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精选13篇)
1.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一
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一、 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 80×60 60×30 25×4 4×30 17×8
400×5 9×13 12×7 26×3 11×100 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 6
有几排(宽) 2
个数 12
面积 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
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 5×11 2×23 16×8 31×3 8×10
410×3 7×12 42×2 4×12 130×2 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长 宽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边长 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板书设计
二、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要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大多少?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生1:用重叠的方法。(不能把电视里的长方形拿下来重叠) 生2:可以用 1 平方厘米的纸去摆满这两个长方形,然后数出每块长方形用纸量。(太麻烦) …… 提出疑问:到底怎样才能既简单又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呢? 2.揭示课题。 (1)猜测 。 师: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也许还有的会说与长方形的周长有关。 学生猜测后,教师直观演示:长方形的长(或宽)拉长,长方形的面积也变大。学生确信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用算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自主探究 1、提出假设。 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 2、操作验证。 (1)课件出示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图形A: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长是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宽呢?(3平方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老师边操作边把表格画在黑板上,把所得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接着出示图形B: 用同上的方法操作! 接着用上面的方法出示图形C和D 黑板上得出完整的表格 长方形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图形A 3 1 3 图形B 4 2 8 图形C 5 3 15 图形D 6 4 24 (2)通过操作得出的表格。引导学生对照表格思考分小组讨论长和宽怎样才能得到面积。 3、归纳总结。 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教师追问: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个条件? 4、出示例2(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后指明说说答案,教师板书 5.正方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你能概括一下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根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推理得出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 四、实践应用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长 12 分米,宽 8 分米。 (2)边长 9 米。 2.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一块草坪长 20 米,宽 15 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 )。 A.300 B.300 平方米 C.300 米 D.70 平方米 3、在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2分米、宽10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快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走进生活 下面是小红回家后测量有关数据,请你帮助小红计算她的卧室、客厅、书房……每一个房间的面积。计算完以后把你的计算结果与同学交流一下。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2.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二
1.通过摆长方形的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不同形式,优化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引导学生通过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所给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引到学生用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得结论。
[教学准备]
1.导学准备: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教具准备:学生准备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准备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一个;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想请你们回答两个最简单的问题,希望你们个个都举手回答!好吗?(大屏幕展示: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抽查3名学生)
师:这里有两个图形,老师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有多大?请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学生动手摆,把学生摆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你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呢?从中你发现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二、学习新知
师:这是老师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师(引导学生找关系):一行摆了()个小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摆的个数是长方形的()?摆成的大长方形的长是()厘米。摆了()排?摆的排数就是大长方形的()?长方形的宽摆了()个,是()厘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摆的个数乘摆的行数即6×2=12(个),所以摆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下图的面积。
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抽查两个学生)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行摆了()个,1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则摆成的大长方形的长是()厘米。摆了()排,摆的排数就是大长方形的(),则长方形的宽摆了(),是()厘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摆的个数乘排数4×4=16(个),即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因此它是一个正方行,所以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有什么关系?(抽两个学生回答)
(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 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学生先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然后说出此长方形的长是()和宽是(),最后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先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然后说出此正方形的边长是(),最后列出算式()。
(每个题抽两个学生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1. 课桌面长11分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是()。
2. 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3.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4. 学校小花园长50米,宽3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拓展练习
1. 一个正方形手帕的周长是8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教学楼的面积?
3. 你同意谁的观点?
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正方形的面积大()?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自发地举例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达成效果较好。
2.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并计算出面积”的过程,通过计算摆出的图形的面积,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探讨;内容
一、研究内容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影响他们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意义理解的教学因素很多。但无论如何,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场景A】
让学生讨论、探索、比较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片的面积。
师:谁来汇报你们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数方格来数的。红色长方形有16格,绿色长方形有15格。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比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我是用尺量的,红色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先用8+2=10,然后……
师:你这是在算周长吧?
生:是的。
师:可我们要比较的是它们的面积啊!这种方法行不行?
师:好了,谁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场景B】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上去差不多,重叠起来还是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这该怎么办?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利用我们身边的工具,看谁能巧妙地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
生:我把方格纸放在这两个长方形上,数它们的方格。红色长方形有16个格子,绿色长方形有15个格子,所以红色长方形面积比绿色长方形面积大。
师: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发现了这样巧妙的方法。为你们善于发现的眼光鼓掌!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是用尺子量的。红色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8+2=10,再用10×2=20;绿色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5+3=8,8×2=16.所以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听明白这位同学的意思了吗?(听明白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有。)
师:(再出示一个边长为4的紫色正方形)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一下绿色长方形和这个紫色正方形的面积吗?
生:紫色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有16个格子,而绿色长方形只有15个格子。
生:不对,我觉得它们一样大。因为它的边长是4,4×4=16,绿色长方形也是16。
师:有同学认为是一样大,有同学认为是正方形面积大。结论究竟是谁对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紫色长方形面积大。用眼睛一看就知道它有16个格子,比绿色长方形多了一格。
生:计算的结果表示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生:我们是比较面积,不是比周长。
师:说得真好!刚才我们计算的实际上是两个图形的周长,比较面积是要看这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而不能和周长混淆了。
面积的含义,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求法的重要基础。场景A中的教师否定了学生的思路。场景B中的做法相比场景A显然是科学、合理的。
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
1.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要将学习的数学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面对面积比较这种新需求,学生头脑中的“周长算法”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來,这是一种已有知识经验的再现,它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唤醒。这种唤醒是客观而真实的存在的,作为一名教者,应该充分考虑面积知识的生长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正视周长算法对面积比较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刻意回避或断然否决。
2.合理利用矛盾,提升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当其他学生听到计算“长+宽的和再乘2”时,可能会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因为其结论也是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所以即使有想法,也不敢确定,甚至也认同了这样的比较方法。这一点也无疑说明了周长对面积的负面影响。场景2中的做法没有轻易否决,而是再出示了一个周长相等、面积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结合数方格来验证。眼睛看到和计算得到的是两个不同的结论,谁对谁错,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之前默许了周长算法比面积的同学开始反思、辨别,通过交流,明确了算法的意义不是在比较面积,而不是周长,进一步加强了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周长的理解。这种反思行为是在矛盾情境的冲击下进行的自觉的内心反思,提升了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从教学设计的改变可以透视出基本教学理论在不同时代的主导地位,各有优点,特别是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各类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荐与学习。学习资源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课程资源可以有哪些?对于我们现在已有的课程资源,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单调的,除了材料、方格纸和一些配套练习外,少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激发探究欲望、能引发思考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罗永军.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3-39.
4.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情景导入】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两个图形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
(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教师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积极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的做法。3.提问: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
使学生感到: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新课讲授】
1.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录。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1)学生摆小正方形的图,得出面积是15cm2。
④思考讨论: 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 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课堂作业】 1.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面积是()
A.32平方分米
B.32分米
C.24平方分米(2)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10厘米,面积是()
A.100厘米
B.40平方分米
C.100平方厘米(3)长方形长1米,宽3分米,面积是()
A.30平方分米
B.3平方米
C.3平方分米 2.计算操场的面积。操场长50米,宽30米,面积是多少? 3.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
要求:计算数学书本封面的面积。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
师问:你首先做了什么?(要求长方形面积必须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数学书本长约()厘米,宽约()厘米,面积约是()平方厘米。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感受是什么?(发现的感受、失败的感受、成功的感受、探究的感受)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5.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教案 篇五
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教学重点:
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法:
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六、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程序:
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
(1)面积小的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揭示课题并板书
3、学习新课:
(2)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观演示,明确道理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C、横着再放5个。D、左起按顺序纵着放其余的。F、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说出长摆几个小正方形是几厘米,宽摆几个是几厘米,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质疑,实际测量
6.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六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7.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七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用面积单位量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面积了,现在每人桌上都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们来个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最先求出它的面积。(分两组:一组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另一组的长方形长、宽不是整厘米数。)
2.引导探索
师:优胜者是哪些同学呢?你们求得的面积是多少(显示摆的结果)?失败的同学能谈谈原因吗?
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不是正好摆满,一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有的长方形,如果用面积单位去量,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师:是啊,在实际生活中,用面积单位去量,在很多地方是行不通的,如(显示)要求足球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量,觉得怎样?游泳池的水面面积、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等,你能用面积单位去量吗?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3.建立猜想
生:能否跟算周长那样,量出长和宽,算出面积呢?
师:你是一个敢于猜想的同学,真棒!大家猜猜看,长方形面积会跟什么有关系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学生的各种猜想。)
片段二:自主实验,探索发现
1.自主实验
师: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生:我们可以用举例子、做实验等方法。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板书:实验)。现在每张桌上都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我们四人小组相互合作完成,听清要求:先自己任选几个,摆一个长方形,再把结果填在自主探索学习纸上。
2.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
师:(显示)你怎么知道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
生:每个正方形边长1厘米,4个拼在一起(指一指),长就是4厘米;2排,宽就是2厘米。
生2:我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
……
3.探索发现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乘排数正好是面积的数量。
生2:长乘宽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生3:长方形的面积好像就是用长乘宽计算。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长乘宽,对吗?
片段三:操作验证,形成结论
1.设疑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可用长乘宽计算呢?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板书:验证)(显示: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师:猜猜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是不是呢?你准备怎样验证?
生: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能不能摆20个。
2.验证
师:课前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图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现在,同桌合作,先算出面积,再用摆正方形的方法验证一下。(开始操作验证)
3.结论
师:这个(指屏幕上)长方形谁来说说?
生:长5厘米,沿着长边正好摆5个;宽4厘米,沿着宽边正好摆4排,不用摆满,我就知道一共可摆20个。(课件显示)
师:还有谁愿意来汇报?
生:我验证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摆的正方形正好也是12个。
师: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有怎样的关系?你们呢?
师:现在,我们可以大胆地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生(齐说):长×宽。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谁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s=a×b。
教学反思:
1.学生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
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全面合作、共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发现新知识。如:从“四人小组实验初步发现”,到“各自对不同的长方形进行验证”,再到“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实践自主获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的理念。
2.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
8.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八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美、数学的美。小组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大家好!今天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这个盒子更加美丽?(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对,侍老师的想法和你们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自然明白。
二、新课展示
1.请同学们按照黑板上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学P6—P7)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孩子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3.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
学生1: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 通过我们组的实验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即上下面积相等,左右面积相等、前后面积相等),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 ,要求让多个学生演示、表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板书: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学生2: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c表示。那么
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表面积=(a×b+a×c+b×c)×2
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实验,你们是否能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学生3: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们小组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乘以六就可以了。
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如果棱长用a表示,那么S正方体的表面积=a×a×6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发现你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况且面积相等。从而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合作与探究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四、课堂小结、目标达成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五、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3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盒,现在要将这3个小长方体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的想法。)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3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
9.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通过实际操作从思想上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xiaoxue.xuekeedu.com 的面积。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PPT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关于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会比较吗?
3、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
二、探究建模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那它的具体面积是多少呢?我们动手算一算,行吗?
2、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活动、交流
3、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是怎样得出来的?请每一组的代表说说一说你们的想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那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4、动手操作,组织学生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完成填表。(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边摆边记录)(1)学生分组实验。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2)讨论:从表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谁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尝试“做一做”(教材P78)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xiaoxue.xuekeedu.com
1、开始上课时同学们不会比较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现在会比较了吗?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交流。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的第二题(口答)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教室的门长2米,宽1米,面积是2米。()(2)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3)边长×边长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每行的个数×行数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10.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十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所含单位数相等”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要求它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去量,还行吗?对,这种方法太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激疑:
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关。
①教师演示:用两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成、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出示图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与
上一个长方形比,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什么变
化?宽变了吗?
④启发学生发现:通过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宽没有变,长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有关。
2、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宽有关。
① ①教师演示:出示由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没有变?
③ ③
再出示1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长有没有变?
④问:从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宽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宽也有关系。
3、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①学生操作:用12个边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先想一想:摆之前应该先做什么?摆时应注意什么?
请4个同学上台摆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组进行,能摆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②小组进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钟摆法。
③填表:说出所摆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入表中。
④观察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讨论,共同理解: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4、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指出:今后我们只要量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 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四、阅读教材第97页——98页,在书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五、转化应用:
1、1、完成98页的“做一做”。
2、2、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图),中间有一个小长方形的花坛,求草坪的面积。
六、总结:
3、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通过哪些方法探讨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
4、2、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七、作业:
练习二十六:1——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1.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十一
教学片段 (一)
1. 复习面积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谁来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那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 (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描述中教师呈现相应的正方形纸片: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
师:我们用这些面积单位能够测量较小物体的表面或一些图形的面积, 如果要你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我们操场的面积, 你们愿意吗?
生:太麻烦了。 (教师从中引出下一环节)
2. 拼摆长方形, 记录长、宽的长度和面积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先拿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摆出长方形, 并把拼摆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 以及它的面积分别记录在表格上。接着再拿出数量不同的小正方形纸片, 继续摆一摆、记一记, 每人至少要摆出三个以上的长方形。
根据学生的操作, 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呈现出多张学生的表格。
3.观察、概括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观察表格, 发现了什么?
学生很快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学片段 (二)
1.复习面积单位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过程同上) 。
(2) 提出实际问题:如果要用面积单位去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 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测量课桌面的面积、橡皮擦一个面的面积, 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学生分别作了回答, 教师分别呈现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纸片。)
2. 从解决问题中概括计算方法
(1) 师:请同学们观察练习纸上面画着的一个长方形, 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课前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练习纸, 画在纸上的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
学生通过观察, 估计有不同的结果, 这时教师提出: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面积吗?
这时, 学生提出了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量一量, 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直接去量边的长度。
(2) 师:请同学们拿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摆一摆、量一量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测量后, 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 可知学生的量法有以下三种: (1) 大部分学生都用了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摆满整个长方形, 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2) 有几位学生采用了沿着长边摆出5个小正方形, 沿着宽边摆出3个小正方形, 从中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 (3) 还有几位学生直接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后计算出面积。
(3) 组织讨论。
教师针对以上不同情况逐一引发质疑。
(1) 师:摆满15个小正方形, 显然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那怎么算呢?
生:因为每行5个, 共有3行, 所以面积是“5×3=15”。
(2) 师:为什么沿着长边摆5个, 宽边摆3个, 就能知道它的面积是1 5 平方厘米呢?
生:沿着长边摆5个, 说明一行刚好摆了5个小正方形, 宽边摆3个, 说明可以摆3行, 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5×3=15”。
(3) 师:为什么直接测量长和宽的长度, 就能计算它的面积了呢?
生:量出长边是5厘米, 就说明沿着长边可以摆5个小正方形 (师补充:也就是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 量出宽边是3厘米, 也就是说沿着宽边可以摆3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就是“5×3=15”。
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那你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还会这样去拼摆吗?
生:应该直接量出长和宽的长度, 并用“长×宽”来计算它的面积。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学片断 (三)
1.复习
在格子纸上数一数图形的面积。
屏幕呈现下面的格子图和各个图形, 并提出:如果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格子图中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很快说出了图形A、B、C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图形D的面积是31平方厘米;图形E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及时质疑各种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数出来的, 尤其对图形D引发学生说出了两种数法, 即有:“5×5+6”, 或“8×5-9”;对于图形E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两种方法, 即有:把三角形补成正方形, 用到“6×6÷2”的方法, 或直接把6个半格看成3个整格, 用“15+3”的方法。
2.从画指定面积的长方形中展开
(1) 在有格子的练习纸上画长方形。
师:你们能在格子纸上数出图形的面积, 现在请同学拿出画有格子的练习纸 (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 , 每一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 你们能在这张格子纸上画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要求每行都是整格数, 你能画出几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学生在格子纸上操作后, 交流出不同画法 (如右图) 。
这时教师让学生评价每种图形的面积是否是24平方厘米。在这一小环节中教师只引导学生得出“每行个数×行数”就可以了。
(2) 引发学生在白纸上画长方形。
师:刚才大家在格子纸上都能画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现在要求同学们在空白纸上画出面积同样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能行吗?请同学们画在这张格子纸的反面 (反面是空白的) 。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 不断地在想象刚才在格子纸上的画法, 发现一部分学生还在重新画格子;一部分学生是沿着长边画出几格, 沿着宽边画出几格;而大部分学生已直接画出长几厘米、宽几厘米的长方形。
接着教师反馈学生以上不同的画法, 组织质疑, 使学生清晰地知道:重新画格子是比较麻烦的, 可以直接画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为什么直接画长和宽是几厘米, 就能知道它的面积呢?
学生从中悟到:长几厘米就是相当于一行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宽几厘米就是相当于有几行。
师: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利用媒体, 屏幕上再次呈现出长和宽 (注有厘米数) , 且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不同长方形, 让学生概括总结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即有:24×1=12×2=8×3=6×4=24 (平方厘米) 。
比较思考:
分析以上三个教学片段, 共同之处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参与操作活动, 并且前两种教法是大家一直在采用的方法。但仔细分析每一教学片段, 它们的思维活动层次是有差异的。
教学片段 (一) 学生的操作是在老师的指令下去“取”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接着去“摆”长方形, 再接着去“记”长方形的长、宽的长度和长方形的面积。虽然形式开放, 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学生是不清楚的。只是在观察表格时, 需要学生发挥出一定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片段 (二) 教师以问题引入, 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这是很好的引入方式。但当学生进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拼摆, 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小正方形摆满长方形后,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这一拼摆过程中学生缺少有意识地去想长边、宽边所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边的长度关系。整个活动也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或其他同学的帮助。虽然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这样的操作过程, 数学思维的含量还不是很高。
教学片断 (三) 在引入时, 并没有从复习面积单位入手, 而是直面格子图上的图形进行数面积, 这不仅借助于这样的素材回忆面积单位的作用, 而且为下一环节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作思考的准备。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先在格子纸上画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感悟到除了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有很多个以外,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面积和每行格子数与行数的关系。再接着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这时, 每位学生都在竭力地回想刚才在格子纸上是怎样画长方形的情形, 从而促使他们去联想格子数与边的长度关系。当想到可以直接按长边与宽边各应画出几厘米时, 学生自然地想通了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确定, 其面积也随之而定。由此可见, 这样的操作活动, 无疑更有价值, 它让每位学生都真正经历了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 而且这种挑战过程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的。
反思教学片段 (三) 的设计, 我们主要基于两点思考:
(1) 怎样更好地利用学习起点。也就是在教学时怎样尽量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过低的思维层面上重复演练。如在学习本课之前, 至少有一节课学习了“面积与面积单位”和“利用面积单位度量有关图形的面积”。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我们首先考虑到采用怎样的方式, 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新知的探究。在片段 (三) 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从看格子图去数、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入手, 紧接着再利用这一基础, 让学生在格子纸上画出指定面积的不同长方形。这样的引入把复习知识和技能融合在探究之中,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十二
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两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测量各种长方形数据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二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之间关系。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迁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再结合导入部分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再进行把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开放的练习。
13.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 篇十三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1、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让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的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测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在创造”过程。
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测量面积,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县印度学生测量卡片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一组有一个同学是自己画一个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了公式;最后在推广到身边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界说与应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竞赛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习中体育估算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体说,在这揭开中安排了研究面积前的“卡片”面积的估算、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后的数学书面、铅笔盒面等面积的估测与估测丰富的讨论,以及课后延伸的游戏“水的眼力好”等,试图通过这些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估测面积的意识,并在估测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估测的方法和策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新课的引入,设置疑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的准则。新课设置疑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画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课堂中,我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通过猜测把学生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展。虽说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习题和表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教案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怎样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第一学期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课后感悟。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就如本节课上,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应该是鲜活、生动而有趣的。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结论并不很难,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比较容易发现。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波利亚的一段精彩论述启示了我,他是这样说的: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确实,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又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如今,它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引导参与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接着,我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知道了学生卡长的面积。又通过填表、计算等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小组交流讨论。第二次是在摆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流程,我发现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中,当要求用身边的学具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因为受到一定的暗示(课前让学生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学具若干个),在操作活动中方法显得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面积单位去测量)。如果教师在布置操作时换个问法:你能用哪些不同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教师深入小组,进行点拨指导,思维之光定在课堂绽放异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4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 》的准则。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蓝猫三百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量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三步曲,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5《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秦老师的教学立足于教材,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教学构思充分体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应用”,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到了较好地落实。
一、重视探究发现的过程,变“讲授”为“自主”
教师眼中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力图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一节传统经典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师整堂课的教学都在以面积的意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求长方形中所包含相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摆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宽与对应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课伊始,秦老师就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为铺垫,引导学生估测,不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探究环节秦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摆一摆——从学具中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写一写——根据摆好的长方形将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结果确认,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又能初步感知到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小正方形每行摆的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到“长方形的长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宽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理解“长×宽”的意义打下基础。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有如下优点:一是结合前两节内容“面积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教学,顺向组织多层次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自主提炼数学模型。
二、关注本质内涵的理解,发展综合能力
秦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面积计算方法的本质内涵,一直突出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对面积计算公式“知其然”,同样需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如借助前面所学的“面积及面积单位”的知识内容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本质意义时,通过学生的猜测、判断过程,提升了空间观念。因为这样的猜测、判断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它是有参照的、有标准的判断,是一种空间感、数感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还能够让学习过程的深刻性与学习材料的主动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性有效结合起来。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校园里跑道、篮球场、草坪和花坛的面积,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再如已知黑板面的长和宽,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强化了知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设计了拓展延伸性练习,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以及最后根据长方形中部分有规律排列的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再次感悟到“长×宽”的算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导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因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成了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结束,我回顾自己的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点反思:
1、同桌两人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共同探究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同学不会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有的同学摆了但却没有完成相应的表格填空,有的小组各摆各的,看到这些小组的活动情况,我反思: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是我的活动要求没有明确?还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自我?这样的小组合作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活动要求,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的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但在观察同学们完成的表格时,我急于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而忽略了让全班同学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分别看一看表格中三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他们了解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事实上,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学习过程是一种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我觉得十分重要。40分钟也留给我一些遗憾。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我在设计时都是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他们的才能完全展示出来,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最后我想说: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闪烁出“智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7一、教材:
今天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获得。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本节课是珠心算与数学相结合的一节课,我在练习中让学生用珠算来检验算式的结果正不正确,这样就把珠心算与数学结合起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初步了解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求它的面积来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书上的是不是其他长方形也有这样的规律这一环节我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一来代替了。在教学中,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再通过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从而引出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第六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07-0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08-01
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9-1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7-14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数学考试题10-21
《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08-31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07-30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