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艺员岗位职责

2024-07-14

技术、工艺员岗位职责(共11篇)

1.技术、工艺员岗位职责 篇一

工艺技术部岗位职责与适任条件

1.工艺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职责权限与适任条件 1.1 职责和权限

1.1.1.根据生产计划和已下达的施工图纸制订技术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工艺工作,负责本基地的生产技术工艺工作的管理. 1.1.2.负责本部门编制的技术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校审,必要时组织有关生产、技术、质检人员进行技术工艺验证和评审. 1.1.3.指导工艺人员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协助工艺人员纠正违反工艺规程的作业行为,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1.1.4.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本公司工艺水平,对重大技术工艺修改或改进报本基地领导批准实施. 1.1.5.对本部门人员录用、奖励和处分有建议权. 1.1.6.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1.2 适任条件

1.2.1.具有工程机械类大学毕业以上学历或相当专业技术水平. 1.2.2.具有工艺技术岗位十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2.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掌握本公司章程、规范. 1.2.4.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2.数控技术室经理岗位职责和适任条件 2.1.职责和权限 2.1.1.负责生产过程用数控设备的编程及数控设备的日常维护。2.1.2.负责数控机械使用工艺的编订,以及数控设备运行过程中参数的统计及问题解决。

2.1.3.对使用数控设备的员工进行操作培训和业务指导。2.2.适任条件

2.2.1.具有数控或机械类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专业技术水平. 2.2.2.具有数控设备编程及运行维护3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2.3.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3.工艺技术员职责权限与适任条件 3.1.职责和权限

3.1.1.校审总公司下达的施工图纸和技术工艺文件,对图纸或文件上不清楚的技术问题或工艺性不好的设计,及时向总公司设计部门联系并进行解决.

3.1.2.负责所主管工程项目的技术工艺文件和各种工艺规程的编制,及时发送制造、供应、质检部们和车间生产施工。指导生产工人按工艺要求操作,对工序作业进行控制,保持工序状态与工艺规程的一致性.

3.1.3.负责所主管项目的工艺装备的设计、改进和新工艺试验、验证.

3.1.4.分析、处理产品施工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会同有关部制定改进和纠正措施。对重大技术工艺问题及时与总公司有关部门及本基地领导汇报处理.

3.1.5.管理项目的技术文件与图纸,做好收发登记和归档整理和保管。3.2.适任条件

3.2.1.具有工程机械类大专毕业以上学历或相当专业技术水平. 3.2.2.具有工艺技术岗位二年以上工作经历.3.2.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掌握本公司章程、规范.3.2.4.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2.技术、工艺员岗位职责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丁酯相由7-ADCA裂解岗位提供;盐酸 (哈尔滨化工试剂厂) ;氢氧化钠 (天津市大陆化学试剂厂)

1.2 仪器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检验标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内控标准

1.3 工艺改进

1.3.1 提取水量优化及一次反洗

提取时的配比水量由原来的1:1 (V料液:V水) 改为2:1, 并对水相按2:1加丁酯反洗, 从而减少了水相中的杂质。

1.3.2 增加炭脱及层析

对水相增加炭脱及层析的处理, 在水相中加活性炭, 再将炭脱液经Al2O3柱吸附, 使水相中的杂质、残媒进一步减少, 颜色被吸附。

1.3.3 结晶过程及温度的优化

分段控制p H结晶及温度, 由原来的一次调到等电点, 改为两次, 温度分段降低。保证晶体的均匀度。

2 结果

通过对提取时水量优化, 对苯乙酸钠溶液炭脱、层析的处理, 结晶时p H值、温度进行优化, 取得明显的效果, 使苯乙酸的质量完全达标。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工艺改进后的苯乙酸成品外观呈均匀针状晶体, 残媒、色级、纯度质量指标都有较大提高, 完全达到青G发酵过程中前体的原料标准。

3 讨论

3.1 提取水量的优化及炭脱、层析的处理

苯乙酸微溶于冷水, 母液中会含有一定量的苯乙酸。减少母液的量, 必须减少提取的水量, 但水量太少提取将不完全, 水量太多苯乙酸的损失多, 溶解的杂质也多, 更不利于环保的处理, 通过对提取水量的优化和丁酯的反洗, 减少了水相中的杂质;为了进一步除杂降色, 又增加了对苯乙酸钠溶液炭脱、层析的处理, 尤其Al2O3柱对颜色、残媒的吸附非常有效, 保证了成品质量。

3.2 结晶过程加酸及温度的优化

原工艺结晶时直接加25%HCl调到等电点, 优化后的工艺分两段控制, 先加酸至出晶, 然后养晶半小时, 再继续加酸调p H至等电点;温度分三段控制, , 先加酸时室温, 养晶半小时时10℃, 养晶一小时5℃, 通过这些改进, 保证了苯乙酸的晶型, 减少对溶媒, 杂质的包裹。

另外, 由于苯乙酸干燥时气味较大, 对人、空气污染较大, 我们与青霉素车间积极沟通, 以湿品形式转料减少污染, 即清洁生产, 又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倪沛洲.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技术、工艺员岗位职责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97-03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彭利荣,女,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学校成教办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广东 中山/528471)一、“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提出的背景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定位于中等工艺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实用性放在首要位置。工艺美术专业中职生的培养方向应该放在培养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工作、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受企业欢迎并能热心服务于企业一线的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工艺美术设计等岗位群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与需求脱节

较多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真正进行市场调研,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标准产生差距,造成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2.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轨

目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单一,一般停留在常规教材的框架内,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企业任务目的性和针对性内容,缺乏对理论和技艺整合的创新能力。

3.缺乏实用性教材及特色校本教材

现阶段工艺美术课程教材更新较慢,观点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常见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有较大随意性等,教师又不善于把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虽然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长期没有下企业锻炼的一线教师也存在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因此,以沙溪理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建设为例,依托当地社会资源和行业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构建“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沙溪模式”。

二、“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理论基础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探究的模式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学者施方良从知识、学生、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课程定义(2007),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改造。

二是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

三、“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观点

1.“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内涵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是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来培养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及职业技能的一种类型化课程。这种课程能兼顾到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与相关高职课程的对接,为中高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图)。

图1工艺美术专业达到的要求图

沙溪理工学校按本专业特点,在调研基础上,了解和分析企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设计进行工作特征分析,明晰了工艺美术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形成了“工艺美术专业分层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该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组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专业模块下分专业核心、证书辅导、综合实训、专业拓展。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不同课程按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来源于课程的实践教学。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提出一个对课程分析的框架,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触及到课程实施的本质,提出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组织,教师的实践教学,对师生有很大的影响。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岗位与职业发展需求,强调实操性过程,强调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至关重要。

四、“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设计

1.以工作为导向,重构“岗位+职业发展”课程

沙溪理工学校根据工艺美术专业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重构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能力结构的需求,以项目驱动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一定容量的实践知识,并对学生提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内容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题——特定项目,通过教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学,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作品(产品),通过产学研合作,将自己的产品变成商品,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注重分层学习、实践一体化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第一学年基本职业技能的学习,第二学年进入校内实训基地—设计与制作及展示中心学习,分层次进行,充分利用陶艺车间、手工艺作坊、模型制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到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由学生到设计人才的转变,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沙溪理工学校以项目驱动课程教学,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分层次、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按照工美技能的特点和层次,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工美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协同创新开放外脑,注入课程改革新思路

聘请企业、行业、高校等对当前工艺美术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人士,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教改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参与课程开发与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与公司、教师与公司骨干的立体多层次的交流与联系,为教学研究、工学结合教材编写创造条件,为课程改革注入新思路,为教师为企业设计服务与合作开拓了渠道。

五、“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实践价值

1.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

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按照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分项目组织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定了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工艺产品设计项目课程的运行流程是:从企业引入项目进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创意的发想和推进,小组内部比稿,挑选最佳方案,绘制产品造型,企业评价。

2.项目驱动的主题教学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

我们按照“专业课堂就是车间,指导教师就是师傅,课堂作业就是项目成果”的思路,实现课堂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学生在为企业提供优质设计服务的同时,以真实的项目训练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逐渐由入门新手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技能型人才。

3.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替,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本课程教学中的工学交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最终形成学生自已的作品(产品),通过校企合作,将自已的作品变成商品,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图2项目驱动方法实施示意图

4.校企协同创新,开发与企业接轨的校本教材

以工艺美术专业为核心,组建了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等5家高职院校,省工艺美术协会等行业协会及中山市臻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参与的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及指导等,编写与企业接轨的校本教材,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长效实时联络。

六、“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层次传授给学生,使每一项目都能在讲授、示范、训练中同步进行,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使其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其项目成果实现“作品——产品——商品”转变。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强调“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与企业需求相接轨,“当企业的技术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传授学生。”

2.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属于“工作本位”,也不属于“学生本位”,更多体现在“学校本位”的特点。因此就业的导向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选择。

有观点认为,学校是“社会化的”场所,也是“社会控制”的机构。因此课程会根据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并经审慎而有计划安排给学生给经验。就学校而言,联系于社会,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所以过分强调社会环境对课程的影响,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影响及束缚了课程的变革。

七、“岗位+职业发展”课程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在中职教育实践过程中,沙溪理工学校提出“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教育理念,形成的“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跟当前国外的职业教育提出的“从学校到工作”“工作场所学习”“情境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其目的在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质”的提高。

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途径。对准备就业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岗位+职业发展”课程的核心是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注重“工作体验”,强调“零距离上岗”,重视“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发展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多次就业这两种能力,也是紧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的。

“岗位+职业发展”实际上是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周新宇.浅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2]贺坚.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的研究[J] .艺术科技,2014(3).

[3]时丽莉.课堂教学中隐形控制的社会学分析[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石伟平.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3d18c0100qogy.html.

[5]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及其教育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

4.工艺技术员岗位职责 篇四

1.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并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保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提高生产操作水平,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配合修订、发放产品各项图纸及工艺流程卡;

3.协助工艺主管完善、协调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

4.协助工艺主管对产线重大异常原因的分析及跟踪改善。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岗位要求:

1.熟练办公软件操作,能看简单的CAD图纸;

2.工作细心,稳定性好,对数字敏感;

5.工艺技术员岗位职责标准 篇五

0 目的

为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做到各项工作人人有责,特制订本责任制。1 范围

1.1 本职责规定了工艺技术员的职责与权限、工作要求、检查与考核 1.2 本职责适用于工艺技术员岗位。2 行政关系

2.1 主管上级:工艺副部长 2.2 直接下级:各班班长 3 职责与权限

3.1 在工艺副部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生产及工艺管理工作。配合设备工作的管理和HSE管理。

3.2做好自己的全面工作:对质量、HSE、生产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监督,有总结,有汇报。

3.3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HSE、生产等不安全因素、险情及事故时,要果断正确处理,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防止事态扩大,协助消除事故隐患。

3.4具体负责编制、修订工艺卡片、开停工方案、操作规程等;负责工艺档案的填写及管理工作。

3.5协助编制、修订本单位HSE实施程序、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检修施工方案。3.6具体负责对员工质量、HSE、消防、生产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3.7具体负责装置及新项目的开停工组织工作。

3.8负责技改技措项目整理上报,优化装置生产;负责车间的节能和计量、核算管理工作。

3.9 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有权调动其它岗位人员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10有权对下级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考核、奖惩。3.11有权纠正各类违章,提出处理意见。4 工作要求

4.1 做好车间生产技术周报表、月报报的编写,制订开停工方案,组织检查和实施。

4.2 做好工艺卡片、操作规程等的编写、修订工作,使之科学、合理并具实用性。

4.3 做好对车间生产工艺进行挖潜增效、革新改造工作。

4.4 每日分析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执行成情况,每月5日前完成上个月的技术月报表及月总结,对各项费用指标进行分析、考核,提出改进意见。

4.5 对单位工艺各类工艺技术台帐、计量、产品质量、运行记录等及时检查和技术指导并及时记录。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确保工艺指标合格率达到98%以上,操作平稳率98%以上。

4.6 做好装置开停车的组织指挥和装置大修中的工艺技术检查、配合工作;对装置出现的生产异常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并提出处理整改意见。4.7 做好车间工艺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并积极组织制订防范措施。4.8 每月×日前完成车间化工原材料消耗计划。4.9 经常性地组织职工教育工作,开展技术练兵活动。4.10建立健全各类档案、质量记录,并完善保存。5相关文件和记录

5.1技术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5.2工艺管理台帐和档案。5.3环保台帐。

6主要业务描述和流程图

协助工艺副部长对本单位生产工艺的管理,计划、布置、检查、监督质量、HSE、消防、生产工作完成情况,负责对本单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等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予以纠正,消除隐患。在组织检查的同时,及时总结生产操作、经济技术指标、工艺技术、事故处理、产品质量等。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对下级汇报和检查出的生产操作、质量、环境保护和工艺技术问题,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对出现的生产操作、质量、工艺技术和环境保护事故及时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对出现的问题和事故要按“四不放过”原则完成,实现装置安全平稳优化生产。7 检查与考核

6.压裂工艺技术探讨 篇六

1 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为了适应这一特殊的要求,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开发了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并很快应用于现场, 目前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1 端部脱砂压裂的基本原理

端部脱砂压裂就是在水力压裂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使支撑剂在裂缝的端部脱砂, 形成砂堵, 阻止裂缝进一步向前延伸;继续注入高浓度的砂浆后使裂缝内的净压力增加, 迫使裂缝膨胀变宽, 裂缝内填砂浓度变大, 从而造出一条具有较宽和较高导流能力的裂缝。端部脱砂压裂成功的关键是裂缝的周边脱砂, 裂缝的前端及上下边的任何部分不脱砂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1.2 端部脱砂压裂的技术特点

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中, 压裂液的粘度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保证液体能悬砂, 二是有利于脱砂。若压裂液的粘度过低, 液体内不能保证悬砂, 裂缝的上部就会出现无砂区, 达不到周边脱砂的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导致井筒内沉砂。若压裂液的粘度过高, 滤失就会较慢, 难以适时脱砂。所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对压裂液的粘度要求比常规压裂液的要严格一些。

2 压裂中的缝高控制技术

2.1 建立人工隔层控制缝高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地层条件, 在压裂加砂之前, 通过携砂液注入轻质上浮或重质下沉暂堵剂, 使其聚集在新生成裂缝的顶部或底部, 形成一块压实的低渗区, 形成人工隔层。再适当提高施工压力, 就能限制裂缝向上或向下延伸。如果要同时限制裂缝向上或向下延伸, 就必须将轻质上浮或重质下沉暂堵剂同时注入地层, 形成上下人工隔层。

暂堵剂选用空心玻璃或空心陶粒, 密度最好在0.6~0.75g/cm3的范围内, 粒度为70~120目, 强度为承受净压13.8MPa时颗粒的完好率在80%~85%以上。

2.2 调整压裂液的密度控制缝高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压力梯度来计算压裂液的密度。如果要控制裂缝继续向上延伸, 就要采用密度较大的压裂液, 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向下压开裂缝。反之, 如果要控制裂缝不要向下延伸, 就必须使用密度较小的压裂液。

2.3 冷却地层控制缝高

这种方法是先低排量注入低温液体冷却地层, 降低地层应力, 这时的注入压力必须小于地层的破裂压力。当冷却地层的范围和应力条件达到一定要求时, 再提高排量, 注入高浓度降滤剂的低温前置液, 压开裂缝。

3 重复压裂

所谓重复压裂, 是指油井或水井经过第一次压裂失效后, 对其同井同层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压裂, 提高油气井产量。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改造低渗透地层, 而且也适用于改造中渗和高渗地层。

3.1 压裂失效的原因

在油井压裂过程中, 有许多原因能够造成压裂失效, 其中, 如较小规模的压裂;压裂液的携砂能力较弱, 压裂液的粘度比较低, 压裂液的摩阻偏大;支撑剂的强度不够, 浓度太低, 并且铺置也不合理;采用不同粒径, 不同强度的支撑剂混合支撑, 另外, 套管损伤, 固井质量差, 或者射孔孔眼的堵塞等, 这些原因都会影响裂缝导流能力, 从而影响油井的产量。

3.2 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原则

要获得较好的压裂效果, 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应该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和条件:

(1) 所选井层有充足的剩余可采储量, 它是重复压裂后提高油井产量的物质基础, 没有充分的剩余可采储量的井, 就没有重复压裂的必要。

(2) 所选井层有充分的地层能量, 它是重复压裂后油井生产时间长短的关键。如果没有充分的地层能量, 即使进行重复压裂油井的产量也不会提高。

(3) 前次压裂所使用支撑剂的强度不够, 支撑剂破损严重, 或者支撑剂的铺置不合理, 使产量下降较快。

3.3 重复压裂

为了使油井得产油量增加, 采取重复压裂进行压裂施工要比前次压裂的增产效果明显, 压裂相对来说裂缝要长, 其油井的导流能力也比前次压裂强。

(1) 一般对于一些老油田, 开采的时间比较长, 导致地层压力的大幅降低, 这样在进行重复压裂施工中, 我们使用的压裂液与前次压裂比较来说更容易发生滤失, 所以, 对于在进行重复压裂使一定要使用高浓度压裂液, 携砂能力强的压裂液, 同时也要配合使用大排量的泵注。

(2) 在重复压裂过程中若要增加压裂的裂缝宽度, 使裂缝的导流能力增强, 通常我们会更换支撑剂材料, 要求同前次压裂相比具有更大的粒径的支撑剂, 要增加支撑剂的浓度, 以形成合理的支撑剖面, 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3) 随着油田长时间的开发, 地层的压力也会逐渐降低, 导致产油层内的地应力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在油井附近进行重复压裂就会使其形成弯曲的裂缝, 所以说, 在重复压裂的施工工程中, 每次的压力一定要比上一次的压力高一些, 这样可以保证压裂施工出现的裂缝向更深部的地层内延伸。

(4) 一些油井固井施工时, 由于技术或环境的因素造成固井质量不高, 导致井底一些射孔孔眼被堵塞造成了压裂失效, 我们要采取重新进行射孔作业, 或者是对井底的孔道重新清洗,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在重复压裂施工中, 通道顺畅, 压裂施工顺利进行。

4 结语

对于当今裂缝的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已经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但是, 对于压裂后的裂缝检测技术, 目前还依然是压裂技术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虽然国内外在检测技术中采用的检测方法见到了一定的成效果, 但依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待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压裂的工艺技术主要是产油层内的原油实验和气配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影响单井产量的提高及采储量的增加重要技术的一种, 压裂技术在一些低渗油田, 尤其是特低渗油田开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压裂施工中研究、开发了专门适应各种储层及各种油藏条件的完备的增产技术措施, 对低渗透油田能够实现高效的勘探及经济开发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压裂中的缝高控制技术、高渗层防砂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等近几年压裂工艺中较常用的压裂技术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压裂技术,工艺,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安林, 陈付虎, 曹珍.定北区块复杂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外能源, 2010 (06) [1]杨安林, 陈付虎, 曹珍.定北区块复杂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外能源, 2010 (06)

7.修井工艺技术探讨 篇七

【摘 要】卡钻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故障之一,熟练掌握处理卡钻事故的技术方法,是每一名作业修井人员必备工作业务知识。油水井一旦出现常规不可修复的井下故障,需要进行侧钻修井处理,以完善证油水井正常的注采关系。修井工艺技术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理、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技术来完成油水井修复工作。

【关键词】修井;作业;工艺;技术;研究

1.解卡工艺技术研究

1.1解卡工艺技术的原则

解卡方案编制应本着快速、有效、经济、易实施的原则进行;解卡方案编制前要查清井史、落实潜力,解卡过程确保油水井地层不受污染;编制的方案应具有针对性,利于提高解卡效果及作业时效;不损坏井身结构;处理事故过程必须使事故越处理越容易,而不能越处理越复杂。

每口解卡井上作业前必须编写详细的解卡施工设计,一般解卡井施工设计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审批后交采油厂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特殊解卡井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审核、采油厂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1.2卡钻的处理技术

砂卡的处理技术。大力提拉活动解卡。根据井架及设备的负荷允许条件对管柱进行大力提拉活动卡局,或快速下放冲击,使卡点脱开;憋压恢复循环法解卡。发现砂卡后,应争取时间开泵循环。如循环不起来,采用憋压的方法,如能憋开,卡钻可解除,同时上下活动管柱。憋压时要注意安全;诱喷法解卡。当地层压力较高使,利用地层压力引起套管井盆,使部分砂子虽油流到地面而解卡;长期选吊解卡、震击解卡或者冲管解卡。解柱小直径的冲管在有管内、外进行循环冲洗,以解除砂卡;倒扣、套铣解卡。在取出卡点以上管柱后,采用套铣筒对被卡落鱼进行套铣,以解除卡阻落物处理技术。根据落伍形状大小及材质,考虑把落物拨正落到井底或将其碾碎,达到解卡的目的;如果被卡管柱下面有较大工具,倒扣后下套铣筒将其套掉;如落物不大,可采用悬浮力较强的洗井液进行大排量洗井,把落物洗出井口解卡。

水泥卡处理技术。水泥卡钻的处理可分为两种情况:对可开泵循环的,可用15%的盐酸进行循环,破坏水泥浣进行解卡。对不能循环的则采用倒扣套铣法、喷钻法、磨铣法。

套管卡处理技术。处理套管卡钻的方法:首先是将卡点以上的管柱起出,其方法可采用倒扣、下割刀切割或爆炸切割。然后探视、分析套管损坏的类型和程度,可以通过打铅印、测井径、电视测井等方法完成。一般变形部严重的井,可采取机械整形(涨管器、滚子整形器)或爆炸整形的方法将套管修复好,达到解卡目的;如变形严重,进行磨铣打通道解卡。

封隔器的卡瓦卡处理技术。封隔器卡钻是一种常见的卡钻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种:张开的卡瓦牙刮在套管接箍上或射孔井段上造成卡钻;风隔器胶皮破裂,在上提时胶皮落到卡瓦张开处,卡瓦被卡在套管壁上,造成卡钻。解除封隔器卡瓦卡钻可用大力上提解卡、倒扣套铣、震击解卡等方法。

2.侧钻修井工艺技术研究

在选定的套损井的套损点以上某一合适深度位置固定一专用斜向器,利用斜向器的导斜和造斜作用,使专用工具如铣锥等在套管侧面开窗,形成通向油层的必由通道,然后由侧钻钻具(包括钻头)斜直向钻开油层至设计深度,下入小套管固井射孔完成。

2.1侧钻工艺技术的种类

斜向器侧钻:在套管内欲开窗的位置固定一个斜向器,开窗工具靠斜向器的导斜作用开出窗口的侧钻工艺。

自由侧钻:欲开窗的位置不下斜向器,利用井下错断的套管或套管内落物的偏斜作用开出窗口的侧钻工艺。

定向侧钻:对侧钻开窗的方位有明确要求的侧钻工艺。

非定向侧钻:对侧钻开窗的方位无明确要求的侧钻工艺。

侧钻水平井:套管开窗井眼曲率、方位、水平段垂深、水平段长度有严格要求且井斜角达到85°以上的侧钻工艺。

侧钻分枝井及侧钻丛式井:在同一个套管里多处开窗侧钻或在一处开窗多方向侧钻,各个侧钻的轨迹、方位、井眼曲率、水平段垂深、长度各自有严格要求,形成不同方位,不同井眼曲率的分枝或多底定向井或水平井。

2.2侧钻技术的适用范围

(1)套管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井。

(2)井下发生复杂事故,无法处理的井。

(3)油层出砂严重,套管又有损坏,无法采取防砂工艺的井。

(4)需要钻开井底附近新的含油层系。

(5)在海上、湖泊、大陆钻多底井等特殊要求。

2.3侧钻方式选择

侧钻方式选择应根据油田勘探、开发及油藏工程的要求,保证实现侧钻的目的,根据油田构造特征、油、气、水产状,侧钻后有利于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及改善投资效益的原则。

2.4窗口选择

为减小裸眼井段长度,缩短建井周期,窗口位置应保证有足够造斜井段的条件下尽量接近目的层。窗口位置应选择在比较稳定的地层,避免在岩石破碎带、漏失地层等复杂层位,以避免开窗时出现复杂井况。窗口应选择在远离事故井段或套管损坏井段以上30m左右,有利于避开原井眼。窗口以上上部套管应完好,无变形、漏失、破裂现象,以利于侧钻施工的采油工艺。窗口应选择在固井质量好、井斜小的井段,并避开套管接箍。窗口选择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必须进行严格的通井和上部套管试压。

2.5套管开窗三阶段

(1)铣锥与套管接触阶段。开窗磨铣伊始,铣锥开始磨铣斜向器顶部,同时铣锥顶部(前端部)直径圆周与套管内壁接触磨铣,使套管壁首先被均匀地磨铣出一个接触圆面。

(2)铣锥中部直径圆磨出套管段。从铣锥中后部直径圆接触套管内壁到底部圆直径部磨出套管,此段很容易造成铣锥提前外滑出套管,使窗口与套管轴线夹角增大,因而造成完钻井底水平位移比较大。

(3)铣锥底部(尾部)最大直径段全部铣出套管。从铣锥底部(尾端圆直径)铣出套管到铣锥最大外径端全部铣出套管,此段是窗口最后形成段,也是保证下窗口圆滑的关键段。根据复式铣锥或钻铰复式铣锥开窗情况,必要时可用单式铣锥提前进行加长窗口和修整窗口。

2.6侧钻工艺的关键技术

(1)原井层系间不能窜通,至少在平面半径5m以内层间不能窜通,否则窜通会绕过层段上窜到侧钻完成的上部套管内。因喇叭口完井悬挂小套管处密封性能差,而窜通将干扰影响侧钻完井的“新井”,所以原井层间需处理。

(2)原则上原井套损部位以下落物需捞尽。套损部位以下有落物,则层间不能验窜封窜,也会影响套损部位以下套管的水泥挤注封堵深度,所以一般情况下,套损部位以下落物需捞尽。

(3)原井套损部位以上30-50m以至人工井底的水泥封固报废。原井需报废处理,否则将影响干扰侧钻完井,而报废应达到井下无落物、层间无窜通、井内(套损部位)无窜流。

3.结论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不断增加,油水井在地下的工作条件也日益恶化,井下事故不断涌现,使得修井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为了进一步降低油水井的事故率,有效缩短处理油水井井下事故时间,保证油水井正常平稳的运行,修井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修井技术的研究,对提高修井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油田的稳产长效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聂海光,王新河.油气田井下作业修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刘燕森.水平井修井工艺技术的探讨与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3).

8.工艺技术员的基本岗位职责 篇八

1.熟悉SMT/波峰焊/组装相关工艺和设备。

2.具备松下贴片机相关工艺优先。

3.具有设备及夹具维护经验。

4.熟悉涂胶,喷胶工艺优先。

5.熟悉打印机,移印机及超声波焊接优先。

6.协助工程师处理产线异常及不良分析跟踪,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技术相关工作。

任职要求

1.能够积极地完成领导所布置的任务。

2.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英语良好。

3. 能够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良好。

9.车间工艺技术员职责 篇九

※参与编制车间长远发展规划

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水平,积极为车间长远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参与编制车间年、季、月度生产计划

参加讨论车间年、季、月度生产计划,计划要符合公司和车间实际,批准后协助车间贯彻执行。

※编制技术、安全、环保等计划

1、结合车间实际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2、对增设安全措施、“三废”处理项目等,负责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施工监督工作。

※编制、修改岗位操作规程,经批准后执行

1、负责编制岗位操作规程。

2、改变工艺时应及时修改、补充岗位操作规程。

3、教育员工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做好下列工作

1、做好技术革新与改造工作。

①对于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可组织攻关小组进行攻关。②对落后的工艺进行改造。

2、每天进行巡回检查,了解生产工艺情况。

①每天上班以后按一定路线进行巡回检查。

②检查各岗位记录是否真实、整洁、字体仿宋化,记载是否及时,工艺条件是否认真控制,设备、仪表运行是否正常。③质量是否合格。④产量是否按计划完成。

⑤生产是否有异常现象,出现重要问题应及时向车间生产负责人汇报。

3、及时收集岗位记录并做好保管工作。

①每日上岗位收集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②每月将记录装订后保管。

③定期参加厂内组织的岗位记录展览,提高记录水平。

4、按时填写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的旬报、月报以及技术月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生产技术部门。

5、第年要对生产系统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测定一次。①掌握消耗情况。②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6、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①积极组织员工提合理化建议。②对有价值的建议要组织实施并上报。

③对提出具有一定效益建议的员工申报表彰、奖励。

7、协助工段长、值班长处理生产中的问题。

出现确实影响生产和重大问题时报告车间生产负责人和公司调度室。

8、经常同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联系,以求得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并按时参加每月的工工艺员例会,对于生产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请他们给予帮助。

9、做好车间技术情报的收集工作,管理和积累生产技术资料,检查车间生产技术情况。

①建立车间工艺生产技术台帐,分析总结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②建立技术档案,详细记录生产情况、工艺流程变更、设备技术改造、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的修改,生产能力和消耗定额的测定情况及重大事故的调查情况等内容,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10、参加车间有关工艺生产事故的分析调查工作,查清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对任何事故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11、负责车间防冻、防震、防汛、上下水等工作的技术处理,并将这些工作载入技术档案中予以保存。

12、参加车间设备检修后的试车验收工作,提出试车中存在的问题,鉴定其检修后的生产效果,并将试车验收结果向有关部门与领导汇报。※参加车间生产调度会、技术专业会及生产分析会

1、参加车间调度会,讲评生产工艺文件执行情况及岗位记录情况。

2、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针对重要技术问题召开技术专业会进行讨论,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执行。

4、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研究质量、消耗等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组织QC小组活动。

2、建立工序控制点,做好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随时了解掌握产品质量和消耗定额情况

10.阐述深基坑支护技术工艺 篇十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基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70-01

1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方法及机械的改进,地下连续墙发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时的挡土围护结构,又是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如支撑得当,且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控制软土地层的变形。

2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形。打桩前应对钢板桩的质量进行检验与校正。为了控制打桩的精度,导架、围檩桩的间距为2.5~3.5m,双面围檩的间距通常比钢板桩墙厚8~15m。打设时先用吊车将钢板桩吊至插桩处进行插桩,插桩时锁口要对准,每插入一块套上桩帽轻轻加以锤击,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

3内支撑和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是一种岩土主动加固的稳定技术,作为其技术主体的锚杆,一端锚入稳定的土(岩)体中,另一端与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连接,并施加预应力,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调动深部地层的潜能,达到维护基坑稳定的目的。锚杆支护适用性强,基本不受基坑深度的限制,但不宜用于有机质土,液限大于50%的黏土层及相对密度小于0.3的砂土。一般情况下,土质较好的地区用土锚支护,软土地区为便于控制维护变形以内支撑为主。如文献[1]基坑开挖涉及深度范围内,主要由粘土、淤泥质软土组成,土体主要呈软塑一可塑状态,自身稳定性差。设计采用“双层椭圆形格构式环梁内支撑体系”,由围护体系、支撑体系和降水系统组成。支护结构施工主要包括基坑降水——排水、土方开挖、混凝土支撐结构施工、支撑破除、施工监测等5个主要环节。混凝土支撑结构分为第一道支撑结构施工和第二道支撑结构施工2个阶段进行。第一道支撑结构施工受工程桩施工进度的影响,按作业面交接顺序划分为5个施工区段,随挖方工序后进行。第二道支撑结构施工,以对撑为界限,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混凝土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或整道支撑结构未形成整体前,挖方施工不得继续进行。

4复合土钉综合支护

复合土钉综合支护技术综合了土钉墙和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或高压旋喷桩技术优点,是一种施工快速、经济实用的综合技术。土钉墙是一种边坡稳定的支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和弱胶结砂土。常用在单层地下室、且淤泥层较薄、地下水较少的基坑。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可以总结为:测量放样——第一层边坡开挖——人工修整——初喷射砼——钻孔——打设土钉——高压注浆——布钢筋网——复喷射砼——第二层边坡开挖。深层搅拌桩(水泥土墙)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块体或墙体)。其工业流程为:测量定位——预搅下沉——制备水泥浆———提升、喷浆、搅拌——重复上下搅拌——清理移位。在水泥土桩中插入H形钢(拉森板桩、钢管等)则形成加筋水泥土墙。由H形钢承受侧向荷载,而水泥土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因此加筋水泥土墙具有良好的挡土和止水抗渗效应。

5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排桩支护也可以和其它支护方式相结合,如排桩内支撑支护方案,大多用在软土层较厚、基坑深度较深的工程。其排桩大多为冲、钻孔灌注桩(桩径Φ800~1200);内支撑系统根据平面形状有角撑式、角撑对撑式、水平拱圈式等多种布置方式。水平拱圈支撑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的特点,既经济又可提供较大的施工空间。竖向大多为单道内支撑,也有两道内支撑。支撑材料有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梁两种。排桩岩土拉锚支护主要适用于场地土层性能较好或软土层较薄的场地。对基坑深度较大的工程,岩土锚杆的一些参数如下:与水平夹角在15°~40°之间;长在35m以内;设计轴向抗拔力一般小于600kN;锚筋材料有钢筋或3~4条钢铰线;大多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工艺,第二次注浆压力一般大于2MPa。锚索锁定时都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大小不等,有的达设计值的70%,有的只有设计值的30%;施加的预应力越大,限制桩顶变位效果越好,但其支护桩承受的压力越接近静止土压力。

6各种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

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但是钢板桩的施工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和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很大的地区,其使用常常会受到限制,而且钢板桩本身柔性较大,如支撑或锚拉系统设置不当其变形会很大,所以当基坑支护深度大于7m时,不宜采用。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的特点和良好的止水防渗效果,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黏土和砂土等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因此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支撑受力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控制维护墙的变形,但内支撑设置给基坑内挖土和地下室结构的支模和浇筑带来一些不便,需要通过支撑加以解决。土钉墙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不适用于含水丰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不能用于自稳能力极差的厚淤泥层,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排桩支护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连系差必须在桩顶浇筑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连接,为了防止地下水并夹带土体颗粒从桩间孔隙流入(渗入)坑内,应同时在桩间或桩背采用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构筑防水帷幕。灌注桩施工简便,可用机械钻(冲)孔或人工挖孔,施工中不需要大型机械,且无打入桩的噪声、振动和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成本较地下连续墙低。

7结束语

基坑工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备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和原位测试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同时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支护方案和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成遇.深基坑支护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8.

[2]林树枝,黄建南.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设科技,2008.

[3]李晓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8.

11.煤矿综采工艺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艺,综采设备

0 引言

我国的综采工艺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第一套全综采设备之后逐步发展起来, 大大的提高了产煤效率, 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 是煤矿企业持续长久发展的关键。目前, 我国的煤矿综采工艺技术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机电一体化的现代化作业, 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采煤产量, 使煤矿业实现了高产高效率的开采作业。

1 煤矿综采工艺的设备

综采工艺设备的先进水平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的效率, 先进的综采设备, 能够大大提高采煤效率和质量, 是煤业研究的重点。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产煤国, 不仅在开采工艺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综采设备, 如煤机设备等在世界排行名列前茅, 属于先进的煤矿开采设备。目前, 我国在煤矿综采工艺上的设备主要是电牵引采煤机、大型刮板输送机、系列化液、压支架、大运距带式输送机等, 采煤工艺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严峻性, 要求必须功率大、技术先进、具备较大的运输能力以及机械强度, 在特殊环境下能够适应作业。同时, 要注意综采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作业, 保证采煤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根据用途不同, 综采设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于采煤工作面的开采、运输以及保护的设备, 例如采煤设备、液压支架类设备、刮板输送机、端头支护设备等。目前, 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开采煤层高度在0.8~7.0 m之间, 总装机功率达238~2500 k W, 满足了煤矿开采的需要, 使我国采煤量以及采煤效率大大增加。 (2) 用于巷道内的煤炭运输设备, 例如破碎机、转载机、运输机、皮带等。 (3) 用于煤业组织管理的设备, 例如调度台、广播、电话、语音信号设备等。此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设备, 例如供电、供水、供风等设备。

2 煤矿综采工艺流程及工作模式

煤矿开采是一项复杂危险的工作,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其综采工艺流程来进行规范安全作业。首先, 煤矿综采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采煤机切煤、落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前移、推移输送机到新位置、采空区、顶板强行放顶等, 在作业过程中, 不仅要根据实际状况设计优化的综采工艺流程, 例如现场条件、采煤机工作方式、装运煤的方式等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采煤作业面的优化, 根据实际煤层来采用合适的综采技术, 如考虑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进刀方式等, 一来要保证采煤工作的连续性, 二来保证采煤工作的高效率。其次, 大部分煤矿企业目前都是采用三八制工作方式, 采取灵活的三班倒班制, 一般是两班采煤, 一班准备或者两班半采煤, 半班准备的综采作业模式, 也有部分企业是实行四六制的工作模式, 此种工作模式流动性更大, 更灵活, 一般采用三班采煤, 一班准备或者四班交叉作业的模式。科学合理的倒班制模式, 能够有效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开机率, 减少机械准备时间、工序结合时间、工种交接时间、检修时间等, 从而提高采煤效率。另一方面, 根据综采工艺流程的实际内容, 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 不同工种的人员负责不同的采煤工作, 具体到煤炭的开采、装、运等各方面, 尽量细化分工, 各岗位员工各尽其职, 认真规范作业, 提高采煤工作的效率和保证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3 煤矿综采工艺技术

目前, 我国煤矿综采工艺技术基本实现现代化、机械化, 使煤矿开采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连续性强、产量高、效率高等特点。根据实际的煤层工作面以及综采设备的具体情况, 对煤矿机械化开采工作面进行优化设计, 根据不同的工作面机械设备实际情况, 经常需要不断扩大煤层工作面的尺寸, 采取不同的综采工艺技术进行开采, 以便更好地满足生产的需求。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常见煤矿综采工艺技术。

3.1 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

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是常见的一种煤矿综采工艺, 其主要针对一些复杂的煤层工作面或环境条件恶劣的煤矿开采而制定的煤矿综采工艺技术, 主要适用于投注和形状不规则的煤层机械化开采, 采用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技术进行煤矿开采的煤层工作面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 采煤的工作面较短, 而且一般采用后退式开采的工作方式;第二, 采用双滚筒采煤机, 根据滚筒螺旋的旋转次序和方式确定采煤机的工作模式, 其主要运行模式是从中部斜切进刀且单向割煤方式, 此外, 还需根据采煤层的实际情况, 加大采煤机的开采深度, 以便适应开采, 保证开采作业正常进行;第三, 煤矿开采设备便于整理和运输, 随着我国煤矿综采技术与综采设备的发展, 设备的轻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 因此, 轻型化的开采机械设备, 不仅便于运输整理, 还可提高煤炭的采集工作效率。

3.2 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

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主要适用于一些相对稳定、顶板状态良好、少断层、煤层坡度较缓的煤层, 一般在设计开采工艺时都是采用超长的采煤工作面, 同时配备2台采煤机。此外, 对于刮板输送机的设计工艺, 一种是把刮板输送机设置在同一个采煤面上, 分别用来切割采煤面的上半部分煤层和下半部分的煤层;另一种则是把中间巷道作为运输巷道, 然后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煤面上各配备1台刮板输送机, 形成相向运输。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相比于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而言, 主要有两方面不同之处。一方面, 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煤层开采工作面比较长, 为降低开采工作面的各种复杂工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般会在开采过程中增加单刀切割煤炭的开采量, 可以有效提高煤矿开采的产量, 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对于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层工作面的确定, 不仅与煤层工作面的地质环境因素、输送机长度有关, 还与煤炭的日生产能力相关, 因此, 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合理控制尤为重要, 直接关系到煤炭的产量以及生产效率, 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煤炭生产能力的评估设计合理的生产工作面长度, 有利于减少工作面的转移次数, 从而达到高效率生产。

3.3 煤炭综采工作面的端头作业和快速搬家

在煤炭工作面的综采过程中, 影响最大的上下端口的端头支护工作与载机的转移工作, 这两项工作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综采工作面的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综采工作面的快速推进, 如割煤速度的加快, 对工作面端头支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端头作业的问题逐渐严重, 严重影响开采煤矿工作的效率, 制约着采煤的产量, 因此, 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端头作业至关重要。此外, 综采工作面的快速搬家主要包括通道支护和掘进、停采前的顶板维护以及工作面支架的运输等内容, 其快速搬家的水平是煤矿综采工作面高效率的体现。提高快速搬家的水平, 是提高煤炭开采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 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能够提供满足不同要求的设备支架搬运车, 以保证快速搬家工作的效率, 节约机械设备搬家的时间, 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的连续性, 从而满足综采工作面快速生产的需要, 大大提高采煤的产量, 保证综采工作面作业的高效性、快速性。

4 结语

在现代工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 煤矿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加快创新技术。对于煤矿开采而言, 煤矿综采工艺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因此, 煤矿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设备, 对工艺技术要勇于创新,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及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雪.煤矿综采工艺技术探析[J].科技风, 2013, 9 (16) :204-205.

[2]赵宏伟.浅析煤矿综采工艺技术[J].科技创业家, 2013, 11 (7) :100-101.

上一篇:近代史论文谈孙中山下一篇:放孔明灯-有趣的一件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