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知识

2024-08-31

农业管理知识(共9篇)

1.农业管理知识 篇一

经济师《中级农业》:农业企业管理体制

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一、建立与健全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意义与原则

中级经济师农业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企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它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的划分、组织机构、责、权、利关系,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企业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二、农村双层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由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管理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职能:(1)管理协调。行使土地公有权,组织农业基本建设、抗灾;对合作社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对合作社的重要活动规定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对重大问题做出统一决策等;(2)生产服务。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组织一家一户办不到或虽能办到但不经济的事情;(3)资产积累。管好用好现有的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统一组织,筹划兴办企业。

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1)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是集体占有,集体统一使用;而现在,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但承包给农户使用,但农民没有处置权,不能买卖、出租。一些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等仍归集体左右,由集体统一筹建和管理。一些中小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归农户所有和农户使用。(2)在经营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经营,现在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分配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核算,按共分进行分配;现在是家庭核算,包干分配。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经营纳入合作经济体系,既坚持了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途径:(1)健全农业合作社组织,这是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保证。(2)完善土地承包形式,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行“双田制”;搞好土地的定等估价;实行土地调整、转包和转让;实行土地有偿承包制度。(3)加强制度建设。(4)发展集体经济。(5)强化服务功能。

2.农业管理知识 篇二

1 农业迎来大数据时代

1.1 大数据及其特性

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基础信息设施的完善, 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互联网发展臻于成熟, 移动终端设备数量增长迅猛, 产生了众多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 由于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客观上为大数据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而拉开了大数据时代的序幕。

早在20世纪80年代, 阿尔文?托夫勒就前瞻性的预测出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 并赞誉大数据将是信息化革命浪潮中的华彩乐章。2007年美国图灵奖获得者吉米?格瑞在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出, 科学研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从经验探索、理论模型、计算仿真, 到现在进入数据探索阶段。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大数据一词来源于英文Big Date, 用“海量数据”来描述“大数据”并非十分严谨。目前, 所熟知的大数据的概念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 麦肯锡咨询公司对大数据做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显然, 该定义对大数据的判断采取主观标准, 随着软件工具存储、分析等能力的变化, 大数据的标准也会相应的做出调整。同行业数据的大小不同, 处理软件存在差异, 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同样的数据量, 在这个行业属于大数据, 放到另一行业就不能算作大数据。根据大数据的特点, 通常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3V, 即Volume (大量化) 、Variety (多样化) 、Velocity (快速化) , 这三个特点同样也表现出大数据所隐藏的巨大value (价值) , 因此, 有些人将其归纳为4V。除此之外, 大数据还有veracity (精确性) 和Complexity (复杂) 的特点。

大数据的首要特征就是数据体量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 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加和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的增加, 我们所获取的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指数级增长, 数据量在不断刷新一个个新的量级单位,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预计, 大数据将会以每年50%的速度在爆发性增长。

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量大, 而且数据类型多样化。多样化是指大数据种类繁多。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并不完全相同, 大数据除了具有和海量数据相同的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外,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大数据拥有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 而且非结构化数据所占比重快速增长。根据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 在众多的数据中, 80%~90%的为非结构化数据, 增长速度比结构化数据增长快10~50倍。

快速化是指数据的流动和处理速度更快。随着信息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源源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 数据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相应的导致数据的处理速度也在加快。大数据处理方式的与传统的批量式分析不同, 大数据更注重实时分析。

数据的风靡除了具备信息技术等客观条件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数据所蕴含的价值, 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价值。当然, 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和数据量的大小成反比, 一个单一的数据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 但大量的数据则积累和隐藏了丰富的财富。其价值具有稀疏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质。大数据所存在的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的快速处理的特点, 都表明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1.2 农业大数据及其特征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庞大的数据, 这些数据广泛存在于耕地、育种、播种、施肥、植保、收获、储运、农产品加工、销售、畜牧业生产等各环节, 包括跨行业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相关农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 农业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思维变革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农业大数据除具备大数据的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性、精确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性外, 还有其自身的特征。农业大数据产生于农业领域, 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农业资源数据、农业生产资料数据、农业技术数据库、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和农业机构等多种数据, 而且, 农业生产环境具有特殊性, 受土壤类型、气候类型、作物种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就使得关于他们的数据具有多维、动态、不确定、不完全等特征。

2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管理中的作用

农业大数据的最重要价值就是收集农业大数据对其进行挖掘, 寻求蕴含在其中的经济价值, 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及其相关经营做出科学的预测, 以指导农业的发展。

2.1 农业大数据助力农业的科学发展

农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 农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不可缺少的物品;另一方面, 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高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具有自身的特点,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 属于自然再生产。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 要重视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借助于大数据技术, 对所收集到农业大数据进行挖掘, 通过数据反映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特点, 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将资金、技术投入到需要优先发展的农业生产行业,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改进农业经营方式, 调动生产积极性。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制度层面的问题, 主要解决如何经营的问题, 只有恰当的经营方式, 才能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如何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 传统的做法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但确保随机抽样是非常困难的。采样过程中若存在私见, 分析结果则会有较大出入。因此, 随机抽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只是在不可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的情况下的选择。利用农业大数据的分析技术, 我们可以避免遗漏数据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全体数据的分析, 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如在农业合作社管理中, 通过对组织规模、生产技能、管理和经营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影响组织管理的因素, 进行经营方式的选择, 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增强农业竞争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农业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指导, 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在信息技术指导下的现代农业生产, 利用大数据技术, 能够对农业生产中将产生的问题事前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可以针对作物品种的特性, 改良和培育新品种;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使用肥料;通过对气象信息的预测, 合理的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

2.2 预测涉农企业生存环境, 增强企业竞争力

涉农企业通常有四种类型:一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农资企业, 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是农产品流通企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涉农企业逐步发展并壮大, 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涉农企业除了具备普通企业的社会作用外, 还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涉农企业在运作中创造了大量的岗位,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流通企业解决了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 对于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涉农企业在目前的管理中, 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影响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如对市场变化不敏感, 技术创新缓慢, 生产调整滞后, 从而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弱, 发挥的作用有限。

利用农业大数据对涉农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如将农业大数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上, 通过对多个数据库 (比如销售历史、天气预报和季节性销售周期) 进行分析, 来提高存货预测能力, 实现最优存货管理。对运输进行优化处理, 使用路径优化功能提高车队和配送管理水平, 优化物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 采用实时的传感器数据来跟踪土壤、气候等信息, 指导农业生产操作。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分析来自客户反馈的数据, 不仅能够提高营销水平, 而且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调整, 指导下一步的产品研发。

2.3 完善政府运作方式, 推动政府科学的农业决策

政府自身组织结构、行政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等是影响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因素。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整合、关联数据、信息发布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为政府利用大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 利用农业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 将会促进政府组织形态的改革, 转变政府治理模式。从长远来看, 大数据将会对政府管理范式、政府职能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能够改变政府的管理方式, 促进政府科学决策,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决策是政府行使各项职能的基础, 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成效。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 政府可以在农业生产以及涉农企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科学的决策。政府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据优势, 利用大数据的完整性、快速性特点, 可以迅速的对农业生产经营做出反应, 及时做出农业指导, 调整农业生产以及涉农企业的发展, 提高农业收益。

3 农业大数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误区

尽管大数据已铺天盖地的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并在部分领域得到了应用, 但对于农业大数据的认识, 仍存在误区。部分观点认为, 大数据有过度炒作的嫌疑, 仍有人认为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存储, 大数据仅仅是可以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 缺乏核心价值。部分观点恰恰相反, 他们过分推崇大数据的作用, 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将被大数据所取代。

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大数据的存在与发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我们应该正确面对, 以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应该看到, 目前大数据的概念、技术、方法还不成熟, 大数据预测结果也并非准确无误, 而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大数据并不是仅仅依靠计算机进行算法处理就可以完成, 更需要人在其中发挥指导做用。

3.2 数据挖掘存在困难

大数据挖掘主要有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四部分。数据挖掘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成本, 各个环节都面临不同程度地困难。

在数据收集阶段, 要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的数据。虽然伴随着物联网、终端设备等的发展, 收集数据越来越便捷, 但从庞大的数据中做到去伪存真, 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尽管大数据允许数据中存在少量数据的不准确,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保证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数据, 是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在数据存储阶段, 规模庞大的数据也不断挑战着传统的数据存储, 普通的服务器根本承载不了如此庞大的数据集, 而类似EC2一类的掩码计算云服务价格又过于昂贵, 一般的科研项目也难以支付得起。

在数据处理阶段, 大量来自不同地方的数据被存储在一起, 在对数据进行正式处理之前需要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工作, 目前数据清洗的技术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大数据所面临的是庞大的数量级和复杂的数据结构, Hadoop相关技术为企业构建大数据处理平台提供了基础的系统架构及相关的数据库、数据流等数据管理工具, 但不足以解决全部大数据问题。庞大的数据中往往掺杂着各种无效数据, 简单粗放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往往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甚至可能是相左的结论, 所以需要更加有效的、精工细作的处理工具。无论是从数据处理规模还是从算法的健壮性等方面来看, 都对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结果的可视化呈现是将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呈现出来, 使结果更加直观。在这一阶段, 由于大数据包含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复杂性增强, 传统的显示方法只能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直观的展示, 而对于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无法直观的呈现分析结构。

3.3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农业大数据可以通过预测气象信息等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然而农业大数据自身的安全却面临威胁。因数据来源广泛而带来的数据采集安全;因数据种类和业务类型众多而带来的数据整合与存储安全;因外部需求和用户隐私保护而带来的数据审计和安全发布问题等。伴随着数据收集方式的多样化, 数据对外呈现增加, 数据存储和分析使用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数据保护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对规模庞大的数据进行监管是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值得注意的是, 数据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数据表面的信息, 通过数据挖掘, 数据将反映预期的行为, 数据如果利用不当, 缺乏必要的保密措施, 就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我国大数据的发展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在信息安全方面尚不完善。随着数据的高度集中和数据量的增大, 如何确保产业链中的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 数据的分布式、协作式、开放式处理也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4 农业大数据工作重点

4.1 转变思维认识

首先, 要对农业大数据树立客观的认识, 摒弃之前片面、唯技术论等不正确的观点, 既要认识到农业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又不能盲目依赖农业大数据。其次, 农业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应用, 也带来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我们要改变在信息技术不发达时代下所产生的思维方式, 如采用小样本量进行统计分析等, 应树立农业大数据思维, 采用全部的数据集,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借鉴大数据在其他行业所采用的方法, 政府、企业等要积极推进农业大数据的发展。

4.2 培养大数据人才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挖掘是大数据的核心工作, 传统的数据处理手段无法适应大数据的发展, 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开发新技术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关键, 改进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改变过去已经建立起来的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方式。

制约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人才的缺乏, 因此, 加强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缓解短期人才缺乏, 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数据处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以此满足人才急需的现状;另一种是从长远解除农业大数据人才缺乏的问题, 需要在高校设立数据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专业, 来培育充足的农业大数据人才。

推动农业大数据发展的另一措施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大数据的基础, 而目前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低且地区差距大, 影响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因此, 要建立并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 解决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不足、实时数据采集难等问题, 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并为我国的农业动力大数据应用建立基础。

4.3 保障大数据应用安全

针对大数据安全问题, 在技术层面上, 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安全架构和开放数据服务, 需要重新设计和构建大数据安全架构和开放数据服务, 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灾难备份、安全风险管理、安全运营管理、安全事件管理、安全治理等各个角度考虑, 保障大数据计算过程、数据形态、应用价值的安全。在政府层面, 应该明确重点领域数据库范围, 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加强规范和引导, 进行日常监管, 企业层面, 要加强内部管理, 对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的使用加以规范, 规范农业大数据的使用和流程。

5 展望

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跨界应用, 农业大数据带来了思维、理念和技术上的重大变革, 是对传统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改变。针对农业大数据在起步阶段存在的错误认识、技术应用水平低、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的现状, 积极转变观念、提高技术水平、保障农业大数据应用安全, 必将不断改进农业大数据的应用, 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预测指导功能, 提高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效益。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无时无刻不产生着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农业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做出科学的预测, 将为农业生产管理、涉农企业发展以及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指导。然而, 处于起步阶段的农业大数据在发展中存在着认识片面、技术缺乏以及数据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 针对农业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国栋, 易欢欢, 糜万军, 鄂维南.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6-32.

[2]郭晓科.大数据[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5-60

[3]严霄凤, 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 (23) :168-172.

[4]温孚江.农业大数据研究的战略意义与协同机制[J].高等农业教育, 201 (11) :3-6.

[5]邢平平, 施鹏飞, 熊范纶.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数据中的有效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 (2) :4-6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 周涛,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28-43.

[7]马建光, 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 2013, 34 (2) :10-17.

[8]冯登国, 张敏, 李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计算机学报, 2014 (37) :246-258.

[9]蔡文凯.大数据与农业:现实挑战与对策[J].观察, 2014 (01) :3-4.

3.农业管理知识 篇三

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为平台,以农业展望报告为形式,通过发布权威专业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市场相关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我国农业管理正进入以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信息引导的新阶段。

农业供需形势变化亟须农业管理方式革新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但是,与产量攀升相伴随的却是农业供需关系的变化。2003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粮食基本不愁卖,农产品只要种出来,就有机会卖出去。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农业产能增加和国际粮价下跌,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变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更高,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现象也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面临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也感到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供需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农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在以前,农业政策主要目标在增加农业产量,聚焦于良种良法,大力落实种植面积。曾经有一段时间,农村干部大多在谈催种催收。然而,这种只关注生产端的管理方式可能要成为过去时了。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致辞中指出:“适应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召开展会大会,发布展望报告,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为现代化农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开启了新篇章。

信息引导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点突破口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供应链条各环节信息是否对称,决定了整个产业能否平稳健康发展。”

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发展,数据信息逐步从传统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社会财富,信息成为推动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要支撑。

缺乏信息引导时的农业生产决策图景大都类似于此: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对于未来市场供需变化的判断能力,他们只好依赖于历史经验和从众行为来进行生产决策。大部分人采取了更简单的决策模式:上年什么赚钱,今年就种什么。

这种基于过去而不是基于未来的生产决策模式,在传统的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并不会产生过多问题。因为农产品供应的增长能够被更多的需求所满足,所以一般不会存在“卖难”和价格“过山车”等问题。

然而,在供需形势出现大的变化后,基于过去的生产决策模式却可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之前赚钱的品种过一阵大多会因供给过剩而带来价格下跌,之前亏钱的品种过一阵常可能因供给不足而出现价格上涨。于是,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两个极端:一方面,苹果滞销等现象见诸报端;另一方面,“蒜你狠”“姜你军”“向你葱”又时常来势汹汹。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农户就能够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这种“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平衡供需,有效减少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大幅波动。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全面监控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利于产销及时对接,而且产品结构、物流配送也能够及时按照需求变化调整,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条的‘闭环’管理、以销定产,有效缓解产销不对接引起产业周期性波动。”

农业展望大会信息引导型管理模式的具体探索

在建立信息引导型管理机制方面,美国已经建立形成了一套庞大、规范的农业信息发布体系,并将该套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作为农业管理的重点工作。据本次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介绍,从组织结构看,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工作。从发布形式看,其定期发布的年度《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月度《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和周度《农作物生长报告》,成为引导美国农产品生产和全球农产品市场变化的风向标。

2014年,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引导农产品市场预期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开始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此项探索,标志着以信息发布引导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管理体制的开端。

展望报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由于我国农业基础数据资源相对薄弱,大部分基础数据信息又集中于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因而私人部门在信息发布方面往往难以具备权威性。依托于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展望报告兼具官方性和学术性,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展望报告坚持专业定位。预测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对具体农产品的预测更是因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难上加难。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聚集顶尖的学者、一流的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群策群力,方能做出专业判断,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具有强大的模型系统支撑,并经过领域专家多次会商。”许世卫介绍说。据了解,2016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数据支撑包括国家统计数据、专业调查数据、国外机构数据、互联网站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来源,并对2015展望报告的偏差进行了评估,报告还吸取FAO、OECD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建议。因此,依托其专业性,展望报告是能代表中国顶尖研究水平的研究成果。

展望报告坚持生产经营主体导向。据许世卫介绍说:“我国有3000多个涉农网站,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也先后建立了价格公布系统,但是因为信息更新慢、推送不畅、针对性差,农民面对这些信息往往收不到、看不懂、用不上。”要建立有效的发布平台,必须摈弃部门意识,坚持用户导向,注重用户体验。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展望大会在发布形式、报告内容等各个方面创新,报告坚持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时期、小规模经济型小农的发展特点,分析预测重点和发布语言等方面都站在实际管用的角度,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让市场主体可参考、可借鉴。

4.农业管理知识 篇四

恩格尔定律家庭农场交易成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简答题(共3题 每题10分)

1.简析农业的多功能性

2.简述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3.简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刘易斯模式

三.论述题(共2题 每题25分)

1.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文中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试论述其主要内容。

5.农业经济管理 篇五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于大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例如,直至19世界人们还认为森林是砍伐不尽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古代许多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动力——人口,而西方贩卖奴隶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从政治制度来看,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中国和法国曾分别是亚、欧大陆上劳动力经济作为发达的国家。

农业经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在这一经济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是犁、锄、刀、斧等手工生产工具和马车、木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从事第一生产——农业,辅以手工业。在这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生产格局没有改变。这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因为从总体来看,人的智力方面的差别不太大。据统计,在低机械程度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支出和智力支出之比是9:1。

同样,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成为争夺的对象。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之后的诸多文明之地:如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体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

6.《农业知识综合三》 篇六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试卷内容结构

7.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 篇七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 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 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 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 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 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 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 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 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 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 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 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 易影响温室效益, 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 太阳高度角越大, 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 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 (h) 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 (ψ) 、太阳赤纬 (δ) 以及时刻 (ω) 有关, 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 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 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 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又利于通风透气。

2 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 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 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 昼夜温差大, 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 日照时间缩短, 且温度变化较大, 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 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 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 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 可打开上部通风口, 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 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 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 再反搭1层薄膜, 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 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 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 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 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 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 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 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 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 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 尽量早揭晚盖, 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 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 只要不下雪, 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 应及时清扫积雪, 以免压损大棚, 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 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 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 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 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 做到晴天浇水, 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 下午不浇;浇温水, 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 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阴、下雪天气时, 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 尽量早揭、晚盖草帘, 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 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 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 下午提前盖帘, 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 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 应陆续间隔揭开, 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 光照弱时再揭开, 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 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 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 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 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 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 当室温已降至10℃时, 如果还继续下降, 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 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 提高室内温度。

6 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 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 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 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 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 (25cm×40cm) 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 尽量少喷雾, 减轻棚室内湿度, 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 可通过叶面喷肥, 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 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 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 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 提高抗寒性, 减少病害的发生。

7 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 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 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 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 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 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摘要:根据吉木萨尔县的气候特点, 提出了当地冬季气候条件下设施农业的管理措施, 包括科学建设温室大棚、合理调节温度、强化光照管理、合理浇水、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等内容, 旨在促进大棚充分发挥效益。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参考文献

[1]马宏武, 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1 (4) :46-48.

[2]孙智辉, 尹盟毅.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 2007 (1) :34-36.

[3]宋克明.冬季大棚几种覆盖方式保温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 2004 (12) :19.

8.农业管理知识 篇八

三、西北黄土高原区

(一)区域特点

本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主要涉及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195个县(场),总耕地面积1.17亿亩。该区域海拔1500~4300m,地形破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年降水量300~650mm,气候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杂粮。

(二)技术需求

本区坡耕地比重大,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侵蚀模数高达4000~10000t/km2;降雨少且季节集中,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以增加土壤含水率和提高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的秸秆还田与少免耕技术;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坡耕地沟垄蓄水保土耕作技术、坡耕地等高耕种技术;以增强农田稳产性能为主要目标的农田覆盖抑蒸抗蚀耕作技术。

(三)主要技术模式

1坡耕地沟垄蓄水保土耕作技术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在黄土旱塬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沟垄耕作法及沟播模式,提高土壤透水贮水能力,拦蓄坡耕地的地表径流,促进降水就地入渗,减轻农田土壤冲刷和养分流失。其技术要点:沿坡地等高线相间开沟筑垄,采用免耕沟播机贴墒播种;加强苗期水肥管理,控制病虫害;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并进行深松。

2坡耕地留茬等高耕种技术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通过等高耕作法(横坡耕作)减轻与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危害,控制坡耕地地表径流,强化土壤水库集蓄功能。其技术要点:采用小型免耕沟播机沿等高线播种,苗期追肥和植保;收获后留茬免耕越冬,留茬高度15cm以上。

3农田覆盖抑蒸抗蚀耕作技术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沙石覆盖等形式,主要在作物生长期、休闲期与全程覆盖等不同覆盖时期,促进雨水聚集和就地入渗、增加农田地表覆盖、抑蒸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农田水蚀与风蚀。其技术要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覆盖材料和覆盖数量;免耕施肥播种或浅松播种,保证播种质量;进行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四、西北绿洲农业区

(一)区域特点

本区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的164个县(场),总耕地面积0.57亿亩。本区地势平坦,土壤以灰钙土、灌淤土和盐土为主。海拔700~1100m,气候干燥,年降雨量50~250mm,属中温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但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新疆、河西走廊地区依靠周围有雪山及冰雪融溶的大量雪水资源补给,而宁夏灌区则可引黄灌溉。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瓜果商品生产基地。

(二)技术需求

西北绿洲农业区主要问题是灌溉水消耗量大,地下水资源短缺,并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趋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以维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秸秆等地表覆盖及免耕、少耕技术应用,有效降低土壤蒸发强度,节约灌溉用水,增加植被和土壤覆盖度,控制农田水蚀和荒漠化。

(三)主要技术模式

1留茬覆盖少免耕技术模式

该模式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进行覆盖还田,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或旋耕施肥播种,有效减少频繁耕作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控制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性能,并减轻农田土壤侵蚀。其技术要点:前茬作物收获时,免耕留茬覆盖或秸秆粉碎还田,土壤封冻前灌水,休闲覆盖越冬;次年春季根据地表茬地情况进行免耕播种或带状旋耕播种,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和镇压等作业;生育期根据需要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和灌溉。

2沟垄覆盖免耕种植技术模式

该模式利用作物残茬等覆盖,采用沟垄种植并结合沟灌技术,应用免耕施肥播种,有效减少耕作次数和动土量,在控制土壤蒸发同时减少灌溉水用量,并控制农田土壤侵蚀。其技术要点:冬季灌水,春季采用垄沟免耕播种机或采用垄作免耕播种机在垄上免耕施肥播种,苗期追肥、植保、灌溉,采用沟灌方式进行灌溉。

五、华北长城沿线区

(一)区域特点

本区属风沙半干旱区的农牧交错带,主要包括河北坝上、内蒙中部和山西雁北等地区的66个县,总耕地面积0.64亿亩。每年春季在强劲的西北风侵蚀下,少有植被的旱作农田,土壤起沙扬尘而成为危害华北生态环境的重要沙尘源地。本区地势较高,海拔700~2000m,天然草场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以栗钙土、灰褐土为主;气候冷凉,干旱多风,年均温1~3℃,年均风速4.5~5.0m/s,年降雨量250~450mm。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

(二)技术需求

华北长城沿线区主要问题是冬春连旱,风沙大,土壤沙化和风蚀问题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造成农田生产力低而不稳。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裸露,减少或降低风蚀、水蚀,抑制起沙扬尘,遏制农田草地严重退化、沙化趋势;覆盖免耕栽培,减少或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

(三)主要技术模式

1留茬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模式

该模式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进行冬季还田覆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免耕施肥播种,减少动土并保障春播时土壤墒情。其技术要点:秋收后留茬秸秆覆盖,播前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机械中耕及人工除草。

2带状种植与带状留茬覆盖技术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马铃薯种植区,重点针对马铃薯种植动土多、农田裸露面积大及风蚀沙尘严重问题,通过马铃薯与其它作物条带间隔种植技术与带状留茬覆盖技术减少土壤侵蚀。其技术要点:马铃薯按照常规种植方式,其它作物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在秸秆或根茬覆盖地免耕播种;苗期管理中重点采用人工、机械及化学措施进行草害防控;作物收获后,留高茬免耕越冬,留茬高度20cm以上。

六、黄淮海两茬平作区

(一)区域特点

主要包括淮河以北、燕山山脉以南的华北平原及陕西关中平原,涉及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陕西关中平原等8个省份480个县(场),总耕地面积3.8亿亩。本区气候属温带一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区和半湿润区,年降雨量450。700mm,灌溉条件相对较好,农业土壤类型多样,大部分土壤比较肥沃,水、气、光、热条件与农事需求基本同步,可满足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种植制度的要求,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和棉花等,是我国粮食主产区。

(二)技术需求

本区域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小麦~玉米”两熟制的秸秆利用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发生大量秸秆焚烧现象;化肥、灌溉、农药的机械作业投入多,造成生产成本持续加大;用地强度大,农田地力维持困难;灌溉用水多,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农机农艺技术结合,有效解决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作物出苗及高产稳产问题;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利用机械化免耕技术,实现省工、省力、省时和节约费用等。

(三)主要技术模式

1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技术模式

该模式将小麦机械化收获粉碎还田技术、玉米免耕机械直播技术、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以及适时播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简化高效施肥技术等集成,实现简化作业、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培肥地力、节约灌溉用水目的。其技术要点包括: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并配以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实现小麦秸秆的全量还田;玉米秸秆粉碎机将立秆玉米秸粉碎1~2遍,使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小麦、玉米实行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播种机要有良好的通过性、可靠性,避免被秸秆杂草堵塞,影响播种质量;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用喷除草剂、机械锄草、人工锄草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理杂草。

9.农业管理制度 篇九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县农业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由县农业局管理的、使用政府性资金(包括各级财政预算投资资金、国债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主权外债资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的申请、安排、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农业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县农业jú长对局属农业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的法人代表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县农业局产业发展科作为项目管理职能科室,负责局属农业项目的规划布局、组织协调、监督检查。

第四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小型项目或者田间试验类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合并简化程序。

项目前期工作

第五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申报、评估及审批,以及提出开工报告、列入年度计划、完成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等工作。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必须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等作出初步说明。项目建议书应由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写,经县农业局统一行文,由产业发展科向上级申报。小型项目或田间试验类项目,可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编写申报材料,经县农业局专家组审定后,向产业发展科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备案,再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申报。

第七条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在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项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选,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背景、市场供求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地点选择与资源条件分析、工艺技术方案、建设方案与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组织机构与项目定员、环境评价、效益与新增能力、招标方案、结论与建议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写。技术和工艺较为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由建设单位编写。

第八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建设单位可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有关建设标准、规范、定额进行编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均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并达到规定的深度。

第九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0%以上,或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预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5%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初步设计文件。

第十条县农业局系统各单位(包括机关各科室、县农技中心各专业站、局属各二级单位,本制度统称为局各单位)均有争取项目的义务和职责。局各单位应加强与业务线上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向上争资。鼓励局各单位积极与外单位开展联合项目,但必须经jú长批准,并报产业发展科备案,接受局里的监督指导和财务审计。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审批程序,必须获得农业部或省级主管部门相应的批复文件。同时在实施前,还要办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程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使用审批等手续。

第十二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严格执行“五制”,即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竣工验收等制度。同时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十三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要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行招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确需邀请招标或不进行招标的必须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二)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四)单项合同估算低于本条第二款(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第十四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土建或田间工程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或房屋类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依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工作。监理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质量、投资使用、建设进度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监理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和监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第十六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责任。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要按规定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必须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农业部年度投资计划并下达第一次项目投资计划后的6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必须向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申请延期开工;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农业部第一次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后,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6个月的,农业部将暂停下达项目投资计―,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建设项目,收回已下达的投资。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文件,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各项建设内容,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确因客观原因需变更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尽早向县农业局提交书面报告,由产业发展科按程序向原项目审批单位申请办理变更,得到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要会同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现场工程质量自检制度、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严禁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定的材料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局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由财务审计科负责,实行分项目单独作帐、统一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项目资金设立专户专账,做到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支出预算、投资计划及工程进度拨付资金,所有开支均应遵循“先申请、后审批、再支出”的程序,严格落实一支笔审批制度。

第二十二条局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局党委明确一名局领导组织项目实施,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人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小型项目或田间试验类项目由实施单位负责人为项目责任人,并设置一名项目联络员。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责任人和联络员,一个月一次工作进度交流例会”的工作机制。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主动积极加强与产业发展科的沟通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互动、灵活、高效。同时,产业发展科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每个项目的联络员必须全面掌握项目情况,每月22日前向产业发展科书面或者电话报告项目投入和进度等最新情况,再由产业发展科汇总后,于当月月底向jú长汇报全局的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督查验收

第二十五条小型项目或田间试验类项目由实施单位自行组织自查,接受县农业局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督查和项目验收,而且在项目验收结束后,实施单位必须向产业发展科报告验收结果,并提交一份完整的验收材料存档。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由产业发展科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自查,接受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工作督查和项目验收。

第二十六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向产业发展科提请对项目单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再由县农业局统一行文,向上级申请对项目进行正式验收。

第二十七条为了确保局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一次性通过验收,各相关单位要密切分工协作。产业发展科负责协调联络上级相关部门,编制项目验收材料汇编,汇总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等;财务审计科负责获得相关单位的项目结算审核报告文件、项目资金审计报告,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整理归集项目资金使用票据、账目等;现场监督单位负责协调施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施工阶段的所有施工和监理资料,安排布置验收观摩现场等。

第二十八条要高度重视项目档案管理。n型项目或田间试验类项目由实施单位自行管理档案。局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从申报到竣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文件、材料、资料等,都必须归口产业发展科统一管理。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后,再由产业发展科将项目的所有档案资料移交给局办公室,按资料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存入档案室。

第二十九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档案资料包括:

申报立项阶段:关于申报项目或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合同、可研报告文本及批复文件,项目初步设计委托编制合同、初步设计文本及批复文件,项目施工图设计委托编制合同、施工图文本及批复文件,下达投资计划文件,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意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文件等。

招标投标阶段: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县发改局对招标方案的批复文件,招标公告纸质版与网站版,中标候选人公示纸质版与网站版,中标通知书,资格预审文件,中标单位投标书,中标单位技术标书,公证书等。

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仪器设备采购合同(或申请政府采购的文件及批复),工程规划许可批复文件,土地使用审批文件,开工报告,开工通知书,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工程结算书,工程监理资料,工程竣工图,单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仪器设备试运行报告等。

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结算审核报告文件,项目固定资产移交手续,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项目资金审计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其他有关审批、调整、检验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项目宣传推介

第三十条县农业局办公室负责统筹项目宣传报道。局各单位应认真n好项目的包装工作,策划设计宣传方案,努力提高项目的知名度,为全局争取荣誉,也为以后争取更多的项目打好基础。

第三十一条对通过了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应积极组织对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项目合作单位或个人,尽最大努力使项目最终能够实施。对正在实施或已建设完成的项目,应组织好对外宣传材料,利用各种相关场合、各种媒介对外宣传,扩大影响。

第三十二条应积极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项目的运作情况,努力争取项目资金等支持。

第三十三条项目宣传中必须严格财务开支制度,控制各种宣传费用,做到以最少的开支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

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制度所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农业部管理的基本建设投资,以扩大生产(业务)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事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新建、改扩建、续建工程项目,包括种植业项目,以及农业部管理的科研教育、生态环保、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市场信息、质量安全等项目。

上一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困难地区新办企业下一篇:新目标七上英语单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