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学语文教材

2024-09-17

广东省小学语文教材(共8篇)

1.广东省小学语文教材 篇一

西师版国标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材教法研究

西师版国标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材教法研究

西师版国标教材小学语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教法研究 第一讲

渔城山翁 2008年8月

2004年秋始,我区即使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教材(简称―西师版国标教材‖)已经5个年头,5年来,经全区广大教师实验使用,一致认为,西师版国标语文教材是一本好教材,对于促进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5年来,许多教师在实验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收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但也有不少教师在实验中还处于迷蒙之中,教学效果及质量不甚理想。因此,有必要在新学期即将到来时,对西师版国标语文教材进行再探讨,以期有助于老师们的教学。

老师们在一年级上册实验中的主要问题:

1.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年段目标、相关要求不甚了解或理解存在着偏差。

2.对教材的编写特点、编者意图没有很好把握。

3.教学方法粗糙简单。

下面我们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编排

1.卷首语

2.汉语拼音(4个单元)

3.集中识字(2个单元)

4.课文(17篇课文)

5.综合性学习(2个主题)

6.积累与运用(9个单元)

7.生字表(会认的字共254个字,其中会写即学会的字126个)

8.自己测一测

9.汉字笔画名称表(共列26个笔画部件名称)

二、各部分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思考

(一)卷首语

(二)汉语拼音 1.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对《课标》―汉语拼音‖的总体理解: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大纲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汉语拼音不再具有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对于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课标》中规定的是刚性的,请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学会‖、―读准‖、―准确拼读‖―正确书写‖。

学会: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发音、正确拼读、正确书写,能够运用拼音识字、阅读、会话交流。汉语拼音在初始年级的功能基本定位:帮助识字、帮助阅读、说普通话。人人过关。

读准:就是在学习汉语拼音中,必须科学发音,分辨元音、辅音的细微差别,读正确、读到位。如:平舌音、翘舌音、边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等;调值要到位,如:二声、三声、轻声等,注意起始年级不必对音变现象讲的过多,重在感受,在感受中读到位;在一些方音较重的如三庙、隆兴、燕窝、二郎、龙凤及钱塘、肖家、龙市等地区,老师一定要首先过好汉语拼音关,反复强化规范的科学的发音、拼音方法。

准确拼读:上面已谈到,不赘。

正确书写:这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边读边写,不但强化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正确书写就是要认真地在四线格里写正确。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掌握字母在四线格中摆放的位置,音节的书写、音调的标注等。

另外要提醒的是:课标中提到的―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及―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目标,西师版教材分布在一下和二上,本册不做要求。

2.西师版语文汉语拼音编排特点

对几十年不变的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从内容的取舍、呈现的方式、教法的建议、练习的设计等都进行了改革。具体体现在:

(1)删除了对学生学习发展无用或有误的内容,强化学生终生受用的内容,减轻了学习负担。如:四表留一表。舍去―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保留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对学生学习外语,查字典都有用)。把以往花在记背4个表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到1个表上。

(2)不将―Y W‖作为声母教,避免了把汉语拼音的21个声母误定为23个。

(3)采取―同音代换‖的方式,(请见教材一(上)第10、12、14、32、34、36、38、50、52、56页),避免了以往―整体认读音节‖所产生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整体认读音节‖是汉语拼音方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实际上―整体认读音节‖只是汉语拼音400多个音节中采用―整体认读‖方法教学的16个音节而已;

&n bsp;误区二,认为汉语拼音中这16个音节只能―整体认读‖,不得―拼读‖,而实际上,汉语拼音的音节,除了单音素音节外,全部都是拼读音节。

(4)强化对音节的拼读和运用,淡化琐碎的拼音考试内容。如:教材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量地呈现汉语拼音的音节拼读。请见一(上)第43、45、47、51、53、55页;去掉所谓―三拼音节‖―两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前鼻韵多少个‖―后鼻韵多少个‖等等不必要的考试内容。

(5)提倡简单、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因地制宜地选择。请见一(上)第29页。如:音节的拼读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用:

如:

hua

ha---hua(音素连读法)

hu – a---hua(声介合母拼读法)

h – ua---hua(声韵拼读法)

(6)改变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通过整合、重组及增强趣味性等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在编排上,简化头绪,将单、复韵母按发音口型的大小排列(请见一(上)目录);对音同形异的字母和音节进行了整合。(请见一(上)第10、12、14、50、52、54、56页)

——声母教学,针对方言地区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韵不分的情况,将其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以利于普通话的学习。(请见一(上)第24、32、34、36、44、48、52页)

——为了落实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把学拼音、读韵文和认事物整合起来,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图和语境歌,还在―积累与运用‖中让学生练习巩固。(请见一(上)第36、77、95、113、129页)

(4)注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如:―学拼音与说普通话结合。‖

又如:―学拼音与学汉字相结合。‖

第一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结合。

第二步:借助图,音节与汉字结合,但有扩展。

第三步:没有图,音节与汉字结合。

在学习进程上,从一课一音过渡到一课几音;从借助图拼读音节到汉字与音节直接联系,体现了小步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老师们说,这是―减码‖的汉语拼音内容和―减负‖的汉语拼音教学。

3.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要领:

把握目标,切忌拔高。

重在读准,不要加码。

(1)推介一篇汉语拼音教学体会

孩子对拼音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激发兴趣

刚刚走入校园的小学生,看到这些形体相似的汉语拼音符号会感到很抽象、很枯燥。因此,在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汉语拼音的作用很大。告诉学生汉语拼音可以帮助我们识字、看书、查字典、学习普通话。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汉语拼音作用的儿歌,例如:―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设计不同的形式,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儿童的自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太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形式,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1.读儿歌、编顺口溜或口诀。

将教材的重、难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口诀让学生吟诵,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小学生很喜欢。

(1)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还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2)有些声母的形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如―b—dp—qf—tn—m‖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也可以编顺口溜,如―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单门n,双门m,拐棍f,伞把t,q下带钩g g g。‖

(3)学习b p m f时,是教学拼音方法的起始课。可利用―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拼音时,可将三拼音的拼音要领编成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或―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

(4)声母j、q、x与ü相拼,y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5)在学习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 en in un 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 eng ing和ong。

读儿歌、编顺口溜或口诀,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记忆字母的形,又突出了拼音教学的重点,解决了难点,还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疲劳,调节小学生的情绪,调动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2.做游戏。

儿童最喜欢做游戏。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1)打扑克游戏。

打扑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利用这种游戏进行拼音练习。玩法有很多,例如:

在学完六个单韵母后,可以玩打扑克的游戏复习单韵母。教师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二十四张扑克牌,扑克牌上分别写着带四声的六个单韵母,如āáǎà等。做游戏时,像打普通扑克牌一样先把牌洗一洗,两个同学(或三、四个同学)按顺序起完牌后,手中有ā的同学先出牌ā,接着是手中有á的同学出牌á,然后是手中有ǎ的同学出牌,依次类推。谁手里的牌先出完,谁就取得胜利。随着所学拼音的增多,制作的扑克牌数可相应增加。

在学了声母、韵母后,也可以玩打扑克式的游戏进行拼音练习。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同学同时出牌。拿声母扑克牌的同学出一张写有声母的扑克牌,拿韵母扑克牌的同学出一张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同学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新颖的扑克牌玩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拍手游戏。

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借助拍手游戏进行拼音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拼读音节是拼音教学的重点,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达不到准确拼读的要求。但是,重复拼读的过程是很枯燥的,容易引起学生厌倦。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拍手游戏,让学生在一定的动律中完成拼读的训练。如新教材《汉语拼音14》课,第二部分是声母和ang、eng、ing、ong拼读音节的练习,就可以借鉴音乐课上的节拍教学,让学生按四二拍的节奏,一边拍手,一边练习拼读。(此项游戏可以一个学生边拍手边拼读,也可以两个学生对拍)

(3)游戏―找朋友‖。

如把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像黑板、桌子等用拼音的形式写成音节卡片放在讲台上,先请一个同学上台拼一拼卡片上的音节,然后一边唱着―找朋友‖的儿歌,一边帮拼音卡片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把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

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变单调呆板的拼音教学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拼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3.设比赛。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比赛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多,如:学完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可以采用摘苹果比赛等形式复习巩固。

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每个苹果上分别写着不同的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参加比赛的学生分成三个组,要求第一组把树上写着声母的苹果摘下来,第二组把树上写着韵母的苹果摘下来,第三组把树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的苹果摘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先按要求摘完苹果,哪一组就获胜。

另外,还可以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4.创设情景。

在拼音教学中,创设某个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当儿童感到所学的拼音知识有用时,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1)邮递员送信。

让学生当邮递员,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把写有某个音节的信,送到规定的地方。比如,可以在信封上写上本班同学的名字,让小邮递员拼一拼、读一读,然后把信送到同学的手中,看谁送得又快又准。

(2)招聘拼音辅导员。

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其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招聘现场,请小学生模仿老师教学汉语拼音的方法教其他的小朋友学拼音。最后,评出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小老师,担任班上的拼音辅导员。

除此以外,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唱歌等形式教学汉语拼音,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三、用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汉语拼音

新课标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目的,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科,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用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汉语拼音,通过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能调动小学生学拼音、用拼音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时,可以―拼音游戏宫‖为题,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开始时,首先创设老师带同学们到拼音游戏宫游玩的情景。出示拼音游戏宫美丽的画面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地方——―拼音游戏宫‖去玩。到了那里,同学们既可以参加游戏,又可以学习汉语拼音。你们看,拼音游戏宫的专车来接我们了,同学们请上车,我们出发了。(随着音乐声,小司机在前面开车,其余同学随着音乐唱儿歌)进入游戏宫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拼音练习。

连线画动物:儿童大多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画有小动物轮廓的卡片,轮廓图上适当的位置点有圆点,一个圆点旁边写着一个声母。让学生按声母的顺序用线把圆点连起来,卡片上就出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给不同的小动物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通过动手连出了馋嘴的小猫、可爱的小兔、美丽的孔雀……,学生每连出一种小动物,那惊喜、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项活动,既复习了拼音,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拼花名: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红如火,白如雪,黄如金,粉如霞。然后将写着花名的音节卡片发给学生。教师领着学生游花园,每见到一种花,就请手中有此花名的同学上前拼读花名。

汉语拼音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课后,学生对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仍然很感兴趣。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把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和同学、家长、邻居小朋友一起进行实践活动,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汉语拼音内容。如拼一拼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名字,拼一拼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爸爸妈妈玩拼音扑克牌等。

实践证明,在拼音教学中,采用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会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拼音。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2)有趣的汉语拼音儿歌选

一、声母儿歌

1、b、p、d、q 小小手,最灵活,左手指向上做个b;左手指向下做个p。右手指向上做个d;右手指向下做个q。

2、j q x y与 ü相拼

J q x真有趣,从不和 u 在一起。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 就摘帽!(配上手的动作,夸奖地树大拇指,脱下帽子)

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念ü。小ü小弟弟,他最懂道理,见到哥哥j q x,脱下帽子行个礼。

J q x y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见了小ü更淘气,吹走小ü的圆泡泡。j q x 真希奇,见了a o e,小i 来联系。(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拼写时漏掉介音,如jia 写成ja.而o e没什么用,只是为了顺口)

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敬个礼,小ü见了大y姐,擦掉眼泪笑嘻嘻。

3、声母 b p m等

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让孩子跟着做动作,用身体语言摆出qpdb的样子)

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 左竖朝上就念b, 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p来右下q, 两拳相对念pq, 左竖朝下就念p, 右竖朝下就念q。

左下半个ddd,左上半个qqq,右下半个bbb,右上半个ppp。

6是b,反6d;9是q,反9p,正 6 b,反 6 d,正 9 q,反 9 p 泼水的 p,广播的b。小鼓敲敲ddd,小鱼跳跳ttt, 小小门洞nnn,弟弟赶猪lll.一扇小门 nnn,两扇小门 mmm;一根小棒lll,一把雨伞fff。小鸡头上蝴蝶飞,j j j。七个气球天上飘,qqq。西瓜公主,xxx。9字拐弯,ggg。一挺机关枪,kkk。一把椅子,hhh.两手相对,伸出大拇指,握拳,―左手b,右手d,两手一碰b和d‖。两个门洞mmm,伞柄朝上fff;左下半圆ddd,伞柄朝下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鸽子飞翔ggg,一挺机枪kkk,一把椅子hhh;竖弯加点jjj,左上半圆qqq,一个大叉xxx;像个2字zzz,一个半圆ccc,半个8字sss;z加h,zh zh zh, c加h,ch ch ch,s加h,sh sh sh, 小树发芽rrr;树叉树叉yyy, 波浪波浪www。像个2字zzz, 半个圆圈ccc,蚕儿吐丝sss.广播的b 泼水的p 双门m 拐棍f 马蹄d 伞把儿t 单门n 小棍赶猪l 9像g 蝌蚪的k 喝水的h 字拐弯就念j 气球的q 西瓜的x 板凳z 刺猬的c 蚕吐(丝)s zh、ch、sh,卷舌头,加椅子一颗小苗r、r、r 树杈y 屋顶w 汉语拼音要记住!

把声母表用《新年好》的调子唱出来: b p m f d t n l g k h(ya)j q x zh ch sh r z c s(ya)还有大y 和大w。

二、韵母儿歌

1、单韵母儿歌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单韵母,最可爱,声调帽子头上戴。没a依次向后找,i、u并列帽戴后,i上标调点去掉。单个韵母不用说,轻声从来不标调。

2、复韵母儿歌

复韵母,真有趣,多是单韵母在一起;口型变化要注意,合成一个音要牢记。

弟弟矮,ai ai ai,干活用劲,ei ei ei,围上围巾,ui ui ui,冬天穿袄,ao ao ao,莲花长藕,ou ou ou,邮筒邮信,iu iu iu,大椰子,ie ie ie,月牙弯弯,üe üe üe,一只耳朵,er er er。

3、鼻韵母儿歌

马匹配鞍,an an an,点点头,en en en,树下乘凉,in in in,蚊子叫,un un un,白云朵朵,ün ün ün。鼻韵母,真是巧;口里的气往鼻子跑。要想读准鼻韵母,前后鼻音分清楚;前鼻韵舌前伸,后鼻韵抬舌根。小手肮脏,ang ang ang,打开电灯,eng eng eng。老鹰飞翔,ing ing ing,天上彩虹,ong ong ong。

三、标调歌

四个声调四顶帽,六个单韵母抢着要,谁的口大给谁标,i、u并列往后跑。

好朋友,排排坐,你挨着我来我挨着你。a 在前边,i在后,挨在一起ai ai ai,好朋友啊不分离。有a在,把帽戴,a不在,o e戴,要是i 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有a 找 a,没 a找o e,i u 并排标后边。a o e i u ü六兄弟,老大在家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老二不在找老三,i u并列标在后。a o e i u ü, 有 a 在把花戴, a 字不在顺次排,i u 并列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四、拼音休息操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b p m 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音节认读表zhi c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2、小鼓敲ddd;马蹄响dadada;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小门小门n、n、n,小棍小棍l、l、l。今天学习了n和l,小伙伴们真快乐。

3、你拍一,我拍一,张大小嘴aaa, 你拍二我拍二小嘴隆圆ooo, 你拍三,我拍三,小嘴一咧eee。

五、音节拼读儿歌

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不中断。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链接 : 汉语拼音教学

4.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注意

(1)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编者安排了部分汉字、儿歌,旨在与汉字见见面,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感受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有助于现阶段借助拼音识字,这部分的出现的汉字,不作要求。

(2)汉语拼音的测试与评价建议

《课标》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不默写、不考注音,侧重―拼读‖、纠正地方音的检测。

一、测评对象

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西师版语文教科书‖的一年级学生。

二、测评时间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结束之后。

三、测评内容

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拼读汉语拼音音节。

四、测评方法

(一)测试方法

1.拼读音节的测试方法。

(1)使用三年级以上各册语文教科书后的生字表,让学生认读生字上的音节。

(2)可以从生字表中的任何一行开始让学生认读。认读50个音节,统计认读的正确率。(3)学生拼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音节做上记号。如果学生开始拼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

(4)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5)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从这一行开始拼读生字上的拼音,要看清楚,读正确。‖

(二)评价方法

1.拼读音节方法为50个。对学生的测试成绩以给―星‖的方法进行评价。50个全部读对,给5颗星。读错1-5个,给4颗星。(认读生字中,相同的字只算一个,下同。)读错6-10个,给3颗星。读错11-15个,给2颗星。读错16-20个,给1颗星。读错21个以上,暂不给星。

2.鼓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可根据他们自己选定的时间再作测试,有进步就给加―星‖。

2.广东省小学语文教材 篇二

一、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

日月星辰的光芒、山川人体的形态、红花绿叶的色彩、鸟鸣水响、空气的清新以及建筑物的宏伟壮观、工艺品的玲珑剔透、山林的幽静、大海的喧腾等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小学课文《索溪峪的“野”》就为我们呈现了秀丽的山川之美。这里的山是野的, 或断壁悬崖、拔地而起, 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竟然在人们头顶的树枝上撒尿;而人们, 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对于课文中自然美的因素, 教师要认真发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描述, 精彩的对话, 丰富的表情, 感情真挚的朗读, 直观形象的表演, 以及运用教学媒体创设一种美的意境, 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使之产生一种审美和学习的欲望。

二、挖掘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语文阅读活动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那些记叙和描写人物、景色的课文, 每一篇都具有社会美的教育价值。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耐心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体会, 让学生的灵魂产生震撼, 情操得到陶冶, 心智受到启迪, 思想得到升华。如, 《虎门销烟》中林则徐的不容外辱的民族精神所展示的激动人心的社会斗争之美;《军神》中刘伯承超人的勇气、胆识和惊人的毅力所展示的人格之美;更有许多被歌颂的伟人、英雄、科学家等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理想之美、心灵之美、人性之美和力量之美无不为我们一路播撒美的种子。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所在, 细细品味, 认真把握, 探究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从而获得刻骨铭心的美感体验。

三、挖掘课文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表现, 是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就语文教学的特点看, 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指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指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的美。《赵州桥》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是因为作者构思奇特, 借助赵州桥的磅礴气势, 驰骋丰富的想象, 以表现人物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使情为景生, 景为情活, 达到情景的和谐统一, 并运用排比句, 加强了语言的气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激情的讲解、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再现这些美, 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文章中的艺术美。

四、挖掘课文中的形象美

从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审美对象来看, 它蕴涵着宽广而深厚的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性、人情的审美情趣。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中, 母亲勤劳一生, 但从不计较劳累、辛苦, 深爱自己的儿女, 母爱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课文中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在潜移默化中, 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讲授这一类课文时, 应让形象说话, 将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将文学作品美的观点、美的情感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目的。

3.看中小学语文教材 篇三

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可以供学生选择与学习的知识和信息材料。若从狭义上来说,则是指系统有序地反映出教师教学内容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书籍。语文教材是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国家有组织地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即根据教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并且审查通过、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不包括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语文教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教材同样不蕴含其中。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从未停止,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对语文教材的批判性研究。社会上不仅有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而且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都提出意见。批判声音的增多,一方面说明大家对语文教育和整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容易对一些语文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写者在研究与学习时造成困扰。因此,研究者们要在众多声音中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吸取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而对于一些其他意见进行适当地摒弃。

在查阅了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后,笔者对中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几点看法。首先,一定要肯定当前语文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和编排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受当今教育全球化思潮的影响,语文教育研究引入了大量的西方观点,尤其在心理学方面对语文研究与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语文教材研究仍有很大地上升与发展的空间。因此,本人提出一些设想,仅供参考。

一、借鉴西方心理学经典理论,关注学生心里发展特点

(一)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不仅要从中国优秀思想与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从西方经典理论中获取灵感。自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们不仅从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经验,也从美日、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这些思想与理论中,对语文教材研究大有裨益的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将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文本中构建意义的一个过程。”[1]根据认知心理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以语音和文字的学习为主,在初中阶段从语言文字的学习转变到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上,高中阶段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接触跨文化文学作品。

(二)调整语文教材课时安排,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鉴赏课文

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但是语文教材的设计与安排就有欠妥当的地方。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套教材中所选篇目基本上是国内外经典篇目,便于学生理解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每学期学习两本教科书中的20多篇文章未免有些吃力。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储备好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基本为零。另一方面,所选篇目过深,不易理解,与学生现在生活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紧凑的课时安排让学生不能好好地体味文章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本人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必修五本教材,每学期只学一本,选修教材作为必修教材的辅助练习,师生穿插进行学习感悟,教师以必修教材课文作为蓝本,学生自主学习选修课本中的文章。这样不仅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考虑教师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一)从教师课时安排出发

上面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每学期学习一本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作为辅助性学习。这个设想也考虑到了教师的教学。过重的课业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教师总会抱怨课时不够,课文讲不完,很多想要给学生练习的内容一时不能够开展。高中学生虽然马上成年,但实际上还缺少学习自觉性与学习主动性。因此,如果一学期学习10几篇文章,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时不仅能够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通过选修教材的辅助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与“减负”,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保持45分钟的学习高效率。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减负要从教材地适当删减开始。

(二)注重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注意衔接性

除此之外,教材编写者没有考虑到起始年级知识的衔接性问题。如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文言文选入《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较之学生之前的语文学习,篇幅过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与后面篇幅较短的文言文进行调换,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2010年《光明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一文中说道,好的教学应该能受到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消化。鲜明的教学形式必然会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心理情智和价值认同。教师如果想将语文课上得精彩,一方面要精心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空间与时间有的放矢。

三、关注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材与时代紧密相连

课程是与时代发展紧密在一起的,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教科书。近来,民国国语课本被国人炒得火热,甚至有人提出用民国国语课本取代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本人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说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那么民国国语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相差更远。有人提出这种观点一方面关注当今语文教材与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这其实是极大不负责任的,毕竟现行教材功远远大于过。语文教材必须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科书的时代性除了要求反应时代精神以外,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体现在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沟通。[2]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生更需要学习语文

对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一直都被学界津津乐道地讨论着。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因为语文本身的特性,现行教材中更多地体现出是语文的人文性,缺少工具性的内容。本人在此有一个大胆的提议:适当地选入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地文章,例如新闻报道、文学评论、热点评论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包含着多方面地知识。当今信息时代大爆炸,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习,需要学习语文,因为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完整的个体。对待一件事情你要有自己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常说地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些正确观念地获得都会从语文学习中得到。语文教会学生的不是背诵一篇又一篇课文,而是教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四、继续将传统优秀篇目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一)中小学生需要大量的中国经典阅读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3]因此,语文教材无论如何都要选取经典篇目让学生进行学习,而且不是一部分,在笔者看来,应该是一大部分。现在有的人只提语文教材的时代性,忽视语文教材的经典性,甚至提出将鲁迅或者一些文言文进行删减。笔者认为绝对不能采用这种观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一方面是为了其语文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学生要从语文教材中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

(二)中小学生担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追求教材与教育的多元化,但实际上越是民族的,才能越是世界的。明确中小学生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正像濒危动物面对灭绝的困境时人人岌岌可危,中国传统教材被人熟知的程度随着年份的增加,却逐渐递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现在的高中生,背诵一首古诗或者文言文选段都异常困难。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更要从小学就让学生养成学习中国经典篇目的良好习惯。正如朱自清所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4]如果因篇幅所限不能选取更多的经典文章,可以在选修教材中增加比重,供学生学习背诵。

在语文研究的进程中,我们不可否认,语文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欣喜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语文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受终身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不仅来自于学校,更来自于社会传递的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语文教学、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要在繁杂的声音中保持自我,对语文教育多提一些创设性的意见,少一些诘难。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通过作文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120495)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顾之川.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三十年[J].中国教育科学,2013.

[4]杨连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N].成才之路,2010.

[5]郑宇.语文能力与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02.

[6]谢东.重演论与语文教材编写[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缪佳芹.中美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7.

[8]韩雪屏.国外母语课程教材管窥[J].江苏教育研究,2008.

[9]朱自强.<开明国语课本>能否拯救今日小学语文教材[N].中国教育报,2011.

[10]曹明海,史洁.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理念与模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4.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体会 篇四

2011年8月25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教材培训。3天后,暑假教材培训终于结束了。在这难忘的3天里,聆听了各位教师的单元教材分析,自己才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 1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5.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篇五

今天,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贾敏老师对这次培训的学习,给我们做了,深刻的讲解,成效显著。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

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6.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篇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本册教材安排了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教材安排的内容紧扣大纲 内容,并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三个目标的整合。本册基础性的学习,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好语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编写意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部署,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进行编写的。新教材的编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教材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四、单元之间的联系:

本册教材分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

(一)、识字

(二)、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大模块。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同时也给出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为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汉语拼音“十三课”是学生识字的拐棍,也是以后课文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能够独立、有效识字的前提,而且本册教材教材把拼音知识和汉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拼音教材中,从第三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在途中或图下出现了词、短语和句子。从第三课到第十三课,由易到难。

汉语拼音、识字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同时课文又是巩固汉语拼音及识字的平台,课文语言力求做到规范、准确,深浅适度,是巩固汉语拼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口语交际,讲好普通话做好示范。

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的学习是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这两个综合性板块学习的铺垫及辅助,也是对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的拓展延伸,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各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五、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教学重难点: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七、教学措施:

第一部分:关于入学教育

特别强调:养成教育要常常提醒、不断督促检查,特别应注意幼、小过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二部分:关于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发挥教材优势。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

境插图,从中找出与字母的形体相似的部分。部分情境插图中还安排了富有情节的内容与相关的带调音节、词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联系图画拼读音节,认读词语,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组词练习。譬如,“衣”——“衣服、衬衣、棉衣、衣裳„„”“马”——“马车、大马、木马、马戏、„„”此外,扩展还可以是结合画面、借助想象所进行的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所说的话中带有所学音节,譬如,“阿姨晾衣服、小哥哥在喂鱼、一条鱼跃出水面、一只乌鸦站在窝里”。尽管上述的处理将巩固音节、观察画面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训练应该在学生初步掌握所学音节之后进行,不提倡学生在不会认读拼音的情况之下,盲目仓促地进行拓展训练。

2、教学时要抓难点。如:教学a、o、e的发音,o的发音是难点;四声的教学,难点是读准第三声。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实际,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譬如,学习b p m f一课,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玻璃、菠菜、(b)、泼水、上坡(p)、摸鱼(m)、佛像(f)”等词语学习、记忆发音。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拼读常见的水果、蔬菜、动物、生活中的物品、学习用具、同学或者家庭成员的名字与称呼等等,进行拼音的综合复习与巩固。这样能够避免大量无义音节的反复的、枯燥的训练,节省教学时间。

4、要注意幼(儿园)、小(学)过渡与结合,及时纠正幼儿园时孩子不正确的发音与拼读。

5、注意在识字、阅读中不断复习巩固,使稍慢一步的学生及时跟上,牢固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工具。

第三部分:关于识字写字 识字和写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偏旁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去。在本册教材中,编写了一些有利于巩固字形的练习:譬如71页的熟字增加笔画形成新字;87页的偏旁归类练习;117页的形近字比较练习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编写合适的字谜帮助记忆,譬如:“回”——“四四方方一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会”——“一人云上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记字方法,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强求每个学生同时过关,往往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是当堂就能过关的。

2、培养识字兴趣,加强复习和巩固。教师要创造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还可以制作一些带有动物、水果等背景图的生字、词语卡片用来布置教室。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随时能见到所学的字词,从而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此外,考虑到汉字与语言、阅读的关系,教师还可以用学过的字编成句子、短文让学生阅读,使学过的字反复与学生见面,得到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课外多阅读,使学生体验识字的价值和自由阅读的乐趣,并不知不觉地巩固识字的成果,增识其他生字。

另外,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48页,基本没有什

么变动,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213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3、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48页)。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并不断强调写字姿势,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第四部分:关于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仅要求学生读,背课内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发现学生说出了比较好的句子特别是本书上没见过的句子应及时表扬,让他介绍经验,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7.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无主文” 篇七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文本 (课文) 现存的主要形态有:选原文, 节选文, 改写文, 删改文, 创作文。选原文指的是直接把原有文本选入作为课文, 不加任何修改,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节选文指的是选入原有文本时作了删节录为课文, 但不作修改, 如杜甫的《春雨》 (原题作《春夜喜雨》) ;改写文指的是根据原有文本进行重新创作改为课文, 保留的只是基本情节和素材,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删改文指的是将选入的文本进行删节修改成为课文, 似乎保留了原有文本状貌, 实际已是面目全非了, 如《桂花雨》;创作文指的是根据教材编写者的目的意图的预设, 由作者为教材编写专门创作的文本, 而后编入教材成为课文, 如《说勤奋》《我给江主席鲜花》等。

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 (教材课文) 的历史很悠长, 但主要出于识字和常识教学的目的, 如, 识字教材《史籀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常识教学教材《兔园策府》《蒙求》《书言故事》和《幼学歌》等。当然, 《三字经》和《千字文》则兼有识字和常识教学的两种功能 (池小芳:《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出于道德教育的目的, 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 (教材课文) 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最有名的是南宋大儒朱熹编的《小学》, 更早的有《太公家教》, 其后则有清人李毓秀编的《弟子规》。 (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教材的评价问题非本文所关注, 将另文详为讨论)

除此三种情况——出于识字和常识教学及道德教育的目的之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没有发现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 (教材课文) 的现象。而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 这些创作文本作者均为当时代的文化名流或著名学者, 这些创作文被编入教学内容 (教材课文) 时均有作者的姓名赫然在焉!

现代语文教育肇始于1905年科举废除之时, 叶圣陶则是在1906年进入苏州草桥小学 (当时叫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 就读小学 (尚金林:《叶圣陶传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 1911年叶圣陶第一次发表了关于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论文 (《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卷二”, 教育论文所收最早者为1911年8月发表的《儿童之观念》) , 1915年叶圣陶应商务印书馆所请第一次编写小学语文教材 (朱泳焱:《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的实践与理论》, 《课程·教材·教法》, 1988年第4期) 。1988年叶圣陶逝世, 199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5卷本《叶圣陶集》出版。

为便于本文及继其后关于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相关问题论述, 笔者将中国语文教育分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当代语文教育两个时期。传统语文教育时期至1905年止, 现代语文教育从1905年始至今。笔者将现代语文教育试分为三个阶段:1905年至1915年为“前叶圣陶”时代;1915年至1992年为“叶圣陶”时代;1992年至今为“后叶圣陶”时代, 其中1988年至1992年为过渡期。

现代语文教育时期, 叶圣陶编写小学语文教材阐述其目的时认为, “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 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着眼于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语文教育目的的传统语文教育时期, 教材课文只是选原文和节选文两种形态。在最著名的语文教材《千家诗》和《古文观止》中, 前者均为选原文 (所选都是诗歌, 此处“文”指文本作品) , 后者有如《屈原列传》少数节选文, 多数仍为选原文。“叶圣陶时代”,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始有创作文本编为教材课文的情况, 叶圣陶自己就是探索者。

“叶圣陶时代”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乃至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出现创作文本编为课文的情况有其时代特殊性。1919年新文学运动开始, 新的语体文即白话文成为社会交流语言表达形式的方向和主流, 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发生了变化, 学校教育使用语文教材的方向与主流也趋向以白话文课文为主要语言表达形式的“语文”教材, 而其时白话文作品的总体数量积累尚不够丰赡, 公认的优秀之作尚在产生形成之中, 所以, 叶圣陶为了阅读和写作的目的而编写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所受到的局限很大, 能够备选的作品很少, 而适合小学语文教材所用的现成作品就更少了。可见, 作为作家, 新文学运动文学创作中的一位活跃者, 叶圣陶自己动手为小学语文教材创作文本是肩负着时代责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便宜之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一纲多本”, 改变了具体的某一套语文教材进入语文教育的路径。1989年开始审查通过初中语文教材, 1992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送审通过。所以, “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和“后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进入语文教育的路径是不同的。

在“叶圣陶时代”, 为语文教材专门创作文本的作者大多为作家或各学术领域的学者, 所创作的文本一经编为课文, 自然也就正常郑重署名了。笔者在调查“叶圣陶时代”语文教材时发现, 其中的创作文没有署名的情况是少数甚至极少数, 即便这些没有署名的课文, 我们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还是能够查核出其作者情况的。

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不署作者姓名并且无法查核出作者姓名的课文 (创作文本) , 笔者姑且称之为“无主文”。

恕笔者孤陋寡闻, 至今尚未见到任何一套“后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编选者对这一类“无主文”的作者情况和编写意图作过介绍。作为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课文, 这种情况下, 无疑是截断了作者和文本的关系, 从而学生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具体的“人”的背景, 教学者和研究者只能从教材中这类文本所处的单元和年级年段去揣摩作者的意图, 从而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 其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写作能力提高的楷范性也就大大削弱。因为, 一篇没有作者的课文就像是生物课堂上的动植物挂图, 而不是活生生的阳光雨露中蓬勃生长着的动植物。

基于以上论述, 基于编选文本为课文的目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 笔者以为, 在“前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中出现创作文甚至“无主文”, 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在“后叶圣陶时代”, 白话文的典范之作———包括文学性作品和实用性作品已经有了极多的数量积累, 同时一百年的白话文创作的历程, 规范的白话文表达形式已经大体定型, 优秀作品的标准也已经有了共识, 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不断出现。所以笔者以为, “后叶圣陶时代”语文教材应该逐渐地减少课文中创作文的形态, 这是基于课文典范性和审美性的考虑。甚至, 同时杜绝“无主文”的存在, 是出于“文责自负”的约束, 即便是教材编写组成员的手笔, 也应该署上主笔者的姓名。

当然, 根据教材编选的意图, 编者应该尽可能选择已有的文本作品编为课文, 在确实“无米为炊”时请有关作家、学者或者编写组成员创作文本也未尝不可。但创作文本编为课文之后, 应该署上创作者的姓名。课文呈现之后, 或有商榷, 或有指谬, 这都将对教材的不断完善大有裨益。

近年来对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批评此起彼伏, 撇开情绪性的抨击不论, 大多数批评的矛头均直指这些“无主文”。固然这样的批评确实携裹着一定的力量, 但总体说来批评之后修改的情况很少。笔者以为, 这样的批评犹如铁拳打在棉絮上, 因为, 这些“无主文”原本没有作者, 也就是没有作品的责任人, 所以尽管批评很多, 也未见有责任人承担修改的责任, 甚至没有隐身的作者提出对商榷的回应。“无主文”的尴尬在于此!

其实, 这并不是大家潜意识里以为的“有个作者名字和没有作者名字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样的简单, 就像一个模糊的影子或一个成员不清的团队做糟了一件事, 我们连批评时需要的被批评者 (课文不能作为“孤独的”被批评者, 它只是一个中介, 最多是被批评者的一个部分) 和修正承担者都无法找到。否则, 我想任何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都会虚心听取意见, 之后认真修改的。而这些被批评的“无主文”几乎没见过修改, 也没见过答辩和回应, 我想原因大抵于此吧。

也许这样的“无主文”还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也许再多的批评也不会立刻改变这样的“无主文”占课文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糟糕状态, 但理性的批评总是一种前进的力量。笔者试从语言表达规范性的视角, 以具体课文例证略呈一管之见。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教学, 着重于对语言文本的理解和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规范性教学, 那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应该首先力求规范, 这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无主文”, 由于隐身作者本身的语言修养不够, 文本创作能力较差, 从而导致了这些“无主文”令人不能卒读。

如《田园诗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看上去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 教学者大多把这篇课文讲得“神采飞扬”, 然而仔细推敲, 其文字的“粗糙”令人惊诧。

文章开头一句成段:“荷兰, 是水之国, 花之国, 也是牧场之国。”貌似很美的语言, 然而, “美言”真是“不信”。这是一句承前省主语“荷兰”的句子, 是三个并列关系分句组成的一个复句:荷兰是水之国;荷兰是花之国;荷兰也是牧场之国。显然此处“花之国”前的“是”是不可少的。可见, 这是一个病句。

第二段开头:“极目远眺,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笔者怀疑这样的句子是从英语文本中直译而来的, “是”前面的主语缺失, 或者“是”需改为“有”。存现句在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中形式上存在着差异, 这是一种汉语表达中典型的病句。同样的句子该文还有:“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 是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同一段之中同一类型的病句竟有两处。

还是第二段:“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着不动, 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准确的语言是没有歧义的, 正确的句子在表述事实上具有唯一性, 当然, 作者特别需要的歧义效果除外。在这一前提之下, 我们不难发现, 作者对语言的推敲实在马虎。作者的意思是说:有的牛, 脊背上盖着毛毡, 在吃草;有的牛, 站着不动。但还可以理解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这时候主语则是“牛背上”, “牛背上”就不能“吃草”了吧。固然这样的吹毛求疵未必合适, 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如果没有吹毛求疵, 那么“规范性表达”何在?其实这里只要加一个逗号, “有的牛, 背上盖着毛毡, 正在低头吃草……”就没有歧义了。所以, 这至少是一个表达不够规范的句子。

这一段还有一句表达不够规范:“老牛仪态端庄, 好似牛群的家长。”这是使用成语不够严谨的句例。“仪态端庄”固然可以形容老牛, 但这一成语在修饰人的时候一般仅限女性, 一般只用来形容老太太, 不能用来形容老爷爷。似乎, 此处的老年奶牛都是雌性, 牛群的家长是清一色的“牛奶奶”吧。这样的表达也不够规范。

像这样词语有失推敲的地方还可再举一例。第三段开头一句:“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本来, “低地”专指那些低于海平面的地域, 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家由于海拔比较低, 所以称为“低地国家”。而此处的“低地”与倒数第二段中“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只有远处几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中的“低地”意思相同, 显然不是专指低于海平面的地方, 而是一处相对较低的又不像沟壑那样深的地方, 这在汉语里最恰当的一个词是“洼地”, 而且汉语很少用“低地”指称地势较低的地方。这两处“低地”在汉语词法上不够规范。

在修辞上, 这篇“无主文”也有不尽如人意处。如“牛犊跑前跑后, 活像顽皮的孩子。”牛犊本来就是小牛, “牛孩子”像顽皮的孩子, 这样的比喻句好像太“跛脚”了吧。或有教学者说它是拟人句, 而从拟人句的一般表达形式来看, 就更不合适了。这样的句子还有:“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 腿粗如桩, 鬃毛随风飞扬。”这是一句比较句, 意思是说骏马的腿和树桩一样粗壮。而大多教学者将这个句子作为比喻句来分析, 那么, 这一比喻, 似乎骏马的腿没有了膝盖, 只是硬邦邦的粗大的树桩。这样语言上欠推敲的句子在客观上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潜藏的障碍。

笔者曾揣度这篇“无主文”是从一个英语文本中翻译而来, 后查证原作者为捷克作家恰佩克。这是一篇翻译文本, 教材并没有署翻译者的姓名, 因此仍视为“无主文”。而为语文教材专门创作的文本编为课文的“无主文”在语言规范上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8.小学语文教材的拼识交叉 篇八

因为我们这里是方言区,学生学习第一交叉的十六个生字时,如果用方言看图识字,有两节课的时间,也就不算太难。但要用标准语音来认读,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生字都要由老师帮助正音,学生一开始识字,就要在两节课里死记十六个汉字的标准读音,这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无疑会产生一定的难度。老师说不好教,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为此,我经过反复考虑,对新教材中的拼、识并叉进行一点探究,谈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谈谈新教材中拼、识交叉安排的目的。在新教材中,汉语拼音采取与识字交叉,虽然改变了原来集中、单一的模式,但不会改变新课标中关于“学会汉语拼音”的总目标。

从教学参考用书关于汉语拼音教材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拼音、识字交叉安排的意图,是为了拼、识相互促进。

再从教材对拼、识交叉安排的汉字的要求来讲是只识不写,以及对交叉中所识的字,在以后的课文再出现时,仍作生字进行教学的处理办法可以看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安排识字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前识字,而是想利用汉语拼音中的汉语音节与汉字的字音的一致性,把学习拼音和学习汉字密切联系起来,以便借助识字来辅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识字只是改进汉语拼音教学的一项新的措施。

新教材中的拼、识交叉,使拼音与识字相互间隔,把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疏散开来,相对地延长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新教材对拼、识交叉中所安排的识字,要求只认不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过重的负担,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会汉语拼音。

总之,新教材中的拼、识交叉存在不少优点。但是,由于新教材忽视了拼、识内容的结合,也存在着一些的缺陷。

首先,在新教材的拼、识交叉中,有许多汉字与汉语拼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生联系

在教学识字时,学生不能拼读生字的注音,要靠老师口头帮助学生正音,让学生死记每个生字的标准读音,这是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要求的。同时,因为受拼、识缺乏联系的影响,不但不能达到拼、识相互促进和借助识字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反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新教材中拼、识交叉的识字内容

在汉语拼音的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一课识字课文,形成拼、识五次交叉,共安排常用汉字八十个。

在拼、识交叉中,所安排的汉字能与本单元的拼音发生联系的仅有:鹿、麻、皮、果、米、谷、日、雨、衣、食、住、开、走、北、后、右、弓等十七个字。

在拼音、识交叉中,所安排的汉字能与本单元的拼音发生联系的,但与前面各单元的拼音有联系,学生可以拼读生字上面的注音的,也只有二十五个字。比如最后一次交叉。

拼音:anenin [yng]

unün[yunyuan]

ang eng ing [ying] ong

识字:刀 戈 弓 矢 牛 马 车 舟

羽 角 齿 戈 瓜 果 麦 豆(注音略)

在拼、识交叉中,只有韵母ong在拼读练习中能与“弓”发生联系。其余的生字与本单元的拼音都没有联系,但是拼音已经学完,肯定与前面各单元的拼音有联系。不过,这种联系与在每次交叉中的联系相比较,对促进汉语拼音的学习,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从以上生字与拼音的联系情况来看,所选择的汉字偏离了拼、识交叉的目的,有三十八个汉字没有和拼音发生联系,有二十五个汉字没有和拼音及时发生联系,能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及时发生联系的仅有十七个汉字。这样安排的识字,是不符合新课标关于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建议的精神的。

再次,新教材中拼、识交叉的选字方法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选择汉字,可以根据形体、可以根据字音、也可以根据字义,方法不一。传统的字块识字,字块就是根据字义组合的。

这样选择的汉字的字音排列顺序,是以每个汉字在字块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字块与字块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而汉语拼音中的汉语音节,则是随着组成章节的字母,按照其发音的特点、在教材中有序的安排的。把汉字和汉语音节两种不同的序列交叉在一起,每个汉字的字音不能与它相对应的汉语音节完全一致。如此选择汉字进行拼、识交叉,不但会产生大量的汉字与拼音不发生联系,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组成音节的字母与交叉的汉字失去联系。

最后,新教材中拼、识交叉的趋向

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采用注音识字以来,由于汉语拼音的内容集中,形式单一,使刚入学的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效率,为了改进汉语拼音教学,语文教材多次从拼读方法上进行改进,但收效不大。

上一篇:运输顺槽密闭措施下一篇:社区概论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