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课程

2024-09-09

初中劳技课程(9篇)

1.初中劳技课程 篇一

1、2年级将与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合为《品德与生活》,3—6年级则被包含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最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笔者认为,原先试行的小学劳技教材《小学生活与劳动》,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小学劳技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增加一些比如新型家用电器的使用、家庭烹调、西餐礼仪等内容,为小学生活与劳动的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变”。新课程的教学观念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由只关注间接经验的掌握转变为注重直接经验的体验与学习。要倡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要“换”。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老师与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比学生更聪明;老师是该怎么做的代表者。小学劳技课的教学评价要“全”。我们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

2.初中劳技课程 篇二

1. 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劳技教育中, 学生运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 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又动脑, 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劳技教育,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 培养了关心集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因此, 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起着重大作用。

2. 劳技教育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个时期以来, 单一的升学目标的追求影响和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发展, 把师生的思想禁锢在唯一的一种教育形式上, 劳技教育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实际中的特点和作用, 对家乡经济发展有所感悟。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 利用劳技课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 了解和接触社会。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结合起来, 把社会的发展与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践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观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内化为“我要学”,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劳动是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劳技教育则使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劳技教育实质上是开发人的潜能。在当前, 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成为世界潮流, 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劳技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合作能力。学生不但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理想, 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从人的差异出发, 通过教育过程, 使每个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劳技教育深受学生喜欢, 其重要原因是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 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释放了人的自由。学生们在劳技课上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这就可以适应他们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感到劳技课学习轻松愉快,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们都能获得很大的收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 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初中劳技教育的途径

1. 建立有实际意义劳技教育目标体系

(1) 认识劳动的意义。通过初中三年的劳技教育,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保证劳动质量、端正劳动态度, 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2) 学会生活自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修最常用的基本劳动工具, 教会学生学会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意识, 形成勤劳、坚强、认真负责, 服务社会的品质, 具有初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 建立动手动脑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可与多家企业联系, 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还可配备一定的劳动工具和物资, 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保障, 将课堂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地教育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书本模式, 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3. 建立有形有效的劳技教育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施, 我校已把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列入学校办学方针, 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劳技课教学应有的位置。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 将劳技课分为选修课和活动课两大块, 使劳技课教学做到三结合, 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选修课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 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选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开设, 九年级一般为职业规划和创新课, 八年级一般为家政课和简易维修, 七年级一般为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活动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参观考察加工车间、实践基地等形式, 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调查研究等开展活动, 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劳动技能的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学分制、星级制的办法, 每学期进行考评并纳入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档案中。

4. 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劳技教学师资队伍

3.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篇三

摘 要: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科学合理地将小学美术与劳技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性,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传统美术教育仅仅注重课堂内临摹绘画能力的培养,课程枯燥且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将美术教学与劳技结合起来,能够依托校外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劳技课程 教学思考 对策

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以其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小学美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劳技课程,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和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应该不断规范课程设置,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规避课程凌乱、盲目等弊端。

一、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问题思考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虽然劳技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但如果劳技课程利用不当,往往就会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因安全措施不当影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当前小学美术劳技课程开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进度与学生自主之间的矛盾

劳技课程的宗旨在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将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结合起来。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如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小学生的意识来开展美术教学工作,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无法保证。特别是当前小学美术的课时安排不足,在开展劳技课程时,很容易因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造成小学美术教学进度的更迭和滞后。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在开展美术劳技课程时,不同的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活跃性较强的学生,为了平衡其他学生,往往容易影响他们的活跃程度。

(二)劳技课程设备场所的限制与学生的安全矛盾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授小学生绘画技术时,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更加直观地开展绘画工作。但由于劳技课程的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备落后,安全保障设施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有序开展。如部分教师在教授小学生绘画树木花草等自然植物时,只能将小学生带到操场上,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进行绘画。

(三)劳技课程中的评价标准问题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收获,如何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当前劳技课程开展的首要问题。由于劳技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劳技课程不能运用结果评价的传统方式,但如果运用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其评价效果也不高。对于过程评价,不少小学生虎头蛇尾,过程评价难以保证课程。对于学生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的倾向性也是劳技课程评价的主要问题。

二、优化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策略思考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劳技课程,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兴趣和参与度,强化课堂内教学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小学美术劳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开发适合校外教育的美术课程资源

为了缓解小学美术劳技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矛盾,在开展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校外劳技教育。在开展校外劳技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匹配优良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和制作符合劳技课程特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课程,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等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家长的配合,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领域和范围。

(二)建立以“微课程”为载体的校外劳技课程学习资源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学校现有的资源、设备的不足,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因此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以“微课程”为载体的校外劳技课程学习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将小学美术课程制作成微视频,这样能够摆脱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强化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通过“微课程”,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美术技术、美术理论的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校外丰富的资源和设备更加针对性地进行美术学习。

(三)不断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评价策略

在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开展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指导策略,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同时,为了保障劳技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评价策略,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劳技课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针对劳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应该注重优化教学资源,编制“微课程”,完善评价标准和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清妍.整合劳技元素优化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

4.初中劳技说课稿 篇四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编网袋》。

一、说教材

《编网袋》是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编织单元中的模仿制作教学内容。五年级的学生有思想,动手能力强,近三年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已使他们养成了认真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动手习惯,为本课学习编织打下了铺垫。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编织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并让学生掌握一些手工编织的基本技法,自己制作出一些小作品。而《编网袋》这一教学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其中的一种技法——绳结编织法,在编织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学科总目标,结合《编网袋》这一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想象,使学生感受劳动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纲要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观察编网袋的过程,了解绳结编织法。

2、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编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想象编织其它式样、质地的网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在编织网袋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绳结编织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绳结编织法,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操作经验出发展开活动,因此,本课我事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网袋成品,剪刀、50厘米长线绳8根(每个学生的8根绳必须相等),袋口绳1根(稍粗),矿泉水一瓶。

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观察编织过程,学会编织方法,掌握编织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意识。 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个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远比灌输有限的知识来得重要。本课中,我采用模仿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践交流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尽情的发挥。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力求通过“欣赏-感知、演示-模仿、实践-展示、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欣赏—感知。

兴趣是小学生获得经验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它是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良好开端,也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创设一个去超市购物用什么做购物袋的情境,进而出示一个网袋成品,告诉学生这也可以用做购物袋,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用网袋做购物袋有什么好处?从而让学生对网袋产生兴趣的.同时渗透环保的意识。在学生产生浓烈兴趣时,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编织之乡”——李堡的一个网袋收藏人的陈列室里的一系列作品,同时介绍网袋的历史,让学生欣赏感知,在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之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些精美的网袋是如何编织成功的?你们也想学吗?通过激趣揭示课题《编网袋》,小孩子好奇的心理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充分的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

演示—模仿。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试行纲要》中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因此,首先让学生自学图示,让学生提出弄不明白的地方,为下面的观看演示进行模仿更有目的性打下铺垫。

接着,老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模仿操作同步进行,即教师示范操作一步,学生就模仿操作一步。每排绳结的距离要相等,这是操作中的一个要点,教师要突出讲解。示范操作和模仿操作同时进行,这样就有利于克服学生操作时不按规程做,甚至会漏掉某一环节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独立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编一个网袋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配合与交流,在交流与沟通中,激活同学们的思维。

实践—展示。

劳动课的突出特点是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生对编网袋的方法步骤已经稔熟于心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加 “制作竞赛”,并提出要求:美观、实用。这样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实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烘托学生的操作氛围,可以同时播放歌曲,为背景音乐。

在学生完成比赛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给予 “最佳网袋奖”。在整个课堂中创设一种人文的评价情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网袋作品,想一想:1、为什么有的小组的网袋大,有的小组编的网袋小呢?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2、为什么有的网袋的网眼大?有的网袋的网眼小呢?怎样掌握网眼的大小?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延伸—拓展。

在完成以上三个环节之后,学生已基本掌握编网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而且创作的欲望更加强烈,最后启发学生回家后用不同质地的线绳,编织不同式样的网袋。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再次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5.初中劳技课程 篇五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初中劳技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展开了教学改革尝试。提出了“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等创新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证明这些教法是行之有效切的。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教学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一、观点与问题

观点: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必须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问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不良传统和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就范式教育。学生在这种教育程式下,难免会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人才问题上出现的“第十名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低下,不适应时代需求。劳动 1

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程出现缺开或少开现象,特别到了初三(九年级),劳技课程早已被移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名存实亡),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我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对劳技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及改革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方法与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劳技创新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代学,重知识、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例如:初中九年级(试用)劳技课本《电子与电工》,其中的第二章第一节“电阻的识别和检测”一节,是学生学习电子制作技术的开始,其中理论知识及电阻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是基础中的基础,多用表的使用更是学生技能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用到。为此,我打破常规,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线,设计了“认识电阻——辨析电阻——检测电阻”的三步创新学教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效。

具体过程是,从“认识电阻”出发,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主观能动能力,通过“辨别电阻”让学生去接触电阻器,与电阻器面对面,辨别清楚什么是定值电阻,什么是可变电阻,什么是金属膜电阻,什么是碳膜电阻等各式各样电阻。通过“检测电阻”加深同学们对电阻的认识,以及学会准确记录数据,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加深学生对误差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多用表检测电阻的实际动手操作,养成对科学检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创新潜能。

例如:在七年级教材中《粉笔雕刻》这节课,本人花了好多时间,事先雕刻了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小兔、小牛、小猫、小猪等)。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学生欣赏完毕后,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老师,小白兔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 “老师,小猪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等等。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我就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小白兔造型。学生在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并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标新立异,追求成功。同样,在学生雕刻成小动物的上色问题上,也不能作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着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我在讲评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品尝到学习乐趣与成功喜悦,才会有信心去追求更多的成功。他

们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3、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必须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如果我们把每件事都手把手地教学生,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现学习、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又如何培养?只有在课堂内,提倡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七年级课本《手工制作》中的“风筝制作”一节课的教学中,从“提倡自主学习”出发,精心设计了“了解风筝”——“放飞风筝”——“制作风筝”——“设计新风筝”的四步的教学模式,收效良好。具体做法是:通过“了解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借助“放飞风筝”,使学生回归自然,激发兴趣。同时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学会调节风筝重心及拉线角度等技术;动手“制作风筝”,使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手工技能,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在“设计新风筝”的活动中,加强了科学、自然、美工等知识的整合运用,开拓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小组讨论设计新型风筝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更加开放,设计出各种更新颖、更先进、更科学的新型风筝。如:气球带动风筝、滑翔风筝、遥控风筝等等。同学们的这些想象、设计就是创新。如果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就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这种想象、设计,要有一个前提,即一定要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科学性。

4、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指出:“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需

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更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操作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些问题教师口授几次不能解决,学生往往经过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情感的形成,要在战胜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精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例如:我在《自行车脚蹬的拆装》一节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发给他们一个脚蹬,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第一步要求学生两人一起把脚蹬全部解体,观察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组合;第二步要求学生正确安装操作,学生很快完成了拆卸,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各种问题,有的把脚蹬碗装反,碗内钢球过多或过少(正确是11粒),轴挡与脚蹬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造成旷动或卡死现象等等毛病。这时,我就巡回辅导,指正学生学会,使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脚蹬拆装的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创造素质。

5、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创造力人人都有。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用意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

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与创造欲望。激励评价的方式有: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

例如:初一年级的一位女同学,平时作业不怎么优秀,粉笔雕刻作品也不出众,但是在一次插花的构思创意中,用一枝白色百合花和一枝红色的玫瑰花,创意了一个很好的意境,我就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几次插花竞赛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也很具有欣赏价值。所以说,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路上他们适当的激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6.四年级劳技 篇六

闫惠平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的劳技他们的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希望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在这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劳技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技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技课的最大特点。在劳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技课的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

四、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技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本学期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方法。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 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 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5、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 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016.8.23

7.初中劳技课程 篇七

劳技教学一般分为这几个环节:导入、新授、操作、评价、小结。但是, 多年来老师对新授, 操作部分都非常重视而对最后的评价小结不怎么重视, 往往是老师一两句话, 比较简单, 想当然地评价, 并且比较笼统, 千篇一律。这是劳技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只有在开公开课时才稍微重视一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省略了。后来我仔细思考发现在劳技教学的评价过程中经历了两大误区:只评外观, 全然不顾作品的内在质量, 技术标准和要求;只见作品不见人, 忽略了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

事实上, 明确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要突出评价性发展功能。评价的功能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 技能的掌握程度, 而是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 态度, 行为表现与价值观的形成。那么如何在劳技教育中进行发展性评价呢?

一、重视教评结合, 贯彻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及相关教学要求, 把教的方法和对学习方式的安排等与对学生学习情况, 学习效果的评定有机结合,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要使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评价更能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要使评价能达到促进探究性学习和提高其学习效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强调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和付出的努力程度, 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投入, 努力探索, 创新思维。例如, 以往在《粉笔微雕》中, 我以前评价时比较注重外观, 主要看作品的完整性 (有没有断裂和上色) 。有一些学生刻的是铅笔, 铅笔相对来讲比较简单, 花的时间又少, 学生颜色涂得好, 看上去赏心悦目, 我就给了高分。而有一些学生刻的是宝塔、汽车、老鼠等难度大的, 时间花了很多, 上色也不好, 我就没给高分, 没有看见作品的内在质量, 没有看见学生的创意思维。又比如, 一位学生刻得又快又好, 很早就完成了任务, 而有的学生认认真真地刻, 刻断了再刻, 从上课一直努力刻到下课, 跟其他同学的作品没法比, 但是比他自己以前的作品有进步。难道你能给前一位同学高分, 给后一位同学不合格吗?一个完整的评价应是作品、操作者和工具的总和。

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的制定

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 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对作业如何进行评价、进行讨论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根据每节课内容而定设计评价标准。这样学生都参与进来, 由以往的被评价转为我评价, 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例如, 在《标志印的制作》中的评价标准是这样的:标志印相关资料收集充分, 材料工具准备齐全;能有序、规范地进行图稿描绘、印稿转印和印章的雕刻。能注意环境卫生, 做到安全无事故;比较成品效果, 刻边应当光滑, 盖印清晰, 作品制作有新意。在《中国结》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是:对线绳的挑与压明确清楚;徒手打结灵活, 线路正确, 收结紧密;结形对称、美观。在《包装盒的制作》一节中的评价标准是这样的:能按照包装纸盒的正确制作流程完成制作;根据技术要领进行操作并加以改进;安全无事故;有创意。

四、课堂教学应注重运用鼓励和赞赏式的评价

现在的劳技教学中有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固定, 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思考这些问题, 观点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 鼓励学生发言, 表扬学生富有创意的观点。即使看似完全错误的观点也不应简单地否定, 这种赞赏式的评价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更能促使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认识的提高, 特别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

五、做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定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采取科学的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认定。我认为在劳技教学中综合认定是切实可行的, 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依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 (过程评价) , 技能评价和活动评价以及期中期末的考查综合起来进行评定。在考核认定中要从道德品质, 学习能力, 交流合作, 个性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力求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情况,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经过尝试以后, 学生学习的气氛比以前更浓烈了, 有一些内向的学生变得爱与人交谈了等等, 其他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我没想到只是老师一点小小的反思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竟如此之大。这使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 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是必要的。

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 课堂中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一个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 他就学会了赞美;一个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 他就学会了自信;一个生活在理解和关心中的孩子, 他就学会了宽容和如何去爱。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式的单纯授受模仿, 它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 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它是劳动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缺少评议小结的课不是完整的劳动课。基于对新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以及发展性评价基本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 总结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8.提升初中劳技课“小制作”收益 篇八

关键词:初中劳技教学;“小”制作;“大”收益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0-0077-03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式的教育理念逐渐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新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我们的教育过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容量越大越好的死的“电脑”,而是要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初中劳技教学工作者,笔者深深认识到劳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之下,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劳技课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甚至还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劳技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化课堂教学。

发挥好初中劳技活动过程中“小”制作的最大效果是许多劳技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即“小”制作“大”收益。所谓“小”制作“大”收益,就是以课堂制作过程为载体,学生依据教师引导进行自主探究小制作的活动,其收获就是学生形形色色的作品。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活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落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提供空间。实现“小”制作“大”收益的关键在于:发挥“小”制作在劳技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小”制作的过程中注意不轻易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收益,让错误点放“大”并闪光;多渠道实施“小”制作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览和奖励,进一步调动学生“小”制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劳技教学中“小”制作“大”收益。

一、发挥“小”制作在劳技教学的特殊功能

“小”制作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探索的神秘感,大大激发学生参加劳技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亲切地感觉到学习劳动技术是在增强自己生活的能力。

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小”制作,而不是简单机械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相关“小”制作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寻找合理的器材、工具,设计科学的操作工艺,进行相关加工、组装。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使学生具有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制作的完成,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纯理论的概念、规律进行理解、巩固。因为初中劳技教学中所教内容,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常见的基础的科学知识,其中的概念、规律基本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概括出来的。

“小”制作的现场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制作过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它以较强的吸引力磨炼学生的意志。

二、关注学生的收益,让“错误”点放大并闪光

错误固然不对,但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因为有错误发生,才使课堂更有生机,关键是教师如何来处理这个错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巧妙地批评学生的错误,可以影响个体态度和情绪,使之产生积极变化。

例如,在“印鉴刻制”活动过程中,某同学由于没理解镜面刻字原理,还是把作品刻成原字型,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没有对这样的错误直接批评,而是去寻找该错误中的“闪光”之处,用这样的口气和学生说:“大家都停下手中的制作,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他所刻的字非常漂亮,虽然字刻反了,这是不合印鉴要求的,不过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找一下,他的这个作品中有许多独创的东西,老师建议他继续完成这个创作,相信他能按要求完成作品。”这样的语气,不但没有伤害到该同学的自尊,反而激发他对自己作品产生兴趣,也帮助其他同学进一步掌握了刻章的基本要领,少走了弯路。

像这类学生的“错误”,在我们劳技活动中比比皆是,我们切不可简单直接地去批评,而应更多地去了解错误的原因,发掘其“闪光点”。

三、多渠道实施“小”制作活动

“小”制作可延伸到课后练习中去,作为作业回家完成。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劳技课不应占用学生课后作业时间,而实际的教学发现,适当的回家动手制作作业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学习的质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一件制作,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加了自己其他方面的信心,这正符合现行教育的精神。

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可丰富学生课外制作活动内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科技小制作不能由学生个体完成,例如天文科技等,学校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可将一些较为复杂,且要一定理论支撑的制作任务改为小组合作来完成,如“组装发声机器人”,可安排每组四、五个同学共同去完成。小组合作是劳技课活动过程的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合作也是一种社会型活动模式,让学生构建一种活动群体。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活动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小组合作活动产生良好活动效果的关键。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览和奖励,进一步调动学生“小”制作的积极性

让学生互评小制作活动的作品,更能发挥作品的激励效果。劳技活动课的作品不仅仅是教师眼中的一份份作业,而是一份份有价值的作品,它们在学生们的眼里比我们教师课前准备的制作更有说服力,因为它们是学生或多个学生合作的结果,是通过学生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每个从事劳技教育的工作者,更要在这方面留个心眼。

例如:在“花篮编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各自完成花篮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开展班级同学互评,不但要肯定其中的优秀作品,鼓励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而且要对“问题作品”的同学正面引导,让这部分同学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信心,为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的作品可在学校适当的地方展览,进一步扩大它们的影响,营造学校广大学生参与制作的氛围,为中学劳技课教学的顺利有效推进提供条件。

劳技课程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学生的创新也是永无止境,劳技教学工作者不仅要针对如何实现初中劳技活动过程中“小”制作“大”收益开展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而且要唤起更多同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劳技制作的兴趣,改变陈旧的劳技教学理念,共同谱写新时代劳技教学活动课的新篇章。

9.劳技教案 篇九

------------------课

题:

第九课

实际操作—— 纸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纸杯垫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较基本的制作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重点:纸筒条的制作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创作出其他得相关作品 操作工具和材料: 教具:纸、剪刀、胶水、竹签以及其他

学具:剪刀、胶水、竹签、纸。

操作步骤:

学生实际操作

1.在同学们看了老师的作品后,经过思考我们都可知道自己的创作方向了,那么,请大家设计出自己的制作方案。

2.要求表明自己的创作方向,所需纸筒条的长度以及条数,并且注明所需要的其他辅助物品。

3.首先我们来学习纸筒条的制作方法

4.纸筒条大家都会卷但是在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5.在卷纸筒条时要利用竹签来卷,以保证纸筒条的紧凑性和均衡性 6.卷时要不断的刷上胶水以使得卷好的纸筒条不会轻易的散开 7.要在卷之前就剪好所需要的纸筒条的宽度,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做卷时,要保证纸两边的长度始终一致。8.在学生制作纸筒条的时间里,作巡视,看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并加以解决。

小组合作:同学们开始动手作。

制作完成,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用自己的制作作品美化生活,美化环境,注意生活的点滴。

教学后记:大多数同学们掌握纸杯垫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题:

第十课、纸雕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雕塑中的浮雕,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浮雕。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重点: 纸浮雕的制作。难点:设计制作出其它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科书 教学程序

教学提示 引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浮雕?

你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一般分为两种。圆雕和浮雕。圆雕不但有高度、宽度、而且还有深度,是立体的,而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体造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人物造型就是建国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纸来做浮雕画。

引起学生兴趣。新课: 示范:

怎样使大鲤鱼在平面的纸上凸起呢?请同学们看(边讲边示范)

首先在纸的背面画出鲤鱼的样子。

再沿实线剪下来。

然后用刀子刻鲤鱼身上的鳞。

最后沿虚线折起来,先折身体再折细部。

好了,学样就做成了一条浮雕鲤鱼。自由选择图案或创作。

总结步骤:刚才老师做的时候,大家看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刚才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画、剪、刻、折)

学生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然后集中在这里,(贴在鱼群背景图上)组成鱼群图。

师辅导:(双边活动)

1、可商量,可几人一起做。

2、可以给鱼染上漂亮的颜色。

3、可以设计其它造型(龟、石、水草等)课堂小结(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共同欣赏)

同学们说的很好,希望你们能用这节所学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浮雕造型。

教学后记

在纸雕活动中,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手部肌肉群得到锻炼,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合作、协商能力,还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课

题:

第十一课、实际操作—— 纸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较基本的制作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重点:

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纸浮雕的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纸浮雕教具(保护和平)。操作工具和材料:

教具

纸、剪刀、、刻刀、胶水、学具

各种 纸、剪刀、、刻刀、胶水、操作步骤:

剪刻

拼贴

组合

学生实际操作 : 同学们根据以上步骤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

小组合作:同学们开始动手作,制作完成,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培养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教学后记:发展学生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纸雕成为我校的 美术特色。在开展纸雕画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题:

第十二课、实际操作

(二)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课型:实践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学会纸浮雕的制作程序:构思、画图、制作、粘贴。

学生掌握纸艺中基本的折、剪、刻、粘贴等技法。

能力目标:

1、学会辨别不同的线条所表示的意

2、锻炼在平面的纸上

塑造立体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体验纸浮雕装饰作品的美感。

2、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体现互爱互助。

教学重点: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及应用。教学难点:将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象的方法

教具准备:师生纸浮雕示范作品、五角星、圆锥、小花、月亮、翅膀等。学具准备:小刀、剪刀、胶水、卡纸、圆规、铅笔、橡皮檫。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欣赏作品,漂亮吗? 你知道这些作品属于什么种类吗?

演示:将一张平面的叶子变成有凹凸感的叶子、* 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 看看(晃动)、摸摸(给学生摸),* 贴在纸板上――这就是纸浮雕 *(再演示另一种技法)怎么样,想学吗?

(二)* 在学习之前,你们还要了解一点(拿出一件纸雕塑作品与黑板的作品比)它与它们有什么不同?

* 纸雕塑是全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作品的形象,纸浮雕是半立体的,而且要贴在一张较厚的纸板上。

先请同学看看花的形象(多媒体展示各种“花”),再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做出浮雕效果的“花”?

(三)、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注意抓住花的特征来表现。

2、选择技法中最能表现花卉形象的技法来做。

3、注意安全。

(四)、展示作品

1、学生作品展示,同学间相互点评。

2、教师多媒体展示教师找到的“花”的浮雕作品。

(五)、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和相关工具。

结: 老师相信你们基本掌握纸浮雕形象的制作技巧,那么你们知道创作纸浮雕作品有哪些程序吗? 师生共同探究创作纸浮雕作品的程序: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纸浮雕作品,自己设计制作以“花”为表现对象的纸浮雕作品,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与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信心。

课题:

第十三课、康乃馨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通过课前收集鲜花的图片资料和让学生分组探究,了解纸花造型的特点,材料的特性及用途,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花卉的模板。通过收集资料——设计表达——加工制作——评价交流”的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纸艺花的造型与特点。

(2)掌握折叠、镂刻、弯曲、捻梗等加工技能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纸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设计需求。(2)通过学生独立技能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纸艺花制作的工艺。(3)通过对康乃馨作品的自评、互评,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纸艺花的模板设计与加工技能。(2)纸艺花的组合造型及拓展应用。

2、难点:康乃馨的组装(捻梗)。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及成品。

2、学具:(1)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2)纸艺加工所需的工具、胶带纸、铅丝、乳胶。

五、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构思方案

作品制作

评价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颗

1、揭题: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喜欢鲜花。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样也可以美化环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一朵康乃馨,来感受做作品的乐趣,享受纸花带给我们的视觉美。但在动手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整个康乃馨的基本组成结构。

2、提出问题:欣赏完了之后,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 _______都是由花心、花瓣、花托、叶子、和花梗组成。

教师总结:同学们所做的作品虽然个不相同,形状和花纹及颜色各异

(二)构思方法:

1、提出制作标准(1)组合顺序要合理。(2)捻梗要均匀、牢固。

2、学生构思制作草图。(制作的先后顺序)

(三)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演示折叠、捻梗、粘贴等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制作

3、制作要求:安全使用工具、注意制作效率、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四)成果评价、展示与交流

1、同组自评(标准:制作是否美观、撵梗是否均匀、牢固。)

2、全班展示与交流:评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评价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在评价与展示美化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六)教学后记:通过学生独立技能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纸花制作 的加工工艺,了解纸艺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题:

第十四课、实际操作—康乃馨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纸花康乃馨 制作的加工工艺。

教学方法:

教师教基本的制作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重点:

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康乃馨的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纸纸花康乃馨

操作工具和材料: 教具: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及成品。

学具:(1)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

(2)纸艺加工所需的工具、胶带纸、铅丝、乳胶。实际操作: 操作程序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从一节内容出发,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全力以赴。

(二)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1、制作花瓣:1)花瓣:用事先准备的6cm、7cm、8cm的圆形作模板。用折叠、精剪、加皱等方法制作。

3)组装:注意整体造型、注意细节。

2、制作花萼:花萼和花叶:把握造型。

3、组装完成:注意整体造型、注意细节。

(三)、展示作品。1.自评:讲述制作经历及体验。2.互评:对同学作品提出看法和观点。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的学习。

2、要求学生用美丽的康乃馨美化生活,美化环境。教学后记:使学生在技能体验中总结技法并积极投入创作。欣赏并制定创作计划。

题:

第十五课、实际操作

——小花相框

教学目的:

1、通过纸雕工艺小制作的完成,使同学们领略成功的喜悦,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2、学会体验纸浮雕装饰作品的美感。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作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重点:

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纸浮雕的制作、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纸浮雕教具(纸折小玫瑰花相框)、多媒体课件。

操作工具和材料 :

各种 纸、剪刀、、刻刀、胶水、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作品、自己动手制作纸浮雕。操作步骤:(画、剪、刻、折、组合粘贴)。同学们看了老师的作品,作为参考。

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雕小玫瑰花

小组合作:同学们开始动手作,制作完成。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学习叠纸纸雕玫瑰花的制作方法,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后记:

希望同学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通过欣赏

纸浮雕作品,自己设计制作 更多更好的作品。

题:

第十六课 手工绒线编织 教学目标:

1、了解绒线贴画的基本

2、运用绒线贴画方法创作出丰

3、感受绒线贴画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几种绒线贴画方法,能运用一种方法创作出作品。

教学难点:绒线的适当贴画,点、线、面的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彩纸、多媒体课件、单线、底稿、范例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绒线、收集的创作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猫玩绒线球,创意无限。这也给了我们灵感,请看——

多媒体出示绒线贴画范例,学生欣赏,思考作品中采用的独特的材料和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贴画

学生尝试在画有单线图案的底稿上贴上绒线,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2、多媒体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绘画和贴绒线相结合;贴纸和贴绒线相结合;全部用绒线贴画。

指导学生欣赏绒线的适当贴画:如头发、毛衣等,恰到好处,生动 指导学生欣赏贴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安排。

3、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素材,完善自己的创作草稿。

4、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分组评选最佳作品,展示部分作品进行欣赏。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用绒线制作装饰镜框或立体的布艺娃娃,结合废旧材料制作各种

工艺装饰品。

欣赏用毛线沟出来的花,思考尝试:毛线还能创作出什么?

课堂总结:通过用毛线粘贴组合成一幅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毛线贴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

粘贴毛线,培养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合理绒线贴画方法,能运用一种方法创作出绒线贴画丰富的作品。只要动手做,就还有收获。

第二课时

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通过用毛线粘贴组合成一幅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毛线贴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

培养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实际操作(用毛线粘贴组合成一幅画,)。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绒线贴画作品一幅。2学生准备 :剪刀、胶水、绒线、收集的创作素材等

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几种制作方法,参考教师做的作品

欣赏作品。出示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评价。

请你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关图片,激发创作兴趣。实践操作:,学生制作作品。完成作品。

自创作品。评价,完善作品。

组内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经验得失。

组织作品展示: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思路和创作过程。

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学生谈体会、感受。教学后记: 希望大多数同学都能动手做,培养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擦皮鞋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准备一双脏皮鞋,2、鞋刷每人一把,3、与皮鞋颜色相符的鞋油,4、抹布若干,5、与教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幻灯片)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有这么多漂亮的皮鞋,红色、白色、黑色黄色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好看吗?皮鞋脏了还好看吗?皮鞋脏了怎么办? 今天这节劳技课我们就学习擦皮鞋(出示课题)

二、为什么要擦皮鞋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擦皮鞋?(生答后师归纳)

1、美观整洁

2、延长使用寿命(讲解:皮制品要经常维护、上油,否则皮子会干裂、起皮、破损)

三、擦鞋工具

同学们想一想擦鞋前要准备好什么工具?(生答)幻灯片显示图片及文字

鞋油

鞋刷

抹布

四、擦鞋步骤

上一篇:我必须告诉你初一作文1000字下一篇:科技论文航模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