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2024-08-19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共8篇)

1.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宣传、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一定思想觉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开展如“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歪风邪气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会自动销声匿迹。农村的精神空气就会得到净化,文明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只有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吸引农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点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引进实用人才,为其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使之各尽其能,为农村文化建设献技出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工作者扎根乡村工作;引导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配备;以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 财政支持是新农村扎实推进的有力支撑

第一, 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

第二, 财政加大了对农产品补贴的力度。在完善粮食等农产品的政府最低保护价的同时, 政府制定了农业最低补贴标准, 以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农民纯收入的稳定增长。所调查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国家补贴。

第三, 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 财政支农资金首先对所调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公路建设、电网建设进行了大力支持, 这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 财政加大对支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该地区建立了由财政资金支持的农村科技推广和辅导、农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机构, 形成支农服务网络, 覆盖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五, 财政加强对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财政增加投入, 帮助农村普遍建立农村文化站 (馆) 、图书室 (馆) 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增加农村文化活动经费, 增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 推动农村文化机构的有效运转;加大对县乡文化事业的投入和对民办公助事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在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农村各层次教育的同时, 财政也加大投入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学水平;实行由财政承担经费, 对农民进行科技、岗位技能、种植、养殖等专门化技能培训。在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 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第六, 财政逐步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逐步增加了农村社会福利的投入, 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消除和避免因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和其他因素造成的贫困。全面推行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的比例,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功效。

(二) 土地流转以及整理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土地流转以及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所调查地区通过土地整理, 完善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通过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为农民稳定增收和生活宽裕创造了条件;通过改造村庄, 实现了农村整体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土地整理,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能的同时, 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 形成规模经营的条件, 有利于农业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调整。

(三) 金融服务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服务与支持, 所调查地区金融网点距村庄比较近。其中最近距离只有0.5公里, 某些村庄本村就有金融网点, 这样非常方便村民办理金融业务。所调查的六个村村民普遍反映:相比前些年更容易贷到款了, 贷款期限更长了, 贷款的用途也更宽了, 利率也更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流转, 为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 村庄规划以及生产、生活设施规划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整体框架

第一, 所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道路统一规划, 4个村庄已实现了村庄房屋建设统一规划。居住建筑统一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村容整洁, 成为该地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规划养殖小区, 一方面实现了统一管理, 统一技术指导, 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另一方面实现了人畜分离, 美化了环境。

第二, 所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统一改水、改电、垃圾集中处理, 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改造的负担。

第三, 在规划中节约出的大量土地也是该地区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没有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一位村民反映:整村规划可节省大量土地, 若规划时每户盖成五、六层的楼房, 可节省出约3/4的土地。

(五) 农民自身的发展成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第一, 所调查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自身意识, 他们认为种粮是不忘本的体现, 有求稳的传统习惯。调查中发现, 该地区农民积极寻求劳动力技能培训, 并积极参加专业合作社组织。

第二, 该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较高与当地农民持续增收与有很大的关系。在所调查的6个村庄、122户农户中, 大部分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间从事非农业超过180天的劳动力153人, 闲置劳动力较少。

第三, 该地区农民所参加的娱乐活动也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去篮球场锻炼身体、参加秧歌队以及书法艺术等活动, 很少有人参加诸如打麻将等赌博活动。

第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民自治性较高, 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都是主动的, 并且大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权利。在调查中并无发现性别歧视现象。对新农村建设了解情况调查发现, 知道新农村建设的农户所占比重97.5%。说明孟州市村民素质较高, 思想意识较先进, 村民正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

(六) 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宏观调控

政府积极倡导新农村建设, 使新农村建设在农民中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据了解:当地政府要求村干部向村民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相关事宜。首先, 在地方政府的带动下, 所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道路规划, 实现了统一改水、改电。其次, 政府也积极将财政倾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据所调查的村民反映:村里打井灌溉是政府出的资金, 村里只用出劳力。另外, 政府积极推动科技要素进村入户, 加速农村科技进步, 优化农村科技环境等活动。据村民反映:他们都享有政府组织的种养专业技术培训。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业生产发展, 农民种粮积极性

普遍提高, 但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不高;养殖业积极性普遍提高, 但养殖业中存在问题较多

第一, 种植业调查状况:在所调查的问卷中, 只有13.1%的农户回答种粮积极性下降。种植业总支出达到259827元, 占种植业总收入的40%, 粮食种植业比较效益不高。该地区化肥、机械作业费用支出对成本支出影响大。

第二, 养殖积极性调查状况:只有2.5%的农户明确回答养殖积极性下降。据当地畜牧局反映:相比前两年, 养殖积极性有所提高。对于养殖持观望态度的农户相对较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户贷款难、疫情风险大、养殖技术要求高、市场价格不稳定、没有场地等。

(二) 农户收入水平较高, 但农户生活条件改善不够

第一, 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在孟州市所调查的122户农户中, 农户收入中超过50%的有77户, 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3.1%。

第二, 农户生活条件状况。本次调查的6个村, 都实现了统一供水、供电, 村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 但是文化设施建设的改善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此外, 农民的收入大多还不能满足投资大型农用机械等固定生产设施的需求。

(三) 乡风文明, 但与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之间还有差距

第一, 乡风进一步文明。所调查的6个村庄均建有篮球场、图书阅览室、文体综合活动室、数字电影放映室和综合文化站, 以及文体综合活动室齐备的文化大院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改善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第二, 目前文化建设与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村民反映:一是远程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硬性规定播放时间和节目, 不符合村民的需要。二是关于文化大院等文娱设施, 在百姓生活中所起作用甚微, 大部分村民还没有达到能欣赏的境界。

(四) 村容整洁, 但是村庄统一规划还有待完善

第一, 村容整洁。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道路统一规划, 4个村庄实现了村庄统一规划。既节省了建筑用地又满足了住房需求, 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所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村庄。另外, 养殖户进入养殖小区集中管理, 在效率提高的同时, 也促进了村容整洁。

第二, 出现的“空心村”有待进一步规划。大部分村民拥有规划后的住房, 但同时占有原先宅基地。这样“空心村”有部分人居住, 部分房屋废弃, 很大程度上影响村容整洁和土地的有效利用。

(五) 村民自治性较高, 但具体治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 村民自治性较高。本次调查的122份问卷中, 有110户答卷者认为选举投票重要, 超过90%。绝大多数村民参加投票选举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权利, 是主动参加的。所调查的6个村庄都实现了重大事务通过召开全民会议决定,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6个村庄都实行了财务公开, 每3个月公开一次。

第二, 具体治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村民反映:财务公开按规定的形式, 群众不容易接受。有村民称:“财务上墙高, 就像农民和政府的距离一样越来越远。”另外, 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着村干部工资低、工作量大等问题。

三、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取得的成就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 提高农民种养的比较效益

第一, 国家宏观调控生产资料的价格, 并适当增加生产资料补贴。

第二, 依靠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政府直接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或通过专业协会提供服务。

第三,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的提高。首先, 通过耕地的合理流转, 形成种植大户从而实现耕地集中经营, 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部门要严加控制、监督假冒化肥农药的生产, 让农民的生产投入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第四, 针对养殖比较效益的提高。首先, 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 或进行服务创新, 进一步完善符合农民小额贷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其次, 提高兽医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加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二) 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一, 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工作。首先, 增加政府的救助名额。其次, 严谨暗中走关系, 防止不需救助的农户争取救助名额现象的发生。

第二, 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 规范劳动力转移培训。

第三, 关注有工作能力而无赚钱出路的农村妇女生活状况。因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农忙时间较短, 这部分人往往被排除在农闲招工名额之外。我们应考虑这部分群体的就业出路, 合理利用劳动力。

(三) 加强措施解决“空心村”问题

首先, 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 做一个长期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要制定出符合本村的宅基地标准。其次, 制定明确的“空心村”治理政策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四) 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防止“形象工程”泛滥

3.农村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三

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农民对目前农村文化生活满意度:55%的户主对目前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5%的户主表示不满意或无所谓。2.农民基本文化生活形式:95%的户主没有订阅报纸或阅读书籍,80%的户主的文化生活基本与电视为伴。3.农民农闲的重要消遣方式,55%的户主农闲时玩麻将、打牌、聊天。

根据调查情况表明,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一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缺少正当的业余文化活动。由于各级有组织的健康文化活动举行不畅,目前农村不少地方赌博盛行,农民在农闲时打麻将或者打扑克牌,不来点钱,基本没人玩。同时迷信活动有增无减,操办红白喜事之时也是迷信活动大行其道之时。

2.缺少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大部分农村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从一些村干部处调查了解,霍城县80%的村没有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比如篮球场,有的村只有一个,并且地面裂纹多,裂纹处都长出了草。村里的孩子距离此地很远,基本没有几个孩子能用得上。所调查的几个村都没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很多村的广播虽然畅通,但仅限于会议通知或广播找人,根本没有从事文化宣传或文化服务活动,不能起到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3.缺少常规的文化服务活动。目前,乡镇没有固定的文化服务或文化活动中心,只有文化团体自己搭建的平台偶尔为农民提供演出。而这种“草台班子”式的文化服务难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主要原因

1.机构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大多数乡镇只有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设施不齐全。霍城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3.观念不更新。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不愿抛头露面,参与热情不够,怕别人说闲话。很多妇女认为,在家看看孩子、做做饭才是正事。一些农民只注重致富赚钱,而忽视了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即使村里组织了什么活动也很难开展起来,形成农村文化生活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局面。

4.考核不科学。部分乡镇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项目和资金上,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根本不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更挤不出财政支出项目。同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对文化考核无硬性指标,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5.支持不到位。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支持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少,致使一些基础文化设备无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时无资金开展活动。同时,因经费困难,上级文化部门很少组织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致使基层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低,组织协调及带动能力差,出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难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据点,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文化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霍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霍城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四)加大文化投入力度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以流动服务为主要形式,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虽然现在电视在农村很普及,但是各族农民还是希望欣赏到其民族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尤其是当地文化工作者带来的家乡文艺作品。上级文化部门应安排各种文艺团体下乡,多为农民送精神食粮,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同时,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志刚.社区文化与教育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袁德.社区文化论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农村经济上去了,农村文化怎么样?农民收入提高了,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新疆霍城县部分乡镇、行政村及一些农民家庭,以实地察访、交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对农村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农民对目前农村文化生活满意度:55%的户主对目前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5%的户主表示不满意或无所谓。2.农民基本文化生活形式:95%的户主没有订阅报纸或阅读书籍,80%的户主的文化生活基本与电视为伴。3.农民农闲的重要消遣方式,55%的户主农闲时玩麻将、打牌、聊天。

根据调查情况表明,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一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缺少正当的业余文化活动。由于各级有组织的健康文化活动举行不畅,目前农村不少地方赌博盛行,农民在农闲时打麻将或者打扑克牌,不来点钱,基本没人玩。同时迷信活动有增无减,操办红白喜事之时也是迷信活动大行其道之时。

2.缺少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大部分农村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从一些村干部处调查了解,霍城县80%的村没有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比如篮球场,有的村只有一个,并且地面裂纹多,裂纹处都长出了草。村里的孩子距离此地很远,基本没有几个孩子能用得上。所调查的几个村都没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很多村的广播虽然畅通,但仅限于会议通知或广播找人,根本没有从事文化宣传或文化服务活动,不能起到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3.缺少常规的文化服务活动。目前,乡镇没有固定的文化服务或文化活动中心,只有文化团体自己搭建的平台偶尔为农民提供演出。而这种“草台班子”式的文化服务难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主要原因

1.机构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大多数乡镇只有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设施不齐全。霍城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3.观念不更新。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不愿抛头露面,参与热情不够,怕别人说闲话。很多妇女认为,在家看看孩子、做做饭才是正事。一些农民只注重致富赚钱,而忽视了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即使村里组织了什么活动也很难开展起来,形成农村文化生活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局面。

4.考核不科学。部分乡镇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项目和资金上,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根本不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更挤不出财政支出项目。同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对文化考核无硬性指标,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5.支持不到位。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支持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少,致使一些基础文化设备无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时无资金开展活动。同时,因经费困难,上级文化部门很少组织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致使基层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低,组织协调及带动能力差,出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难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据点,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文化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霍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霍城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四)加大文化投入力度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以流动服务为主要形式,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虽然现在电视在农村很普及,但是各族农民还是希望欣赏到其民族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尤其是当地文化工作者带来的家乡文艺作品。上级文化部门应安排各种文艺团体下乡,多为农民送精神食粮,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同时,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志刚.社区文化与教育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袁德.社区文化论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农村经济上去了,农村文化怎么样?农民收入提高了,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新疆霍城县部分乡镇、行政村及一些农民家庭,以实地察访、交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对农村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农民对目前农村文化生活满意度:55%的户主对目前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5%的户主表示不满意或无所谓。2.农民基本文化生活形式:95%的户主没有订阅报纸或阅读书籍,80%的户主的文化生活基本与电视为伴。3.农民农闲的重要消遣方式,55%的户主农闲时玩麻将、打牌、聊天。

根据调查情况表明,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一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缺少正当的业余文化活动。由于各级有组织的健康文化活动举行不畅,目前农村不少地方赌博盛行,农民在农闲时打麻将或者打扑克牌,不来点钱,基本没人玩。同时迷信活动有增无减,操办红白喜事之时也是迷信活动大行其道之时。

2.缺少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大部分农村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从一些村干部处调查了解,霍城县80%的村没有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比如篮球场,有的村只有一个,并且地面裂纹多,裂纹处都长出了草。村里的孩子距离此地很远,基本没有几个孩子能用得上。所调查的几个村都没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很多村的广播虽然畅通,但仅限于会议通知或广播找人,根本没有从事文化宣传或文化服务活动,不能起到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3.缺少常规的文化服务活动。目前,乡镇没有固定的文化服务或文化活动中心,只有文化团体自己搭建的平台偶尔为农民提供演出。而这种“草台班子”式的文化服务难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主要原因

1.机构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大多数乡镇只有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设施不齐全。霍城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3.观念不更新。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不愿抛头露面,参与热情不够,怕别人说闲话。很多妇女认为,在家看看孩子、做做饭才是正事。一些农民只注重致富赚钱,而忽视了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即使村里组织了什么活动也很难开展起来,形成农村文化生活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局面。

4.考核不科学。部分乡镇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项目和资金上,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根本不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更挤不出财政支出项目。同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对文化考核无硬性指标,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5.支持不到位。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支持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少,致使一些基础文化设备无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时无资金开展活动。同时,因经费困难,上级文化部门很少组织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致使基层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低,组织协调及带动能力差,出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难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据点,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文化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霍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霍城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四)加大文化投入力度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以流动服务为主要形式,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虽然现在电视在农村很普及,但是各族农民还是希望欣赏到其民族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尤其是当地文化工作者带来的家乡文艺作品。上级文化部门应安排各种文艺团体下乡,多为农民送精神食粮,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同时,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志刚.社区文化与教育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4.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x

x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刘新恒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围市各县(市、区)。赵庄子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金客隆连锁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6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4%。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赵庄子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

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五、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六、xxx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几年修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

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由于我村的情况复杂村委换届延后。但我从我们区的其他村村委换届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让信息产业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让农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思想上主动向组织靠拢,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法知法,只有这样在农民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实惠。

7、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发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劳务输出典型,实施典型引路,让广大农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好处;编印《劳务输出知识问答》宣传册子,组织精干人员,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深入村庄和广大农户家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劳务输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农民大胆走出村门闯世界,到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学技术。为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在劳务输出中,根据用工方的需求,结合实际,对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种,如电焊、美容

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充分利用具备资格条件的培训机构,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对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积极提供致富信息,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园林种植,或者是选择有前景的经济作物来种植。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新型农民。

七、总结

5.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一、摘要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西周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关键词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㈠、经济方面

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㈡、医疗保障方面

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㈢、教育方面

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学。近年,镇里统筹

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和为一所,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㈣、文化方面

村里经常放电影,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散步聊天,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㈤、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 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㈠、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

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

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㈡、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花生,而缺乏一些特色产业。相比而言,我们邻村近几年来发展蔬菜大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家家新建了楼房,还设立了集市。我认为这与村班子的腐败以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㈢、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

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6.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30c.30~40d.40~50e.50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学生b.工人c.商人 d.农民 e.其它

4.家庭人口

a.3人以下b.4c.5d.6人e.6人以上

5.文化程度

a.小学b.初中 c.高中(中专)d.大学e.大学以上学历

6.您家中有几个人在赚钱呢?

a.2人以下b.2~5人c.5人以上

7.您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哪些?[多选题]

a.种田 b.打工 c.国家工资 d.开设工厂、超市 e.开公司 f.投资、股票 g.其它

8.请问您家庭平均月收入有多少呢?

a.1000元以下b.1000~3000c.3000~5000d.5000元以上

9.请问您认为影响您家庭生活质量(收入、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多选题] a.文化教育程度b.家庭人口因素c.健康因素d.从事职业e.其它10您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哪些? [多选题]

a.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及家庭设备用品b.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支出c.医疗保健消费支出d.用于投资e.其它

11.贵村干部是否重视本村的新农村建设?

a.是b.否

12.您认为贵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哪方面成效比较显著?[多选题]

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村民收入c.推进乡村文明d.改善村容村貌e.无

13.贵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多选题]

a.村干部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村庄建设上,忽视了全面发展

b.缺少切实的措施,难以从政策,制度上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c.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性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少 d.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

e.改造农村卫生条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束之高阁

f.乡风文明建设的村级公共活动和设施缺乏

g.民主选举和民主建独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方面缺乏公众参与 h.其它(请注明)

14.您认为,目前贵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多选题]

a.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b.就业问题c.医疗保险问题 d.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e.卫生环境问题f.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

g.其它(请注明)

15.贵家庭成员有无接受过劳动力培训

a.有b.无

16.贵家庭有无成员外出务工

a.有b.无

17.您认为,目前制约贵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 [多选题] a.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b.还没有专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力的综合协调机构 c.劳务中介机构信誉差,“坑劳”现象时有发生

d.其它(请注明)

7.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农村,文化,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一)健康文化成为农村文化主流

1.电视频道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随着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基本完成,福建省龙岩市农村农户基本上装上了有线电视,图像清晰了,声音稳定了,可选的频道增多了,不再局限中央台、福建台、闽西台,可以看到其他综合频道的节目。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农民视野的开阔和品位的提升。 除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外,农民还青睐专题栏目央视四套的《远方的家》、央视七套的《致富经》、央视十二套的《法律讲堂》,把电视节目当作了解时事、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课堂。宫廷戏、言情戏、武打戏不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喜欢一些具有思想内涵的电视剧,他们从抗日题材中看到了男儿血性和爱国精神,从韩剧中看到了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和传统美德。

2.农家书屋既长知识又解闷。龙岩市共有1783个行政村,至2012年已经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的配套书目都较为贴近农民,涵盖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文化科技、政策法规、法律知识、医疗卫生、少儿读物,这些图书针对性较强,对促进农民致富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新罗区大池镇充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把农家书屋与健身活动室、老人活动室、远程培训室等结合起来, 不仅提供宽敞舒适的读书环境,还开设了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健身场地,成为广大农民的“营养屋”、“致富屋”、“文明屋”。

3.乡村文体中心点亮乡村多彩生活。各县(区、 市)为了丰富农村百姓业余生活,加大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建成了多家集图书室、棋牌室、活动室、 各类球类活动场所为一体的农村文体活动中心, 成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吸引了大量村民来这里休闲娱乐。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挖掘社会资源,得到恒亿集团的大力支持,建设“恒亿洋畲文化中心”,包括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室、电脑室,功能多样,成为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推广技术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坚实平台。

4.民俗文化活动争奇斗艳。连城县客家民俗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姑田游大龙、北团游大粽、四堡拔龙、新泉烧炮等,能寻见客家文化的根底,能折射出中原古文化的风姿。武平县每年农历十月半举办“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 吊米斗”的民间绝技表演,彰显了客家人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长汀县“闹春田”贴近田间农事,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极富诗意。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彩灯璀璨、烟花绚丽,走龙灯热闹,民俗气息浓厚, 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枝繁叶茂。

5.广场舞舞动乡村夜生活。广场舞热情奔放, 简单易学,在各县(区、市)文化馆的推广和乡镇文化站的协助下,闽西大地的广大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兴起了广场舞的热潮。每当夜幕降临,不约而同地响起 《最炫民族风》《走天涯》《自由飞翔》 《爱我中华》动人的乐曲,村民自发排成整齐的方阵,伴随着乐曲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舞出了村民的灿烂笑容,舞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舞出了乡村的幸福节拍,欢快的场面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场舞带给农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跳舞的人多了,看热闹的人多了,走出家门锻炼的人多了,打牌的、搓麻将的、赌博的人就少了;人们都忙着跳舞健身,说是道非、家长里短的闲聊就少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就少了;人们在歌舞中其乐融融,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明素质,家庭更加和睦了,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乡情也更加浓厚了。在乡村兴起的广场舞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二)不良文化在悄悄蔓延

1.乡村麻将声声声入耳。在一些乡镇的街边小店,到处都能看到三五成群打麻将,有的已经成为产业链条,有专人到村里载人拉客,提供伙食。农闲时节农民打打麻将,玩玩扑克,娱乐身心,本无可厚非,但是假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那就祸害不浅了。有的赌瘾上身,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有的血本无归,家庭破裂,“跑路”者也不少,影响社会稳定。

2.六合彩屡禁不止。众所周知,六合彩以聚敛赌资和谋取暴利为目的,但因其运作模式的隐蔽性和老百姓的趋利性,蔓延的速度和广度超出想象,可谓“男女老少齐上阵”。六合彩二庄家村村皆有,为村民买码提供方便。为了逃避公安部门打击,村民与二庄家之间利用手机与固定电话投注增多。一些农民逐渐养成厌恶劳作、游手好闲的恶习,结果导致农田荒废,收入下降,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封建迷信死灰复燃。现在农民收入增加了, 捐资建庙非常盛行,几乎每个村都有庙宇,寺庙、 关帝庙、土地庙星星点点,烧香磕头者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巫婆、仙姑、神汉、道士、师爷、阴阳先生粉墨登场,招摇撞骗。一有丧事,他们往往组团而来,分工明确,轮番表演,神神叨叨,念念有词,发号施令,日以继夜,他们轮番上阵精力充沛,孝子却不停作揖下跪苦不堪言。这些神汉仙姑大都佛道不分,装神弄鬼,骗取钱财,有的甚至说三道四, 引发家庭矛盾、家族纠纷,干扰乡村事务。

4.低俗文化声东击西。由于农村山高水远,执法难度大,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兜售暴力书刊、劣质音像,毒害青少年。一些演出队令人哭笑不得,遇到丧事,家人悲痛欲绝,演出队却吹奏《妹妹大胆往前走》《纤夫的爱》,他们倒并非故意,而是就会这么几首。有的还跳迪斯科舞蹈,甚至还兼营有偿啼哭、代人跪拜,挑战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底线。

二、原因分析

(一)经费投入杯水车薪

尽管县(市、区)文化部门扶持一些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团委、妇联和机关部门会捐助一些图书、器材,但相对于广大的农村,这点投资实在微不足道,器材会老化图书要更新,活动要经费,都需要后续资金的保障。各级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设施短缺和落后,难以吸引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对现代生活的强烈渴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乡镇文化站每年报刊的订阅,好一点的乡镇可安排1000―2000元,大多数乡镇仅有几百元,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图书数量较少,种类普遍单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业余剧团由于缺乏政府支持,演出经费捉襟见肘,逐步走向衰落。如漳平市双洋汉剧团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红红火火,到周边县乡巡回演出,一些曲目《秦香莲》《打金枝》为人所津津乐道,现在因为资金紧张,出现参与人数萎缩、年龄老化、市场萎缩等问题,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

(二)体制机制不顺

从乡(镇)宣传委员到农村宣传文化中心(站) 站长(管理员),都隶属乡镇管理,他们往往肩负乡镇中心工作,无法专心致志研究乡村文化发展问题。县(区)宣传文化部门对他们没有考核使用的权力,无法从源头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农村文化协管员每月100元的补贴费,也是由相关部门直接划入协管员账户,由于管理权限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影响,必然影响到农村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就成为奢谈。

(三)文化下乡力度不够

尽管龙岩市汉剧团和山歌剧团组织人员到个别乡镇慰问演出,老干局、龙岩学院组织人员年底到乡镇集市给农民写春联,各县陆续实施农村放电影工程,每月给每个行政村放一次电影,但都显得蜻蜓点水。文化下乡的内容在针对性、创新性、 贴近性不强;文化下乡形式上没有与时俱进,搞演出活动的多,办培训、辅导班的少。文化下乡时热热闹闹,离开后又是冷冷清清,只是送文化下乡而没有下乡“种文化”,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农民自办文化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各县乡都有一些业余文艺表演队,活跃在乡村,诸如长汀大同镇民俗表演队、河田镇民乐队、四都镇黄梅戏团、连城有武术表演队,新罗有采茶灯队、山歌剧、静板乐、木偶剧,上杭打船灯舞。但这些业余文艺表演队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文艺节目脚本编写、节目编排、服装道具、 演员表演都比较粗糙,再加上其松散性和随意性, 缺乏较强的组织性,不利于它的健康发展。

(五)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主体逐渐缺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精英劳力大都到城市发展,只有清明节、重阳节、春节才回到故里,重温乡愁。元宵十五前青壮年农民早已外出,一些原有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因找不到年轻小伙而渐趋冷落;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一些原本以男性为主体的宗族祭祀也慢慢萎缩。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

要加大多渠道筹措资金力度,形成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模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采取财政拨一点、乡贤捐一点、村级出一点、乡镇补一点、宣传文化部门奖励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根据实际情况,在乡镇宣传文化站设立室内文化设施,诸如演艺厅、文化活动室、科普教育厅、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卡拉OK厅。在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宜于室外活动的文体广场,诸如篮球场、 羽毛球场、露天舞池,拓展活动空间。同时,鉴于农村的特殊情况,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特别重要, 否则就会变成一对破铜烂铁。

(二)组织和培训农村文化骨干

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对那些植根民间、活跃于基层的各类民间艺术团体、艺人,要积极鼓励、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应该定期举办文化培训班,对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在声乐、舞蹈、乐器等方面进行免费教学,促使他们吸收现代元素,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变单一的“送文化”下乡为在乡下“种”文化,保持农村文化的永久活力。 应该全面培训乡镇文化站人员的素质,拓展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科技手段,让其成为科学信息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三)保护传统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传承人是创造、传播和弘扬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许多民间艺人年逾古稀,民间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给大师、 杰出艺人一定的带徒津贴,使传统民间文化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上杭县派出工作组走村入户对县内客家传统工艺作品进行实物察访,录制影像资料,同时根据展品的传承现状,确立奖励标准以调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积极性。新罗区建立非遗保护馆,收集整理最原始的《采茶灯》服饰、 道具、曲谱,还将加入声光电元素,把活化石完整保留下来,让后人看到《采茶灯》的整体性和原真性。

(四)推进农村科学普及

县科协应该深入乡村,举办科普讲座,解释风水、神灵,帮助农民移风易俗,致力于科学生产。县农业部门应该结合各乡镇的产业特点,举办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班,让更多的劳动力从麻将、六合彩的迷雾中走出来。新罗区聘请大学教授讲解茶品类型与制作工艺特点,各产茶季节的茶青特点、不同温湿气条件与制茶技巧,并且组织他们到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去参观,开拓了茶农的视野,帮助他们种茶、加工茶叶的技能,打开了销路,增加了收入,也充实了精神生活。漳平举办金线莲种植培训班,系统分析了金线莲产业政策、行业前景、养护措施,并组织参训农民到示范基地参观,现场传授种植技术。有了科学技术的引领,广大农民就不会深陷封建迷信的泥潭。当前,中央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乡都应该加大农村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间小路。

(五)树立特色农村文化品牌

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广大农村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乡土文化最活跃的因子,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培养,让其发展壮大,以点带面。漳平市新桥镇把农民画作为特色文化产业来抓,将舞竹马、舞狮子等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农民画创作中,提升文化旅游內涵。 该镇每月举办免费培训班一次,促进“画乡”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作品销往厦门、深圳、广州,带动就业500余人。永定县培峰镇根据当地有舞狮的习俗,组织年轻人外出到佛山培训,成立醒狮团。因为表演生动精彩,加上依托永定土楼的人气,各地邀请函纷至沓来,生意相当火爆,也引领了积极健康的乡土文化。

(六)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8.新时期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

一、前言

我国新型农村建设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呈现出形势一片大好的状态,农村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良好提升。然而从另一侧面则反映出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同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存在一定不适应性。为此,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是农村实现健康全面发展的核心需求。

二、扩充建设投入,促进政府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

农村群众文化创建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实践阶段中政府则发挥了主体作用,为扩充建设渠道,应促进政府力量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应秉承自愿参与的科学原则,扩充建设投入,丰富参与方式。例如可通过社会捐助或群众集资丰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社会力量可无偿奉献,还可实施市场化运作,完善场所投建、添加文化建设设施,优化队伍组建,丰富组织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应秉承群众文化创新实践理念,优化管理机制,进而扩充参与主体,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创建的常胜常新。

三、丰富建设内容,促进民族文化同现代文化的有效结合

人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精神文化丰富需求,文化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伴随我国新农村创建步伐的持续深化,令农民更加广泛的需要丰富文化建设,并令其标准显著提升。为此在文化创建阶段中,应基于文化内涵满足农民需求,关注社会正面导向。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应持续注入现代文化理念与内容元素。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呈现出区域性以及地方性特色,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特色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方式,呈现出文化层面的价值观以及共性心理特点,并富含地域特色。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有效挖掘,可令其为己所用,对民族特色文化的积淀升华、继承发扬极为有利。可令其创建为一项文化产业,并进一步深化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农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同时含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即文化活动应富于特色,利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应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文化特色有效注入,全面扩充农村群众文化实践活动内涵,令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体现与时俱进的良好特色。例如应创建现代体育文艺活动项目、构建网络文化,还可开展风光摄影等活动,巩固农民对文化技能、知识的良好掌握,令其具备良好的荣辱观,遵循法律规范,维护卫生保障建设,强化农村实践应用技术掌握,进而丰富现代文化内涵。

四、优化文化队伍,培育文化骨干

文化事业的科学建设需要优质文化人才的有效支持,因此应优化文化队伍建设,各地政府应全面注重对专业文化人才的教育与引进。应将热衷于文化事业,具备丰富文化内涵、董文华的人才科学引入文化工作部门及岗位中,创建能上能下、进出皆宜的科学用人机制。应强化专业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促进其文化素质的全面丰富、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文化人才待遇应全面优化,令其工作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并对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进而确保留住优质人才,令其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另外文艺骨干可发挥良好的带头效用,其来自农村,生活在农村,文化修养则源于农村,同农民保持着相通性,因此必然是农村发展群众文化的核心支持力量,并是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人以及文化活动的参与与组织者。为此,应做好农村文化骨干人才的科学培养引导,令其文化才干全面提升,激发中坚力量。群众是农村组织文化活动的核心主体,因此,应提升群众性,令其成为活动主角,扩充农村群众文化实践活动的生命力。应定期组织日常文化活动,激发民间艺人以及文化骨干的正能量,令其对农村文化团队建设进行有效的扶持,并促进广大群众的全面参与,切实做好农民文化权益的良好保障。

五、强化文化硬件与软件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阶段中,丰富文化事业、巩固文化阵地为核心工作任务。文化阵地为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有效物质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事业持续发展、良好传承的平台。为此应科学解决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的设施配置与场所布设相关问题,进而提升文化建设工作效率。对于欠缺文化设施的农村,地方政府应全面重视,由农民根本需求入手,强化文化硬件建设,丰富应用政府投资、民间投入、个人出资、合股集资等方式,优化阵地建设。同时还应强化软件建设,将群众喜爱、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全面组织起来。文化活动应体现丰富多样性。例如组织剪纸、雕刻、曲艺杂技等民俗艺术文化活动,开展读报、技能培训、讲座、竞赛等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组建业余文化活动团体,进而令多元化农村群众文化真正实现良好的生根发芽、健康持续发展。

六、结语

总之,新时期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扩充建设投入、汇集各方力量、优化文化队伍、培育文化骨干、完善硬件软件建设,丰富活动形式,才能真正优化农村群众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源.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2011(10).

[2]房秀丽.農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2(2).

上一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下一篇:游颐和园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