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2024-07-29

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精选8篇)

1.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一

关于学生安全问题的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下午好!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和非常支持我们学校的工作。在此,我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人们都说孩子的安全是领头的“1”,而学习等其它方面是“1”后面的“0”,后面的“0”能为前面的“1”增值,但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对我们来说都等于零。可见,孩子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所以,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乡公安干警XXX同志对孩子的监护人就“孩子的安全监管及教育问题” 进行了很全面的讲解,在此我代表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再耽误各位家长一点时间,还就孩子安全教育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生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我们更是坚决把学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自办学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小问题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仍不能放松,因为没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三分之二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学校大门对着303省道公路,这就非常危险。这就要各位家长密切配合我校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出行进行安全教育。

下面,我就向大家通报一下近段时间发生的几起学生伤亡的事件。2012年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2012年11月7日凌晨,重庆市奉节县一无牌无证客货两用车在私自运送27名学生返校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辆翻坠下高坡,造成奉节县吐祥中学、龙泉中学共5名学生死亡,3名重伤。2012年12月14日下午,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一辆接送幼儿园儿童放学的面包车发生事故,致5名儿童受伤,至少已有两名儿童死亡。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一载有15名幼儿的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造成11名幼儿遇难。2012年12月27日早上7点半左右,湖南衡南县松江镇东塘村学生上学,当车行驶到一条小溪附近时发生车祸,车子一头冲进溪流之中。车上9名遇难学生均为小学生,其余10名小学生被当地干群救起后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另有1人失踪。2013年1月7日,河南光山县4名学生在上学途中走小路至天灯村程底下河沟玩耍、溜冰,从破裂的冰层溺水身亡。2013年9月半截沟中心校5名哈萨克族学生悄悄走出学校后门外水坑玩水,3名学生溺水身亡。2013年10月四中1名学生在家教家学习,自己想不开早晨从四楼跳下身亡。2009年9月我校1名哈萨克族学生偷偷玩幼儿园玩具车,在转动过程中不小心脚严重损伤,住进了医院。2012年11月我校1名五年级哈萨克族学生乱吃零食、饮酒造成食物中毒后私自住进学生宿舍,蒙被而睡,发现后连夜送往县医院抢救治疗。2013年12月3日晚1点半左右我校4名哈萨克族学生偷偷从校园后墙跃出买啤酒、偷白酒,饮酒后纵火,这时被人发现报警追回,其中一名学生 险些冻坏。短短的时间内,这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了!这撕心裂肺的沉痛教训,再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生命重于泰山,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当然,我们不能做亡羊补牢者,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我们学校无论是开大会还是小会,校长都强调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如:经常要求班主任在星期一的主题班会课上安全教育的主题教育;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更不能到马路等地方去玩;班级的黑板上写着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每节课要做到点名,一发现有学生未经请假没来上课的要及时跟家长联系等等。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学校、我们班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也不可能时时处处将每一个学生都有处在老师的掌握之中,这就是俗话说的“手再大也捂不过天来”;虽然我们多层次宣传的安全教育,也不可能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去做,这就是常说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您能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走读孩子不要太早到校。

2、关于请假制度。学生有事或生病请假必须家长请假,不准叫其他同学捎假。当然,也请家长们督促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请假,请假一天,功课就会落了很多,如果没有及时地补上,对后面的学习就会造成影响了。

3、请不要有“我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就是老师的事”这种想法,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学校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进行引导和管理。所以,那种“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主要靠家庭教育打基础。因此,我们的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子女的楷模。

4、关于孩子的生活问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富了,有钱了,多给孩子一点钱,这本身没什么对与不对,关键在于,孩子拿钱去干什么家长应该过问,有的学生有钱后就做两件事,一是吃,竟买些垃圾食品吃,吃的胃疼拉肚子,尽管我再三强调不许吃无厂零食,可最近我经常看见一些孩子爱吃冷饮,现在天气还比较太热,吃过多冷饮很容易生病的;二就是玩,有些同学爱买些小玩具,上课了都不舍得放手。

5、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①严禁在无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玩水(游泳),杜绝孩子到井边、河边玩耍,防止出现溺水死亡事件。

②严禁接触与电有关的容易出现危险的电器,如:乱拆家用电器、乱插充电器及其它电器插头、攀爬电线杆、乱扯掉在地上的电线等,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与电有关的生活常识让他们从小树立知科学会用科学的习惯。

③注意交通安全,要提醒孩子注意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穿越马路,谨防交通事故在自己孩子身边发生。同时告诫孩子在放学路上或者周末、假期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嬉戏。

④严禁玩火,禁止孩子在学校、公园、小区内随便玩火,以免造成火灾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故。也可以传输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与自救知识。⑤严禁带凶器、锐器,如:小刀、水果刀、打火机、锐利物等,这些物品容易戳伤、划伤人,必须严令禁止学生私藏或者购买违法小贩出售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玩具枪与刀。

⑥防骗,不要和陌生人搭讪,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谨防拐骗儿童的犯罪人员进行敲诈勒索。

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安全,防范传染病的。

⑧雷雨天气,告诫孩子要远离电源,不要再高出或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河边玩耍、钓鱼、洗衣服等。

6、关于孩子的交友问题。

当然,前面说了那么多,也许说得还不够全面,待会还请各位家长看看对我们学校、我们班的安全管理方面有什么建议。其实就是两个字——安全,希望各位家长支持、理解和配合我们学校的工作,让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安全、健康地学习、成长、成才。



三个子中心学校

2.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二

高校教学活动, 体现为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影响的是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 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 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治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校教材建设意义重大。

一、高校教材的选用存在的问题

1. 随意选用教材。

教师是教材的第一选用人, 选用书目、备选书目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 选用教材缺乏集体研究, 仅凭任课老师个人选定版本, 这首先表现出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其次, 有的教师长期使用一个版本, 自认为轻车熟路, 得心应手, 不轻易改变教材, 致使反映新的科技知识的教材得不到及时选用。最后, 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 与外界信息交流情况, 以及自身情况的不同, 学校的社会信息流畅程度也不尽相同。教材信息不畅通, 学校不能全面掌握所有的优秀教材的信息, 致使择优选用教材受到影响和限制, 难以做到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 难以达到专业课教材内容更新率理工类大于10%、文史类大于20%的要求。这些都对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因此, 必须加强教材质量建设和改革工作。

2. 自编校内讲义。

没有合适的教材可选就自编校内讲义, 其积极的一面是暂时解决了教材的短缺。但自编讲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 部分校内讲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转抄内容居多, 加工不细, 以及印刷质量不好等问题, 影响了教材质量。多年来实践证明, 自编讲义这种做法弊多利少, 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 教材内容更新慢。

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 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 教材的更新速度太慢。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有的已十分严重。不少学生说:“我们实习时用的是新知识、新规范、新标准, 学校里学的是老知识、老规范、老标准, 缺少符合特色的‘对口’教材。”目前的教材使用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 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基础理论分量过重, 应用技能比例偏轻, 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4. 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

现在的许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重复, 交叉较多。如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其中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与运筹学、工程经济与统计学原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概论及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概论与工程结构、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 仅网络计划技术这一教学内容在管理学、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部分) 、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监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就重复出现多次。课程体系设置中缺少工程管理必备的技术知识, 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内容, 如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等教学内容在设置中又未作必要的安排。此外, 与学生日后就业有关的新知识, 如市政及路桥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智能建筑等知识考虑较少, 特别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工程管理及相应的国际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知识更考虑不足。类似情况在课程内容体系中诸多。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 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 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 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 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5.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普遍重视不够。

目前教材建设是以学校的选择为依据, 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 以理论知识为主体, 以单一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现用教材都是供教师上课讲授使用的理论教材, 缺少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但现在只有少量教材附有思考题, 也仅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 缺乏实践训练, 对通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普遍重视不够。教材缺乏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的有效衔接, 缺乏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教材的教学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研究不够, 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弥补教材的不足, 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轨道上来, 这已成为制约高职高专人材培养的薄弱环节。

二、原因分析

目前, 许多高校的教材选用是由任课老师个人提出, 本校教材供应部门负责组织征订、发放, 致使教材选用的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高质量教材得不到选用。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选用一本好的教材, 就是为学生请到一位好的老师。但在目前的高等教学管理中,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 许多教师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不愿在教材的优化上下功夫。为了备课方便, 即使有好的教材, 也不愿意更新版本。

2. 没有严格的教材选用审批制度, 对优秀教材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教材管理部门尤其是任课老师平时对教材出版信息掌握不够, 不了解本门课程有多少种教材, 也不清楚哪些是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 致使教材选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直接影响到教材的选用质量。教材选用的随机性很大, 许多质量不高的“职称教材”、“分摊包销教材”和“人情教材”乘机流入课堂, 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缺乏对教材选用质量的评价制度和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没有严格的教材选用评价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材管理部门无法对教材选用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也就无法有效地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4. 教材编写、出版混乱, 给合理选用教材增加了难度。

某些出版部门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一些基础课程、热门课程的教材成了竞相出版的对象, 同一门课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 而一些冷门专业、新兴学科和选修课教材却普遍缺乏, 这样就造成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并存的现象。教材重复出版造成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教材内容的低水平重复, 而且给选用优质教材带来了难度, 而有些课程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 选用更是无从谈起。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封闭现象, 片面追求自编率, 为了增加评选优秀教材的数额或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 在已有高质量教材的情况下仍然自编教材, 希望从数量上体现自身教材建设的成绩。在教材选用时, 搞所谓的自成体系, 不论自编教材的质量如何, 只要有自编教材几乎不选用其他教材。这些做法难以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 还会影响高质量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三、对策与建议

提高教材选用的质量, 不仅是教材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而且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 齐抓共管,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统一思想, 提高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

先用教材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因为高质量的教材既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又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此, 学校各级领导、教材管理部门和教师应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对待教材选用工作, 充分认识教材的选用质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管理制度, 加强宏观指导管理。

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制定教材选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各学院教学委员会要对本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选用教材的质量把关, 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 报校教材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备案。教材供应部门应按经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同意的教材组织征订和供应。

3. 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版发行部门和教材编写者, 要共同做好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进一步加大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有计划地对优秀教材进行主讲教师的研讨培训。出版部门对出版的优秀教材信息除了及时编印出版目录外, 同时应把教材的内容体系、特色和创新点等及时进行介绍和宣传, 便于各高校进行比较研究和选择使用。教材的编写者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及时撰写介绍教材特色和创新点的论文, 公开发表宣传, 以加强优秀教材的宣传推广力度。

4. 加强教材出版信息的搜集和管理工作。

学校教材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出版社、兄弟院校之间的各种信息联系, 及时搜集、整理各种教材出版信息, 进行计算机输入和建库工作, 建立教材出版信息网络, 并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的院 (系) , 为教材选优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5.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质量评价管理机制。

各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质量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经常性开展教材选用质量的跟踪调查和评价工作, 及时倾听有关专家和学生对教材选用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并把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有关学院, 为不断提高教材选用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6. 建立样书库, 为教材选优提供优质服务。

按照教育部要求, 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照我校实际, 由于各种原因, 任课老师平时对教材出版信息掌握不够, 不了解本门课程究竟有多少种教材, 哪些是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 致使教材选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直接影响教材选用的质量。为此, 教材管理部门除了积极搜集有关信息提供给任课老师外, 还根据需要建立了样书库, 搜集近期出版的, 与我校开设专业有关的教材样书, 同时收集学校拟开设的新专业的相关教材样书, 并分类陈列, 给教师选用教材提供更快捷、直观、详尽的参考依据, 起到了“兵马未到, 粮草先行”的作用, 为任课老师教材选优和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证。

摘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用合适的教材, 按教材进行生动的教学, 是完成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必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材,选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谢淑华.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06) .

[2]陈伟.关于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 2009, (01) .

[3]胡英.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教材建设[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8, (12) .

[4]周连君, 庄绪德.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2) .

[5]田磊.新形势下高校教材改革与建设刍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3) .

3.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适应性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实验已在我国全面实行,重庆市高中数学新课改已经历了近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场集数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如春风,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学教材内容更有趣,贴近现实生活,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全面发展,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深刻的数学思考……但新教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数学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更是显得十分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

新的教材承载着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材有着颠覆性的差别,这需要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 虽说在前期经过了大量的培训工作,教师对于新教材也有一些认识,但是由于经验的欠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太大,对新课标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教材内容的变化、重难点的分布不清楚;对教材的各个部分要求的难度不能把握;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对新教材的教学只是简单地进行内容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往往对教学内容要求过高、过深、过难,这就是许多教师反映课时严重不足,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 比如对教材中立体几何的教学处理,以湘教版为例,教材把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和原来的教材比较,新教材增加了三视图、台体、棱柱体等内容,新教材强化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弱化了传统的逻辑推理证明,强调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重难点做一些适当调整. 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无法走出自己熟悉的老的教学框架,依据老教材补充了大量的内容,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是矫枉过正,一味否定传统教学方式,不分课型,不看内容,堂堂课都是活动、实验、讨论,对一些明明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的内容,也要花上许多时间让学生去实验、猜想,将新课标的要求浅化、表面化、形式化,严重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课堂效益低下,丧失了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机会.

教材本身存在一个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问题

重庆市高中新教材主要有三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要求,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课程标准》为依据,反映了时代特征、体现数学文化、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教材;但正是由于教材的“新”,在它众多优点的背后,也存在许多“瑕疵”:

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一是知识内容冲突,前面学习的内容涉及后面没有学习的内容.比如湘教版必修一在讲函数的定义域时,要求学生求解函数f(x)=的定义域,而此时学生并没有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是内容累赘重复,比如湘教版的选修2-2第六章“推理与证明”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与选修4-5内容重复;必修五中线性回归与选修2-3的线性回归重复;选修4-5中不等式的性质及基本不等式与必修四中内容重复等.三是模块之间内容矛盾,比如湘教版在选修2-2第六章“推理与证明”中讲“反证法”时说:“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是证明它的反论题为假……”而在选修4-5中(23页),教材说:“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实际上是用证明逆否命题成立来代替证明原命题成立.” 这两种讲法是相互矛盾的,后一种明显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各个版本教材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重庆市高中新教材主要使用了三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同一个内容这三个版本的教材讲解也有一些不同,这给后续的交流与评价带来不小的麻烦,特别是给高考命题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湘教版必修2第38页这样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x±T都有定义,并且f(x±T)=f(x),则这个函数y=f(x)称为周期函数,……”但人教版是这样定义的:“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这显然是两个差异很大的定义. 再比如,讲解“算法与程序框图”时,三种版本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语言都不相同;另外还涉及一些公式的符号的差异……

教材重难点分布不均的问题:在高一上学期,教学内容是集合与函数,这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此时恰是学生处在初高中学习的转换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特别大. 而到了第二学期,学生学习概率统计时,由于必修内容很简单,再加上大部分内容在初中都学习过,比如“平均数”、“方差”等概念和初中讲解的难度和深度基本一样,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事事”,而且这部分内容到了选修2-3时还要再次讲解!可能你会说这是为了“螺旋式上升”,但这并不是高中数学中最难的内容,有这个必要吗?你也可能会说这是为了文科学生,因为他们并不学习选修2-3,那为什么不可以将文科要学的内容放入选修1系列呢?

总之,一本好的教材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有一本比较完善的教材,并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优缺点,并积极形成反馈信息,为教材的再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学生学法方面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适应新教材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学法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传统的学法比较单一,动不动就是题海战术,学生一有时间就沉入到题目的汪洋中不能自拔,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去指导学生新形势下的新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本来就是由教和学构成的,要想很好地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也必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式及其意义.

4.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四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的统战理论研讨活动。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是《关于民主党派换届的政治交接问题》。不当之处,还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提到换届很多人都以为只是举举手,划划票那么简单。其实不然,换届政治交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是一个政党或政治组织坚持与时俱进,坚守政治理念,不断实践自身政治抱负的长期传承过程。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遵循政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传承自身政治理念和优良传统,增强参政党的生命力,实现参政党价值的强基固本之举。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对于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本溪建设“三都五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从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内涵、重要意义、要解决好的问题和完成政治交接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首先我们来共同了解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内涵

政治交接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来深入体会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重要意义

第一,搞好政治交接,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各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搞好政治交接,是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搞好政治交接,是参政党提高履行职责水平的基本前提,是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重要基础。

第三,搞好政治交接,是实现本溪建设“三都五城”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共同政治准则,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才能为实现本溪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凝聚强大的力量。

那么要做好政治交接,我们就要突出地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认清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各民主党派在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联合政府,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个问题要认清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实在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他们代表着我国社会上一定的阶层和群体,经常向党和国家反映这些阶层和群体的意见,代表其合法利益。我国各党派通过合作、参与、协商、批评、建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集思广益,共同办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国家更加富强,民族实现了复兴。

可以看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发挥了很大优势。也更加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靠事实来使人心悦诚服。

第三个问题是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各民主党派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深入领会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就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过去的岁月承载的内容太多,而无论之前我们的工作成绩如何,即便辉煌也尘封于历史的档卷,所以面对当下,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完成政治交接任务的方法和途径

胡锦涛同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时指出:“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稳步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毫无疑问,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在什么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以及怎么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不断加深认识,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故我们要把握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来完成好政治交接任务,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传统教育,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引导广大成员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坚定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加强理论学习,牢固实现政治交接的思想基础。政治交接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上的交接,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的交接。因此,换届后各民主党派要加大培训力度,认真组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与政策,使广大成员在政治实践和工作实践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事关全局、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是非分明,头脑清楚,能自觉接受和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3、强化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为政治交接提供组织保证。在政治交接中,新一代党派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无疑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才能带领党派成员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参政党的职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和社会责任。

亲爱的会员们,“政治交接”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是艰巨的系统工程。从1997年提出政治交接至今,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经过几代领导班子交接、更替之后,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事业。政治交接始终是民主党派新老交替的主题,不仅要贯穿在换届过程中,而且要贯穿在换届以后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贯穿在这一次换届中,还要贯穿在以后的各次换届中,只要上述背景继续存在,政治交接就不能停止,对政治交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不断推进政治交接,力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的继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5.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管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高压反腐,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营造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但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新形势下,在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为官不为”现象也随之凸显。我觉得,“为官不为”的核心就是懒政、怠政,不干事,在岗不在状态,在其位不谋其事。从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看,“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种是不想干事。

比如,有的人无利不起早,觉得现在形势紧了,原来拿惯了的好处不敢拿了,有人请吃饭喝酒不敢去了,单位发的福利少了,就失去了干事的动力;有的人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资历深了,待遇、职务也上去了,该喘喘气、歇歇脚了,就不再主动琢磨工作、主动谋事了;有的人觉得自己进步的机会不多、希望不大,就在机关熬日子等退休了;有的人“规矩多了”,干点儿事不容易了,产生了“什么也干不了”的认识误区,也就不想干事了;有的人对工作有选择性,推诿扯皮,对自己有利的就干、没利的就不干;有的人就是缺乏责任意识,习惯于看摊守业,整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第二种是不敢干事。

怕出毛病、怕担风险、怕踩红线,把“不出事”作为最大的工作原则;甚至有的人心里有鬼,怕得罪人、怕引火烧身,怕被牵连出自己的毛病。比如,××现在最主要的矛盾是“综合实力不足、发展质量不高”,解决这一矛盾迫切需要大规模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全县的党员干部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具体操作上,有的同志就有了顾虑,和客商走近了会不会有官商勾结的嫌疑呀?公务活动中必要的应酬会不会触犯大吃大喝的纪律呀?再比如,在项目建设中的手续办理问题上,有的同志就唯上级政策是举,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绝不敢办,根本没有理解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精神。

第三种是不会干事。

这就是工作能力问题了。比如,有的人对棘手难题束手无策,总是寄希望于上级解决,把矛盾上交;有的人总是以传统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不是不想为,而是不会为,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干起来力不从心;有的人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有的人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做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感到很茫然,一下子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了。

“为官不为”看似不会出事儿,但不干事儿本身就是“事儿”。这直接影响办事效率、行政效能,直接伤害群众感情,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强烈,对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危害也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治理。我觉得,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为官有为”。

思想教育必须持续讲、反复讲。进入“十四五”,各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各级干部的创新精神。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准备从×月份开始,以“讲政治、守规矩、勇担当、有作为、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分期分批对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年轻干部进行轮训,引导各级干部提振精气神,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约束“为官有为”。

主要应建立完善好三方面制度:建立完善定期调整“三定”方案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定期对机关单位的“三定”方案进行调整,该加强的加强、该削减的削减,真正做到“责权相应、人事相宜”。比如,当前形势下,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就应该及时增加环保部门的力量。建立完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制度。各级各部门都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真正明确哪些事儿应该做、哪些事儿不应该做、哪些事儿必须做,真正把责任、权力界定清楚,形成清晰、明确、具体的责任体系。建立完善“治懒治怠”工作机制。确保在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方面有制度可循。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这三方面机制建设。

三是加强督导问责,督促“为官有为”。

对每项工作部署,都应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表扬、有批评,真正使责任人不敢懈怠。比如,要贯彻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纪委监委、组织等职能部门应加强明查暗访,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不作为现象,按照纪律要求严肃处理,让不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让干部随时都不敢懈怠、不敢失责。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干部负面表现示警制度,对干部纪律作风、推进工作、群众反映、监督责任“四类问题”进行警示提醒,这些问题虽然构不成违纪违法,但必须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通过追查跟踪、谈心谈话、书面函询、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提醒、早纠正。

四是完善考核体系,激励“为官有为”。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在破解考核指标设计、考核信息采集、考核结果运用上下功夫,明确和细化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发挥纪委监委督查、组织部门考察的规范导向作用,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考核;把督导问责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优秀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懒政怠政的干部没有市场。

6.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六

一、怎样突破重难点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怎样突破重难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抓准教学重难点的必要途径。就拿<<穷人>>一课来说,我认真阅读课文,一遍一遍钻研教材明白作者为突出女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从环境入手,着重心理复杂矛盾的描写去塑造人物,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写法学习人物优秀品质。

2.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直观想象,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演示区加深理解。

3.课堂教学方法不盲目,要有的放矢,设计好问题,通过讲、议、演、练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怎样把握好每个环节

课堂氛围很重要,所以优化课堂势在必行。优化课堂就要打破常规教学,勇于创新,且不能疏忽每个环节。导语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在《穷人》这一课中,我就采用以讲故事吸引法进行导入,再留有足够空间去解释,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切记老师不是说教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三、怎样实施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让小组活动“活”而“不板”。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确立小组长,组员按学习状况、个性分配相当,让每一个小组具有公平竞争的能力,老师做到不偏不向,当小组活动遇到症结,老师要时势引导不走偏。

四、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 1.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首先老师要耐心听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时打断,这样既让学生发挥拥有空间,还不至于挫伤学生积极性。

2.评价语言要讲艺术。不能总是一些“好、不错、真棒”之类的话,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学生的个性,也要针对回答问题的疑难程度。

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

可以现在互评,同桌互评,教师口头评,设立光荣榜评,加减红星评。

五、如何有效设计语文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激发情感、启迪智慧、提升语文素养的功能。课堂练习不是讲完课后的练习,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认真钻研好教材,把握课堂练习的时机。有时可以出现在导入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时可以在课堂结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2.课堂练习的设计还应兼顾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练习。

7.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七

《信条》这篇课文介绍了在美国幼儿园的一些园规条例, 例如:乐于分享, 自己收拾, 还有在工作学习和玩乐中寻求一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揭示了如果成年人像孩童一样坚守这些规则, 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本文从翻译的三要素:忠实、科学与艺术角度探讨《信条》这篇课文内容翻译与原文意思有所出入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标题的翻译

首先, “信条”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信仰并遵守的准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信守的准则。而信仰指的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原文中与“信条”相对应的单词只有“rule”和“item”。“rule”在牛津词典的解释是:“a statement of what may, must or must not be done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or when playing a game” (指在特定情况下或比赛的时候, 可以做, 必须做或者不能做的条例) 。“item”在牛津词典的解释是:“one thing on a list of things to buy, do, talk about, etc” (指在列出来的要买、要做或者要讨论的条目) 。可以说, 这些都谈不上信条。

其次, 从文章的整体大意来说, 《信条》选自富尔格姆的《我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 中文书名是经过简化的, 实际上直译过来是:“我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我在幼儿园就学过。”课文选自原文中的第一章, 并没有一个标题。那么, 单纯从孩童的角度来看, 幼儿园条例远远够不上是信仰的准则。并且, “幼儿守则”不仅是孩子们要知道的, 也是幼儿的父母和老师们应该知道的, 从这样的认知角度上看, “信条”一词偏向成年人而忽视幼儿的认知能力, 确实存在不够妥当之处。据此, 我们可以说“信条”这个题目翻译有欠佳的地方。

二关于信条的翻译

对于这些条例的理解, 要考虑孩童的视角, 符合幼儿园园规这一语境。最主要的是:充满童趣却暗含真理, 这才能最忠实地反映作者的创作本意, 缩减英中翻译后译文与原文的差异。

(1) 关于“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的翻译。

课文中的翻译是“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这与后面的“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的在意义上重叠了。笔者认为更合理的翻译是:“拿的东西要归原位。”这也为后面的“整理自己的东西”起到了一个过渡, 不会太突兀。

(2) 关于“Clean up your own mess.”的翻译。

课文中的翻译是“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摊子”这词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为:设在路旁、广场上无铺面的售货处、菜摊子, 或者是一个组织的结构。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 比喻难于整顿的局面。在汉语里, 我们习惯性的说法是:“旧货摊子”或者“烂摊子”等等。这样学生在理解“收拾好一摊子”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mess”作名词可以理解为“乱七八糟、脏乱的一堆东西等。”这里可以确定的是, 原文的意思是指:收拾一摊子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放到幼儿园园规这个大环境下, 要求孩童收拾的肯定是自己弄乱的玩具或者饭后的垃圾等等。这里可以翻译为:“自己弄乱的要自己整理好。”

(3) 关于“Live a balanced life.”的翻译。

课文的翻译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balance”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说, 是“平衡”的意思。可是当它用来修饰“life”的时候, 直译为“平衡的生活”未免不妥, 这里要结合当下的语境来理解。根据后面课文的意思, 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习、玩乐还有工作相结合的生活。笔者认为在这里可以译为:“劳逸结合的生活”, 更符合我们说话的习惯, 更贴合语境, 也便于中学学生理解。

三其他细节的翻译

关于“When you go out in the world, hold handand stick together.”前后意义延伸的翻译。文中前后两次出现这句话, 课文的翻译都为:“当你出门, 到世界上去走走, 要手拉手, 紧挨一起。”文中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时候, 这句话针对的对象是幼儿园里的孩童, 告诫孩子们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而第二次出现这句的时候, 前面多了一个限定:“这仍然是个忠告, 不论你们年纪多大。”显然, 这句话的定义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值得终身遵守的人生信条, 针对的对象涵盖了孩童以及成年人。那么它的意义就不能是从简单字面理解, 而必须从延伸意义来理解。“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就不再仅仅是孩童时期的“手拉手, 紧挨在一起”, 而是象征着在社会上我们“团结一致, 互相扶持”, 这样翻译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四总结

总的来说, 课文《信条》一文的翻译已经比较准确地忠实于作者的原意了, 但我们要精益求精。课文对于这些幼儿园园规的翻译虽然在意义的把握上无大的差错, 符合了翻译的首要要素———真实。可是在达到翻译的后两个要求———科学与艺术上, 还有待提高, 需要我们所有译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附录1:《信条》原文

附录2:《信条》笔者译文

附录1: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about how to live and what to do and how to be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Wisdom was not at the top of the graduate school mountain, but there in the sand pile at school.

These are the things I learned:

Share everything.

Play fair.

Don't hit people.

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Clean up your own mess.

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Say you're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Wash your hands before you eat.

Flush.

Warm cookies and cold milk are good for you.

Live a balanced life-learn some and think some and draw and paint and sing and dance and play and work every day some.

Take a nap every afternoon.

When you go out in the world, watch out for traffic, 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

Be aware of wonder.Remember the little seed in the Styrofoam cup:the roots go down and the plant goes up and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or why, but we are all like that.

Goldfish and hamsters and white mice and even the little seed in the Styrofoam cup-they all die.So do we.

And then remember the Dick-and-Jane books and the first word you learned-the biggest word of allLOOK.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s in there somewhere The Golden Rule and love and basic sanitation.Ecology and politics and equality and sane living.

Take any one of those items and extrapolate it into sophisticated adult terms and apply it to your family life or your work or government or your world and it holds true and clear and firm.Think what a better world it would be if we all-the whole world-had cookies and milk at about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and then lay down with our blankies for a nap.Or if all governments had as a basicpolicy to always put things back where they found them and to clean up their own mess.

And it is still true,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when you go out in the world, it is best to 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

附录2:

关于怎样生活, 怎样为人处事, 所有这些我所需要知道的, 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智慧并不只是属于高高在上的高等学府, 而是根植于幼儿园孩子们玩耍的沙堆中。

这些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拿的东西要归原位。

自己弄乱的要自己整理好。

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伤害了别人要道歉。

吃东西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有益身体健康。

劳逸结合。每天不仅要学点东西, 思考一些东西, 还要画画儿, 唱唱歌儿, 跳跳舞, 玩玩游戏, 外加干点活。

每天睡午觉。

当你外出的时候, 要小心来往车辆, 手拉手, 紧挨在一起。

要相信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 茎叶往上长, 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生长的, 为什么生长, 而我们大家的成长也一样。

无论是金鱼, 仓鼠, 还是小白鼠, 甚至是培养皿里面的那颗小种子, 它们终将会死去。我们也一样, 生命总有终结之时。

别忘了迪克和简的识字课本, 和你在上面学到的第一个字———也是最大的一个字———“看”。

所有你所需要知道的东西都在上面, 金科玉律, 爱, 基本的卫生, 生态学, 政治学, 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生活。

拿上面的任何一条推行到老练的成年生活, 在你的家庭生活, 工作圈子, 社区或生活圈子实践它。它贴近真实, 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 每天下午三点有甜饼和牛奶供应, 可以盖着我们的毯子睡个午觉, 或者所有的政府都把“拿的东西要归原位”和“自己弄乱的要自己整理好”作为基本政策推行, 那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8.关于问题教材的发言稿 篇八

关键词: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科与专业内容的体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一致性和适应性对高校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和选用直接关系到地方财经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财政学类专业在我国属于传统专业,特别是在财经类院校中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教材建设和选用方面相对较成熟,但由于财政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加之专业教材种类繁多,编写质量良莠不齐,供给与需求脱节等原因,教材建设和选用问题仍然困扰着财政学类专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分析财政学类专业教材的建设与选用,对提升财经类高校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高校教材建设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88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提出教材建设要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2011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文件),指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和不同教学对象需要,编写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体系。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实现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重要保障:教材质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编著者所在学科专业学术水平,加强教材建设有助于提高财政学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同时,地方财经院校财政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证明,加强教材建设有助于提升财政类课程质量水平。

面对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学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多样化趋势,如何做好教材建设工作,是摆在教学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强化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和选用研究,提高教材建设和选用质量,根据财教函(2015)4号文件精神,我们受全国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承担了“我国地方财经类院校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子课题“教材建设与教材选用问题研究”,对财政学类专业的教材建设和选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与选用现状分析

1.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核心课程门类较多,教材建设和选用普遍定位于应用型

国内各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较普遍地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但由于人才培养方向和要求不尽相同,使得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核心课程也不尽相同,涉及的课程门类较多,调查显示,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国家预算”(或“政府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地方财政”“西方财政理论”“公债管理”“中国财税史”“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政府采购”“纳税筹划”。除此之外,部分院校还开设了“预算会计”“公共支出分析”“非税收入管理”“比较税制”“财政专题研究”“社会保障”“税务稽查”“专业英语”等。其中“财政学”和“政府预算”是各地方院校财政专业的共性核心课程,“中国税制”和“税务管理”是各地方院校税收专业的共性核心课程。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直接影响着教材的使用,重点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多以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外引进教材为主,如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哈维·罗森的《财政学》,复旦大学使用的是吉恩·希瑞克斯、加雷思·D.迈尔斯的《中级公共经济学》;而地方财经院校并不强调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多使用国内教材或自编教材,如很多院校使用的是陈共教授编著的《财政学》。

2.绝大多数地方财经类院校制定了专业教材选用与管理制度,教材选用权主要集中于主讲教师

教材选用需要建立相应制度进行规范管理,调查问卷显示,36所有效问卷调查单位中,有31所制定了相应的专业教材选用制度,占被调查对象的比重高达86.11%。一般实行学校、学院(部、中心)二级管理体制,即: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教材建设与规划、教材的汇总与订购、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使用以及教材样本库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部、中心)根据学校及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专业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预订计划,审核选用教材的质量,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同时为了保障择优选用教材,学校开课一般使用国家“优、统、重”教材,比如“财政学”在大多数财经院校属于经济类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优先使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推荐的优秀教材、各部委统一规划编写的教材、国家重点大学出版使用的教材。

在所调查的地方财经类院校中,财政学类专业教材选用权在主讲教师的院校占比为77.77%,也有少数院校专业教材选用权分布于课程组长、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

3.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选用标准不一。教材立项等级成为影响专业教材选用的主要因素

在所调查的地方财经类院校中,大多数财政学类专业在专业教材选用上均设置了相应标准,但标准不一,其中33.33%的被调查院校将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作为选用标准,22.22%的被调查院校将省级精品(规划)教材作为最低选用标准,22.22%的被调查院校将校级精品(规划)作为最低选用标准,教材立项等级则是影响各高校选择财政学类专业教材的主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有教材适用性、教材内容和主编的名气。

4.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自编与选用自编教材比较普遍,但院校间差异较大,编写积极性不高

调查问卷显示,75%的被调查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使用自编教材,并呈现办学实力越强其选用自编教材门数也越多的特点,最多的院校使用8门自编教材,大部分高校选用自编教材在3门以下。大多数自编教材编写获得立项支持,其中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的院校占30.56%,获得省级(市)级立项的院校占38.89%。

调查结果还显示,由于市场可供选用的教材多、学校相关制度限制和教师水平等原因,教师编写财政学类专业教材积极性总体不高,具有编写积极性的院校占比仅为36.11%。选用自编教材的高校主要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只有极少数高校用于实践实验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选用自编教材最多的前五位课程分别是“财政学”“中国税制”“税务筹划”“税务会计”和“国际税收”,占被调查院校比例分别为66.67%、50%、、25%、16.67%和16.67%。专业实验课程会使用教材的院校占到被调查院校比例为63.89%,会使用自编讲义院校比例为52.78%。另外,还有少数课程如“政府预算”和“公共经济学”使用外编教材比例偏高,分别为90%和95%,其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12%。

5.财政学类专业核心课程选用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比例差异较大,但使用比较稳定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开设的“财政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和“税务会计”四门核心课程选用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的比例分别为43.24%、30.56%、33.33%和8.3%,差异较大,这与国家教材立项数量有关,其中“财政学”的国家教材立项数最多,而其他课程对应教材国家立项数较少。从教材使用情况来看,被调查院校四门课程同一教材的使用年限都在5年以上,使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规划)教材年限更长,可见,地方财经类院校对选用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6.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保持一致性

调查结果显示,85.48%学生认为所选用的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高度一致或比较一致,较高程度达到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这一方面说明,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的教材选用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相衔接,为保障财政学类专业学生课程学习和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反映本校推荐教材的契合度,由于绝大多数同学购买了学校(即主讲教师)推荐的教材,因此会保证所选用教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7.财政学类专业教材总体上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认同度较高

调查结果表明,97.58%的学生认为教材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学习需要,而认为不能满足的调查学生比例仅为2.42%,表明地方财经院校在财政学类专业的教材选用和教师教学工作之间达到较高的一致性,总体上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对教材的需要。其中,83.06%的学生愿意选择和购买学校推荐的教材,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学校和老师对财政学类专业教材质量的把关。而教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占86.5%,不满意的比例占13.5%,说明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基本上能满足高校教师的教学需要。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与选用存在的问题

1.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难以在教材中体现

目前,财政学教材的思想体系还是借鉴西方体系,对中国现实以及改革实践缺乏解释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财政理论与中国实践脱节”的占到90%,认为“不能反映最新政策变化”的占80%,认为“理论和概念之间逻辑关系不顺”的占60%。财政现实问题需要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解释,传统的财政理论己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尤其是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速,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西方财政理论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改革实践的需要。

2.教材建设投入不足,教材创新滞后于财税改革步伐,高水平成果偏少

长期以来,各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十分严重,科研导向和激励往往导致教材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不仅体现在政策资金支持上,也体现在教师精力的投入上,大多数院校没有将教材编写成果纳入考核、职称晋升成果范围,难以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导致财政学类专业高水平教材数量偏少。调查结果显示,财政学类专业教材中获得国家立项教材种类很少,而获得国家立项的学校也很少,即使是省级立项的教材也不多,地方财经院校获批省级以上立项的教材则更少,尤其是实验教材,种类和质量都堪忧,现在高校越来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很多普通财经高校主要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对实践教学也有规定即“实验课程占学分不得低于全部学分的15%”。所以,很多高校设立了相应的实验课程,财政学类专业中实验课程主要有“税务管理”“国家预算”“资产评估”“中国税制”等。但是实验课程教材编写滞后,不受重视,无法满足实验课程的需要,导致很多实验课程流于形式。教材建设投入不足,高质量成果偏少将严重制约财政学类专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材创新滞后于财税改革步伐,教材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从规划、立项、编写到出版发行,需要较长的周期。而我国现阶段财税制度又处于变革之中,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在教材中及时反映科学理论和财税改革新情况,及时补充财税改革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最新制度动态,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财税制度改革、发展水平同步。而现实中的教材建设跟不上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由于教材更新不及时,对于财税制度改革新知识的补充,完全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决定,这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3.教材编写质量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配套性差

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参与下,财政学类专业教材编写取得一些成绩,也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但从总体来看,教材编写质量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存在陈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有10%的受访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错误较多,35%的受访教师认为所使用的教材存在更新不及时、内容滞后、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等问题。同时,教材之间相互借鉴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教材的出现。

在现有教材中,有的一本教材涵盖两门以上课程,有的一门课程所需内容不能在同一本教材中充分反映,导致教材与课程难以一一对应,继而引发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交叉重叠,甚者同一内容在三门以上的课程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例如,《税务管理》《税务检查》《税务代理实务》教材存在不少内容重叠。另外,为了满足学生对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某些教材采用相关职业考试全国统编教材,如《税法》《税收相关法律》《税务代理实务》等教材。不言而喻,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教学计划混乱、教学效果不佳进而导致学生厌学现象。

4.教材缺乏质量跟踪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材质量高低、能否使用需要相应的质量评价机制,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方院校只是规定了教材选用程序和选用标准,而对于所使用的教材教学使用效果尚未建立相应后续跟踪评估机制,即使是使用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也是如此。在此次调查中,无论调查的对象是学生还是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即使是一些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也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错误。而对于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理应及时反馈给出版社和教材编写者,但由于沟通渠道不畅或缺失,导致教材修订再版存在同样的问题和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5.教材编写缺乏校际协作,影响教材在各院校的适应性,本科、研究生教材缺乏层次性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立项教材还是非立项教材,财政学类专业教材编写普遍缺乏校际协作,往往是单个院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编写,即使是国家立项的教材,其他学校教师参与的比例也非常低,致使实际使用中难以达到普遍适用性。

调查结果还显示,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和使用中本科、研究生教材缺乏层次性,不仅体现在“财政学”课程上,还体现在“中国税制”“政府预算”“西方财政理论”“地方财政学”等多门课程上。一般是本科生有教材,到了研究生阶段,基本上就没有教材了,讲课内容往往以专题为主,教师可以临时发挥。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内容如何衔接,各自的范围、重点如何界定?目前比较模糊。

三、加强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的建议

根据人才分类培养目标的要求,地方财经类高校财政学类专业应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其教材建设重点围绕应用能力展开,同时,注重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结合,坚持创新与汲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专业实际,引入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无疑是必要的。具体建议如下。

1.尽快启动“财政学”大纲的编写

“财政学”课程在地方财经类院校均定位为学科基础课,为保证教材质量,建议由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组织相应的师资力量编写教材。编写教材首先要有大纲,大纲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内容如何区分、定位,重点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纲定位,界限要搞清楚;二是综合性大学、重点财经院校、地方一般财经院校的财政学大纲如何定位;三是财政学大纲包括哪些内容、结构体系如何确立需要集中讨论达成共识;四是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到底有哪些?到底怎样体现中国特色?如何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和政策如何区分?根据领导讲话内容观点编教材能否经受住历史检验、政策能否升格为理论?

调查问卷设计的“您认为地方财经类院校有必要联合编写《财政学》,统一使用吗”题项,高校教师认为“有必要”的占67.6%,“没必要”的占21.6%,“无所谓”的占10.8%。说明大部分高校教师还是认同《财政学》教材有必要联合编写的。

2.在科学确定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专业教材体系

在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规范教材体系,使各教材内容独特,既避免泛而不专、蜻蜓点水,又避免不同课程内容重复。以税收专业为例,如将“税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完全归于“税收学”课程中,不要占用“中国税制”课程的教材内容。不仅如此,各教材内容之间还应该凸显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专业教材体系应该展现“税收学”“中国税制”“外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税务检查”等几门传统课程之间的“基础”与“拓展”关系。在这一关系指导下,对于重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归并,最终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清晰的教材体系。

3.构建多部门联合机制提升教材建设质量

一是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专业委员会要尽可能地建立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推动全国高校财政学科发展、教材建设、学生培养等重大改革和创新;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教学研究会之类的团体组织可在其中发挥桥梁作用,组织相关教师和专家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很多教材的编写,还需要地方财政实际部门的参与,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把解决地方财政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财政学类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点;三是全国各高校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要利用教学研讨会等各种机会,加强交流,优势互补,联合编写教材,如《地方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学》等教材建设薄弱或者现有教材内容有较大缺陷的课程,还有一些实验课程等,需要高校之间联合攻关,加强横向合作,共同出版精品教材。

4.构建自编教材管理与质量评价跟踪机制,提高自编教材质量

鉴于目前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自编比例较大的现状,有效提高自编教材质量,多出教材精品,是当前教材建设和使用的重点所在,可以通过构建内外部评价机制共同督促自编教材质量的提高。内部评价机制的重点可以放在自编教材的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编写条件、教材奖励、使用管理等方面,如可以规定各学院(部、中心)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任)负责本部门的教材编审;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或与其他院校教师合作)参加国家、省级统编教材的申报与评选;坚持专家编书原则,对自编教材的参编者实行资格认定制度等,通过这些条件约束保障自编教材的建设质量。而外部评价机制可以由教指委组织,定期抽选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自编教材,每年选取不同的院校、不同的课程,由教指委组织专家对教材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不合格的教材要停止使用。

5.建立财政学类专业教材信息库

提高教材管理专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是无的放矢,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控制采购计划、财务、库存等管理平台和建立教材样本信息库,是提升教材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教材选用要率先形成以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网络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形式为载体的专业课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指导用书和配套习题等完整体系,从而改变以往教材选用形式单一和被动尴尬局面。在此基础上,应广泛收集教材出版动态和发行信息以及对己出版教材的评价信息。利用校园网络这个媒介,广泛开展教材评论研究,让学生对所开设课程选用的教材质量进行评分,及时反映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用真实的数据反映教材选用的质量,杜绝低分数的教材进入课堂,从而满足不同“教与学”模式的要求。

上一篇:投资项目估值方法下一篇:陶艺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