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中物理会考

2024-10-02

陕西高中物理会考(9篇)

1.陕西高中物理会考 篇一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2.陕西高中物理会考 篇二

物理学科具有一些特殊性——现象抽象、理论抽象、逻辑和计算思维严密。所以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方面较其他学科而言相对困难。相应地, 在高中物理会考教学出现了如下一些误区。

一、教师主观降低要求, 教法单一

面对会考, 教师们只讲会考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原本应该平时做的物理实验放到会考实验时才做, 使得这门课的开设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需要引入教学创新。

1. 授课内容创新

教师可以结合与社会热点、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观察自然界、生活、社会,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新信息, 并且与课堂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 授课形式创新

将单一传统讲授课改为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可由实验补充的内容, 可以先问题后实验、先猜想后实验;对新概念、新规律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归纳”的模式, 即由物理情景提出问题, 然后由学生讨论和分析, 最后学生或教师总结;对曾学过而现在需要加深、巩固的知识可以采用“自学——提问——分析归纳”的方式;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采用专题讲座或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学校进行科技活动。

3. 作业形式创新

将知识型作业改为能力型作业。基础知识采用小结形式实现线索联系, 基本规律采用习题点面结合方法加以熟悉和运用, 基本现象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将封闭型作业改为开放型作业;作业要少而精, 选择、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 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比较、相互观察的形式对作业进行评改;将随机型作业改为能力限时型作业, 把知识针对性强的作业定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段时间, 并当堂评改。

二、教法按书就班, 缺乏灵活性

教师按书就班, 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 像这样毫无生气的育人环境,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要改变这种现状, 唯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反映学生主体为原则。

1. 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说是学习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长期的传统教学通常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内在潜能的开发, 而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 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就需要利用学科特点, 利用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寓乐于教、寓美于教、寓精神于教。

2. 引入高新技术的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

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物理情景外, 还可以引入如“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有关知识, 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或组织教学过程, 可预先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授课的相关环节, 如一些演示实验, 然后安排他们在上课时向其他同学展示和分析, 使他们体验到异乎寻常的成就感,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极大热情;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势, 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 采用模拟手法, 通过声音、图形、动画, 给学生展示未知事物的形态、现象以及发生过程的新奇现象, 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它应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培养更多的创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观点。高中物理课程其实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由此, 应该将它予以重视,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获益匪浅。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3.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的几点做法 篇三

一、加强团队合作,注重集体备课,因为它能给教师互相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实现集体智慧汇集和智力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节复习课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才走向课堂的,这样才能把老师最好的部分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我们集体备课主要分三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评价反思。

1.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深入研究课本、考点、复习资料,把握好重点、难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拿出自己的教案。

2.集体备课。我们的集体备课固定时间、地点、人员和备课内容。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点、难点、热点考点、教学策略等进行磋商,形成共同教案。

3.课后评价反思。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做到一课一反思。一堂课下来,肯定有可取之处,针对当时备课的初衷,或者在教学的环节中有什么新的情况和问题,课堂中又是怎样灵活机动的,都可以作为课后小结写出来,这对于今后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帮助。但是真正的教学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二、会考复习思想动员,关注学生复习阶段的心理变化。

1.要使学生引起对会考的重要性,会考成绩与高考成绩之间的联系,排除认为会考不管考得怎样,高考也能考好的盲目思想,要以会考促高考;

2.向学生介绍复习内容的时间安排、复习的方式、试题结构、难度值等情况;

3.提出复习阶段的学习与行为要求,以及这阶段各学生自己的错题整理; 4.各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争取达到的会考等第成绩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认真研究《会考标准》。

1.老师认真阅读会考的考核要求,深刻理解会考的内容要求、会考的能力要求、会考的考核层次、会考的等第标准;

2.老师用一天的时间去做近四年的会考试卷,更深一步理解《会考标准》,掌握会考试题的难度值,从而寻找怎样的试题让学生训练;

3.了解当年高考的《考试说明》与《会考标准》之间的区别及变化; 因此这样对重点、难点、热点就了如指掌,那么在指导复习上就能减少盲目性,大胆取舍,讲练才准确,才能到位。

四、全面复习,落实双基。

会考是一项终结性考试,其试题的特点是重基础、覆盖面大。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有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所谓能力也包含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复习时,思想上重视,强调通性、通法的训练。我们的体会是:

1.用好课本。在复习应紧扣教科书,最大限度地利用教科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对教科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要弄懂、弄通;弄清定理、公式的适用范围、前提条件;对重要的常用的定理、公式会变形、会推导;对教科书 的习题要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切不可离开教科书搞题海战术或猜题、押题。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更新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基本训练也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要素材,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在没有扎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之前就去攻难题、搞综合提高,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因此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用好课本。

2.精选例题、习题。要求选择的题目典型有代表性,体现通性、通法,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3.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对“三基”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经过适量、适当训练才能达到。因此,每练一题就应是一次学习和巩固,一看到这类问题马上就是能想到涉及这类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及解决它的常用方法。使之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

4.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对“三基”的复习不止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重要的是要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的过程。

5.坚持每天批改作业,坚持每周一测试。每章一过关,并注意纠错的功能。

6.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选修分科的差异等因素,在会考复习中进行分层辅导和提出具体的、符合实际的会考目标能提高复习的实效。对于理科的同学,会考的目标是争取优秀,会考复习是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训练,学生感到适度的压力,在复习时会主动地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对于文科的同学,要求会考争取良好以上,会考复习作为高考综合科的第一轮复习,适当拓宽知识的宽度,注意培养综合能力,复习要全面;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消灭不及格,开展个别辅导。做好个别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例题、习题一般有必做和选做之分,尤其对较差的学生不鼓励做选做题,强调在系统复习阶段抓好基础,并在作业、辅导等环节上给予帮助。而对尖子学生要求必做,而且进行专题辅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的学习质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科学与民主。

所谓科学。

1.容量要科学,容量要大但不过多,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重点和学生疑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

2.内容要科学。对知识把握要准,选题要典型,重点要突出,狠抓“三基”,体现通性通法。

所谓民主。就是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搞权威,不强加于人,不挖苦责备人,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其结果往往是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有多种思路,对的奇妙,错的也精彩。实践证明,经过教师科学而精心的组织,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效果好,效率高,也使教师的课后辅导轻松了许多。

六、会考物理复习中下面几个方面的导与引。1.构建力学、电学知识网络体系;

2.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3.掌握常用解题方法和策略。对于选择填空而言,除传统的直接法以外要特别注意间接法的应用。其中包括筛选法、赋值法、图解法、验证猜想法、综合分析法、特殊法。“方法活则易,方法不当则难”。灵活解题是提高准确率与答题效率的重要途径。4.注意审题、严格解题规范、提高运算能力;

5.以错纠错,查漏补缺。准备一本“错题本”,将做错的试题集中起来并订正,以便在考前细细品味;

6.提高应试技能。“考试是一门学问,要把平时考试当做正式的会考甚至高考对待,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4.陕西高中物理会考 篇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情况中,人或物可以被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动作 B.研究乒乓球比赛时球的旋转方向 C.研究学生做课间操时的体操动作 D.研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 2.甲、乙两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并排走在平直的校道上,在此过程中 A.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甲同学是静止的 B.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乙同学是静止的 C.若以甲同学为参考系,则乙同学是静止的 D.若以乙同学为参考系,则甲同学是运动的 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A.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为0.7 s B.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约为85 min C.校运动会100 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l2.8 s D.省运动会开幕式于2014年10月25日下午l7时开始

4.图l是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运用已非常广泛。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传感器是 A.声音传感器 B.温度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压力传感器 6.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牛顿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 B.爱因斯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7.如图2所示,如果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为h,那么从抛出 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2h 2h B.2h h C.2h 0 D.0 2h 8.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衣机把动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C.电饭煲把电能转化为动能 D.燃气热水器把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9.人和船静止在水面上,当人沿水平船板向船头奔跑时,船会向后退,如图3所示。使船后退的动力是

A.人对船的摩擦力 B.船对人的摩擦力 C.水对船的浮力 D.人对船的压力 10.电风扇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应用

A.电磁感应现象 B.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1.图4是条形磁铁的部分磁感线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a、b两点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磁场方向为图中Ba指向 B.b点的磁场方向为图中Bb指向 C.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于b点的磁感应强度 D.a点的磁感应强度小于b点的磁感应强度

12.在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下列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转速 B.线速度 C.角速度 D.周期

13.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位于赤道的正上方,而且 A.运行速率可按需要取值 B.运动周期可按需要取值 C.离地心的距离是确定的 D.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取值

14.如图5所示,小磁针放置在螺线管轴线的左侧,当螺线管通以恒定电流时,不计其它磁场的影响,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是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15.有一种飞机在降落的时候,要打开尾部的减速伞,如图6所示,在飞机减速滑行过程中,减速伞对飞机拉力做功的情况是

A.做正功 B.做负功 C.不做功 D.无法判断

16.图7表示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7.侧壁开有小孔的开口塑料瓶,装满水后自由下落过程中,发现小孔没有水流出,原因是瓶中的水

A.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超重状态

C.处于平衡状态 D.有时超重,有时失重

18.如图8所示,小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取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 A.在A点的重力势能EP=mgh1 B.在C点的重力势能EP=mgh2 C.在A点的重力势能EP=mg(h1一h2)D.在C点的重力势能EP=mg(h1一h2)19.重500 N的运动员,用300 s的时间登上高60 m的山丘,那么他登山的平均功率最接近

A.10 W B.100 W C.1 kW D.10 kW 20.如图9所示,重物悬挂在细线中央,处于静止状态时两段细线间的夹角为θ。细线所受拉力较小时的夹角θ是

A.120°

B.90°

C.60°

D.30°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l5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1.某同学探究滑块运动规律的v一t图象如图l0所示。由图可知,滑块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在0~1s内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末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2.如图11所示,轻弹簧一端与墙壁相连,质量m=2 kg的木块沿光滑水平地面以v0=4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木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其最大弹性势能 EP=_______J。23.小球从离地面45 m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l0 m/s2,那么该球从下落到着地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经历的时间为______s,落地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4.把一个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q,放入电场中的某一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F,则该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_______;如果在该点放人电荷量为q/2的点电荷,则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_______,该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________。

25.一根长l=0.2 m的导线,通以I=3 A的电流,垂直放入匀强磁场中,它受到磁场作用力的大小F=1.2×10-2N,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_______T;若将导线的长度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则导线受到磁场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方向与磁场方向_______(选填“垂直”或“平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6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中要求作答)26.在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

(1)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则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s;(2)某同学打出一条纸带如图l2所示,根据纸带可以判断,小车做____ 直线运动(选填 “匀速”或“加速”);

(3)本实验采用了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27.图l3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

(1)应选用密度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材料制成的重锤;

(2)将打点计时器水平固定在竖直铁架台上,且两个限位孔必须 在_____________(选填“同一竖直面内”或“同一水平面内”);(3)由于阻力的作用,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和动能的增加量△Ek比较,△EP_______△Ek(选填“>”或“<”)。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8、29题各6分,第30题7分,共19分。解题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而 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8.飞机在跑道上以a=1.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从零增大到v=60 m/s的过程中,求:(1)飞机运动的时间t;

(2)飞机运动的位移大小s。

29.如图l4所示,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A、B相距r=3×10-2 m,电荷量分别为qA=+2 ×10-7C,qB=-3×10-7C,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问:(1)点电荷A受到库仑力的方向如何?(答“沿AB方向”或“沿BA”方向)(2)点电荷B受到库仑力的大小是多少?

30.图l5为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平抛运动的图景,铅球分别以三个大小不同的初速度从同一点水平抛出时,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C三点。(1)如果铅球以最大初速度抛出,则落地点是哪一点?(2)如果铅球的质量m=3 kg.抛出点离落地点的高度h=5 m,g取10 m/s2,则从抛出到落过程中重力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3)如果铅球以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则铅球落地时的动能Ek是多少?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D 2.C 3.D 4.A 5.C 6.D 7.D 8.B 9.A l0.D 11.C l2.B l3.C l4.A l5.B l6.A l7.A l8.C l9.B 20.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15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 横线上)21. 1 匀加速 2 22. 减小 增大 16 23. 10 3 30 24. F/q F/2 F/q 25. 2×10-2 6×10-3 垂直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6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 的横线上或按题中要求作答)26.0.02 加速 控制变量法 27.大 同一竖直面内 >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8、29题各6分,第30题7分,共19分。解题时要求写出必要 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8.解:(1)由速度公式vt=v0+at„„„„„„„„„„„„„„„„„(2分)得„„„„„„„„„„„„„„„„„(1分)(2)由运动学公式vt2-v02=2as„„„„„„„„„„„„„„„„„„(2分)得

„„„„„„„„„„„„„(1分)29.解:(1)库仑力的方向沿AB方向„„„„„„„„„„„„„„„(3分)(2)由库仑定律得:

„„„„„„„„„„„„„„„„„„„„„„„(2分)

=0.6 N„„„„„„„„„„„„„„„„„„„„„„„„(1分)30.解:(1)C点„„„„„„„„„„„„„„„„„„„„„„„„(2分)(2)由功的计算公式得:

WG=mgh=3× 10×5 J=150 J„„„„„„„„„„„„„„„„„„(2分)(3)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解得说明:以上三题用其它方法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

5.会考物理学史总结 篇五

1、胡克:物理学家;发现了(F弹=kx)(英国胡克定律)

2、伽利略:的著名物理学家;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主要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意大利理想实验)

3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英国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4、的基础。(丹麦行星运动规律)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扭秤装置)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9、库仑:科学家;巧妙的利用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法国库仑扭秤)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察。(1820年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831年电磁感应)

17、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6.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7.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篇七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平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平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8.陕西高中物理会考 篇八

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发现:

1、实验时若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看远处物体时,实验结果有多种情况: 如图1所示,物体在长焦距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它的小实像成在短焦距目镜的2倍焦距之外,它有又通过目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小了。

如图2所示,物体在长焦距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它的小实像成在短焦距目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它有又通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是因为短焦距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比短焦距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所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大了。

如图3所示,物体在长焦距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它的小实像成在短焦距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它有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大了。

根据实验可知:用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看远处物体时,人眼看到的物体不一定是变大了(图1所示变小、图2和3所示变大)。

2、实验时若把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看近处物体时,实验结果也有多种情况: 如图4所示,物体在长焦距物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它的大实像成在短焦距目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它有又通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大了。

如图5所示,物体在长焦距物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它的大实像成在短焦距目镜的2倍焦距之外,它有又通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因为短焦距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比短焦距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所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小了。

根据实验可知:用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看近处物体时,人眼看到的物体也不一定是变大了。

3、实验时若焦距长的透镜靠近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物体时,实验结果也有多种情况,根据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性可知:看远处的物体时不一定是变小的;看近处的物体时也不一定是变小的。

总上所说,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笔者肯定的回答:答案一定不是前面那个教学用书上的说法,两透镜相距一定距离时,若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变大了,两透镜相距另一距离时,人眼看到的物体可能是变小了,这要看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两透镜焦距的关系。

9.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 篇九

本人很荣幸在2012年1月12日至16日参加了北京市高中地理会考的网上阅卷工作。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四次会考。虽然阅卷工作紧张而繁忙,但是通过和同行的交流与切磋,我对高中地理会考要求的理解以及会考命题趋势的判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我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本次地理会考的命题立意凸显了注重基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落实“稳”字,追求“变”字。考题具有明显的梯度和难度,突出图文结合,注重对考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察。

本次阅卷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落实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注重联系实际,提高答题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大功夫予以落实。鉴于此,我对本次阅卷及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如下心得:

一、落实基本概念

从今年的会考试题看,大部分试题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如今年会考主观题第二题,若学生概念理解不到位,图文对应出现问题,不会用简要的字词表达一个地理过程,则很难在该题目上得高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环节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复习条块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辅之以图片、视频,增强学生的形象理解。并联系身边的日常实际,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读图能力

读图、识图、绘图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手不释图”,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边必备地理知识图册,因为它加载了本课程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通过不断练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读图、识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图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解题能力和规范作答训练

通过本次阅卷的结果来看,在主观题的答题中暴露出学生的不少弱点,审题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能力欠缺,答案不规范,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有待提高。如第二题,干湿状况与热量混淆,如有的考生答为“湿热”。还有比如错别字,如“冬”写成“东”,“炎”写成“严”,“湿”写成“温”,“低压”写成“底压”等,要引

以为戒。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环节简化板书,从严要求,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在平时的解题作答过程中,做到语言规范、严谨,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会考阅卷,本人获益匪浅,我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中地理会考说明》是我们进行会考命题的依据,为我们进行科学命题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有了会考说明并不等于就有了较高质量的会考试题。我们通过命题实践体会到,要保证会考试题的较高质量,就必须彻底摆脱高考试题的影响,树立起同高考试题完全不同的会考水平考试试题质量观;我们绝不能片面地以试题的难度论高低,而是主要看试题能不能充分体现水平考试的要求,具体说就是看试题能否既反映出高中地理所应达到的实际水平,又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均可达到要求,两方面均符合要求,才算得上高质量的会考试题。

怎样才能在试题中充分体现水平考试的要求呢?我们在命题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

1.会考试题要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会考是水平考试,这种考试性质就要求试题必须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地理学科高中毕业的实际水平。但是,部分师生从应试的角度出发,总希望在会考说明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圈定重点,缩小考试范围。对此,我们一方面反复耐心地宣传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体现会考水平考试性质的客观要求,因而坚持不再进一步圈定重点;另一方面在命题实践中反复探索地理会考试题合理的知识覆盖面与知识构成比例。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对章的覆盖率要求达到100%,节的覆盖率达到75-85%,知识点的覆盖率达到40—45%,即可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状况(见表12);同时,试题中各章内容所占分数和自然、人文地理各约占一半的比例,都反映了高中地理会考试题的合理知识结构(见下页表13)。

表12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知识覆盖情况

表13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各章所占分数

2.会考试题要着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学科能力

会考的水平考试性质,还要求我们的试题必须着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学科能力,特别要重视对地理学科能力(包括运用地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等)的考查。我们在命题实践中的做法是: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做到每份试卷中地理基础知识所占比重均在80%以上;另一方面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对以地图为中心的地理图象运用能力的考核,使其比重一般占到每份试卷的60%左右(见表14)。

表14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考查地图及其他地理图象的比重

3.要控制好会考试题的难度,保证会考取得较高的及格率和适当的优秀率

会考作为一种水平考试,要求试题要有适宜的难度。试题过难,使大量考生达不到及格标准,水平考试的性质就得不到体现,也容易挫伤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试题过易,虽然皆大欢喜,但不能反映高中毕业的应有水平,会考也会失去意义。北京市的会考实践表明,根据本市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在不改变考试范围、考试水平和不降低及格标准的前题下,如能使及格率达到90%以上,而优秀率控制在20-30%,这样的试题难度就是比较理想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要在保证较高及格率的前提下又把优秀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就更不容易,几年来北京市高中地理会考成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5)。

表15 历年高中地理会考成绩比较

从表15数字可以看出,几年来北京市高中地理会考的成绩,除1993年及格率和优秀率都偏低以外,其余几年优秀率都偏高些,尤以1996年最高。经过命题组几年的研究探索,逐步摸索出了经验,1997年终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几年来,我们在控制试题难度方面的做法主要是:第一,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出衡量试题难度的较为客观的标准,即根据考生得分率将试题难度分为五级,易、中、难比例为6∶2∶2。第二,根据上述标准对历年试题进行认真分析(见下页表16),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针对不同题型的特点,选择与安排不同难度的试题,如单选题和填空题数量多、涉及知识面广,而每道题知识容量小,适宜考查难度不大的地理事实与地理概念;双选题、综合题数量虽不算多,但涉及知识层次较深,适宜考查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地理基本原理及综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教学实际,为控制试题难度打下良好基础。

表16 历年高中地理会考试题难度比较

(四)认真分析会考试卷,指导全市高中地理教师认真改进教学

上一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一篇:社保基数调整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