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成天才(共9篇)
1.培养孩子成天才 篇一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书心得
寒假在家时我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争取当一位合格的母亲买了一本教育家卢勤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了以后感触很深.有的教育道理我想对与我们教育学生也很使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在书中有一章讲了孩子厌学的问题,读后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深思.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比喻学习:“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改变你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你的内存。天堂是用智慧建造的,而地狱是用愚昧铺成的。”可是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多少在地狱中生活.,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我们应理解人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太多;人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现在家庭、学校中反映的种种矛盾,焦点大都呈现在学习上。
书中说 “据我了解,有些不愿意上学的同学,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到了学校就犯困,总想打瞌睡;少数同学还伴有神经性反应,一迈进学校大门,就会出现拉肚子、低烧、头晕、胸闷等症状。可是,只要听说可以不上学,或者能够离开学校,就会马上“健康”起来。医生把这种奇怪的现象称做“厌学综合征”。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成天迷恋网络和游戏,希望依靠这些来缓解学习的压力,这实际上也是厌学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你还真别小看了这种“现代疾病”,要知道,厌学不仅会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许多学习不错的孩子也会厌学呢。”想一想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我们这些老师和家长是不是也总是被这些所困饶。改变这些,让孩子从新回到天堂中,是我们的责任。我在书中学到了几点方法,我想我们不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或在今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中尝试一下:
第一,学习是有方法的。
想想我们学习的过程吧,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何种知识门类,都免不了遵循“理解→记忆→应用”这三个基本过程。
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的顺序搞错了,那你的学习肯定会出麻烦。
其实,各门学科在各个知识单元上都有有效的学习重点和方法。有心人应该钻研和摸索这些方法,这样才能在学习上占领“制高点”。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指的就是套路和方法。我想我们今后要教给孩子更多的学习方法。
第二,学习是艰苦的。
让我们的饿孩子明白学习是艰苦的。人们常说:“自助者天助!”学习上的“吃苦”,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完成的!第三,学习是有乐趣的。
学习是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当你真正钻进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乐趣。
学习需要熟能生巧,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应让我们的学生明白。举个例子:大家一致认为,做题就一定要做够数量。只有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见识过,甚至比出题老师见过的题还多的时候,你才不会被题目迷惑。而且,各种类型的题目做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种交朋友的感觉:遇到重复的题就好像见到老朋友似的,顺畅、自信地选中一个正确答案,轻松得有如和朋友点头致意,这也算是一种“默契”吧。当然喽,审题很重要,千万要仔细,可别被化装成老朋友的“骗子”蒙骗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和孩子就好像是在一起做“智力游戏”,时刻体验着“智斗”的乐趣。如果你也想参加游戏,并感受“胜利”的快乐,那就需要加强修炼、暗下苦功,把自己提高到超出一般考试难度的水平上来。读了这三条学习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凡事充满兴趣的人,可以在学习的瀚海中独自行舟却不觉辛苦,可以在探索的山路上奋力攀登却不知疲惫。
“面对学习,厌学不如乐学”这一点我们应让我们的孩子明白。
2.别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篇二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8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要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3.把孩子培养成自主学习者 篇三
在west先生的博客中,当看到“把孩子培养成自主学习者”时,不由心里暗自一喜。对,说到点子上了!还一直想和朋友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交流呢。
曾有朋友问我,朵一在学习上这么让父母省心,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我常常都不敢轻易说方法,担心在纸上谈兵。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把朵一培养成了一个自主学习者。要说收获,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了。要说方法,这就是方法。
用专家的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在我看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应该是孩子越小效果越好,很多好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培养起来的。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父母既是孩子自主学习的启蒙者,又是孩子自主学习的导航者,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每个父母都是一片苦心地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可往往是,不同的父母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可结果却大不一样,有的是事倍功半,有的是事半功倍。应该说出发点都是好的,问题就出在有的父母没找对方法。
就简单地拿孩子做功课来说吧,好些家长都养成了守着孩子做的习惯,一见孩子遇到了困难,马上就帮忙解决,有时甚至全家总动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为的都是辅导孩子的作业。可孩子呢?看似弄懂了一道题,可完全是在被动接受,没有体会到主动思考的乐趣。也许家长自己都没发现,他们在不自觉中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
每次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连自己的爱好和娱乐都放弃了,而是陪着孩子,不厌其烦地,一道题一道题地冥思苦想,一道题一道题地耐心讲解。我就在想,天哪,这哪是孩子在学呀,分明是家长在苦学嘛,幸好是小学,上初中高中后,孩子学的知识越来越难,家长总会有解答不出的那一天吧,那又怎么办呢?感叹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不用这么辛苦。
朵一在很小时,应该是从幼儿园开始吧,就开始培养她自主学习的习惯了。记忆最深的就是五岁学钢琴时,好些朋友都说,孩子学琴,其实是家长在学琴,你能坚持下来吗?我说,不是我学琴,是孩子自己学琴,不是我坚持,是她坚持。
第一节课,我就和钢琴老师交流,说我知道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孩子学琴的陪练,我很佩服这样的家长,但我的确做不到,因为我没有音乐天赋,况且我也不想为了孩子学琴,而把自己整个儿陷进去。毕竟是孩子自己学琴,学琴应该和学其它知识一样,应该让孩子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学习。
一开始,钢琴老师对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感到很吃惊,说他任教以来还没见过这样的家长。可见我很坚持,就愿意尝试改变一下固有的教学方法。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对小朵一说:“宝贝儿,真对不起,妈妈在音乐方面有点笨,不能象其他妈妈那样辅导你,以后就全靠你自己了”,谁知小人儿却大义凛然地说:“没关系,我也要象爸爸那样,自学成材,那才光荣哩”。
事实证明,当时我的选择是对的。正因为是朵一自己在学琴,就更好地培养了她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的好习惯,也让她从内心真正喜欢钢琴喜欢音乐。在去年钢琴过了十级后,又主动要求学习小提琴,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年小提琴也过了五级,轻轻松松地就得了一个“良”。
不光学琴,其它学习方面也一样如此。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对朵一说过,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妈妈只能为你指引方向,却不能为你扫除每一个障碍。你不懂的知识,只能去问老师和同学,我们不可能帮着你思考,因为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事情。这些年,妈妈对朵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正我不懂,看你怎么办!
怎么办?你不懂,那就只有我自己去弄懂。这样一逼,还真是起了作用。渐渐地,朵一完全成了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喜欢学习和思考,有很强的求知欲。小学六年来,我为她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每天晚上在她的作业后面签上自己的大名。从来不用检查她的作业,因为她比家长还严格,不仅要完成,还要好好完成。
4.《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后感 篇四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一种下赌的心理,自己吃苦受累,拼命工作,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出优越的生活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用财富去培养孩子,更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过份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然而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了独立、创造和自我奋斗的精神。这样就好似“坐吃山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最终会有什么呢,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的当代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让他们拥有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让他们和社会一起和谐成长。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是第一位的。父母的爱给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教育就为了这一个孩子。刚出生的孩子来到人世间犹如一张白纸,做父母的不能把自己的愿望,按自己喜欢的色彩,在这张白纸上画着路标方向,然后让孩子沿着这条线一路走下去;更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每一位父母都应用心去探索,让孩子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做孩子喜爱的父母,能让其敬佩的父母,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会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这样的孩子才能被贴上“财富”这个标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但更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师,怎样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财富呢?
首先,教师要去爱孩子。没有爱,哪有教育。教师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大爱”,无私、平等,没有界限。教师培养孩子,应该在大爱的前提下严格教育,跌倒了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成功了告戒他们不能骄傲自满,引领孩子朝着自己的理想快乐地奔去。
第二,教师要教育孩子在爱自己的同时,学会去爱别人。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人的一生,有爱才会圆满。
第三,教师要尊重、信任孩子。不要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缺点上,我们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去尝试每一件事,对他们给予尊重和充足的信心,并让他们感受到你给予他的一切,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得到的更多,拥有有价值的成长历程。
5.培养孩子成天才 篇五
一位儿子在上高中的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她说:这本说不错,对于做教师的你也肯定会有帮助的,小六梅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后感。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是知心姐姐卢勤的最新力作,卢勤是当代国内最懂孩子心的家庭教育专家,她开创了有中国特点的家庭教育,影响了新一代家长的教育理念。
书中卢勤老师鲜明地提出了观点:“我们要给孩子留下什么?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她举了很多正面反面的例子,正面的有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他们只给孩子留下了创业的基金,其余大部分都用来做慈善事业。反面的例子值人反思:有一个孩子,他18岁时妈妈就给他买了车,19岁时就买了房,接下来问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儿子说最想的是他妈妈快点死,这样她的钱就全是他的了。该给孩子们留点什么?这切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明智的答案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六力量: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3、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4、评价的力量,你做的真好。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读后感《小六梅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后感》。
6、创新的力量,你能做的更好。
其中第6条创新的力量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的更好心态的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怎样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方面,卢勤从四方面给予阐述。
1、创新的心态——我能做的更好,她引用了《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会成功”。这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反之,大脑就活不起来,创造大门就会关闭。
2、创新与兴趣——我很喜欢做。(放手让孩子亲自做)。激发孩子特殊的天赋和才能,鼓励孩子动手做事、学会赏识。
3、创新与进取——多留心生活。创新并不神秘。有时把生活中不方便的事变成方便,就是创新。不只是孩子,就是大人,如果会留心身边的小事,也会收获很多。
4、创新与失误——不怕孩子闯祸。卢勤说了可口可乐的发明过程,然后得出结论: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发明实在意外中诞生的。如想把孩子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要怕孩子闯祸、失败。
6.培养孩子成天才 篇六
朴实无华的家教秘密
笔者(以下简称“笔”):王教授,您连续7年对400多位高考状元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 在进行了7年研究之后,您在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方面,发现了哪些秘密?
王极盛(以下简称“王”):总结起来就是六点:教孩子做个正直的人;父母做好表率;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孩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信任孩子;好习惯决定好成绩。
概括起来说,就是他们把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没做,所以他们成功了。这些家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孩子做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这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人做好了,就会自觉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好。
说到尊重孩子的人格,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高考状元几乎都是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母的打,而我们的普通学生,很多都挨过打。这打与不打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深的道理,孩子经常挨打挨骂,会压抑他自身潜力的发挥,压抑他学习的自觉性,很容易形成压抑、无所作为的人格特征。
另外,状元家庭大都充满了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孩子不过分保护、不过分干涉和过分严厉。过去我没有接触状元之前,以为状元都是死读书,是书呆子。结果研究了这些状元7年,我发现我错了。状元们都是积极向上,具有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并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样。我认为高考状元的确是素质教育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意想不到的数据统计
笔:这些高考状元的家庭状况大体是怎样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如何?
王:2000年北京大学招收了51个高考状元,是北京大学有史以来招收状元最多的一年。一般来讲,全国一年总共就出70多个高考状元,而北大这一年招收到的高考状元占全国状元的比例是相当高了。我对这些高考状元不是抽样调查,而是一个不漏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他们家庭的基本情況:
一是状元的城乡比例分配:这51个状元中,家在农村的10人,占19.6%;家在县城的12人,占23.5%;家在城市的29人,占56.9%。
二是状元所在学校:这51个状元中,30人来自省重点,占58.8%;10人来自市重点,占19.6%;11人来自普通中学,占21.5%。
三是状元家长的文化情况:51名高考状元中,父亲的文化程度是硕士的占2.1%,是大学的占17.3%,是大专的占8.6%,是高中的占36.9%,是初中的占26%,是小学的占8.7%。另外母亲的文化程度:本科的占9.6%,大专的占3.9%,高中的占49%,初中的占21.5%,小学的占13.7%,文盲的占2%。统计显示,状元的家长60%~70%都是中学文化程度。
四是状元父母的职业状况:51个高考状元中,父亲是工人的最多,占到34.7%,其次为中小学老师、干部、个体职业者、农民等。母亲职业中,占最大比例的也是工人,其次是会计、医生、农民等。
以上统计说明,目前的高考状元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没有必然联系,主要靠孩子自己学习的自觉性。我也问过一些学校和家庭条件都不太好的状元,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安徽省的状元叫沈成然,家在农村,他说,学习不是靠条件,而是靠自己,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农村学生吃的、住的条件都很差,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我们有课本,二是我们有大脑。只要这些不比别人差,就足够了,其他外界的条件都是次要的。
笔:高考状元的男女比例如何?
王:现在的女状元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的3个状元都是女孩,2006年北京的2个状元也都是女孩。重庆市连续5年的高考状元也大都是女生,10个状元9个女生。去年全国的高考状元中也是女生多于男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高考的特点有利于女孩的心理特点,女孩相对来说比男孩心细,高考分数也就是心细一点你就少丢一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目前的高考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这也有利于女孩的水平发挥。所以,学校里的女生应该越来越有自信心。
教育孩子岂能无师自通
笔:您曾说到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受教育,特别是应该学习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在这里,您能不能为我们的家长推荐几本您认为不错的读物?
王:我感觉中国家长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学习,这是普遍现象。他们总认为我能生孩子,自然也能养孩子、教育孩子,根本用不着学习。平时,我们学电脑要参加培训班,开车要上驾校,种花、种地也需要学习,唯独教育孩子不愿学习。有一次在讲座中,我问家长朋友们:为了教育孩子,你们有谁读过心理学或教育学方面的书?结果读过此类书籍的不到5%。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家长朋友这方面的钱一定不能省,你买一本书花一二十块钱,但这对教育孩子太重要了。
现在市场上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很多,这主要靠家长个人的选择。选择时,我建议你不要选择个人成功的书,家庭教育没有一把钥匙能开万种锁,要选择那些讲教育普遍规律的书,而不是讲一个人成功经验的书。同时,家长看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书很重要,这样你会心里有底,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知识来教育孩子。书是要看的,但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不能随大流,这样教育才能成功。
高考状元都是心理调节高手
笔:高考状元一般都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孩子在高考的重压下保持健康心态,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王:我经过研究发现,高三的学生中有60.4%的考生不会调整心态。而高考状元的心理素质都非常好,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什么都一帆风顺。我举个例子,2002年北京大学在全国招收到的45个高考状元中,有5个是复读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调整心态的方法,有的是听音乐,有的是给父母或朋友唠叨唠叨。而这些状元们也把心理素质看得很重要。我曾问他们心理素质在高考中占多少比重?有的说三七开,有的说对半开,可见他们是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
另外,我觉得家长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首先自己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有一年高考期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门前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上考场,9位家长来护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子,外加小姨。孩子上考场前,一人一句话,“宝贝,你一定要考好。”“这是关系你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这不仅关系你个人的前途,还关系到咱们全家的前途。”你说一个孩子带着9个家长的重托进入考场,他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吗?我觉得高考前家长只对孩子说一句话就够了,那就是:“孩子,你只要尽力就行了。”
笔:王教授,高考状元这个研究课题您还会继续做下去吗?下一步您关注的重点会是什么?
7.培养孩子成天才 篇七
——读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
我最近看了“知心姐姐”卢勤写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细细读来,我被书中一些寻常而简单的故事吸引住了。作为一个教师和一个母亲,孩子是我们一生中最为美丽的收获,是用财富去培养孩子的一生,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在《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中找到的!
卢勤,北京人,高级编辑。30岁调入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担任“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并获得 “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等称号,后著《写给年轻妈妈》发行达到213万册,获国家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做人与做事》发行量突破150万册,获国家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并创办了《知心姐姐》杂志。
《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是根据卢勤数十年来面向家长和孩子的报告、谈话等集中而成的。作为一位成功的母亲,少年朋友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着密切的交往,倾听过他们的许多悄悄话,深知他们的欢乐与苦恼。理解孩子,能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
《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旨在告诉每一位家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这本书共有九大章,如下: 1: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2: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3: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4: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获。5: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6:爱孩子的八种办法。7: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
8:培养责任感的四句妙语。9:亲子同做的七件大事。
在第七章《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中,卢勤老师总结出的“知心姐姐快乐人生三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这三句话虽很简洁、很普通,但的确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把孩子变成财富。
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一句箴言是:“太好了!”
20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讲过:“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之路只有一条,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情。幸福与不幸福,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的心情。“太好了”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21世纪人类解除烦恼的一剂良药。卢勤老师提醒我们:你想让自己和孩子都获得解除烦恼的能力吗?那就走进“太好了”的世界,用“太好了”的心情去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家庭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
所以,孩子拥有了“太好了”的心情,就拥有了让人生快乐的财富。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这种心态将决定孩子一生是否幸福和快乐。但是快乐是爸爸妈妈给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快乐心态呢?这可是有讲究的。
第一,喜欢自己,对自己说“太好了”。喜欢自己的什么呢?长相,喜欢自己能够给一个人带来一生的自信。要让孩子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最美的。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人类因为不同而美丽,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因为心态好的人越长越漂亮,反之越长越难看,有一个好的心态将有一个美丽的面孔在等待你。
第二,善待别人。要对别人说声“太好了”,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要让家庭生活协调男女之间要相互善待,男人要善待女人,女人要善待男人,男人要对女人说声太好了,女人要对男人说声太好了。女人喜欢微笑和赞美。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从妻子那里得到鼓励,最不爱听是抱怨。
第三,要让孩子对困难说声“太好了”。孩子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困难、挫折,这有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当孩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你说什么?又没考好吧,让你复习不复习,孩子的大门一下子关闭了。你说“太好了”,今天成功回来了。每个人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啊!不经风雨,哪见彩虹啊!这时孩子觉得即使没有阳光,爸爸的脸上也灿烂。她就会兴奋起来,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是仅仅关注她的学习成绩。“快乐的人生”不是去享受别人给你的快乐,而是在忍受痛苦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从“太糟了”变“太好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改变了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所以改变别人不容易,改变环境不容易,改变心情是容易的。
所以,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
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二句箴言是:“我能行”。
卢勤老师认为: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改变态度就是改变了命运。“我能行”是成功者的心态,“我不行”是失败者的心态。人改变了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我不行”变为“我能行”,就会获得成功的感觉,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的大厦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石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一旦你学会突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卑感就会消失。“我能行”三个字将使人转败为胜,把弱点转化为力量。我们今天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骄傲地说声,“我能行”,“我能行”不是我跟你比,是自己跟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我能行”,那如何能让孩子喊出“我能行”?“我能行”、“我不行”,这是有环境的,在“我不行”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自信,在“我能行”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了自信,我们在高喊“我能行”的时候,是对自我的信任,是对潜能的发现,是对未来的信心,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当孩子真的觉得不行就不行了,所以态度就改变了命运,命运不在你的手里,在自己手里。
所以,成功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自己与自己较量的胜利,是自己与命运抗争的成功。
“我能行”的人是最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三句箴言是:“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卢勤老师说,总结出这句话,是源于自己受助和助人后产生的愉悦。“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如果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都能听到这样温暖的话语,得到及时的帮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多么和谐!“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当这一句话流传开,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增加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一生快乐和幸福,要学会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帮助永远都是相互的。当你去帮助一位有困难的人,你忽然发现自己比对方幸运多了!因为体现了你的价值,你觉得你很有用。在今天的社会中,还有一些贪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很贫穷,同一片蓝天下生存状态是不同的,富裕起来的人有责任帮助他们,当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等于是帮了一个家庭,我们要多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让孩子们去感受谁需要帮助,当一个孩子找到了帮助人的位置,突然他就长大了,他就觉得他有用了,他就有了价值观。所以走过人生的历程时候,突然觉得什么最珍贵?生命最珍贵,真情友谊最珍贵,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帮助人一点也不吃亏,当你把爱心驻在孩子的心中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孩子,这时你就特别的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孩子的母亲,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使我眼前一亮,也使我明白了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将成为不平凡的人。所以,把孩子变成财富不是一句空话,人生最有价值的不是金钱是人,当把爱心埋在孩子心中。把能力交给孩子,把机会让给孩子的时候,孩子面对这个世界,遇到什么事情能够乐观地说“太好了”,遇到各种机会能说一声“我能行”,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热情地说声:“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是我们父母最大的欣慰了。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孩子变成“我能行”的孩子,所有的父母变成一个宽宏大量的,能对孩子说“你真棒”的父母!
8.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的天才 篇八
什么是作文点?
能构成一篇作文的事、物、观点,都是作文点。
比如说“事”: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家人之间怎样亲密友爱;路上偶遇等等,都可归于“事”的范畴。
而“物”,则可以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如山、水、石头、汽车等)、无形(如空气、电波等)的物体,另外当然还包括动、植物中的树木、猴子、牛羊猪狗、飞鸟以及我们人类自己在内。
而“观点”,可以是一句名言、一个公理,也可以是自己或别人的一个意见和看法。
仔细分析“作文点”,就知道“作文点”不仅有大有小,而且是有不同层次的。我们来具体分析:
A、自然界的(有形的)春天
A1.春风;A2.春雨;A3.春天的人;A4.春天的小街„„春B、象征性的(无形的)春天
B1.师生情;B2见义勇为的事迹;B3.父母对子女爱的奉献;B4.同窗互助„„
由此不难看出, A、A1、A2、A3、A4;B、B1、B2、B3、B4都是《春》这个作文题的“作文点”,但A与A1、A2、A3、A4之间B与B1、B2、B3、B4之间的关系是大与小的关系,也是总与分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如“A1.春风”这一“作文点”,又可分解出无数个小的“作文点”。如:早晨的春风(清新宜人)
春风初春的风(乍暖还寒)
醉人的春风(桃花林中暖风可熏得游人醉)
是不是到此就无法进一步分解了呢?不是的,既然已分解到了“早晨的春风”这一具体作文点上,也就可以再分解下去。如:
朦朦细雨中的早晨春风
晨曦中的早晨春风
早晨的春风城市里的早晨春风
乡村的早晨春风
„„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将一个“作文点”分解成无数个小“作文点”,将分解后的小“作文点”又可以无限制地分解成无数个更小的“作文点”。
这种找“作文点”训练,目的是培养我们逻辑归纳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可以说,“找作文点”是训练我们扩散思维→爆破思维的最核心环节。
找作文点当然要“更快、更多、更好”。在一次“爆破作文”训练班上,有位初二同学在短短的10分钟内,一口气找出65个关于爸爸的作文点,不仅速度惊人,而且找出来的作文点都新颖、独特、有意义。
经过指导数千人次的“爆破作文”训练,我总结出在我的直接讲授的情况下,只须12小 1
时就可使任何一位作文已入门但作文水平极差的学生达到40分钟以内写出良好作文的训练目标。
我在每次训练学生时,都遵循这样的程序:
第一节课:“爆破作文”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课:找、定“作文点”训练
第三节课:“爆破作文”实战训练
第一节课、第二节课的内容马上就要详细讲解,第三节课最能体现“爆破作文”训练法的独特之处,大多数学生在4次即12个小时训练之后,一见到作文题就会产生“兴奋感”,我的一位学生这样写到:
„„“找作文点”的方法对我很有效。渐渐地,我感到对作文不再头痛、生厌了,而是使我感到很好写,不费吹灰之力。它(“找作文点”)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想象力,训练我们的“爆破思维”,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如今,我已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优秀的一类文了„„
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我不可能对每一个阅读此书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授,但大家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切身体会“爆破作文”训练法的魅力,用一位学生家长的话说就是:“爆破作文不神秘但神奇。”
但我必须重申:一定要认真地多进行“找作文点”训练,如果这一关不能顺利通过,又缺少老师的具体指导,仅有“爆破作文”的理论知识而无扎实有效的“爆破作文”实战训练,那么所有的目标都只能是一个幻影了。
做为一本以训练为主的作文教材,我对“找作文点”训练部分做出详细要求:
“找作文点”训练分三次进行:①首先请你在作文题后的空白处填上不少于10个作文点。②然后参考阅读我的学生找的作文点以及我对这些作文点优劣的详细分析,真正、彻底地了解何为“作文点”以及“找作文点”的意义。③最后,请你重新找作文点。
找作文点的原则: ①大胆 ②创新 ③合情理
“找作文点”训练
(一):
爸爸
我们要求“找作文点”时一般要用“树枝图”的形式来体现。
比如:
晚风
春风晨风有形乍暖还寒的风
春树春人
春.....信任
无形
友情
宽容
„„
由于篇幅的关系,在上图小作文点中,仅找出“春风”的数个作文点作为例子。应随时随地牢记:
同一篇作文的作文点有无数个!
《爸爸》的作文点,你找出了多少个?
先请看参加由我主讲的“爆破作文”训练班的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找的作文点:
戴眼镜
外貌
过早地有了几根白发
爸爸的鼻子又大又红
眉毛粗
爸爸
心软
尊敬老人
为人热爱工作
爱看书报
朴素,那件毛背心穿了6年
这位小同学在8分钟内写出9个关于《爸爸》的作文点,表现非常出色。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知道,类似“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等等作文题,范围非常的具体和狭窄,是“找作文点”训练中最初级的层次。惟有从易到难、由简入繁,我们才可以完全掌握好如何来找作文点。
只要在作文题规定的范围内找出来的作文点,不存在对与错,只存在出色与低劣,所以我们应多寻找“精品”作文点,少找“一般”作文点,不找“较差”作文点,坚决摒弃“垃圾”作文点。
如找《桥》的作文点,“赵州桥”、“卢沟桥”这些已被写烂的作文点就可以称之为“垃圾”作文点,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亲情”、“互联网”则可以被称为“精品”作文点等。
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位同学所找作文点的得失。
总体来说,这位10岁的小朋友找的作文点是出色的,基本上符合了找作文点的三条原则(大胆、创新、合情理)。
首先,既然作文题是《爸爸》,顾名思义,一般是要作者写自己的爸爸,那么找出来的作文点也应该紧扣“自己的”,不能找太多毫无特色、放在任何人爸爸身上都可以的作文点。我们来看:“热爱工作”,是大多数爸爸都具备的品质,“爱看书报”则也不能被看作是爸爸一个人具有的特点。而最与众人不同、最能体现爸爸个人品质的是“朴素”,“那件毛背心穿了6年”,这是一个“闪光点”,不仅将爸爸的勤俭质朴反映了出来,同时也体现一个10岁小朋友对爸爸的观察是如此细致入微,一下子让人感受到那股强烈的父子情深。综评如下:
戴眼镜(一般)
外貌
过早地有了几根白发(精品)
爸爸的鼻子又大又红(精品)
眉毛粗(一般)
爸爸
心软(一般)
尊敬老人(一般)
为人热爱工作(一般)
爱看书报(一般)
朴素,那件毛背心穿了6年(精品)
补充一句,“爸爸的鼻子又大又红”做为作文点为什么也被我评为“精品”呢?因为这是最具有特色的外貌描写了。试想,满大街走的“爸爸”当中,又有几个可称得上是“鼻子又大又红”呢?这至少符合了“大胆”这一条原则。
为便于大家透彻理解“找作文点”的原则,真正领会“找作文点”的意义所在,我再提供一份一位同学所找的《爸爸》作文点。
爱喝酒
爱睡觉
爸爸
不爱干家务
爸爸长得又瘦又高,象根棍儿
爸爸长得象个小偷
爱打麻将
上面是一位初二年级的男同学所找的《爸爸》作文点。
首先我再次重申:
同一道作文题的作文点有无数个。
其次我还要强调:
只要没有偏离题意,所找的作文点就无所谓正确与错误,而只有“精品”、“一“一般”、“较差”、“垃圾”之分。
我们可以想到,找非常多的作文点一方面是训练我们的扩散思维,最终达到“爆破思维”,归根结底是为了我们写好作文服务的。那这位同学的爸爸会给人们什么感觉呢?一共6个作文点,没有一个是正面的,倒有5个是反面的,只有“爸爸长得又瘦又高,象根棍儿”算是一个中性的描述,但由于这位“爸爸”一无是处,这个有关外貌的作文点倒更应证了“爸爸长得象个小偷”了。
我们找作文点“大胆”、“创新”是需要的,但“合情理”是前提。综评如下:
爱喝酒(一般)
爱睡觉(较差)
爸爸
不爱干家务(较差)
爸爸长得又瘦又高,象根棍儿(一般)
爸爸长得象个小偷(垃圾)
爱打麻将(垃圾)
那么,有人会问:难道凡是找作文点,都不能找反面的、批评性或揭露性的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评判一个作文点的优劣,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作文题密切相联系然后再加以评判。如果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对其父亲的描写尽是“爱喝酒”、“象小偷”之类的内容,那至少说明这位学生对其父母缺少最起码的爱意与敬意,思想意识也不能说是健康。在找作文点训练中,我一再强调:
找作文点的原则:①大胆②创新③合情理。
为了证明“大胆”、“创新”、“合情理”不是互相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和谐统一的,我再列举一位小女孩所找的《爸爸》作文点,这也是我较为欣赏的一组《爸爸》作文点:海马的爸爸生孩子
宇宙是地球的爸爸
爸爸
作者是书的爸爸
爸爸有很多朋友,交际广
爸爸工作时衣服划了个大口子,取来针线自己默默将它缝上
爸爸脸上有许多岁月的痕迹
请仔细体会这6个作文点,是否都符合了“大胆”、“创新”、“合情理”的原则了呢? 我认为是的。请看“海马的爸爸生孩子”,多么丰富的联想能力!这难道不是“大胆”的联想、“创新”的思维、“合情理”的论断吗?再看“宇宙是地球的爸爸”、“作者是书的爸爸”,同样令我惊喜。
而另3个,则是关于这位女同学自己爸爸的具体作文点了。她能准确地找出自己的爸爸与别人爸爸截然不同的特点来,同时在这多个作文点中表露了深深的父女情。最让我感动的是“爸爸工作时衣服划了个大口子,取来针线自己默默将它缝上”、“爸爸脸上有许多岁月的痕迹”,多么可亲可敬的爸爸,多么细心体贴的女儿,这些如果写进作文难道还不能感人至深吗?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同感!综评如下:
海马的爸爸生孩子(精品)
宇宙是地球的爸爸(精品)
爸爸
作者是书的爸爸(精品)
爸爸有很多朋友,交际广(一般)
爸爸工作时衣服划了个大口子,取来针线自己默默将它缝上(精品)爸爸脸上有许多岁月的痕迹(精品)
透过三位同学寻找《爸爸》作文点的实例,以及我对其优劣的讲评,相信大家能对什么是“精品”作文点、什么是“一般”、“较差”的甚至是“垃圾”作文点以及“同一道作文题作文点有无数个”有了一定认识。
我们只需换一个角度,就能找出一大串新的作文点来。
在“找作文点”训练中,我们自然而然会训练成扩散思维最终达到“爆破思维”的境界,到那时,你的“爆破作文”也就大功告成了。但训练到此还只能说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请你合上书本,闭上双眼,快速思考,然后打开书本,在下面快速填写10个作文点。当然前面已出现的作文点你不能再重复,大胆、大胆、再大胆,创新、创新、再创新!要自信,因为你的思维在这世界上是惟一的!你不再人云亦云,你就能找出更多的“精品”作文点!
有个古代故事叫“运斤成风”,那故事写道——
有个极善于玩斧头的人,常在大街上当众表演他的绝活。他先在助手的鼻子尖上搽上白粉,然后举斧砍去,总能一斧头砍掉那鼻尖上的白粉——绝不要再来第二斧,而且决不会损伤 助手的鼻子。这太让人佩服了!出神入化只要一斧头,还决不会伤及助手的鼻子!自然,这就 是“巨匠”!
那么,巨匠何能?请听歌德的名言。歌德的那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此言的确深刻至极:全无限制的发挥不能叫本事——那太随意,也太容易!只有在极严格 的限制中大显身手才叫鬼斧神工呢!
于是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次,画家碰到一个奇怪的考题:“请画一幅花香图,但绝对不许 出现花朵。”这难不倒画家,只见他挥笔画出,一个骑马者从春天的原野归来,马蹄高抬,美丽的蝴蝶正围着那马蹄翩翩飞舞。天!连马蹄都成了香的,想必原野开满了鲜花!
瞧!“不画花”也“有花”!这就叫“在限制中表现自己”。
还有个真人真事。一次,友人曾让齐白石老人画一幅画,题曰《蛙声十里出山泉 》,细想 此题很难,因为“蛙的叫声”既无形状也无色彩,的确虚幻之极!但这难不住白石老人,他 淡淡几笔勾勒出山石与清泉,清泉中还游动着几个极活泼的蝌蚪。妙!今天的蝌蚪的确意味 着明天的蛙鸣,如此出色的想象,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
于是想起命题作文——一种“在限制中表现自己”的写作样式。难道不是吗?写作不能离 题,必须体现题目规定的种种要求,此即“限制”;不因“限制”而缩手缩脚却写得从容舒展,此即“表现”。
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有个作文题叫《秋天,在我的窗前》,此题的“限制 ”的确苛刻,即写作者只能从“窗前”这一特定的角度去写,但这却难不住会想象的同 学。为什么?因为观察角度虽已定死,但窗前有何景象却尽可以想象,尽可以大显身手!果然,有个同学极聪明,他从从容容地写道:我的窗前有一条从农村通往城市的公路,改革之 前,每当灾年的秋天,农民们总要沿着这条路进城乞讨。改革之后的秋天,“路上 却天天 洋溢着笑声”,丰收的农民总是开着自己崭新的拖拉机由这条路进城,去时卖的是丰收的余 粮,归时买回来的是冰箱与彩电,“车上满载着欢乐与阳光,满载着永远拉不完的笑声,这 丰收沉甸甸,这秋色亮晶晶,在我的窗前定格成一幅生动无比的图画……”试想,如此巧妙 的构思与表达,不正是“在限制中表现自己”且表现得很出色吗?
9.培养孩子成天才 篇九
女主编辞职拯救自闭女儿
刘慧芳与张斌原是湖北省黄石市一家晚报社的记者,为了有更好的发展,2006年,夫妻俩将3岁的女儿张宁馨留在老家让奶奶带,一同到上海打拼。一年之后,两人通过不懈努力,分别成为两家杂志社的主编。但就在他们踌躇满志之际,在家乡上幼儿园的女儿却出事了。
2007年9月,女儿的老师给刘慧芳发短信说:“张宁馨上课时常常望着天花板发呆,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默不作声。”刘慧芳一愣,怎么回事?女儿不是一向很活泼吗?她当即打电话向婆婆了解情况。
原来,自从爸妈去上海后,小宁馨就像变了一个人。她时常带着哭腔问:“奶奶,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想妈妈!”她把妈妈寄回来的东方明珠水晶雕像从三楼扔下去,摔得粉碎,说她讨厌上海。奶奶只好劝慰她:“爸爸妈妈到上海去赚钱,将来供你读大学,给你买新衣服!”张宁馨却说:“我不要新衣服,我要把买新衣服的钱攒下来给妈妈买火车票,让她回家。”
每当幼儿园开家长会,张宁馨都执意搬个板凳放在身边,不允许奶奶坐,并认真地说:“要把这个板凳留给妈妈。”然后,她就落寞地躲在角落里,呆呆地望着同学和爸爸妈妈嬉笑打闹。
每一次做作业,张宁馨都会问奶奶:“我做完作业,妈妈会回来吗?”起初奶奶哄她,说:“是的。”她信以为真,飞快地写完作业,然后站在楼梯口期盼着妈妈熟悉的脚步声。奶奶唤她吃饭,她会说:“菜里的肉留给妈妈吃好吗?她最爱吃肉了。”
一次次失落后,小宁馨变了,她越来越自闭,在学校天天望着书本发呆;回到家里,则躲在衣柜里、桌子底下,害怕被人找到,连爸爸妈妈打来电话她也不爱接。小姑娘越来越安静,像个小木偶一样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站立、坐下、走路的动作,对老师、奶奶说的话也充耳不闻,任何事情都无法吸引她。
2008年春节,张斌夫妇怀着对女儿的强烈思念,从上海回到了家乡。但女儿的表现却让他们崩溃了:本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竟躲在门后面,惊恐地看着爸爸妈妈。刘慧芳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两岁多时,小宁馨就能背唐诗、讲英文,现在4岁半了,却退步到连1到10都数不清楚。他们在外打工一年半,女儿每天抱着爸爸寄回来的杂志入睡,能在千万个汉字中找到爸爸的署名,对着爸爸的名字亲了又亲,却不敢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看到女儿的变化,刘慧芳的绝望瞬间爆发了,她和老公轰轰烈烈地吵了一架:“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饭!上海的楼再高,我们买不了一间房;上海的灯光再炫丽,却照不亮我们回家的路。”末了,她提出夫妻俩都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家陪女儿一同成长。
历经一个月的冷战,张斌妥协了。2008年年初,他有些不舍地告别上海,在家乡的省城武汉市联系了一份媒体编辑的工作。随后,刘慧芳把女儿接到武汉上学。为了全心照顾孩子,她当起了全职妈妈。
张宁馨来到武汉后,成了妈妈的小尾巴。她不合群,从不主动和别人打交道,有时爸妈喊她她没有任何回应。她在家里用纸折着同样的飞机,一折就是一堆。妈妈带她上街玩,她一听见汽车的声音就会使劲捂着耳朵或者跑开。
通过查资料和请教心理医生,刘慧芳终于明白,女儿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患上了自闭症。自闭儿童很少会笑,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但刘慧芳不相信资料中说的“自闭症无可救药”。心病还需心药医,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药引,她坚信爱能改变一切!
6岁小丫走出阴霾
刘慧芳最大的担忧就是女儿不合群,这是孩子孤独、自闭的根源。为了让张宁馨多与同学接触,她想出一个狠招儿——每天让女儿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刘慧芳知道,这对一个4岁多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勉强。送宁馨下楼后,她就假装去菜市场,等女儿转头往前走了,她就躲在停车场旁的私家车后面,偷偷地观察女儿,看孩子的反应,也时刻留心着来往的车辆。
起先,张宁馨的神色是无助的,总是回过头来张望。慢慢地,没指望了,她只好一个人往幼儿园的方向走。在路上总会碰到同学,送孩子的家长便会问她:“谁送你上学,你怎么一个人?”小宁馨就用妈妈教给她的话小声回应:“妈妈说,我长大了,可以自己上幼儿园了。”第二次独自进入幼儿园时,她开始和一名同学边走边聊。尾随在女儿身后的刘慧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周后,班里38个小朋友都知道了张宁馨的名字,她则可以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直到这时刘慧芳才发现,女儿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她能够认出班里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一次开家长会,刘慧芳特地把女儿叫过来,让她回答“他是谁的爷爷,她是谁的妈妈”,全班的学生家长她居然可以全部对上号。
对于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刘慧芳最关心的不是学习和饮食,而是“她今天笑了吗”。小宁馨的笑容很美,但她只会在父母面前展现,对老师和小朋友,她的表情总是麻木的、严肃的。孩子缺乏笑容,不敢与生人交流,最大的原因是她缺乏自信。认识到这一点,刘慧芳很快为女儿制订了一个“信心培养计划”。
下午放学后,她经常带张宁馨上街派发传单、卖报纸;每个夜晚和周末,她都会和女儿一起读书,包括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以及《一千零一夜》《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格林童话》;她鼓励女儿在广场上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表演话剧……
刘慧芳还给女儿请了一位教葫芦丝的老师,等学到了一定火候,就让老师带着她到广场上吹奏。每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很多小朋友都会好奇地围过来,用羡慕和崇拜的目光看着张宁馨。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张宁馨渐渐找到了自信。
在妈妈的带动下,张宁馨开始慢慢地合群了,与任何陌生人都能聊上几句;上街购物、买菜,她也知道了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就这样,昔日那个沉默寡言的小姑娘,逐渐变成了笑靥如花的小天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走出自闭阴影的女儿优秀起来?刘慧芳问宁馨长大了想干什么,小姑娘眨着大眼睛说:“我长大了要当幼儿园的绘画老师,可以教小朋友们画画、做手工。”从此,刘慧芳就亲自教女儿绘画,并利用周末给她报了美术兴趣班。
一天,张宁馨画画时把手指头都染上了颜料,顽皮的她便将未干的颜料摁在纸上。妈妈见了,灵机一动,拿起笔在女儿的指印上勾勒起来,一个小人儿呈现出来,手指印便有了生命。宁馨来了兴致,那天下午,她和妈妈玩起了手指绘画的游戏:手指沾上印泥,重叠印在白纸上,再勾上几笔,便是一朵小花;手指侧印便成细叶,手掌印下便出现有脉络的大荷叶。宁馨设想情景,摁下手指印,再和妈妈一起勾勒线条……母女俩配合默契,乐此不疲。
女儿的聪明可爱,也给刘慧芳夫妻带来无穷的快乐。有一次,见张宁馨不停地在床上翻跟斗、倒立,妈妈就不解地问她:“你这是在干吗呢?”女儿翘着小嘴说:“我刚喝了农夫果园,我喝之前忘了摇一摇。”刘慧芳很疑惑,原来女儿看到电视里的农夫果园饮料广告:“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
还有一次,张宁馨跟着爸妈到动物园去玩,园内一大群人在看猴子。她拉着刘慧芳的手歪着脑袋问:“妈妈,人真是从猴子变来的吗?”刘慧芳说:“是的,宝贝。”小姑娘若有所思地说:“哦,怪不得现在猴子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
刘慧芳让女儿把这些生活中的趣事,都绘制成了手印四格漫画。渐渐地,家里的墙壁上就贴满了张宁馨的涂鸦作品。指印画不仅让张宁馨走出了孤独的阴影,还让很多人见证了她天才的创造力。
2008年4月,张宁馨创作的《美丽的孔雀》荣获“成长的足迹·全国少儿美术大赛”金奖。2009年春天,她在幼儿园开办了画展,自创的用废旧牙刷和梳子制作的喷洒画《雪花》、吹画《枯藤老树昏鸦》、棉签画《小蜻蜓》、纸泥画《海底世界》、油画棒《功夫熊猫》……一幅幅充满童趣和灵气的画作跃然纸上,引得围观的师生和家长啧啧称赞。
2010年元旦前夕,刘慧芳和女儿一起用手指作画,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手印画四格漫画,并在《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刊上连载。此后,张宁馨的指印漫画《三口之家》在国内顶级原创漫画杂志《知音漫客》连载,该杂志还为她开辟了专栏。不足7岁的张宁馨,由此成为了国内年纪最小的签约漫画作者,每月的稿费收入超过2000元!
母爱造就“国学天才”
为了把女儿不为人知的艰辛成长过程与家长们分享,2010年6月,刘慧芳和女儿共同创作出版了《有一种职业叫妈妈》。书中有大量张宁馨的指印画,这些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趣事、糗事、伤心事。
令刘慧芳喜出望外的是,女儿从自闭的留守儿童到活泼小才女的蜕变,经媒体报道后,竟引起了歌坛天后王菲的关注。王菲把张宁馨加为微博好友,一直关注着小姑娘。听说母女俩合著了一本书,同样身为母亲的王菲还为该书倾情写下了推荐赠言:女儿才是母亲最真切的全部。孩子,宁愿用这一生等待你发现,妈妈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张宁馨上大班后,幼儿园开设了《弟子规》课程。看着女儿每天背得摇头晃脑的,刘慧芳就问她:“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张宁馨连连摇头,说:“妈妈,《弟子规》不是弟弟学的规矩吗?我不是男孩,为什么还要学这个呀?”女儿的话让刘慧芳哭笑不得,她耐心地对女儿说:“‘弟子’指的是学生,《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如何做一个有学识、有礼貌的人!”为了让女儿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刘慧芳决定与张宁馨一起,用指印画的形式,来解读这部国学经典。
通过深入学习《弟子规》和为它绘漫画,张宁馨开始发生一系列改变:每次起床和吃饭,她都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书中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上小学的每一个清晨,无需妈妈催促,她都认真地穿校服,整理鞋袜——“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吃饭再也不挑食——“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见女儿不仅对《弟子规》中的360句做人处世箴言烂熟于心,还把所学运用到了生活中,刘慧芳高兴极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刘慧芳和女儿终于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指印漫画版《爆笑弟子规》。母女俩结合发生在自己家的生活故事,以张宁馨为正面或反面典型,根据《弟子规》的内容创作了百余幅注解漫画,这些漫画的内容或幽默或讽刺,或温馨或给人以启迪。
2011年,百度网站决定将“六一”的主题定为“让梦想不再孤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闭症儿童,并用少儿画的形式设计百度首页LOGO。这就需要在全球华人中,找到一个适合的代言人和设计者。为此,百度进行了全球合适华人少儿大搜索,最后在众多的备选人当中,张宁馨以其独特的励志经历,独特的指印画和可爱天使般的笑脸被选中。得到百度的邀请,张宁馨开心极了,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趴到小书桌前,摊开自己的印章,拿起画笔投入创作。
2011年6月1日,张宁馨的作品成了百度庆祝儿童节的标识,全球每一个使用百度搜索的人在打开网站首页时,都可以看到张宁馨的画作,那是由一张张的笑脸构成的图画,名为《全民儿童节》。当天,百度CEO李彦宏还特地发微博:很高兴张宁馨小朋友能通过坚持画画找到减缓病症的方法,同时祝福她成为最年轻的百度LOGO设计者!这一微博当天转发超过十万条。当红明星杨幂等人也祝愿张宁馨幸福成长!
6月15日,磨铁图书出版了《张宁馨指印画——爆笑弟子规》,并与张宁馨签了10年的出版合同。在签约期间,该公司将全面承担她所有漫画和图书的出版,其版税和印数与该公司一线当红作家韩寒、郭敬明等相同。
张宁馨与刘慧芳合著的《有一种职业叫妈妈》《三口之家》《爆笑弟子规》这三本图书出版后,得到了新浪、腾讯、新华网等多家知名网站和报纸的首推与连载,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市后,也迅速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随之而来的是,8岁的张宁馨被媒体和读者冠以“国学超女”“天才女童”的称号。
2012年年初,张宁馨成为全国儿童影楼星光贝贝的专职模特,国内多家早教电子产品、儿童服装的一线品牌代言人。4月,她根据寓言《狐狸和乌鸦》改编的同名歌词,又被日本著名作曲家、2008年奥运会闭幕曲《北京,北京,我爱北京》作曲者菊地圭介谱曲。
2012年7月1日,9岁小丫张宁馨受SMG新娱乐之邀,远赴阿根廷拍摄中国第一档超现实竞技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天哪!我们变小啦》,不久后将在SMG新娱乐频道、北京文艺频道、深圳娱乐频道、长春文艺频道、武汉少儿频道等十多家电视台以及风行网同时开播。
谈起女儿的成长,刘慧芳感慨地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父母愿意用爱为他们插上翅膀,这些降落凡间的精灵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蓝天!”
【培养孩子成天才】推荐阅读:
把孩子培养成自主学习者10-27
把孩子培养成优秀普通人18个建议07-19
培养兴趣关于孩子兴趣的培养07-28
培养孩子说话能力08-11
培养孩子奉献精神08-14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08-23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08-27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07-16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兴趣08-05
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