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共10篇)
1.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 篇一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首先很感谢对方辨友的精彩立论,但我仍然要表明我方的观点: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开宗明义,首先让我们看看辩题主体:何谓“民族技艺”?民族技艺是劳动人民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创造出的技术或艺术。那么又何谓保密呢?保密是采取隐蔽的方式,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而我们说的不保密是将民族技艺展现给世人,而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有心来学的人。下面我方将从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两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说,第一,民族技艺不保密有利于民族技艺的传承。民族技艺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门技术,它身上所承载的是我们几千年的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随着许许多多怀揣珍贵民族技艺的老人们逝去,身为文化大国的中国正面临着众多艺术失传的尴尬局面。而造成失传这一悲剧的,无非是因为那些“只传本族,不传外支”,“传男不传女”的封建保密方法。每秒钟都有民间文化资源在流失!在这一严峻的文化危机面前,1我们如何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民族技艺由于密不外传而陷于消亡的绝境中呢?
第二,民族技艺不保密有利于民族技艺的传播。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反而,它要不加保密地面向全国人民,面向全世界。这样才能扩大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将民族技艺公开,使更多人成为半个内行,才能驱逐那些只会做热闹的骗子,而给予技艺精湛的大师更多尊重。
第三,民族技艺的不保密有利于民族技艺的发展。任何文化与思想发展都离不开交流,唯有兼收并蓄才能有所创新与提高。民族技艺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不保密的去展示民族技艺,让大家知道民族技艺的奇特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特色。只有让大家了解民族技艺,民族技艺才能不断发展。如果闭门造车,将民族技艺保密起来,就好比闭关锁国,将所有技艺都封闭起来让它们孤芳自赏,那么民族技艺可能面临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2 这样一方面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越怕竞争,就越会落后。另一方面,没有文化的交融,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又怎么会有更好的民族作品。现在是一个资源共享、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的时代,民族技艺应该更趋于分享,交融。
再者,从经济角度来说,对方辩友极力提倡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无非是你们肤浅的认为这样就能以垄断的方式带来更多的利益,孰不知这是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做法。我们应该以更高远的目光去看待民族技艺,将民族技艺保密下去是交流的一种障碍,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向外来学习者介绍我们的民族技艺,不仅能使其向外传播,而且更有利于民族技艺产业的发展,维护国家形象。将民族技艺保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单一的,微不足道的,只有将优秀的民族技艺公开化,才能拓展获取利益的途径,从而获取更加多元化,更加长远的利益。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2.“大学恋爱是否是必修课”一辩稿 篇二
恋爱是两个人互相爱慕行动的表现。现代定义为无论性别的两个人基于一定条件和共同恋爱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恋爱分为以下阶段:无知期——虚荣期——懵懂期——渴求期——成熟期 作为大学生,我们已经是成年人,虽然年轻,但已经在法律上具备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年龄。在我国古代,男女普遍结婚很早,他们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享受过恋爱的甜蜜,因而有了梁祝.西厢记这样的悲惨爱情典故。作为现代人,我们有了自由恋爱的基础和社会氛围,而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步入了一个逐步成熟的阶段,恋爱是通往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如果说我们的前小半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的,那么我们后半生将会和一个人走过余生,我想没有人想要一个痛苦的下半辈子,因而选对另一半是十分重要的,而恋爱就是选择另一半的途径,通过恋爱我们可以找到我们爱的或者合适的能够走过一生的人,孕育爱情的结晶,有一个人能够知冷知热,爱你如己,即使白发,也能举案齐眉,共享天伦。
恋爱可以充实我们的人生,特定的人生阶段做特定的事,在少年时代,我们心智未成,而大学时代,社会也允许我们自由恋爱,爱情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是我们人生没有虚度的重要证明,蔡永康说“没有爱情,你不会死,但是有了爱情,你会活过来”,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有人在万人瞩目,有人在灯火阑珊,无论热闹冷清,却难有一人可以和你分享你生活的全部,你的开心,你的苦痛。但是恋爱可以,通过它,你所有的心情都会飞扬。
恋爱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携手一生的人,大学的恋爱应该是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次可以存粹因为爱而恋爱的机会,大学的恋爱常被人们誉为“最纯粹的爱情”,没有太多利益,大学恋爱可以降低我们日后恋爱的成本,大学的恋爱应该是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次可以存粹因为爱而恋爱的机会,当我们毕业后再想去到一个如此多的异性集中的场合是很困难的,也会因为工作等原因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恋爱,大学生活相较于工作生活中要处理的事情和关系较为简单,工作后要处理领导,同事以及父母关系,要出差加班等等,很可能恋爱就被耽误了。并且大学恋爱对物质要求不会像工作后恋爱的要求那样高,大学恋爱更注重眼缘。1.大学时间比较充裕,异性相对日后更好找,因此找到更合适的恋爱对象比较容易。2.大学恋爱对物质基础的要求比较低,工作后恋爱更注重财富基础
3.大学同学相比工作后的恋爱对象,共同点较多,了解也更深,容易相处。
4.恋爱可以提高个人情商,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包容分享,同时感受到被爱,对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大有裨益。5.大学时间充裕,和志同道合的对象恋爱,不仅不耽误学习,还可以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像许多学霸互相督促双双考研进名校的新闻也时有耳闻。
3.大学生更应该培养包容精神一辩稿 篇三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更应该培养包容精神。我方认为包容精神指的是理智的理解接纳吸收宽容某些人或事物。首先我们希望与对方辩友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都是积极合理的,是值得我们培养的。
下面我方先从两个方面论证包容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包容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迈入大学,甚至以后迈入社会,我们需要接触比以前更多的人,意识、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可避免。面对他人的不同习惯及性格差异,我们需要尊重理解,面对他人不同的观点及建议,我们需要听取并有选择的接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包容精神可以使我们合理圆润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其次,包容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的发展。只有拥有包容精神才能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理解接纳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并加以分辨和吸收,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和社会视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这对我们的自身发展无疑十分重要。包容精神也可以使我们更积极主动地理解他人,设身处地的体察对方的境遇和情感,有利于我们准确的自我定位以及对他人、对事物深刻的全面理解。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批判精神对大学生也很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更需要培养包容精神呢。因为批判与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使他们恰当统一到一个度。只有两者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批判才能更理性,包容才能更有底线,我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更加客观,更加辩证,不会走极端。但环视当今社会,马加爵在宿舍连杀四人的起因只是一次打牌吵架,四川大学不到十日连续发生两起血案都是由琐事的矛盾引起的,这都是大学生包容意识缺乏的体现。而从“我爸是李刚”“高跟鞋踩猫”等网络事件来看,大多数人都对网上所爆出的内容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批判,却几乎没有人去对事件全面了解,去仔细思考事件背后的真相。这说明当下群众已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意识,却依旧缺乏包容意识。当然这种批判有不理性的成分在内,而批判的不理性也正是由批判与包容的不平衡造成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即将成为社会的主体。社会现状需要由大学生来改变,社会思考问题方向的不合理需要由大学生来主导。改变这种现状,培养积极的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论是包容意识的匮乏还是两者不平衡造成的批判不理性都在提醒我们,大学生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培养包容精神了。
4.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 篇四
一辩稿数学115班 刘威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今天能和对方辩友一同站在这里,探讨“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的问题。理论是基石,实践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应该在夯实理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实践理论,创造价值!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锻炼,将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实践锻炼的过程就是检验真理的过程。离开实践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校大学生必须坚定的走自己的实践锻炼的道路。
下面我将从以下3点来阐述我方的观点,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层原因和重大影响。
第一,从大学教育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法中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的人才。大学是一个由学生时代转向社会的过渡,大家都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是让你在这个阶段多参加实践,提高自己能力的时候,也是为了以后的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每天还都是钻在课本理论里,也许到了社会上我们要从新适应社会。再者,为什么当今社会在招聘时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工作经验”呢?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了再多的理论,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更好的发挥理论的作用。有的人学富五车,可是在实践中却不行。为什么呢,实践与理论是不一样的,光学好理论是不行的,必须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对社会有效益。今年4月,教育部章副部长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学生如同农民工”。我们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学生辛苦多年却无法在市场的大潮中找到自己落脚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空有一腔学识,却不能把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说过“实践里面出真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基础,我们需要去实践去磨合去消化我们的知识。比如说仅仅从书上学得一些驾驶知识就学会驾车了吗?实实在在地去驾车才是最重要的。理论永远是理论,实践才是真理,你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你所学到的理论,才能发现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人不可以自己骗自己,在自己内心中一定要明白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够让你在实际操作中驾轻就熟的运用这些理论,更好的提高自己!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认知理论知识。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所以我方一致人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
谢谢大家!
5.应该加重刑罚力度一辩稿 篇五
尊敬的评委、主席、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对于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应该加重刑罚。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辩题中的几个关键词:
①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辐射区中的暴力事件。今天辩题中所说的“校园暴力”指的是已经构成刑事犯罪的恶性暴力事件。
②未成年人:指的是我国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③刑罚:是依照法律对于违法者实施的强制处分,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刑罚并不等同于刑法,刑罚是一种处分,而刑法是我国的一部法律。这一点请对方辩友予以区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的事件层出不穷,现有的法律刑罚对于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这一行为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遏制。那么今天我们评判对于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是否应该加重刑罚的标准就是在现阶段加重对其的刑罚能否很好的遏制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的问题。我方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下,加重对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的刑罚可以有效地遏制其实施校园暴力的问题,所以,对于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应该加重刑罚力度。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1、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呈现低龄化趋势,现有的刑罚措施下其再犯率高达50%。可见,现有的刑罚措施并没有有效的遏制未成年人实行校园暴力,反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总是不考虑暴力事件带来后果的严重性,一味的强调刑罚从轻,这就使得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反而会使他们认为有机可乘从而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2、现有的法律并没能很好的体现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罪责刑相适应。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造成如此严重之后果,最后的惩处仅仅是处罚金,并没能对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在这里,我方并不是一味强调加重刑罚是要和成年人的刑罚相同,毕竟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思想、心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我方强调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是指,需要通过修订法律来将刑罚调整到一个适于未成年人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是有别于成年人的。同时,我方也不是一味的强调只加重刑罚,我方也同样主张教育、社会、家庭对于减少未成年实行校园暴力行为的重要作用。但是加重对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的刑罚力度对于现阶段遏制未成年人实行校园暴力这一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3、对于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人年人应该加重刑罚力度是对所有未成年人真正的保护。对于施暴者是未成年人来讲,加重刑罚力度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的从思想上遏制了他们再犯同样错误念头。对于其他未成年人来讲,加重刑罚力度可以在心理上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使那些有念头但还未实施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实行这样的行为有畏惧感,从而从源头上有效的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实行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加重刑罚,可以使他们从“想实行校园暴力”到“不敢实行校园暴力”再到“不能实行校园暴力”,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不想实行校园暴力”,从而可以最有效的解决未成年人实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6.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 篇六
(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首先,开宗明义,什么是退休年龄?我们这里所谓的退休年龄是指指有关法律或者政策法定退休年龄,在国外也叫做“强制退休年龄”、“制度退休年龄”,或者叫做“标准退休年龄”、“正常退休年龄”。
然后,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讨论着这个辩题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延长,到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3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养老压力巨大。而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实施了60年,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女差异大,也不适应社会公平的需要。
我方坚决认为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其理由有三: 其一,延迟退休年龄有其必要性。从现实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 如果一个国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 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2005 年底, 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显示: 我国65 岁以上人口超过1 亿人, 占总人口数的7.7%,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8。87%;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5%,现在为13.6%,2050 年将上升到28%以上。老龄化问题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不仅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劳动力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并且我国社保养老体系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养老金的支出金额逐年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很快, 直接的后果就是“空账”规模日益扩大。(由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 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 基金可增收40 亿元, 减支160 亿元, 减缓资金缺口200 亿元。而事实上“截至2005 年底,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就达8000 亿元, 而且每年以1000 多亿元的规模扩大。)关于这一点,我方二辩会详细论述。同时,老龄化问题也大大地加重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据国新办2010年9月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到2035年,我国每两名纳税人要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所以,延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压力,势在必行。
其二,延迟退休年龄有其可行性。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和受教育时间增长,人们的可工作时长也在延长,这就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一个可行的前提。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因而也是可行的。我们知道,退休年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职工劳动过度,但它不是用来限制提早退休的。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这也就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措施。
美国和上海成功的例子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此外,我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考虑到性别和工种的差异,通过不同幅度地合理地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民权。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这也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另一个可行的措施。
其三,延迟退休年龄利大于弊。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导致增加就业压力等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本就已经存在,其根源在于我国不合理的人口结构,而不在于退休年龄,并且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诸多途径解决。而同时,延迟退休年龄有着我们无法忽视的许多好处。首先,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养老金的亏空,促进养老金的制度改善和自我平衡。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而且,延迟退休年龄也可以缓解子女的赡养压力。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扩大劳动年龄的供给,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中老年劳动力,与青壮年劳动力相比,在精力上可能有所不足,但其经验和阅历却青壮年劳动力难比的。试想一下,如果刘诗白老教授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多留几年的话,那能为我们社会多培养出多少人才?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能够有
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够让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多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从中也能有所获益。
7.养老责任应该主要在社会一辩稿 篇七
首先,我方来破题立论,养老是什么?养老就是给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而责任则是分内应做的事,而社会则是由每一个公民组成的大家庭。我方并没有否认家庭在养老中的责任和作用,但纵观全局,考虑到老人这一群体和家庭的状况,我方坚持认为,养老责任应该主要在社会,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个辩题。
第一,社会比家庭有更好的养老条件。物质方面,国家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重视,每月发放低保,生活补贴给老人,而且还给每个老人买了生活保险,来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精神方面,社会建立了许多机构给老年人养老,如养老院,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等,在这些地方,老年人之间的话题更多,朋友更多,生活更充实。每天可以打牌,下棋,聊天,一起看电视等等,生活很充实,舒坦。而在家里,老年人往往独自在家,没有陪伴,而社会能调控优势资源,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当老人将其一生奉献给社会,创造出社会价值后,社会就有责任来回报他们,所以养老责任主要在社会。下面,我方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第三,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自身患病的几率可能性比其他群体大,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医疗费用高,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特别是在老人受重伤的时候,往往负担不起。而社会养老制度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现有的合作医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养老责任应该主要在社会。
第四,家庭成员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养老。丈夫早出晚归的工作,妻子有家务活,要照顾孩子。所以家庭并不能完全尽到养老的责任,或者说养老责任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养老责任应该主要在社会。
最后,放眼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自立的意识。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而他们则主要由社会负责养老。这显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中国更注重孝道,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老人主要要在家庭赡养,但这只是一种以亲情为纽带以法律为基础的义务,只是尽到养老责任很小的一部分。
8.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 篇八
开宗明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而我们今天看到,高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我们也不需再对其进行提升,而低层公务员的工资却引发种种争议,因此我们今天应该探讨的是是否应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基层公务员,是指处在行政级别的底层,工作在第一线,一般是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工作人员。
让我们先来明晰一下基层公务员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基层公务员是否果真如人们所想“一杯茶一份报纸逍遥自在过一天”?一份关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调查中显示,基层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情感耗竭感最强,他们在工作中付出太多的辛劳是造成他们有时心力交瘁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务员们背着如此的一个不好的名声还要尽心尽力为公众服务,如此矛盾与症结对于基层公务员可谓是使其有苦说不出啊。基于此,我方认为,应当提高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我方将从以下两方面论述:
首先,在公务员工资的现状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在2006年的《公务员法》中就声明:公务员工资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据——中显示,自2007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基本工资就从未上调,与此相对应,自2013年8月1日《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施行后,公务员尤其是原本津补贴就不多的基层公务员的津补贴也大量减少,而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在此期间却不断上升。如此一来,基层公务员的相对工资是在下降,其生活水平的保障能力亦是在下降。基于06年的法案,也是基于对基层公务员的一个公平待遇,我们理应提高其基本工资水平。
此外,我们要认清公务员的不特殊性所在,不可将它与劳动者完全割裂,亦不可将其与官僚享受者等同。基层公务员有自己的劳动价值,有自己的劳动付出,理应得到我们的肯定与认同。既然如此,在工资上涨方面,他理应享受到与其他城镇职工同等的待遇。现在现实却是他们是社会矛盾的直接面对者,也是民众发泄不满与怨气的直接对象。我们承认即使基层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现象,但是若因此就不给其他那么多的基层公务员涨工资实为不合理之举。因此,是时候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所得,也是时候纠正人们心中对基层公务员的形象,还基层公务员一个公道。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应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
9.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 篇九
谢谢主席:
大家好,在讨论辩题之前,我们先来理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培养人格和传授知识同样重要,二者并不矛盾,且不可缺少。
所以,如果今天两方,老用【没有知识,就怎样】、【没有人格,就怎样】或【知识是人格的基础】、【人格是知识的基础】这种全有全无或孰先孰后的方式,来争论更应该注重人格培养还是知识传授,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此一来,既然两者都重要,都不可少,那该怎么比较今天的辩题才有意义呢?我方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我们现在最缺乏、最需要的是什么】。
譬如说,维生素A和维生素C,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两者都很重要,但对一个患有夜盲症的人来说,维生素A就显然比C更重要;相反的,如果你患的是败血症,则维生素C,就比A重要。
那回到辩题,人格应该是指人的道德修养、尊严、骨气、人生态度、责任感、自律性、处世智慧和社会适应性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来表现的为人的品味和格调。知识则指一种学术文化的,是对事物的认知。我方认为高等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格培养,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由于缺少对人格的引导、培养、扶正,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低素质甚至犯罪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马家爵案,复旦大学投毒案、药家鑫案、上海大学生抢银行事件、安徽医学专业制毒贩毒等案件层出不穷。学生因心理尚未稳定,初涉社会,恐惧、不适应、害怕拒绝和失败等的矛盾心理而产生的人格扭曲和缺失,成为了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而培养、扶正学生的人格从而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正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
其次,社会更需要的是一群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优秀品质的知识分子。通过对近几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分析,其工作时的专业对口率仅占到了28.1%,作为受过高等教的人群,他们具有建设社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会风气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榜样作用。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被教育者人格的完善,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大学的责任在于造就一群具有优秀品质的知识分子,而非向社会输送一批市侩。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之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的教育机
构和学术组织。
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所在,在这里,师生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
理、激发思想、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在这里,大学以其天
然的庄重、理性、自律、智慧和负责,教人以庄重、理性、自律、智慧和
负责;在这里,大学以理想主义的崇真、向善、求美、务实,教人并引导
10.辩论应该精英化一辩稿 篇十
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此辩题中的辩论,特指辩论赛或在公共场合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大型论辩活动,如总统辩论,庭辩等。两人间的随机交流叫讨论,而非辩论。生活中由于分歧而产生的双方辩论,由于其不可控性,会使辩题无指导意义,且生活辩论是每个大众的权利,它不应由应该或不应该的价值倡导,也无法用精英化或大众化束缚,所以为使辩题有意义,不能算在其内。精英化,即辩手的精英化,其主体包括以下三类人,一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打擅长各自领域的话题,二是具有一定辩论经验,较好辩论功底的人才,三是热爱辩论,渴望提升自己的人,由精英带领指导。我方的标准是,何者能让参与者,即辩手,观众获得更多的利益及促进辩论的深入发展。理由如下:
第一,精英化能使辩手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是人的共性。让同为精英的人才一起摩擦,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其效果,与大众化的浅析辩论获得的收益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精英化是有门槛的,就像高考设立一本线更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应聘工作的简历和各类资格证更能让大学生主动充实校园生活一样,辩论的精英化,不仅不会脱离大众,更会激励大众,使热爱辩论的人有意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再有资格站上辩论这个舞台,与精英对决,二次提升,回馈观众。
第二,精英辩手能让观众极大加深对该辩题的理解程度。一场好的辩论赛,会让我们看到其背后的价值,其宗旨是对于观众的指导性。辩手就好比该辩题的老师,普通大众则是那群学生,有实力的老师才能带好学生。大众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辩题,各行业的精英都见地颇深,而这种深刻的思想,是辩论中最可贵的东西,也是让观众获益的源泉。若换成大众化的辩论,每个人说着带有自己观念色彩的一家之言,别说没有观众,即使有观众,也只能让大家昏昏欲睡,对辩论失去兴趣吧。
第三,精英化更促进辩论的深入发展。大家熟识的黄执中,以其极强的语言感染力,席卷了观众评委的心。路一鸣,从最佳辩手成长到“央视十佳主持人”,他的蜕变及主持的深度让我们看到辩论的无穷魅力。武大陈铭,因辩论被赞是最会说话的年轻人,其表现使辩论大放光彩。他们让很多辩手看到自己的未来,看到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也不经意间吸引了更多大众对辩论的兴趣。只是,这样令人惊诧的辩手还不够多,辩论还需精英化,由更多的精英引领,最大程度的激发观众的兴趣,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才能促进辩论的深入发展。
【考证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辩稿】推荐阅读:
辩论-学校不应该成为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06-19
全民阅读应该成为国家战略10-15
不应该乱丢垃圾的倡议素材06-20
不应该放弃1000字作文11-18
人生就应该不凑合人生哲理07-26
那次真不应该啊作文400字08-01
我儿子不爱学习应该怎么办10-28
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07-10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腐败的问题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