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2024-09-07

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共11篇)

1.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篇一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网络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把我们同世界各地人们联系了起来,我们越来越亲密了。”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网络也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不断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我们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办公娱乐,问候聊天,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受着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而大学生网络成瘾也随之越发突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从微观上看,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看,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阻或破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概述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一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里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呢?这种症状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和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愉悦感和想要继续超越的感觉,越成功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继而越想去尝试。同学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的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一个小时就会成瘾。

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印、好奇、缺少朋友的人都容易网络成瘾,网络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有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如批评多、严格要求、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计算机普及快,而教育、娱乐的正面软件滞后,法制不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对上网的制约等。

(一)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尤其是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

[3]群对网络成瘾易患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这个时候,网络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当,导致部分学生意志力、自控力较差,虽然在对网络的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其本人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二)客观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的差异、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要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而不能,最终完不成学业而毕不了业或留级时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 节制地上网其次大学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根据学习和娱乐需要,给自己规定每周或每天的上网时间,允许有小幅度的变动,但必须进行总量控制。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可以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共同制定上网契约,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干预。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也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二是加强网德教育。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而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

[4]要意义。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2.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篇二

一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心理个案分析

1.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个案

小亮是一个腼腆的中职二年级学生, 他来自农村, 家庭比较贫困, 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在班级中几乎没有朋友, 他网络成瘾的症状非常明显, 为了上网经常不吃饭使得身体严重缺乏营养, 即使这样他上网的热情也从未退却。小亮的班主任对这一问题和他进行了交流, 在交流中, 小亮反应, 他的网瘾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 认为自己只有在网络游戏中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 据小亮反映, 网络成瘾的局面, 在男生中以网络游戏为主, 在女生中以上网聊天交友为主, 部分男生有浏览黄色网站的经历。

2. 网络成瘾心理分析

从小亮这一网络成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并不是对计算机或互联网这个物质的本身感兴趣, 而是对网络中的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网络交际这些内容上瘾。同时, 网络所具有的隐逸性, 也为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中职学生远离家庭的束缚, 并有一定的经济支配能力, 在个人时间相对充裕和低成就目标等特征的影响下, 这都为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同时,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发育期, 在个体心理和社会能力上还不是很成熟, 部分学生对未来前景过于担忧, 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还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心理, 这时, 就会从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

在网络这个自我的沟通环境中, 中职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被尊重和拥有强大力量的感觉, 这也深深地吸引着中职学生。而随着中职学生对中职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断适应, 很多高年级的中职学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一种厌倦感, 进而将热情投入到网络游戏、网络交友之中, 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

二教育对策

1. 加强中职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使用教育

从以上分析中发现, 中职网络成瘾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是非常单一的, 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等娱乐功能上。不可否认, 学生对网络具体有哪些功能了解得根本不透彻, 因此, 中职学生所在的学校、自己的家长和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将网络的其他功能展示给学生。在这方面, 中职学校可以开设网络知识课程, 将网络所具备的求职、教育、即时通信、销售等功能进行展示, 教育学生运用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让网络成为自己的助手。同时, 教师可以将网络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向学生展示, 学生家长应适当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内容, 加强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端正学生上网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2. 改变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上, 中职学生远远高于青少年中的其他群体, 这一现象的发生和中职学校有着必然的关系。目前, 中职教育所实施的教学模式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先在课堂中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必要的公共文化课程, 然后再到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进行实践。虽然中职学生不需要面临升学的压力, 但时间紧、任务重, 这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对学业的敷衍了事, 进而不能在学习中获得任何的成就感, 使学生向网络靠拢。鉴于此, 中职学校目前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良: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校教材, 尽量向仪器工具等安装操作步骤的验收教学上靠拢, 向深奥难懂的原理上减少。 (2)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定期举办一些课外活动,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3) 在评价指标上放宽, 注重对学生心理变化和思想品质的关心, 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中转移到专业技术的学习中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 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而对中职学生教育对策的进行就需要从这些因素中出发, 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原则, 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 减少网络成瘾所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而在这种发展局势下,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成为了网络数字化时代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个案为例, 对其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教育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慧灵、刘广利.中职学生网瘾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1 (10) :76~77

[2]吴莉.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其对策简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3.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篇三

关键词 网瘾 高职高专学生 成因 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已成为许多人职业或教育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产生了“网瘾”这样的副产品。网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是指上网者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不玩网络就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情绪障碍的一种社会性现象,临床表现为因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已达到13.2%。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网络成瘾倾向者的比重日益上升,其成因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预防和矫正也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网瘾倾向成因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高达22.6%,而高校学生网民比例则更高,且有网瘾倾向者日益增多。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其网瘾倾向的形成既有与其他群体共性的方面,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1.高考失败的挫折感

对于多数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六月的那场高考是人生永远的痛,可以说,他们是捂着伤口走进高校大门的,尤其是看着昔日的同窗跨入更高的学府,心中的失落感、自卑感油然面主。特别是现在严酷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沉重包袱。现实是如此残酷,于是很多人便选择了逃避,躲进网络虚拟的港湾,麻木自己受伤的心灵。

2.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

可行的、现实的、明确的目标是引领人前进的灯塔。在中学阶段,考入一所理想的高校是每个学生的共同目标,每个人都朝着这个目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跨入高校大门,随着环境的变化,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使这一目标成为历史,在适应新环境的迷茫期,新的目标迟迟无法确定,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脸上写满了茫然,只好选择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3.个人意志品质薄弱

既然网络已成为今天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使用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网络几乎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面对多彩的网络生活,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心,让网络充分发挥其利,服务于自身。然而对于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而言,却无法抵御网络的种种诱惑,不仅没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之利,却让网络充分发挥其弊,把自身陷于网络的无底深渊。

4.网络生活的虚拟性

网络生活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最大特性莫过于它的虚拟性。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是不真实的,但却可以带给人以真实的感受。现实中的弱者,在网络中可以成为英雄;现实中的贫者,在网络中可以成为富翁;现实中难看的,在网络中可以变成帅哥;现实中平凡的,在网络中可以变得伟大……如此种种,很容易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成就感的人们沉醉其中,在网络的世界里肆意驰骋、尽情享受虚拟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5.低迷的学风是造成学生网瘾倾向的重要因素

随着近年扩招的不断加剧,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数逐年上升的同时,学风却日渐衰退,曾经的天之骄子,从此不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各种评优评先、就业导向等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学生学习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造成大学生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网络并最终成瘾的重要原因。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网瘾倾向的预防与矫正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所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通过感染、暗示、模仿等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学发展历史,无不注重校园环境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硬环境、软环境都相对薄弱,更应加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积极适时地组织诸如“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论坛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宿舍文化活动、消遣文化活动、消费文化活动等等。极力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替代网络的吸引,把学生(尤其是有网瘾倾向的学生)引导到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之中。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理智上网

高校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理解网络和运用网络,使学生明确网络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现代化工具。网络不是逃避现实的空间,也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它永远代替不了现实,网络上再美丽的情景、再动听话语、再密切的关系都是虚幻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科学理智地去上网。一是在每次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二是上网操作时间要控制;三是在上网期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3.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对学习、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都想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然而,进入大学后,较以往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而言,变得更为复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舍友之间等等,往往不易很好的处理,导致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学校、作为德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适时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强大学生活的吸引力和幸福感。

三、结语

4.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1 篇四

来源: 时间:2008-1-8

【摘要】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1、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1.1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1.2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达到80%,其中有大约13%的中学生网民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沉湎于网上聊天,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中学生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2、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2.1主观原因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2.1.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1.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2.1.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中学生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2.2客观原因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2.2.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2.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2.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3、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通过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二是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3.1学校要为中学生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中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另外,学校要注意和家长联合。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同等重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教育失败的共同结果。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家庭的作用。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类似网络成瘾的苗头,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同时和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发挥家校系统综合的教育作用。这是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基本思路。

3.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

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

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

当发现网络成瘾中学生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

3.3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中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中学生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中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中学生,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5.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 篇五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种行为产生依赖,但并没有真正导致成瘾行为时,对自己能够抵制上网的信心。让网络成瘾者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要求网络成瘾者控制进一步的危害和加强自己可以减少这种危险行为的信念。(3)行动型自我效能。既个体对戒断网络实现的信心。如果个体为戒除上网定下了一个期限,那么他就会做出一个承诺,从而使他超越了仅仅是考虑的阶段。(4)应对型自我效能。是指一种对自己能够克服旧病复发危机的预期能力。面对极具诱惑力的网络,个体

应坚信自己具有应对旧病复发危机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5)恢复型自我效能。在旧病伏法,重新评价网络,对自己能够恢复应对能力的充满信心。

3群体支持

成人陷入互联网之后,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就会想办法将其摆脱,但如果个体的应对能力不足,仅凭其自身的力量是不能摆脱成瘾行为的,这时就需要群体的支持了。支持群体一个是家人。首先让家人明白网络具有极强的致瘾倾向,减少对网络成瘾者的责备;与成瘾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开放式的交流,鼓励成瘾者戒断网络;建议全家外出旅游度假,一方面让其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其感受亲情的温暖。另外帮助网络成瘾者培养新的爱好以促进其恢复。另一个支持群体就是周围的社区。鼓励他们经济参与社会活动,结交具有类似背景的朋友,扩大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及矫正

1.坚持预防为主。

我们认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既要让青少年熟悉和利用网络的优点,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网络具有的潜在威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清楚地知道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2)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生活氛围,融洽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现实人际关系;学校、社会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理和心理保健等方面给青少年以更多的关心。同时,家庭、学校以及网吧等提供青少年上网场所的各方要协调一致,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夜间上网时间的控制。(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教育服务机构等,要在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建立青少年社团,培养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兴趣,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避免青少年陷入“无聊地非上网不可”的泥潭。

2.青少年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自制力。

对于青少年,建议:(1)上网要有目的性和时间性,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在上网前应把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及大概需要的时间列在纸上,并用闹钟或其它能定时的东西来提醒上网时间,以此来约束自己,避免沉迷网络。(2)消除最具危害性的上网习惯。对自己到底在网上做了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弄清楚你主要把时间花在哪里:聊天室、网络游戏,电脑色情,新闻组,还是浏览网站?知道了上网主要干什么,在以后上网中要特别注意。如你喜欢聊天,以后就不去聊天室;如果你喜欢电脑游戏,那你就删除游戏的应用程序。对网络成瘾者来说做到这些比较困难,这就需要你的意志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3)培养替代活动。如果离开了网上的活动,必然要有相应的其他活动来替代。这时一方面要找出以前感兴趣、现在依然感兴趣的活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更有趣的活动来替代,比如参加学校的文学社、书法小组等等。总之,做你喜欢做的事。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越多,就越不会怀念因特网上的嘈杂声,也不会轻易屈服于重操旧业的欲望。

3.对已经成瘾的青少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应做到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尽快戒断网瘾,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目前常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设定小步骤的训练目标,让患者以放松的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根据青少年上瘾的程度,设定小目标,如规定每天上网的时间逐步减少。同时,要让患者学会某一肌肉放松技术,并鼓励患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地从事他所焦虑的行为,进而有效地治疗。并且要求青少年制定合理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这有利于患者学会控制自己,放松神经紧张。并且,在进行行为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代币法等奖惩方法加以巩固。(2)团体心理辅导法。这是治疗网络成瘾比较有效的一种矫正措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也对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在团体辅导初期的关键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环境氛围,组建好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取“认知行为”模式,使小组成员先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然后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团体成员就网络依赖的问题进行主题交流和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成员共同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现有依赖程度确定改变的目标、拟订评估策略、制订行动计划。另外,根据网络成瘾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辅导者给予具体的实施指导,并由团体内部发展监督评价机制,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指正以及适当的奖惩。要使患者真正达到生活常态适应的水平和目标,必须将认知与行为结合起来,使团体成员能够用认知来规范行为,通过行为反馈进一步矫正、强化和完善认知,使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完整同一的生活适应。另外,根据青少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对策

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水平。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习和交流,把大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行正确引导,趋利避害,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把大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有利的方向上来。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网络的功能与特点,掌握其具体的操作技能,自觉地把网络当作学习、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游戏和聊天的空间。如通过教学、培训、组织兴趣小组、网上知识竞赛、网络信息咨询、网络科技知识解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使用网络的水平和技巧;二是要经常告知学生,在上网之前必须设定目标,有选择地进入各类网站,查找相关的资料,不能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

重视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学校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重视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其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成瘾...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潜在威胁。互联网虽然内容丰富却很复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长时间脱离现实,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6.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篇六

摘要:21实际的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影响也日益的增大。网络是现实的反映,虽然这种反映有正确和扭曲之分,但网络的基础仍是现实社会。网瘾这种现象既是个体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也是社会的一些畸态发展状况。网络成瘾可分为网络特性、个体本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无数家庭饱尝子女深陷网络的痛楚之时,网瘾治疗成为一个新兴行业。那网络成瘾的治疗有怎样呢?关键词:网络成瘾成因剖析治疗大学生

一、网络成瘾基本现象及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医生依凡·葛尔柏格(Ivan Goldberg)在1997年确立其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将其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的冲动性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产生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良后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8.9%。从学历层次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24.3%。2 000 多万在校大学生中,95%左右是网民,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表现及症状.突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情绪改变:如果停止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戒断反应: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会导致成瘾行为与其他活动的冲突,比如与学习、工作等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的冲突;会导致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即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但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的冲突。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广泛性、交互性等,加之网民主体的复杂性和兴趣的广泛性,所以网络成瘾的类型也很多。学界基本的概括有以下几种:(1)网络色情成瘾;(2)网络交际成瘾;(3)网络信息成瘾;(4)计算机成瘾;(5)网络强迫行为。

成因分析.网络的“去抑制性”等成瘾特性;网络能满足人们的交往、归属和尊重等基本需要;网络可能是其他成瘾行为的一个中介媒体等.个体自身因素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新的知识与认知水平的矛盾影响,即信息需求量大,而传统的信息获取通道无法满足引起的心理作用。青少年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及思

维活动品质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加之在网络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满足人们的求知渴望。网络是一位百问不厌的教师,是一座全天候的图书馆。网络的功能齐全、信息丰富、雅俗共赏、自由开放等特性正好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要。此外,计算机和网络世界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和互动性,硬件、软件和网络世界的某些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设置和管理,有一定的挑战性,故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吸引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计算机性能或网络世界的优化升级,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多种青少年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它们可以帮助你及时解决求知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难题,且呈现方式易于为青少年理解和接受。因而许多青少年经常访问大量网站获取多种信息,并参加一些兴趣话题的讨论。同时,也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往往不加选择地接受,这样就走入了误区。如果过度迷恋这些活动,就会导致网络成瘾。性心理与社会及自身自制力下的性好奇。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成熟的阶段,生理上的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再加上当前学校对性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教育渠道不畅,青少年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7-24岁,处于青春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对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大学阶段相对自由,加上思想活跃,受西方文化和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书刊等的影响较多,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爱往往成为许多大学生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此外,网络上有很多色情内容 ,网络群体的匿名、开放与便利也为一些大学生满足性的好奇并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满足,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机会。有些学生由于认知力和自制力较差,无法正确对待这一看似便利实则危险的生理满足方式,而将其经常化甚至沉溺其中。强烈的交友愿望与心理封闭下的情感缺失。网络可以相对安全地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一些调查研究表明,社交焦虑越高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的倾向性越高。通过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组织社团、做论坛版主、博客圈主等人际交往的行为,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释放心理压力的要求,而且在精神交流中获得人际交往的快乐;由于网上身份的隐秘性强,人们在从事网上活动的时候安全需要也同样获得高度满足,甚至于较现实世界的复杂来说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群体,获得集体的归属感;网上人与人更容易打开心灵之窗,直抒胸臆,达到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情感需要的瞬间满足。现实与理想下的幻想。青少年由于向往未来,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自己的现实条件构想未来的前景,其理想与实现差距过大,或求之过急,两者处于矛盾之中,无法自拔。从众。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青少年的地位、年龄、价值观和人的生活都十分接近,因而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在此群体中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娱乐节目和精彩的网络游戏便成了同学之间交流和议论的主题。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没有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不能与同学之间正常交流,越发觉孤立。为了“随大漉”,于是也开始了解网络,由于盲目的涉猎网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会易被网络中的消极内容所吸引。由

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下逐渐地上网成瘾,甚至一发而不可收.逆反心理。青年时期,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阶段,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空间,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表现尤为突出。现实生活中,忽视自由、平等和个性展现的教条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青少年阶段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反心理就越强烈,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网络因此为青少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充分满足了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因为叛逆而带来了快乐体验,使青少年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二、网络成瘾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其他心理辅助方法与技术。还有药物治疗方法、整合治疗单元、家庭治疗、家庭治疗。

参考文献

【1】董四平王江陵安艳芳网络成瘾症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 年9 月第27 卷第9 期总第316 期

【2】旷平昌 康焱明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毕业论文

【3】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3):85-87.【4】曹晋芳探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2009.12(35)B

【5】陈国震、童开妙高职学生网瘾的剖析及防治 2008.11.17

【6】董四平王江陵安艳芳网络成瘾症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7.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篇七

一、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 从职业学校的生源构成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 少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待业或已打过工的初会青年及城镇学生。众所周知, 职业学校招生很困难, “走遍千山万水, 走进千家万户”正是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的写照。只要学生愿意读, 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素质, 他们的文化基础绝大多数较低, 与普通高中重点高中的学生差距较大, 所以他们学习起来觉得很吃力, 甚至听不懂。这就成了他们上网的前提因素。

2. 从职业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模式来看。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与普通高中相比, 尤其是教学硬件、教学设施投入方面更显不足。致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还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实习、实训的场地、器材的匮乏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 更加使学生觉得学而无味, 学生不想学, 总是打发时间, 这就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时间保障。

3. 而从网络本身来看。 网络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 是因为它能让使用者产生亲密感, 无时空感和无压抑感, 而这种力量是任何事物都曾有过的, 网络为学生拓宽了一条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 扩大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和沟通对象, 满足了人与生俱来的渴望参与与合群原始动力。同时网络也为学生提供了花样繁多、引人入胜的娱乐活动。一旦学生被这些娱乐所吸引, 他们会不惜大量时间上网, 结果是欲罢不能。

4. 从网吧和家庭来看。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吧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由于网吧数量多, 通宵营业、价格便宜、自然成了学生的上网首选, 加之不少网吧存在着不规范经营、非法经营等现象使得一些网吧成为荼毒学生的一大公害。另外, 不少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 因此错误的认为, 不管孩子在网上做什么, 总比浪费时间看电视好, 于是对孩子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并不干涉, 对孩子在网上做些什么也不加以过问。

二、解决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措施

1. 深化认识, 加大投入。中职生是一群有着诸多缺陷的青少年的集合体, 教育管理不力, 离犯罪仅一步之差, 教育管好了, 把他们塑造成了合格的社会建设的劳动者, 就是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管理者要有这种深刻的认识, 同时要有教育、管理好他们的信心。另外, 上级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自身要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 尤其是教学设施、实习、实训的器材投入、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搞好教学, 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使学生想学、喜欢学、能学到一技之长, 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成瘾”的问题。

2. 亲情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在教育管理中, 班主任和从事学生管理的老师要利用每天的早读、上课、读报、晚自习、晚就寝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哪些学生喜欢上网, 如不在上课上网去了, 要马上去网吧把他们找回。一一和他们谈心, 掌握每一位“网络成瘾”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原因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能及时解决的要马上解决, 让学生感到亲情和温暖。应对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告诉他们网络的优点, 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网络具有的潜在威胁。告诉他们在网上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其次学校应对学生机房、图书阅读室、加强管理, 配备专人对学生上网进行监督和指导, 使学生远离游戏、色情、暴力的影响。再次学校要多组织各种社团、课外兴趣小组, 俱乐部、文体比赛等活动, 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主动找朋友聊天、散步、参加体育锻炼等等。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上网作为唯一的课外娱乐活动, 自已的课外活动丰富了, 也就渐渐的远离了网络。

3. 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室。请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老师任辅导员, 学校应对那些痴迷于游戏和聊天的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建立他们的台帐。工作室的老师要注意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①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消极情绪的工具。虽然上网可以让你暂时忘掉烦恼并给你快乐。但下网后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积极的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出路。②上网要有针对性和时间观念, 切忌讳盲目和随意。③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丰富自已的课余生活。④要提高自已的控制能力, 注意远离含有赌博、色情、反动、暴力等内容的网络游戏。

4. 请求有关部门配合, 加大对不法网吧的整治力度。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和学校一起联合对学校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重点整治, 禁止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禁止网吧向他们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反动、暴力等内容的网络游戏。

5. 争取家长配合, 共同教育学生。学校要把“网络成瘾”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 要求家长支持孩子但不纵容。可能的话要求家长最好与孩子一起上网, 这样不仅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网上冲浪的乐趣, 更主要的是能对孩子上网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如果家长没有条件上网或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 则可以让孩子自已记录每次上网的时间及内容, 家长一定及时检查, 掌握情况, 在节假日休息, 家长要尽可能的鼓励孩子参加其它健康有益的活动。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篇八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国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使用网络38.5小时,而未成瘾者仅为4.9小时。

1.学习问题。研究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从使用互联网中得益,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3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分别是获取信息(46.9%)、休闲娱乐(28.6%)、交友(7.5%),而用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仅占7.2%和0.4%。Young在1996年所做的一份调查发现:58%的学生因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滑,并使逃课现象日益增多。一些学生因为长时间上网导致智力衰退,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被迫休学。有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是食宿在网吧,泡吧不分昼夜,他们一旦陷入网中,通宵迷恋于网上聊天或游戏,睡眼朦胧走进教室,甚至长期逃课,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业荒废。

2.身心健康问题。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首先是对身体的影响。长时间上网,使得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其次,长期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沉湎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产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网络成瘾还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第三,网络是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信息垃圾的场所,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长时间沉湎网络会影响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导致大学生犯罪增多。

3.人际关系问题。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客观因素。首先,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可获得性,如上网条件便利,无需花费过多。课业需求等使学生将网络视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校园生活单调,容易使学生将学习和娱乐的重心转移到网络。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保护、控制或过度放任的教养方式,也容易使孩子因逃避而依赖网络。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而独生子女因为生活中没有伙伴,又没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自然也会投入网络中寻求快乐。

其次,网络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2.主观因素。首先,心理需求的因素。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

其次,大学生的个体人格特征因素。纵然网络本身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不是每个上网的人都会患上网络成瘾症。从上网行为的特点分析,上网行为是个人主动选择的行为,上网看什么、看多长时间是自己来控制的和选择的。国外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国内有学者指出,患网瘾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倾向于情绪激动、易烦恼、忧虑抑郁、烦恼自扰、缺乏自信,在生活中表现为无法面对现实、急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那些性格内向,在人际交流中感到困难的而且家庭缺乏幸福感的大学生更感到在网上找到了他们的自信,快乐弥补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社会、家庭及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防治网络成瘾也是一个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互相连动的系统工程,需要组成立体交叉式的防护网络。从而切实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1.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应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建立网上监察机制,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成瘾是一个综合性社会课题,要想减少或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政府、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规范网络经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使“网吧”、游戏室规范化,彻底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地上网。其次要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在校上网的学生来说,更应加强管理和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对上网玩游戏与光顾色情网站者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

2.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应重视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才环境。从大学生产生网瘾的原因及成功戒除网瘾的实例可见,网瘾是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和行为习惯。为了戒除和防范网络成瘾,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高校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操作中耳濡目染,思考问辨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同时,在校园网里有意识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通过开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从而把大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寓教于乐的网页中来。

3.从家庭的层面来说,家庭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据调查,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子女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血浓于水,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庭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一些网络成瘾同学的转变,家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4.从大学生自身的层面来说,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替其解决问题,辅导与治疗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因此,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引导 篇九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引导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催化剂.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成绩优异者,进入大学后,他们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失去了以前的.优越感,面临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一些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转变,当在学校的各种考试、比赛和活动中难以取得预料中的成功时,其自我成就感就逐渐消失.

作 者:陈亚玲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刊 名:发展英文刊名:DEVELOPING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

10.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 篇十

长期上网,往往因缺少运动导致身体疲劳,眼睛疲乏,脑缺氧。

长期沉迷于网络还可导致心境障碍:(本网网 )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及愉快感下降,常常周身乏力倦怠等。部分患者因与人交流过少,加之在摆脱网瘾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脱节,逐渐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回避社交活动,导致社交恐惧症。

有少部分患者因上网引起的偏头痛、消化功能不良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迁延,尽管个体戒除网瘾后,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敏感,多虑,烦恼,过分担忧自己的身体,易紧张,易疲劳,做事犹豫不决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

11.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5;B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个体因素:(1)人格因素。作为成年人他们的意识这时已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知行相互脱节、不一致,明明知道该如何做,但经不起诱惑行为上却反为之,他们往往对社会规范置若罔闻,缺乏对人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尤其是对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任意妄为的行为比较明显。因此在充满诱惑的网络面前,有些学生意志薄弱,表现出缺乏自控能力从而沉迷于网络世界。(2)个体需要。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合群和自卑感、人際关系不协调、学习生活不适应、不会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等问题,加之他们的父母等亲人都不在身边,大学又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这会让他们感到突然间的心理关爱缺失,孤独、寂寞感降临,导致心理压抑。因此当他们遭遇这些挫折时,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他们营造了相对平等、自由的空间,他们在网络里寻找自己的满足感,以达到心理上缺失部分的弥补。(3)懈怠心理。对于部分考上大学的学生,存在严重的懈怠心理,他们感觉上了大学就是终极目标,沾沾自喜,表现出在学习上被动无计划性,在时间上不会有效管理,在生活中慵懒涣散。于是空虚、寂寞、孤独、烦躁感油然而生,对于刚入学时的新奇感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平淡。他们深感乏味、单调,过程中缺少刺激,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处在这种敏感情况下的大学生,心理极度容易发生偏颇,极易被一些带有新鲜、刺激感的事物所吸引,这就是所谓的在网络中得到精神寄托,使自己暂时摆脱现实世界的无聊。

(二)环境因素:(1)学校环境因素。高校宽松的生活环境,宽带网络的普及,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金钱供自己支配,同时又摆脱了父母对自己的监控。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是开放自由的模式,学校老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课余生活,且学校生活简单,学生社交范围较窄,学生之间又存在攀比和从众心理,一旦有个别学生沉迷网络就有可能会影响寝室其他成员或班级其他成员参与进来。

(2)社会环境因素。正处于新时代时期,科技不断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人们生活的改变,新理念的渗透和意识的不断提升导致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路径拓宽,追求时尚成了学生们竞相追捧的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个性独特,自主意识非常强烈,包含信息量大的网络成为他们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对象,他们认为这是接受新鲜事物的一种表现,同时网站、网吧多如牛毛,这为大学生求学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诱因。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解决对策

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网络成瘾之前就应该做好前期教育帮扶工作,后续补救的话难度就会变得很大。

(一)大学生提升自控力

作为成年大学生在繁杂的网络世界里,应能够把握自我,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增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有能力把握使用网络的尺度,严格遵照计划时间上网,强化主体意识,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意志力,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实现健康使用网络。如果一旦感觉自己出现网络依赖症状时,应及时调整状态,意志坚定地克制自己或寻求他人和老师的帮助,从浅层次阻断、弱化对网络的依赖;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自己的社交范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会交往和沟通的乐趣,摆脱内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真正告别虚拟网络空间。

(二)高校防控:(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网络使用的利与弊进行普及宣传,引导他们自觉控制上网时间和投入的精力,形成科学的网络生活习惯。(2)辅导员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共同培育优良班风班纪,促成团学模式,即以寝室带动个人,以小组带动寝室,以班级促小组,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班级氛围,共同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个人意志薄弱的学生通过集体规范来引导他们的行为,让更多的同学成为彼此间克服网络诱惑的同盟军,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监督者。(3)鼓励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团学组织活动中来,不仅丰富课余生活,还增加学生社会互动的机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和氛围。(4)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倾听网络依赖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多融入现实生活的乐趣中来,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同时依托班干和心理委员,共同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三观,确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并遵照实施。(5)阶段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沙龙,利用好心理咨询室,适时开展团体辅导和一对一心理辅导,有必要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个人心理档案,认真分析个体情况,及时跟踪,及时约谈,及时矫正,建立学校三级防御体系,将可控性降到最低层。

(三)家庭联系制

家庭对于子女的人格建立和成长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恰当的家庭教管方式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迷恋互联网。家长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兴趣和想法,与他们平等相处,合理关爱,合理引导,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应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我们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从业者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规范好互联网的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和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过滤,用法律手段规范不良网络行为,打造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余文武,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

[2]胡建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

[3]陈迎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2.

上一篇:铁道通信信号毕业论文下一篇: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