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1.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篇一
加强班组建设的思考我局现管养1811.813公里专养公路,其中国道393.244公里,省道564.477公里,县乡道路854.092公里.现有职工1288人,其中干部213人,养路工592人,下设12个基层单位,100余个班站。拥有各类汽车58辆,养路机车135台,压路机10台,装载机5台,反铲挖掘机3台,25吨大型平板车1辆。在拥有如此众多的职工队伍和庞大的筑路机械状况之下,特别是在1995年劳动部规定,从5月1日起实行每周五天新工作制后,将如何加强班组建设,搞好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抓好班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劳动纪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实行新工作制后,班站出现了新的间题,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如何进一步加强班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我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局进行了调查研究。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天工作制实施细则。长汀分局根据当时城关人多的情况,定为每周六至下周一为休假日,其他分局均为周六和星期天休假。同时定出具体的作息时间、值班制度和劳动管理规定,并对评分工资津贴(以及养路津贴)实行浮动措施,以体现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鼓励一线班站长和记录员勇于多挑担子多负责任,并与实行职务津贴挂起钩。施行新工作制后,一些边远班站因路途影响,部分职工只能在班站就地休假;通行费征管所职工基本实行每月八天的轮休制度,生产一线工人都有较充裕的休闲时间。班站如何管理?工效如何提高?我局于1995年5月10日至18日组织劳工、安全、工程人员对各单位施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沿线走访了18个班站,与一线生产工人进行了座谈。其中,上杭分局对离家远,休假日不能回家团聚的职工,组织他们留班搞副业生产,利用班站的机械储备砂、石养护材料,既发展了生产,又增加了职工收入,还避免了职工休假日成群打麻将、扑克等赌博现象的发生;永定分局因地制宜,组织职工休闲日发展班站种养植业,大部分班站搞起集体养猪,养鸡,种植蔬菜和果树,既美化班站环境,又使职工度过一个舒心愉快的节假日;龙岩分局则有意识的组织职工集体学习养护业务技术知识,待新技术标准下达后,职工便可参加技术考工、升级,既能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又使职工不致于虚度光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班站生产作业记录与实际工效不相符合,个别班站在出勤、工效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如要想将原六天的任务五天完成,又不效于使路况下降,我们还必须在提高工人的出勤和工效上下功夫。我想要提高工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班站的开会、学习、参观、活动、报销等工作尽量不挤占工作叫间,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人员上路保养,特别是砂、土路班站的休假日,要轮流安排保养人员养护公路,以保证路况的稳定;各级领导、包片干部下班站时,要加强对工人劳动纪律的检查督促,在工作时间内班站不得随意留人;雨季期间,班站应加强巡路查路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留后患,确保道路的安全与畅通;班站的生产作业记录应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应能如实反映职工的出勤、定额、工效情况,不得流于形式。二,继续抓好班组安全生产,促进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班组建设是全局工作的基础,特别是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得好与坏,对全局发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全国中华总工会的要求,我局从89年9月开始,坚持在生产第一线100多个班站开展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活动。各基层单位由领导,工会、安办、劳工、工程、机管等部门组成工作领导机构,市公路局制定了“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六项考核标准”,每年终对各班组创建情况逐项进行考核,验收合格的班组由市局发给合格证。实践证明:开展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活动后,连年都没有发生大的伤亡事故,增强了班站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于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实行新工作制后,对创建安全生产合格班组工作,仍然应坚持在班站设立经过专门培训的专兼职安全员,以抓好班站日常的安全生产具体工作,并使之与分局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挂起钩,形成安全生产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达到上下协调,工作不脱节。其次应继续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使之起着制约和监督的职能。几年来,我们陆续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分局长(主任、所长)任职安全目标》、《安全生产长远规划》、《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特种作业管理制度》、《承包合同安全评审制度》、《临时线审批制度》以及《工业卫生管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等规章制度,确保班站职工在生产中做到有章可循,既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又有效地遏制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民工队伍的用工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调用公路民工劳力及办理有关手续上场作业,持证开山爆破。抓好班站日常的安全生产与各阶段的专项安全活动相结合。我局所属班站主
2.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篇二
一、高尚、无瑕的道德品质
根据国家颁布的《师德规范》的规定, 教师的道德包括:
1、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于同学生关系的道德;3、对于同行关系上的道德;4、对于家长关系上的道德;5、对于同社会关系上的道德;6、对自身的道德要求等。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诲人不倦是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教育是爱的共鸣, 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 是心与心交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教育好, 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对这些关系若不能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原因, 模仿能力强, 老师这种高尚、无瑕的道德品质, 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这样就能达到先成人, 后成材的教育目的。
二、端庄、大方的风度、仪表
风度、仪表虽然是一种外在的表现, 其实质是内在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 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必须要高于社会的其他人群。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职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是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才能、情感、理想抱负和人格尊严, 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的端庄、大方的仪表, 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直观印象, 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 特别是青年一代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本人必须先要做得到。否则只要求学生做到, 而老师不身体作则, 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而无信、不可信赖”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胜任人民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三、更新知识、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保持终身具有求知欲, 既要认真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通专业的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 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 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是学生可靠的领路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 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就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接近, 以至于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以德立教, 以身示教, 与时代同步, 树立时代的榜样。
四、平衡、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 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最终要由教师来完成。作为一名教师要该热爱本职工作, 忠诚与党的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的信念。我认为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处理的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师生关系, 但处理不好, 会产生对立情绪, 造成教师不愿教, 学生不愿学的场面。老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去因材施教, 去处理问题,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应对和处理学生的办法才会更好, 处理问题才会更慎重,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 教育学生工作、思想工作才会比较顺利。教师的心理素质要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事要荣辱不惊, 对人要不卑不亢;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要有耐心, 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师生间的感情,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这样终将影响学生的学习。
五、饱满, 认真的工作热情
教师的工作热情要饱满, 我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捧着一棵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会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感染给学生, 对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起促进作用。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向学生传授的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校园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 则会成为学生的笑谈, 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 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更是莘莘学子们思想道德的传递者。因此, 教师的师德形象, 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一种深厚次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 更需要每位教师自身的修养,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 展现在世人面前, 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蔚蓝的天空吧!
3.系统观点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篇三
背景嬗变: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理念基础
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社会倡议,一方面是由于古代职业分化不发达,教师几为所有知识分子的象征与代表;另一方面师生关系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人伦关系,古人在供奉牌位上尊崇的就是“天地君亲师”。《论语》等经典著作中关于师德的论述俯首皆是,自不赘述,汉朝学者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北宋《李觏集·安民策》认为:“师者虽非人君之位,必有人君之德也”。国外对于学校和教师的道德责任也非常重视,现代教育学的开创者夸美纽斯论述道:“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则指出“没有什么机构能够占据大学这个已长久地注入了如此多的才智和道德影响的位置”。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持久深入的教师灵魂工程:2001年10月,中国师德建设论坛举办;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2008年9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讲到“教师的道德修养、师德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列”。针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于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加强师德建设”是专门的一个章节,明确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这既是对当前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更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思想认识基础。
失范问题:提升师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起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9.1%学生认为教师的道德水平应该是全社会最高的;但与此同时,北京某高校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本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满意率仅为27%。面对社会各界的高度期待和重视,师德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完美要求面前,显得有些不堪重负。当前阶段,师德失范的主要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教师价值观存在偏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相对于高奉献的投入,教师的职业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高,隐隐问教师有“最后富起来”的趋势,不少新阶层人士以自身的优越感俯视教师甚至持有“蔑师”心态,既造成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卑和失落,又使得很多年轻人对教师职业缺乏感情,仅仅把教师作为没有获得理想工作岗位之后的谋生手段。
二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有的教师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将工作与经济回报的关系看得过重,甚至以待遇决定职业方向和工作重点,对常规工作出工不出力,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还有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或者兼职活动中,举办课外辅导、学术走穴、网上开店、炒股等行为已不鲜见。
三是重教书轻育人。有的教师认为,自身职责是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应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人员、辅导员完成,从而造成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心理、道德品质和思想状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关爱远远不够。
四是不遵守规章制度。有的教师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作为冠冕堂皇的借口,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对学生课上课下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有的教师随意送感情分,泄露试题,出卖优秀指标和招生就业名额等。
五是抬高官位降低学术地位。一些教师以学问为幌子想方设法进入仕途,为了现实利益在学术上唯上唯师,不敢批判、质疑,甚至在课题申请、成果申报中,利用经费、署名等方式进行学术贿赂和腐败活动。
六是治学失当,心态浮躁。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备学生只备课,不重方法只重内容,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甚至以哗众取宠和自我吹嘘作为制造噱头、获取好评的捷径;有的教师所谓的研究工作浅尝辄止或交由学生完成;还有教师视认真为低效和迂腐,在撰写论著的过程中进行抄袭、篡改数据、请人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
师德的失范现象虽发生在教师个体身上,但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等在师德建设中都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因此,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师德建设进行持续的思考和设计,组织各方力量互动整合,深入推进。
人文关怀:优化师德建设环境的社会责任
尊师重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对教师群体极高的社会期望。当前,在教师从业标准的硬门槛越发提高之后,教师是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否具有为人师表的认识和行为、是否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等问题,自然而然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要求。社会对教师职业期望值越高,容忍度就越低,有的媒体以揭露和炒作学校及教师的种种“丑恶”行为为生存之道,或为赚取读者眼球的“猛料”。这些报道往往将仅属个案的事件予以夸大、联想、暗示和渲染,不但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更直接造成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信任、不合作甚至对立情绪。我们应该清醒地注意到:长期以来社会已经过分功利地强调了师德对国家、社会、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教师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需求、困难和困惑,造成师德问题“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被动局面。诚然,教育行业从业者文化程度高,理应在自我修养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公众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对待师德建设必须有更加宽容、更加理解的心态,更加切实、更加人文的关怀。
一直以来,社会上说得比较多的是教师的自律、奉献和人格,很少谈教师的发展提高和成长需求。教师并非是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他们也是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过去常说教师身上具有蜡烛精神,曾经大力宣传的师德优秀典型孟二冬、方永刚等都是身患绝症倒在工作岗位上,让人感觉教师这个职业似乎更多是吐丝流泪、蜡炬成灰的形象,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苦修、一种悲壮。其实有位教师的话很有哲理:教师是一个灯泡,通上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以博大的胸怀,源源不
断地送电输能,让学生和教师—起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中。因此,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公众不应该仅仅成为师德的评判者、监督者,更要经常思考到底什么是尊师重教,怎样才能尊师重教,从而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作用。
统筹兼顾:完善师德建设机制的学校使命
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每一个社会和时代都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定或要求。教师个体在对社会规则适应和认同的过程中,表现出个人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和价值追求的差异,这就是各人具有的不同德性。学校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具体、适中的师德基本规范和要求,并为不端行为划出清晰界限,使教师明确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在年龄、基础、专业、志趣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实现规范的合理引导,把社会和学校对于师德的外部规定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德性。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应把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将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先进,推广典型经验;通过举办师德学术研讨和联席会议,转变观念,统一认识;通过组织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师德评价工作一直是师德建设中的难点,由于师德内容表述抽象,指标不便量化,大多只能进行定性描述,因而评价基准难于把握,除了极个别师德失范撞到底线的教师可能被“一票否决”外,其他教师所获得的考核结论几无差别,分不出先后和优良。不少单位在师德先进评选中,为减少争议,或搞轮流坐庄,或用学科、科研、教学等易于量化的工作成绩替代师德表现。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师德考核方法改革,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构建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短期评价与长期效益相协调、学术创新与社会贡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师德失范举报机制、调查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更加重视教师在传授知识、做事、做人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视最了解教师实际表现的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的观点和意见,更加重视教师本人对师德的认识和自评。
师德建设应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社会和学校不能总是对教师提要求,而不关心教师自身的需要。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温暖教师、体贴教师,在服务教师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在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中,彰显师德建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师德建设应突出层次,如对于称职教师要求能够奉献即可,对于树立的师德标兵则要求做到无私奉献。师德建设的最高层次则是与大学精神的融合与相谐,学校要善于发现、挖掘那些蕴藏于广大教师身上的,平凡、普通岗位中闪现的人性和品德的亮点,将其汇集为学校精神的光辉。香港大学2009年9月22日将“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一位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的82岁老太太,那温情的一幕成为该校数十届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永叵记忆,浓缩出大学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
自我教育:保障师德建设成效的内在动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价值引导的活动,教师是用爱心培育爱心、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灵魂呼唤灵魂的职业,这一鲜明的“自返性”特点,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别人。”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行动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必须认识到自我形象的重要性,通过个体能力、素质和修养的自我完善,通过自我与学生、同事、社会人际关系的健康和谐,在为学为人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才是师德建设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的作用,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将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机会与自己的生命历程保持同步,并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做终身学习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与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在思想素质、文化修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人格力量等方面的养成与提高,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忠党爱国的精神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职业形象,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教育态度;教师要始终关注职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身的劳动由自发上升到自由的境界,与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保持一致和协调;要拥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的互补和合作,继而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体系,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身体力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并内化为良好的个性品质及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在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有目的、有鉴别、有选择地吸收和撷取其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基础。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面对国际上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文化竞争,师德建设正承载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社会、学校、教师个体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推进师德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民族振兴的坚强后盾。
本文系北京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校园文化整合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4.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思考 篇四
二、基本情况
(以某片区为样本)
1、人员配备情况:某镇纪委配备四人,其中纪委书记1人,纪委副书记1人,职工2人,其中纪委书记为公务员,其余三人为镇辖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其中大学文化1人,大专3人。
某1镇纪委配备5人,其中纪委书记1人,新进公务员1人,镇属事业单位编制3人,其中2人为兼职,大学文化1人,大专3人,中专文化1人。
某2镇纪委配备3人,2018年纪委书记1人,事业编副书记1人,9月新进公务员1人;2019年9月前纪委书记1人,公务员1人,兼职公务员1人,2019年9月后,纪委书记1人,新招公务员1人,纪委人员均为大学文化。
2、近二年受理信访问题线索、立案情况
某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 17件,办结17 件,立案处分3 件 3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22 件,办结 7件,立案处分2 件2 人。
某1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25 件,办结22 件,立案处分4 件4 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14 件,办结11 件,立案处分3 件 3人。
某2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26 件,办结26 件,立案处分 5件5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 9件,办结6 件,立案处分1 件1 人。
3、业务培训情况
某镇:2018年以来,参加县纪委短训4人,市纪委短训1人;纪委书记、纪检干部未参加过系统培训。
某1镇:2018年以来,未参加过系统培训,参加县纪委短训2人,市纪委短期培训3人。
某2镇:2018年以来未经过系统培训,参加县纪委短训2人,市纪委短训3人。
三、存在问题
某片区三镇处在县城及城边,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矛盾突出,信访问题线索多,矛盾化解、信访办理任务重,县委、县纪委监委、各镇党委对各镇纪委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给予了较多的倾斜,三镇纪委干部在监督执纪、信访矛盾化解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纪委建设上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
1、没有固定编制。乡镇纪委目前只有机构,没有核定专项编。所属人员均为乡镇其他部门调剂。这就使乡镇纪委的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人员编制紧缺、人不够用的小乡镇,问题就更突出。很难按照省纪委的要求,保障乡镇纪委有专职人员3人,乡镇纪委办案有可能临时“抓差”。
2、人心不稳,流动性大。因乡镇纪委没有固定编制,当前在乡镇纪委工作的大部分是事业编制人员,大家感觉是占着人家的编,干着纪委的事,没有归属感。人员进来后沉不下心,进得快,出得快,造成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不稳定。
3、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多,心挂两头。由于乡镇纪委没有编制,人员都是从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调整使用,因此有相当部分同志都还兼任原部门的工作,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监督执纪工作中。
4、个别乡镇纪委书记专职不专。上级纪委要求乡镇纪委书记要专职专责,专司监督职责。但现在有些纪委书记仍然在分管其他工作,不能专责监督执纪,影响了纪检职能的发挥。
5、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相匹配。乡镇纪检干部都是乡镇其他部门调剂使用的,包括大部分乡镇纪委书记都没有经过纪检监察业务系统的培训,相当一部分人短训都没有参加过,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存在本能的恐慌,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6、工作经费需适当倾斜。乡镇纪委因没有固定编制,经费按人头预算到乡镇,我们县每年每乡镇解决1万元工作经费,有的乡镇确定纪委的工作经费就这一万元,包括装备、设备购买、办案经费,这在信访件较多的乡镇就有点捉襟见肘,影响工作开展。
7、激励不够。一是我县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享受每月220元纪检监察特岗津贴,其他纪检干部则没有,不能一视同仁,也影响了部分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某1镇、某镇党委做的比较好,一般纪检干部的特岗津贴由乡财政补齐,办案经费由镇保障。二是优秀乡镇纪检干部因身份限制,既不能向上级纪委监察机关交流使用,在乡镇又不能提拔,难以激发干部活力。
四、工作建议
乡镇纪委工作点多、面宽、线长,工作压力大。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建设好乡镇纪委,必须着力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针对乡镇纪委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核定乡镇纪委专项编,安好家。根据乡镇管辖人口数量,由中纪委、中央编办统一核定乡镇纪委编制数,使乡镇纪委有机构,有编制,解决广大乡镇纪检干部的归属感,使其心有所属,身有所依,心无旁骛履职尽责。
2、选强配齐干部,畅通出口。根据编制,把年纪轻、讲政治、素质高、敢担当,且专业互补的干部选拔到乡镇纪委,把好入口关。乡镇纪检干部一般应在乡镇纪委交流,对素质高、能力强、表现优秀的乡镇纪检干部要提拔重用,既可以交流到县(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也可就地提拔。对不能胜任纪检工作的,应予以调整工作岗位。
3、乡镇纪委书记要专岗专责。要重申乡镇纪委书记专司监督专责的要求。对不能专责专岗的乡镇纪委书记,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党委建议予以调整。确保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落实。
4、完善管理体制。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进一步完善乡镇纪委的管理体制。一是监察权问题,监察法规定在县级以上设立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行使监察权。乡镇没有监察权,但在现实中,村委会非党员干部,乡镇机关中非党员在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违反法律法规需追究政务责任时,全部由县级监察机关办理,不但增加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担,也增加办案成本。而由乡镇纪委办理更节省资源和行政成本。在监察法没有受权的情况下,可报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批准同意由县级监察机关委托乡镇纪委行使部分监察权;委托可视情况一案一委托,或者半年一委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二是管理体制问题,按照纪检监察县乡一体化模式,乡镇纪委编制由县纪委统一管理,人员在县内各乡镇交流,优秀的可交流到县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工作经费由财政预算到县纪委统一保障,待遇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同工同酬。乡镇纪委受上级纪委监督、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以乡镇党委领导为主,上级纪委对办案工作实行领导。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绩效考核由乡镇负责。纪检监察机关如实行监察官制,对乡镇纪委也应一同纳入。
5.对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思考 篇五
笔者长期在煤矿基层生产单位工作,对班组的安全管理比较了解。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员工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实践者,是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操作者。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班组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素质。只有做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从源头防止事故的发生。
煤矿是高危行业,是事故频发的重灾区之一。而多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据**煤矿建矿以来发生的26起死亡事故分析,26起事故共造成死亡28人,其中顶板事故11起、运输事故12起、机电事故2起、放炮事故1起、水害1起、其它1起。由于违章造成的事故占82%。因此,只有抓好基层班组的安全建设,才能形成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良好安全工作格局,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笔者认为班组安全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班组安全建设要着力提高班组队伍的整体素质
班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班组的安全管理。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认真抓好职工的技术学习与培训,通过班前学习、班中实践和参加培训、技术比武等手段,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学习激励机制,从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等方面人手,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保护好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班组长作为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抓好本班职工的业务学习,带领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更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平时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安全知识,宣传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决策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自己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这样才能搞好本职工作,才能被职工所尊重和信任。
二、班组安全建设要以人为本 体现人性化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提倡以人为本,要把职工当兄弟,怀着爱心管安全。企业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要在安全工作上突出人性化管理,着重从教育上人手,开展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工作,使职工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刻刻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在“三违”人员的处理上,要坚持区别对待,处罚适当,教育为主的原则,严格落实过“五关”措施。对严重“三违”行为和造成重大后果的,要严肃从重予以处理,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使其他职工从中受到教育和警示。
三、班组安全建设要以班前会为主阵地
班前会是企业安排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和动员干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好班前会对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但是,有的班组没有高度重视,班前会组织的不认真,走了形式和过程,没有收到班前会应有的效果。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单位党政一把手也要认真对待,要站在安全就是政治、就是稳定、就是效益的高度,精心组织好各班前学习,以班前学习促进安全管理。一是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煤矿安全法规和矿上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技术知识。二是要认真总结上一班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对当班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要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宣誓,增强职工安全意识。通过这些措施,为当班搞好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四、班组安全建设要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要健全和完善班组每个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和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五、班组安全建设要高度重视 齐抓共管
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协作,齐抓共管。要充分发挥本班组党员团员和群监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青年监督岗”等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带动其他职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群监员要对本班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班长组织处理。班组长要抓好巡回检查,特别是对安全上的“薄弱人”要多提醒,发现违章行为要坚决制止。通过齐抓共管,形成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有效协调的运作体系,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六、班组安全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工作现场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现场的文明卫生,各种安全保护设施要完善齐全。
2、机电设备完好整洁,安全附件齐全。
3、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现场交清问题,以便下班人员有针对性地抓好安全工作。
5、生产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
6、抓好动态管理,对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处、每个环节都得到保证。
7、重视全员作用的发挥,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自保互保。
七、班组安全建设要围绕标准化作业来开展
安全工作必须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通过严格的操作程序限制,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自觉在工作中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保证安全生产。具体有四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工人要动脑筋思考怎样工作才能保证安全,哪里可能出现什么危险,如何去按章操作,去干标准活、放心活、安全活。二是班组长要动脑筋思考如何去安全分工,工作过程中如何去发现隐患,处理问题,并保证按措施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区队管理干部要动脑筋思考哪里是安全重点,是薄弱环节,监督责任是否落实,职工操作是否规范,隐患是否及时处理,做到监控到位,不留死角。只要把标准化管理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就有标准。
6.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篇六
课程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 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也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校园生活参与者都必须思考如何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和谐校园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和怎样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关键词:建设理论;和谐校园;思考;构建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也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校园生活参与者都必须关注和思考如何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因此,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动力,一个幸福,和谐,公正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二)、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学生成材的需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科学素质,有助于全面提高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四)、建设和谐校园是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保证。青年时代正是尝试新事物,好奇心强烈的时期, 因此,高校要建立和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和谐的学校教育以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使学生形成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和先进的思想理念,从而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五)、建设和谐校园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谐的环境使人愉悦,使全
校的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大家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同时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那么,如何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培养学生形
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我校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建设生态校园,使校园四季常绿、景色宜人,使人心情愉悦;此外,也可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努力构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以利用制作的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要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和学报杂志等宣传媒介和党课、团课的正面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要建立“评先创优”、“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激发学生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健康成长。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意识,自觉地在日常管理、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健全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是搞好各级管理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和制度的检查执行情况,用制度管人,管事。对违犯制度的组织和个人,不是用人情去处理,而是用制度去约束和处理。只有人人,各级都认真执行制度,各项工作才能有效进行,和谐校园才能有良好的建设基础。
我们可以制定类似如下所示的校园规章制度:
(一)、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树立良好的品德素质。
(二)、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
(三)、讲究诚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将考试舞弊行为驱逐出校园。
(四)、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五)、在教室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
(六)、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七)、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八)、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
(九)、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十)、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
四、繁荣校园行为文化,开创和谐活力的发展局面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
动,成立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发挥好校园播音室的宣传导向作用;成立书法、合唱、舞蹈、武术、田径、排球、篮球、足球等多个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开创诚信友好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此外,构建和谐校园,还要处理好领导、老师和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具体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要加强个人修养,以学校发展为己任。要加强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集体领导的智慧。各级领导子的团结和谐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校园,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工观,公仆观,努力搞好领导与教工的人际关系。应多与教工沟通,应多听取广大教工的意见,充分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重大的问题,重要的决策上,领导应集思广益,使政策制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获得教工的拥护支持;还要常换位思考,在制订和执行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时,要融情于理,宽以待人。
(三)、建设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教师间团结合作是搞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进行团队合作的竞争,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宽更广,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
(四)、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要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有宽容之心、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
(五)、建立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健康的身心。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习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双方都有莫大的得益。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以学习成绩论人,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建立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要实施素质教育,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六)、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友好关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去努力。各级组织,每个个体都要在其中发挥作用,共同去努力建设,坚持不懈,才能真正让校园奏响和谐的主旋律,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强天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西安文理学院报,2008.4.30.[2] 姜永武.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刘克利.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07.01
[4]采明钧,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愚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62。
7.加强诚信建设的思考 篇七
一、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国家的诚信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政务诚信是关键, 主要指公共权力行使过程的诚信;商务诚信是要域, 主要指商品生产交易领域的诚信;社会诚信是基础, 主要指公民个体及其整体的诚信素养。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发挥重要的表率、导向作用, 政府遵守承诺, 才能形成令人心悦诚服的正确导向, 企业才会履行契约, 民众就会“不令而行”;政务缺乏公信力, 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无以举步, 民众也难免“虽令不从”。商务诚信是社会诚信水平的重要显性标示, 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底线, 又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和高端源泉。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是立足法治社会的要件, 是良好的国家形象和社会风尚, 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因此, 加强诚信建设尤为重要。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弄虚作假、坑蒙欺诈、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 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公害。
只有了解掌握了诚信缺失的原因, 才能把握住加强诚信建设的关键环节。诚信建设固然有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构成的历史约束, 有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的结构失衡, 但我认为, 造成诚信缺失的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如下:
一是缺乏正确的信仰造成内在动力缺失。一切道德都与信仰相关, 而诚信是信仰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任何人都既有对物质利益的渴望, 又有超越物质利益的内在精神追求, 信仰就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最深厚的内在动力。对于诚信的确立而言, 基于信仰的内在道德引导更具有持久而坚韧的张力。当前, 各种思想理念、文化思潮既深入广泛地相互交汇融合, 又短兵相接地彼此激荡碰撞, 这种状况下, 没有信仰, 诚信就不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抽芽;信仰淡漠就会使人们缺失坚守诚信的内在动力。
二是诚信约束体系缺位、执行不力。建立以科学合理
的体制机制为依托的利益约束体系, 是现代社会维信结构中的关键性环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建立社会征信--评价--查询系统, 是构建利益约束体系的重要操作方式之一。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统一、权威、准确、实时的社会征信--评价--查询系统, 由此既难以事前对行为主体做出诚信度预判, 又不能事后及时制止和惩罚失信者。由于利益约束体系严重缺位, 又执行不力, 造成守信收益小, 失信成本低,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三、加强诚信建设的路径
诚信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强化道德引导与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构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以提高政务诚信水平为引领, 以公民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为基础,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诚信建设。
一是大力倡导诚信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越发达, 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其次,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都要诚实劳动、实事求是, 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最后,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 待人诚实, 做事实在, 追求信誉, 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是一个社会维持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二是建立诚信政府, 发挥政务诚信的引领作用。政务诚信是确立和维护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 诚信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和价值更为凸显。政府要作诚实守信的榜样, 发挥政府在维护社会信用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公信力, 取信于民。政府出台的各项决策和优惠政策, 要全部落实到位, 令出必行。
三是创建“诚信企业”。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是企业经营行为中的基本原则, 也是最高境界, 它不仅显示着企业的经营理念, 更折射着经营者的品德和可信度。企业信用缺失, 就会增加生产成本、加大市场风险, 甚至影响发展、危及生存。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靠良好的信誉来支撑。因此, 企业要做到诚实纳税, 信守合同, 守法经营。
8.怎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八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学院的改革转型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就必须要加强我院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应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师德培养。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带动。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法规学习、规范教师师德行为,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师德认识,规范教师师德行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在此基础上,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抓好典型示范,培养教师爱生情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老师、引导教师,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院园氛围,进而带动院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三是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人的思想意识是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些教师年轻时也是教学骨干,踌躇满志,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但时过境迁,某些曾经备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却慢慢产生职业倦怠,在评教中名落孙山,教学效果反差极大。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要常抓不懈。可以通过作报告、组织群众讨论、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创建等活动营造一个导向明确、气氛浓厚、声势浩大的舆论环境,有效促进师德建设。要树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终生学习观,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要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要抓好条件保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师德师风问题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和客观、小环境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把师德师风中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更多地查找引起的客观物质原因,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我们的老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
一个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一,要为人师表。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说我们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所以作为学院的管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院的院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样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二,要有敬业精神。教师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困难和曲折也能顽强地克服。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学习,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深入学习和恰当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只有具有了这种敬业精神和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使思想和学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要建立合作意识。不是有这么一句古话吗?“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这种力量一旦被开发,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例如在备课中就应该资源共享,形成全力,让教案与教学生发出更大的魅力;而不应相互封锁,互相嫉妒,各自为战,以致影响效力。
合作能激发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一个团体,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相互拆台,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就很难干出成效。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甚至创造奇迹。
第四、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因为所有学生都是教育教学对象。老师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型军事化人才。只有当我们广大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新军事变革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院的转型发展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加强支部组织建设的思考07-26
加强师德建设讲稿10-12
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08-24
关于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10-10
加强基层地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08-23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思考09-03
关于加强工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09-17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11-17
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