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2024-09-28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共8篇)

1.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篇一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进而对她C遣煌乃枷胄愿懙氖抵视辛死斫猓佣谔壬嫌?了分明的取舍,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唬想,他用血S嵝闯傻摹盾?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林黛玉

林黛玉: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象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前边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 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薛宝钗在宝、黛、钗爱情婚姻中的态度和作用,历来是分析宝钗这一形像的重要内容。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钗、黛是一对情敌,有人甚至认为,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费尽了心机;是她“欺骗了宝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简直成了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和杀害林黛玉的刽子手了。我们从作品的描写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

在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闻确实是颇为紧张的;在宝黛青梅竹马,情甜意密之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这对林黛玉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威胁;特别是当有了“金玉良缘”之说后,黛玉更感到宝钗是她的一个实力雄厚的情敌。所以,她利用—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书中多次写到,宝钗和宝玉说话时,黛玉不是及时地来到,就是在背后偷听了去。例如“识通灵”“认金锁”的时候;宝玉看宝钗腕子上的香串时;还有一次,贾母传宝黛二人吃饭,二玉因闹了别扭,黛玉竞一人先走了。宝钗使劝宝玉陪黛玉一起去吃饭;宝玉当时说了一句: “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事后,黛玉多次在宝玉、宝钗面前重复这句话,可见二人的谈话都被黛玉背后偷听去了;这种情况书中还不少。可以这样说,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黛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关于这,书中有多次明确的描写。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这并不是说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薛蟠说她爱上宝玉的话,因太伤了她的廉耻;气得她“整哭了一夜”。事实上,宝钗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当宝钗听到有人开他们二人的玩笑时,常常添上几句凑趣;有时自己也开他们的玩笑,并未表现出拈酸吃醋的形景。这就是钗黛和好前、她们在爱情问题上的态度。

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这一对“情场冤家”终于和解了,而且是以黛玉主动认错,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而导致和解的。有人认为,这是阴谋家薛宝钗的胜利,幼稚的林黛玉上了当。果真是这样吗?请读渎“秋雨夕闷制秋雨词,金兰契画剖金兰语”那一回吧。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作者写出了二人友情的建立和发展,就十分明确地排除了对宝钗形像——同时也即对作者的艺术构思——的误解,宝钗不是拨乱其间的小丑,更不是破坏宝留爱情的元凶。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样,就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扼杀宝、黛爱情的真正元凶——封建统治者。最后,在薛、林二人当中,贾府统治者选中了薛宝钗,黛玉因此“泪尽而逝”。那么,能否据此断言,这是薛宝钗阴谋诡计的胜利,而林黛玉是阴谋下的牺牲品呢?前边的分析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贾母等人所以选中了宝钗,是喜欢她“品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的结果。如果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说成是宝钗煞费心机造成的“金玉良缘”,恰恰否定了封建礼教戏害青年的幸福和生命的罪恶。事实是,婚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黛、钗三者的爱情婚烟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却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2.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篇二

关键词:《红楼梦》,晴雯,性格,命运悲剧

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是他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去发觉它的魅力所在。但更让我们沉浸其中, 唏嘘感叹的依然是书中刻画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点, 为这部明艳夺目的画卷增添了不少光彩。除了正册金陵十二钗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之外, 还有副册, 甚至是又副册里也不乏血肉鲜活的人物形象。晴雯就是这组人物画廊里鲜明突出的一个, 她的率真, 她的娇憨, 她的洒脱是她区别于众多丫鬟的最鲜明的特征。

一、风流灵巧埋祸根

曹雪芹给晴雯的判词是“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的美丽和灵巧, 书里并没有做大量的描写, 只是借助他人之口, 从侧面了解到她有一双巧手, 在针织女红方面是众丫鬟里最出类拔萃的, 无人能及。这双巧手整个京城或许只有晴雯才有。书中第五十二回贾母送给宝玉雀金裘, 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 宝玉一不小心, 后襟上烧了一块, 麝月赶快命嬷嬷拿出去请能干的织补匠连夜补好。结果京城那么多“织补匠、能干裁缝、绣匠并能做女工的”, 都不敢承接补裘的任务, 怡红院里, 丫鬟成群, 也无人承接, 只有晴雯抱病补裘, 补得天衣无缝, “若不留心, 再看不出来的。”晴雯的灵巧由此可见一斑。这里一方面突出了晴雯的灵巧, 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她的心灵的善良和纯真, 她本就生着病, 但更担心宝玉第二天在贾母一集众人那里无法交代而受责备。所以虽补不上三两针就得歇一歇, 但是也赶在天亮之前将大氅补好了。这里不仅有她争强好胜的一面, 但更多的是包含着她对宝玉的体贴和关心。

除了技艺精湛, 有双灵巧的手儿之外, 晴雯能够在众丫鬟群里脱颖而出的是长相俊俏, 妩媚。论身段、模样, 晴雯无疑是《红楼梦》丫环中最漂亮的一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没有正面描写晴雯的美丽, 她的美丽是从反感她的人的口中说出的, 这就使得晴雯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嫌恶晴雯的王夫人说她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凤姐有一句结论性的话:“论这些丫头, 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晴雯生得杨柳细腰美人肩, 这样的美丽在贾府的王夫人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模样漂亮的心术也一定不正。出于对贾府未来接班人的保护心理, 王夫人自然会严格地审视宝玉的“身边人”。在她看来, 丫鬟就应该“随分从时”、“粗粗笨笨的才好”。这种代表着贾府统治阶层的论调本身就为晴雯今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更别说晴雯平时又是那样牙尖嘴利, 能说惯道的。“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夭寿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挂。”所以晴雯的被逐和惨死, 是她无法避开甚至本就已经设定好了的一个局, 一场预备好的悲剧。

二、质自高洁遭毁谤

晴雯是美丽的, 但是这种美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好处, 反而使她木秀于林, 成为被最先摧折的对象。她是长得很漂亮, 但漂亮却成了晴雯不得不承担的错, 她的错在于没有遮盖的美上。她真实自然, 毫无矫饰地绽放着青春之美, 生命之真。她不像袭人那样低调温柔, 也没有平儿的左右委屈, 更没有紫鹃那样的敏感细腻。她高调、暴躁, “性子”不好, 到处得罪人, 刻薄人。甚至还将和她同为奴隶的小丫鬟随意打骂。她率性纯真, 无论是在心态上、行为上还是言语上, 她从来都是不加掩饰的。这也是晴雯之所以是晴雯的原因, 晴雯初次亮相就显得与众不同。那天, 宝玉喝醉回来, 晴雯迎出来, 笑着说:“说好要我研了那些墨, 早起高兴, 只写了三个字, 丢了笔就走了, 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快来给我写完这些墨才罢!”一出口, 神态、语气、口吻都是晴雯的特色, 聪明、娇憨、热情、直爽, 话语中少见奴颜媚骨的感觉, 卑躬屈膝的影子, 更多的是一种平等性, 非常有自由精神, 这哪里是一个丫鬟对自己的主子少爷在说话, 这完全就是一对相熟已久的朋友在交流, 才能交流得如此亲切, 如此自然。但这样的个性与精神确是为封建社会所不能容的, 况且她还是深处封建阶级最底层的人物, 追求自由何其容易。

怡红院里虽有了懂得尊重女性的主子而又有相对宽松民主的气氛, 但是晴雯就是在这样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率先意识到自己虽然是个身世卑贱的女婢, 但首先还是一个人, 既然是人, 就应该得到作为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但晴雯不知道她追求的这一切恰是她所处的时代最不能提供的。在人的生命、尊严向来被蔑视, 人的正常追求和欲望被人为地压抑的时代, 柔弱的晴雯用全部生命能量对抗着滚滚而来的不平, 用自己的言行勇敢地反抗着一切侵犯人的尊严的行为, 履行着对做一个真“人”的心愿。所以晴雯不太看主子脸色行事, 当宝玉摆主人架子时, 她是不服气的, 她不仅撕扇, 还对宝玉冷嘲热讽。如《红楼里》三十一回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 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 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 要踢要打凭爷去……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当宝玉说要回太太把她打发出去时, 她宁愿以死抗争也不说求饶之语, 这时她还在骄傲地维护着尊严和人格。没有了尊严, 晴雯的人生就没有了价值。最后, 她通过撕扇的行动把丢了的脸面捡起来, 把失去的尊严找回来。

甚至有时她把反抗的矛头直接指向奴仆, 比主子还威风。用王善宝家的话说:“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 又生了一张巧嘴, 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样子, 在人跟前能说惯道, 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 夭夭调调, 打不成个体统!”可见她的高调还没有让上层统治者反感的时候已经让同是奴才阶层的人憎恶了。晴雯虽然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 她对于敢当奴才的人相向来是深恶痛绝的。她始终都鄙视袭人, 她不认为袭人成为宝玉身边的红人有什么可羡慕的, 她认为那是袭人拿作为人的尊严换回来的。她也先常常尖锐地讽刺麝月、秋纹等人的奴性, 甚至对一心想往上爬的小红更是嗤之以鼻:“原来爬上髙枝去了, 把我们不放在眼里。”秋纹偶然得到王夫人赏赐的两件旧衣服, 正在洋洋得意, 晴雯却想起来王夫人把好衣服上次给袭人的事。她说:“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 挑剩下的才给你, 你还充有脸呢!……”她这种直戳人要害的冷嘲热讽现在看来也是对自己尊严的一种捍卫。还有, 第七十七回中, 晴雯对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住针, 拿不动线, 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 爪子又轻, 打嘴现世的, 不如戳烂了!”人穷志短是晴雯无法容忍的, 做奴才如果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人生命运, 那么连奴才都不如的人更是晴雯最深恶痛绝的。

查抄大观园的一幕也可以看做是晴雯对深藏于心中那个强烈的自尊感的维护, 大家都乖乖接受检查, “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 豁啷一声, 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 往地下一倒, 将所有之物都尽倒出来”, 并指着王善保家的脸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 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就只没看着你这个有头有脸的大管事奶奶。”这通嘴尖性大的抢白让读者忍不住为她鼓掌叫好, 让狐假虎威的王善保家的讨个大没趣。在贾府决定奴婢命运的主子和气焰嚣张的恶仆面前, 晴雯奋起迎战, 拼死一搏, 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她人格受辱时的愤怒抗争和对王善保家的等万劫不复的奴隶的鄙视。她不计后果, 不懂得明哲保身更不愿意以失去尊严为代价换来苟延残喘。她为的是做回一个人的自尊自爱的真心。

晴雯的这种率真的性格终于给她带来了厄运,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平时的她又锐利尖刻, 唇枪舌剑, 锋芒毕露。她从不计利害, 性急如爆炭,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又是热情泼辣, 任情任性, 心口如一的特色, 可以用一个“直”字来概括。对别人干的一些鬼鬼祟祟的勾当, 她也常常脱口而出地进行揭露。因此, 小丫头们“畏之如畏虎”。她抱病被逐出贾府, 如同娇艳的花朵突遭无情的风雨的摧残, 其最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晴雯又是这般高洁冷傲的女孩子。正因如此, 她的死才显得那样轰轰烈烈, 痛彻宝玉和读者的心扉。在和宝玉的临终一别中, 晴雯率真倔强的个性再次发光。她耿耿于怀的是自己的清白被玷污, “死也不甘心”, “早知如此, 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她脱下贴身小棉袄送与宝玉并说穿上它如同还在怡红院一般。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一幕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晴雯这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真情真爱的流露方式无疑给人石破天惊之感, 一朵洁白的莲花热烈地开放了, 她最终定格为宝玉心中永恒的芙蓉女神,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晴雯的“美”与“真”给乌云浊雾的贾府带来了清新的生命气息, 奈何这种毫无做作的“真”与天然的美是代表封建社会的“假府”所不能容忍的。她像飞蛾一遍一遍扑向那已经织好并且很牢固的网子, 等待她的只有被黑暗吞噬的悲惨结局。所以她的悲剧是一个“真”的存在的悲剧, 美必摧残的隐喻。

参考文献

[1]红楼梦学刊.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2, (2) .1994, (1-2) .1997, (1) .

[2]胡文彬, 周雷.海外红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3]浙江图书馆编辑.《红楼梦》评论选编.浙江图书馆, 1974.

[4]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5]张宝坤.名家解读《红楼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6]吕启祥.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3.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篇三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性格

《红楼梦》主要通過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同时展示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盛衰,呈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中,各具特色的生活画面和期间复杂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对封建社会的丑恶进行深刻反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被压迫者和弱者的同情,同时也赞美了反封建的斗争者对自身自由的追求。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叛逆者,也正是因为他的叛逆行为造就了他的悲惨命运,也是悲惨命运的必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是《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外貌描述,贾宝玉可谓是生的一副好皮囊。宝玉确实是个非凡之人,就宝玉的前世今生来说,他是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五彩石中留下来的一块石头,这足以表明宝玉的特殊性。而在众多的的五彩石中唯独剩下了他这一块,是因为无才,还是因为太过顽劣呢,答案就在他的名字里,“贾宝玉”就是一块“真顽石”假“宝玉”。当这块顽石听见一僧一道诉说红尘中的事情,不禁神往,想到凡间去游一游。为了体验人世间的七情六欲,由一僧一道带入尘世。投胎到了人世后,开始演绎那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精彩故事。

在人世间贾宝玉出生显贵,聪明灵秀,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是贾家都寄予厚望的家族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不和一般的皇家贵族的公子一样放荡不羁,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1.亲近女性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但宝玉就有“女清男浊”之说,这在封建社会中,无疑不是一种叛逆,宝玉完全否定了家庭所给予的道路,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就没有什么可以使他高兴和尊敬的事物了,特别是对林黛玉的坚贞不变的爱情,成为他精神上唯一的支柱。热爱女性、尊重女性是贾宝玉最典型的特征。《红楼梦》用了很多笔墨去说明和渲染贾宝玉这一性格特点,没有这个特点就没有贾宝玉。在文中第七十一回中描述到,鸳鸯和探春诉说大家庭的苦难和烦闷的时候,尤氏就说宝玉只知道和姐妹们一起玩耍,从来都不会考虑后果。宝玉当时就回应道:“我能够和姐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足以表明宝玉的心境。宝玉是由奶娘和丫鬟们带大的,从小就和姑娘们一起长大,在周岁抓阄时,偏偏抓了胭脂俗粉,这足以把贾政气的难受。

2.宝玉的多情

宝玉是多情的,就多情而言,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中的“男女授受不亲”的一种叛逆,这会受到社会上的万人唾弃。他没有走父母让他饱读四书五经,学优而仕的道路,在他眼里,除了爱情,没有什么值得他付出的。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就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可见他的多情是从小就有的。当刘姥姥和他说了一个已经故去的美女的故事后,他也要派人去寻找并不存在的庙宇。平儿被贾链和凤姐骂的时候,宝玉就让她去怡红院梳洗:香菱因为斗草把裙子弄脏了之后就叫袭人把一条同样的裙子送给她,生活在女人堆里的贾宝玉很是多情,尤其是当见到林黛玉后,显得更为突出。当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听到黛玉没有玉之后,就愤怒的把玉摘下来,摔在地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3.宝玉的平等待人

他同情所有封建社会中身份地位低下的人。他厌恶男性,认为他们都是浊流,但他尊重丫鬟;讨厌士大夫,却和戏子交朋友。面对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而言,他总是站在被压迫者这边。自幼受到贾母的溺爱,父亲贾政无可奈何,没有过多教育宝玉的权利,因此宝玉身上失去了封建文化教育,给他的叛逆性格造就了一个成长环境,并使他产生民主主义的思想。但生活在极度富贵的温柔乡里,也让他染上了一些坏的风气。他也曾经和袭人有暖昧关系,也曾打骂过丫环,但后来面对爱情,自己能够分清腐朽和纯洁,对丫环越是体贴。在整部书中,宝玉更多的是接触女性,很少会接触男性。在贾府中,贾母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心,王熙凤掌管着一切事物的大权,妇女的势力压过了男性的势力,这也体现了在那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男性的无能。

结语: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对封建男性角色的一种颠覆。贾宝玉的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家庭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角色,加上自己所爱之人早逝,朋友遭到冤死,心无所依,最终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皈依佛门。贾宝玉的鲜明性格特点也正是成就《红楼梦》这一奇作的一大基石。

4.红楼梦贾元春人物性格分析 篇四

贾元春简介:贾元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姐姐,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第2回便已入宫做女史,第16回加封贤德妃。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直到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元春在钗黛之争中支持宝钗,她曾利用端午节礼单和清虚观打醮表明自己的立场。

5.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篇五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在林黛玉的客观观察中,贾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看不到一点惫懒与懵懂。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的内心世界似乎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三、薛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到众人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的小心和贾宝玉对立封建束缚的思想。

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但是,人们对宝钗的做法褒贬不一。

四、王熙凤

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生性尖酸刻薄,个性泼辣。同时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凤姐聪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五、探春

6.红楼梦贾迎春性格分析 篇六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不仅体现在: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比如书中,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敢去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贾迎春虽然贵为贾府二小姐,但贾迎春的`性格则与她的身份大相径庭。在红楼梦一书中,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

贾迎春,出嫁后一年就被孙绍祖这个“中山狼”折磨而死,红楼梦上说其性情懦弱,在当时的社会中,又有几个女子能算强者,所以,对女子来说,婚姻更是一场赌博,一场拿自己的幸福进行的赌博。既然是赌博,真正能够赢到最后的又有几人?所以,爱情在当时是奢侈品,而在今天呢?我不想回答。也许美丽的爱情只是存在于神话中,写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什么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了,我才算真正明白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了。接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因为心中有遗憾,所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找情感的释放,的确不失为一个精神解脱的好办法。可是,我还是止不住地感伤。

7.《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篇七

说到《红楼梦》在我国文化艺术范畴中所创造的成果, 那是多不胜数。其中最鲜明的一点便是在人物描写手法方面的巧妙之处。在《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都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就像是身边见过的人一样。《红楼梦》曾被这样评价过: 但凡是对一个人物角色的塑造, 都能让这个角色活灵活现, 生动起来。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对《红楼梦》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红楼梦》名列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的确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继《红楼梦》出世之后, 我国的文学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以及作者曹雪芹在我国大家中的重要位置。上个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对《红楼梦》中的写作手法和故事构思进行品鉴和分析, 借鉴大师的写作技巧。

二、诗词与人物描写的艺术结合

( 一) 诗词与人物形象描写的结合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 小说中增添诗词已经形成写作的传统, 小说搭配诗词的写作形式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艺术文化。在我国古代的小说写作当中, 加入适当的诗词描写, 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从小说中诗词应用的情况来看, 诗词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修饰故事情节、勾勒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在《红楼梦》当中所著的诗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传神, 尤其是在人物外貌方面的描写, 堪称绝美。例如其中一段描写林黛玉的外貌形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手法通常都是从外貌开始, 曹雪芹的写作方法也不例外。但是过去很多小说的写作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 曹雪芹另辟新道, 通过诗词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通过诗词的文体来描写林黛玉的柳眉、双目和身姿等, 不仅能将林黛玉的美姿和神情活灵活现出来, 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读者通过这一段诗词的描述对林黛玉有了初步的角色定位和认知, 不仅了解到林黛玉的外貌形态, 还能让读者对林黛玉病态美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在拜读了著作《红楼梦》之后, 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的艺术手法, 能够对其中诗词进行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艺术领略一二。不可否认的是, 《红楼梦》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应用, 而且也运用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新的写作方式, 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以及艺术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确是我国文化艺术界中的一枚瑰宝。在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部分, 通过简洁精炼的字词就能让一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全面, 不仅能表现一个人物角色的形态神情, 还能隐射人物内心的情感以及人物性格。描写手法做到动静结合、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心态等, 十分细腻耐读。

( 二) 诗歌与人物命运隐喻的结合

读过《红楼梦》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 这部著作的写作兼具古典小说的特点与近现代小说写作的特点。从历史情况来看, 《红楼梦》也正好创作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过渡阶段。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红楼梦》在人物描写手法上达到了文学的巅峰, 也极大地彰显了我国文学的博大精深。细读《红楼梦》中的诗词, 我们能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 便是对人物命运的隐喻和暗示。从很多诗词中间我们都能揣摩到主要角色的命运如何和故事走向。

通常来说, 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会对中心思想进行明写, 而是隐藏在其中的字词当中, 耐人寻味, 需要读者对诗词进行细细品味和揣摩, 才能领会其中深意。说到《红楼梦》诗词中对人物命运的隐喻, 比较有名的部分便是金陵十二钗判词。这些判词都对著作中的主要角色的性格和人生格局有所隐喻, 从而为整个故事情节奠定了感情基调, 也为读者对人物命运的看法给予了一定的暗示。

例如其中一段判词这样写道: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这段诗词所暗示的人物命运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角色,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就是指薛宝钗、林黛玉, 两株枯木上挂着玉带、雪中埋着金簪, 暗示了两人的最终结局是“薛”埋而“林”枯。同时从“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物角色的态度: 可叹而堪怜。

三、对比描写艺术分析

( 一) 人物形象对比描写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 《红楼梦》中有多个部分对身份和地位相近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 从而避免角色重复的现象出现, 让每个写到的人物角色都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在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角色进行对比描写的时候, 对林黛玉的描写是: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等等, 尽显黛玉的病态美。

而对薛宝钗的描述则是: “脸若银盆, 眼如水杏”、“肌骨莹润, 举止娴雅。”等, 表现出宝钗的阳光美。就凭简短的诗词描写, 就能将这两个角色明显区分开来。除此之外, 作品中对入园的三姐妹也同样作了对比描写。

由于这三个姐妹在故事中的身份和地位设定基本一致, 因而需要通过人物其他方面的描绘来进行区分。书中是这么描写初见三姐妹时的外貌形态: “第一个腻鹅脂, 温柔沉默, 观之可亲. 肌肤微丰, 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第二个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 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 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从这里便塑造了三个明显不同形态的人物角色。虽然三姐妹的穿着相似, 但身材、长相等都有明显区分, 让读者能够立马在脑海中浮现三个人物形象。另外还有王熙凤与李纨的对比描写等等。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手法是整部著作中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也是体现《红楼梦》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 名著《红楼梦》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勾勒时, 不仅对其外貌形态进行细致的描绘, 同时也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进行了渲染, 这也是《红楼梦》的文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 二) 人物性格对比描写

《红楼梦》中的一大特色和闪光点就在于人物描写部分, 整个描写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 但是通过精炼的词汇和独到的写作技巧, 就能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情神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过去的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过于偏执, 正面人物就毫无缺点, 反面人物就没有优点, 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情况, 而《红楼梦》就突破了这一点人物描写的弊端, 将主要人物角色都塑造得更加全面, 更符合现实生活常态, 也更能给读者留下印象。

品鉴了《红楼梦》之后, 我们发现, 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在性格方面是双面共呈的, 比如二小姐迎春与三小姐探春两人的性格, 就是两个反面。迎春性格文弱, 而探春更为精明。晴雯与袭人两个人物角色的性格也是形成对比的: 晴雯的心气儿大, 易得罪人; 而袭人性格温厚, 平易近人, 更加本分。但是在具体描述的时候, 作者并没有选择直接进行全部坏或全部好这样的形象设定。

在现实生活中, 几乎没有哪个人的性格是完好或全坏的, 人总会有对有错, 因此, 在《红楼梦》中的人物, 其性格都是丰满的, 比如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设定, 有时嘴甜讨喜, 而有时又傻得可爱。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人物形象成对比出现的是贾环, 虽然贾环的心眼很坏, 但却对彩霞是一片真心。由此可见, 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细腻丰满, 符合现实生活的状态。

四、环境的衬托作用分析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的描写充分利用了环境的渲染作用。在整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会出现在大观园这个大环境中, 但每个人也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环境。例如贾宝玉出入的怡红院, 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等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 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对应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联系的。例如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其环境雅致而又显得冷清, 正好烘托了黛玉的忧郁性格。在小说中, 曹雪芹给每个角色都配备了适应的生活环境和出现的场景。林黛玉自幼失去双亲, 在姥姥家寄居, 虽然有其他亲人的悉心照顾, 生活不愁, 但是身世悲惨又寄人篱下, 让黛玉在心理上仍然感觉孤独, 阴郁苦闷, 多愁善感。

在黛玉的居住环境当中, 栽种了很多竹子, 竹子代表节气和傲骨, 符合林黛玉孤傲的性格特点。假如将这个居住环境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物角色居住, 就显然不匹配, 或者让林黛玉住进其他浮华的环境, 也同样不适应。环境与人物性格描写相结合, 这也是曹雪芹写作水平的一个体现。

五、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

长期以来, 人们都惯用言行举止的描写来展现一个人物角色当时的状态, 在中国很早之前的诗词歌赋中, 就能领略到这一写作手法的妙用。但是, 能够通过言行举止就把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神情神态都表现出来的作品还比较少见, 而《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著作, 《红楼梦》在人物动作和语言方面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慢慢学习和推敲的。例如在书中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回到家后的一段独有心理活动的描写, 这是在过去古典小说很难见到的。《红楼梦》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而直接的刻画。

除此之外, 在第五十八回中贾宝玉对着杏树发呆部分的心理活动刻画, 也是比较精彩的部分。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将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与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红楼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技术之高超, 因而也有人将《红楼梦》称作一部伟大的心理小说。贾宝玉在看到已经开花结果的杏树时, 便联想到即将出嫁的邢岫烟, 然后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的写作手法对贾宝玉此时伤怀的心理感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这也是《红楼梦》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

六、结语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的小说文学作品有所不同, 传统的古典小说的故事原型大多在于社会纪事, 整个写作以故事情节为重心, 以叙事为主同时对人物进行描写。所以, 传统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的。近现代小说的写作中心有所变化, 开始从故事情节转向为人物角色, 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 叙事为辅且主要服务于人物的描写。所以, 近现代小说主要围绕人物角色展开, 这也是与古典小说最显著的区别之一。通过以上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特色进行探讨和鉴赏之后, 可以看出, 《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文学写作手法不仅是对我国古典小说写作的继承, 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值得借鉴和学习。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古典小说, 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典型代表, 具有非常大的艺术成就。首先, 《红楼梦》中勾勒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物形象描写手法上, 作者曹雪芹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写作手法之上, 通过诗词来巧妙地进行了很好的形象诠释, 是在传统艺术手法上的继承和创新。作者对各种描写手法进行了灵活的调用, 在人物神态、心理、外貌、动作等方面都有很细致的描绘, 且入木三分, 让人物角色更加生动。《红楼梦》中所呈现的人物描写艺术手法, 不仅仅突破了原来对人物的单面化描写风格, 让人物的性格表现更加全面, 不仅有好的一面, 也有其不足之处, 从而让人物角色更加立体。本文针对《红楼梦》中诗词与人物描写艺术的结合、对比描写艺术、环境渲染手法以及人物言行举止方面的描写手法等方面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鉴赏,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展, 赵炎秋.论《红楼梦》人物的修辞关系[J].船山学刊, 2014 (1) :143-147.

[2]王想胜.《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管窥——以笑态描写为例[J].教育界, 2014 (17) :94.

[3]苏素燕.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分析——历史名著《红楼梦》人物分析[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5 (33) :444.

[4]杨洋.《红楼梦》人物分析及艺术特色[J].青年文学家, 2014 (21) :48

[5]张松竹.《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遇合分析[J].作家, 2012, 24:135-136.

[6]蔡培青.《红楼梦》中雅集及其文学创作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 2015.

8.星座分析《功夫》人物性格 篇八

万般情急之中,昔日的武林高手们纷纷现形,齐心合力打退众多混混。但气焰嚣张的斧头帮岂肯罢休。一边是被逼上绝路不得不暴露身份的英雄豪杰,一边是穷凶恶极势力庞大的斧头帮,阿星最终会站在哪一边,他和哑女莫名的缘分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的和平与他有何种干系?他的心结即将打开他的心魔终将驱除……

阿星(周星驰饰):太阳天蝎,月亮双子

太阳天蝎的阿星有一个奇佳的体格,是百年难遇的武学可造之材,而他常年混迹于市井的丰富经历让他拥有一手绝技——三秒之内开锁。他不仅打开了自己的生命之锁,让自己和混混在斧头帮的斧头下开锁逃生;还打开了邪恶的大门,把火云邪神老人家请了出来,从此天下更加大乱。

月亮落在双子使他性格分裂,天生正义却不遗余力地想去做一个小坏蛋。外在的暴力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使他拥有极大的能量越大,而他也担负起拯救这个世界的责任。双子终于克制住了性格里软弱的一面,成为新一代功夫大师。

受他的水星与冥王呈90度的影响,周星驰具有敏锐的透析力,他的理解能力永远走在喜剧界的最前端,因此周氏的喜剧才会被评价为:风格夸张又不失大雅,荒诞又充满人情。 他的勇于冒险的精神让《功夫》在视听上让人耳目一新,足以媲美好莱坞大片。

周星驰可以称得上是个奇特的巨蟹座,大概是因为水星落入双子座的原故,他善于运用聪明头脑精确地去决定和他合作的人是哪些。并挖掘出了很多能人在他的片子里担纲出演。

哑女(黄圣依饰):太阳金牛,月亮双鱼

与阿星的第一次相遇,他对她出手相助。金牛第一眼决定人好恶的特质使她觉得阿星是一个值得成为朋友的人,肯定阿星本质的侠义。她把自己心爱的棒棒糖拿出来与他分享。他却因受到侮辱,觉得救她不值,拒绝接受这只棒棒糖。

这只乞爱的月亮双鱼,从此一意孤行地相信阿星,他虽然已经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混混,但在本质上一定是善良的。她保留着那个有特殊意义的棒棒糖,虽然棒棒糖破碎,但爱人却在醒悟……她的坚定终于换来了阿星的皈依,不仅丰收爱情,而且世界因为这个她信任的男人而“乌云”不再。月亮双鱼的哑女性格温柔,略带忧虑的纯真气质是她唤回的阿星的最佳武器。

上一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一篇:酒店开业检测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