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七课和第八课教案(2篇)
1.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七课和第八课教案 篇一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37个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爆炸,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脑,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祸首,扭曲,束缚,发掘。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生字的正确写法。2.重点词语的运用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型的实际运用方法,学会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学好科学知识教育。
四、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学生预习词语和生字,有关提示部分里的内容。2.自己查词典了解和掌握词 语的意义和一般的运用方法
3.上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组词组,造句,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大班总结重点词语的意义和运用方法。4.让学生读一边课文并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的新词,生字。老师把课文中学生未学过的重点、难点词语,句型和疑难问题进行板书并讲解。5.按短文来串讲课文。
6.学生课前预习练习部分,上课时学生提出不懂的疑难问题,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总结。按材料的要求,新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提前预习,上课的时候老师检查他们的预习和学习情况。
第一课时: 词语部分(1)(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爆炸,氧气,隧道,论点,讯号,漩涡,地壳,全无消息,摸不着头脑,解开,葬身大海,一瞬间,前往,疑案。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2.3)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爆炸: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叫做爆炸。2.氧气:氧的通称。无色无臭无味,能助燃,化学性质很活泼。3.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4.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这篇文章论点突出,条理分明。5.讯号:1)通过电磁波发出信号。2)泛指信号。6.漩涡:(旋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比喻牵累人的事情;陷入爱情的漩涡。7.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8.葬身:埋葬尸体;多用于比喻:敌机葬身海底; 9.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火箭飞行一瞬间千里。10.前往:前去;去;启程前往;陪同前往 11.疑案:真想不明,证据不足,一时难以判决的案件。2)泛指情况了解不够,不能确定的事件或情节。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航:航班 罐:罐子 涡: 漩涡 舰:舰艇 灌 :浇灌 锅: 火锅
七、作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新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爆炸,氧气,隧道,论点,讯号,漩涡,地壳,全无消息,摸不着头脑,解开,葬身大海,一瞬间,前往,疑案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词语部分(2)(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另外 众说纷纭 巧合 范围 庞大 先兆 畏惧 现场 急剧 沉寂 通常 骤然 残骸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4)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另外:在说过或写出的之外;除此之外;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他家新买了一台拖拉机,还买了脱粒机。2.众说纷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3.巧合:(事情)凑巧相合或相同;他们俩同年,生日又是同一天,真是巧合; 4.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地区范围;工作范围;活动范围;他们谈话的范围很广,涉及政治,科学,文学等各方面; 5.庞大:很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体积庞大;开支庞大;机构庞大; 6.先兆: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7.畏惧:害怕;无所畏惧;畏惧心理; 8.现场:1)发生案件或事故的场所以及该场所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状态;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2)直接从事生产,演出,试验等的场所;现场参观;现场直播 9.急剧:急速;迅速而剧烈;气温急剧下降; 10.沉寂:1)十分寂静;沉静的深夜; 11.通常:一般;平常;通常的情况;通常的办法;他通常六点钟就起床; 12.骤然:突然;忽然 ;骤然一惊;掌声像暴风雨般响起来。13.残骸: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寻找失事飞机的残骸;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密:秘密 骸 :残骸 缚:束缚 蜜:蜜蜂 核 :核桃 傅:师傅
七、作 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新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另外 众说纷纭 巧合 范围 庞大 先兆 畏惧 现场 急剧骤然 残骸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日
第三课时: 词语部分(3)(第 周 年 月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估计 自圆其说 罪魁祸首 扭曲 束缚 发掘
沉寂 通常年
月日)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
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5)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
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估计:对事物做大致的推断;估量;预测;推想;估计要两个小时;估计需要上万金资金;估计不可能成功;我估计,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2.自圆其说: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你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3.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头子;制造这次案件的自愧祸首就是他。4.扭曲:物体因外力作用而扭转变形;形象扭曲;扭曲事实;扭曲历史;你这次扭曲事实是不可能的。
5.束缚:是受到约束限制;是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束缚手脚;束缚头脑;束缚思想;家庭的束缚;你不要以旧思想束缚头脑,要敢于创新; 6.发掘:把埋葬的东西挖掘出来;发掘宝藏;发掘事实;不断地发掘;发掘潜力;老师应该善于发学生的潜能;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隧:隧道 墓:坟墓 浮:浮现 逐:逐渐 慕:羡慕 俘:俘获
七、作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课文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估计 自圆其说 罪魁祸首 扭曲 束缚 发掘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四课时: 课文部分(1)(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让几个学生读课文(每人几段)
2.向学生提出有关课文的一些问题(“魔鬼三角”在哪一国家?等„„)3.读[学习提示]的内容引入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新词。难点: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放一边录音让学生厅(学生合上书聚精会神地听)2.老师再放一边录音让学生听(学生打开书,边听边看)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4.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并划上课文中的疑难问题)5.老师让几个学生单独读课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6.老师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
7.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讨论,交流。并对课文中的新词和疑难句型进行思考
8.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板书)
这些词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自己解决:
1.护航:护送船只或飞机航行;护航舰;专机有战斗机护航; 2.犹如:如同 3.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4.坠:落;坠马; 5.纵然:即使;今天纵然下雨,也不会很大; 6.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7.当事人:跟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人。8.肇事:引起事故;闹事;追查肇事者;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老师提出问题)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4.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六、巩固练习: 划线连词:
神秘 减小 海洋 现象 突然 生物
七、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预习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五课时: 课文部分(2)(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4.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熟练地叙述课文大意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2.老师让几个学生单独分段读课文(学生分段读课文)3.老师让学生分段分组读课文(学生分段分组读课文)
4.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总结出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叙述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
1)对比欧洲和我国对地震的不同看法,说明我国科技的发达程度。2)介绍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的过程。2.第二段:(2-3自然段)介绍张衡的简历。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3.第三段:(第4-6自然段)
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1)体会张衡的成就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程度。2)想想张衡是怎样取得这些成就的。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第一次有记录的地震发生地是:(C)2.张衡在下面哪方面成就最突出:(ABC)3.张衡早期是一位:(A)
4.下面那个仪器是张衡发明的:(ACD)5.关于张衡我们知道:(ABCD)
七、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预习课文大意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6自然段)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六课时: 课文部分(3)(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叫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叫学生叙述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对话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单独分段读课文(学生分段读课文)2.老师让学生分组课文(学生分组读课文)
3.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让学生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贫穷使张衡磨砺出许多优秀的品格,他勤奋好学,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量地震的? 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七、作业: 1.复习课文中心思想 2.预习句型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贫穷使张衡磨砺出许多优秀的品格,他勤奋好学,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日
第七课时: 句型部分(第 周 年 月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叙述课文中心思想
2.提出学生已学过的简单的 句型来导入新课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理解句型所表达的意思
难点:会运用句型并模仿造句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句型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
年
月日)
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把句型写在黑板上解释句型的结构,及句型的意思(学生学生注意听)
2.老师根据自己的解释,给每个句型造一个句子给学生示范(学生注意听)3.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让学生模仿造句(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模仿造句)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1.„„„„有个叫........例如: 1)我们班有个叫阿力木的学生; 2)你们学校有个叫阿迪里的人吗? 2.“把„„„„看做是„„„..”。
在这个句型中“把”后引出一个事物,“看做是”后引出另一个相关事物;“看做”可以用“当做”,“以为”替换,“是”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学生应该把学习看做(当做)是最重要的事。2)我一直把它看作(当做)自己的朋友。3.“哪„„„„„哪„„„”。
该句型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句中的“哪”指的就是前一部分句中的“哪”,但不能写成“那”例如: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六、巩固练习
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怎么看待地震的?(把„„„.看做)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把地震看做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2.张衡家境怎样?(接济)
张衡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
七、作业: 1.复习本课句型 2.预习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有个叫...... “把„„„„看做是„„„..“哪„„„„„哪„„„”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八课时: 练习部分(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用下列句型造句:
„„„„有个叫...... “把„„„„看做是„„„..“哪„„„„„哪„„„”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完全理解各练习的要求
难点: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的每个练习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练习进行讨论,交流并找出答案(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找出答案)
练习
二、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换句中带点的词语: 1.张衡出生于河南南阳西鄂,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援助)2.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实)
3.人们能从仪器上看到星辰的起落,和实际观测的天象完全相合。(升降)4.他测算的地球绕太阳周年的数值也达到很高水平。(推算)5.他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绩)
6.张衡还清楚地说明了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原因)
练习三:选择下列各句中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可多选)1.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边的铜球就落入蟾蜍口中。(AB)
2.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B)
3.贫穷使张衡磨砺出朴素而坚强的品格。(C)
4.铜球在水力的驱动下,缓慢地转动,一天旋转一周。(A)练习
四、选词填空:
1.1)反射2)绕3)精确4)从事5)征服6)精通 练习
五、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怎么看待地震的?(把„„„.看做)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把地震看做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2.张衡家境怎样?(接济)
张衡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练习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第一次有记录的地震发生地是:(C)2.张衡在下面哪方面成就最突出:(ABC)3.张衡早期是一位:(A)
4.下面那个仪器是张衡发明的:(ACD)5.关于张衡我们知道:(ABCD)练习
八、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2.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4.你认识大自然的那些文字?
六、作业: 1.复习练习2.预习课外阅读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练习
四、选词填空:
1.1)预测2)炎热3)勉强4)毁5)分辨6)呼应7)投资
八、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九课时: 副课文(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练习(9):你认识大自然吗?你了解多少自然现象? 2.叫学生分段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能够理解副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难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全篇课文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2.老师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地方(其他学生注意听,并找出读课文的学生读错的地方)
3.老师让学生纠正错误(学生纠正错误)
4.老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提醒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边听边对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思考)
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全篇课文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全篇课文进行讨论,交流)课文中的新词
1.苏醒:昏迷后醒过来;伤员已从昏迷中苏醒。春天万物苏星。
2.销声匿(ni)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4.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桃红柳绿鸟语飘香。
5.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
6.节气: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在一年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
7.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观测风力;2)观察并测度(情况),观测敌情。
8.推移:(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日月移动;时局的移动; 老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1.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干什么? 2.几千年来,农民注意到了什么? 3.物候学和气候学是观测什么的?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销声匿(ni)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2.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桃红柳绿鸟语飘香)
3.推移:(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
4.节气: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在一年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
七、作业: 1.复习课外阅读 2.准备全课小测试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苏醒 销声匿(ni)迹 周而复始 鸟语花香 候 节气 观测 推移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十课时: 全课小测试(第 周 年 月 日
一、选择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1.铁锹:(C)A.TIě QIáO B.TIē QIáO C.TIě QIāO 2.星座:(A)A.XīNG ZUò B.XīNG ZUó C.XīNG ZUǒ
物)3.预兆:(B)A.Yú ZHàO B.Yù ZHàO C.Yù ZHáO 4.青苔:(A)A.QīNG TáI B.QíNG TáI C.QǐNG TAI 5.箭头:(A)A.JIàN TóU B.JIáN TóU C.JIáN TòU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茂密 2.痕迹 3.学识 4.照耀 5.毫不费力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
1.分辨: 2.炎热: 3.勉强: 4.„„..像„„.一样„„„
5„„„不是„„„..而是„.„。6„„要„„„就„„..四、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换句中带点的词语:
1.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2.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天天空远远耸立一座白色的云山。()3.他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
4.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他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5.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6.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五、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什么可以看出天气的变化?(预测)2.你们那儿的气候怎样?(炎热)
3.你能听懂那两个美国人的谈话吗?(勉强)
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2.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七、作业: 预习第七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测试题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年 月
日
2.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七课和第八课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我爱米兰》,感受和体验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了解音乐知识--单纯音符。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 体验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请听这二位学生的回答。
二、聆听《我爱米兰》 1.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 2.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 3.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4.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 5.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6.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 ⑴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 5四分音符 一拍 5八分音符 半拍 5-二分音符 二拍„„ ⑵归纳。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 探究学习:
①你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 ②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三、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请同学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以轻声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伴奏)。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
(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
(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4.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
(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
(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甜甜的秘密》和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听辨练习。教学重难点: 演唱表现歌曲情境。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
(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4)教师范唱歌曲。(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2.复习巩固本单元四首歌曲,感受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开放式教学——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七课和第八课教案】推荐阅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第七课生命之间第1框神奇的生命世界教案人民版08-09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七课《海思》 教案教学设计10-23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七课呵护我们的身体》教案10-18
八年级政治第八课08-15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09-02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10-0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课时训练新人教版08-01
七年级语文7课和8课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