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笑教学设计

2024-08-06

冰心笑教学设计(8篇)

1.冰心笑教学设计 篇一

一、笑

冰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文中三个形象的分析,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体会清新的语言风格。

(3)学习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清新的语言风格,学习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表达效果。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说说你读过冰心的哪些作品? 说说你了解的冰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作者在雨后观景,一幅安琪儿的画勾起了作者的回忆,拉开思绪,回忆起了在过去岁月中所珍藏的两个笑容,抒发了这三种笑容带给作者的感受.(2)考考你的积累:

听写词语: 闪闪烁烁,眼花缭乱,兀自,潺潺,濯,飘飘漾漾,绾.三、研读三幅画面,体会语言风格

(1)文中描写了哪三幅笑的画面?请同学流览课文快速做答.安琪儿的笑,小男孩的笑,老妇人的笑.(2)指名读课文,体会三种笑的特点,体会语言风格

A安琪儿的笑的背景是怎样一种画面?

B体会句中加点词的妙处: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小结:作者大量的使用表意准确生动的单音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简约洗练,语流并无滞涩不畅,有助于作品意境的创学习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表达效果。

C句子比较:

1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2雨声住了,窗帘后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比较后小结明确:

1什么是形容词?

2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其作用。

(3)依照此种学习方法学习其他两幅画面,两种微笑。

(4)分析这三幅微笑的相似之处:这三种笑,都是对我这个陌生人而发的,把温暖和善意传递给了我,让我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美好,以至于让我怀念至今,也体现了普通民众的一种乐观纯朴的情感,虽然深处困境,但仍没有放弃希望,也不忘给人以关怀。

四、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爱的哲学:

1、作者写三种笑目的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文章中最后一段画龙点睛:这笑容让作者如登仙界,如归故乡,他们代表着爱,一种朴素的,不需要回报的管爱,让作者找到了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归属。

2、爱的哲学:这种给人带来温暖的笑容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不要感叹生活中出现的风雨,不必惋惜自己的落寞,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总会发现那温馨不需要回报的爱。

五、作业:

1积累词语并造句

2积累有关笑的歇后语或俗语

3谈谈你对“笑”的理解。

冰心散文《笑》赏析(2009-03-28 21:26:34)转载▼

标签:安琪儿 分类: 文学欣赏

《小说月报》 澄净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青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

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天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原载 192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

【欣赏】

重读世纪老人冰心先生这篇发表于1921年的散文,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莫名的感动。人们说它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作者心中对生活的爱,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未免太笼统了些。

且看经历过“苦雨孤灯”的心灵历程之后,呈现在作者面前的这一幅幅现实的和“心幕”中的“清美”的图画吧:安琪儿──这给人类带来幸福安祥的白衣天使,在月光的幽辉中“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雨中踏古道,新月挂树稍的时节,充满童稚的孩子在“兀自滑滑的”道旁“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土阶上,茅檐下躲雨之后,迎面是海上生明月,回头呢?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给人带来心灵慰籍的温暖的“笑”,有来自物的,有来自人的,随时可见,随处都有,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感受。不要慨叹生活中总是常常出现风雨和阴晦吧,不必惋惜自己的灵魂每每没有知音而孤独落寞吧,也许在不经意间,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你会发现那温馨的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爱。这就是冰心先生的《笑》所要阐释的哲理,也是她把对人生的体验奉献给读者的一片真情。在人类历史已经走过了多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新读这篇美文,感受作者蕴涵在文章中的深情和哲理,我想应该得到如下的启示:在新世纪已经到来的时刻,让我们放开眼光、充满激情地热爱生活吧,热爱经历了千番风雨、万般磨难的已经“走进新时代”的伟大的祖国吧,尽管社会上、生活中还有与时代不相协调的阴影,但是,你不能不承认,时代在一天天地前进,祖国在日益地强大呀!我们应该走出个人的“苦雨孤灯”的氛围,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建设祖国的洪流中,在感受、获得人们给予你的温暖和爱心的同时,也把真挚的爱、浓厚的情回报给社会、奉献给人们。这样,你才会体验到“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崐温暖。

在领悟《笑》所包蕴的深刻的哲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真切地体会出作家文笔的深厚功力。且看通篇文字,清新隽丽、自然凝炼。写雨、写月是三个场面皆有的,雨是刚刚停住,月是

刚刚现出,雨后月下的景物,自然有一种明媚、温润、鲜丽之美。不!还是用作者在开头所形容的“清美”更加合适。凉云消散,残滴如萤;古道悠悠,绿树笼烟;茅檐土阶,万物鲜丽。也必得用“清丽”一词才能形容得出。再看对三个场面中人物的描写,为了渲染文章的主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他们全是“抱着花儿”“微微的笑”,让读者透过这描写,去想象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感受这通篇蕴涵的“爱”的美好。最后两段是对全文的收束,三个画面成为一体,“绾在一起”,“融化”在了“爱的调和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上升到了高峰。文章到此嘎然而止,但却有种余音袅袅、百转千回的魅力,让你长久地怀想、绵绵地思虑„„

2.冰心笑教学设计 篇二

但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这段文字时,学生笑了起来。当时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开掘文本主题的良机呀。可惜,教师并没有在此“做文章”,因而,学生的笑“静止”在了课堂上。这实在是这堂课的一大缺憾!

一切课堂教学都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否则,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一喜一蹙、一仰一俯,因为学生的表情、动作所透露出的就是即时的学情,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即时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堂出彩的学情。那么,学生的“笑”透露出什么样的学情信息呢?

学生之所以笑,大概是觉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这几句描写很好玩,不能“参透”其中蕴含的心酸,这与学生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有关。

学生之所以笑,也可能是因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不全面,也就是与文本对话不够。文章开头写道:“柳叶儿救过我的命”“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要抢的”,这些文字,描写的是怎样一幅触目惊心的饥荒场景啊。虽然字数不多,却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沉,哀伤,悲凉,酸楚……学生在整体感知的时候没有得到强化,以至于把注意力放到了后面吃包子、抢柳叶的“乐”上了。

学生之所以笑,还可能因为对文本内容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与作者的对话不够。

一是与文中的“我”对话不够。当代初中学生,对于“我”所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没有直观感受,完全想象不到当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因此才觉得吃柳叶包子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很好玩。再看,那柳叶儿“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连最难吃的老的柳叶儿也被吃了,可见当时的饥荒到了何等程度!我们的孩子怎么能想象得到啊。

二是与写作时的“我”对话不够。如果学生今天问作者,柳叶包子真的好吃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作者之所以把柳叶包子写得这么好吃,是因为当时“什么都吃光了”,柳叶包子是唯一能够“放开了吃”的食物,是“物以稀为贵”。在所有能吃的树叶当中,柳叶是最难吃的,又苦,又涩。即使是嫩嫩的柳叶儿,吃之前仍要“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从包子馅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柳叶包子并非如作者笔下写的那么好吃。

面对学生的“笑”,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三年自然灾害”有所了解。

其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的句子,进一步与文本对话。如朗读描写包子馅的制作过程和柳叶儿味道的句子,让学生切实感悟出“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等描写是带泪的幽默,感受到能够吃上包子之“乐”、抢到柳叶之“乐”是心酸的乐,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乐。

第三,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今天看来,无比寻常、绝不会有人吃的柳叶儿在作者小时候为什么却要“抢”?为什么“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为什么“我”爬树抢到了柳叶却要“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

第四,在上述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与文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对话,开掘文本主题:这篇课文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课文写了饥荒年代什么都“吃光了”,连柳叶儿也要“抢”的苦,也写了“抢”柳叶的苦,也写了柳叶儿“味苦,微涩”,难道作者仅仅是要写“苦”么?面对“苦”,人的表现如何?文章也写了“乐”,写了能够吃上包子的“乐”,写了抢到柳叶时候的“乐”,写了爬树之“乐”,可是,这是什么样的“乐”呢?面对孩子的“乐”,大人们的表现又如何?

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这“苦”,分明表现出了人们顽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表现出大人为了传承生命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我”爬树挨打,表现了大人因为知道“我”吃不饱、没力气,担心“我”摔伤而对“我”的怜爱之情。这“乐”,分明是作者“咽泪装欢”,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写作时充盈眼眶的泪水,这是带泪的“乐”啊!文章忆苦中乐,写乐中苦,其实写的是对生命延续的思考,是对人类生存能力的颂扬!

第五,可以围绕文章最后一句“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指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激发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启迪学生初步感悟人生。

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这堂课中学生“笑”的教学节点,这时候教师不可依然按照课前预设进行教学,而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和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层思考,步入“对话”的新天地,让课堂更加精彩。

摘要:课堂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与课前预设不符的学情。本文以《柳叶儿》公开课中学生的“笑”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本堂课的教学缺憾,提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和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层思考,让课堂更加精彩。

3.冰心诤言 一片冰心 篇三

其实我们最早读到的冰心作品,往往也是她最早的作品:散文诗《繁星》、《春水》,还是她在北京读贝满女中时所作(有名的通讯体散文《寄小读者》则是不久后去美国留学时的作品了),就在那时她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还即时写了有关的新闻报道。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作为外交抗议的爱国政治运动,冰心都无愧为站在第一线的参与者。热爱祖国,期望祖国成为民主与科学之邦,这是贯穿她一生的心志。几十年后,她说:“学生爱国,我爱学生!”也正是从她慈爱的心底发出的正直声音。

冰心的爱国是无须证明的;她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乃至诤友,也是无须证明的——如果要找证明人的话,周恩来可以第一个出来作证。1949年,中共在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冰心正和丈夫吴文藻一起滞留东京。他们毫不犹疑地作出了返回祖国大陆的选择,回国后,是周恩来周到地安排了他们的工作。

记得当时有一位同为民主人士的老诗人,抗战期间也在大后方,曾对冰心所受的礼遇啧有烦言,大意是说,冰心在重庆时还与宋美龄常有交往,连发型都是“仿宋”的。不知者不怪,他不知道冰心是受周恩来也就是共产党的委托,在山城陪都那样复杂的形势下,冒着“深入虎穴”的政治风险呢。在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反右派斗争中,吴文藻先生被划为“右派”,周恩来无力保护,却还对他们夫妇亲切劝慰。

反右派斗争,使原先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遭受严重打击,几乎全军覆没,冰心的众多熟人、朋友纷纷沦为异类。然后又是“文革”,冰心以古稀之年,被发配到所谓干校去以体力劳动赎罪。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后,已不复当年的气概。因此冰心在听到重又强调“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说法时,不胜感慨地说:“一个没有肝,一个没有胆,怎么互相监督?”这是语重心长的话,这才是真正肝胆照人之言。我劝以“怪话”视之的同志先生们好生想一想,这简单的一句话里,蕴含着多少深厚的历史内容,多少深刻的经验教训!

冰心老人的性格是温柔敦厚的类型,与她接触得多的朋友,都有如坐春风之感。但这不排除老人有时也会出语凌厉。比如面对日益严重的腐败、特权等现象,冰心曾对在座的中共党员说:“你们中国共产党是不是也该有一个‘革命委员会’呀?”这里说的不是“文革”中作为各级政权机构的“革(命)委(员)会”,而是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那个“革命委员会”。她这是一句玩笑话,又不仅是一句玩笑话,这是以玩笑话形式说出的一句诤言,是共产党的诤友才说得出的肺腑之言。推其本意,不过是说党必须面对自己的痈疽,痛下针砭,该吃药的吃药,该开刀的开刀,只有经过自身的改革,才能保持真正的改革的领导权,才能真正把改革进行到底。

如果不是寄望之深,说得不会如此痛切。冰心讲这句话有十多年了,情况究竟比那时好了呢,还是有些弊病甚至已成痼疾?这是我们要好好扪心自问的。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对中共党员的要求。已故的冰心老人不是党员,却早已先党之忧而忧,先一般党员和许多党员干部之忧而忧,这是她为国为民势所必至的思路。

就我所闻,把冰心老人一片冰心的诤言公诸读者,作为对老人110岁诞辰的纪念。

4.冰心 笑 教案 篇四

学习冰心的《笑》可以进一步理解冰心“爱的哲学”,培养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验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精炼,理解三个形象的意义,冰心的笑教案。

2.感悟本文清美的景物描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掌握反复手法的运用。

3.进一步理解冰心“爱的哲学”,培养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课文提示】

1.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等。

2.冰心幼年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美期间,写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正音正字】兀wù潺chán濯zhuó漾yàng绾wǎn

【积累词语】闪闪烁烁苦雨孤灯眼花缭乱飘飘漾漾

【朗读课文】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首段),概括描写“苦雨孤灯之后”有一幅清美的图画。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三个笑容。

第三部分(末段),概括点明三个笑容让作者找到了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归属。

【课文分析】

我们读过冰心的哪些作品?冰心作品的核心是什么?--爱的哲学。

冰心雨后观景,一幅安琪儿的画,勾起了她的回忆,拉开思绪,回忆起了珍藏的两个笑容,抒发了这三种笑容带给自己的感受。

这三种微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他们都是“抱中花儿”,对我这个陌生人“微微地笑”。他们把温暖和善意传递给我,让我体验到人世间的美好,以至于让我怀念至今。它们也体现了普通民众的乐观纯朴的情感,虽然身处困境,仍没有放弃希望,也不忘给人以关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种笑呢?文章的最后一段画龙点睛,请大家齐声朗读:“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这些笑容,代表着爱,让作者找到了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归属。本文写了三幅图画,把真善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安琪儿的笑很美丽,小男孩的笑很真切,老妇人的笑很慈善。作者不厌其烦地写三种不同人物的笑容,说明给人带来温暖的笑容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她婉转地谆谆告诫我们:不要感叹生活中出现的风雨,不必惋惜自己的落寞,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总会发现随时随地都有温馨的、不需要回报的爱。

通过反复修辞手法,使文章在行文中获得一种诗韵的形式,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本文的景物描写,清新优美,很好地烘托了爱的哲学这一主题。

冰心喜欢笑,她收集笑,自己的,别人的,现实的,虚幻的,她把笑融到作品中,感染了读者。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冰心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第1段,“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指的是“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滴的亮度和动态美。②以环境的清新优美,很好地烘托了文章的爱的主题。③为安琪儿的出场作铺垫。

2.文章描绘了哪三种笑容?三个“笑”的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安琪儿的笑。

②五年前古道边小男孩的笑。

③十年前茅屋里老妇人抱着花的笑。

他们都是“抱中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他们把笑容给了“我”这个陌生人,让我感到温暖,表现了他们的善良和心灵的美好。

3.第4段,“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4.倒数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①把三种笑容和谐地统一起来。

②独立成段,引人注意,突出了表达的意思。

5.如何理解文章所写的笑?

《笑》展现了三种笑容:从图画中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看见的田野旁一个小男孩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看见茅屋前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怀着爱心与对“美”的向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这些“微笑”是以“爱”和“美”作基调的,真善美达到和谐统一,通过三个笑容,作者带给我们“爱”的感受,同时也把我们引进“美”的境界,通过这三个笑容,让读者体会了世间的美好。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安琪儿,小男孩,老妇人,他们的微笑,把处于孤独中的冰心打动了,他们亲切地笑,默默地笑。冰心用那隽秀的文字告诉我们:那是他们向你问好!他们想跟你交朋友呢!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复杂,简单的是那瞬间的表情,复杂的是那心灵的开启。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冰心用她的特有的纯洁的笔,奏出了一曲响彻心扉、感人至深的歌。虽然没有指挥,没有和声,甚至连明显的调都没有,但是我们能从中感悟似曾相识的旋律,心灵深处的共鸣。

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安琪儿是天堂的精灵,孩子是凡间的人物,妇人是德高望重的母亲。微笑只属于人类。因为人类可以用心感悟,可以尽情表达,可以无限创造。蒙娜丽莎的神秘一笑打动了全世界,人类创造了全宇宙最伟大胜利的情感。

微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的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众生为之倾倒,全球为之感动。它照亮着每一个人,温暖着每一颗心。

呵,圣洁的微笑、神奇的微笑、伟大的微笑…

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不厌其烦地写三种不同人物的笑容,说明给人带来温暖的笑容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她婉转地谆谆告诫我们:不要感叹生活中出现的风雨,不必惋惜自己的落寞,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总会发现随时随地都有温馨的、不需要回报的爱。

7.生活中,你一定接受过微笑,请结合经验说说。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笑容,它包含了情感上的鼓励与支持,微笑使我们震撼,使我们进步,微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无微不至的笑容。

【拓展学习】阅读冰心的《霞》,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有个使我惊心的句子,是: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make abeautiful 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日”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美,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生命如果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着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清晨

1.这篇短文属于散文。(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

2.写出作者对“霞”的认识过程。

阶段认识文本内容

童年情景感受霞,是我的老朋友!…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

中年审美感受云彩更美,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晚年人生感悟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生命如果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

3.学习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4.你觉得“爱”有什么作用?

【相关连接】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她那支多彩的笔,记下了自己的成长、观察、感受、爱憎、忧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冰心的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她的前期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五六十年代,她的主要精力放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希望把儿童培养成更诚实、更勇敢、更高尚的孩子。80年代以后,她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显示自我,回首历史,以至诚至真的理念与希望完成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晚年冰心常说自己“无官可免,无权可夺,无薪可降”。她以献身品格和崇高的爱的理想,以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她以一颗“老而不死的心”,写下许许多多流血的“请求”、“呼吁”,为教育请命,为民主疾呼。

冰心散文以抒情见长。她的那些最精彩,最自然,最富灵气的散文,几乎都饱含真挚的情感。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由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笑》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课外作业】

1.预习《小巷深处》,扫除文字障碍。

5.冰心《笑》分析 篇五

第1~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安琪儿的笑,刻画了神圣的爱的天使形象,是爱的主题的总起。

第4~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表现童真,母爱。

第8段为第三部分,总写,再次点明爱的主题。

四、艺术特色: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素有定评的,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

(一)、意蕴美

1.景色美

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幽暗,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美妙的诗意。

回忆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沟、流水、绿树、湿烟、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麦垄、葡萄架、海上明月。

2.人情美

三个微笑,使作者感受到天使的爱,及人间最纯洁最友好的人情之美。

(二)、 形式美

1.精巧的结构

层次井然:本文分为三部分。前面几段先写场景,最后一段总写爱的主题。

线索清晰:“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的主题。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辞

景物描写纤巧细腻,意味浓厚:如第一个场景,“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是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

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无意而工的整齐的句式,像诗一样琅琅上口。

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让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旧诗。

另外,文章开头写景:“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又如写内心感受:“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都写得极美。

叠字的使用:“隐隐”“微微”“滑滑”“闪闪烁烁”“飘飘漾漾”等,或表现形象感,或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3. 三个场面自然过渡

五、冰心“爱的哲学”体现的作品:

6.《笑》冰心课后阅读答案 篇六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过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 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阅读训练

一、写出四个带有想字的四字词语。

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兀自( ) 绾起( ) 潺潺( )

三、 笑有很多种,请你在下面写出五种类型的笑。

四、三个笑容指的是哪三个笑容?

五、作者是在什么时候站在窗前的? ( )

A.白天 B、傍晚 C. 夜晚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请打√

1、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

2、 映着月儿,似乎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3、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4、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

七、哪两个自然段是回忆性的文字,这两段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知识积累

下面的句子写得很美,读一读。

(1)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2)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3)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习作链接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或许是妈妈宽容的微笑,或许是老师鼓励的笑容,或许是奶奶慈祥的笑容留在你记忆的深处,请你描述一段令你难忘的笑容。

《笑》答案

一、冥思苦想、左思右想、思前想后、想入非非

二、略

三、微笑、大笑、狂笑、冷笑、傻笑

四、安琪儿的笑、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

五、C

六、2、√3、√

七、四和六自然段,都有月亮的出现,两个人物都抱着花,都在微笑。

7.冰心,被忽略的女性智慧 篇七

1940:冰心、吴文藻应邀赴渝参加抗战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当时还叫闽侯县的福州市。她的祖父谢銮恩是位私塾先生,与著名教育家严复和著名文学家林纾是同乡好友。她的父亲谢葆璋17岁时,随严复到位于天津紫竹林的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95年参加过甲午海战。冰心出生时,谢葆璋已经是“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

1923年,冰心得到燕京大学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奖学金,同年8月17日,她与来自清华学堂和燕京大学的余上沅、吴文藻、许地山、梁实秋、顾一樵等100多人,由上海赴美留学。这时的冰心已经相继出版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离开北京之前的1923年7月24日,她还协助《晨报副镌》开辟“儿童世界”栏目,并于7月25日发表《寄小读者o通讯一》。“我原来是想用小孩子口气,说天真话的。不想越写越不像!这是个不能避免的失败。但是我三年中的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却因此能很自由的速记了下来,我觉得欢喜”。

“越写越不像”的《寄小读者》于1926年结集出版,以其清浅可人的温情爱心和童心童趣,为冰心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群和深远的影响力。1926年夏天,硕士毕业的冰心回到刚刚迁址于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任教,同时以校友代表身份进入该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在冰心回国之前,继续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她一封写给未来岳父母的求婚长信,其中郑重表示,“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

1928年冬天,吴文藻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初,他接受燕大和清华两校的聘任,回到已经改名北平的北京。燕大校方为了表示重视,把正在兴建的燕南园60号二层洋楼,指定给冰心、吴文藻居住。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抗战爆发后,冰心一家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为了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冰心随后又带着子女迁居郊外的呈贡县,一度担任过师范学校的义务教师。吴文藻一个人留在城里,利用英庚款为云南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1940年夏天,宋美龄以校友名义邀请冰心、吴文藻夫妇到重庆参加抗战工作,冰心夫妇的家庭命运和政治地位由此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据冰心1947年4月发表在日本《主妇之友》杂志第31卷第4号的《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一文介绍,“1924年,我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们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我回国后,1927年宋小姐与蒋介石结婚。我经常在新闻、杂志上拜见夫人的照片与讲话,但始终没有机会和她见面。”

在这篇文章中,冰心翔实记录了自己与宋美龄的三次会见,地点都是在蒋介石与宋美龄设在重庆郊外的黄山(又称汪山)官邸。

三上黄山官邸,与蒋、宋见面

从重庆至黄山,先得坐小汽艇过长江,之后坐轿子登山,由宋美龄秘书钱用和全程陪同。这是冰心与宋美龄的第一次见面,开始她们用汉语交谈,谈到美国母校时,两人情不自禁地说起英语,“和中文相比,夫人好像更能轻松地用英语交谈”。宋美龄给冰心留下了美好印象:“在我至今为止见到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这次会谈中,宋美龄正式邀请冰心到重庆工作,她认为冰心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指导青年。

三天后,宋美龄派人询问答案。冰心二上黄山官邸,当面向宋美龄讲述自己到重庆工作的实际困难:孩子小、搬家难、身体不太好、办公室坐不长、丈夫正在云南进行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所以她只好决定“和原先一样住在云南,然后做点事……”

宋美龄当场表示可以帮助解决困难,重庆也需要吴文藻这样做研究的教授。这次上黄山,冰心得以与蒋介石夫妇一起品茶,蒋介石“态度非常和蔼……最显眼的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曲线分明的嘴形”。

第三次上黄山时冰心与吴文藻同行,并且与“蒋委员长夫妇”共进午餐。回到昆明后,冰心、吴文藻稍作安排,便开始抗战期间的第三次搬家。1940年11月,夫妇二人与三个孩子还有保姆富奶奶直飞重庆,行李与家具中包括冰心睡惯的一张席梦思大床垫,由一辆大卡车拉走。一家人到达重庆时,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蒲薛凤,以清华留美同学的身份到机场迎接。冰心一家临时居住在顾毓琇的“嘉庐”,吴文藻随后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冰心出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妇指会,由宋美龄担任指导长)的文化事业组组长。

晚年冰心在自称是“此生文字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的投笔之作《我的老伴——吴文藻》中,却刻意遮蔽了夫妇二人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政学传奇。用她自己的话说:“‘七七’事变以后几十年生活的回忆,总使我胆怯心酸,不能下笔—说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1940年底,因英庚款讲座受到干扰,不能继续,同时在重庆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工作的清华同学,又劝他到委员会里当参事,负责研究边疆的民族、宗教和教育问题,并提出意见。于是我们一家又搬到重庆去了。到了重庆,文藻仍寄居在城内的朋友家里,我和孩子们住在郊外的歌乐山,那里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土屋,是用我们卖书的六千元买来的。我把它叫做‘潜庐’……”

在冰心的经营下,当年的潜庐成了重庆政学两界的重要聚会场所。住在歌乐山的冯玉祥、老舍、臧克家,以及其他政学两界的当红人士郭沫若、巴金、茅盾、史良、刘清扬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1943年8月的一天,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听说冰心患病后,邀约老舍等人登门看望,当场赋诗赞美了冰心战乱岁月的爱国情怀:

怪道新词少,病依江上楼。

碧帘锁烟霭,红烛映清流。

婉婉唱随乐,殷殷家国忧。

微怜松石瘦,贞静立山头。

赞美宋美龄的三篇佚文

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吴文藻的学术参与度和学术影响力由中国国内拓展到国际社会。1944年底他到美国参加战时太平洋学会,讨论各盟国战后对日处理方案。1946年初,吴文藻的清华同学朱世明将军出任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约请吴文藻担任该团的政治组长,兼任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同年11月,吴文藻回国把冰心和小女儿吴青接到东京。

1947年4月17日,冰心在日本《主妇之友》杂志发表《我所见到的蒋夫人》的同时,还在写给与周恩来关系密切的女作家赵清阁的书信中,专门表示了对于国民参政会的热心参与。

同年5月19日,冰心从日本东京回国,给宋美龄带回日本《妇人公论》编辑部的约稿信函。冰心回国后要求会面,宋美龄很快予以接见。同年7月,冰心在南京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期间,收到宋美龄写给日本《妇人公论》的亲笔信。冰心将此信带到日本,1947年9月号《妇人公论》采用《赠日本女性》的大标题,刊登了宋美龄的中文原信、日文译文和大幅照片,并且在加写编者按的同时配套刊登了冰心的介绍文章《最近的宋美龄女士》。

1948年1月,日本《淑女》杂志在第1卷第1号即创刊号上,隆重刊登冰心的谈话录《闻名于世的女杰·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并在编者按中专门介绍说:“我们从来日的谢冰心女士那儿得知了举世闻名的宋美龄女士的近况。谢冰心女士是宋美龄女士最好的朋友。”

冰心在这篇谈话录中,以生动活泼的口吻高调赞美了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为主席做口译、笔译、写稿件、接待客人,这些在家在外始终都是一样的……对主席来说,女士就像自己的眼睛和手一样不可或缺。”

在冰心眼里,宋美龄是个大忙人,尽管她把自己与蒋介石的政治活动捆绑在一起,但她还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另外一些事情,譬如对中国空军的鼎力扶持,对美国代表及军事高参的关系协调,对战争孤儿的慈善抚养,组织妇女团体对伤残士兵的酬劳慰问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繁忙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审美品味:“女士对色彩的协调搭配无与伦比。曾经在访美期间,女士登上了让美国女性惊欢的有名的《Vogue》杂志的封面……并不仅限哪种颜色,宋女士能根据季节、天气等不同情况,自由、大胆地搭配各种颜色,尽显其美”。

冰心在叙述这些生活细节的同时,画龙点睛地贡献了她自己的赞美之辞:“是的,夫人是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女人。她喜欢整洁,衣服的颜色总是那么的协调。她喜欢整齐、清洁,亲手插桌上的花。她喜欢孩子并且喜欢干厨房的家务。她还喜欢文学和艺术。

据冰心研究专家、福州冰心文学馆馆长王炳根在《尘封的美文》中介绍,晚年冰心一直隐瞒与宋美龄及蒋介石之间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冰心去世后的1999年冬天,他听说天津一位废品收购者手上有冰心资料,便和冰心女婿陈恕教授专程探访。在冰心“文革”时期写下的交代材料所开列的作品目录中,意外发现了冰心发表于日本《妇人公论》1947年9月号的《最近的宋美龄女士》的线索,从而揭开了在日本寻找冰心赞美宋美龄的三篇佚文的序幕。

“遮蔽着说”与“打死也不说”

种种迹象表明,能做到左右逢源的冰心,是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聪明人。她在与宋美龄、蒋介石夫妇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与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等人建立了秘密联系。对于前者,晚年冰心基于她的处世方式和女性智慧,采取的是遮蔽隐瞒的态度;对于后者,她所采取的却是引以为傲的另一种态度。

关于自己抗战时期的政治身份,冰心在《我的老伴一吴文藻》中半真半假、避重就轻地一笔带过:“我这个以‘社会贤达’的名义被塞进‘参政会’的参政员,每月的‘工资’也只是一担白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写作于1991年的《周恩来总理一一我所敬仰的伟大的共产党员》一文的高调回忆:“1941年春天,我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欢迎会上,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周总理。”

按照冰心的晚年回忆,她和吴文藻居留日本期间,一边为国民党政府提供公务服务;一边与周恩来及中共地下党保持秘密联系:“这时我们结交了一位很好的朋友——谢南光同志,他是代表团政治组的副组长,也是一个地下共产党员。通过他,我们研读了许多毛主席著作,并和国内有了联系……我们有一位姓林的朋友—他是横滨领事,对共产主义同情的,被召回台湾即被枪毙了。文藻知道不能在代表团继续留任。1950年他向团长提出辞职,但离职后仍不能回国,因为我们持有的是台湾政府的护照。这时华人能在日本居留的,只有记者和商人。我们没有经商的资本,就通过朱世明将军和新加坡巨商胡文虎之子胡好的关系,取得了《星槟日报》记者的身份,在东京停留了一年,这时美国的耶鲁大学聘请文藻到该校任教,我们把赴美的申请书寄到台湾,不到一星期便被批准了!我们即刻离开了日本,不是向东,而是向西到了香港,在周恩来、罗青长的帮助下由香港回到了祖国!”在此之前,不愿意到美国留学的长子吴平,已经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回到国内。

1951年秋天,吴文藻、冰心一家回到北京。195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夫妇二人。关于此事,与晚年冰心来往密切的老舍儿子舒乙,在《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中写道:“吴文藻和冰心一家由日本秘密回国是由周总理亲自安排的,安全部具体实施营救和迎接的。到北京后周总理专门为他们买了一所小房,在东单洋溢胡同,并暂时对外保密。周总理亲自接见了吴先生和谢先生,详细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一再叮嘱,今日所说一切‘打死也不说!’‘文革’时造反派追问她,对周总理都说了些什么,她始终保持沉默,硬顶着,不吐一字,心里就默念着周总理那句话‘打死也不说’。”

老诗人邵燕祥也在《冰心诤言一片冰心》一文中回忆说:“记得当时有一位同为民主人士的老诗人,抗战期间也在大后方,曾对冰心所受的礼遇啧有烦言,大意是说,冰心在重庆时还与宋美龄常有交往,连发型都是‘仿宋’的。不知者不怪,他不知道冰心是受周恩来也就是共产党的委托,在山城陪都那样复杂的形势下,冒着‘深入虎穴’的政治风险呢。在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反右派斗争中,吴文藻先生被划为‘右派’,周恩来无力保护,却还对他们夫妇亲切劝慰。”

1958年4月,时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的吴文藻,继冰心的三弟谢为楫、长子吴平之后被打成右派分子,冰心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团会议时,也遭到集体围攻。危难之中,周恩来夫妇派小车把冰心接到中南海西花厅。“我一见到邓大姐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我的一腔冤愤就都倾吐了出来!我说:‘如果他是右派,我也就是漏网右派,我们的思想都差不多,但决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我回来后向文藻说了总理夫妇极其委婉地让他好好改造。他在自传里说‘当时心里还是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坚信事情终有一天会弄清楚的。’1959年12月,文藻被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1979年又把错划予以改正”。

1991年是胡适诞辰100周年,冰心在这一年的《新文学史料》第4期发表《回忆中的胡适先生》一文表示纪念,文中却说:“我和胡适先生没有个人的接触,也没有通过信函。”然而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胡适来往书信选》的中册和下册里,各有一封冰心写给胡适的书信,从中可以看出,冰心家人与胡适家人之间多有交往。另据胡适1933年12月30日的日记记载,燕京大学国文系同学会当天举行年终聚会,吴世昌雇出租车迎接胡适、周作人一同前往。“同座有燕京教员顾颉刚、郭绍虞、郑振铎、马季明、谢冰心诸人,客人有俞平伯、沈从文、巴金、靳以……”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因病去世,享年84岁。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这位曾担任过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多项职务的世纪老人,被冠以“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的身份荣誉,极其罕见地享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规格的葬礼哀荣。无疑,她带走的,除了几代读者的思念,还有诸如“打死也不说”的许多秘密……

8.走近作家冰心 篇八

作家美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骀(dài)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就是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起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赏析】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而在冰心的文章中,她将古代诗人的诗句加以改动,变成了文章的标题,同时也蕴含了深意。

冰心在颐和园的门口看到了“成千盈百的孩子”,这样的情景让她联想到古人的诗句,但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朝气蓬勃,他们就是天使,是太阳,他们才是最美的春光。“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才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呈现。

游人在春天看花,感受春天的气息。而孩子们就是人生中的“春天”,充满着希望和活力,他们是春天的化身,像花儿一样,如果“开得旺”,就会“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她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biān)骨的朔(shuò)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

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 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 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fān),高高地飞起。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着,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 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它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它们有点发昏,它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兄弟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隐隐地它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它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的阳光。

它们乐得一跳多高!它们一个劲地往上钻,好容易钻出了深深的泥土。它们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满了欢乐的香气,悠然地伸开两片嫩绿的翅叶。

俯在它们上面,用爱怜亲切的眼光注视着它们的,有包着花布头巾笑出酒窝来的大姑娘,也有穿着工作服的眉开眼笑的小伙子,也有举着烟袋在指点夸说的老爷爷。

原来他们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春天掮(qián)上春幡赶快又走她的云中的道路。她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她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她了!

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赏析】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广大劳动人民也开始了他们的劳作。本文语言优美流畅,活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感情自然溶于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欣赏和喜爱。

经历过寒冬的洗礼,春天显得是那么可贵,人们珍惜春天,珍惜时间,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工作中。

上一篇:联合教研活动主持词下一篇:个人授权委托书范本简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