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2024-09-23

国际商务礼仪双语(精选8篇)

1.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篇一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而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 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 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礼仪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因此这学期我选了国际商务礼仪这门选修课,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从小白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商务礼仪和社 交礼仪方面的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许多东西在我 的日常生活和以后的学习中都有很大用处。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 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个沟 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 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礼仪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它涵盖你的文化素养,彰显你的气质,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 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 种交际方式或交往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 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就一定要 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

而礼仪最基本的就是个人形象问题: 礼仪是规范自已、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中的“礼”字指的是尊重, 尊重自已,尊重他人,而“礼仪”中的“仪”就是仪式,是一种 尊重自已,尊重他人的表现形式。

它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 的一种过程,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逐渐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

礼仪也分好多种,像见面时的握手礼仪,还有餐桌礼仪,明信片礼仪,电话礼仪,服装礼仪等等。

就拿握手礼仪来讲,平时看似一个非常简单动作,其里面包含着非常多的道理和规则,如果自已不知道,那么别人和 自已握手时就会弄出笑话。

握手是一种人际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礼节性的习惯,尤其是我们国家,在握手上有很多的讲究。

在没上礼仪课之前我 其实也有很多不明白,但现在我懂得了一些,不过我还在慢 慢积累而已。

那我学到的握手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里首先说明大家和领导握手的礼仪,领导是大家的`上司,一般来说年纪比我们大,即使和大家一样大或者比 大家年纪小的,

只要是领导大家都要先伸出手,这表示大家 对领导的尊重,也表示大家对领导的起码礼仪,这点大家要 注意。

2、大家握手时要注意距离,一般来说握手的时候要保持一米的距离,离得太近是很不礼貌的,同时互相靠那么近也 不自然,

尤其是和女同志握手距离更是需要大家谨记的一 点,这也是握手礼节里的一个重要的习惯。

3、在握手的时候要注意自已手部的清洁,千万不要手脏就和别人握手,这显得十分不礼貌。

另外有些朋友的手容易 出汗,大家可以在握手之前清理一下我们的手部,保持一个 干净的手,是对于别人的礼貌。

4、握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一般和女士握手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唐突的自已伸手过去,

这样对女士来说很不礼貌的,大家要等女士伸手的时候,大家在赶紧握手,同时时间不要太长,保持几秒钟即可。

5、握手的时候大家如果是领导或者是年纪大的长辈,那么可以在握手结束的时候,适当拍拍别人的肩膀,表示我们对 于他人的喜欢和尊重,

这样可以拉近下属和领导的关系,也 可以调节场面的气氛。

同样重要的还有餐桌礼仪,现在的人们大多喜欢聚餐,大家在一起坐坐,联系联系感情。

可是这餐桌上也是有礼仪和 规则的,自已不学不知道,听老师一讲才知道这里面有这大 学问。

这餐桌礼仪包括中餐,西餐,自助餐,还有家宴,庆 功宴等方面。

就拿咱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中餐来说吧,它也包 含许多的知识在里面。

6、就座和离席,如果餐桌上有长者,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那如果有女士的话,也应该等女士入座后,我们 才方可入座。

用餐完毕后,需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 客方可离开。

7、餐桌上的一般礼仪,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 背上。

另一方面,用餐时不能只顾自已,也要关心别人,尤 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当自已口中有食物时,应避免说话。

最重要的就是当自已的牙上有东西的时候,不能用手指掏 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蔽或者是去卫生间悄悄解决。

在最后用餐结束时自已应该将自已的餐具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

、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握筷姿势应规范,食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 子放下。

2.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篇二

一、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矛盾

当前国际经贸活动广泛建立在各种国际商事法律规则与惯例基础之上。因此, 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规则惯例以及熟悉解决争议法律途径, 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及维护正当合法权益都十分必要。国际商法所涉及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很多都来源于美欧等国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经验, 引入英文教材, 开展双语教学, 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国际商事规则的本源, 对于从事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 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将本来就晦涩的法学术语英语化让法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吃力, 所以加大普法教学力度也就成为应有之意。

二、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秀国际贸易法双语教材缺乏的矛盾

根据笔者近年不断试用目前国内选用的教材体会, 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 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作者出版的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 另一类是直接选用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国际商法教材。前一类教材符合中国人的视角与教材编写习惯, 内容不仅介绍西方法律制度, 还能注重与中国法律制度规则对比, 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 但是其内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的思维习惯与表述方式, 而非地道的专业英语。此类教材比较适合教师开设国际商法双语初期选用。后一类教材作为美国专业人士编写的大学教材, 法律英语纯正, 体例安排生动, 案例编选丰富。但是这一类教材本身针对的对象是美国学生, 缺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 因此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学习从事涉外经贸活动规则的要求相差较大。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旧版教材的结构设置已显得不甚合理, 教材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重复较多, 相关法学基础知识不足。笔者认为, 在更新旧版教材结构的同时, 合理融入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学基础知识, 即将国际商法所需法学基础知识加以整理放在教材之前, 或将该部分知识有机融入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新的教材还应考虑将国际商法中有代表性的内容的英语原文保留, 即教材的部分内容为中英对照;另外, 还应加入一定比例的英文资料。有学者认为, 选用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本科教育阶段, 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引入国际商法英文原版教材, 我们应当将教育资源用在编写适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教材上, 而非直接“拿来”。

三、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学生法律英语高度专业性以及缺乏的矛盾

法律英语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 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 即法律语言, 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是英语本身, 还包括其它语种, 如法语、拉丁语等, 而且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翻译课。开展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 法律英语基础不能为零, 仅靠教学中的临场翻译, 根本无法满足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目的。国际商法本身具有专业术语多的特点, 一些英文词汇在日常应用时的含义与其在法律术语中的含义相去甚远,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只是会遇到翻译问题, 更重要的是语境问题, 这些专业术语理解上的困难, 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四、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教师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的矛盾

目前, 我国高校双语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我国高校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双语师资的培养, 现有的双语教师缺乏专门系统的双语师资培训。从总体来看, 高校双语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一些外语优秀的专业课教师, 这部分教师可以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科研能力强, 能够用外文板书或按照外文课件授课, 但缺乏语言教学方面的系统训练, 听说能力不足, 很难用外语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 也难与学生互动, 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部分是外语专业教师通过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进修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 (或者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了非外语专业) , 他们虽然语言教学能力较强, 但是专业基础不扎实, 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知识, 无法深入传授专业知识, 容易把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因此, 高校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 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梯度合适的双语教师队伍, 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自倡导双语教学以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 这契合了国贸专业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开始往往会陷入困境, 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困境既是专业学科差别, 也是由双语教学模式自身缺陷所导致的。面对存在的困境, 我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及时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摘要:作为文科类课程, 国际商法无疑是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探索的课程之一, 结合近些年在国际商法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以及教训, 结合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个人总结了一系列在教学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期望在进一步的双语教学研究中, 探讨合理化、目标化、体系化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 从而使得国际商法能够与双语教学的发展融合,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与学生的现实学习接轨。

关键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矛盾,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3.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篇三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国际商务礼仪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56-03

纵观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无论是英国的“工学交替”、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它们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法都带有明显的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烙印。2008年至今,作者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中都致力于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施教,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应用型商务礼仪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并针对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特点

1999年德国文教部长在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布《框架教学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r Unerricht(英语国家称之为“Action Oriented Pedagogy”),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普遍采用的一种最成功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变革。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豪治(Hortsch,1999)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二是学生是整个教学主体和中心,教师不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他们责任是基于课程理论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开发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行动;三是学习的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和可以被感知,学习过程的设计应该以人类行为(完整行动比如工作过程、生产过程、服务流程等)的基本结构为导向。因此,行动导向应该是一个“完整行动”即包括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国际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中的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仪容着装礼仪、办公礼仪、会议礼仪、电话礼仪、面试礼仪、餐饮礼仪、谈判礼仪、签约礼仪、论坛礼仪、馈赠礼仪等,虽然礼仪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使用英语学习国际商务礼仪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遍缺少能够用英语上课,又有深厚礼仪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不高,许多学生不熟悉语法结构,听不懂、看得慢,更无法开口,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当弱;三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礼仪理论讲授多于演练;四是许多礼仪教师没有按照每个特定的礼仪情景去设计所应用的“礼”和“仪”,而且用单一中文讲授礼仪情景,无法达到在国际性商务交往中真正能够做到“知礼、守礼、用礼”意境和效果。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用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的设计与开发,其实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按照行动导向内涵,学习礼仪并能够应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礼仪的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其本身就没有统一的行动结果和答案。因此,要求教师务必将商务礼仪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服务流程等内在逻辑为导向分模块设计,而且学生要完成的这些项目内容(任务)必须是和他们现在或将来面临的礼仪工作领域相关,具体设计逻辑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以职业工作逻辑线索开展工作任务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又能够利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交往,通过涉外礼仪各阶段的任务来驱动,利用典型国际商务礼仪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学生未来职业领域中的涉外礼仪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仿真的或模拟的礼仪服务学习情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整体化学习,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一系列礼仪服务以及工作过程,在完成礼仪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学生从中训练出完成商务礼仪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上的设计和应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务礼仪知识传授,也不是礼仪英语方面的简单听说演练,而是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开放型的教学。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做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项目引领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文法以及实验法等。由于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所以教师不应该将备课、上课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掌握和巩固知识上,而是要重点考虑构建如何进行能力训练的任务、工作过程等方面;在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讲授一本礼仪课程内容。礼仪和英语的应用能力不是教师“讲”会、学生“听”会的,而是通过训练即“用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获得的。这里所说的“练”,不是商务礼仪概念提问,不是礼仪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巩固、不是完成几道礼仪或者英语习题,而是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运用礼仪和英语知识做事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即学习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礼仪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即那些内化在工作过程中有关礼仪服务细节技巧、英语口语表达中的诀窍、经验等。教师要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式”向“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过程要“以工作过程对接”即“从简单到复杂”设置课程单元模块,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作为主线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和情景模块,可以设计如下图3表示: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情景

情景1 情景2 情景3 情景4 情景5 情景6

职业工作过程 1.迎接外宾Meeting foreign guests

2.参观访问Have a visit

3.磋商谈判

Business

negotiation

4.签字仪式Signing

ceremony

5.商务宴请

Business

banquets

6.商务考察Business tour & Work

图3  从简单到复杂设置课程单元模块

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是需要把“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章节(礼仪/英语知识a、b、c……n)”设计为“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学习情景(礼仪/英语任务a、b、c……n”;二是需要把“知识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学科课程礼仪/英语A、B、C……N”转变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的“学习领域的礼仪/英语任务A、B、C……N”;三是礼仪双语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学生协作型的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主角、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国际商务礼仪活动的引导者、礼仪和英语学习的辅导者。按照上图3所示,构建以“完成一次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商务礼仪接待活动为主线”,通过 “混合型” 及“环节穿插式”针对本课程内容设计6个主情景和相关众多分情景,从“简单到复杂”把整个课程内容通过“环节穿插式”用英语有机串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礼仪和英语的兴趣以及主动性,选择不同的情景模块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双语教学氛围:学生分组扮演任务模块中的角色(比如8人一组,4个扮演主方,4个扮演外宾),按照外宾国籍设计不同情节,以英语话剧或者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国际商务接待全过程,最后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评价效果。

因此,国际商务礼仪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不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漫无目的、主次不分、随心所欲的设计。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四个目标:“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能力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整合:第一,知识目标,即礼仪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确定用中文授课讲解为主,让学生明明白白(如概念、原则、特征、意义、政策,规定、操作、程序、过程、注意事项等)。第二,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是必须要把握的关键,不能够舍本求末;重点集中在涉外礼仪词语的英语表达、日常商务礼仪交际的规范用语、套用语的表达应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如问候、接待、提示、建议、邀请、拒绝、介绍、请教、预约、访问、谈判、宴会、会议等)。第三,思维目标,即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去“知礼、守礼、用礼”。设定不同的礼仪情景会话模块,抓住礼仪的趣味性和应用性,由学生通过英语对话模拟演练,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改变“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局面。第四,能力目标,因为双语教学是用英语等外语讲授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即用中文系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接触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是为了追求外语效果而忽视学生对礼仪专业知识的把握和应用。学生理论上懂得礼仪、知道礼仪还不够,必须要懂得如何做,如何应用。所以,需要学生在校内实训室模拟练习礼仪、校外合作企业行业真实操作应用礼仪,从中把握礼仪要领,提高礼仪应用能力。

综上,由理论传授的国际商务礼仪双语教学转轨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教学上的难题:一是通过“任务驱动”解决了国际商务礼仪理论教学上“学生能力训练缺乏载体的问题”。二是通过“完成礼仪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解决了“国际商务礼仪课本理论知识上部分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方法能力培养问题”。三是通过“整体化学习国际商务礼仪”解决了“理论教学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社会能力培养问题”。四是通过“在礼仪服务工作过程中学习训练掌握礼仪和英语知识以及应用技能”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上忽视工作过程知识,尤其是实践性知识,即那些内化在工作(服务)过程的技巧和经验等难题”。五是有效地解决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能力发展和培养的问题”。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设计上,教师不再是把掌握的现成礼仪和英语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学上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自己去寻找这个结果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如交往、沟通、协作和互助的能力等。在礼仪双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内容和表现进行鼓励,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礼仪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成为当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某些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3]卢雪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范新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416)

4.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篇四

礼仪是一种资本,宴请是一门学问,在推杯换盏中结交贵人,在觥筹交错中搞定生意。宴请好比开展一项公关活动,需要精心做好准备,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宾客的级别、风俗、喜好等;合理策划,可以令宴请锦上添花。

国际商务宴请礼仪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天,某公司老总准备宴请新员工,让秘书杨小姐去酒店预订包房并点菜。杨小姐到了酒店,面对服务员递上来的菜谱眼花缭乱,不知点什么菜好。点太好的菜,担心老总说太浪费;点一般的菜吧,又怕老总说“小家子气”。最后,只是按服务员的推荐点了一桌菜,结果因搭配不当,许多菜竞无人动筷子,以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饭后,老总对杨小姐十分不满。

案例二、曾经有个国内公司老总到国外宣传推广自己的企业,听众都是国际著名的投资公司管理人员。场面很正式。但听众们发现台上的老总裤脚下露出一道棉毛裤的边,而且老总的黑皮鞋里是一双白色袜子。这样的穿着在商务场合是失态。这样一个公司老总能管好他的企业吗?他们马上对这个公司的品质产生了疑问。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得知,由于对礼仪知识的缺乏,造成商务场合的失礼,并对自己的职场前途造成了阻碍,甚至在国际交往中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一个大单的丢失。

所以说学习高端国际商务宴请礼仪与西餐礼仪是重要的,它的作用只要体现在:强化商务人士的礼仪形象,通过对与国际商务生活紧密相连的工作、社交、会客、谈话、宴请、着装等方面的商务礼仪知识的解说,从而扩大和提升国际商务宴请礼仪的实用价值,传播国际商务宴请礼仪知识,提高国际商务人士素质,避免礼仪方面的错误。

5.怎样选国际园或者双语园 篇五

选择A这是京西一家号称很牛的国际园,在我最初的想法中,国际园似乎比双语园高大上一点,所以我第一步是从考察国际园开始的。这个国际园里的`每个班,所谓的班主任是老外,然后辅导老师是中国人。我们去的那天是他们的开放日,其中有一项活动是阅读。一堆孩子围着老师做,班主任拿着一本书一边跟孩子比划一边讲,辅导老师在旁边翻译~~

我在旁边看了十分钟,十分钟奥,班主任和辅导老师除了干自己的活,全程和孩子零交流!!!当时的感觉就是,我切!!而且,这个外教的英语有口音~~

后来国际园的园长跟我交流,说他们是真正的国际园,外教来自五湖四海,还有黑人,因此他们园的孩子都不怕黑人。我把这一段对话当笑话说给老公听,孩爸的第一反应就是“屁,我闺女见个老外还非得去他们园啦,这院长那个山沟里出来的?”

这个所谓的国际园,所有的孩子都是中国孩子,我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能够感受到所谓“国际”的意义

选择B一家双语幼儿园,2+1+1,两个老师加一个外教加一个保育员。我带着孩子晃了一圈,外教老师倒是挺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什么的,但是园里的孩子都不跟外教玩,有事儿都围在中国老师旁边,他们的招生老师特别骄傲的跟我说,他们每天都有外文课,比一般的双语园多,外教也参与孩子的生活。前者我不敢评价,后面那句话我的感觉就是你当我瞎呀,明显孩子都不理那些外教,参与个毛线呀。

选择C东三环一家国际园,中外老师比例对半分,外教的中文能力很好,但是有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说中文,全程用英文和比划跟孩子交流,中文老师时不时的加以参与,孩子理解错了的时候暂时不说,等孩子自己发现错了才会跟她强调一下,加深印象。我去那天有三个外教在,头发被孩子揪的乱七八糟的,我觉得挺好。不过据说这个园的中文老师流动特别快,那孩子和外教之间的桥梁谁来搭建呢。

还去看了个贵族的,确实好,但实在太贵。

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要选这样的园,一定要去看,主要看是不是真有这个环境,看外教和孩子的互动,看中文老师的参与程度。

如果这几条都不能满意,那还不如省那个钱让孩子去上个英语兴趣班,现在的幼儿英语班都特别的好

6.初识商务礼仪之商务会面礼仪 篇六

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依照商务惯例,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是其泛尊称。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称呼的注意事项:无称呼,在商务活动中不称呼对方,就直接开始谈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错误的称呼,如:将未婚女士称为夫人。绰号性称呼 ,给对方其绰号,或带有绰号性的称谓。不恰当的简称,有些称呼不适宜正式商务场合,切勿使用,如“兄弟”、“哥们”等称呼,会显得使用这种称呼的人档次不高,缺乏修养。

问候礼仪—问候

内容:您好!早上好!下午好!周末好!

态度:主动、热情、自然、专注 。

次序:由尊而卑,由长而幼,由近而远,顺时针。

介绍礼仪—自我介绍

核心点:镇定自信,把握时间,内容清晰完整(单位名称、部门名称、岗位名称、姓名全称),令人印象深刻。

自我介绍是最重要的一种介绍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总的原则是简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也不宜超过3分钟。

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

第二,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

第三,演讲、发言前。这时面对听众做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用“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四,求职应聘或参加竞选。这时更需要自我介绍,而且自我介绍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既要有书面介绍材料(个人简历),还要有口头的,或详或简,或严肃庄重,或风趣幽默诙谐等。这会直接影响求职或竞选者能否成功。

介绍礼仪— 为他人介绍礼仪

谁做介绍:主人、主接待人、认识双方的人;

介绍顺序:客人优先知情权、尊者居后被介绍 ;

介绍内容:加入双方相关资料;体现优雅的介绍动作。

介绍礼仪—被他人介绍

态度友好:起身微笑、面向对方;

热情回应:介绍完毕说“您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握手礼仪

握手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

男女握手:男女平等。(现代时尚礼仪之商务场景)

宾主握手: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

长幼握手: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

上下级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

朋友、平辈见面,谁伸手快谁更为有礼。

迎接客人,主人先;送走客人,客人先。

7.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篇七

(一) 教学模式

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国际商法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国际商法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从广义而言, 包括了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管理、内容、办学规格、师资素养、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各方面的选择模式;从狭义而言, 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方式, 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等内容。目前所说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处在狭义阶段的教学模式, 涉及的范围很小。一般的法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几种类型:一是渗透型, 即以中文教学为主, 适当的对法学专业术语等辅以英文说明和解释, 是最简便易行、属于初级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要求水平较低;二是穿插型, 即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使用, 互为补充和说明, 比重均衡, 较渗透型模式而言, 英文信息量较大;三是示范型, 即大部分内容用中文教学, 选择一定内容, 用一定时间进行纯英语讲授, 特点是重点突出, 有一定的英语环境, 但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四是选修课型, 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 全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是对示范型模式中纯英语教学的扩展, 通过选课程序筛选出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 以保证授课质量, 但不足之处是不符合教育部对双语教学定为必修课的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而有效的进行国际商法的教学, 国际商法的内容和特征决定了国际商法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科, 对双语教学的要求更为复杂:一是必须掌握原始的国际商事法律、法规、条约、贸易惯例等资料并充分理解, 因而英文阅读量大, 外语水平要求高;二是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非法学专业的内容具有交叉性, 有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性用语必须用中文进行解释, 纯外语教学难以达到效果;三是国际商法实用性很强,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大多建立在国际商事案例的基础之上, 必须有针对性的结合案情帮助学生对法条、法规进行理解。结合这些特点, 单纯运用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对国际商法而言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可以采取穿插型和示范型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交替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讲授, 对于国际商法中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辅以英文说明;或者以英文版本为基础, 辅以中文解释或补充, 均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水平。此外, 针对国际商事案例, 由于案情本身一般容易理解, 且不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英文基础, 可以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给予示范型的纯英文讲解, 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中、英两种语言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 师资培养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素质、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授课艺术等对于这门课程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有几类:一是外籍教师, 这类教师外语流畅, 善于用例子讲解, 注重互动性,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但是对于我国法律不一定熟悉, 外语功底较差的学生对于全英文讲解可能跟不上, 听不懂, 外教聘请费用也相对昂贵, 法律专业的外教更不易请到, 师资不稳定;二是港、澳及留学多年的中国教师或外语较好的中籍专职教师, 这类教师知识比较扎实, 思维敏捷,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适当用中文解释, 易于学生沟通交流, 这也是国内大学较为普遍的双语教学的师资来源。如云南大学为了面向东南亚办成国际性大学, 已经拨出专门的经费开支以使教师出国接收双语课程培训, 任何教师只要申请都可以获得1.5万元的资助, 可以出国访问并备课3个月。中国教师若用外语授课, 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 而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可以习得。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可以综合上述两种师资之所长。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主导的师资力量仍是中籍教师, 在师资培养方面, 定期拨出专门的经费开支以使中籍教师出国接受双语课程的培训, 而一般时期, 在校内, 以母语是英语的外籍教师为牵头, 组成一个由若干外教为核心的语境氛围, 加强外教和中籍教师的交流与科研探讨, 在提高中籍教师口语能力的同时, 使外教进一步熟悉中国的法学专业知识。在课程讲授时, 中籍教师可采用穿插型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商法的理论知识, 遇到重点案例时, 可由外教进行示范型全英文讲授, 增加授课艺术性, 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同时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

(三) 教材选用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使用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在国际商法双语教材没有问世前, 国内高校教师一般是通过备课, 查阅外语专业用语, 将统编教材翻译成外语后, 再用外语上课, 这对教师来说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在为数不多的国际商法双语教材问世后, 教材基本上是全英文版本, 没有法律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 更缺乏译文资料, 这种局面导致的负面影响是增加了双语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和难度, 无法知晓英文原文翻译的准确性, 加之国际商法涉及大量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法律知识本身具有严谨性等特点, 译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所讲授知识的正确性。在无适合的原版教材的情况下, 某些高校的主讲教师则采用网上下载资料的方式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课程讲解,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收集国外有关国际商事方面的最新法律知识, 不足之处则在于所讲授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适合采用英文版本的教材, 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原始的法律文献资料, 但是不宜于全英文版本, 对于重点的专业词汇以及重要的法律条文必须要有中文的对照翻译, 这样能够方便学生的自学和理解。此外, 面对法律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 仅仅拘泥于有限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最先进技术知识的渴求, 因而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在参照教材的同时, 授课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充分收集国外有关方面的最新资料并呈现给学生。在课程开展方面, 则可以依托教科书、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视听资料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

(四) 教学对象

高校文科类课程设置中, 开设过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专业主要是法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从教学内容而言, 基本上以法律条文的介绍和法律知识的运用为主, 十分抽象, 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 在知识的掌握深度和理解方面较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从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 大部分国贸专业的学生反映连中文版本的国际商法教材都不甚理解, 更别说是英文版的教学方式。国际商法涉及国际经济法、民法等领域, 教师在对国贸专业学生讲授国际商法课程时, 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法学基础知识和部门法的内容进行解释, 若再适用双语教学, 将导致课程进度极其缓慢。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对教学对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之外, 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和阅读能力。显然, 如果在低年级开设双语很难满足上述条件的要求, 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外语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更容易接受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综上所述,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课程选择法学专业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是科学合理的, 也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 考核方式

常见的法学专业的考核方式一般以闭卷为主, 用以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弊端在于考核标准单一且缺乏灵活性, 易导致产生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的人才。作为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 其考核方式应当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 淡化闭卷考试, 灵活运用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多样化的考试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 尤其应当加大平时成绩在期终成绩中所占比重, 鼓励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一来可以督促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来可以创造有效的外语交流环境, 也符合法律专业培养未来律师的口才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兰.对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5) :132.

[2]张乐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探讨[J].河北法学, 2005 (11) :158.

[3]史学瀛, 乔达.国际商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刘亚从, 石景峰.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3) :93.

8.国际商务礼仪双语 篇八

关键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83-03

收稿日期:2016-05-12

作者简介:陈康(1975-),男,惠州工程技术学校讲师,硕士,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翻译理论与实践。(广东 惠州/516023)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既懂WTO运作规则和专业知识又精通商务英语的人才极为匮乏。基于这种形势下,各大职业院校竞相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并且部分院校着手尝试利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商务外语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单一母语教学的一种挑战和颠覆,是实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和变革,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发展趋势。中职教育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中等层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重大责任,国际商务专业兼备商务知识加外语技能的技能特色,具备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专业优势,因而对其实施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双语教学的认知

语言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载体。实施双语教学模式首先要了解“双语”的定义,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和特点,认识双语教学存在模式和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双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是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的媒介语, 在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习得外语。“双语”的英文:Bilingual.《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定义为:一个具备两种语言能力的人。“双语”指的是能够很好地说、读或理解两种语言,但通常他的母语能力会优于第二种语言。“双语教学”在词典中描述为:在学校里采用母语和外语实施各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较理想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和培养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语言的功能与专业学习的关系

根据英国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的功能语言学观点中的语言功能与专业学习的关系:Learning language 与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自身的语言系统,如语旨、语场、意义和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系的文本呈现形式。然后利用语言系统来构建周边的世界,即通过语言来学习一切普遍性的和专业性知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外经贸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熟练运用外语与外商交流,以达成交易,促进外经贸往来。即通过学习英语或其它外语来学习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领悟合作伙伴的商业思想,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进行外经贸合作。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类型

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双语教学模式的讨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沉浸式,即学科的所有课程均采用外语教学。二是保持式,即部分课程采用母语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外语教学。三是过渡式,即课程初期先采用母语教学,后期采用外语教学。四是双重式,即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灵活运用,交替进行。职业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无法与本科学校相比,师资的外语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模式上不能盲目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三、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学生外语基础薄弱

现阶段入读的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总体不高,外语基础相对薄弱。即便是就读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也差强人意。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成为难以攻克的障碍,导致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惧怕、放弃的思想而对外语学习产生严重恐惧心理,从而成为双语教学难以跨越的樊篱。

(二)双语教材匮乏

一套科学规范、编写合理、适用性强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根本,而原版教材的使用尤佳。目前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大多是局限于高等院校的本科阶段,使用的教材是原版引进的高校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而且外语水平相当的读者才能阅读和理解,因此,对于专业知识浅薄和外语水平欠缺的中职学生来说只能是“望书兴叹”。目前市场上此类适合中职学生的原版教材几乎没有,哪怕是国内专家编写的适合中职学生的纯外语教材也是凤毛麟角。部分打算实施双语教材模式的学校想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也受到各方面客观因素制约。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

(三)师资匮乏与认知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普遍是师范类本科毕业或其它跨专业教师,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好,但外语水平不高,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判断,输出给学生的知识信号可能存在误差。另一方面,由于口语水平的制约和文化理解障碍无法将知识完整准确传递给学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传授”无法正常实施,学生的“接收”根本无从谈起。这给外语基础原本薄弱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雪上加霜,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也谈不上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中职学生外语能力低下,专业定位不高,没法与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双语教学模式理解上存在主观臆断,心理上形成认知偏差。

四、中职国际商务双语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设置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来学习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外语能力,但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也不是撇开外语的纯粹专业性的母语语境下的学习,而是跨文化的教与学的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双语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双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全盘而上,而要选择与专业技能关联度大的骨干课程尝试推广,如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等,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试点课程。

(二)开发适用配套教材

鉴于国内外教学体标准以及专业培养层次的差异,专门适用于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系列课程的原版国外进口教材几乎没有,国内本科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适用于中职学生,因而必须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教材编写队伍,队伍由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外语教学专家组成,由专业实力雄厚的学校牵头,跨校合作,广泛展开讨论,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教材编写方案。为方便学生阅读,统筹兼顾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教材编写注重中外文混排或附录中文注释方式,重点放在名词术语的解释上。

(三)加强师资培养力度

双语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比普通的纯母语教学的教师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从备课到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在外语语境下熟悉所授内容,又要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传授才能更好理解和掌握。因此,学校要出台一套双语教学激励考核机制,纳入绩效管理,优先安排科研资金、在职培训、国内外进修等,以提高双语教学的热情、增强致力于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扎实的外语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理论。尤其口语能力往往是专业教师所欠缺的,在校内,打破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单向教研的传统,鼓励外语专业教师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横向教研交流,专业渗透,取长补短,选拔出既精通外语又擅长专业教学的双语教师。聘请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行业精英来校开讲座,汲取他们的实战思想,提高专业实训水平。

(四)注重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全盘照搬国际上通用的四种双语教学模式,而在双语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实了解学生的外语水平,尊重学习规律,中英文交替进行,重点放在术语词汇的讲解上,从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调整,切忌一开始便全程纯外文教学,让学生不知所云,产生畏惧心理,打击学习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口”表达,先解决“听、读”问题,再进行口语表述,接着向“写、译”迈进,紧密联系专业知识,慢慢让学生进入外语思维模式,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是在原先的“双重式”基础上再进行细分渐变,成为“以概念为导向的渐进双重式”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用图示、视频的表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另外,适当的教学工具补充可以缓解紧张的双语表达,给教师一个必要的教学压力缓冲,也避免讲述过量,形成课堂乏味枯燥,造成学生倦怠。

(五)激发学习外语兴趣,创造双语教学氛围

外语是双语教与学的基本要素,作为双语专业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除了在教学过程强调方法和手段外,教学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必不可少。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是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只有让学生感染到积极的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双语教学才能顺利开展。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是双语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保证。学校要重点支持双语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开展外语交流论坛、讲座、增添语音教学设备,教师言传身教,主动积极与学生多进行外语交流,让外语学风弥漫整个校园,掀起学习浪潮。

五、结语

双语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部分学校仍未实施这一模式,以培养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技能,能够流利运用外语开展商务活动为目标的国际商务专业应当在双语教学模式的普及和推广中发挥专业的示范性作用,而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则理当扮演领头羊角色。作为该专业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的外语技能,整合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中收获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快乐。时代在发展,各种贸易术语不断更新,国际商务理论层出不穷,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在双语教学模式中勇于探索,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与研究能力,做一名有竞争力的双语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费非,张文彬.适应时代要求,发展双语教学[J].市场周刊,2005(5).

[2]程欣.高职国际商务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李继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探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佘群芝,丘兆逸.基于双语教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1(1).

上一篇:名言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大花紫薇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