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2024-10-18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精选11篇)

1.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一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发现

在1979,美国出现一些极为少见的疾病,包括经鸟类传播的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和被称为卡波济肉瘤的癌症。起初,大多数病例见于男性同性恋者,稍后病例见于血友病患者和接受输血的人员。这种疾病随后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从而引起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病人最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二、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1.世界流行概况

全球每天有1500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已经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流行最为严重——有7个国家的成人感染率超过了20%,最高的接近40%。印度有近400万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对3个邦的孕妇的监测表明其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超过了3%。在加勒比海一些地方,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上升到总人口的3%或更高。

2.亚洲流行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显示:亚洲艾滋病例增加速度最快。全球2004年新增500万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当中,四分之一在亚洲。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尼和越南。

3.我国最新艾滋病疫情

从去年1月到今年6月,平均每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本稳定在3000人左右。截至今年7月底,31个省区累计报告已达到214300例,发病超过56758例。今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23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435例,死亡3095例。截至今年6月,全国74%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累计报告人数排前五位的省区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和广东,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9%;艾滋病人报告数排前5位的省区是河南、广西、云南、安徽和湖北,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2.9%。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1.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体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全球大约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在未来的数年里,经异性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将会逐步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HIV感染的妇女,一旦怀孕,所生孩子大约有30%概率被感染上艾滋病。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被感染上HIV。婴儿可能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上HIV。

2.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会复制,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量微乎其微,远不足以引起传染。目前还没有有关蚊子活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3.预防艾滋病传播(1)预防艾滋病经血液传播

①不安全和不必要的注射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原因之一,因此能通过吃药治疗的疾病就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疗的就不要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②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去无行医执照的个体诊所打针、输液、补牙等。

③就医时,应当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以及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④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眼、矫正畸形等刺破皮肤的手术。

⑤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的日常生活用品。⑥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

⑦要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⑧帮助他人止血时,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徒手接触血液和伤口,要用干净的手绢、纸巾或乳胶手套等物品进行应急处理,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⑨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人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2)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根本措施

①学会识别正确、健康的性知识来源,不要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上获得相关的性知识。

②青少年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恋人之间应彼此忠诚,要对自己健康和生命负责,对他人健康和生命负责,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婚前性行为对彼此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④坚决抵制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

(3)预防艾滋病经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的是HIV由母亲传给其胎儿或婴儿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

HIV感染的妇女,一旦怀孕,最好在孕早期终止妊娠,以免胎儿在孕期感染。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艾滋病病毒感 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1.国家实施免费和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

2.及早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利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有利于及时治疗、延缓发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传播。

3.一旦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测。

4.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包括:发生过未使用安全套的高危险性行为,如与感染者的性行为、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

五、消除歧视,相互关爱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2.歧视或冷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但不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反而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3.未经本人同意,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份,对其个人状况乱加猜测、肆意散布,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

4.青少年应当尊重和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尊重和关心她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5.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会导致他们隐藏和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不去寻求或不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这样既不利于病人就医,也不利于预防病毒传播。

六、“四免一关怀”政策

1.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以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含有条件的中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

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5.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2.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西安市6所中学的375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75份, 回收366份, 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352份, 有效应答率为96.2%。其中城市教师200名 (56.8%) , 县城教师114名 (32.4%) , 乡镇教师38名 (10.8%) ;普通中学教师86名 (24.4%) , 重点中学教师266名 (75.6%)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38名 (96.0%) ;生物教师/校医占5.4%, 其他专业占94.6%;男性155名 (43.2%) , 女性197名 (56.8%) 。年龄为22~62岁, 平均32.9岁。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及调查对象的特点, 以2002 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核心指标构建指南》 (简称“UNGASS 核心指标”) 为指导[3], 结合国内常用认知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由年级主任协助发放问卷, 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 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 UNGASS核心指标包括: (1) 仅与1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2) 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 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病毒; (4)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5) 与HIV感染者共餐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其知晓率和正确率[4]计算公式分别为:

UN知晓率undefined

2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遍掌握较好, 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在90%以上。对艾滋病一般知识问题回答中,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正确率最高, 达到95.7%;对“艾滋病可以预防”和“艾滋病病原体”的正确率也都达到95.2%。但对个别知识点掌握很差, 如对“艾滋病病毒可以用一般方法消灭”正确率仅为14.8%, 对“患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正确率为63.9%。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知识的误解较多, 误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 不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共进餐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 其正答率分别仅为67.1%, 65.2%, 65.9%。见表1。

2.2 UNGASS核心指标掌握情况

被调查教师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为38.9%。“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较高, 分别为91.8%, 86.9%和87.8%;对“仅与一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确率较低, 仅为67.3%;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也有一定误解, 正确率仅为62.8%。

2.3 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352名教师中, 虽然91.8%的人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对于“如果家人或亲戚患有艾滋病”, 75.6%的人表示除了一些危险行为外还会像以前一样对待。见表2。

3 讨论

由于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在全民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学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 了解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5]。在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普遍掌握较好, 一些题目正确率都在90.0%以上, 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个别题目的正确率较低, 主要集中在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 所以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传授。

被调查教师对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低, 仅为38.9%, 对个别题目理解存在误解。这可能与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在计算上要求所有5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有关;另外, 核心指标仅有5道题目, 考察内容有限, 在反映艾滋病知识认知和态度上存在片面性。因此, 建议在以后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设计中, 应在UNGASS核心指标基础上, 根据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此次被调查的教师中, 虽然91.8%的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说明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和深入, 存在一些误区, 所以要加大对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培训力度[6]。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 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对西安市6所中学352名教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教师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还存在一定误解。9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结论应加强西安市中学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 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态度,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1) :4-5.

[2]焦薇, 郑英杰, 董晓莲, 等.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4) :314-3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北京:卫生部, 2003:12-30.

[4]马迎华, 王超, 季成叶, 等.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15-216.

[5]马迎华, 胡佩瑾, 陈以晨, 等.云南省中学生与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 (6) :541-544.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基本知识 篇三

(一)基本概述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期间,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但能够传染艾滋病病毒给其他人。艾滋病病毒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传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主要有: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与他人共享注射器静脉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患有生殖道感染或者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者婴儿。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传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在欧美为16%~20%,泰国为19%~24%,非洲25%~40%。

(二)流行状况

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每天有6 000育龄妇女和2 000儿童感染HIV,截至2003年估计有1 850~2 000万育龄妇女感染HIV,其中受到母婴传播威胁的儿童有250万,新感染儿童为70万,有1 400万儿童因为艾滋病成为孤儿,至今已有50万儿童因艾滋病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了75%。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全球已有3 7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近一半是女性。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专家估计截至2003年底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84万。中国艾滋病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走向普通人群,表现在妇女感染比例增加,随着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人数的增加,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必然会快速增加。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98年的15.3%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39%。在部分高发地区研究显示,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3%~0.7%。艾滋病感染途径中母婴传播的比率从1997年的0.1%增长至2003年的0.5%。我国部分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在艾滋病高流行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35%~50%左右,说明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形势非常严峻。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4个措施:通过健康教育、避免危险行为、安全性行为等方法,预防育龄妇女感染HIV;预防感染的孕产妇的艾滋病母婴传播;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PMTCT+)。国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通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开展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婴儿人工喂养等,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一)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预防及治疗HIV/AIDS的相关知识。

2.对普通人群和夫妇进行健康行为倡导和干预。

3.积极治疗性传播疾病。

4.减少不安全输血。

5.告知相关的可能给妇女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歧视和暴力。

6.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倡导避孕套的使用。

7.进行婚前保健和艾滋病检测,了解婚前感染状态,以利于婚育选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性伴感染。

(二)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非意愿妊娠

1.帮助育龄妇女了解其HIV感染状态。

2.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预防及治疗HIV/AIDS相关知识,包括母婴传播的预防。

3.向HIV感染妇女及其丈夫提供咨询服务,使他们充分了解母婴传播对本人、孩子和家庭的危害,对于今后妊娠能做出知情的选择。

4.提供避孕咨询,避免非意愿妊娠。

5.倡导使用避孕套作为避孕、计划生育和防病的理想工具。

(三)预防感染的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

1.向孕产妇提供充分的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2.确保HIV感染孕产妇能够得到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相关服务。

3.让孕产妇和家庭充分了解母婴传播的危害,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

4.对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

5.对继续妊娠者,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咨询、孕期保健、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服务。

6.提倡住院分娩,提供安全分娩服务,避免产时感染。

7.为新生儿安全喂养提供支持与咨询服务。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关怀和支持(PMTCT+)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主要是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提供综合的支持和关怀,其中又以社区提供产后支持和关怀为主。提供综合的关怀和支持使服务范围扩大和延伸,可以使孕产妇和家庭得到更多的健康保证,进而使更多的孕产妇自愿接受此项服务,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和他们的新生儿以及家庭。关怀和支持包括以下内容:

1.治疗和关怀护理,主要有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和姑息治疗。

2.社会心理支持,包括提供咨询服务、精神和心理支持、随访咨询和社区支持。

3.人权和法律支持,以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人权,包括HIV/AIDS患者的参与,使艾滋病患者能够得到基本的尊重,减少侮辱与歧视的发生。

4.社会经济因素的支持,主要是物质支持、多种渠道提高艾滋病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仅在试点地区开展,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规范的预防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他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为此,国家提出将预防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综合防治重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为预防工作的目标人群。国家为这一人群提供免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为孕产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预防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正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社会动员,形成多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预防体系。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通过加强孕产妇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产后随访等促进预防措施的落实。妇幼保健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承担辖区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培训、信息收集、汇总等工作。及时发现阳性孕产妇,并将情况报告疾病控制部门。疾病控制部门要对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的HIV筛查试验及确认试验给与积极的配合和指导,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孕产妇给与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承担助产服务及婚前保健的医疗保健机构,均要承担预防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并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

现阶段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主要包括:在各地区开展针对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家庭的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多部门参与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医疗保健机构应该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为孕产妇免费提供HIV检测服务;帮助艾滋病感染的孕妇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并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手术或者助产服务;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为阳性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预防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指导阳性产妇人工喂养;为婴儿免费进行HIV检测等。

为做好预防工作,医务人员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时还应该注意严守职业道德,做好保密工作,在工作中注意职业暴露的保护。

4.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四

一、教学目的

1、进行艾滋病普及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最初的来源是什么。

2、艾滋病在我国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对这些存在隐患的行为提高警觉,避免学生参加这样的非法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艾滋病是怎么被发现的,世界各地政府对艾滋病是如何防护的。

2、艾滋病在我国是因为什么传播开的,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

三、四、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以及所带来的启示。

1、课前导入: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绝症,因为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同时现在也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那么这样的超级绝症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怎样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威胁人类的第四大杀手呢?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这个知识。

2、教学方法:陈述法。

3、新课内容:

(1)、艾滋病的发现史: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不过,各国的情况并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总数也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2)、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现史:自1980年代末开始,有人到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当时血站的做法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然后把剩下的红血球分开,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再输入卖血人体内。因为负责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红细胞并不减少,所以卖血者抽掉400毫升(血)不会有明显虚弱和萎靡不振。但灾难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回输中降临了。

事后的研究发现,多个环节被认为有致命漏洞:首先是抽完血后剪断输血管和掐血袋口的消毒钳,这两个器械都与抽出来的全血接触;然后是离心机,当时普遍采用的离心机里面被分成12个小锅,每个小锅里放两袋血,很容易出现血袋被拽破的情况,如果血站分离员不严格操作,未将破损的血袋扔掉,沾有别人血液的红细胞会被回输。有的私人血站就是一台小拖拉机上放一个离心机和几个反复使用的胶皮管子和针头。他们抽血进村,服务上门,现钱交易。

这样一来,只要一个卖血者体内带有艾滋病病毒,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当时老实巴交愚昧的农民他们认为血跟井水一样,抽几桶还是那么多,经常把老水抽出来换新水,去旧血,换新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对身体有益无害。你不去卖血,说明你身体不健康,有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乡村,卖血成了一种生存状态。“公路上站满了搭车去城里卖血的村民,像赶集一样成家成户地去。走在路上还说着,这个胳臂是化肥(尿素),这个胳臂是磷肥。”

在最鼎盛时期,整个河南合法的血站有230多家,非法血站数不清。直到1995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和公安厅发布通知,已经泛滥成灾的血站被大规模取缔,最后一批非法血站也在1997年遭到严厉打击而销声匿迹。但至今非法卖血也未能完全消除。仍有些人在暗中卖血输血。

艾滋病大蔓延的悲剧上演,就来源于大规模的卖血输血……

五、新课小结:

5.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五

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各个时期以及其特点。

2、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了解艾滋病的一些诊断方法。教学重点:

1、患上艾滋病后的几个阶段。

2、在患病的不同阶段人体的状况如何。教学难点:

1、患病后分为几个阶段。

2、患病不同阶段的表现状况。教学安排:(一课时)

1、教学内容:艾滋病的感染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表现。

2、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艾滋病的集几种传播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性传染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我们也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时间很长,我们要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艾滋病了呢?今天我们就要讲患上艾滋病后的分段和表现情况。

3、教学方法:陈述法

4、课堂内容:

一、我国将HIV 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 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 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 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在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 和P24抗原,而HIV 抗体则在感染

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 倒置。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 室HIV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 抗体由 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 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 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 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 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 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 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 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 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 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 数明显下降,多 <200/mm3,HIV 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

此期

临床表现为HIV 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 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 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 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 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 个月以上。

HIV 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 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1)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①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②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③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 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④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⑤皮肤、淋巴结: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 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⑥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⑦常见肿瘤: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2)疾病危害

①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 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 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 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②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③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 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二、诊断鉴别

1、HIV 感染的辅助检查

(1)HIV 抗体初筛试验(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

(2)HIV 抗体确证试验(WB):WHO 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 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

(3)HIV-RNA :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

(4)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5)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2、并发症的辅助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因此总体上可能会涉及到所有种类的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包括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检查及针对

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各部位的超声、X 线、CT、MRI、PET-CT),活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以上检查需要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并发症进行选择性检查。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无论病情是否稳定,均需要监测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HIV-RNA,以便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用药调整。

诊断标准:

(1)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 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

(2)HIV 抗体阳性,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mm3,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几个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我们也讲了一些可以诊断艾滋病的方法。总之,艾滋病对我

6.预防艾滋病讲稿 篇六

同学们相信在座每一位都对艾滋病有所听闻,但对它是否有深入了解呢?现在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到底艾滋病是不是真如我们听说的那样可怕。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短片初步认识一下艾滋病——《爱在阳光下》

我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是1985年6月发现的。它是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随后检查发现他是艾滋病患者。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但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死亡数字居高不下。据估计2004年全球有430万到640万新感染者,280万至350万死于艾滋病。2004年每天估计有1.4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有三分之二是青壮年,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女性尤其容易受感染。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其实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己迫不及待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抵制艾滋病。

首先,什么是艾滋病呢?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

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在2周到8周,一般为8周,只有极个别人的窗口期长达3-6个月(但这种机会万分之一都不到)。现在提供的金标试纸条是双抗原夹心法,最短在感染6天之后就可以检测出来,大多数样本的窗口期在8周内,绝大多数人在2个月后都可以检出,如果高危行为过了2个月仍无法检测出来,基本上没有感染的可能了。

• 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

•(4)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外表看上去比较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

传染给他人。

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 △ 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 △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 △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 △ 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 △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 △ 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 △ 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 △ 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5、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艾滋病的危害

因为艾滋病传播迅速广泛,病情凶险,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极高。(具体数据见下表)据统计,1998年死于艾滋病的有250万人,其中成年人200万,妇女90万,儿童50万。据2000年8月在南非召开的国际艾滋病大会资料,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死于该病的人数已达1800万人。艾滋病亦成为2000年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此,人们又把艾滋病称为“超级癌症”和“20世纪瘟疫”。足见艾滋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影响到生命的质量。

此外,艾滋病还给人类带来日益严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在1981-1991年艾滋病蔓延的前十年里,全世界为其付出直接花费已达2400亿美元。我国目前一位艾滋病人的医疗费用达10万-18万元,约等于一个普通人20年至30年的收入。综上所述,艾滋病在我国,在世界流行之快,传播之广,危害之烈,令人炙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农先生说:“艾滋病蔓延速度快于人类为对付它而做出的努力,它无所不在,真正变成了世界性疾病。因此,加强同艾滋病的斗争已刻不容缓。” 为什么艾滋病会蔓延得这么快呢?原因在于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现在来看一看艾滋病的传染方式

有哪些。

四、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及传染特点

性接触:是主要方式。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

艾滋病的 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输入感染人的血液或用传染方式 他们的血液制成的血液制品)

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哺乳中可传染给婴儿。

其它传染途径: 纹身、穿耳、共同刮脸刀、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等。

根据艾滋病传染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艾滋病的传播是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体液来传播的,只有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后,才有可能被感染。而一般性的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游泳、咳嗽等均不会传染,蚊子也不是艾滋病传播的媒介,因为蚊子体内有一种酶可以破坏艾滋病毒的结构,蚊子所携带的病毒的量不多,感染的时间也不够长,所以不要误解蚊子会传染艾滋病。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正确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五、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

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认识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2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12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为84.8%。其中男生310名(51.3%),女生294名(48.7%);初一学生306名(50.7%),初二298名(49.3%)。平均年龄(13.71±1.07)岁。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79.5%,初中占18.6%,高中及以上占2.0%;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5.8%,初中占55.1%,高中及以上占9.0%。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等。现场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学生无记名自填问卷后,将问卷封入信封内,由调查人员收回。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重复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学生预防AIDS知识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604名学生中,分别有41.2%,70.3%,59.3%的学生知道HIV可以通过性交、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6.1%,20.9%,23.0%的学生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见表1。

根据艾滋病知识内容,大体将其分为AIDS传播途径、AIDS不传播途径、AIDS性质、AIDS防治4类知识,并将其计分,答对1题记1分,将各类知识题目得分相加,除以题目数,得4类知识的因子分(分值范围0~1)。各类知识因子分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性质(0.56)、传播途径(0.53)、防治知识(0.41)、非传播途径(0.23)。

将所有AIDS知识题目得分相加,得总分(范围0~23)。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AIDS知识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男生AIDS知识得分(10.5±4.9)高于女生(9.5±4.2),初二学生AIDS知识得分(11.0±4.8)高于初一学生(9.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性别=2.618,P=0.009;t年级=5.163,P<0.01)。

方差分析显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其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父=0.989,P=0.373;F母=0.058,P=0.944)。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由多到少依次为电视(56.3%)、书/报刊/杂志(47.5%)、广播(21.5%)、医生/护士(19.4%)、朋友(14.4%)、学校教师(11.8%)、父母(9.1%)、互联网(8.8%)。有79.7%的学生回答在学校里没有听教师讲过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内容。

2.2 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

有83.6%的学生对“人类最终能战胜AIDS”有信心,88.6%的学生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有关AIDS知识;85.8%的学生表示应该关心并帮助HIV感染者,61.6%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做朋友;然而只有31.3%的学生同意允许HIV感染者学习和工作,29.8%的学生不同意将HIV感染者隔离;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

将预防AIDS相关态度题目计分,每题赋值范围1~5分,总分范围9~45分,分数越高,表明态度越正确。比较不同年级、性别以及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二学生态度得分(25.9±4.3)高于初一学生(2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艾滋病知识得分,将学生分为≤8分组、9~16分组和≥17分组,比较各组间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得分,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17分组的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28.7±5.0)明显高于9~16分组(25.6±4.4)和≤8分组(24.5±3.8)的学生得分(P值均<0.01),9~16分组学生态度得分明显高于≤8分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3 性行为

有2.3%的学生回答有过性交行为(12/511)。分别有2.3%的男生和2.4%的女生回答有过性交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P<0.01。

3 讨论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55%,其中农村初中(包括普通和职业初级中学)有在校学生2 252万名,约为城市初中学生的2倍[2]。在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受益,还可以通过学生向家庭成员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利于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为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大纲要求初中教育内容中的预防AIDS基本知识包括:(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从初一开始进行预防AIDS教育。如在被调查的初二学生中分别只有42.3%,76.2%,60.1%的学生知道HIV可通过性交、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7.8%,25.5%,29.5%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传播。结果与辽宁、甘肃农村初中生以及灵壁县农村中学生的调查结果[2,3,4]相似。提示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尤其是缺少日常生活中不传播HIV的知识。在教育中,要注意预防AIDS知识教育的全面性。

研究还显示,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与宜春市农村初中生和安徽灵璧县乡镇农村中学生调查结果[4,5]相似。学生预防AIDS态度随着预防AI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越正确,提示学生缺少预防AIDS知识是导致其对HIV感染者不够宽容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在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教育,还要注意不歧视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6]。

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在5万HIV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占56.9%,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1]。提示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青少年婚前性交行为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一个危险因素。本组有2.3%的初中生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知道HIV可通过性交行为传播的学生只有41.2%。提示应重视初中学生中的性交行为问题,在学校预防AIDS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http://www.unaids.org.cn(2008-11-05).

[2]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关注农村地区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392名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性科学,2007,16(12):3-6,14.

[3]马迎华,李农,王超,等.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39-41.

[4]杨武步,李瑞雪.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65-267.

[5]张思明,李松柏,施少平.宜春市农村初三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3-884.

8.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生 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认知 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21-02

艾滋病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青少年业已成为预防的重点人群。中职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其受关注少,成绩普遍较差,长期存在失败经历,有的学生存在自甘堕落、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部分学生有了性经验但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对性往往难以正确认识,种种因素常可导致怀孕、流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性教育的缺失不但影响其学习生活及其未来发展,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甚至艾滋病。本课题组调查了北海市中职学生的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为进一步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在北海市的5所中职学校中随机抽取1366名学生参与调查。学生分别来自三个年级,平均年龄(17.6±2.3)岁。1366名学生中,中职一年级459人、二年级455人、三年级452人,男生708人、女生658人。本研究调查之前均咨询过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意见,在他们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问卷的调查。

(二)方法。对所有受试人员均发放本课题组研究设计出来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行为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等健康危险行为。发放试卷得到学校教师及领导的批准及配合,由经培训后的调查员在班级对调查的目的及问卷填写须知进行讲解并发放调查表。填完由调查员于调查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情况

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态度如下:

关于艾滋病是否由病毒引起的问题,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64.8%)显著高于女同学(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651,P<0.05)。关于是否应将感染的同学隔离起来的调查中,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50.4%)显著高于女同学(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61,P<0.05)。关于是否应与感染的同学继续交往的调查中,1-3年级中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逐年上升。男学生回答正确率(47.7%)显著高于女同学(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9,P<0.05)。详见表1。艾滋病教育的调查:共有797名中职学生接受了艾滋病相关的教育,占58.3%,接受教育的男生报告率(63.1%)显著高于女生(53.2%),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876,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本次调查获得1366份有效问卷,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学生对于能否治愈该疾病的认知率较低,对“是否和已感染的同学继续交往”的知晓率低。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了解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工作、学习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对于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并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外表能看出艾滋病患者,不了解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途径。由此可见,大部分中职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渠道大多是媒体和道听途说,学生获得干预服务最多类型的是提供艾滋病性病宣传资料,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接触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培训少,而且思想上认为艾滋病离他们的实际生活遥远,因而不给予重视,不认真对待,缺乏艾滋病基本知识。在校学生对于防护艾滋病的行为的掌握情况逐步上升,对于多性伴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对于“只与一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传播吗”的认可度和安全套的使用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认知还是没能到达我们之前预计的效果,学生对于“只与一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传播吗”不以为然,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较为轻率,对于安全套的作用态度不明确。从这些情况来看,在校学生群体存在HIV感染高危倾向,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此外,通过调查得知学生有歧视艾滋病群体的倾向,不愿意与该群体接触,可见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很肤浅、缺乏系统性。说明在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只是局限在知识的层面,学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相关教育还不够全面,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艾滋病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刻不容缓。

从调查数据看,青少年这一群体AIDS患者被社会歧视的比率较高。而消除社会的歧视不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这中间有一个漫长的知识转化为态度、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而且具备预防艾滋病的态度也不一定能反映到行为上,只有从行为上真正做到了自我保护才能有效。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比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

对于在校学生群体需要的艾滋病知识信息方面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介绍、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毒品危害等方面,同时也包括感染者生存现状、性知识和性病预防、生活技能、避孕方法等。但是,目前学校、社会相关艾滋病宣传教育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相关宣传教育仅限于宣传报栏、宣传手册或穿插在其他课程中简单带过。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将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感染者生存现状、毒品危害、性知识和性病预防、避孕方法、健康生活技能辐射到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中。应在中职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并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套。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道德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

四、建议

综上可见,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尚不够深入,对于性行为的相关教育与艾滋病的教育存在着缺失。教育部门及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力度对学生实施性健康教育,从根本上遏制高危性行为与艾滋病的传播泛滥。通过对在校生性行为态度以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学方式和干预手段,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同时,制订有效的防艾教育方案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进而培养学生个人的性价值观,培养对家庭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自己对家庭和别人的义务与责任;提高学生防治艾滋病的自我效能,减少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性和成年后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9.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篇九

2009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讲座

2009年12月4日19:30,广东教育学院红十字会在综合楼B305举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题讲座。出席此次讲座的嘉宾有医务所潘医生,学院学生会,团委,社联,学生助理员办公室,烛光报社,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讯社等社团和学生组织的代表。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宣传和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广东教育学院红十字会继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画展”后,请来医务所潘医生为学院师生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会前,每位与会同学都领到红十字会派发的小礼物——书签和防治艾滋病知识小传单。

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讲潘医师介绍了关于防治艾滋病和甲型流感的知识,第二部分是红十字会主任介绍安全套使用方法。潘医师就如何防控艾滋病等相关知识为同学们作了详细的讲解。她介绍了今年艾滋病主题:普遍可及和人权并讲述了关于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发病状况、阶段以及感染艾滋病的三大途径,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她还结合近期甲流爆发的现状介绍了有关甲型流感的情况,重点要求大家学会“七步洗手法”。

最后,为了让同学了更加了解关于安全套知识,红十字会主任邓倩晶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向同学介绍如何使用安全套等方面的知识,并让同学懂得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认识到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同时也懂得了怎样去关爱艾滋病患者。

广东教育学院数学系

李小丽

10.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篇十

一、艾滋病的发现和流行状况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缩写。艾滋病是译音。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艾滋病病毒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2)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就与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3)病毒基因多变;(4)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唾液、尿液也可能有少量存在。

(5)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均可对艾滋病病毒有效;(6)感染者潜伏期长,病死率高;(7)病毒基因组比已知的任何逆转录病毒基因都复杂。

二、艾滋病的传播

1、全球艾滋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自1981年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开始在全世界迅速流行。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在当今世界各地迅猛传播,并不是艾滋病病毒突然变得强大了,而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在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同性恋人群中迅速传播;(2)广泛的世界性旅行,带病毒者很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3)静脉吸毒者大量增加;(4)输血需求者增加;(5)人群的城乡流动频繁;(6)卖淫、嫖娼数量增加,性乱行为增加。

2、艾滋病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是世界艾滋病病毒播散的主要方式,全球因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70%。当初以同性恋和静脉吸毒传播为主的欧美国家和外来输入为主的亚洲,现今艾滋病病毒传播正在或已经转为以异性间性传播为主。由于特殊因素,我国的情况与全球,特别是与我们周边国家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播模式有所不同,通过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占全部报告数的70%,但当传染源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最终同样会转到异性性传播为主的传播模式上来,这是世界艾滋病流行的普遍规律,我国也不会例外。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在怀孕期、分娩期或哺乳期时,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哪些体液中?

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但是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足以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4、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能长时间存活吗?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O高温、干燥及常用消毒药品如漂白粉、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5、输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的血液是否还有传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输入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的血,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但是由于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有局限性,病毒感染人休后,一般需要2周至3个月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从而被临床检验方法检测出来。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够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如果已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恰逢在“窗口期”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可能呈现“阴性”,但其血液中已有病毒,可以传播给别人,遇到这情况的几率是极少的。

6、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采取什么方法可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如果HIV阳性的妇女坚持怀孕,一定要先到有艾滋病治疗经验的医院或母婴保健机构咨询后再受孕,以使这种母婴传播的几率降到最低。具体措施包括:孕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具体的药物和服药的时间由专业医生提供;选择性剖腹产或产道消毒;避免母乳喂养,婴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以及婴儿的追踪和观察。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使这种危险降到2%。

7、艾滋病能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吗? 下述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1)-般性的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2)礼节性接吻;(3)同吃同饮;(4)共用厕所和浴室;(5)使用共同的办公用具、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6)上同一所学校。

8、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

11.预防艾滋病 篇十一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内容

医疗关怀

1为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包括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对有适应证者提供抗病毒治疗。

2为HIV/AIDS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HIV的孕妇,能够耐受某一些抗HIV药物的治疗,且无明显的致畸作用。

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感染HIV的孕产妇,特别关心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分娩时及分娩后应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不幸感染应该怎么办、分娩后母亲本人能得到什么服务、孩子以后的抚养和教育问题等等。医务工作人员还应帮助HIV阳性孕产妇应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反应,帮助她们保护其感染状态不被公开。同时要教育HIV阳性孕妇,分娩时要告诉接生人员自己的感染状态,与医护人员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得到更好的预防传播的干预服务。

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VCT是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综合关怀的切入点。应鼓励婚前及孕期进行医学检查。为HIV阳性孕产妇的配偶及子女提供VCT服务。

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应避免不必要的生育并通过安全性行为防止家庭内传播。规劝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HIV感染者尤其不应有多个性伙伴,不得从事商业性服务。

临终关怀和孤儿关怀

艾滋孤儿已成为现实问题。HIV感染者即将逝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在为他们提供医学支持的同时,从精神上给予安慰,是PMTCT+的重要部分,应建立良好的孤儿关怀体系。

经济支持、教育支持和消除歧视及耻辱感

提供经济支持可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有利于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受HIV影响的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HIV对孩子的影响;为HIV感染孕产妇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有助于加强她们应对各方面压力的能力。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原则

多部门合作

PMTCT+不仅是妇幼保健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事,还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卫生系统其他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计划生育、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参与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有的妇幼保健网络是PMTCT+工作的基础机构,现有的妇幼保健工作者是PMTCT+的骨干力量。

部门密切协作

各部门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要加强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协作,让各部门、各系统成为协调运行的一个整体。

知情同意

知情权是每一位孕产妇享有的正当权益,无论检测、服药或其他操作都须在孕产妇对其利益和风险充分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样做既保护了接受服务者的权利,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卫生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

1.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妇幼保健院是负责婚前保健的主要机构,在提供婚前检查的同时提供VCT服务,能够从源头控制住母婴传播和家庭内传播。同时向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VCT服务,并动员其配偶接受VCT服务,以扩大检测面。

2.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妇幼保健院应该向感染的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解答她们经常遇到的有关感染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问题,打消她们的顾虑,使她们能够并且愿意接受干预措施和其他

服务。

3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措施

督促医疗机构为感染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督促医疗保健机构落实对感染孕产妇及婴儿的预防用药、随访、保健、人工喂养、定期检测等预防措施。

4预防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意外妊娠和推广安全性行为,可以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向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生育咨询,帮助她们制定生育计划防止意外妊娠,并且提供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5.医疗关怀

与疾病控制部门和医院配合开展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医疗关怀,包括结核等机会性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由医院或疾病控制部门负责,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也可以参与对孕期妇女发放药物及监督服药。

医疗机构

承担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和儿科,应为孕产妇提供VCT和心理支持及咨询。妇产科及儿科医生应对艾滋病保持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帮助。

对出现严重病情的艾滋病孕产妇需要治疗时,应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提供终止妊娠服务,治疗应在医院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处置,必须时提供转诊服务。

具有专科特点的医院应充分利用人员和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其他医疗部门的工作,开展机会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艾滋病预防与管理的主要机构,要与妇幼保健部门共同为孕产妇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要充分利用为艾滋病感染者所设的咨询室或关爱机构,为服务对象及其性伴提供方便、保密或匿名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

计划生育、妇联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我国有很健全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妇联系统,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为广大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得到需要的服务。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传播。通过基层的妇女干部,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社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利用社区的支持机构,与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相结合,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了最为广阔和坚实的平台,在社区可以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使各项预防措施得到延伸。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对孕产妇及其婴儿的追踪管理,减少阳性孕产妇的失访。通过社区服务可以促进阳性孕产妇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

在社区可以通过最直接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改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心态。通过争取对艾滋病家庭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支持,使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通常艾滋病患者的最后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总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怀与支持中很多工作单靠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或机构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多个部门和系统的合作,譬如药物和病人的统一管理要依靠疾病控制系统;孤儿关怀、经济和教育支持要依靠民政部门;与其他艾滋病项目或工作的结合需要与其他项目的实施部门合作等。

上一篇:《失明的女孩》的阅读答案下一篇:出轨离婚起诉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