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民主管理(精选8篇)
1.基层央行民主管理 篇一
基层央行财务工作管理转型研究
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在央行履行职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数据集中化趋势明显,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简称TCBS)、第二代支付系统相继上线运行,特别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简称ACS)的上线运行,这表明会计财务职能重心正逐渐由基本核算转向管理型。面对数据集中化带给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全方位、深层次、高强度的影响,如何将基层央行财务工作重心推向更高层次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将从数据集中化对会计财务的影响、会计转型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加以阐述。
一、数据集中化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
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先后经历了计算机单机版核算、会计核算“四集中”和ABS系统,以及近年来在全国相继上线运行的ACS系统。随着ACS系统在全国各地的上线,将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形成全国人民银行系统“一本帐”,必将对基层人民银行产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1、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发生变化
从单机版核算到现在的ACS系统,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将实现全国集中、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由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完成,实现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基层人民银行实际上已成为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其账务处理的独立性将被彻底颠覆,会计业务剥离至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分支行网点只需保留少量人员负责完成凭证受理审核和影像扫描。这种前后台分离的模式最终将现行的ABS全国341本账改造为ACS全国一本账。
2、人员分配集约化
ACS系统上线后,地市中心支行取消了综合柜和联行柜,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单纯的前台网点;县支行只需设置业务受理岗和网点主管岗两个岗位。岗位设置的精简,不仅减少了对人员的刚性需求,有助于化解基层央行因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岗位业务量不均衡等原因所致的兼岗过多、违规兼岗等各类风险,提升会计人员轮岗、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而且增强了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缓解了基层央行人员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基层央行全面高效履职。
3、人员要求趋于多样化
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央行不再负责基本的账务处理,以记账和控制为主的传统会计核算地位相对减弱,会计工作将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ACS系统上线后,基层人民银行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将趋于多样化。一方面,业务流程的整体改变使得大量的会计核算人员成为办理柜台业务的一般操作人员,从事日常的业务受理、凭证扫描等基础性工作。办理业务时,会计操作人员无需掌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具体的记账方法,只需在完成柜面审核后将规定的原始信息,通过后台传送至全国业务处理中心集中进行账务处理。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重心调整对基层行会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管理人员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而且还是会计管理转型型人才,需要转变为具有较高水准的业务分析师、财务技术专家,能够提供较高质量且反应周期短的会计信息作为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会计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1、日常操作型事务影响会计财务管理效能
目前,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普遍只有5至7人,既要保证日常的财务核算、支付结算、会计核算和反洗钱、国库、货金报表等业务,又肩负着辖内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反洗钱、国库经收处、人民币收付等业务检查、指导等工作,每个人都是身兼数岗,甚至部分岗位1人应对多个上级行科室,日常工作量早已是超负荷。若遇到人员检查或出差借调等情况,会计人手就尤显捉襟见肘。虽然ACS系统的上线相对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但是新系统上线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为减少其业务风险,会计人员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核对其日常业务。因此,日常操作型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行会计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
2、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整体的会计运作效能
一直以来基层央行普遍认为会计财务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主要从事会计数据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信息披露的工作。正因如此,基层行在人员结构调整上,很少考虑人员专业素质与岗位搭配问题,只是寻求部门人员结构均匀化。同时,部分基层行十多年未增加新人员,会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反应能力减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相对困难,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随着核算体系的数据集中化快速发展,新业务的多元化、电子化及会计管理的趋势变化对会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给会计工作管理转型带来挑战。
3、缺乏转型意识影响会计转型进度
目前,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记账、报表、日常核算及支付结算和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对各金融机构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和监督检查工作及日常分析研究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参与管理,相当部分基层行会计部门和人员认为只要做好本行的会计日常核算就可以了,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行会计转型工作的推进和加强。
三、积极推进会计财务管理转型工作
1、构建风险评价体系,真正达到“大会计”管理目的 实施“大会计”管理,其目的应确保人民银行的财产和资金安全,提高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质量。因此,会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牵头管理、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评估会计风险的大小。制定会计核算业务质量评价指标,确定各个指标的风险权重,由事后监督中心依据每日的监督结果进行质量打分和风险评估,按旬上报会计部门,出现重大风险及时上报。会计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掌握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质量和风险变化情况,调查分析原因,对会计核算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向本行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汇报,同时实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促进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进而达到切实维护财产和资金安全的目的。
2、注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石,成功转型就必须依赖于一支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层行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帮助会计人员建立职业规划,为会计人员提供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持续开展会计专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是要根据分支机构会计队伍的现状,结合转型热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另外,要开展人民银行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分析等专题培训,同时针对会计财务领域的新制度、新知识以及热点业务开展培训,拓宽基层央行会计人员视野,推进会计观念的更新,为会计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3、正确处理好财务预算和需求关系
预算与需求相生相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能够改变的,但是未来的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牢固树立预算约束观念,一方面要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各项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统筹规划,精心测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算了再用”,而不能“用了再算”,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真正做到预算资金用得好、算得明。
4、开展财务管理绩效评价
人民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财务收入只是履行社会职责的副产品,财务收入的多少并不体现基层央行履行职责的效果,财务收入与支出之间无法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既然产出无法衡量,投入产出分析也无从谈起,基层央行的财务绩效只能体现在实现组织目标的经济性,即有效履行法定职责条件下财务资金的相对节约。会计财务部门要对各项费用的预算资金从计划、实施到结果进行全程监督并进行分析评价,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根据效益来衡量其财务管理实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同时,探索财务预算信息公开,实现费用支出的公开透明。(1)加强固定资产绩效管理
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是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从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过程来看,绩效管理不够深入,大多仍停留在定性方式上,偏重于社会效益,较少运用定量手段,忽视经济效益。因此,要想加强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绩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二是明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建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管理模式为会计财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模式;三是明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建议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管理模式为会计财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模式。
(2)开展项目评价机制
开展项目评价机制,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到效益最大化是基层人民银行推进财务工作转型应探索的研究项目。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如何由传统财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在项目上发挥多大的作用则决定其是否真正成功转型。管理型会计是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帮助企业或单位达成经营目标。因此,基层央行财务工作在项目开展之初,会计人员就要进行全程跟踪,不断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调整预算支出,并且为项目实施方案出谋划策,从而有效的降低财务运行风险,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对项目的资源配置、管理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际掌握实施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
2.基层央行民主管理 篇二
一、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 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且身兼数职,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河源中支辖区有四个县支行, 每个县支行分别设有科技工作人员一名, 负责县支行一切科技工作事务。具体而言, 县支行科技人员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发生异常情况后, 对各业务系统或者网络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解决并及时将情况上报中支科技科。而多数情形下都是由中支科技科详细了解情况后派人解决, 因为县支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力量。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各业务系统都是由中支科技科统一进行安装配置, 测试无误后再直接下发各个县支行的, 因此整个系统的前期架构过程县支行科技人员并未参与进来, 他们主要是通过熟读系统技术文档或事后的短期培训来了解业务系统。
2. 县支行科技人员平均年龄较大, 且部分科技人员并不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 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在日常的科技维护工作中, 由于各县支行只有一名技术人员, 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都靠个人独自摸索, 缺乏与他人讨论与交流的机会, 制约了自身知识的更新。
3.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县支行在人员的编制上存在一定的紧缺, 科技人员身兼数职, 在负责日常科技工作的同时, 还担任着其他部门的职务。河源中支辖区的各个县支行内设“两室一股”, 分别为办公室、营业室、货币信贷与统计股。最初, 科技人员主要负责县支行的科技工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人员自身的努力与进步, 他们同时在其他部门担任着重要职务, 甚至出现以其他工作为主, 科技工作为辅的情况。
(二) 计算机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 硬件环境有待提升
1. 机房环境与重要配套设施情况。
目前, 各县支行只有少量的网络设备, 并不存在大型的计算机安全设备, 故办公大楼并未建专用机房, 只是将各网络设备摆放于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县支行的办公大楼没有置办专门的配电柜, 无法对整个大楼的整体供电情况, 尤其是对重要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县支行办公大楼均配备有柴油发电机, 可以在断电的突发情况下持续供电12个小时以上, 具体供电时间取决于当时所储备的柴油存量, 但个别县支行的发电机已经损坏, 只能依靠UPS对重要业务系统进行短时间供电。目前, 县支行所使用的UPS是由分行统一下发, 设备型号为艾默生的US11R-0030L, 受UPS电池或者其他零部件老化的影响, 能支持网络设备和重要业务系统的持续运行时间由半个小时至两小时不等。网络设备所在办公室使用的空调为小功率的家用空调, 只能进行简单的温度与湿度调节, 按目前的情况, 虽能较好地支持设备的运行, 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
县支行现有四台主要的网络设备:两台路由器, 型号为思科公司的CISCO-2801与CISCO-2611;两台交换机, 均为CISCO-2950。其中, 正在使用的为CISCO-2801路由器与一台交换机, 另两台设备作为备份, 其备份切换模式为冷备份。这些网络设备均系总行与分行下发, 具体的配置文件是由中支科技人员进行设置, 测试无误后直接下发到各个县支行的。由于县支行科技人员很少能接受到专业的网络知识培训, 对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无法对网络设备进行相关配置并独自解决网络设备所引起的问题。
3. 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情况。
随着2008年奥运安保工作的开展, 尤其是在总行保密办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 从总行到分行、中支乃至县支行, 都加强了对移动存储介质的统一管理。移动存储介质严格按照“分级、分类、分网”原则使用, 涉密介质或非涉密介质只能分别承载涉密信息或非涉密信息, 并分别专用于涉密计算机或互联网计算机。除个别因日常工作需要和业务需要的计算机, 其他的计算机均按照上级行的要求使用USB端口限制工具对计算机的USB端口进行封闭。内部网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传输只能通过光盘刻录这一途径, 此做法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遭受病毒木马攻击的可能, 同时也降低了重要信息数据泄密的风险。
(三) 业务系统繁多, 信息交流平台缺失, 信息化建设效率低
近年来, 随着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央行各类应用系统陆续推广上线。由于央行业务和数据集中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实行B/S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系统的服务器与数据库安放于总行或者分行的数据中心, 基层央行的业务机只是作为客户端而存在。科技人员只需在完成操作系统安装的基础上对网络与浏览器进行简单的设置, 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后, 便可登录总行或者分行的服务器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此种运行模式在系统前期的上线运行过程中对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要求非常简单, 科技人员只需确保网络环境的通畅与业务机的正常运行即可。
现阶段, 县支行在用的系统有二十几个, 可以粗略分为三类:一是资金处理类, 包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 (ABS) 、国库会计核算系统 (TBS)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CIS) 和会计凭证影像系统 (IMS) 等重要业务系统;二是非资金类的业务系统, 如与外管相关的众多系统;三是非业务类系统, 这类系统多数为单机版小系统, 主要由相关部门自行进行操作, 并生成相关数据上报对应上级部门, 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由于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般, 对计算机的操作熟悉程度不够,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 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而科技人员一般非业务出身, 对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难以透彻理解, 并且对于重要业务系统又不允许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业务操作, 故在具体业务系统的操作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辅导和管理。因业务操作与科技应用脱节, 使得应用能力不高, 造成信息交流平台缺失和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四) 内控约束不严,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基层央行基本上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制度相对滞后。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系统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但信息化操作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无法满足信息安全与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制度的执行不力。由于基层央行安全意识不强, 虽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系统管理员、部门主管、各级操作员之间的责任权限有明确的划分, 但在实际操作中混岗和违章操作现象仍然存在, 很容易因个人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资金风险, 无法形成有效的互相制约。此外, 操作人员的口令过于简单甚至长期不换, 记账员、复核员等各级操作员的口令保管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支行一般只配备一名科技人员, 有的还是兼职, 他们既承担应用系统的维护、软件管理, 又要负责硬件维护和网络通信管理, 既是系统管理员又是兼职安全员。这样, 既造成科技人员负担过重, 又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二、关于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制度建设, 防范资金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非某个部门或某个科技人员的事情, 它需要各个部门和全行员工的配合才能有效地进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系统与计算机, 身兼数职的基层科技人员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并且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这就需要基层央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各个岗位人员的管理制度、电子化项目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系统应急制度, 重点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和内部制约机制。同时,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深度, 完善相关系统的纸质文件, 对于系统的每项操作都要留下纸质说明, 确保相互制约责任到人, 如系统异常情况登记簿、岗位交接登记簿、系统操作日记等, 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 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消除资金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
(二)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随着央行业务和数据库集中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人行两级数据中心方案实施的过程中, 应用系统的处理中心逐步集中到总行和省级分支行, 作为央行的基层部门, 县支行的科技工作职责和工作重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大环境的变化, 对基层科技人员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科技人员通过参加上级行的培训学习、钻研系统技术文档、与其他科技人员相互讨论以及与业务人员交流等学习方式, 逐步提高运维工作中故障快速定位和处理的能力。自身运维能力的提高, 不但能更好地协助业务人员解决问题, 而且能更加全面地将问题反馈至上级部门, 方便总行与分行数据中心对系统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
同时, 除了加强对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外, 还须针对目前科技应用的实际情况, 定期开展全员培训, 全面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使之成为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增强系统操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发现、应对以及处理能力。
(三) 着力改善机房环境, 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目前, 县支行所使用的小机房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首先, 要求每个县支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逐步完善机房的环境, 提高防火、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 确保业务系统与日常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鉴于基层央行目前的财务状况, 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设备安全问题, 要积极主动向上反映情况, 加强沟通, 争取上级行支持。同时, 还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设备进行充分利用, 做好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保证目前安全防范设备的正常运转。其次, 要加强对重要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四)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提高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效率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银行自身职能的不断转换、细化, 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陆续上线运行。面对如此多的应用系统, 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人员的数量与素质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安全形势与业务发展。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使各级科技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畅通无阻, 杜绝“各自为政”的现象,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 建立健全知识库, 提高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让央行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工作。
摘要:金融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是人民银行各级科技部门的重点工作。本文以河源中支辖内四个县支行为例, 着重分析了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金融信息化,信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明明.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J].华南金融电脑, 2008.
3.推进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篇三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的形势是好的。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应对举措,及时出台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稳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人民银行系统,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来讲,当前我们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方面也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一是信贷投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增多。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个别金融机构由于本身资产质量并不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也很薄弱,贷款投放蕴含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二是机构退出、资产处置等工作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在清理过程中,有的遗留资产涉及因素较为复杂,相关债权人、债务人、善意第三人等利益各方的物权关系和权益纠纷错综复杂。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三是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面临攻击和破坏的风险不容忽视。人民银行负责运营的金融市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对于经济社会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金融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虽然我们在维护信息网络运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资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破坏手段也是日益多样化、信息化的,对这些系统稳定运行的威脅不容忽视。四是发行基金守押面对的风险。当前,暴力侵害金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组织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点。上述复杂形势,使得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突发事件隐患增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加强应急管理,未雨绸缪,做到早预防,早处置。
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建设的起点。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形成了贴近山西省实际,科学有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预案框架。在此基础上,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相互借鉴,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包括总体、部门、专项、内部和分支机构应急预案等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建设目标。按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先后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预案管理领导小组和预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应急指挥部、应急通讯簿、应急专用信箱及《应急指挥体系动态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月、季、年报制度》、《应急值班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制度,为实现“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目标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实际效果。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也是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以山西省为例,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实景现场、模拟现场和视频提示相结合的形式,科学组织完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业务系统设备切换、发行库应对突发性挤兑、汽车武装押运突发事件等多起应急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2009年,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组织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大型演练活动,演练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事发与响应、现场处置、资金救助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设计了挤提存款、信息报告、资金救助等10多个场景,山西省政府、晋城市、沁水县三级政府领导,应急、宣传、公安、金融等部门300多人参加了演练。演练场景逼真,效果突出。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认真做好演练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找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复研究论证,恰当地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有关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新业务、新系统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基层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预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11年组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完成了首轮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对2005年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制定的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人民银行牵头编制的政府相关预案等五大类202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点114项,及时地完善和细化预案的内容。
总的来看,基层人民银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要求相比,一些预案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存在照搬照抄上级行预案的倾向,没有根据各种不利情况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事件制订较为详细、操作性强的应对处置办法;演练模拟环境过于简单,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与上级预案相衔接,又要注重结合基层行实际进行调整和细化。应重点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从各单位实际出发,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要结合基层行的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具有操作性。在制订预案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传统的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编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库,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提高预案质量。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注意抓好重点业务、重要系统的应急演练,特别是增加突发性应急演练的比例,结合具体风险点设定突发事件场景,不预先设定具体处置或操作步骤,临时召集可能涉及的部门人员,协调相关联络单位,通过模拟实战检验大家在突如其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监测、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的平稳正常,积极推进灾备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加快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步伐,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做好应急预案评估和完善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结合应急预案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遵从符合实际、易于识记、便于操作的原则,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清理,该修订的预案要尽快修订完善,需要新增的预案要尽快完成,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各项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例如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的要求、应对处置操作流程等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化,便于大家了解、熟知和掌握,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標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应急预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普适性的应急和灾害预防知识,建议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普及和宣传工作,可以多采取直观、形象的宣教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形势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结合重大活动和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管重要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应强化应急管理教育,严格制度落实。同时,注重抓好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有重点地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型、复合型业务能手,从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基层央行民主管理 篇四
一、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会计工作是基层人民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是作好金融管理、履行好中央银行职责的出发点。会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控制度滞后,不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随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制度建设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一些业务缺乏制度约束或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脱节,制度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造成控制盲点,不能有效的防范会计风险,有效指导会计工作存在一定欠缺。现行内控制度只是作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要求,而没有将其作为法律、法规执行,致使会计业务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二是责权不清,缺乏激励机制。会计工作的风险性与待遇不相匹配,从现实情况看,会计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没有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致使会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缺少动力,成为引发内部资金风险的重要根源。
三是缺乏动态预警机制。内控制度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现有的内控制度着重强调了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控制,而忽视了对突发性事故或案件的预测预防,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会计内控软件,对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报警,起不到风险预防作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是人员老化素质偏低。中央银行会计是一项原则性、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高的工作,是央行的要害部门,对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行人员逐渐减少而且结构老化,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得不到实质性落实。少数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工作上只限于被动应付,操作上随意性大。
二、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基层行对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个别县支行的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实行双重管理,即上级会计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局限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缺乏对本单位会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常工作仅限于账表平衡,资金不出现问题,有的甚至只关心本行费用指标的多少、经费的松紧,对具体业务不做深入了解。有的行纯粹把会计部门作为行内业务培训基地,把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其他部门,或者经常抽调会计人员搞行里中心工作,使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正常从事会计业务。
二是岗位设置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相互矛盾。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国库和会计两项核算业务,还肩负辖内金融系统及国库经收处的管理职责,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票据清算岗、清算管理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会计档案管理岗、事后监督等岗位。其中票据交换员、事后监督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不能兼岗,还必须建立定向替岗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开展,必须一人多岗,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顶班就不可避免。具体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现象,缺乏岗位制约关系,存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县支行人员少,会计业务量也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
三是业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基层县支行是具体业务操作部门负责国库、会计、甚至包括科技,业务管理分别接受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营业部、事后监督中心、国库科、科技科五家指导,由于具体工作布置和管理“政出多门”,县支行国库会计科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是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
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对现有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更严密、更完善,通过建章立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使每项业务的开展作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堵塞漏洞。
其次是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具体分
解到会计部门的各个柜组和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对主管行长、会计主管、复核员、经办员的责任应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对那些有悖于内控要求的人和事要认真检查,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努力做到查一儆百,令行禁止。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以事实为依据,甄别是非,分清主次,界定责任;同时,要对一切破坏内部控制运行的违纪违规者,不管是谁,要一视同仁,以维护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再次是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只靠健全内控制度难以奏效,必须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人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5.基层央行民主管理 篇五
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
陈胜启
程聂松
[内容摘要]: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的品种、类型及数量也日益增多。如何对这些电子化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配臵,充分发挥其效能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电子化设备管理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电子化设备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化设备 管理 建议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的品种、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如何对这些电子化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配臵,充分发挥其效能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从分析现状入手,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管理、优化设备资源配臵、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现基本现状
人民银行信息化经过20年的建设,从单一的业务处理软件发展到目前电子信息化处理系统,处理内容几乎覆盖人民银行所有的业务和办公信息,从单台的计算机发展到目前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以及保障设备运行的环境支持系统。以安庆中支机关为例,运行的主要系统有: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核算系统等全国性联网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办公业务系统。PC机基本上人手一台,且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目前在用的电子化设备数量、性能基本满足工作和业务需要。
二、基层央行电子化设备存在问题
随着央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得到进一步普及,几乎涉及到银行所有的办公和金融业务。科技投入进一步加 大,计算机设备资产和数量不断增多,且更新不断加快。目前,我们在计算机设备管理方面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计算机设备缺乏统一的更新保障机制,计算机设备资源还需进一步优化,形成银行业务系统运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臵与环境不相符
根据人民银行科技司的要求,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地市中心支行中心机房和县(市)支行机房的改造工作,能够提供良好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为了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益,全行所有的服务器都迁入中心机房。现代机房配备专用机柜按机架式服务器进行设计的,以前配臵的服务器大多是立式的,不能很好入柜存放或一个机柜只能放臵少量的服务器,占用宝贵的机房资源,造成机房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配臵与需求不匹配
设备配臵机制不完善,现在地市中心支行运行的系统70多个,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套设备(有些是系统本身要求的),在设备配臵上就存在比较严重浪费的现象。设备更新机制不完善,缺少对设备更新需求的分析,形成用于办公文字处理的计算机配臵很高,而用于重要业务处理的计算机配臵较低或老化,甚至不能保障业务处理的需要,造成设备配臵不合理、不匹配的现象。
(三)技能与要求不适应
日常维护意识不强、技能不高,从科技部门维护统计来看,放臵在中心机房服务器故障率较低,维护量较少; 桌面计算机设备故障率较高,维护量较大,而桌面计算机设备的故障7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人员缺乏基本的操作常识,没有主动维护设备意识,办公室环境卫生较差,设备中积尘较多,设备周围有许多杂物,堵塞通风通道,散热效能变差,增大设备故障概率,还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资源整合不易,运维管理困难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央行运行的系统70多个,有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办公系统,且有些是24小时实时在线运行业务处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环境、应用环境各不相同。系统管理要求和运行要求也不一致。系统分散、大量硬件资源忙闲不均,形成运行风险及资源浪费。版本不
一、平台混杂,给系统的资源整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增加了科技人员运行维护系统的难度,也使得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
三、进一步加强电子化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统筹兼顾,制定合理科技发展规划
1、数据集中处理。根据人民银行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数据集中、资源整合”和“两级数据中心”的战略思想,人民银行业务应用部署在总行和省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数据尽可能在总行集中和处理,不能完全在总行集中和处理的业务应用,在省级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和处理。
2、系统分类。人民银行信息化规划依赖于各业务系统的发展规划,总行已经根据业务特征对现有及在建系统进行了十三种分类(如下图),从而能够更合理地分析各类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共享关系,确定业务发展目标,为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基层央行应按照上级行要求,结合实际,做好本单位现行业务系统分析,为下一步设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打好基础。
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分类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类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支付清算类系统征信类系统国库类系统反洗钱类系统全国统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办公类系统综合业务类系统综合管理类系统调查统计分析类系统基础技术服务类系统其他类系统
3、网络分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通信网络总体规划》,人民银行网络将划分为:内网、外网、互联网、专网。内网,承载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办公、业务应用的网络,不与人民银行系统外的任何单位进行网络互联。外网,人民银行系统提供对外联接的网络,主要运行人民银行面向各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其他业务。
4、制定规划。基层央行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应根据上级行“十一五”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加强网络、机房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应用系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完善应用系统、备份系统、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中心支行网络及业务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计算机设备管理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网络调整和技术优化等因素,避免因盲目配臵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保障重点,建立设备优化更新机制
通常地市中心支行在用计算机系统设备有数百台,运行的业务系 统70多个。如何对计算机设备实施有效管理,确保所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及时,导致系统运行中断,必须建立设备优化更新机制,制定设备更新计划。我们建议上级行统一推广的系统(包括网络系统)设备更新应由上级行负责更新、或指定型号下级行实施更新。特别对一些核心网络、重要业务系统等关键设备,要实行主、备机同步更新机制,方便系统以后升级和维护。地市中心支行开发的系统和其它办公用机自行负责更新。此外,在设备更新过程中,要本着突出重点、稳步实施的原则,优先保证重要业务系统,其次是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普通办公及互联网用机进行更新。
(三)加强培训,建立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在计算机设备管理上,首先要加强教育,促进全行员工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计算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是运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履行职责,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真正掌握计算机设备操作技能,养成定期维护、保养的良好习惯,避免因操作失误和维护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故障,致使系统瘫痪的风险。最后,科技部门要根据系统的操作规程,加强对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实时掌握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出现问题立即解决,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联系人:程聂松
E_mail: cns888@tom.com
联系电话:***
0556-5516381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市龙山路168号
6.也谈基层央行“依法行政” 篇六
一、依法行政是基层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核心与关键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具有重大的根本性的意义,又有现实的极大紧迫性。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积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政权的高度,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意义,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1、基层人民银行是我国中央银行的“桥头堡”,处在整个金融依法行政的“前哨阵地”。在现代经济中,一国或整个世界经济范围内,金融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经济决定金融。但与此同时,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战略资源,不是一种简单的生产要素,不是一种“僵硬的、凝固的、毫无生机与活力的纯价值凝结或累积”,而是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最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产业之一。金融运用得好,就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运用不当,就会产生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具体的,是实实在在的。中央银行肩负着正确贯彻执行党的金融方针政策,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依法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这是人民银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中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承办有关业务”。既然是派出机构,就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也就不可能是与总行性质不同的另类机构,而应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同样具有行政机关的性质。然而,这并不表明各级分支机构就是独立的行政主体。根据行政法原理,行政机构不仅要具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而且必须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行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总行的授权,在其辖区内享有金融监管的行政权力,可以在辖区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金融监管活动,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已有明确规定),但不能承担行政活动的最终法律后果,即由分支行实施行政活动引起的法律后果最终要由总行来承担。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级法人体制所决定的。判断机关法人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是否属于独立的预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为总行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独立预算单位,因此,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地位(这里所说的法人是指有别于企业法人的机关法人),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但能够在法律、法规和总行授权的范围内独立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依法行政是每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而在依法行政中,领导干部负有更多的责任,依法行政首先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以很好贯彻执行的有力保证;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人民银行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带头依法办事,树立榜样。同时,要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督促和支持本部门依法行政,使基层央行的每个分支机构每个工作人员都切实做到依法办事。
2、人民银行要弘扬先进文化,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和形象,就必须要做到依法行政。中央银行的金融工作具有基础性、社会性、管理性、代表性的特点,其行业作风、形象和监管水平,对整个金融业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并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人民银行应积极弘扬先进文化,对外要从‘维护金融稳定’这个大局出发,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提供金融服务措施,维护良好的行业信誉,对内要加强具有央行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中央银行干部队伍,以推动社会主义金融文化的进步。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和形象。信誉是银行业的“立行之本”,守信用、信誉好是银行业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银行业的信誉状况还不十分理想,违规经营、高息揽存、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假账”、“账外账”、统计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屡出现;在压票、退票、贷款期限的确定、兑付等方面不守信用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损害了金融业的形象和信誉,已成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当前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信息、资本、技术、物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金融、贸易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加入WTO后,如果我们不按照世界通用的金融规则运行,没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不守信用,不守承诺,就会失去“立世”之本,也就没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高度重视信誉和信用问题,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依法加强金融的检查监督,积极进行金融服务创新,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建议协调商业银行切实要树立维护良好的信誉,把‘讲信用’当做是保护自身生存空间、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提高为金融业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中央银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3、防范化解风险,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基层央行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它集中体现在党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中。中央银行是制定货币政策、管理货币发行、依法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国家的金融权力机构。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这本身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基层人民银行要始终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大金融监管工作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金融机构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基层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依法行政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依法行政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的发挥还得进一步加强。因此,基层人民银行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实施多层次的依法行政与金融服务,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及时处置金融风险。要改进金融依法行政的内部组织体系和行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依法行政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完善金融依法行政的责任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去加强与协调对违规贷款和违规授信人员的查处力度。指导帮助国有商业银行认真落实各项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减亏增盈的工作措施,积极协助地方政府认真做好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切实加强“三防一保”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加强履行新《人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责,就必须要依法行政,使人民银行各基层分支机构依法行政,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二、强化基层央行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
1、深入普法宣传,营造基层央行依法行政的氛围。①基层人民银行要真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充分认识《中国人民银行处罚程序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办法》《行政许可法》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把握法规的精神实质,准确领会每个条款的内容,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结合本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按照法规规定认真检查和改进工作,对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纠正,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要求,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在实处。②人民银行应自上而下、持之以恒、全面开展对社会各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法律宣传,让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金融及金融稳定的重要性,积极支持人行依法行政。③针对新时期中央银行工作的特点和辖内经济金融环境实际,各分支行要把协调社会监督同央行依法行政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执法体系。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分支行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增强了公民的金融法律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④人行系统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年检考试、考核制度,从法规知识、执法水平、爱岗敬业和廉洁敢管等方面进行考试考核。
2、要加强金融依法行政。以《中国人民银行法》、《银监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和发布实施为契机,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办法》,全面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工作,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形象。①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监法》、《行政许可法》、《担保法》、《拍卖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实施细则或相应的司法解释、配套规章,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破产法》等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②要搞好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特别是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负责查处的违法案件,应明确界定参与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法规的执法力度,避免“法律白条”和司法腐败问题的出现。③在处罚依据和适用范围上尽量细化量性规定,以增强基层执法的可操作性。④要制定一些为维护金融稳定大局的可操作性法律条款。目前基层人行只有上报、协调等有关金融机构报表数据的权力,没有法律赋予央行怎样维护金融稳定等实际上可操作性的权力,彻底改变基层央行从宏观管理到微观可操作性工作的被动局面。
3、要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接受监督。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层级监督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依法行政工作。同时,要使中国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工作依法接受监督,经得起监督,在监督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4、要加强依法行政组织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法制事务工作部门和法律人员的作用。①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办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成立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委员会。(建立相应的依法行政机构或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律事务工作部门和法律人员在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保障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行为,使中国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工作能够合法、适当、有效。②加强业务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依法行政队伍。为培训适应现代金融依法行政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对依法行政人员进行以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知、应会、应能”培训,使依法行政人员的法律和遵纪守法观念明显增强,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较大的提高,为依法行政和强化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金融执法检查,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建议上级行每年开展1~2次执法检查,同时要建立依法行政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对各级人民银行依法行政进度、内容、质量进行通报,对违规单位和由于依法行政工作不力造成损失和金融风险的,要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要移交司法机构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从而促进各级人民银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
7.完善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管理的思考 篇七
一、部门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部门预算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预算的分配,基层央行普遍存在“怕吃亏”的思想,预算编制一味地抬高费用、加大预算,随意性较强;有些则认为部门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的预算体系,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如对下年度工作缺乏全局意识,未能统筹考虑、综合反映,必定致使部分项目未纳入预算,资金无法配套,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二)编制方法不尽科学
部门预算的编制应该为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在实际操作上,受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影响,基层央行仍采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预算编制方法,参照上年度或近几个年度的各账户支出数,考虑人员变化、物价水平等情况,依据一定的增长幅度进行编制,预算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基本支出中除医疗保险支出、养老保险统筹支出、住房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费等有可靠的标准进行测算预算外,其他支出均没有一套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项目预算由于控制比例的限制不能按照客观需求实事求是的编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预算项目设置不全
1.科目设置滞后。
央行职能转换后,基层央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尤其是传统服务功能在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增加了金融稳定、征信业管理、反洗钱、专项检查等职能。然而,在费用科目表中并没有可用于这些项目列支的科目,导致基层央行在列支上述开支时,只能“变通解决”,造成费用支出反映不真实。
2.项目归属不妥当。
部分经费性质的支出科目归属为项目支出不尽合理,如货币发行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网络租赁费等,理应属于常规性的、维持业务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支出,且支出数额相对较稳定,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公用经费类支出。但部门预算中把其归为项目支出,需要做出项目申报、可行性计划书等,预算手续较烦琐。
(四)预算支出进度不均
1.年度支出难以均衡安排。
按照预算管理办法规定“人民银行应于每年的10月底前对下年度的收支预算进行测算,并将初步结果上报财政部”,而基层央行上报的时间更早,一般于每年7月底上报下年度收支预算。但实际上自财政部批复预算、再由人民银行层层下达到基层央行,其中时间过长,以至于安排费用支出时往往前紧后松,难以做到全年度均衡使用。每年预算下达基层央行的一般都要在二季度,有些专项预算项目甚至要年底才能确定,这给基层央行的预算执行带来了一定困难。
2.预算指标不同步,不利于均衡执行。
一方面,下达时间不统一,费用指标一般在二季度下达,而每年工资计划一般在12月下旬由人事部门正式下达,工资计划和预算计划不同步,造成基层央行年初、年中执行工资标准偏紧,怕突破指标不敢花钱,年终为用好工资指标放开手脚“突击发钱”的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人员费用指标与工资计划不匹配,部门预算执行难,由于人员费用预算指标和工资计划由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分别编制、下达,造成费用指标和工资计划不匹配,工资总额与人员经费支出的总指标不匹配,必然导致人员费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挤占公用经费的现象。
(五)需求与实际矛盾突出
实行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和报账制以后,基层央行的财务开支和账务处理行为更加严格规范。但是预算安排与现实要求有明显的“落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特别是对“行政事业类支出”和部分“基本支出”科目实行“全账户”核定指标控制的账户,当预算指标不足时多数行会采取相应对策。如招待费支出,由于上级行实行限额控制,事实上预算指标与工作实际所需支出相差较大,根本不能满足正常接待工作的需要,就造成对这部分费用开支为不突破指标,而将其费用挤占其他账户费用支出。再如货币发行费、假币经费、网络租赁费等,在单列指标控制下,核定到基层央行时往往难以体现现实需求。同样对预算安排较为宽松的账户,基层央行在年终会采取“张冠李戴”手法,拆东墙补西墙,进行相互之间的数字调整,人为造成财务数据的失真。
二、完善部门预算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1.建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
各级行需要成立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办公室、会计、人事、后勤、货币金银、保卫、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部门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会计财务部门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主办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年度支出计划、重大项目安排、异常需求分析等工作,为编制年度预算打牢基础。
2.改进预算编制程序。
按照“零基预算”管理要求,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编制的操作规程,建立备选项目库,统一预算编制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各个环节、各科目的操作流程,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3.编制预算统筹考虑基层需要。
部门预算应充分考虑基层央行各部门工作职能、计划任务、业务量、工作目标等发展需要,并认真研究各地区费用支出需求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差异,找准需求与可能的平衡点,把部门预算做细、做实。
(二)建立标准定额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建立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依据人事部门的工资计划所列支工资,养老保险统筹和住房补贴均是以工资基数计算,这类支出规定明确,可以较准确测算,是人员经费必须保证支付的。因此重点工作是对基本支出中的公用经费,依据基础数据库逐步建立定额标准体系,在确保各级行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公开公平有效地配置财务经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分级别,分地区,分职能”的原则。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必须能够体现各行的级差,包括地区差异和职能差异。地区差异的体现是确保各行在当地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职能差异是关注部分行的特殊职能作用,体现个体差异。同时,各基层央行应积极探索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以实现对行政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整项目设置,保证预算编制的公平
上级行在预算指标安排上,应坚持“科学、合理”和“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指导原则,科学界定支出的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以职能为依据全面完善预算科目及账户的设置,如在“行政事业类支出”科目中增设“金融稳定经费”、“反洗钱经费”、“征信管理经费”、“调研专项经费”、“检查专项经费”等账户;对履行央行职能所必须的费用,如“货币发行费”、“网络租赁费”等,建议在“业务支出”科目下增设相关账户,将挤占正常费用的专项支出从违规变为合法、从无序变为有章有序。
(四)强化执行监督,维护预算法规
1.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修改和完善财政部制定的《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将部门预算管理的原则、要求及操作事项贯彻其中,在机构职能、业务明确区分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科目体系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重新进行划分和调整。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部门预算组织体系,在部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监督、项目资金等方面均做到有章可循。对不同性质资金的管理内容、程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形成部门内部规范的预算管理机制,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理财的目的。
2.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检查。
首先坚持每年上级行都要组织开展对下一级行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检查,及时纠正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违规现象,对擅自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据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实施监督检查时还要做到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基层央行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困难,及时解决执行预算制度中的问题。其次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原则,科学理财,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强和提高费用管理水平,改进和完善对支行费用报账制的管理,健全财务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年度预算的认真落实。
3.加快预算下达时间。
可采取“区别对待”、“分批下达”和“限额调剂”的方式,尽可能地缩短预算审批时间,切实解决基层央行年终突击列支现象。
(五)注重人员费用支出水平合理性、科学性研究
1.保证工资结构的完整和执行。
应根据实行部门预算后人员费用支出较往年有所下降的事实,重点研究人员工资构成因素和标准的合理性,从而保证基层央行职工的收入完整和收入的合法性。
2.同步工资计划。
年度预算批复和工资计划应同步下达,便于基层央行及时调整财务费用支出计划,解决人员费用支出在时间上不均衡的现象。费用预算数与工资总额(含工资性相关支出)下达数统一、流程时间同步,确保基层行工资管理的完整性和严肃性,保证职工年度工资和福利均衡、完整使用。
3.规范各项津补贴标准。
8.基层央行采购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基层央行;采购管理;对策
2015年,人民银行总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及标准的通知》(银办发〔2015〕93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人民银行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总行采购项目范围,提高了分散采购限额标准,增加了零星采购模式,赋予了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央行”)更多的采购自主权。随着人民银行采购自主权的进一步下放,基层央行采购管理情况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基层央行采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民银行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三种模式并存的采购方式。其中,属于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内的项目,实行集中采购;属于集中采购目录之外,单项或批量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6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实行分散采购;属于集中采购目录之外,单项或批量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6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实行零星采购。总体来看,三种模式并存的采购方式既能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能实时满足基层央行履职过程中的临时性、紧急性采购需求。对部分分支机构采购数据统计发现,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成为基层央行日常采购的重要模式。然而,基层央行一直以来采购总量小,管理经验少,加之高素质人才基本专注业务工作,采购工作易被忽视,造成基层央行采购管理不善,影响其资金使用效率和日常履职。从实际工作来看,基层央行采购管理主要存在分散和零星采购组织管理不到位、集中采购程序不规范、采购绩效有待提高等三方面问题。
1.分散和零星采购组织管理不到位。一直以来,基层央行都比较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均成立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集中采购操作规程和内部约束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强化集中采购管理。然而,针对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大部分基层央行都未专门管理和规范,有些在相关制度文件中规定参照集中采购进行管理,但实际工作大多未执行。
2.集中采购程序不规范。基层行存在未按规定程序开展集中采购,先采购后立项、采购合同未经审核或要素不全、未履行验收手续、未按合同条款付款或未留足保证金、无采购相关档案资料等程序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现,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和资金风险。
3.采购管理绩效还有提升空间。目前,基层央行采购管理工作仍然不够到位,特别是地市及以下分支机构,采购管理绩效有待提高。一是经济性方面,主要表现为资金节约率不高。二是大部分基层央行集中采购都能起到节约资金的作用,但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资金节约率不高,经济性不够。
二、原因分析
1.制度建设不完善。作为管理依据,制度是基层央行加强采购组织管理的重要保证。特别是2015年《通知》下发以来,零星采购成为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并行的采购模式之一,但各级行基本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因此,基层央行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基本处于无制度可依的状态,造成其组织管理不到位。
2.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基层央行来说,集中采购制度和程序已较为健全,但是大部分基层央行集中采购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仍时有发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执行不严格。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央行部分采购人员制度执行意识不强,有的认为集中采购就是单纯的买东西,仍按过去的老做法、老习惯办事;有的认为现行制度规定的采购程序较繁复,有些采购没有必要完全按程序进行;有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按程序或某些环节不按程序采购也不会有问题或风险,不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忽略集中采购应履行的各项程序,造成集中采购程序不规范。
3.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计划是基层央行根据日常履职需要编制的年度采购计划,是其有序、有效采购的基本前提。目前,部分基层央行采购绩效不达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制定的采购计划不科学。一是需求部门计划意识不强。有些需求部门无需求时完全不关心采购计划制定相关工作,有需求时不分轻重缓急盲目提交采购需求,对本部门采购需求预测能力不足。二是计划编制部门未切实履行前期调查和审核职责。有的计划编制部门未进行前期市场调研,未充分了解相关物资或服务的市场行情,导致采购计划与市场脱节;对于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计划编制部门未按规定严格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审核,导致采购计划缺乏可操作性。三是计划编制部门与需求部门沟通不充分。大部分基层央行都是由编制部门根据往年的数据和经验编制年度采购计划,极少与需求部门进行沟通或沟通不充分,导致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其采购绩效。
4.采购队伍不专业。自2004年人民银行系统实施集中采购工作以来,基层央行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集中采购管理机构,但是人员队伍配备却一直滞后,尤其地市及以下分支机构。一是采购管理岗位一般由会计财务部门人员兼任,采购相关法律政策和专业知识边干边学,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二是采购评审人员从本级行具有中级职称的各业务部门人员中选定,大多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评审知识。三是基层央行高素质人才基本都在业务部门,采购管理及评审人员多为兼职,经常出现临时变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相关建议
1.完善规章制度,严格采购工作程序。一是按照“内部控制优先”原则,加强采购制度建设,及时制定或更新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制度,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及工作职责,制定采购标准,细化操作流程,确保分散采购和零星采购有章可循。二是采购管理者和执行者要根据各类采购范围、标准和要求,准确选择采购模式和方式,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确保采购项目的立项、组织、合同签订、采购验收、付款结算等程序落实到位,提高基层央行采购工作规范化水平。
2.搭建信息平台,优化采购计划管理。一方面,依托政府和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中心采购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善的产品信息、市场行情、供应商资讯、项目招投标等对外信息渠道,扩大采购信息收集与发布途径,提高采购透明度,使广大供应商平等获取采购信息,参与竞争,防止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搭建采购实时监测平台,加强与各需求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采购需求、项目完成进度、产品运行状况、采购后续跟踪等信息数据库,为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提高基层央行采购计划的科学性。
3.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一是合理分配现有机构和人员,尽量设置专门采购管理机构和专职采购管理人员,优化采购人员结构,确保采购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加大培训辅导力度,提高采购人员素质。针对采购管理人员,组织开展采购相关法规政策学习,及时更新采购管理理念和标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针对采购执行人员,适时地开展采购程序、要求培训,纠正其错误认识和做法,提高制度执行意识,规范采购操作流程;针对采购评审人员,有计划地开展采购评审标准、要求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评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构建评价体系,强化采购监督管理。建议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合规性与效益性相结合”为原则,从上至下建立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基层央行采购项目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绩效考评促进基层央行采购工作规范化、阳光化。同时,切实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优秀的采购项目,采取增加信用评分等方式给予适当激励;对于绩效评价不高的项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警示;对于存在不良采购行为的机构或个人,坚决依法取消其招投标资格。另外,主管和监督部门要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加强督查与指导,杜绝基层央行采购管理上的盲区、监督上的真空。
参考文献:
[1]牛锐.对加强人民银行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0(9).
[2]唐昌月.加强对分散采购监督管理 提高采购效率[J].《中国政府采购》,2005(12).
[3]李伟.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政府采购》, 2016(1).
作者简介:
【基层央行民主管理】推荐阅读:
基层央行互联网管理研究论文11-13
基层央行工作总结08-22
基层央行安全文化建设途径论文11-14
制约基层央行调研分析工作的因素及解决对策11-10
央行,我成长的摇篮07-28
央行降准什么意思?08-22
推进央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0-12
基层民主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