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2024-09-26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

1.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

8鲜艳的红领巾教学反思:《鲜艳的红领巾》一课,我通过颇有创意的设计,组织了小学生现场画画,近距离考察每个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小学生切身体会红领巾在你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它的必要性,为进一步体验情感和认知奠定基础。另外,现场调查,便是新思品课倡导的教学活动之一,它通过组织儿童现场观察与交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从而使儿童经由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课程资源被盘活了在轻缓的背景音乐声中,又一节课开始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子叫:《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样设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不惜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充分挖掘有价值的资源材料,像背景音乐、课件动画、录像、挂图等等,日常的洗漱工具摆上了桌,市场里的甲鱼带进了课堂,为的就是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与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情感体验深入心灵。因此,课程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尤其课上的精彩效果,不能不说是本次活动课吸引人的一大原因。9红领巾胸前飘教学反思:《红领巾胸前飘》这一主题有深刻的内涵,鲜艳的红领巾飘在胸前,那是骄傲和自豪的象征,那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象征,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探讨中感悟,在交流中认识,在实践中使道德理念、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节课中教师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性,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教师关注学生生活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的一个突出之处就是,课堂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二

根据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践与调研,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 成绩突出, 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 特别是品德课绝大多数是兼职教师, 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 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 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值得思考和探索。在此, 笔者就教学与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刻意追求“师生民主”, 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体现师生民主。可是, 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 走向了极端,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 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 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 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想看就看, 想读就读, 想说就说, 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 “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 缺少信息沟通, 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 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 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 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 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 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 惟师独尊不可取, 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 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 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 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 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 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 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 形式多于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 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 不管是否需要, 是否合适, 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 打上“合作学习”旗号。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 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 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 过程设计简单, 时机把握不好, 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 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 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 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 看不到合作的必要, 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 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 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 必然有害无益。

二、盲目奉行“拿来主义”, 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带来了新气象,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 其表现如下: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 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种他人田, 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 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 一节课下来, 学生兴奋过度, 课堂倒是热热闹闹, 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 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 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 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 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 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识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 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 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 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 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三、过多依赖“情境生动”, 形式超越主题目的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活力。但个别教师的过多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情境生动”上, 一节课下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 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 图文并茂, 热闹非凡, 大有越俎代庖之势, 授课者心满意足, 听课者大饱眼福, 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商榷。一堂好课不是看它的热闹程度, 不是自始至终要高潮和精彩, 也不必是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展示。一堂好课在于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留给学生什么样的思考、启示、体验和回味?只有形式、手段服务于内容和目的, 才能让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四、过分偏重“赏识教育”, 忽视科学客观评价

赏识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绝对化倾向。我们见到有的品德课课堂, 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 教师便脱口而出, 一概以“你真棒!”“对!”“不错!”“棒极了!”或赞许的掌声笼统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模糊概念不置可否, 不予纠正, 不敢对学生说“你答错了”生怕扼杀了许多“牛顿”, 夭折了一些“爱迪生”。于是, 课堂上“好”声一片, 小红花、小五星不断发放。这样表面上的赏识, 激励作用值得怀疑, 恐怕只能使学生变得浮躁, 对表扬的功利性产生依赖, 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不良学习态度, 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激励不等于对学生一味表扬, 教育需要赏识, 同时也需要“警示”和恰当的“惩罚”。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缺少恰当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其激励作用很可能是盲目的、无效的, 甚至是负面的。因此, 在学生有了最起码的理性批判能力后, 少一点无原则的肤浅表扬, 多一点赏识和批判并举的深层次改进建议, 对学生是有益无害的。

3.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三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4.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8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因此,《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教材结构及内容:

《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学习主题构建。分三级主题:一级主题是单元主题,二级主题是活动课题,三级主题是活动课题下的主题活动。

本册包括了四个单元《温暖的家》、《美丽的春天》、《快乐的星期天》和《火热的季节》。每个单元分别包含了3——4个活动课题。这在后面的单元分析中我们再细细说明。

(二)教材内容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生活型综合课。本教材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品生课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在上学期对学校生活基本熟悉以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急需要予以指导,第一单元《温暖的家》和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不仅为老师提供了教材,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材。从季节上讲,春天和夏天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美丽的春天》和《火热的季节》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如郊游、认识树木、作风车、种花认识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和为暑假做准备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春夏两季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

2、活动性

本册教科书为保证儿童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亲历生活实践,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游戏。如第二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春天在哪里”中,教材共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寻找春天”、“走进春天”和“留住春天”。在“走进春天”中,安排了去公园赏花,做游戏,去爬山等活动。这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实践。在活动和游戏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如《快乐的星期天》中的第二个主题“爸爸带我去做客”;课堂也不仅限于教室,而是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如《美丽的春天》中的第二个主题“我和小树交朋友”;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它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弹性地延展,如《温暖的家》中的第一主题“我的家”就可以与二册语文中的第二个单元相联系,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弹性,不能仅限于课堂,时间也不能局限在短短的三周内,而应安排一些活动来延展;本册教材编排了很多图画,这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图画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但老师千万不能把它上成看图说话课,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应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中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本册教科书在设计上,还注意了城乡地域的差异,关注城市、农村、沿海等不同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科书富有开放性。编排形式上灵活多样,有的以体验式为主,有的以探究为主,有的以问题解决为主。教材即使“学材”,便于学生与教科书直接进行对话。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品生课旨在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二)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本册教材共有13课,大致可分为:温暖的家、美丽的春天、快乐的星期天、炎热的季节。

四、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5.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好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 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中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我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 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学生们受益匪浅:

1、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爱护周围的自 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责

任,并乐于去承担。

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在课堂上,我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而纠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六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留守学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将本着从“走复兴路,圆中国梦”入手,以“特色、优质、高效”为突破点,以校为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3课,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具体特点如下: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品德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与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1——4周)

(1)萝卜白菜我都爱2课时

(2)我设计的午餐2课时

(3)小心,病从口入2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第5——8周)

(1)我有两件宝2课时

(2)做个小玩意儿2课时

(3)打扮我的小天地2课时

机动2课时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第9——11周)

(1)绥德朋友多2

(2)你真行2

(3)我们一起成长2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

(1)你留心了吗2

(2)我的问题卡片2

(3)到哪儿找答案2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

(1)让我走近你2

(2)美丽的生命2

(3)我能做什么2

7.试论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 篇七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与生活 教学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感悟

孩子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在生活中获得的感知与体验是品德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品德与生活教学在以教材为本的情况下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给孩子提供最亲切最直接的感知材料。

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首先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引入教学,然后展示了一些孩子们熟知春天的图片,唤起孩子对记忆中春天的回忆。随后让孩子说说“春天在哪里”,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有孩子说:“我们要去寻找春天?”有的孩子说:“我知道春天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还有的孩子说:“春天在我们的山村里,在小黄鹂的歌声里、在我们的眼里”。接下来我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里寻找春天,孩子们在百花中、在田野里、在柳枝头、在鸟儿的歌唱中、在辛劳劳作的农民身上闻到了春天,看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他们情不自禁的用欢笑亲吻大地,用歌声迎接着春天,用画笔描绘春天,用语言赞美春天。回到教室后,我再让孩子说说他们见到的春天,这时孩子眼中的春天是那样的多彩……然后我带着孩子再次聆听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产生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我设计了个作业――“思考如何做个环保小卫士”,孩子们自由发言,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摘花、不踏草坪、不掏鸟窝,随时要给小树烧水、松土等。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谓“水到渠成”。

二、在生活积累中创新、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看,低年级的孩子容易被有趣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孩子知识的获得仅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是由孩子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决定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孩子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立足现有的生活积累,并通过积极的参与生活体验,使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创新、提升,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如在教学《家里来了客》一课时,里面有一个“陌生人到我家”片断。首先我用视频出示了一个场景:文文独自在家,遇到一陌生人敲门……这时画面停止,我让孩子们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文文该怎么办?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他们经过了短暂的思考即展示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有的说不认识不开门,有的说不出声,有的说劝他离开并等家长回来了再来,还有的说要打110报警……而此时我也适时的点拨:在生活中,客人来了我们既要热情待客,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但又要注意安全,不和不认识的人直接接触。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组合进行场景模拟表演。表演完成后我又引导孩子对表演情况进行点评,点评的着重点是要有适度礼貌并要注意安全。就这样经过“表演――点评――再表演――再点评”,孩子们都知道了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了。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我追问:”如果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遇到陌生人,这位陌生人说你爸爸或妈妈的朋友或同事,要带你去走,你怎么处理?”孩子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不理会,不和陌生人走。”

三、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生活技能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其实只是一个例子,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地区、学校、班级实际,对教材所列的教学内容适当作一些增补,或者,直接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这样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就会自然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孩子有了兴趣就会乐于去操作体验,在孩子专情于在生活中动手操作时,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春天的种植》一课时,我让孩子课前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例如,自己在家里种植花草或是种子发芽的实验,并作好及时记录,以便观察研究。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研究气氛较浓的课堂,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可以是说说自己种植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历,也可以谈谈自己实验中的困惑或是失败经历。小实验激发孩子的探究的兴趣,使孩子在观察与实验中了解浅显的自然常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装扮教室,既美化了环境,又便于继续观察和探究,一举多得。最佳“小小研究员”的评比则起了激励作用,让孩子展示小种植的成果时,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而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趁机渗透只有春种才能秋收的重要性,孩子了解春天的农事,增强了孩子对春天的感受,让孩子懂得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等。最后通过演一演的活动再现孩子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小朋友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平时生活中的错误言行,例如,随意采摘花朵,践踏小树苗,浪费粮食等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小朋友加入到爱绿护绿的行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这样不但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共鸣,而且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能力。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相信课堂教学一定会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也会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庄永敏.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柏炎.用“情”体验 学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刍议[J/OL].

[3]黄俊霖.让“活动”激活《品德与生活》课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8,(1).

8.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八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5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

4、办一期《自我保护》宣传板报。

5、与家长共同编写《自我保护》诗歌。

教案点评:

9.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2、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知道它们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3、让学生懂得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4、使学生对生活饮食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主要食品。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常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教学用具:

食物、课件 活动准备:

1、记录一周所吃的食物;

2、了解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

3、打听同学的饮食情况; 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是实施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重要学科。

要想完成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让教师转变观念,更新设计理念,使教师从以前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从沉闷的教学转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高深为浅显,使自己的课堂设计通过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能接受的水平上。

因而,作为执教者,我在设计《萝卜白菜我都爱》时,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思品课教学自身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看、做、说等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课件,观察小明最近一周吃了哪些食物,看完之后你能为自己设计一份菜谱吗?说一说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我们在设计午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你的想法,小组内部来讨论一下。不挑食、不偏食,注意营养,要好吃,不能喜欢吃什么就光吃什么。

2、展示食物,请同学们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先在小组内部讨论,在进行全班交流)

3、动手来设计你的午餐,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他画下来或记下来,放在食物盘子里。

4、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组成四个小餐厅,“小厨师们”自己配菜,那一个小组设计的最好,能讲出食物的营养特色,吸引最多的“顾客”,哪个小组就是“最佳餐厅”。

5、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请同学们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

酸的有什么呢?------醋、柠檬

甜的有什么呢?------蜂蜜、白砂糖

苦的有什么呢?------苦瓜、药

辣的有什么呢?------姜、辣椒

(使学生学会根据口味来分分类)

6、那你知道用什么器官会尝出这些味道来吗?

为什么用舌头会尝出这些味道来?

(舌头上有许多的小点,那是味蕾,专门用来尝味道的。)

三、总结

1、全班展评成果,评选出最佳配餐小组。

2、小结:今天,不小同学都亲自动手设计了一些菜谱,不光注意了食物的味道而且营养搭配合理。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节俭,节约粮食。今天就带着你设计的菜谱回家吧,把菜单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美食。

四、实践活动,内化感悟

在父母的帮助下,把自己设计的菜单变成香喷喷的美食。板书设计:

萝卜白菜我都爱 食物 营养 菜谱

课后思考:

10.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十

未来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长大了》电子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我长大了 2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

教学重点 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

教学方法 参与法、讲解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情引趣。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投影出示)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板书:我长大了)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投影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课件出示成长记录表)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也可拿出五十里米的绳子。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3)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4)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另一个方面:长高了。(表格前后数字进行对比)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配乐讲故事)

2、交流: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母亲节时帮妈妈做家务,并送上问候,她的妈妈为什么会激动地说她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限”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及家人的关爱。

2、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场外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老师在课下采访了几位家长,听她们讲述了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这些家长还送给孩子们了寄语。(播放采访视频)

4、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师生同唱,感受人间真情。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一、感悟成长;

11.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十一

执教:饶帮英

课题:饭桌上的文明

目标:学习基本的进餐礼仪、养成自觉遵守进餐礼仪的习惯

重点:知道基本的进餐礼仪

难点: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名说说吃的学问

二、新课:

1、出示课题:饭桌上的文明(学生齐读)

2、出示生日宴会课件,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在热闹的宴会中小客人的表现怎么样?

3、这些不文明的用餐行为有什么害处?

4、同学们说说当文明客人该注意哪些?

5、教师小结:当一名受大家欢迎的文明小客人需要懂得不少礼仪知识,望同学们知道以后参加宴会时做到彬彬有礼,争做文明的小客人。

板书:外出---彬彬有礼

6、同学们在争做文明小客人,在家又该怎么做呢?

7、出示课件,学生观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表现。

8、看了小朋友的表现,你想说什么?同学们议一议

9、老师做一项调查:在家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边吃边看电视的同学请举手!

10、讨论: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11、同学们知道这样做不好,那有错就改吧!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进步!

12、小结:让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关爱家人、让我们的家里的饭桌成为爱心洋溢的大舞台吧!

板书:在家----爱心洋溢

13、过渡:我们班还有许多同学在学校吃午饭,老师也拍了你们在校吃饭的一个小片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4、议一议:看完短片,你想说什么?

15、教师小结:尊重别人,爱惜粮食,自觉守纪,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板书:在校----节约守纪

三、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0,找一找:有彩笔画出小星星送给文明小朋友吧!

四、板书设计:

饭桌上的文明

外出--------彬彬有礼

在家--------爱心洋溢

12.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范文 篇十二

萝卜白菜我都爱

活动目标:

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知道它们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活动准备:

学生请家长协助,将家里一周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了解这些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对自己成长的益处。同时打听好伙伴的饮食情况。

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短片——丽丽病倒了(没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活动过程:

1、播放动画短片(或讲《吃什么》的故事)。

2、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丽丽为什么病倒吗?(同学们肯定会争着说:“因为丽丽喜欢吃肉、鸡腿不、奶油蛋糕,不喜欢吃蔬菜、水果。”、3、交流: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由故事转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情况与同学交流。当学生交流基本完成时,教师再让同学们说说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4、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几位同学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成某一种食物(如:鸡蛋、肉、牛奶、水果等),走上讲台让大家猜谜语:“我能为小朋友提供热量和力量,请你猜猜,我是谁?” 活动总结:

1、同学们,丽丽生病了,我们能不能为丽丽治好病呢?(教师用手指着讲台上学生扮演的事物)你们能帮助丽丽恢复健康呢? 2、诵读儿歌:“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同家长一起安排每日三餐,注意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偏食的学生改掉毛病。

我设计的午餐

活动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 2. 能认识到偏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3. 观察偏食的害处,从而形成感知; 4. 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5. 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卡通动画,课前把各种蔬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用布挡着),准备快餐盘。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资料。活动设计

一、兴趣导入

1. 呈现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各种菜的照片。2. 教师:这是我们“娃娃餐厅”按照营养菜谱提供给大家的菜,可丰富了,请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并选出你们喜欢吃的和你们不喜欢吃的菜。说说为什么喜欢吃?为什么不喜欢吃?

二、通过例子,丰富感性

1.你们不喜欢它们,可它们是你们身体里不可缺少的朋友呢!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图片:(1)(出示胖子)这个小朋友长得怎么样?越肥越好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到太胖了行动缓慢,容易生病,还会影响智力。怎样才能变苗条一点儿?想办法帮帮他!

学生讨论得出:应该锻炼、少吃肉、多吃蔬菜。(2)(出示瘦子,且牙出血)这个小朋友长得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瘦?最近,他又发现自己的牙经常出血。老师想请你们当当小医生,看看他该多吃哪些食物?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应该合理化饮食,牙出血应多吃蔬菜和水果。

(3)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非常喜欢吃零食,如喜欢吃膨化食品、喜欢吃淹制的食品,比如有的同学经常在小滩上买零食吃,为什么我们的家长特别反对我们吃这些食品呢?(这些食品里往往有防腐剂、糖精、色素、味精,而且有些食品属于高脂肪类)

三、师生共同交流资料,提高认识

1.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了许多我们不喜欢的食物都是我们身体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

2.教师出示多媒体卡通动画:卡通的豆腐青菜、西红柿的自我介绍。

3.小结: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它们的好朋友吗?有些同学不喜欢吃荤菜,比如鱼、肉都不吃,这个习惯不好,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是人的身体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所以我们吃东西要注意荤素搭配。

4.赠送儿歌(教材第6页)好孩子,不挑食,鸡鱼肉蛋样样吃。蔬菜水果不能少,馒头米饭是主食。样样都吃营养全,身体强壮又结实。

四、实践导行 1.吃自助餐

(1)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叫“娃娃餐厅”。这个“娃娃餐厅”可好啦,它能够根据小朋友们的需要自己配菜。让我们一起进走进餐厅,看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菜吧(师揭开黑板上的布)!

(2)学生按小组自由配菜。教师可选择个别学生问:你为什么这样配菜?

2.你以前也喜欢吃这些菜吗?有和以前喜欢吃的不同的吗?为什么这种菜多挑了一点儿呢?

五、活动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以后一定能够合理用餐、营养每一天。

小心,病从口入

教学目标:

了解并认识细菌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有害食品的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了解的方法可以是查找资料、访问有关专家或者是询问父母等;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照片或者画等。在班中相互交流,使更多的孩子对有害食物有更多的了解。活动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群可恶的细菌出现在画面上,一边肆无忌惮的侵蚀着健康人的身体,一边讲述自己对人体的危害。细菌难看得形象、怪异的声音,让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它们。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或口述)——细菌的旅行

细菌来到菜园里,菜园可美啦:绿油油的白菜,红灯笼似的辣椒,金灿灿的黄花菜„„引来一群小蜜蜂翩翩起舞。这时,细菌沾到了一条嫩绿的黄瓜上。小军放学回家来到菜园里,摘下这条黄瓜就美滋滋的吃起来。刚刚吃了一半,一些细菌就在小军的肚子里“大闹天宫”了,小军疼得扔下手中的半截黄瓜。留在黄瓜上的细菌骄傲地大笑:“我们真了不起。”

细菌继续旅行,他们来到城市里,沾在马路边的垃圾上。一辆汽车飞驰而过,细菌跟着尘土飞舞起来,落在路旁小摊的麻辣豆腐上。“叮铃„”放学了,小文冲到小摊前,买了一片麻辣豆腐干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晚上,小文上吐下泻,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急忙送他去医院,在大夫的帮助下,细菌终于被消灭了。2.学生讨论交流:小军和小文为什么病倒? 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讨论后明白:路摊上的食品不卫生,我们的小手上沾有细菌、生吃的瓜果上有细菌„„牢牢记住:病从口入。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看案例:观看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课件《这些习惯好吗》。讨论交流:说说同学们或者自己有哪些吃饭的习惯。②教师将学生列举的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分别列出。学生讨论这些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并说说如何培养这些好习惯并改正不好的习惯。③习惯监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应该建立哪些好习惯”。形成下面的“自我评价表”后打印后给学生,请家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这个活动可以长期进行下去,每个星期老师检查学生的坚持情况。自我评价表

吃的习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饭前便后要洗手 ★ ★ ★ ★ ★ ★ 生吃瓜果要洗净 ★ ★ ★ ★ ★ ★ 不暴饮暴食 ★ ★ ★ ★ ★ ★ 吃饭不说笑 ★ ★ ★ ★ ★ ★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 ★ ★ ★ ★ ★ 吃饭时细嚼慢咽 ★ ★ ★ ★ ★ ★ 适量运动 ★ ★ ★ ★ ★ ★ „ ★ ★ ★ ★ ★ ★

我有两件宝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并感受勤于用手脑的乐趣。

神 奇 的 手

活动目标

认识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而高兴。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面具,一些常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水果等;一台投影仪。活动过程

活动一 会做事的手

1、教师:我有一个谜语,你们愿意猜一猜吗?

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打人身体的一个部分。

2、请举起你们的小手让老师看看好么?„„哟,好健康、好灵巧的一双手呀,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小手会做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表演各种喜欢的动作,如拍、搓、挠、转、甩、摇、招手、跳舞„„

4、太高兴,你们的小手这么能干,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小手小手你真棒!(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活动二 会说话的手

1、神奇的手还会说话呢!你看,手的姿势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教师边说话边做动作)

2、课件展示:猜一猜,我的手在说什么?

(课件内容:两人握手——你好;两人勾勾手指——约定;许多学生鼓掌,欢迎或祝贺;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摇一摇手——不要、不两人挥挥手——再见„„)

3、你的小手会说话吗?(指名表演)

4、手语活动。同座的小朋友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小手在说什么。

活动三 会认东西的手

1、呀!不好,停电了,屋子里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呢?蜡烛在哪呢?火柴在哪呢?

2、(给一学生戴上面具,让他摸一摸准备的物品)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你来摸摸说出他的名字,其他的小朋友当裁判,他说对了,做个手势,如果说错了,也做个手势。

3、小组活动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手,你有什么感受啊?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并感受勤于用手脑的乐趣。

神 奇 的 手

活动目标

认识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而高兴。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面具,一些常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水果等;一台投影仪。活动过程

活动一 会做事的手

1、教师:我有一个谜语,你们愿意猜一猜吗?

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打人身体的一个部分。

2、请举起你们的小手让老师看看好么?„„哟,好健康、好灵巧的一双手呀,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小手会做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表演各种喜欢的动作,如拍、搓、挠、转、甩、摇、招手、跳舞„„

4、太高兴,你们的小手这么能干,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小手小手你真棒!(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活动二 会说话的手

1、神奇的手还会说话呢!你看,手的姿势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教师边说话边做动作)

2、课件展示:猜一猜,我的手在说什么?

(课件内容:两人握手——你好;两人勾勾手指——约定;许多学生鼓掌,欢迎或祝贺;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摇一摇手——不要、不两人挥挥手——再见„„)

3、你的小手会说话吗?(指名表演)

4、手语活动。同座的小朋友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小手在说什么。

活动三 会认东西的手

1、呀!不好,停电了,屋子里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呢?蜡烛在哪呢?火柴在哪呢?

2、(给一学生戴上面具,让他摸一摸准备的物品)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你来摸摸说出他的名字,其他的小朋友当裁判,他说对了,做个手势,如果说错了,也做个手势。

3、小组活动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手,你有什么感受啊?

做个小玩意儿 活动目的:

1. 过活动,使儿童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并能制作简单的小玩意儿; 2. 让儿童体验到制作、合作、交流的乐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活动准备:

学生:一张硬纸、一盒彩笔、一根牙签以及手工制作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教师:用稻草、蛋壳、废纸等材料做成的小玩意儿,各种工具。活动步骤:

一、作品欣赏。

1.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小玩意儿,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请学生评一评。2. 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 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小玩意儿都是用我们非常熟悉的材料制作的,我们小朋友都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们也来试着做一做。

二、认识工具。

1. 教师出示制作小玩意儿用的各种工具,请学生认识工具。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工具的用途。3. 小组讨论,使用工具时应注意什么? 4. 学生活动,试着用一用自己的工具。

三、自己做陀螺。

1. 教师演示陀螺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动手制作;

3. 与要好的伙伴一起玩一玩,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陀螺不但好看,而且转得稳。4. 课后作业:试着用其他材料做陀螺,或给陀螺设计不同的图案,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做个小玩意儿。

教师:小朋友们的陀螺做得真棒!只要我们动动手、动动脑,我们还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小玩意儿!

1. 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小玩意儿,强调活动时同学之间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学生制作时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

2. 小小展示交易会: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否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3. 活动:为小玩艺儿找“家”,鼓励孩子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

五、总结交流。

1. 评选出班里的“小巧手”,给他(她)“巧手王”的称号。2. 说一说: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你有什么收获?

打扮我的小天地

活动目标:

1. 开动脑筋,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利用废物、石头、纸壳等制作出既有用又美观的物品,来装扮自己的房间,美化自己的生活。

2.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的品质。

3.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从身边去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使其发展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的人。活动准备

1. 通过家长的帮助,利用废物自制一件小作品的半成品。

2. 准备好上课用的材料:剪刀、胶水、硬壳纸、鸡蛋壳、毛线、碎布等材料。3. 备好易拉罐、饮料瓶、废纸壳、碎笔屑等废品材料。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朋友,参观明明的小天地

1. 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非常有趣的新朋友,你瞧。(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用易拉罐制作的笔筒)卡通易拉罐:嗨,大家好!我是一个空易拉罐,小主人把我做成了笔筒,瞧,主人放笔多方便呀!在我小主人的家里,还有很多和我一样都是用废品做的物品,大家想看看吗?那我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我小主人的房间吧!2. 课件展示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录像《我的小天地》。

3. 教师扮演的卡通易拉罐:你们能认识我的这些朋友吗?猜猜看它们是用什么废品做的?

4. 学生猜想这些小玩意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5.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们想不想打扮自己的小天地呢?(学生答:“想!”)那我们今天就用巧手一起来打扮我们的小天地。活动二:我最想制作„„

1.教师讲述,引导孩子打扮自己的有个性的房间。

2.孩子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自己的房间。想好后,找自己最好的朋友说一说,也可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小设计师在全班交流(教师提醒学生说清用什么材料做什么)。活动四:巧手变废宝。

1.卡通易拉罐:我刚参观了东东的房间,却是这样的(课件展示一个乱房间,房间里面自己做的很多小制作胡乱堆放),明明的比起来,你们喜欢哪个房间呀(引导孩子明白这个房间为什么乱)?

2.全班齐行动,整理这个房间,让它变得干净、整洁(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将物品去掉或摆放正确位置)。

3.教师小结:打扮小天地得动脑,选用合适的装饰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让房间看起来整洁、舒服。

4.教师出示一张大的空房间图挂在黑板上。

教师提示:老师这里有一个空房间,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用你们刚才制作的装饰品来打扮打扮它吧,看看摆在哪里最合适(引导学生将物品摆放在恰当的位置,再简单介绍一下制作的材料和过程)。

发奖品,评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等)。活动五;展览会。www.1. 首先,请设计师们在小组中互相推荐自己的作品,然后评出小组中最优秀的作品。2. 推荐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1)介绍小作品的制作材料。(2)重点介绍小作品的制作程。(3)介绍小作品的用途。

3. 学生将优秀作品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展览。活动六:课后延伸。

小朋友在这节课上,不但自己制作了一件房间物品,还学会了许多制作小物品的方法,你们回去以后用这些方法去装扮你们的小天地,然后用纸记录下来或拍照下来。

谁的朋友多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32中常见小动物的名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初步为学生建立形声字的概念,让他们对形声字的特点有一些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32种小动物的名字(4套)、各种图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小动物的图片、名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来个比赛,“开火车”说动物的名字(不准与别人重复),比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多,好不好?

同学们认识的小动物还真不少。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想来认识它们,和它们交朋友吗?比比看这节课谁的朋友多,大家高兴吗?

二、借助拼音认生字:

1.刚才每个同学的卡片上都有一个动物的名字,还有音节朋友,借助音节认一认你卡片上是哪个动物朋友?(学生借助音节拼读,)

2.同学们都知道卡片上的名字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寻找自己的家。(学生找字)www.3.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现在我们就向家庭成员介绍自己卡片上的小动物是谁,知道它的特点也可以介绍一下,并选出你们组的组长。

三、全班交流认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一个自我介绍会,把你的名字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一下,好不好?下面我们有请小昆虫们上场。小昆虫们快来介绍一下自己吧。(蜻蜓、蜜蜂、蚊子、苍蝇、螳螂、蚂蚁、蝉、蝴蝶)请把你们的名字贴到黑板上去。

2.小昆虫介绍了自己,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打声招呼吧。(这是谁?师生对口令。)

3.你们从小昆虫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4.鸟儿们早就等不及了,快请它们上来吧。首先我们请八位进行自我介绍(黄鹂、杜鹃、鸽子、海鸥、老鹰、鸵鸟、喜鹊、鹦鹉)(生教读)这八种可爱的鸟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介绍鸟的特点)

5.这么多可爱的鸟快来和它们打打招呼。(1、2组问,3、4组答)

6.聪明的同学们,你们又从鸟儿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

多神奇呀,昆虫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虫”字,鸟儿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鸟”字,那么从鱼儿们的名字中你又会发现什么?鱼儿们快快游上岸来。

7.同学们你们从它们的名字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能不能猜猜它们的名字?(鳕鱼、鲫鱼、鲭鱼、鲸鱼、鲢鱼、鲤鱼、鲂鱼、鲐鱼)鱼儿们快把名字贴在黑板上。(遮半边,猜名字)

8.大家再来同它们打声招呼。(齐读)

9.现在只剩下一组了,这一组是一群野兽和家畜,你们快快跑上来介绍自己。(狐狸、狮子、猩猩、猫、猪、狗、狼、猴)

10.一群聪明可爱的动物,快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32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快来小声和它们打招呼,把这些朋友的名字记住,比比看谁交的朋友最多,好不好?(学生小声识记)

11.老师把这32位朋友的名字都写在卡片上了,每个小组一张,大家一起来比比看谁认识的朋友多好不好?

四、游戏巩固识字:

老师看到了大家都在努力记住这些朋友的名字,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做个游戏。这次我们的游戏叫指字比赛,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指字比比看谁指的快。(2组:昆虫和鱼类)下面的各位同学就做小评委,仔细看谁指得快,大家一定要公平、认真啊。(大家一起评)下面我们再来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来?拿到名字的同学请到台上站,拿到图片的同学做好准备。(生问:我是谁?同学们齐答:你是——。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拿图片的同学走上台来,找自己的朋友。2组:兽类、鸟类)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谁的朋友多,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大比武,比比看谁在今天的课堂上认识的朋友最多,先在下面热热身,小声把自己认识的朋友的名字记一下。

现在比武正式开始,请每队选出一名参赛的同学,谁记得多,谁就获胜,获胜队可为自己小组的每位同学争得一枚奖章,你自己可以获得奖章2枚。台下的各位同学就是小评委,要帮台上的同学数着,看看谁记得多,好吗?现在有请各队勇敢的小选手上场。比赛开始。(适时评价鼓励)

这几位参赛的同学表现得真出色,XX同学就成为我们今天的识字能手。大家有没有信心向他挑战?来,把你们带来的动物玩具、图片或名字介绍给自己小组的同学,组长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来比比看到底是谁的朋友多。

五、组织下课 老师这里还有一套卡片,我给每个人一张,认一认你这位朋友叫什么名字,好吗?师生对口令,请拿到卡片的同学走上台来,组织下课。

《小问号找朋友》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有问题向他人请教,培养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 教师准备本备课系统提供的照片《好问的明明》。教学过程

1. 学生观看《好问的明明》,学生谈自己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想。

2. 学生交流自己是否问过别人一些问题,自己经常向谁请教问题,有什么感想?

3. 学生头戴“小问号”头饰,就自己问题卡上仍没有解决的问题,下座位询问同学、老师,弄明白后把答案记在卡片上,然后交流自己手中的资料卡。4. 比一比,看哪个小问号找得朋友最多。

《我的问题卡片》

教师指导语:佳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她把问题记下了,又找到了答案。他想呀,把问题做成一个个漂亮的小卡片,不就更好了吗?于是,她自己动手作了很多张卡片。她的卡片有很多种形状,她还将卡片装饰了一番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她的卡片? 出示多种卡片(制作卡片),让学生看!卡片内容:藕为什么有很多孔?

植物的生活需要阳光、水和空气。藕是莲的地下茎,生长在池塘底的淤泥中。藕的节与节之间长有很多根,空气通过藕的孔传给根,原来藕上面的小孔是空气的通道。

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牛的尾巴好比是一条长鞭子,夏天它总不停地甩来甩去。牛就是用它赶走叮在背上的苍蝇和蚊子的;鱼的尾部有一片鳍,左右摆动可使鱼在水中前进、改变方向等。

今天,小问号想带领我们去探索这神奇、美妙的世界,它将带我们到哪儿去呢?让我们跟着小问号向导一起去看看吧!制作问题卡片

1.学生把问题写在卡片上(可以写下来、可以画下来、还可以粘贴下来)。2.学生制作、装饰。3.学生交流自己的卡片。

4.教师评比:评出优秀卡片,奖励。资料卡小展台

学生们将自己的问题卡片找到答案后,变成资料卡,带到教室,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

到哪儿找答案

一、教学目标:

1、重视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2、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让学生了解蚂蚁身上的小秘密。

3、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用快乐的小问号导入新课,并通过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听、视觉多方面的感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这美妙的音乐将带我们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走进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它是多么神奇,多么美妙。

„„

今天,小问号又将带我们到哪儿去呢?让我们跟它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师:那我们应该到哪儿去寻找答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到哪儿找答案"。(揭示课题)

(二)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设计意图: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及对他们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师:看书,找一找,说一说"遇到问题时,该到哪儿去找答案"。

生:自由看书、讨论。

生:讨论回答: 问问别人(出示标题)

(三)到哪儿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四种方法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使用方法,并让他们亲身实践方法的使用过程和感受得到答案的喜悦和自毫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寻找答案的四种方法(移动鼠标),这每种方法里面都藏着一个关于蚂蚁的小问题。你们想先试试哪个方法呢?

生:选择方法

1、问问别人

让学生参与提问寻找答案;

2、书上找找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最快的做法;

3、网上查查

让学生了解方法的使用;

4、做做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

(每一种方法的使用又都让学生得到了一点小知识、小秘密,满足他们的求和欲)。

这些方法的学习和使用依照学生的兴趣来决定其先后次序。:

四、给问题找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源于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而他们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又源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他们积累知识的方法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而积累方法的多样化又适应了儿童的天性。)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也去找到生活中你们感兴趣的答案呢?

师:请说说你的问题是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找到答案呢?

生:

五、活动:学做卡片

师:答案找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记在问题卡片上呢?

(写下来、画下来、粘贴下来„„)

师:有了问题又记上了答案,那这就成了一张资料卡了。我们来看看用这些方法做出来的资料卡多有趣!(演示课件)看看,每种方法都很棒吧!

(设计意图:成长记录袋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可以作为老师评价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标准。而让学生学会自检,学会回头看看,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日益成熟。同时,老师激励性语言的自然真诚流露,更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师 :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肯定能在平时生活中发现许多为什么,并给它们找到满意的答案记录下来。然后把一张张漂亮的资料卡片放在成长记录袋里,每学期回头看一看,你会发现,自已竟知道了这么多问题,真是太了不起了!

(四)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首儿歌又是对这节课内容的一个总结,它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记下了原本较枯燥的知识。)

先听,再小组自由读,或多种形式地读。

师:小问号是我们永远的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动动手,动动脑帮它们找到更多满意的答案呢?

好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棒!

下课了,去帮教材分析

《我爱美丽的生命》

主题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物与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能够生长,它们的成长需要得到大家的关爱。

2、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都有感觉,它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保护自己,动物之间也有情感交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1、鸡的图片

2、稻穗)

1、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什么?

2、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吗?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引导学生简单说说以上两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如:鸡蛋—小鸡—长大的鸡。(素材)

稻谷种子—发芽长成水稻—稻谷—米饭

3、(跟随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影片)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它的成长。

4、小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会生长。

二、感受动植物都是有感觉的,它们非常的可爱。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植物朋友,你们来拉拉它们的手好吗?

1、出示实物:一盆含羞草。?

2、三、亲手种植植物(设计一)。种子发芽了!(10分钟)

教具准备:

1、各种种子(到花市购买,可以到学校附近花店看看)

2、仪器室找透明塑料盒子。

3、各种种子或花朵果实图片打印出来贴在袋子上。

4、购买小包装袋子60个。

同学们这些动植物多可爱呀,你们想亲手种植一些植物吗?看着自己种植的植物一天天发芽、长大、开花多开心呀?出示:要种植的植物图片(向日葵、大蒜、辣椒、蚕豆等)。看老师这有好多植物的种子(实物),来吧,让我一起来动手种植我们喜欢的植物吧。(用容器盛装各种纸袋子装好的种子,袋子外包装打印该植物的图片)在这些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带回家 去种植。不过植物的生长需要我们精心的照顾,你回家后要研究一下,怎样 怎样种植物才会生长,可以查书、上网、问爸爸妈妈。种植物后每天看看它 们有什么变化,把它的成长过程和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课件中出示,记录 植物生长的日记样本,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有图片)你也可以回家去饲养一些小动物,和他们交朋友 ?亲手种植植物(设计二)。种子发芽了!分小组合作现场种植盆栽。

四、结束语。(半分钟左右)

6、种子发芽了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能参加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教学重点难点

1、种子的构造。

2、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准备 镊子、放大镜、小刀、小烧杯小碗等、纱布、种子结构图、各种种子实物、提前一天泡好黄豆粒和花生粒 课堂随记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师:春天到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了什么?谁能来说一下?(学生可能回答天气暖和了)师:种子为什么能发芽呢?(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有了水、阳光、合适的温度、土里有营养------)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

师:大家的种子带来了吗?我们来研究一下花生种子的结构和特点,前后桌为组,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种子,利用小刀、放大镜对花生种子进行观察、研究,仔细观察后,在书上画出种子的结构。注意安全。老师巡视。

老师出示花生种子结构图给学生,标出种子各部分的名称: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师:大家可以看看黄豆结构和花生的种子结构一样吗?

其它的种子,虽然样子、大小各不相同,但结构基本都一样,大家可以课后回去研究。师:大家猜一猜,哪一部分能发出芽?(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以说明,让学生几天后自己去观察自己的种子。)

探究活动二:

教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提出各种条件,老师不要给以包办,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大家来制定一个实验方案,可以根据书上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前面同学们讨论的情况自己制定方案,看看豆子种子是否需要阳光、土壤等条件才会发芽?没有水种子会不会发芽?泡在水里能不能发芽?其他种子呢? 方案可以参考课本指定,书中表格可根据样本需要往右加长多划几个: 如 一号:干燥条件的完好种子; 二号:湿润条件的完好种子;三号:水泡条件的完好种子;四号:湿润无光条件的完好种子;五号:湿润不完整的种子--------等等来进行对比观察。你们的小问号找找答案吧!实验的天数定在十天。表格横的是探究标本样号;竖的是时间。

探究活动三: 实验验证: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验证,注意盛实验样本容器的编号要与实验方案的编号一致,不能弄错,以保证观察的正确无误。

师:大家把昨天浸水的种子和没浸水的种子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浸过的种子长大了一倍以上,还发出一个“小芽”)?把观察到的大豆种子发芽情况记在方案表格中(也可以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交流观察昨天用水泡过的豆子的情 况。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种子发芽需要养料,可是我们并没有对种子进行施肥,但豆子上还是发出了小小的芽,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解答:因为种子的子芽就是供给种子发芽的养料仓库,等到种子的根扎出来能够获取土壤里养料的时候,子芽耗尽就会萎缩。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上一篇:成功在于拼搏广播稿下一篇:有关中餐用餐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