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开课教案

2024-08-30

县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1.县公开课教案 篇一

《顽皮的小杜鹃》音乐教案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

汪瑜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听辨歌曲乐句间的异同。

2、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巩固sol、mi两个音的音高;认识顿音记号;唱准歌曲的弱起小节。

3、能随《顽皮的小杜鹃》歌曲进行简单的表演。

3、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拉近音乐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和感受音乐。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唱准弱起小节。教具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兴趣。

1、我拍你模仿的节奏游戏。

2、掌握弱起小节。

3、用声势动作给歌曲伴奏。

二、新歌教学

1、引入布谷鸟的叫声,并模仿。

2、掌握“sol、mi”这两个音的音高,并用动作表现。

3、认识顿音记号,感受其效果。

4、师生接龙:旋律接唱。

5、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6、师生玩捉迷藏游戏。

7、师范唱,生数数几个乐句,并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8、生哼唱歌谱旋律。

9、试着填词接龙唱。

10、试着唱第一段歌词。

11、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段。

12、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情感处理

1、加入不同力度记号演唱。

2、分组表演。

四、拓展

1、学生交流关于鸟的歌曲。

2、欣赏歌曲,猜猜哪一首是表现杜鹃的乐曲。

五、小结

借用这首歌的旋律师生再见。

2.县公开课教案 篇二

本次研究性公开课主要想尝试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处理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其指导思想是把学生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占有大量的材料) 然后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性的了解。而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说教、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开阔, 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并且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能关注社会, 关注自身成长。

教学步骤

1、通过猜谜语导入 (猜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形象)

2、简要介绍一下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第二、三章划出觉得可笑的句子, 并体味这些句子体现了阿Q的哪些性格, 后让学生主动回答。

4、引导学生作深入地分析, 分析阿Q对待欺侮和失败时的心理活动。总结出精神胜利法的定义。

5、让学生举出在现实生活中与阿Q类似的现象。

6、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与人们正常的心理自我安慰的不同。

7、指导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失败。

8、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继续研究我们的阿Q和鲁迅先生

9、留课下开放性的作业。

10、课堂小结:通过本次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但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还应把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提高自已的素养, 指导自己的人生, 指导社会。

3.公开课不是作秀课 篇三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学校通知我们三位老师,明天区上要来人听课,让我们准备一下。因为刚参加工作才两年,所以不知道“区上来人”的深刻含义,因此只是按照常态课来准备。恰好那是一节复习课,我主要从知识的体系、上课的环节梳理了一下,不像现在有多媒体设备,当时只有课本、教案和粉笔。

第二天早上,自习课还没上,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就独自到我们学校来了,她先看了我的教案,并没有说什么,然后第一节课就听数学课。下课后她就一句话:“这就是你准备的课?”我说:“今天我刚好上到这一节课了,新课还不能讲,是复习课。”随后她到校长办公室说:“把这个老师赶快换掉”。

事情过后我才知道,这次要上的课是要展示给全区教师,那时还没有区级公开课、优质课之类的说法,因此我错失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课,蒯威老师在文中提到一些看法,在文中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了同事的关心及个人的看法,我非常有体会,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为了应对公开课、优质课、新秀课等等的名目繁多的作课,老师本人、校领导及教研组等为某一个人能够做出好课,不厌其烦,四五遍甚至于十几遍地试教,发现问题,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精品课展示给大家,一堂课耗费了大家无数的智慧和精力才完成,当然达到的效果是一荣俱荣。其实这种作课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帮助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每一节的积累来完成的,绝非一节“优质课”就能达到目的。“优质课”不能掩盖“常态课”的真实状况,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去“秀”。

在第四段中,蒯威老师所提的“在不少老师眼里,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试教一两次,跟没备课就上课的感觉差不多”。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老师,大家都热衷于这样的表现形式,课堂上下的功夫自然会减少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恐怕只能是“造假”的课堂、“倒退”的教学了。目前功利主义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开课到评优课,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获奖、拿奖。

在第五段中,“为‘裸课点赞,并不是说我们反对磨课,反对改进课堂的不足,而是强调要尊重每一堂课的正常形态,因为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精彩”。这是实事求是的大实话。我们更要为教育的进步和教学的提高不断探索,同事之间通过“常态课”、“推门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在探究中前进,积累经验,推陈出新;去外面听课,听专家讲座,学习他人的长处,吸取好的、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然后展示在常态课中。如果需要公开课,就把自己真实的、最好的、有血有肉的课展示出来,让同行、同事去评价,让优点闪出火花,让缺点不断得到纠正或改进,归根结底就是用真实的常态课去“公开”,把“作秀”的成分尽量减少,回归本真,回归原味的课堂。蒯威老师在不同场合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他认为这才是灵活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如果薛法根老师在不同场合都讲成一模一样的课,恐怕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每一堂课对老师都是一次演出的机会,潜下心来,吃透教材和大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驾驭的能力,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堂常态课成为有所得的“真”课,而非“秀”课。

曾经有位教育界领导说过:“公开课上如果觉得课件没有用的话,就不要用了,做我们的常态课,不要为作课而‘作秀,一看就是两张皮。”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4.县公开课教案 篇四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5.公开课教案 《乡愁》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并能迁移模仿,掌握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初级形式和方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导入语: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

每一个游子心中最重的行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家身影,解读情怀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自由读,不断体会诗歌内容。

3、听范读,加深体会。

四、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全体同学)

2、3、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A)组同学 再读1—4节,加深体会。

五、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B组同学)从哪些

词语可以看出来?(C组同学)

2、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意象)中?(A组同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体同学)(教师小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4、再读感知

六、布置作业:

1、搜集诗词中关于写“思乡”、“愁”的诗句

6.傻二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注意“便宜坊” “吆喝”“玻璃”“钳子”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去的时光,快乐的童年,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作家魏巍的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他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在作者新凤霞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傻二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傻二哥(板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说:为什么别人叫他“傻二哥”?傻二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生词认读,正音。

①出现易读错字词和易写错字词,指名学生读。

②重点指导:吆喝(yāohe)玻璃(bōli)便宜坊(biàn)

3、探讨:傻二哥乐于助人、热心肠„„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傻二哥的形象:傻灵傻灵(灵:聪明,讲解傻灵傻灵)

结合课题及初读感知,明确傻二哥的“傻”即傻劲儿,并非呆板。

三、品读感悟

默读课文4-6段,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1).装束:一边观察插图

白布上衣,黑色裤子,这样的装束,可能大家觉得很普通,甚至很寒酸,但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文中原来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

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傻二哥?理解“讲究”。(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看来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师: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这样的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这也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板书:穿着。这傻二哥傻不傻?是的,不仅不傻,还聪明着呢!

c、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在衣着上的讲究。分组读。d、这段话让我们知道傻二哥在衣着上讲究,还在哪方面也讲究? 发型上也不含糊呢!男生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发型上的独特。

师:为了卖药糖还要特意梳妆打扮一番,偏分头,这可是在旧时的天津是最流行的发型呀!卖一个小小药糖,却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多么认真。心思如此巧妙。

e、对了,别忘了还有他那不可多得的玻璃瓶子呢!谁来读读这段内容?(师生合作读)

预设:大玻璃瓶子——从小灯泡体会到他的聪明,从钳子体会到他讲卫生,很有职业道德。师:傻二哥衣着讲究,发型讲究,甚至连大玻璃瓶都(师手指生说)——讲究不仅不傻,还处处表现出聪明劲,真是位有职业道德的小贩!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1)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吆喝前的准备)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很多动词)请大家一起把这些动词读一遍。这些动词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的用词多样性,将动作刻画的细致入微,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谁再来读一读?(个人读)

(2)你记住了这些动词吗?

课件出示:先是()腿,()胳膊,()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后腿();一手()在腰上,一手()着耳朵,这才放声()了。

师:真不错!不仅傻二哥吆喝的动作吸引人的眼球,更出色的是他有?(一副好嗓子),吆喝的时候像?(唱戏一样刚低音配合)你们想试试吗?现在,你就是傻二哥!谁愿意演一演傻二哥来卖药糖?(请同学们配合读,另一位学生来演)来,把吆喝声也加上去:一边出示吆喝的内容,一边播放吆喝声。

5)对学生们进行采访:小朋友,你站在一旁听了傻二哥的吆喝,会说什么?现在最想做什么?你呢?你呢?

师:这么多小朋友要买药糖,我终于知道傻二哥为什么吆喝前要做准备动作,为什么要编这么多夸药糖好的吆喝词了,你们知道吗?指名答。(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以造声势,傻二哥可真灵啊!聪明着呢!)(板书聪明)他这么投入,表演天赋又那么高,难怪后来他还成了业余演员呢!

※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山楂酸味„„

师:(生说师勾画)很亮的铜盖子,盖子打开一半(干净),真为顾客着想啊!发亮的小灯泡(夜里走到哪里,都是光彩照人,多吸引人啊!),请你读出来。五颜六色(品种多、红的、黄的、绿的·····)好看吧,读一读。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糖果?

师:傻二哥真是——聪明!再加上他可不是在一个地方卖药糖,他行走起来,那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啊!这样一来,白天靠吆喝,晚上靠发亮的糖瓶,傻二哥的生意能不兴隆吗?

※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读一读,抓住四个“换”,体会傻二哥的特点。

【预设:耐心;憨厚老实;聪明——知道如何感动顾客)换了又换,换了好几次,这无疑是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

(2)如果你是卖糖果的店家,你会同意顾客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吗?为什么?(3)为什么傻二哥愿意更换?

师:傻二哥为了大家的需求准备不同的药糖,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傻二哥就是靠着这一块,两块的药糖来养家糊口。

三、情感升华。

出示资料:(师配乐朗读)傻二哥家里很穷苦。他有一个寡妇妈妈,有三个弟弟。母亲给人家帮工当佣人,弟弟们就得由他照顾,他做买卖时,都要托邻居们照顾他的弟弟们。他每回卖药糖回来都不闲着,帮邻居修,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就三街六巷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下雪天扫道路,帮老人买菜,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穷而有志,勤劳,善良、有教心,乐观。)

就是这样一个傻二哥,他做事不投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他的家那么困难还宁愿自己吃亏受累,也要让大家满意。就是傻二哥这股热心劲儿,所以作者新凤霞在事隔这么多年以后,还对傻二哥的印象如此深刻,插入《我为什么写傻二哥》。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个傻字,包含了大家对他怎样的感情呢?(喜爱),你们喜欢他吗?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喜爱,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傻二哥!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欣赏和夸赞,再读课题——傻二哥!作者新凤霞为什么能把他写的如此形象生动,傻二哥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穿着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小练笔。

1、认真观察班上一个同学,从他的外貌、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写一个小片断。

2、配乐,学生练笔,师巡视辅导。(每生课堂上只选取一方面进行描写即可,余下的课后再补充。)

五、总结。

7.县公开课教案 篇七

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办”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 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重点:认字及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乌鸦)

2、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乌鸦。

3、师:我们认识了乌鸦,那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3、乌鸦喝水(相机指导乌和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上面的拼音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男女生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引导交流识记方法。齐读。

5、师: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再读课文就会很简单,(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6、认识自然段,师: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现在请你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序号123在空格地方标记出来。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是否像老师这样标的正确。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看老师刚刚给你们带来的这只乌鸦现在口渴了,正在到处找水喝呢!哪位同学能结合你的经验,说一说“口渴了”的感受。

2、指生表演“到处找水喝”,理解“到处”的意思,说明乌鸦口渴难耐而又着急的心情。

3、师: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喝,因为他太渴了,那你能把乌鸦那种口渴了急切地想喝到水的心情读出来吗?出示第一句话,指生读,齐读,表演读。

4、师:乌鸦找到水了吗?它喝到水了吗?为什么?让我们继续读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生回答。相机板书(水不多,口又小,喝不到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但是喝不到,多失望呀!乌鸦喝不到水真着急,那我们快帮乌鸦出出主意吧!

2、生讨论交流,指生回答。

3、师:感谢同学们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其实啊,乌鸦也和同学们一样,它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后,乌鸦想出办法了吗?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乌鸦想到了办法呢?乌鸦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小石子有什么用?乌鸦是怎么做的呢?指生读,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乌鸦喝水的画面。相机板书(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

2、师:最后,乌鸦喝到水了吗?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分享乌鸦终于喝到水的快乐吧!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只乌鸦可真聪明,在遇到困难时,能认真思考,解决问题。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乌鸦学习呢?以后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了任何困难,都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四、指导书写

1、观察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4、展评

五、小结

8.教案 说课 公开课 篇八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课文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全文以对话叙述为主,条理清晰,围绕“自豪”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因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感到很委屈,接着在妈妈带其到沙漠走一趟时,由起初的担忧到后来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虽然不好看,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却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比拟的,文中,骆驼妈妈正借此,引导小骆驼通过沙漠之行,发现自己的用处,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处。使文章表面内容浅显,却又意味深长。

二、目标定位

课文中生动,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而课文中所描绘的沙漠景象毕竟离我们较远,对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或课外书籍上了解到一些。据以上分析,基于对新课标教学要求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方面: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4、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流程: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联系生活,紧扣题眼,理解“自豪”

1、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吗?你曾经为什么事感到过自豪?

2、在此基础上,过渡: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自豪”有关系,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此时此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指谁?因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为什么说“应该”、“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自豪”,再对课题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识“自豪”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散”;结合课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

2、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对于文中难读的长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注意停顿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从而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随后,再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读顺读懂课文,为后面的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学习活动三: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对比、情景想象,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由小红马的神情感悟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这为学生后来的情感投入铺设了桥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吗?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一环节中,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在看、读、说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这一环节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3、走进沙漠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小节中,下面我们同桌两人自己学习3、4自然段。先读读课文3、4节,看看哪对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们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板书:贮存养料)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比较句子: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就拔不出来了。

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哪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抽读、评读、齐读。

C、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板书:挡住风沙

D、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这一环节中,扣住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文双基,交流分享重点学习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层次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体会“自豪”之情。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步:再扣课题,领悟道理

1、再次引读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直指课题,这里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让学生说说小骆驼因为什么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一环节,将学生自己积累的知识转换为比较简洁的文字,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明白课题的意用意,并且是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一个简要回溯,为他们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过渡: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如果你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行续编。

第四步: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却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说自己积累的话,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课本上的语言,进行表达说积累的话。在这样的语言活动中学生语言就比较规范,言语质量就相应提高。进一步领悟深刻哲理,点名题意)

第四个学习活动:拓展表达,回归生活,强化“自豪”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沙漠之舟》这篇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文章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说说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这一环节中,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条理清楚,呈现文章的线条,简单明了,突出文章重点,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我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是: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双层)→遮挡风沙

9.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九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姜琛

大二班

2013.10.179:10——9:

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活动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等我说完再播放课件

5、播放音乐)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如果音乐停止了,再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直至活动结束)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黄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大一

10.《掌声》公开课教案 篇十

护家小学

刘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课前谈话

1、孩子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你们用什么来欢迎老师们呢?

2、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紧张吗?

3、好啊,这么自信,不过,刘老师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4、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好的掌声,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上课!

2、齐读课题,读得精神点儿。

3、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它还改变了英子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想看吗?

4、(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过渡: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生活,看看从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变化

1、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生齐读。

(4)从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5)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6)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7)指名读。

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

2、读第5自然段。(1)自读第5自然段。

(2)英子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3)现在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4)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5)生齐读。

(6)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3、现在的英子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我请刚才读这封信的同学再来读读。

过渡: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英子的动作、神态句子。细细体会英子的变化。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英子。出示: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红色字体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第二段话。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英子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出示:英子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英子这个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英子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5、就在英子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6、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7、谁来说说第一次掌声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好的,你们现在就是英子的同学,老师是英子,热烈、持久的掌声响起来好吗? 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是想通过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英子的感动都读出来吧!女生读。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什么叫“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来!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呢?(你真棒!„„)同学们这次的掌声其实是对小英的——(赞扬)听到这样的掌声,小英想说什么? 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此时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英子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

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咱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过渡:听了你们的真情诉说,老师被深深地打动了。是啊,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生读。

2、想不想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一会儿和老师比赛背诵。

3、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在这里,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了,它还是什么?

4、齐读小诗。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把害羞淹没!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11.《桥》公开课教案 篇十一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以教材为载体,学会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老师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本教学设计力图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真真正正的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表达独特的感受,在交流中升华自我情感。

二、教材分析

《桥》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 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甚至牺牲了自己儿子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对比的手法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注重篇章结构的渗透,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四、教学重难点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山一般的伟大形象(镇定如山、威望如山、大爱如山、父爱如山),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五、教学准备

1、洪水发生时的音像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谁能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感受险情,导入新课

1、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一场洪水当中,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课件出示5个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一起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预设:体会“一群”与“一匹”的不同,朗读感悟。(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预设:把“窜”字换一换,你会换成哪个字?从“窜”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用简笔画在课题下画上水】

3、师小结:短句可以渲染紧张的气氛,要读得快而有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洪水势不可当的形象更生动。

4、洪水到底有多么可怕?看,(学生欣赏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怕;来得太快了;难以逃生„„)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吧。(师生合作读)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转眼间)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一瞬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刹那间)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紧接着)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最后)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人们的慌乱

1、面对这势不可当,来势汹汹的洪水,乡亲们有什么反应?【板书:乡亲们】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学生从“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去”体会村民的惊慌失措。

【板书:惊慌、疯了】

四、品读人物

1、洪水势不可当,村民们惊慌失措,时间万分紧迫!但此时此刻,有一个人不一样? 谁?【板书:老汉】他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老汉外貌的词语。

2、什么是“清瘦”?

3、但是这一段中有句话却说老汉“像一座山”?“山”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4、一个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这本身就是值得好好探讨的问题。请大家想着山的特征,看看老汉的举动,再次走进课文,看从课文哪些内容中能读出老汉像一座山?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抓住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交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设:

(1)威望如山:村民心中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通过学生研读老汉在生死攸关时刻的冷静指挥,指导学生联系“拥戴”理解。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2)沉稳、镇定如山。威严如山.教学预设:

抓住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的生动描写,如指导读好“沙哑地喊”“冷冷地说”“吼道”的语言描写,“站”(他是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在 “站”字前加一个词,你会加哪个词?)

“盯”(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犀利的目光、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我们带上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冲”“揪”的动作以及“凶得像只豹子“的神态描写,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镇静指挥,因无私无畏而自然而生的威严。【板书:站、盯】(3)大爱如山。

村民们要过桥了,请你按顺序给他们排排队。谁站前面?谁站后面?“小伙子”排在哪?他怎么站到后面去的?

你如何知道他们是父子?看,我们的作者不愧是大文学家,他巧设悬疑,不动声色的告知了人物的身份,又一次展示了独特的写作技巧。

这一段(15自然段)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吼、冲、揪、凶得像只豹子)指导朗读。体会大爱如山。

五、感受父爱缱绻

1、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汉在全村命悬一线之际,他忠于职守,可谓仰不愧天。在紧急关头,老汉作出的生死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儿子的态度,我觉得有一点不近亲情。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父亲的绝情吗?

生:我觉得他还是爱他的儿子的,大概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老汉作为老支书,儿子又是个党员,他只能这样做。

生:我从“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快走。”和“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这两句话读出了他们面临生死时,都先想着对方,看出父子情深。

2、这时再读这一个“吼”字,他为什么要吼?从吼声了你听出了什么?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生:我听出了对儿子的爱。

生:还吼出了对儿子的担心,因为老汉想让自己的儿子赶快逃生,不要再管自己。

3、同样是一个凶巴巴的“吼”字,第一次吼是对群众的大爱,对儿子的气愤;第二次吼,吼出了父爱的深沉。原来作者将对比的手法隐藏在了此处,藏得真深啊,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写作手法吗?谁能把大作家的秘密都挖掘出来。

4、桥轰的一声,塌了,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时候,“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大家想象一下,老汉可能会喊什么?(我听出来了,这是一个父亲痛失爱子的呼喊,是一种心存愧意而又无悔的呼喊。只是那一瞬间,老汉什么都来不及喊了,就只剩下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5、那是一个父亲痛失爱子的绝望而伤心的喊,那是一种心存愧意而又无悔的喊。可是,只在那一瞬间,老汉什么都来不及想,也来不及喊,就只剩下这——(出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学生齐读。

6、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送回到文章中去,你会看到一座闪烁着人性至美的高山!

六、拓展升华

1、引读24——27段,【板书:边读边擦掉板书中的洪水】泪眼朦胧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再也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

2、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把群众送过了这座窄窄的木桥,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我想你一定明白“桥”作为课题的真正含义。如果让你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前加上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为什么?【板书:点名让学生自己在课题前写】

3、后来,一座新桥横跨在小河两岸,宽阔、平坦,桥头有一块无字碑,人们聚集在桥头,商量着碑上该写„„(请同学们帮他们写一写石碑的内容吧!)

板书设计:

乡亲们:惊慌、疯了„„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老 汉:站、盯„„ Qingzhuhu xiangyi Foreign

上一篇:一条红领巾的心情日记下一篇:周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