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2024-10-17

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通用7篇)

1.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一

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富县职教中心

为期两周的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引发了其他科任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就本次活动的开展总结如下:

一、教导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活动前教导处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使本次活动得以严格按计划如期进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听课活动结束后教研组又组织召开了教师研讨会,讲课教师进行了说课,听课教师谈了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活动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全体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为我校下一步“教师岗位练兵”展示课活动开了个好头。

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几位授课教师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下了很大的功夫。据了解,大多数人用了一周以上的时间去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这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2、新课程理念在授课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这几位教师的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如亓红莉老师的《心理调适》,韩永军老师的《道德的含义和特征》都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入手,对知识重点的理解、难点的把握很有分寸,对于知识的传授或迁移或自然生成,绝不灌输,浑然天成。

3、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几位教师的课件设计和制作很有功底,对知识传授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如孙延利老师《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课件制作非常精美,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色彩搭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张芳玲老师《红富士苹果的生产》一节课中,在专业知识的讲述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无不赞叹。让老师们看到了她们是如何向45分钟要效益的。

三、听课教师在听评课中得到了收获和启迪

1、教师们听课的积极性很高,所有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大家认真听、仔细记,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差距。

2、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研讨会上,骨干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听课教师点评骨干教师的教学,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方法。

3、教学体会认识深刻,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从不同角度对这次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认识,真情实感,收获颇丰。

四、存在问题

1、因其它工作冲突,部分教师听课不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的研讨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2015-4-26

2.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二

一、教师的心中有了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次观摩课中, 几乎见不到教师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了,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节节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灵性的鲜活课堂。

黑龙江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 整节课清新流畅,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精美散文, 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过去, 这篇文章是放在初中学习的, 现在人教版把这篇课文放在小学六年级让学生去学, 是不是有难度?这是摆在执教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赵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依据教参、凭借自己的文学功底去逐段、逐句地分析讲解, 而是根据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结合散文这个文体, 借助于这个范本, 去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此, 赵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些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淤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句子, 难读的生字、句子多读几遍。于重点指导“涔、潸、挪、蒸”的读音及“挪、蒸”的书写。盂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语、句子, 仔细读一读;从这些词语、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旁边做一些批注。

甘肃徐英强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 课堂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处处为学生的言语习得而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突出多音字、难写的字、四字词语的教学。接下来让学生精读品悟课文。在这个教学环节, 徐老师并没有走老路, 采用逐段逐句分析讲解的方法, 而是基于学生的学习, 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等关键的四字词语来品读、感悟。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效果好。正是如此, 这节课获得了最佳教学设计奖。

二、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

无论是2001年版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 还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小学语文课的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而且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而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 常常习惯于讲, 讲挤占了学生的认读、书写实践时间。

这次我所听的16节课, 老师们都很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确实令人欣喜。16节课中, 除了有3节六年级的课没有涉及识字写字教学外, 其余13节课都有识字写字教学环节, 有些课还进行了强化。山东张臻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会走路的树》一课, 她板书课题时就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路”, 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还知道哪些字带有“足”字旁, 随后让学生初读课文, 教学本课生字新词, 并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大概”的“概”、“早晨”的“晨”的读音, 运用动画演示、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写好“趣、奇、陪”, 最后, 让学生再写写生字。福建林佩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红领巾”真好》一课, 一开始就对课题中的生字“领”进行认读、书写教学, 初读课文后, 出示生字,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叽、喳”, 拓展认读“喵、咯、呱”, 指导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感受叠音词的读音特点, 再抓住象形字的特点, 采用出示相关图片、播放字的演变过程来让学生识记“崭、牌、巢”, 最后指导学生书写“捉、跃、蹦”。这些课上, 老师运用多种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在这些观摩课中, 老师们都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每次写字, 老师们都能习惯性地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正确握笔的方法, 低年级的老师还能和学生一起唱一唱写字歌、做一做手指操;学生书写时, 老师进行巡视, 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坐姿及错误的握笔方法。同时, 每一位老师在写字教学时, 都能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 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的一些浅显、明白的短小美文, 没有多少深奥、难懂的地方, 因此也不需要老师支离破碎、繁琐的分析讲解, 要的是多给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悟。大量的课堂实践已经证明, 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 只要学生多读几遍, 老师即使不讲, 学生基本上也能读懂, 老师只要在学生搞不懂的地方稍加点拨指导就可以了。

这次所展示出来的课, 老师直接告知的少了, 而是让学生多读、多体验、多感悟、多交流。北京贾宁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 他没有用大量的时间去介绍、讲解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遭毁的这段屈辱史, 而是设计了3个核心问题:淤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于默读第2、3、4自然段, 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盂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 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昔日的辉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文本, 去读、去圈画、去感受、去交流。

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定位。

这届所观摩的课,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执教的老师普遍重视学生语言的学习、运用。一是格外重视完成识字、写字、朗读这些保底教学目标。无论是低段的, 还是中、高段的, 老师都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 强化识字、写字教学。陕西强晓姣老师执教的《献你一束花》一课, 先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让学生读,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然后重点指导“一塌糊涂、亮晃晃、愧疚、成绩”等易读错的字词, 再听写“沮丧”, 指导学生写好“丧”。二是下工夫指导学生品悟词句,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宁夏李春梅老师执教的《我的舞台》一课, 在第二教学板块品读课文时, 就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请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品一品这样表达的效果如何。学生同桌讨论, 再全班交流。三是及时复习、巩固已学语句, 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甘肃徐英强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 在教学课文第3小节最后一句话的描写时, 他播放多媒体配乐的优美画面, 让学生说说听到这音乐、看到这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学生很快说出了“鸟语花香、古色古香、青山绿水”等已积累的词语;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学到的词语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四是强化读写结合, 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所听的16节课, 有9节课设计了课堂小练笔, 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迁移到自己的写话、写片段中,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注重了文章表达方法的感悟

中、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 不仅要完成识字、写字、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等保底的教学目标, 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为学生的习作及中学的语文学习作铺垫。河北李长浩老师执教的《荒芜了的花园》一课, 是一则寓言故事, 情节起伏,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使故事中的事物生动、形象、鲜明。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特意让学生进行比对:现在花园的荒芜与昔日花园的美丽、大家讨论决心之大与谁也没有付诸行动、青蛙蟋蟀的欢喜到最后不高兴地离去, 通过感受、对比,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中逐步理解故事的寓意, 加深对“荒芜了的花园, 还是照旧荒芜着”的原因的理解。湖北何先成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一课, 是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的一篇借事喻理的散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借事喻理的表达方法, 何老师先让学生画出“我”对种树人的行为感到奇怪的语句读一读, 引导学生明白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接着引导学生研读桃花心木在“不确定”和“确定”的环境中分别会怎样生长;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与树在成长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树在不确定中学会了生长, 人在不确定中学会了生存;最后, 何老师水到渠成地小结:我们把这种表达的方法叫做“借事喻理”。

六、注重了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

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 绝不是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已有的知识, 而是通过语文课堂这个时空, 更多地去学到怎样学好语文的方法。有了这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就能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自主地学习语文。这样的一个语文教学的理念, 已被一线教师所认同, 而且逐步落实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这次观摩课中, 许多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值得一线教师学习。一是教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这次教学内容的体裁很丰富, 有记叙文、散文、小说、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小古文、文包诗等, 老师们在教学中都能注意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广西谢培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一课, 老师按照“文包诗”课型的特点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二是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内蒙古杜彩云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一课,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读课文第1、2小节, 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两小节的意思:拿取火种;让学生学着这样的方法分别朗读、概括出3到8小节及9小节的意思:受到惩罚、获得自由。随后, 老师进行点拨:通过读, 我们把这个故事读成了三个短语, 这三个短语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再把这三个段意连起来, 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以后我们阅读故事、记叙文这类文章, 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去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教给学生阅读做批注的学习方法。学生带着问题, 边读课文, 边思考, 边在书上圈画相关语句, 对有感触的地方还能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次观摩课中, 有6位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作批注, 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3.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三

一、在教學观摩活动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1.自我挂牌观摩。

教师进行自我挂牌观摩活动。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师认为比较成熟的具有示范性的展示课,也可以是展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大家一起探讨的研讨课。课后先由执教者反思困惑之处,通过大家各抒己见逐渐理清思路,打磨一个较成熟的课程再进行教学验证。

自我挂牌观摩能够充分调动起教师反思的积极性,是在毫无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在教师对自我专业化发展要求的驱使下实现的。授课与评课者的关系更加平等,有效地展开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教学资源共享等。

2.结对互助观摩。

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新手型、发展型、能手型和专家型。确立互帮互助小组后,由负责指导的教师根据所要帮助教师的特点制订出教学指导方案,并要求每月有针对性地听课。互助小组共同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结对互助听课在小范围内充分整合教师资源,使处于职业各阶段的教师能够在反思活动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帮助。专家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大部分时间起到指导“反思”的作用;新手教师通过老教师“手把手”地“教”,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而老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3.教师群体观摩活动。

每位教师几乎都有上观摩课的经历,观摩课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大致分为考评式观摩课和成长式观摩课。成长式观摩课是指观摩课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式观摩课带有较为浓厚的发展性,不再注重教师能力优劣的评比,也不再对教师进行分门别类,而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的。成长式观摩课注重的是课后的研讨,研讨的过程就是教师群体共同进行反思活动的过程。

4.一课多研观摩活动。

一课多研观摩活动是对某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教学的过程。一般来讲,有两种实施的途径:第一种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就同一内容进行教学比较研讨;第二种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班级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形成“实践——反思——提升——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二、在集体教学观摩活动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启示及注意的问题

1.反思应有恰当的氛围。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固然重要,但是在恰当氛围下进行的群体性反思也具有很大的成效。有研究表明,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其反思水平很难因为个人加大反思力度而加强,而合作反思却可使教师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合作氛围是建立在融洽的团队氛围之上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个舒适、融洽、民主的工作环境,创建一支渴求知识、渴望发展的教师团队。

2.反思应重学习、轻评价。

无论对于哪一个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反思都是以改进教学为目标的。对于集体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包含广泛。除了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语言动作等,还要反思教师在活动中反映的隐形内容,如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以及价值取向等。如果能将众多需要反思的内容经由集体的智慧,以学习的方式被参与活动的教师所吸收,那么这样的群体性反思活动所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如果参与反思的教师并没有明确反思目的,总是以好坏来评价需要反思的教学活动,会给执教者造成工作压力,也对参与者无益。

3.反思需要排除权威性。

集体教学观摩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来说,反思活动的有效展开都能够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在任何团体活动中,需要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引领。在教学观摩反思活动中,更加需要的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若将整个反思活动发展成为管理者或者名师专家的经验讲解大会,就失去了群体反思应有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4.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 篇四

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一:

为了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促进我园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我园在X月XX日——XX日为期2天的全园公开课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老教师引领,骨干教师示范,新老师锻炼为目的,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活动氛围。

教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新教师则体现了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的精神,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教师在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们将各门课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特点,充分注意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教学思路清晰,多媒体运用娴熟,展现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小朋友们对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活动还组织进行了集体评课,园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点评。教师们积极探讨、大胆反思、主动学习、认真总结,达到了既定的教研活动目标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公开课评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她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炼、提升、迅速成长,同时推进了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幼儿园观摩活动总结二:

为了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促进我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尽快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娇子幼儿园于6月27日—7月5日组织开展了为期5天的全园教师观摩课活动。

本次活动提高教师了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借助教师说课、上课、评课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教师间专业技能发展。

听课期间,全体老师本着取长补短的谦虚态度积极踊跃的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上,授课教师的激情讲解;课下,评课时老师们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让所有的老师都收获满满。

为了上好这次活动课,老师都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许多教具。活动上的每句话都在反复琢磨,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XXX老师的音乐活动《旋转木马》、XXX老师的语言活动《小小喷水枪》、XX老师的语言活动《识字课》、XX老师的数学活动《认识“0”》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本节活动得到全园老师的一致好评。其实这和老师们平时的`认真与负责是分不开的。

在活动中,老师转换身份,有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以游戏贯穿活动终始,幼儿变为主体,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像XXX老师的语言活动《爱笑的鲨鱼》、XXX老师的语言活动《云朵棉花糖》、XX老师的语言活动《火龙爸爸戒烟记》以及XXX老师的健康活动《爱的手语》就把小朋友们带入了故事中,为学习后面的知识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XXX老师在数学活动《认识颜色》、XXX老师的科学活动《煮蛋和煎蛋》及XX老师的数学活动《比较多少》中选用了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把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本次活动,授课教师教态活泼、亲切、自然,语言生动,亲和力强,课堂活跃,幼儿学习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在经验、能力等方面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教师在选材上都认真的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活动的内容。

目标与过程协调统一,活动的过程能为目标服务。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活动的节奏,环节过渡自然和谐,层层递进,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大胆地表达、操作。

教具的精心准备与恰当运用。七节活动课都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教具(学具),课件的制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活动组织有序,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能以亲和的态度和灵活的活动形式建构安全、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

当然还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比如学科特色不够突出,内容混合过多;教具摆放不到位;教师知识经验准备不够充分。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有的课活动时间把握不够恰当。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我园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还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总结

2.幼儿园一师一优课活动总结

3.2016幼儿园中班教师节活动总结

4.大班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总结

5.幼儿园教师开学典礼活动总结

6.幼儿园教师节活动策划总结

7.幼儿园开展中秋节活动总结

5.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五

求真·务实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总结

全国小语会秘书长 陈先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今天圆满结束了。首先我代表全国小语会,向全体做课老师以及默默奉献的他们的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向全国参与此次活动的各级领导、老师、教研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承办此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和老师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官兵们,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和高新区歇台子小学的师生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是继2002年10月广西南宁观摩活动之后又一次规模宏大的观摩活动,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大家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参会热情,是对全国小语会工作的支持与信任;二天半的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是各地不同教学风格的展示,是不同教学方法的促进与交流;从观摩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较大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检阅了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四年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进一步表明,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正在走向繁荣。综观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地语文教研人员和广大语文老师的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离不开大家的辛勤耕耘。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自1995年在辽宁沈阳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每一届教学观摩活动,各地语文研员、语文老师给了全国小语会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努力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出品牌。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与以往的观摩活动相比,在继承了以往四届教学观摩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活动的形式上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加强教学观摩后的评课。除加强做课老师课后自我反思教学得失以外,学会还聘请小语界的专家,分年段、按照不同的课型进行讲评。

⒉教材的版本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⒊上课前两天抽取教学内容,课型上也增加了口语交际。虽然此次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了一些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一是做课老师仍然有自选3篇课文的范围;二是课型上尚不够丰富。虽然学会鼓励做课老师能够在课型上多样些,但此次观摩活动34节课,口语交际课只有2节,习作课1节课也没有。所以,全国小语会希望下一届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的形式上,改革的力度再加大一些。

⒋做课老师的年龄也呈现出越来越年青的趋势,香港老师第一次以参赛教师的身份做课。上一届观摩活动香港的黄锦燕老师没有参加评奖,在8月份召开的第四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我征求过香港老师的意见,他们毫不犹豫地要求与大陆的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表示无论是获一等奖,还是二等奖,重在参与,贵在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衷心地希望大陆的做课老师,无论获得什么奖项,都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此次观摩活动。

下面具体谈谈对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主要收获和体会。1.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

自2001年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正在实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普遍认可,课程改革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从此次观摩课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

这次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挥。”全国小语会在今年4月份和8份召开的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大家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所以,此次观摩活动,做课老师普遍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3.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所谓“实”,表现在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当然还没有完全杜绝),语文教学的目标渐渐明确了,训练的意识加强了,更加求真务实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学科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谈化语言训练。

所谓“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表现在做课教师心中有了学生,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以往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很大不同的是,这次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怎样学,课堂上做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实效,滥用合作学习的现象不多见了。

此外,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教师能够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4.教学媒体运用更加注重经济、注重实效。

这次观摩活动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思考,使语文教学改革更加求真务实。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1.明确目标,为学生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首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根本的不同是它的基础工具性,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其次,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的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如,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如,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教改实验中也不断地尝试着两者的统一。但是,语文教育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但改革中,又出现了跳到另一个极端的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老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最终却连本节课应该传授的知识都没说清楚。因为他

们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都花在设计这些形式上了,而对语文学习的目标却忽略了。

谈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的内含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人文性的根本点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来源于汉语汉字。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要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正确地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落实人文教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人文性不能强调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不能是语文教育的“两张皮”各走各的道。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发展到放任自流、或老师被学生牵着走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局面。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正如有的老师所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语文教学改革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大家努力了,意识加强了,我想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得到改变的。

(2)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生机。但是,老师们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也要打好语文基础。

其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有益的学习方式,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第三,探究性学习不能只重形式,更要关注实效。(3)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近几年的阅读教学观摩研讨,大家普遍感到,要想彻底改变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历届观摩活动大家都在朝着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方向努力。

优化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关键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要用最佳的形式,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读懂课文,最终达到会读课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抓住重点、难点部分,继续防止将课文内容讲得支离破碎。

4.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动参与性”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又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去实践。

同时,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和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

二、继承传统的优秀语文教育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但是,强调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传统。传统不光存在于过去,传统也存在现实之中。语文教育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完整、正确地认识传统,可以使我们更清楚改革的起点和目标,减少盲目性和重复劳动,也可以减少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

改革是要抛弃以往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决不是全盘地“自我否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对立的;旧的并不都是落后的,新的并不都是好的。比如,我们今天提高了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古人早就提出了“不学诗,无以言”,把它列为语文学科基本功能之一;再如,电脑速度快了,有些方面却退化了,如人类的思维、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汉字书写的质量等。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要给予继承,有些要根据现在出现的新情况,加以改造,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促进其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又如,“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好文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回到私塾时代不给学生任何指点、让他们摇头晃脑、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样做是与当今教育目标相违背的。

另外,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要立足于本民族、立足于我国国情,要突出地体现汉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汉语教育规律。失去民族化,谈不上国际化。

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改革,要不断创新,但是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轻易否定过去的一些经验,要总结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当代要求,要改哪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

现在的年青教师,是广大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主流,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40岁以下的老师已经占到85%。年青的老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高,善于接受新的信息,但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小语界的老教师,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年青的老师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求真务实,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个方面。一般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一般图书、报刊、影视、网络、图书馆、展览馆、各种标牌广告等,也包括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重大事件、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阅读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的背景、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但有的课却游离了文本的学习,成了自然课或社会课;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将收集到资料进行选择、整理。

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科书(或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学媒体。语文老师要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二是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为什么这一次观摩活动设立“教学手段运用奖而不是多媒体运用奖”呢,就是提倡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了,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得做成多媒体,甚至有的地方上观摩课如果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反而评不上奖。这种现象使得大家思考。

三是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在我国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情况下,我们主张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通过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几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研讨会,特别是通过本届观摩活动,无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方法、手段的更新,到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验,我们都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在进步,在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研人员和广大老师们等共同思索、共同努力下,“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结合实际,为我所用”,一定会迎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黄金岁月。

我们从做课老师他们身上散发出蓬勃向上的朝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和自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后继有人,我们对小语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2004年10月21日

陈先云:

男,硕士学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取得成就:

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兼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6.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六

10月31日,在学校教研组的直接领导下,以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开展了一次观摩课教研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这次观摩课活动中,作课老师能积极探索课改的新经验,新方法,上课前语文组老师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多次修改教案,课后评课再交流经验,总结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通过这次观摩课活动,加强了教师的行动督导。课前,作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研讨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课中,听课老师听课认真记录与及时点评;课后,执教者进行反思、教研组反思和集体评课、评课后总结教学经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三、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应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强调有效教学,是针对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只注重形式、不太注重实效的现状和弊端提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教学要有新的认识,以利于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追求走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作为与新课程同呼吸共命运的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教师观摩课活动总结 篇七

追求高效, 要防止急功近利。急功近利者不顾学生的需要和现状, 揠苗助长, 生拉硬扯, 以追求较好的考试成绩, 或看上去热闹、好看的教学形式为目的;而高效课堂是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基础, 采用学生可接受的、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 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本质区别在于教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是展示自己的才华还是帮助学生思考, 是自己控制课堂还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基于以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笔者结合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部分课例, 从教学的起点、教学重点难点、思维的瓶颈点、能力运用的关键点等几个方面, 对顺学而导、提高课堂实效谈一些看法, 以期得到广大教师和专家的指正。

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状态

要达到最近发展区, 必须先了解现在发展区, 就是学生现有的经验与状态。没有这个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空中楼阁。只有从学生的经验和状态出发, 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 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1:《小兵张嘎》教学

思考:张嘎当兵的原因与“我”有什么关系?教师的问题仅仅是从教学需要出发, 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学生对抗日战争了解多少?少年能够当兵吗?为什么也准许少年当兵?当兵好玩吗?为什么张嘎冒着生命危险一定要当兵?如果爆发战争, 你会去当兵吗?也许有些教师认为思考这些问题入题太慢, 影响效率, 但我认为恰恰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这些问题或其中某些问题的思考交流正是学生感兴趣而不知道的, 也是帮助学生将自己与张嘎联系起来的很好的途径,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张嘎的想法和做法, 更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和语言。因为嘎子的机智勇敢, 例如“鬼子———太君”的转变、“队长”、“预备饭”等, 要结合生活体验才能深刻理解。

案例2:《数星星的孩子》教学

思考:学生数过星星吗?星星数得清吗?学生对数星星这种行为怎么看?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状态完全不顾, 快速切入课文, 其结果就是学生对问题4的理解和感受无法深入。星空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感受星空的浩瀚无垠和美丽神秘?张衡心中是怎样的渴望和幸福?做动作、范读的指导, 以及“读得非常努力”, 由于没有自主理解和生活体验作为基础, 都显得那么艰难、枯燥。

案例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思考: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对地震的感受, 以及对词语的认识情况、预习的情况, 特别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疑问, 基于学生的经验和状态, 为下一步高效地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效突破

重点难点的突破, 是高效学习的核心环节。检验重点难点是否得以突破, 主要看学生是否真正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 掌握了知识、能力、核心价值观, 以及是否通过朗读、叙说、展示、运用等方式呈现出来并加以巩固。

案例4:《自然之道》教学

思考: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和为什么不能违背自然之道。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看录像的方式组织学习。很明显, 结论都是教师说出来的, 学生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直观印象上。因此, 重点难点没能得到有效突破。教师可以和学生深入讨论:文中的“探、踌躇不前、争先恐后、愚不可及”等关键词语意味着什么?把主要内容和生活现象结合能得到什么启示?导游既然知道情况, 为什么还要帮游客把小龟放到海里?如果能够从语言中看出情境, 发现问题, 进行思辨, 学习就不会流于表面了。

案例5:《巨人的花园》教学

思考: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分享的快乐”。学生回答“不愿分享”的时候, 教师的评价指导应更加具有针对性, 让学生通过语言和内容理解“分享快乐”是一种更大的快乐。教师在后面虽然试图通过让学生理解花园的变化来弥补, 但是, 仅仅揣摩和写巨人的心理, 然后读一读, 还是显得肤浅。教师如果能通过下表这样的脉络整理, 就会帮助学生理解:与孩子们分享, 花园充满生机;反之, 则寒冷荒凉、死气沉沉。

教学本课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词语, 了解主要内容, 还要注意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这样才能教出层次, 教出深度, 才是高效的课堂。

案例6:《生命生命》教学

思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作者的心情, 使得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入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学习这种通过事物获得感悟的方法, 并尝试运用学到的语言, 把学课文上升为学语文, 这样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三、思维的瓶颈点:问题处理加强评价指导

教学难点的设计定位, 一般考虑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后者更重要, 但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案例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

思考:教师抓住“奇丽、奇特”两个关键词, 引导学生理解“奇特的民族才能创造出奇丽的景色”, 以及“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理, 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 这样的理解还是浅层次的。学习的层次还应该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评价等。课堂学习的顺学而导, 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读文本理解一个道理这个层面,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应该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其中的运用、评价往往正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因此, 本课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对这个道理的看法、态度, 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而教师的后续环节却是讨论“花为什么朝外开”, 并用填空的办法展示自己的理解, 其思维反而是倒退了。

案例8:《詹天佑》教学

思考:“为什么选取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这个问题, 切入了课文的核心, 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点,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真会想”。紧接着探讨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帝国主义是怎样要挟我方的。教师这样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集体解读, 其结果只能是把文章肢解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进一步指导:为什么这样选?这些材料表现了什么?如何表现的?并用更多的文段来迁移运用选材的方法, 这样的课堂就会更加高效。

四、课堂的拓展点:语言能力迁移运用

学习展示、能力运用, 是语文学习的出口。前面的所有环节的学习, 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获得感悟、启示和美的享受, 并能够运用到生活当中。但是, 我们许多教师虽然关注到了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 却往往忽视了总结、展示、迁移、运用, 因此,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 学习流程是不流畅的。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中的第五个环节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要亲自动手去做, 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叶圣陶先生指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 做到“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辨, 斗争能自奋, 高精能自探”, 成为自强不息的现代中国人。因此, 教学过程如果少了迁移、运用, 是无法实现“不教”的。

诚然, 迁移运用不一定总是放在课堂的最后环节, 一些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随时地进行迁移运用。但一般来说, 如果能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加强总结、展示、迁移、运用, 提高课堂的效率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请看下面一些课例的总结运用环节的处理:

例如《自然之道》, 总结出了“尊重自然规律”。但学生是否真的懂得如何尊重自然规律呢?小海龟是这样, 大熊猫、丹顶鹤、中华豚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这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其他相关文本的阅读、思考和交流, 就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巩固学过的语言, 强化阅读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

另外, 许多教师在最后环节喜欢用“如果……你会说什么”“你想对……说什么”这种方法。这种谈感受的形式的确对文本进行了一定的思维拓展。但是, 首先, 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学过的语言和阅读能力的运用。其次, 这种方式的语言训练针对性不强。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 父母不同形式的表达包含了同样的爱, 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比的写法和“我”的情感变化等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只是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对待表扬和批评的态度, 这是思想品德课的做法。语文课应当在交流的时候,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例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洋洋得意、迫不及待、一如既往”等写法的运用。因此, 只有注意抓住关键的训练点, 课堂的学习才可能是高效的。

上一篇: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法规则美文摘抄下一篇:收入证明.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