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共15篇)
1.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一
中班美术:团团圆圆年夜饭
中班美术:团团圆圆年夜饭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各色各样的菜肴,表现年夜饭的丰盛。(重点)
2、自主舔画餐具,表现热闹的年夜饭的场景。(难点)
【活动准备】
美术活动用手。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以过家家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你过家家的场合?
2、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旁。了解每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这餐饭叫什么饭?(年夜饭)
3、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菜,它们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再来学一学吃年夜饭时的样子吧!引导幼儿用手做剪刀状当坐筷子,夹菜、说说祝福等场景。
二、学习画年夜饭的制作。
1、教师示范讲解: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画各种菜肴的简笔画。先画菜,然后用封闭线条把菜肴圈起来,表现“装盆子里的菜”。
2、好丰盛的一桌年夜饭啊!大家团团圆圆过个年吧。
三、幼儿创作“团团圆圆年夜饭”。
1、引导幼儿翻开活动材料《美术》第2页进行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回忆你家过年夜饭上有什么菜?
2、幼儿耐心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面清楚,不要太糊)
3、活动结束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桌上的菜肴,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二
在我所执教的几堂美术课中, 我分别运用了几种不同的范例出示的方法:
方法一:在中班《救护车》的美术课中, 我按照最常见的范例出示发放, 从构图到涂色都详细的进行示范, 并把范例从小朋友做画开始就一直挂到做画结束, 虽然我在做画是提示, 请幼儿想一想在车厢内他们会干什么, 但是结果收上来的90%的作品都是与范例雷同的, 而且在做画的时候, 孩子会不时的抬头临摹图画, 看不清楚了还会问老师, 上面XX是怎么画的, 没有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
方法二:在中班《美丽的烟花》的美术课中, 我没有整张的出示范例, 在课前我进行了一番谈话, 问问小朋友在过年的时候有没有看过烟花, 你看到的烟花是什么样的, 然后帮助小朋友把他们说的烟花的样子进行整理和示范画法, 交给他们画这些烟花的技能方法, 然后就把这些多样的烟花范例挂在黑板上, 开始让幼儿做画, 在开始后没多久就把范例收起来, 最后收上来的作品基本没有雷同, 孩子都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结合烟花的技能方法进行绘画的, 但是在空间构图上都是以平面为主, 没有远近、大小关系, 是散点式的。
方法三:在中班《各种各样的建筑》的美术课中, 出示的范例是现成的多张各国的建筑图片, 给幼儿讲解了他们的功用和形状后, 就开始让幼儿自己想象你想设计怎样的建筑, 最后收上来的作品只有3、4个孩子雷同, 其他都有自己的想象空间, 构图和色彩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方法四:在中班《我设计的衣服》美术课中, 我没有出示范例, 而是请幼儿互相之间欣赏服装, 然后请幼儿做画, 大部分作品构图没有创新, 都是小班以前画过的最基础的型, 但是在色彩和装饰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没有范例, 所以有些幼儿有好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画型, 缺乏技能技巧。
经过几堂课的实践后, 我自己做了一下总结:
首先, 范画还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美术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给予幼儿直观的感受, 没有美的欣赏是不行的, 而且美术是一种动手的艺术, 教师不进行必要的演示, 作为幼儿就会无从下手, 所以说, 好的范画就好比一块引路石, 帮助幼儿及时的进入角色。其次, 范画要巧用, 要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 这样就会逼着孩子去想, 自然每个孩子的绘画构思就不一样了。巧用范例包括范例展示时间长短和多张范例和单张范例的运用。
1、范例展示时间长短与幼儿绘画想象有紧密的联系, 它影响着幼儿绘画想象的发挥。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它通过一定的形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幼儿的想象是以再造想象为主, 往往受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幼儿美术活动中, 范例的展示是引起幼儿想象直观的图像, 它可以加强幼儿与形体间的联系, 唤起幼儿联想。同时也是对所观察事物形体的具体概括的体现, 这对缺乏概括能力的幼儿来说, 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师运用范例并及时将范例取下, 无形中激活幼儿头脑中原有的表象, 并依靠表象去想象。如果范例的图像过长时间地层示, 范例中的形象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产生形象定势, 从而影响幼儿想象的发挥, 导致“依葫芦画瓢”现象出现。如果教师照范例中的形象进行示范演示, 幼儿对该形象就更加深刻了, 从而影响他们新形象重新组合。
2、多张范例和单张范例的运用对幼儿的绘画想象的发挥影响是相对的。就运用单张范例而言, 由于幼儿头脑中的表象贫乏, 加之受表现能力的限制, 多张范例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多个形象, 相对来说, 幼儿想象内容就丰富些;单张范例为幼儿提供的形象, 就显得单一。但同时, 就运用多张范例而言, 虽然为幼儿提供了多个形象, 但是, 如果教师在示范时照范例中图像去演示, 范例图像的就再次重复出现, 给幼儿的事物印象就更固定。这时教师也强调幼儿画得和老师的不同, 由于范例要比语言更直观, 这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 受感知形象的影响就更为直接, 因而限制了幼儿的绘画想象的发挥, 束缚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如果运用单张范例时, 教师在示范中不照范例的形象进行演示, 则既让幼儿掌握了绘画方法, 有帮助幼儿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了加工, 为重新组合新想象开阔了思路, 启发幼儿从新的角度去想象。因此, 范例的数量要适当, 同时与启发式的示范演示方式有机地结合,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想象力。
对于美术课来说, 范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虽然这些课对我有了一些启发, 可这些理解还是很肤浅的, 要想得到更多经验, 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探索。
其实, 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依靠范画来对学生进行启发, 而且要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引导。我们在面对教材的时候应当深挖教材, 每个细节都要想到, 设计好教学环节, 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 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陈帼眉主编:《幼儿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杨丽珠主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荷叶、课件、动物头饰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理解诗歌内容。活动难点:尝试仿编诗歌。活动过程:
(一)随小青蛙找家的音乐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青蛙妈妈带你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玩。(随音乐学青蛙跳进场)
(二)幼儿通过玩荷叶,发散想象:荷叶像什么?
(三)播放课件,引导理解、学习诗歌内容
1、逐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师:“青蛙妈妈带你们到哪里来了啊?你都看到了什么?那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啊?”(点击画面,师朗诵第一句:荷叶圆圆)
师:“我们来看看还有谁也来了?”(点击画面,出现小鱼游来画面)师:“小鱼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
幼儿发散讲述。(教师点击此画面,出现荷叶变成伞画面)师:“小鱼游来,把他当作雨伞”
(点击伞的画面,出现青蛙跳到荷叶的画面)师:“青蛙跳上,他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
幼儿发散讲述。(师朗诵第2句)
师:“青蛙跳上,把它当作小船 师:“蜻蜓飞来,把它当作什么呢?”
师:“摇啊摇啊,你知道是什么季节来到了? 幼儿回答
(教师范诵最后一句点击整张画面,出现热闹的荷塘)
2、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初步学习朗诵诗歌(1)幼儿分句学习(2)分组进行练习(3)利用PPT完整朗诵
(四)幼儿按意愿扮演各种小动物再次玩荷叶,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五)幼儿仿编诗歌
1、个别幼儿仿编
2、结合幼儿仿编诗句,组织幼儿完整朗诵。
师:“小鱼,青蛙还有蜻蜓都来了,那请你说说还有谁会来呢? 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师:“它们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幼儿完整讲述创编的句子)
(六)小青蛙跳出室。附儿歌: 荷叶圆圆,小鱼游来,把他当作雨伞。青蛙跳上,把它当作小船。蜻蜓飞来,把它当作摇篮。摇啊摇啊,摇出美丽的夏天。参考诗句:
4.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四
主题活动 《月饼圆圆》(领域:艺术、社会、健康)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流程。
2.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月饼。3.锻炼幼儿“搓”和“压”大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月饼制作视频。2.月饼制作流程图。
3.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圆形瓶盖或模型若干。4.收集各种月饼盒(或其他简易盒子)。
5.活动前剪一个大圆月,写上“月饼店”字样,然后黏贴在黑板上。黑板前摆放一张桌子,放置教师示范用的月饼礼盒。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制作月饼”视频,激发幼儿对月饼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视频里在制作什么。
师:你们知道视频里在制作什么好吃的吗? ——幼儿猜测,教师公布答案:制作月饼。
2.月饼店开张
——激发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师:中秋节到了,我们要开一家月饼店,开月饼店需要很多月饼,需要请大家一起来制作月饼。
3.月饼如何制作
——出示月饼制作流程图(三张图),打乱制作顺序。
师:如果让你们来制作月饼,你们会先做什么呢?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制作步骤:先搓成团——再装模具——最后压花纹。
(1)
(2)
(3)
4.制作月饼 教师示范
——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请个别幼儿示范探索方法,先把橡皮泥捏成团,再放进模具里,将橡皮泥填满模具,把橡皮泥从模具里拿出,最后用手指、小棒或者其他工具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根据幼儿在示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幼儿分组制作月饼
——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饼。
5.包装月饼
——幼儿把制作的“月饼”装到月饼盒子里,一同感受成功的快乐。——师:有了这么多月饼,我们的月饼店可以卖月饼咯!
活动延伸
1.美工区
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制作模型等工具,让幼儿制作“月饼”。2.角色区
可以在区域中布置“月饼店”,让幼儿玩“买卖月饼”的游戏。3.家园共育
5.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五
一、本次活动的优点:
(一)根据本班现状开展活动。
基于对我们班幼儿的现状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将本学期的抽象画课题与线描画(刮画)结合。本班幼儿对抽象画和线描画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加上中班幼儿开始能够进行有规律的线描创作,所以我开展了本次活动。
(二)课前准备充分。
收集了抽象画和线描画的资料。让幼儿较深入地了解两种绘画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我也感受到抽象画、线描画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孩子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都能提高。我们班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的悬殊很大,能力强的孩子能很流畅的画出各种图案,能力弱的孩子连握笔的姿势也不对,为了让每位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本次活动能够让幼儿大胆地作画。
(三)加入剪纸的技法。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孩子们在对称剪法的掌握上有些幼儿掌握的较好,有些幼儿在对折后不是画到靠近中心线的地方,而是画在中心线的外面。这样为后面的剪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有了前二个活动的经验,从而考虑到孩子会出现这个情况。(完整的树叶变成了两片)在活动前我也进行了推敲琢磨,后来想到了利用儿歌的学习帮助幼儿掌握对称剪法,这样一来孩子们通过边念边剪的,可以帮助大部分幼儿可以更好的掌握,但在画面的布局中也应该给孩子孩子更多的引导。不然会出现大树画得太小,叶子太大了没有贴几片就满了。还引导幼儿添画出树叶的叶脉,还有些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剪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草,使作品的整体效果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活动不足:
1.部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高。
我也发现有些孩子想象力很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动手操作能力却十分的差。有部分幼儿拿剪刀的方法是对了,可是比较不能按轮廓线剪下。幼儿幼儿树叶是剪好了,可是没有按规律排序装饰树叶。
2.幼儿刮画技巧较单一。
大部分幼儿都只能够使用同一刮画技法,比如在装饰的过程中全部用粗的线条或者全部用细的线条,没办法粗细搭配。在线条的选择上也是,要么都是单一的直线,要么都是单一的曲线。根据幼儿的这些不足,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或者区域活动中,将继续加强幼儿多种技巧的练习。
活动一:主题《美丽的树叶》(艺术、刮画)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对称的方法绘画出不同树叶的叶脉。
2.能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花纹有序的组合、装饰树叶。3.在创作中体验刮画带来的美感。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丰富关于树叶形状和叶脉的有关经验。
2.刮画纸、刮画笔、轻音乐、范图等。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发现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二、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一)今天吴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树叶,请你们看看这些树叶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画出来的?
(二)这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叶子里藏着哪些线条和图案?线条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和幼儿讨论作画步骤和方法。
(一)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进行绘画;先用刮画笔扁的一端画出树叶的轮廓,画出对称的叶脉线条;再用尖的一端在分割好的块中画上不同的线条、形状或图案,如锯齿线、波浪线、弧线、圆形、水滴形、花朵、小草、螺旋线等。
(二)可在线条的基础上加花纹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一)指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握笔,刮的线条要尽量流畅。
(二)用对称的线条先画出叶脉,不要分割的太小,每个块中用一种图案或线条进行装饰绘画。
(三)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变化的花纹来绘画,装饰得饱满一些。
五、作品分享、交流。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进行装饰。
6.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 篇六
孩子们大多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讲故事, 因为将听到的故事再讲述出来有很大的难度, 而讲故事恰恰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让幼儿对讲故事产生兴趣呢?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研讨,探索出一种较好的形式———符号记录法。故事《会动的房子》情节清晰、简单,涉及角色较少,考虑到中班幼儿已经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画面, 因此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讲故事。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符号记录法记录、讲述故事 ,并尝试续编故事结尾,理解词语“手舞足蹈”。
2.理解故事内容 ,了解房子会动的原因 ,知道做事不能像松鼠那样粗心,要学习小乌龟尽量帮助别人,并与同伴友好相处。
3. 培养愿意表达和敢于表达的勇气 ,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故事的课件 ,教师用的画纸、画笔 ,幼儿用的画笔、画纸。
2. 经验准备 :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用简笔画记录, 在看图书时了解书中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宝贝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 有一只松鼠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
二、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会动的房子》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松鼠的房子带它到了哪些地方? 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三、师幼一同讲述故事,教师以简笔画形式记录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边讲一边商量着把它用简笔画记录下来,好吗?
1.第一幅画。
师:“小松鼠”你们会画吗? 那我们记录它身体的一部分或者特点,想想它哪里和其他小动物不同。
幼:它有大大的尾巴,它爱吃松果……
师:那我们就画一条大尾巴来记录小松鼠好吗? 小松鼠原来住在哪里?
幼:大树上。
师:大树我们都会画。先画树干,再画树冠。
师:画好大树,再在树上画座房子。松鼠在树上住腻了,怎么记录。
幼:在房子旁打个“×”。
师:小松鼠想把新房子建造在哪里?
幼:地面上。
师:它在地上发现了一块怎样的石头?
幼:由七块小石头组成,很硬也很光滑。
师:看到这块石头,小松鼠说什么了?
幼:嘿,我就在这上面造一座房子吧。
师:第一幅画我们这样记录可以了吗? (如图一)
2.第二幅画。
师:房子终于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睡着了。“睡了”怎样表示?
幼 : 在图书里 见过“z”符号。
师:小松鼠被什么声音吵醒了?
幼:风声。
师:你想怎样记录风声? 小松鼠听到风声推开窗户,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自己在山脚下。
师:“大山”小朋友都会画的,这样第二幅图我们也记录完了。 (如图二)
3.第三幅图。
师:第二天,又传来什么声音?
幼:“哗哗哗”的声音。
师:我们用浪花表示“哗哗”的声音,好吗? 听到声音小松鼠是怎么做的?
幼:急忙打开窗。
师:推开的窗子画法也很简单。小松鼠发现自己到了什么地方,怎样记录?
幼:到了大海边,用水纹线,浪花唱起欢快的歌声用音符表示……
师:看到这些,小松鼠做了什么?
幼:小松鼠乐了,说“我的房子会动,我的房子会动”。
师:“乐了”要怎样记录会让别人更明白?
幼:画笑脸。
教师按故 事内容记 录这段话。 (如图三)
4.第四幅图。
师:接下来是第几天了?
幼:第三天。
师:小松鼠想,今天我又来到哪里了。“想”用什么符号表示?
幼:平日故事书里“想”都用渐大的圈儿表示。
师: 房子把小松鼠带到了哪里? 大草原有哪些特点? 可以怎样记录?
幼:画许多的小草。
师:小松鼠看到了什么?
幼:马儿在哒哒哒地奔跑。
师:你想怎样记录马儿在哒哒哒地奔跑?
幼:可以画马蹄印,可以画马的大尾巴。
师:小松鼠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手舞足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说手在挥舞、脚在跳动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那我们怎样记录好呢?
幼:就画手和脚……
教师按故事内容和小朋友商议的结果记录这段话。(如图四)
5.第五幅图。
师:(教师边画边问)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小松鼠,快别乱动”。你们猜是谁在说话? 怎样表示?
幼:可以用问号。
师:小乌龟对小松鼠说了什么?
幼: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盖在我的背上,我驮着你走过了许多地方。
师: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会对乌龟说些什么?
幼:对不起! 我太粗心了,把房子造到了你的背上。
师:乌龟原谅了小松鼠,这时它又想到什么?
幼:它想“把房子造在大乌龟的背上,这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地方了”。
教师按故事内 容记录这段话。 (如图五)
四、幼儿根据记录讲述故事
师:谁能根据我们的记录,讲一讲会动的房子都把小松鼠带到了哪些地方?
五、续编故事
1.师 :会动的房子还会带着小松鼠到哪些地方去呢?小松鼠还会看到或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谁来说一说?
2.请全体小朋友尝试用符号记录法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结尾记录下来。
3.请记录完的小朋友到前面 , 将自己的结尾粘贴在教师的记录后, 选个别幼儿将续编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同伴和老师听。
六、品德教育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小结:故事里的小动物都很可爱,可是这次小松鼠太粗心了,把房子造在了小乌龟的背上。小朋友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 可不要像松鼠那样粗心。但小松鼠在做错了事的时候,能够承认错误,也很棒哦。我们还要学习小乌龟,当松鼠粗心地把房子造到了自己背上的时候,它没有嫌弃小松鼠。平时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乌龟这样,能帮助别人就要尽量帮助别人,做到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活动延伸
1.将记录的故事投放到故事角 , 请幼儿讲给同伴听。
7.中班美术活动《我的小手》 篇七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根据手的外形大胆想象,绘画。
活动准备:1.绘画材料:图画纸,勾线笔。
2.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幼儿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猜谜将活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两课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说说自己的手
师: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自己的手,说说自己的手的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先自由观察讲述,再集体交流)。如:10个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称。2.游戏“小手变变变”
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和“小手变变变”,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并启发他们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与别人的不一样。
3.学习绘画(引导幼儿欣赏“小手变变变”作品,并在手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活动)
(1)组织幼儿进行“手的联想画”图片欣赏。
(2)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可摆放不同的手形)。
(3)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适当做一些示范。
(4)指导个别幼儿进行绘画。
4.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得都不错,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请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介绍作品。鼓励模仿老师作品的小朋友。帮助画的有所欠缺的幼儿学习应该怎么画。欣赏每个小朋友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8.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八
设计意图
盘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又熟悉的生活用品,人们还将它制作成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品,而且它又是一个典型的圆形装饰品,有突出的装饰特点,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中国传统和外国经典的瓷盘图样,了解中心装饰和边缘装饰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装饰画绘画方法和经验,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使用不同材料进行盘子装饰创作。
2、通过欣赏中外不同的“瓷盘”风格,尝试运用各种图案进行中心和边缘连续的装饰。
3、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连续的美,体验创作盘子画的快乐。
4、能够尝试多种材料进行盘子中心和边缘的装饰。活动难点
掌握边缘连续装饰的方法。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各种线条和图形。
物质准备:漂亮的盘子PPT、水彩笔、油画棒、彩纸、打印图案、剪刀、胶棒、彩色黏土、泥工板、圆形纸盘若干、纸盘图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美丽的瓷盘
(一)、教师出示“瓷盘”,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它哪里最漂亮?
(二)、演示《漂亮的瓷盘》PPT,请幼儿观察、观看。师问:你看到瓷盘哪里漂亮?
盘子边缘的图案、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排列的? 盘子的中心是什么图案?它和边缘的图案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这些瓷盘装饰得很漂亮,都是中间用一个大图案来装饰,边缘用连续的花纹、、图案来装饰。
(三)、找一找:请幼儿在“盘子世界”里找出那些盘子是中间有大图案、边缘用连续装饰的方法装饰的。
二、操作部分:绘画美丽的“瓷盘”
(一)、请幼儿想一想,如果你也想装饰一个漂亮的“瓷盘”,你会用什么图案装饰瓷盘的中心?你会用什么花纹装饰“瓷盘”的边缘?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二)、介绍操作材料
泥工组:能够运用团团、压扁、搓条的方法,进行盘子中心和边缘的连续的装饰。粘贴组:能够尝试运用剪贴的方法进行中心和边缘连续排列的创作。色彩组:尝试运用多种色彩和线条组合,进行中心和边缘连续花纹的装饰。
线条组:引导幼儿尝试选择合适的线条和图形组合,进行中心和边缘连续花纹的装饰。
(三)、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幼儿分组选择材料,能够根据材料选择适合的图案装饰在盘子的中心,使用连续花纹装饰盘子的边缘。
(四)、教师对幼儿进行巡回指导。
教师对各组幼儿进行全面的指导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一)、幼儿自己选择位置放置自己装饰的盘子,自由介绍作品。
9.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紫包菜 篇九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园是寄宿制幼儿园, 幼儿的一日三餐均在园内吃,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发现, 班上许多孩子都爱吃肉食, 不爱吃蔬菜, 每天让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蔬菜是件很困难的事, 家长们也很着急。因而, 我们尝试开展了“好吃的紫包菜”活动, 让孩子认识颜色好看、营养丰富的紫甘蓝, 调动孩子对蔬菜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3.喜欢紫包菜并乐意品尝。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常见的蔬菜, 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 (与幼儿人数相等) , 紫包菜沙拉。篓子、托盘每桌一个, 菜刀和案板各一块。关于紫包菜的课件 (PPT) 。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 引发幼儿的猜想, 激发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 1。 (紫包菜的切面图, 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 裁剪成一个长方形的漂亮画面。)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 仔细看看、想想, 它像什么呢? (幼儿大胆、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 2。 (紫包菜的一片叶子)
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出示PPT 3。 (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师:现在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 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 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 出示紫包菜, 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今天, 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 看, 这是什么?
小结:它是一种蔬菜, 它的名字叫紫甘蓝, 我们扬州人喜欢叫它紫包菜。紫色的蔬菜可不多, 你还看过什么蔬菜是紫色的呢?
师: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吗?每个人去选一个紫包菜, 认真地观察, 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 幼儿自由观察紫包菜。
幼儿观察紫包菜时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 多方面感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紫包菜看上去有点像球, 摸上去冰冰凉, 闻一闻有点清香, 掂一掂还有点重……
(二) 感知紫包菜的内部特点
1. 认识紫包菜的叶子。
师:紫包菜的身体里面会长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师:好的, 你来试一试。 (个别幼儿尝试剥下一片叶子) 这是什么呀? (出示剥下的叶子) 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叶子是紫色的, 我们看到的白色是它的叶肉, 叶肉是白色的。
2. 幼儿动手剥紫包菜。
师:叶子里面还会是叶子吗?每个人都去剥几片试试, 把它剥开, 看看它身体里面长什么样子! (幼儿操作, 教师个别指导帮助。)
3. 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叶子里面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为什么没有剥完?
小结:原来紫包菜身体都是一片一片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的呀!
4. 玩游戏“紫包菜”, 进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内部特征。
师:紫包菜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儿叶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 切紫包菜, 感知紫包菜内部的美丽。
师:刚才, 我们在想办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时, 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办法, 我们也来试一试! (教师操作, 幼儿观察横切面。)
师:好漂亮的花纹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过的呢?现在, 我们知道一开始看到的那幅图片是什么了吧!这美丽的花纹就是紫包菜切下来的样子, 从这美丽的花纹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
三、联系已有生活经验, 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 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体可以更健康, 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紫包菜做成的菜。 (PPT图片三至四张)
四、活动结束:
10.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盘子》 篇十
1.教幼儿用橡皮泥、桔皮、树叶、彩色蜡光纸等材料,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幼儿用剪、塑、粘、画的方法,制作出不同式样的彩盘。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材料(桔皮、树叶等。)
2.每人一只圆的盘子、蜡光纸、彩泥、剪刀、固体胶若干份。
3.教师示范图三幅(一只用橡皮泥塑成的彩盘,一只用桔皮塑成的彩盘,一只用树叶塑成的彩盘)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刚才老师接到工艺美术厂厂长打来的电话,他们有一批盘子来不及加工,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愿意)厂长送来了样品,你们看,漂亮吗?
2.出示装饰的盘子,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这只盘子是用哪些材料装饰的?(彩泥、桔皮、蜡笔)
老师:这只盘字是用什么颜色来装饰的?说得真棒,这只盘子是用红色、绿色、蓝色、玫红色来装饰的。
老师:你们看,这只盘子又是用什么图案来装饰的?(盘子中间是用什么图案装饰的?盘子边缘又是用什么图案装饰的?)
3.教师交代装饰要求
(1)装饰盘子的时候,选择好材料先装饰中间较大的图案,中间的图案要放大一些,然后再装饰花边。
(2)中间的图案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自己发挥想象。
(3)你的盘子做好了以后,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自己装饰好的盘子:你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装饰的是什么图案?又是用哪些颜色装饰的?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积极动脑,设计好花样,创造出不同的彩盘。
(2)指导幼儿中间的花样装饰得大一些,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1.中班美术活动《好看的肚兜》 篇十一
新《纲要》艺术领域提出了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而肚兜就像旗袍和唐装一样,是我国的传统服装,作为一个中国孩子,应该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了解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选择了《好看的肚兜》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自己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肚兜,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又增进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感受肚兜的色彩和图案的同时,了解它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服装,了解孩子穿肚兜的意义。
2、学习使用剪贴,粘贴等方法制作肚兜。
3、在音乐的伴奏下表现儿童健康、活泼的情绪。
重点:幼儿自己设计肚兜。难点:对中国传统服装的了解及穿肚兜的意义的了解。
[活动准备]哪吒图片、幼儿小时穿肚兜的照片,肚兜展板,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哪吒传奇》,初步引起幼儿兴趣。
哪吒是哪个国家的孩子?他穿得什么?(兜兜、肚兜)肚兜上面有什么?还见过什么人穿肚兜?孩子们联想到红孩儿、沉香都穿过肚兜,了解肚兜的历史久远。
2、幼儿欣赏自己小时候穿肚兜的照片,了解肚兜的意义。
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介绍和交流,加深对肚兜的认识,进一步探讨爸爸妈妈给我们穿肚兜的意义: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喜庆、欢乐,爸爸妈妈给我们穿红肚兜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欣赏肚兜展板,进一步感受肚兜的色彩、图案。
展板上的肚兜颜色各异,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肚兜上的花纹也各具特点,有花开富贵、有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孩子们在展板前流连忘返,不断和同伴之间讲解自己喜欢的肚兜,尤其是带有奥运福娃的肚兜和带小猪贝贝的肚兜最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知道今年是猪年,还知道明年世界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召开,福娃是吉祥物,我们的参观活动充满了浓浓的传统风情,我们大家都被感染了。
4、幼儿自己设计自己的肚兜,幼儿分组(绘画、剪纸、粘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环境卫生。
5、音乐活动
(1)、孩子们戴上自己设计得漂亮肚兜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小朋友健康活泼、可爱的样子。
(2)、随着欢快的音乐自由的舞蹈,跟着音乐一起跳。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继续搜集中国的传统服装、饰品、挂件及孩子们自制的肚兜等放在区角内,通过表演或探索认识,让幼儿对祖国的的一些传统文化、传统知识和传统习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反思]
12.中班进行非正式数学活动的初探 篇十二
一、设计各种游戏活动,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而中班的幼儿正是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 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 因而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 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 我们在对儿童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 让儿童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 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在数学教学上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时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有兴趣的游戏, 有效地使儿童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教学学习中。我们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 有个人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集体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有“好玩的牌”, (1) 教师帮幼儿准备牌, 正面写上6~10任意一个数, 背面画有图案, 其个数小于正面的数字。 (2) 厚纸剪成的扑克图案若干, 玩法为:轮流抽牌;轮流取与自己牌上相同的图案, 每次只可取一个图案;摆对者可收进牌, 并再取一张牌, 直至桌上的牌取完为止;最后谁手中的牌最多为胜者。
二、创设良好的“非正式”数学活动的环境, 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我们必须以幼儿为学习主体, 创设自由、积极、主动的环境。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在其中尽其所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我们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数学区, 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利用各个环节开展数学活动, 同时将其他学科领域有意识的与数学活动相结合, 并渗透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让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材料本身有暗示性, 在激发儿童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非正式”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大量使用教学材料, 材料分两类, 一类是我们与儿童共同收集的内含数学功能的玩具与日常生活用品, 另一类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 考虑学具要有趣味性、美观性, 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 如:瓶宝宝找帽子、扣纽扣、雪人排队、毛毛虫等材料, 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的。
在投放材料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 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序列性要求材料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 方法由简到繁, 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 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 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 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 又可顾及个别特征, 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四、教师正确指导, 能够使儿童的学习具有主动性
在非正式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儿童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这就要求教师对儿童的活动进行观察。年龄越小他们对学具与玩具会反复摆弄, 但是不一定能很快去感知隐藏着的数学知识, 中班幼儿也是这样, 他们也需要时间经过反复多次摆弄才能从中积累经验, 才会体验到其中内含的数学知识。在非正式数学教学中教师用“最少干预、最多观察、最大耐心”指导儿童活动, 在了解儿童学习过程基础上进行点拨, 促进概念形成, 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13.中班听说游戏:圆圆商店 篇十三
活动过程:一、语言结合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儿童兴趣。师:今天老师准备在我们中(3)班开一家特别的商店,到底这家店特别在哪里呢?请小朋友根据我手中的图片猜猜。幼儿:师:我的这家店卖的东西都是圆圆的,哪位小朋友能给他取个合适的名字?
二、引入各种圆圆的物品,让幼儿初步体验使用描述性语言。1、幼儿自由设想物品。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呢?吃的、用的、玩的都可以,看谁想的多。幼儿:2、进货。教师提供各种圆圆的物品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幼儿根据吃的、用的、玩的分类。师:生活中我们见过的圆圆的东西真多啊。老师的圆圆商店已经去进了一些货。现在想请几位能干的小朋友帮忙把这些东西分分类。可以根据它的用途来分,比如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玩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逐一讲述物品名称,并描述出物品特征。师:我们的商品已经都放好了,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认识一下,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
三、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购物过程中学习使用描述性语言。1、营业。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并请一名幼儿配合示范购买流程。师:准备了这么久我的圆圆商店终于可以开张了,但是在我的商店里买东西还有个特别的要求。买东西的人不能直接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只能描述它是什么形状的,是用来干什么的,或者是什么颜色的。让营业员猜,只要小朋友能够描述清楚,营业员就能猜到你想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把东西卖给你,否则这次购买就不成功。师:老师先示范买一次东西,请一位小朋友来当营业员,看看我能不能成功买到东西。2、购物游戏,老师扮演营业员,同时请几位幼儿一起来购买东西。师:大家都了解了在圆圆商店买东西的要求了,哪些小朋友也想来买东西的?只要你描述的清楚就可以把东西买回家了。
14.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雨天》 篇十四
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雨天》 教学目的:
1、让幼儿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相结合,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2、在幼儿想象画出人物动态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有趣的玩色游戏,学习色彩的明度,冷暖,色相对比。
教学准备:
1、色彩大拼盘图一张。
2、幼儿用纸、笔、颜料、卡纸、每人一份。各组棉签、棉线、擦布若干。教学过程:
一、认识色彩明度对比讨论。(出示色彩大拼盘)
1、你们看到了这色彩大拼盘有什么感觉?
2、上面有那些颜色?(有了这些颜色产生强力 对比)
3、那些颜色最亮?那些颜色最暗?那些颜色最深?那些颜色最浅?
4、怎样使颜色变浅呢?(一种原色加白)
二、讲解玩色方法
今天,们来玩色彩冷暖对比,明度变化的游戏。
1、色彩冷暖对比: 如画雨点,们可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画。比如 色调画彩雨时,首先要考虑画纸底色的对比,最好用冷色的卡纸作雨天的背景,如(深蓝、紫色、黑色)等。
(试一试:师生一起在自己的纸上用棉线蘸以暖色为主的颜料拖画雨点或用棉签点画。)
2、色彩明度变化:如画水花,们可用笔蘸普蓝或深蓝色加上白色再加点水的颜料画出有透明度的水花。(请幼儿试画)
你们看这样玩色有趣吗?你们想玩吗?
三、幼儿操作、探索
1、们在玩色前,先用蜡笔勾画下雨天发生的许多趣事的情景,然后用颜料在画面上用棉线拖、棉签点等方法进行玩“雨天、水花等有趣的玩色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画,去感觉色彩的对比,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四、欣赏、交流
1、让幼儿互相欣赏玩色中又发现了什么?
15.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 篇十五
一、优化环境, 营造探索空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科学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能有效地体现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幼儿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里, 与材料积极互动, 自由发展。
(一) 区角设置, 自由开放
班级科学区主要包括“自然角”和“探索区”。班级里的“自然角”里有盛开的蝴蝶兰、翠绿的文竹、游动的小金鱼, 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 在这里不仅可以种植植物、尝试种子发芽的实验, 还可以饲养小动物, 如小蝌蚪、蚕宝宝等, 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与记录中, 初步萌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探索区”里, 幼儿通过放大镜、天平秤、传声筒等来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各类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活动给了幼儿自由探索, 探寻科学奥秘的机会, 幼儿可以在开放的环境里,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操作、自我探索、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也可以在这里选择同伴共同活动,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通过“玩中学、问中学、想中学、做中学”, 培养科幼儿探索态度和创新能力。
(二) 内容选择, 贴近生活
科学区的游戏主题内容安排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结合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有意识地选择科学探索的内容。但是, 活动区内容既有预设, 又有生成, 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需要与兴趣的转移等, 进行及时地调整。
如玩“娃娃家”时, 幼儿都喜欢摆弄厨具, 我灵机一动, 何不扩大娃娃家的“厨房”, 使厨房更现代化, 更具有可操作性, 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 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 并加入不少“厨房小工具”, 这些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 如削皮器、压纹器、简易榨汁机等。幼儿在做饭炒菜的同时, 认识了各种厨房工具的本领, 并能积极探索使用各种小工具, 初步了解其中的科学小原理。
(三) 材料投放, 关注兴趣
科学活动区中提供的材料, 可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 提供有趣多功能的游戏材料, 能使幼儿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镜子变魔术”游戏, 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块平面镜、一张画有圆形的纸, 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可以变出两个圆形?幼儿用镜子一照, 镜子里外各一个。教师再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可以变出三个圆形?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探究, 激发孩子们不断尝试。继而再提供“半个物体”的图形卡, 怎样巧妙利用镜子变出完整的一个物体。看似平淡的小魔术, 却在不经意中紧紧抓住幼儿探究的欲望, 涌动着兴趣的激流。
二、恰当指导, 激发深层探索
在科学区活动中, 教师从集体活动的引领者转变成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更多使用的是“支持性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 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向最近发展区靠近。
(一) 巧用图示, 自主操作
科学区所采用的图示法, 是使用图示的方式呈现科学小实验或科技小制作的步骤图。教师绘画的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注意, 图示配上数字, 体现顺序性, 便于幼儿领会并使科学操作有条理性。图示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 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学习的经验。
如科学探索活动“爆米花跳高”, 几颗小小的爆米花如何跳高, 这个奇怪的景象怎么让幼儿相信, 又怎么去操作。光靠教师说是不行的, 所以通过图标的作用, 将三个步骤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 第一步在桌上放一张白纸, 然后在纸上放几颗爆米花, 第二步撕下一张保鲜膜, 攥成拳头大小的一个团, 并在白纸上迅速摩擦10-15次, 第三步是立刻把保鲜膜移到爆米花上方, 这时爆米花会跳起来, 粘到保鲜膜上。让幼儿十分清楚地看到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尝试, 通过观察图示, 自主操作, 亲身体验, 充分了解整个过程, 最后也揭开了爆米花跳舞的秘密。
(二) 耐心等待, 适时介入
在活动中当幼儿出现困难时, 不少教师常常急于介入活动, 这样容易使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因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教师应学会等待, 让幼儿通过充分操作、探索, 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或是遇到操作瓶颈无法跨越时, 教师的干预才是适时的。
如幼儿在家都种了小豆子, 幼儿天天去看它们、关心它们, 并进行观察与记录。一开始, 幼儿的兴趣浓厚, 但随着时间推移, 逐渐淡下来。这时, 通过集体的交流能梳理幼儿的经验, 激发新的观察与探索的兴趣。因此, 一周后, 我们进行了集体谈话活动“豆豆的变化”, 可以请幼儿直接描述豆豆现在的样子, 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印象最深的现象, 如:小豆豆脱皮的样子;大小颜色的变化;因照顾不周豆豆干掉或烂掉的;有一些味道等等。可以引导幼儿用观察记录图或照片来说明, 让幼儿在慢慢的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梳理出种子发芽生长的规律, 以及种植的常识。
(三) 搭建平台, 有效促进
在科学区活动中, 教师观察的同时, 也可成为探索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当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受阻时, 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 通过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台, 巧妙地把“球”抛还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目的, 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探索活动“潜水员”, 幼儿根据科技小制作的步骤图, 使用剪刀等工具一步步制作出纸质的“潜水员”。如何使潜水员正好漂浮在水盆里呢?潜水员的靴子明明是按照图示用轻粘土做的, 怎么潜水员就沉到水底了?幼儿在反复尝试均失败后, 来寻求我的帮助, 我提示:“想想为什么会这样?靴子是重了还是轻了?潜水员放入装满水的瓶子里, 有什么办法让他快乐的潜水, 一会儿上浮, 一会儿下沉呢?”教师放弃了示范与讲解, 用一句看似简单的话, 引发幼儿的思考,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问题或提示如同一个脚手架, 使他们努力向上跨了一步, 教师再顺利把孩子的“球”抛了回去, 引导孩子不断尝试与创新。教师对幼儿学习时间、空间的退让上, 包含了对幼儿自学能力的引导和鼓励。
【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推荐阅读:
中班美术活动泡泡花08-23
中班美术活动:小飞机(手工)06-28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窗花》及教学反思06-30
中班美术活动:《虞美人花儿开了》07-22
中班美术:有趣的乌龟06-19
五彩的雪花中班美术教案07-06
中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路07-23
中班美术可爱的五彩鱼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