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2024-07-27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共10篇)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教师做好教育工作,造就新一代人才;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实践者、推动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良好品德修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能使教师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克服一切非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正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时他们也将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风尚的状况。因此,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

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二

一、实践

美国学者特拉弗斯指出, “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 才能培养起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因此, 实践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二、学习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每一种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首先也是从学习中得来的。首先, 高校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应该加强师德理论的学习, 经常用师德规范去约束、分析、评价自己的言行;最后, 高校教师还应该多向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教师学习,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向社会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师德修养。

三、研究

高校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 就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现象及其中的道德现象, 对教育问题及其中的道德问题就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因此, 研究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反思

时时对自己进行反思 (即我国古代所说的“内省”) , 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强调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论语》中说,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在这种“内省”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 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这自然就会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现代西方教育家也提出了“反思型”教学思想。著名教育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 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可以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 自然也能使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的升华。

五、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可以成为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对高校教师,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目标激励。当教师树立了一种职业道德理想后, 这种理想就会成为目标, 成为教师如何做人的一面旗帜, 给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并成为教师的精神支柱, 不断推动和鼓舞教师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二是成果激励。任何教师只要在本职工作中刻苦努力, 就总会获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使教师获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欣慰和幸福感, 这一切反过来又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精神动力, 进一步激发和鼓舞教师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三是反思激励。教师在自我修养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障碍, 还会因为一些人的不理解或嫉妒而受到讥讽、误解和为难。此时, 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 可以激励自己去克服这些困难, 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四是对比激励。现实生活中的高校教师, 师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差异的。教师通过积极地对照其他教师, 可以激励自己检查、改正自己的缺点, 发现并发扬自己的优点, 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 高校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人类自身生产中社会实体生产者的职能, 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价值的导向者、智力的开发者和未来的设计者。职业道德修养则成为决定高校教师能否担当如此重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积极主动地、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和风范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87-0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1]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职能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本质所在,培养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是重中之重。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大众化教育的趋势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职能上来是当务之急。

一、教书育人的基本内涵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与育人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教书育人同属教育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主要次要方面的理论认为,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教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体,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就教书育人而言,教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育人是矛盾主要的。高校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在学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直接会影响其社会行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教书育人的内涵体现着两个方面,体现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书指的是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其传授专业知识是指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教书是教育的最低层次。育人则是指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或者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塑造自身完美人格,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教书育人的高度统一和结合是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二、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3],其内涵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态度、职业道德情感以及职业道德行为。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能和任务。从职业道德来说,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是评判一个教师业绩的最低标准。高校教师教学的特定阶段和特定时间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更加特殊化。高校教师传授专业技术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更为重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最低层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交在相互的结合和不断的融合。学生学会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从单个个体来讲,影响其一生的是思想。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将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其影响远比掌握一项专业知识技术更为重要。大学生形成什么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思想的总开关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将教书与育人辩证的统一起来,更加注重育人工作。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教书是容易定量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但是育人工作则是隐形的工作和过程。对待育人工作很难定量评判,但这并不等于说育人工作不重要。教书育人应该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工作内涵丰富,涵盖了学生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既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而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其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存在意义所在,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知识人才,是关乎国家和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最后,教书育人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本质和岗位职责所在。教书育人的质量是评判教师职业的基本元素。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道德素养意义重大,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

三、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一些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书与育人在过程中出现部分脱节的现象。某些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时,育人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化。部分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单纯的以单一的课本授课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育人工作。教书与育人出现脱节的现象让教育目的出现偏差。教学与育人工作本来应该是高度的融合为一体,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交织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书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育人,在育人中从事教学。以讲授专业技术课为例,部分教师存在单纯的讲解和传授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背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则有所忽视。产生这种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多元化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高校教师产生消极影响,但主要是某些高校教师对于职业定位和岗位职责的认识模糊不清。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高校教师自身以身作则的意识有所淡化,功利化教学的思想有所抬头。这些消极因素都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高校两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未能达到内在统一。专业课教师教师在进行讲授专业技术课程过程中忽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部分教师讲述课程内容中甚至存在解构高校两课的部分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本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是我国育人的典范教材。高校开设这类课程是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有所淡化导致在其教学过程中解构公选课的现象,从而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阻碍因素。高校两课的教学与专业课程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应该是能够达到内在统一。两课的开设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开两课的指导,专业课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再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作用在于树立标准的作用,约束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教学,从而达到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样可以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急需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机制,以更好促进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四、培育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

高校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业道德修养是关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也是培养岗位意识的重要内容。基本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决定其他道德形成和发展。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群体。同时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可想而知。积极探索培育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基本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思想引领嵌入课程教学,做到教学与育人两结合。

高校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之人,更是人生路上的指路人,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甚至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堪称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4]高校教师共同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进行育人工作需要全员、全方位形成合力。高校教师在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实践,通过实践教学、实践演练来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不管是两课教师还是专业技术课程教师都需要在实践中将教书与育人真正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穿叉育人,在育人工作中探索教学的形式。在实践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也是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重要的创新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做到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理论思想嵌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将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嵌入到课堂教学中才会使课堂教学不会成为漫无边际的跑马场,学生大脑也才不会成为消极思想的跑马场。教书与育人不是空洞的,不是漫无边际的。当前,一些高校教师空洞的理解教书与育人的过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与思想将会使专业课程教学变的有血有肉。例如积极探索将思政课程以专业课程形式表现出来,既达到教书的目的,同时育人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二)实行教师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教师队伍质量建设。

高校实行定期集中培训制度是教师集中学习的平台。教育是人民的教育。高校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队伍,应该净化教育环境,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每年寒暑假正是教师队伍集中学习的好机会。培训内容则以党和国家的主要创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师德师风教育为主,培训形式则可以丰富多彩,例如:讲座、研讨、座谈会、对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讲座内容则可以安排涉及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教育教学以及师德师风等等。研讨则可以涉及当今重要教育界的理论热点以及教书育人等方面。对话则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与教师对话交流。实地考察课则可以安排教师队伍赴革命红色故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经过教师队伍的轮训制度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到道德水平,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仅要靠内在的修炼,而且也缺少不了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是有效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5]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可以从学生与教师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来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是高校教师的本质工作和职业道德首要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达到促进激励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和监督也必须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监督。教书育人工作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相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实践过程同样也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秦.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中国知网,2013(6),15(72):17-18.

[2][4]廖蓉,周先进,杨文建.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J].中国农业教育,2012(3),23-26.

[3]傅修楠.试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6):86-89.

4.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篇四

培训人:李旭红

培训对象: 李旭红 张永华 刘海林 胡海燕 邓 军 纪 静 金海燕 梁 军

李慧琴 李素萍 杜 娟 闫运兴 戴 红 王 玥刘秋荣 朱海涛 王占春 曹小刚

培训时间:2014年12月1日---12月31日 培训地点:基础部会议室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一类特殊院校,过分强调教学的功利性、实用性,而不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课堂上更是只管教 “做事”,不管教 “做人”,如果教出的学生“技高德低”的话,是很难真正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综合性素质要求的。从长远看,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工作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的职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能够胜任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1.爱岗敬业思想品质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以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崇尚高职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主线,体现在多方面广大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2.职业教育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特色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在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对教学信息加工和课堂情景设计有科学的创新能力,对教学组织和对学生评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亏缺 1.爱岗敬业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高职生中有很诸如职业理想、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有些教师往往回避这些问题,只管教书,不重育人。

2.职业教育意识不够清晰

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也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教育性。无论是学科本位的教学行为,还是只重实践、忽视专业理论传授的教学行为,都是高职教育意识不够清晰的表现。

3.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志份复杂,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教师或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或由相关单位调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整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尽人意。高职院校教师应是既有高超操作技能,又能清晰讲解出来,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手、脑、口并用能力的教育家和教练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

1.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满腔热情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就技能,培养职业素养。高职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爱岗乐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榜样和实践“岗位创新”精神的榜样,在不断地进行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节,在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职教育意识,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将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教师通过顶岗锻炼,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3.加强多种评价相结合,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等诸多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四、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多元化、常态化

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技术类专业出身。很多教师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当中对师德修养方面的相关理论更是所知甚少。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去更加专业地去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认为只要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去提升个人修养就能达到提升师德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一类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道德要求其实是更专业、更深刻的,教师法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修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职院校一定要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职工学习师德修养相关理论,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指出“明路”,让我们的师德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做出成绩,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多元化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并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开 展相关工作。成立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构并拨付专项资金,通过定期举行师德专 题讲座、研讨、学习、实践等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师德修养提升工作。

总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

部门领导签字: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五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三爱两人一学习”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对待工作高度负责;

2、认真备课上课;

3、认真批改作业;

4、认真辅导学生;

5、不得敷衍搪塞。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辱;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5、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

教育教学水平。(2)《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附)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二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正义责任义务荣誉幸福良心感)

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加强学习(必要途径)。马列毛邓三;理论;教育理论文化知识

2、躬身实践

3、树立榜样

4、学会反思

5、努力做到“慎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建立健全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考核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引导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2.民主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意见,规范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3.导向性原则。坚持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

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实效性原则。坚持典型引路、推动整体、讲求实效,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解决突出问题。

三、考核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的在职教师。

四、考核内容(“三爱两人一学习”)

五、考核程序和方法

(一)成立考核小组

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负责本校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内设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

(二)制定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照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述考核内容,结合各类岗位特点和本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及各类评议样表,经学校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后公布。

(三)组织评议

学校考核小组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师德评议。

(1)自评。教师对照考核细则自我评估,并提交一份师德自评总结。(2)互评。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互评。

(3)学生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评议打分;班主任在本班进行,任课教师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抽取所任教班级进行。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幼儿园教师不开展学生评议。

(4)家长评。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进行。

(四)综合评定

学校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家长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个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确定等次

考核拟定等次在本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教师师德考核等次,并在校内以适当方式公布。学校考核小组应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教师对师德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学校考核小组申请复核或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诉。

六、考核等次

(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或毁损学校名誉的;3.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5.品行不端,歧视、侮辱学生的;

6.在工作岗位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

7.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8.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者报刊的;

9.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的; 10.擅自停课、缺课或擅离职守的;

11.其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2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并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挂钩。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对师德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教师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按规定取消教师资格,直至解聘。

八、考核时间

师德考核每年一次,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同步进行。

九、组织领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是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对师德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把师德建设列为考评学校、考核学校班子和教职工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以师德考核为抓手,建立宣传、教育、考核、监督与惩治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师德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师德考核工作取得实效。要对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师德建设问题突出的学校和师德严重失范的教师坚决予以查处。

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六

第一节职业的概述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主角定位

所谓“职业”,就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主角。

(二)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性。

专业性——职业的内在要求。

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礼貌进步的标志

三、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特征与社会好处

一、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二、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三、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好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礼貌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用心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用心开发者。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礼貌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三)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节教师职业现代视野

一、人类面临的挑战

二、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第一,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二,树立新的知识观。

第三,树立新的学生观。

第二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由必须社会的经济关联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联的反映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联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三、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1)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2)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构成。

(3)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茔客串构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调节着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群众及社会、教师与自我的相互关联,

二、师德蕴涵着无尽的价值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第二,师行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7.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篇七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批评与自我批评

进行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 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树立人民教师的理想人格。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 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是非, 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抵制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培训。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 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育部门, 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培训,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 能集中时间, 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群体进行较高层次的修养指导, 并能让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者、成绩突出的教师楷模现身说法, 言传身教, 从而使教师道德修养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有理论引导, 有榜样示范, 目的性贯穿于教师道德培训始终。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目标的教师, 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 参加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检验、提高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道德行为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中完成的, 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锻炼自己的行为, 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只有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 深入课堂, 深入学生, 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在处理学校内部矛盾, 化解、调处与学校有关的各方纠纷, 沟通所有支持办学的力量方面, 运用所学知识, 依靠为人师的人格魅力, 去接受社会的品评, 才能显现教师良好的道德力量。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不论”,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 参加社会实践, 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将爱心与修养有机统一,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 是教师道德修养上的有效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 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也会出现反复, 也会因种种原因, 出现有违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 教师自己针对这种反复, 解决的方法就是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课后反思中, 教学札记中, 周、月、学期总结中, 挖掘思想, 分析根源, 对照师德标准, 严格自我要求, 寻找语言的感召力, 行为的示范性, 树立牢固的师德品味, 与社会上不良思潮的侵蚀做自我解剖, 善其身, 洁其行, 充其脑, 敛其欲,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时时反省, 无愧“师”之称号。

2.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 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 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取长补短,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 多接触他们,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鼓舞, 将他们的言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使自己的修养日臻完善, 符合教师道德原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在朝夕相处中与他们经常交流, 看见的是具体的人和事, 感觉到的是各类矛盾的转化、进步, 其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 篇八

敬业

教师作为职业,作为劳动者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可否认,教师是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形容教师的话语经常被提及,如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教师在敬业的基础上还具有责任感,就像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名教师为救学生,放弃了求生的机会,无愧于“为师”两个字。他们除了敬业,更多体现的是责任,在危险时刻想到的是孩子家长的托付,祖国将希望托付给他们,就必须履行责任。

教师在带学生外出写生时,由于学生们都分散在不同地点,所以,作为老师要做指导,不仅要走很多路,还得有耐心。虽然很疲惫,但一回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没有教师的关注和辅导很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教师敬业的体现。常听老教师讲:“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说得有一定道理。老师可以做得很轻松,只是上课,确实不累;但当反思时,就会感到愧疚。既然做教师,就得负责任,要对得起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所收获,品质有所提升。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奉献,因为所有的模范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立足自己的教育工作勤恳付出,精神饱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此才能对得起教师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爱护学生

爱护学生包含两个方面:尊重学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尊重学生 学生处于心灵成长的阶段,心理相对比较脆弱。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别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切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言。简单言语可能一闪而过,却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痕迹。要告诉学生: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尊重学生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要敢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觉得学生思想幼稚,应该擅于与学生平等交流,适时吸纳和认可他们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后进生的教育 教师应该发现优点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后进生的教育对班级教育的整体提高非常重要,是一项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教师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关怀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会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情况下,何种教育都不会起太大作用。在采取措施时应该深入了解情况,对学生情况有全方位的认识,认真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给他们更多关心,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

二是让后进生参加更多的活动。由于成绩差,有的老师甚至把限制或禁止学生参加活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既违反教育规律,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在自卑、压抑的心境中,只会愈发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应该优先让后进生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兴趣特长,如此才能有利于建立起信心。

三是注意多进行正面表扬。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同样希望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表扬。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取得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强化正确行为,并促使他们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

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幼儿时期容易受父母影响,学生时代自然容易受老师影响。常有老师说,班级情况和班主任很有关系。学生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对学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就是对这一点的昭示。曾有个老师在汶川地震时不顾学生,第一个冲到操场。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结束语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此,笔者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角度入手,结合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综上所述,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热爱教师事业和自己的岗位,勤恳工作;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对于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通过发掘优点促进他们的进步;注重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9.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九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切实的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的脑海中的优秀教师都是抱病上课、不顾家庭、超工作量工作等,有人将此戏称为老三套。的确,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教师在教师职业上做的是出色的,他们是敬业的。但是这并不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在新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不但应当有着广博的知识,而且应该是有着良好的精神修养;不仅应该是敬业的,而且应当是爱家的;不仅能作好自己的工作,而且应当追求高效的工作。诚如《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中所说:“优秀教师们在谈了自己可圈可点的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能谈谈自己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谈谈孩子欢乐的笑声,谈谈父母舒展的眉头。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动人气氛。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是啊!教师不应当是背负着沉重的健康负债,背负着沉重的家庭之痛。教师应当拥有快乐的笑容,健康的身体。”常言道:言传身教。“言”只是传,“身”才能教。所以,我们应该向学生们树立起一种健康、向上、快乐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

还有,文中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当教师,首先当会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想着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像个教师——你必须证明的,就是教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地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潇洒,但是你最美。到将来,学生们长大成人了,他们彻底忘记了所有学过的知识,却一直没有忘记。”

10.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

2道德意识现象:是指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思想、观点、情感、意志、信念的总和。.道德规范现象: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的道德的准则,是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道德活动:是指围绕一定善恶观念来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观念来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职业道德:就是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特殊性: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面,是指人的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养成和提高。个性诗人的本质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职尽责。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

谊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神广播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业为重,热爱和关心教师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育任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学习表率,可效法的榜样。它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规范。

义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是对他人、对社会做自己应当作的事情,就是对他人和社会作与自己的职责、使命相关的事情。所谓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地、无私地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的要求。

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良心是在道德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室意识中的有机统一。荣誉是指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褒奖、赞许或肯定,或者说是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

德价值所标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幸福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于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而得到的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满足,是主体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愉快感受和肯定评价。教师职业幸福它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是先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首先,教师道德行为在本质上必须是一种道德行为,必须同时具有自知性、自择性和利害性的特征。其次,教师道德行为在范畴上属于职业道德行为。最后,任何一名教师都身兼数种角色,教师只是其社会角色之一,当切近当教师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其所发生的道德行为才被称之为教师道德行为。

道德容许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既不为现行道德所提倡,同时也不为现行道德所禁止,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为道德所许可的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指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首先,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其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的过程,是教师的高度自主的道德活动。再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志的体现。最后,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首先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其选择的结果则必须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

教师道德评价是指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体的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教师社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的折射,是社会关系协调平衡的一种机制。

教师道德修养是指个人自觉的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识和行为上所进行的自我改造和磨练的活动,以及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上一篇:对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下一篇:小学生国防教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