人文、艺术科学的基金支持力度并不大, 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1]。我国的科技战略发展方向更是决定了目前我国的科学基金主要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为了更全面客观的分析我国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的现状, 我们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接受国家基金资助较多、且产出也较多的典型基础学科,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及地学。

从2009 年起, Web of Science增加了科技论文的基金项目检索字段, 借助这一新的检索功能, 我们可以对我国科学基金论文展开研究。研究统计数据来自被SCI收录的数学、物理、化学及地学学科的中国期刊共46 种, 范围为2009—2011 年以上期刊正式出版的论文共33 655 篇。其中中国作者发表或参与的论文31 193 篇, 占总数的92. 7% , 含基金资助的论文16 049 篇, 比例超过51% , 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中国基金论文数据,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SCI收录的中国期刊的原因。

2 结果分析

2. 1 选取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 2009—2011 年被SCI收录的46种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 其中中国作者发表或参与的31193 篇论文中共标注了42291 项基金资助项目, 篇均为1. 36 项; 若只统计基金资助的16049 篇论文, 则篇均达到2. 64 项。表1 的统计结果表明, 标注1 ~ 4 项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数相对较多, 占基金论文总数的87. 86% ; 其中尤以标注1 项或2 项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数最多, 分别占基金论文总数的27. 80% 和28. 77% 。单篇论文最多标注了19 个基金项目 ( 来源于5 个不同的基金资助机构, 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高校) 。表2 的统计结果表明, 标注1 ~ 2 项基金资助来源的论文数相对较多, 占基金论文总数的72. 71% 。单篇论文最多标注了8 个基金资助来源。

2. 2 选取论文的质量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截至2012 年11 月30 日, 46 种期刊参与统计的31193 篇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1. 39, 而其中16049 篇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 52, 15144 篇非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 26, 可以看出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要优于没有基金资助的论文。

我们将超过6 个 ( 不含6 个) 基金资助的论文认为是多基金论文, 将超过4 个 ( 不含4 个) 基金来源资助的论文认为是多基金机构论文。表3 的统计结果表明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随着资助论文基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到了多基金论文这种趋势被打乱。同样在表4 中, 多基金机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也不是最高的。图1 体现的是表3 和表4 中的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两条曲线都是随着横坐标的增加有一个上升趋势, 但分别在多基金和多基金机构出现一个拐点。这说明了论文的基金数量并非越多越好, 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质量上的“饱和”, 从而造成科研投入的浪费。

2. 3 论文的作者机构数量统计分析

论文的作者机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合作程度。表5 的统计结果表明, 作者机构数量为1 个和2 个的论文相对较多, 分别为7365 篇和5389 篇, 占基金论文总数的45. 89% 和33. 58% , 他们的篇均被引频次也相对较低, 只有1. 49 次和1. 45次。篇均被引频次随着作者机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即论文的合作程度越强, 论文的平均质量相对越高;但是作者机构数量超过5 个 ( 不含5 个) 的论文即多机构论文, 他们的篇均被引频次反而不如机构数量为5 个的论文, 仅为2. 04 次, 也就是说, 机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论文质量也会达到 “饱和”状态。

作者机构数量在2 个及以上的论文即机构间合作论文, 共有8684 篇, 他们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 55, 略高于无合作论文的1. 49 次。对于机构间合作论文, 不同机构的科学家分别从事联系紧密的若干学科, 申请不同学科的基金, 或者是同一学科的科学家申请不同基金来源资助的基金, 很容易产生多项基金同时资助一篇合作论文发表的现象; 但是也有某些科学家组成固定的团队, 就某一研究主题重复申请基金的情况。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受到两个或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就认为是重复资助论文[8], 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

一种对重复资助论文比较科学的定义是作者机构数量小于资助基金数量的论文; 而作者机构数量大于资助基金数量的论文为欠资助论文, 两者刚好相等的则是适资助论文。对16049 篇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后得到 ( 如图2 所示) 重复资助论文有8344篇, 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篇均被引频次为1. 58; 欠资助论文有3188 篇, 篇均被引频次为1. 42; 适资助论文有4517 篇, 篇均被引频次为1. 48。统计结果显示重复资助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就我国科学基金项目的现状来说, 能够获得重复资助的团队整体科研实力一般比较强, 因此产出的成果质量也相对较好。但这并不代表重复资助论文应该受到鼓励, 反而这种行为应该采取措施严厉制止, 因为这涉及资源的浪费以及科研道德问题。

3 讨论与展望

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日益增加, 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数量不断提高。各个学科和地区的情况都不一样, 要想统计基金对于论文的影响十分困难。本文以上的分析对于单篇论文来说结论并不准确, 但是在统计上具有一定意义, 可以为国家科技资源的有效分配利用提供依据。

从统计的结果看, 个别论文资助的基金非常多, 而且是来自多个不同的基金来源, 被引频次却没有相应的上升, 这种情况是典型的重复资助, 用同样的研究内容却进行多头多项申请。大多数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与论文质量还是成正比的, 因为申请基金的能力也是团队整体科研实力以及研究基础的重要体现。

对于基金项目的重复资助情况, 不能单靠申请者的科研道德来约束, 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资助机构避免重复资助的关键在于, 如何有效的甄别和筛选重复的申请。但是在其他助机构中检索申请是否存在重复的这一机制目前尚未建立, 因此很多资助机构感到不知所措。Harold Garner及其研究团队开发的基于计算机的文本检索方法, 已被证实能够有效的查找出需要进一步整改的重复基金申请。对此, Garner建议各资助机构需要更加统一的规定以及对重复的定义, 他还倡导建立中央基金数据库, 用于自动标识重复文本, 但最终确定是否存在重复仍需再次进行人工检查。经Garner统计全美基金的平均资助额度大约是45 万美元, 他认为值得花费数日的工作量用于避免资助的重复[10]。

另外, 笔者对解决重复资助给出另一条建议, 从成果统计方面入手。基金项目在结题时, 各基金资助体系统一要求标出该基金项目在某篇论文中的排名, 排名顺序反映该基金的资助对论文产出的贡献值。这样一篇论文排名第一的资助基金就只有一个, 科研工作者在申报基金项目时要注明预期获得的第一资助基金论文数, 第一资助基金要成为结题的必要条件。第一资助基金类似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按照以上规定, 申请者为避免项目不能结题, 会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基金资助, 可以有效消除基金重复申请的动机。

下一步研究还可以对CSTPCD收录期刊的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开展统计分析, 并与其他国家的结果进行对比, 为进一步完善基金项目资助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贤文, 刘则渊, 侯海燕.全球主要国家的科学基金及基金论文产出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0 (1) :61-66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年度研究报告)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

[3]JAIN A, GARG K C, SHARMA P, et al.Impact of SERC's funding on research in chemical sciences[J].Scientometrics, 1998, 41 (3) :357-370

[4]CRONIN B, SHAW D.Citation, funding acknowledgement and author nationality relationships in four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9, 55 (4) :402-408

[5]侯莉.三种肿瘤核心期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17) :3098-3100

[6]刘彦庆, 杨发金, 郑自途.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的进展研究[J].情报科学, 2003, 21 (7) :721-724

[7]孟祥业.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08, 22 (2) :125-128

[8]周捷.我国科技论文基金重复资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温晓平, 王国辉, 窦春蕊, 等.关于科技论文基金项目标注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 2006, 20 (6) :353-356

3.幼儿园资助统计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记录;统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46-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5~6岁大班幼儿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发展目标中具体指出: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并在成人的帮助下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总会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乐于发现和探究,但对需要持续观察才有所发现的现象,却容易兴趣不浓,有效记录和统计结果的的能力不强。而且大班幼儿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力,记录科学发现,但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和统计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折射出大班幼儿有效记录和统计结果的能力有待提高。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持续有效地观察和记录、统计?对此,我不断学习多媒体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老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班科学领域中提高幼儿记录、统计能力的合理运用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挖掘多媒体资源在提高幼儿记录和统计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在我们班的《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初步达到了提高孩子们有效记录、统计的能力。

一、多媒体电子表格的运用让科学教学方便、直观、形象

在科学活动中,经常要用记录表来记录实验现象,统计表来统计实验结果。在记录和统计前,传统的方法一般是教师将幼儿使用的表格放大,进行简单的讲解,出现的问题是集体讲解的时候不方便多人操作,一次性,不便涂改、更换,不方便展示实验现象和结果。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受到绘画水平的限制有些东西不会画的现象。如:在画水杯、豆子时,孩子们画的不一而同,但很多都不太形象,而有的孩子则精雕细啄,花了很多时间在绘画这些物品上。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活动中,我使用了电子表格,在使用之前,先引导孩子们自己进行画一画,记一记,之后我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演示、总结,纠正,将表格中要用到的材料:量杯、白醋(模拟酸雨)、纯净水、豆子,全部可以将实物拍摄下来,制成图片后再粘贴在表格中,小朋友看见的表格中的实物,更清楚明白,也能够对比自己的记录的不足,进行纠错改正,还会更加专注的进行科学实验操作以及结果的记录。整个活动过程达到以幼儿为先,孩子们起了主导作用,进行了独立思考、记录,孩子们看到电子表格会豁然开朗,感觉到自己做的表格的不足。孩子们能通过自己几天的观察,再运用直观的电子表格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豆子在正常的雨水中和酸雨中的不同的变化,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定出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之后自己做表格,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进行科学实验的记录,活动有效达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科学发展目标,活动中教师和多媒体电子表格也达到了对孩子们的有效辅助和指导。

二、多媒体电子表格的运用让科学活动更生动有趣

富于变化的电子表格会让孩子们感觉生动有趣。我们这次制作的电子表格,线条的出现都是以动态形式一一出现,这样能让幼儿在绘画表格时知道该怎样去画线条,怎样画一个完整的表格。表格里的各项内容逐一随教师的讲解一项一项出现,来指导孩子们在做自己的表格时怎样一项一项填写里面的内容,并分清主次。再将电子表格的记录结果配上音效,答案是正确的,屏幕上发出鼓掌、拍手等愉悦的动画形象和声音,答案是错误的,屏幕上发出沮丧、鼓励的形象和声音。孩子们对这个表格特别感兴趣。都积极举手,争着获得操作表格的机会,比以往的科学都活动更加努力的去做实验,乐于去反复验证自己的结果,这次科学活动达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乐于体验探究过程”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

三、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丰富幼儿的记录形式,让幼儿主动分享交流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记录经验,能简单运用符号、图象、标记等方法进行记录,但如果教师不进行引导或引导不到位,孩子们主动采取的记录形式就会显得单一、重复,容易导致记录内容不够具体、清晰。因此丰富幼儿的记录形式尤为重要,所以要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样记录方法,适时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和生动形象地表现记录内容入手,让记录更加真实完整地展示幼儿的观察发现,促使幼儿的持续性观察更加生动、有趣。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次科学探究活动中,我将幼儿的记录表用相机拍摄下来,并在白板上播放,让孩子们与同伴交流观察发现,在同伴的鼓励和带动下,一些平时较少主动分享的幼儿更加积极地交流。之后选取记录完整,有创意的记录表,在集体中分享交流。通过分析和梳理,幼儿之间能互相对照记录表,发现同伴的与众不同。

四、多媒体电子表格能反复使用,节省时间,减轻教师和幼儿压力

纸做的表格只能使用一次,黑板做的表格也总是擦来擦去,而电子表格,稍加改动,就可应用于其他科学活动、科学实验,这样达到可以不仅让幼儿反复操作,也方便教师反复修改、操作,进行其他科学活动的准备和整理教学,节省了老师的大量时间,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电子表格直接投映在大屏幕上,比黑板和纸张更大更形象直接,省了黑板做固定架,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拿出来使用。科学活动注重幼儿多次反复验证,而电子表格也可陪伴幼儿为他们做多次的记录、操作,每次都可以有不同的记录结果,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变化,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惊奇和惊喜。

4.幼儿园学前资助工作汇报 篇四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登封市君召乡蓝精灵幼儿园位于君召乡山范村,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学校有幼儿52名,教职工6人。

(一)2020年学生资助情况

2020年君召乡蓝精灵幼儿园共资助学生41人次,资助资金2.92万元。其中登封市基本生活保障29人,资助资金0.87万元。学前教育资助41人,资助资金2.05万元。

2020年春季,我园资助学生19人,资助资金1.37万元。其中登封市基本生活保障14人,资助资金0.42万元。学前教育资助19人,资助资金0.95万元。

2020年秋季,我园资助学生22人,资助资金1.55万元。其中登封市基本生活保障15人,资助资金0.45万元。学前教育资助22人,资助资金1.1万元。

(二)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情况

2020年君召乡蓝精灵幼儿园建档立卡学生29人次。其中春季资助河南省建档立卡学生13人,郑州市低收入1人,登封市基本生活保障0.42万元。秋季资助河南省建档立卡学生14人,郑州市低收入1人,登封市基本生活保障0.45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为加强对幼儿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幼儿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幼儿资助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结合我园工作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幼儿园分别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工作制度》、《资助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幼儿园校内资助管理办法》、《学生资助包保责任人制度》《学前资助工作监督检查制度》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高度重视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具体做法:

1、幼儿园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文件精神,达到人人皆知。

2、组织所有班主任召开专题培训会,使班主任彻底了解上级的资助政策,成为宣传资助政策的主力军。

3、对全体教师进行政策测试,督促他们熟悉和掌握政策,并将各班资助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幼儿园量化考核积分。

4、利用微信、黑板报、横幅、宣传栏、放发明白卡、召开家长会等各种渠道告知上级通知、资助政策、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到所有家庭,做到政策家喻户晓,应知尽知,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

5、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班级的微信群等形式告知家长资助政策及资助条件。

6、加强感恩教育,我园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幼儿美术作品等活动加强感恩励志教育进行宣传。

7、设立资助工作投诉电话、举报信箱,及时回复家长的咨询,及时妥善处理解决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时办理上级领导批办的文件。

(三)精准资助规范程序

1、为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漏掉一个贫困家庭幼儿”,我园利用建档立卡扶贫数据库和全园学生的学籍系统进行比对,排查出需要资助的幼儿,同时结合家长填写的郑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排查出其他方面需要资助的困难类型进行全面资助。

2、我园建立了三级评审制度,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资助程序。能根据上级要求对资助对象进行再次审核,按要求对被资助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对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班长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核实,要求每个家庭填写情况调查表,能熟悉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力求上报的每个信息都是准确真实的。

(四)结果告知

资金发放后我园利用微信、电话、会议等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进行资金查收、确认并将结果反馈回来,同时园内的资助有关人员人户将温馨告知书发放到位。

(五)排查整改

1、2020年我园多次进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河南省困难学生识别系统对我园需资助的幼儿进行个人信息查看、比对,及时的维护更新系统中的幼儿信息,发现系统中未资助的幼儿进行未资助原因的填报。

2、2020年我园由园长带领资助负责任人及包保责任人进行6次入户核查工作。在入户过程中发现个别家庭墙上宣传栏的“温馨告知书”有粘贴缺失、破损情况,村档、户档的资料存放不全,核查中我们及时的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六)档案管理

根据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我园把档案分为:机构建设、政策宣传、贫困认定公示、资助管理、资金发放、档案管理、校内及社会资助、信访处理八大类。我们不仅重视纸质档案的同时也重视电子文档的管理。

(七)家长来访

我园资助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认真接待每一咨询的家长,详细解答咨询政策,2020年我园没有出现过任何投诉及信访事件。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包保责任人素质有待提高,今后还需建立每月培训、测试制度,以考促学加强包保责任人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加强三级评审的认定程序,对特殊困难幼儿的资助认定做到真凭实据。

3、加强对教师资助工作的绩效考核,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

5.幼儿园资助会议记录 篇五

为了关注学前教育弱势群体,切实落实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什邡市冰川幼儿园按上级通知,于5月23日下午2点在冰川幼儿园召开xxxx春季“三儿资助”专项工作会议。全体幼儿家长与学校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参加会议,余尚菊园长主持会议。

会上,余尚菊园长首先将什邡市教育局《关于落实并报送xxxx年春困难儿童保教费减免》的通知,并根据幼儿园对资助范围、补助标准、审批、名额和报送时间以及申请表的填写和公示进行传达。特别强调将在春季的“三儿摸底”工作中申报的幼儿中再次审核,确定受助人选,再报送冰川小学资助小组进行审核,最后报送市局资助中心。余院长补充道:家长同志要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认真对待,理解。

据悉,冰川小学对学生资助相当重视,按要求成立了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小组分工明确,认真负责。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办理好各项助学金申请、评审、上报、填表、公示与最后上报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以及发放工作等具体工作。

6.幼儿园教育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篇六

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幼儿解决生活困难和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培养贫困幼儿积极进取、勤俭自强的优良品质。同时,也为了规范对贫困生的资助与管理工作,结合幼儿园的特点,特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资助范围和对象

在我园就读的具有巨龙镇常住户口的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列入受助范围:

1、低保家庭儿童;

2、孤儿;

3、残疾人家庭儿童或残疾儿童;

4、军烈属子女;

5、因重大疾病、意外灾难等原因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儿童。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成立“龙湖镇第一幼儿园学前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秦伟红

副组长:代燕燕

组 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集体认真研究,严格审查,确保我园最困难的儿童和家庭都能及时得到资助。

(二)办理程序

1、资助申请。符合条件的受助儿童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先到本班教师处领取《学前教育国家资助申请表》,如实填写资助申请表向我园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符合资助条件的有效证明材料及其复印件三张。

2、资格审定。

1)成立幼儿园资助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园长、教职工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人数不得少于5人。

2)评审小组根据幼儿家长或监护人提交的材料,按照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对提交的资助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审核。

3)评审结束后,将受助幼儿名单在园内园务公示栏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4)公示无异议后,由幼儿园统计汇总受助幼儿信息连同申请材料的复印件,经园长签字同意加盖单位公章,报至县教育局审核和确认。

5)建立幼儿资助信息档案,将资助幼儿有关材料妥善保存。

3、资助资金发放

教育局根据幼儿园上报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幼儿名单,填报《学前教育资助名册汇总表》,再由县财政局将资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三)所需材料

1、受助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填写的《学前教育国家资助申请表》3份;

2、受助儿童和监护人户口簿复印件3份;

3、受助儿童符合资助条件的有效证明材料及其复印件(可一项或多项):

1)低保家庭子女经县民政局签署意见和民政部门发放的低保证及其复印件3份;

2)孤儿经县民政局签署意见和民政部门发放的儿童福利证其复印件3份;

3)烈士子女经县民政局签署意见和民政部门发放的烈士子女证明及其复印件3份;

4)残疾人家庭或残疾儿童经县残联签署意见和县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及其复印件3份;

5)特殊困难家庭儿童须实际居住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出具的因重大疾病、意外灾难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及相关证据。

4、受助对象提出申请时,必须提供所有证明材料原始件和规定的复印件,原始件经幼儿园核对与复印件相符后当场退给受助儿童监护人。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宣传栏、通知、家长会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政策,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将资助政策宣传到幼儿园所有家庭,确保符合资助条件幼儿都能及时得到资助。

2、落实工作责任。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儿园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建立资助档案,将幼儿资助申请表、贫困证明、公示材料、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

3、加强资金管理。资助经费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是第一责任人,对资助工作负主要责任。我园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结合实际制定资助经费管理细则,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资助资金的发放及名册登记、档案保管工作。资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学期末或学年末在本园校务公开栏公示资助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7.幼儿园资助统计表 篇七

【关键词】资助者类型 资助意图 感恩 亏欠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56-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加大投入推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以及社会资助的增多,许多贫困生从中获益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受资助后不知感恩的情况时有报道,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等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这些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感恩的关注与需求,为此,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机制对当前学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即使受助者承认接受帮助带来自己期望的结果,他们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而可能产生的是亏欠感。那么什么因素影响或决定受助者的感恩还是亏欠的情绪,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的?唯有探明这些问题,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接受了资助却不知感恩的原因。为此,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本研究将采用情景实验研究,探讨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当前高校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感恩是指人们接受了某种有价值的礼物或恩惠时产生的即时情绪体验。一般认为,只有当受助者知觉到帮助者是有意提供具有价值的帮助时才会体验到感恩情绪。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受助后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有可能是产生的是亏欠感。亏欠感是指个体因别人的帮助而获益所产生的有责任去偿还帮助者的一种情绪状态。过去的研究者常常混淆感恩和亏欠感,当前的研究发现,二者虽同是接受帮助或恩惠之后的情绪反应,但二者是有差异的。首先,亏欠感是基于互惠主义规范做出的,根据平衡—互惠理论,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恩惠时,受助者可能感到彼此关系的平衡性被打破了,因此觉得应该给予对方回报来恢复彼此的平衡关系。一旦没有回报对方,个体就会觉得亏欠对方。感恩或许也受到这个规范的影响,但感恩大于甚至是超越了“一报还一报”的心理。更具体而言,亏欠感会驱动个体去考虑帮助者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去偿还相等的价值。相反,感恩促使人们感激帮助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受助者对第三方的慷慨,表现为感恩的溢出效应。其次,感恩往往是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的,而亏欠感与诸如羞愧、内疚等消极情绪相关;在行为倾向上,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有关,而亏欠感与反社会的行为倾向有关。由此不难推测出,如果大学生接受他人的资助,他们感恩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亏欠感;且在这两种情绪的影响下,受助者可能会产生不同回报和助人意愿。那么在高校资助情境下,什么因素影响受助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情绪呢?一般来说,引发感恩/亏欠感的因素有四个:帮助对受助者的价值或重要性、帮助者的努力或代价、义务、意图。其中,帮助意图能直接预测感恩/亏欠感,被认为是区分这两种情绪的强有力指标:当帮助是无偿的、不要求回报时容易引发感恩;反之则引发亏欠感。然而,这个结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它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特别是高校资助的情境仍有待检验。据此,本研究预期当资助者持有不求回报、无私的资助意图时,则被试将会更加感恩,反之,期待回报、自私的资助意图则引发更高的亏欠感。

此外,帮助者类型也会影响到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根据不同的标准,帮助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许多研究倾向于从帮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关系来区分,并发现个体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显示出较少的感恩,而对朋友和陌生人有较多的感恩;在亏欠感方面,日本和泰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的帮助持有最高的亏欠感。此外,Watkins发现当受助者喜欢帮助者时,他们显示多的感恩稍微少的义务感。资助或捐助是一种特殊的帮助形式,在很多情况下,资助者和受助者并非同一时间在场,且二者多数是相互不认识的;但资助者可能是企业或政府等组织,也可能是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否有所不同呢?一些证据显示我国的企业组织的捐助更多出于慈善、利他的动机,而慈善的捐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为此不难推测,组织可能比个人资助者引发受助者更高的感恩,虽然没有关于亏欠感的相关文献,但本研究认为,与感恩类似,组织和个人资助者可能也会带来受助者不同程度的亏欠感。

综上,虽然感恩研究逐步增多,但感恩的影响因素、感恩和亏欠感差异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此,本研究基于接受了资助后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实问题,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根据对已有的文献梳理,本研究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作为前因变量,而回报和助人意愿被视为感恩和亏欠感的直接结果。具体而言,本研究的问题包含:(1)资助者类型(组织VS.个人)、资助意图(自私的VS.无私的)是否会不同地影响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2)感恩和亏欠感是否会对受助者回报意愿和助人意愿产生不同影响?根据上述的文献梳理,本研究的假设是:

假设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有影响。具体而言,资助者是组织或个人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的有不同的影响;无私的资助意图比自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以及更低的亏欠感。且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交互影响感恩和亏欠感。

假设2:感恩和亏欠感对受助者的回报和助人意愿有不同的影响。感恩与回报和助人意愿的关系比亏欠感与这二者关系更密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2(资助者类型:组织VS. 个人)*2(资助意图:无私的VS. 自私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以及回报和助人意愿。

(一)研究对象

广西某所高校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的265名大学生(68名男生,5人性别信息缺失;M年龄=20.64岁,SD=1.43岁)。这些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种实验条件中,其中,基于无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6名被试,基于无私动机的组织捐助处理中有71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7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组织捐助中有61名被试。此外,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4人(占27.9%)未获得资助,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均获得学校或社会资助。

(二)研究工具

1.情景短文。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来操作自变量。这个短文主要是讲一个准备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资金问题最后接受他人资助的故事。故事如下:

大学临近毕业,你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决定创业,但多方筹借仍差几万元的资金,这令你十分苦恼。一天你了解到有家企业(组织资助者条件)『个人资助者条件:有位企业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愿意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5万元的资助。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是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后不需要任何回报(无私动机条件)『自私动机条件: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并非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者要以年利润的5%作为回报直至连本带息偿还满6万元即可』。此外,为了确保资助款项确实用于创业,申请者需要上交一份相对完善的创业计划。你确实需要这笔资金,为此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并邮寄到资助单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你终于到通知:你的创业计划不错,可以获得创业资助。

2.情绪测量。借鉴已有的状态感恩测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情绪词汇测量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由于已有的状态感恩的测量不具备中国文化的适用性,且目前无状态亏欠感的测量,为此本研究从字典中选取了与感恩和亏欠感意思相近的情绪词汇,如感恩的、感激的、铭感不忘的、负债的、亏欠的、受恩惠的、有压力的、有责任的,并结合我国学者修订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量。其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有9个项目。要求研究对象以“0(基本没有)-4(非常强烈)”来评定自己的情绪。

3.特质感恩。个体自身的感恩特质被认为会影响到其感恩情绪,为此,研究也将特质感恩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采用GQ-6的中国修订版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以“1(完全不像我)-5(完全像我)”回答6个项目。

4.回报和助人意愿。本研究主要以回报和助人意愿来考察学生在感恩/亏欠感的不同情绪下的行为倾向。其中对帮助者的回报意愿,采用题项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回报你的资助者”进行测量。助人意愿主要考察了受助者对处于相同状态的人的帮助意愿,题项是“如果有人也想创业,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和“如果你今后有条件,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资助有创业意向的人”,这3个题项均要求学生以“0(非常不愿意)-6(非常愿意)”进行回答。

(二)程序

首先,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4篇短文中的其中一篇,阅读之后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处于故事所描述的情景并评价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此外,学生还需要推断资助者的意图,题项如“你认为这个资助者的动机是?”要求学生以“ 0(完全无私的)-6(完全自私)”进行回答。其次,学生对GQ-6进行回答,并报告自己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获得过学校或社会的资助等信息。

三、结果

(一)操作检验

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资助者意图的实验操作在学生所推断的资助意图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91,SD=0.93)比在不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25,SD=1.28)更倾向认为资助者是自私的,t(1,262)=4.73,p<0.01,d=0.59;说明了资助意图的操纵成功。

(二)因素结构

将描述感恩和亏欠感的9个情绪词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动的、感恩的、铭感不忘的、受恩惠的、有责任的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高载荷,因素载荷在0.39-0.84之间;负债的、亏欠的、有压力的在第二个因子上有高载荷,因素负荷在0.71-0.86之间。然而“有责任的”跨因子载荷较高,故删除该项目。为此,第一个因素被命名为感恩,第二个因素被命名为亏欠感,两个因素共解释64.50%的总变异,因素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大学生所感受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存在有差异。此外,感恩和亏欠感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和0.72;且感恩与积极情绪(r=0.54,p<0.01)、亏欠感与消极情绪(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相反,感恩和消极情绪(r=0.07,p>0.05)、亏欠感与积极情绪的相关(r=-0.09,p>0.05)均不显著,说明了感恩和亏欠感的测量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三)资助者类型和资助动机的影响

在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上,2(资助者类型)*2(资助意图)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259)=213.62,p<0.01,η2=0.45,说明了在受资助的情况下,学生产生的感恩情绪(M=3.01,SD=0.83)显著高于亏欠感(M=1.98,SD=0.95)。资助者类型(F(1,259)=4.55,p<0.05,η2=0.02)和资助意图(F(1,259)=18.83,p<0.01,η2=0.07)的主效应均显著。

在交互作用方面,资助者类型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02,p>0.05,η2=0,资助意图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1,259)=4.45,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3.26,SD=0.72)感恩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被试(M=2.75,SD=0.87),F(1,264)=26.61,p<0.01;二者在亏欠感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4)=3.26,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2.11,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情绪的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83,p>0.05,η2=0.001。

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意愿的主效应(F(1,261)=0.93,p>0.05,η2=0.004)、资助者类型(F(1,261)=0.002,p>0.05,η2=0)和资助意图的主效应(F(1,261)=3.10,p>0.05,η2=0.01)均不显著。

在交互作用上,资助者类型与意愿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61,p>0.05,η2=0.01,资助意图与意愿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1)=6.50,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5.18,SD=1.06)的回报意愿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大学生(M=4.81,SD=1.16),F(1,263)=7.08,p<0.01,二者在助人意愿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3)=0.04,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52,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意愿的三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61)=0.15,p>0.05,η2=0.001。

(四)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

由于特质感恩可能带来影响,研究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感恩、亏欠感和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特质感恩的影响后,感恩和亏欠感的偏相关为0.16(p<0.05);感恩与回报(r=0.32,p<0.01)、助人意愿(r=0.17,p<0.01)均存在显著的偏相关;而亏欠感与回报(r=0.06,p>0.05)、助人意愿(r=-0.01,p>0.05)的偏相关均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主要通过情景实验法,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其中前因变量包括资助者类型和意图,而后果变量则是回报和助人意愿。研究结果发现,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存在不同的影响,且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也存在差别,为此,本研究假设基本得到了验证。

第一,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无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但无私的与自私的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Watkins等人的发现不一致,但与Tsang的发现相一致,同时也支持“帮助意图是区分感恩和亏欠感的重要因素”这一论断。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无私的资助意图影响大学生的回报意愿,但不影响其助人意愿。出现这一结果可以采用平衡—互惠理论来进行解释。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不管这个恩惠和帮助是否处于无私的还是自私的目的,都会打破这种帮助者—受助者之间平衡,进而使受助者产生亏欠感。然而,在自私的资助意图条件下,由于资助者提出了自己的回报预期后,受助者会将这种回报预期视为对资助者恩惠的偿还,换句话说,受助者将这种资助视为互惠的关系而非帮助关系,从而达到平衡感,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回报意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私的资助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与无私的资助所引发的一样,但在回报意愿上有差异的原因了。

第二,研究发现资助者类型在感恩和亏欠感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显示出接受来自组织的资助引发受助者更高水平的感恩和亏欠感;但资助者类型不影响大学生的回报和助人意愿。这一结果可能与组织资助者更倾向被认为是出于慈善、无私、回报社会而非想谋取回报的目的有关。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意图在感恩、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上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这一方面显示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感恩、亏欠感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资助者类型与感恩和亏欠感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中介因素。正如上述所言,组织的资助可能被视为更无私的,本研究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即大学生认为组织的资助意图是更无私的,从而产生更高的感恩。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细致地检验资助意图推断在资助者类型与感恩、亏欠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三,研究也发现,感恩与回报、助人意愿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亏欠感与这二者的相关不显著。该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支持了过去的研究结论,即感恩具有积极的功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也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即接受资助引发学生的高亏欠感,则会抑制他们表达回报和助人的意愿,从而表现为不知感恩。

第四,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感恩与亏欠感也是有区别的两种情绪状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桃报李”“知恩不报非君子”等俗语,体现了国人高度重视感恩,但也将感恩与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作为基本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后者反映出亏欠感的内涵。换句话说,感恩和亏欠感在中国文化中界线更加模糊。一些研究也指出亏欠感在东方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本研究证实了虽然这两种情绪在文化或道德上容易被混淆,但在心理层面上,二者仍是可以区分的。且在接受资助后,大学生仍是感恩情绪占主导;虽然我国文化中的感恩特别注重互惠,即采用一些行动去表达这种感恩、去回报帮助者,但不可否认,这些回报行为主要是由感恩情绪而非由亏欠感驱动的。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回报、助人意愿是感恩而非亏欠感所驱动的,这一结果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也提示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亏欠感的消极影响。从具体实施上看,一方面,资助工作应该强调资助的慈善、无私意图,充分引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一些不当的言行引发学生的亏欠感,正如有研究指出的,一些资助工作在宣传过程中没有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并存在加重受助者“感情债”的心理负担,甚至让受助大学生认为接受资助是一种伤害。这很难达到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目的。

总之,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实验方法探讨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大学生感恩、亏欠感的影响,初步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为高校进行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然而,要想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仍需要对感恩心理的产生机制进行更多实证探讨。

【参考文献】

[1]Emmons R A,Mccullough M E.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

[2]Greenberg M S.A theory of indebtedness[M].Social exchange,Springer,1980

[3]Watkins P C,Scheer J,Ovnicek M,et al.The debt of gratitude:Dissociating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 Cognition & Emotion,2006(2)

[4]Grant A M,Gino F.A little thanks goes a long way: Explaining why gratitude expressions motivate pro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6)

[5]Hu Y,Gan Y,Liu Y.How Chinese people infer helpers' ambiguous intentions:Helper eff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5)

[6]Tsang J A.The effects of helper intention on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6(3)

[7]Naito T,Wangwan J,Tani M.Gratitud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 and Thailand[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5(2)

[8]郑筱婷,钱艳萍.理性人为何捐赠?——关于慈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14(1)

[9]邱林,郑雪,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8(3)

[10]McCullough M E,Kimeldorf M B,Cohen A D.An adaptation for altruism:The social causes,social effects,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gratitu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4)

[11]黄雁玲.慈善与感恩:贫困大学生民间助学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作者简介】付 进,广西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上一篇:作文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下一篇:坚持三个突出落实三个到位(政府办公室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