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

2024-09-24

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 篇一

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标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上级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学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有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广播室广播、心理健康知识板报、手抄报等形式扩大宣传,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主动学习,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达到了深入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做好咨询工作。

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别咨询,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倾诉,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通过咨询帮学生解决了基本的心理问题。通过定期整理、总结了咨询资料,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对此,由咨询教师举办相关主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办黑板报、手抄小报等手段基本解决存在问题。

三、动员家长和社会力量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家庭。我们非常重视家庭与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学校召开了各种专题讲座使老师和家长能更好的配合,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作用明显。

四、针对学校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

教师是学校的支柱,但由于社会、学校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压力过大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及工作的态度,对此心理咨询老师特开展教师职业压力专题讲座,帮助老师缓解职业压力,让老师能比较快的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投身工作中去。

总之,成绩已成为过去,不足与教训需要我们努力改正,相信只要按着心理程序,坚持科学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2.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心理成长滞后, 如好动、敏感、耐性差、重义气、爱抱团, 成人意识强但幼稚冲动, 是极不稳定的一个群体。另外, 这些学生大多是初中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鼓励等肯定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更常感受到的是批评和训斥。这就导致这类学生自卑心理重、消极心态多, 自制力差、适应力差、行为习惯差, 有一长串不良习性和坏毛病, 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独有的压力和困难。

但同时, 这些学生又是脆弱的,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也愿意理解和接纳他人。因此,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如果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 成为他们信任的人, 那么他们往往能够自觉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导, 从而在行为上、学业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获得让人刮目相看的巨大进步。

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 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呢?许多中职学校都在认真探索、思考这个问题, 而且很多学校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笔者认为, 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 还可以充分利用中职学校及家长的老乡认同心理,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 在相同区域的学生中分别树立榜样, 从而更为有效地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在笔者《中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老乡认同心理现象分析》一文中, 谈到了老乡认同心理表现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表现为学生及家长对同时作为他们老乡的招生老师有非常强烈的认同心理, 这使得他们与招生老师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二类表现为在学校以老乡关系组成“小团体”, 这使得老乡认同心理的表现有了“积极”和“消极”之分。

1针对第一类老乡认同心理表现开展德育工作

第一类老乡认同心理主要是家长、学生对招生老师的认同、信任和依赖。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老乡认同心理对学生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巨大影响, 在德育队伍的建设上、德育方法的创新上, 进一步修正德育观念、调整德育思路, 从而更为有效地推动德育工作。

1) 建立德育新机制。在继续依靠传统德育工作中坚力量, 如班主任队伍、科任老师队伍的同时, 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 补充完善招生老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制度, 从机制和制度上入手, 提高招生老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打造德育新平台, 纳入德育新主体。利用老乡QQ群、微信群、微博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打造新的家校共建、家校共管的德育平台, 同时将招生老师纳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主体之中, 让招生老师成为中职德育工作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给予招生老师具体的育人任务, 充分发挥他们对所招学生的影响力, 突出他们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招生老师培训, 提升他们的德育能力。为了让招生老师与学生与家长更好地沟通交流, 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 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 如更有效地疏通学生情绪、开展心理辅导等, 需要加强对招生老师的育人培训, 尤其是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 以提升招生老师的育人技能。

4) 加强德育力量融合, 形成德育合力。在加强招生老师培训的同时, 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度建设, 让招生老师列席班主任例会, 出席学生座谈会, 参加相关班级的班团活动及老乡团队活动等, 使德育力量得到更紧密的融合, 形成更强合力, 也使招生老师能够更全面、仔细、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招学生的在校情况,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 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2针对第二类老乡认同心理表现开展德育工作

中职学校学生中出现的第二类老乡认同心理既带来积极影响, 也带来消极影响, 中职学校要因势利导, 提高德育质量。

1) 加强引导, 修正老乡团体的发展方向。如前所述, 老乡团体具有双面性, 中职学校应德育工作者应给予正确指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化消极为积极, 从而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建议一是出台相应的制度, 加强对老乡团体的管理、引导和监督力度;二是引导老乡团体建立健康向上的活动章程, 加强行为约束, 避免形成帮派、团伙, 避免出现不当行为;三是对老乡团体中出现的不健康现象及时开展严肃批评, 并进行必要惩罚, 做到防微杜渐、弘扬正气, 杜绝聚众滋事的恶性事件发生。

2) 夯实阵地, 提升“正向”影响力。中职学校在正确引导中职生老乡团体的同时, 更应夯实宣传阵地, 进一步提升党团组织和班级等组织的“正向”影响力。一是多在老乡团队中开展丰富的、有趣的、有积极导向作用的联谊活动、志愿者活动、竞赛等, 通过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精神, 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较高的人生境界、科学的“三观”去激励学生, 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地, 传递主流声音, 弘扬“正能量”;二是从党团组织角度, 明确提出老乡团体成员的要求和标准, 以形成良好风尚, 使学生逐步修正不良行为;三是通过老乡团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可通过心理咨询师下团体、下班级等活动, 从情感上关心新生, 增加党团组织凝聚力;四是党团员可以按地域与学生进行帮扶对接,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真正从实际上解决学生的困难, 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3) 强化教育, 发挥老乡团体凝聚力优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抓住老乡团队中核心人物的教育, 主要是对其进行主流思想和主旋律的思想教育, 使其成为团队内大家学习的“标杆”和“偶像”;另一方面要帮助老乡团体设立目标,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老乡团体在缓解中职学生心理压力、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团结同学、勤工助学机会和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 促进融合, 发挥利用好老乡团体的文化传播功能。老乡团体对文化有重要的传播作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一是可以有组织地安排相关一些老乡团体的座谈会、交流会, 邀请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同学和新生交流, 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校园生活经验分享给低年级的同学,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还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二是可以根据不同地域, 组织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交流晚会或老乡团体联谊会, 加强老乡团体外部交流, 打破对外的封闭性, 促进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吴君毅, 沈森宏.高校老乡团体的现状和意义[J].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2 (1) .

[2]张步先, 倪士光.高校老乡团体特点分析及引导对策[J].山东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4) .

[3]张步先.高校老乡团体特点分析及引导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 .

3.解构学校心理教师工作内涵 篇三

关键词:学校心理教师;中小学校;工作内涵

心理学最初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为了帮助教育者解决如何评价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的问题,最早的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测验,并从此引发了学校教育的一场革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校心理工作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明确学校心理服务的内容,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82年在《学校心理学家服务准则》中谈到学校心理服务目标是保护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习进步。具体来说包括下列内容:(1)筛选性测验: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特别是有关智力功能、认知发展、情绪行为和神经心理等个体测验)、访谈、观察、行为测量等方法进行专业性的评价;(2)直接干预:通过建议、制定、实施和评价个别性教育计划、咨询与其他各种提高应对能力的训练项目来促进个体或团体功能的发展;(3)间接干预:通过帮助学校人员在职培训、家长教育与咨询等活动,提高学校教职工、家长与社会机构的教育服务和儿童关怀的功能;(4)咨商: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设计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理解,改善教育方法,从心理学理论与研究中创造、收集有用信息并提供给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5)关系协调:向学校教育与行政机构、社区机构等提供发展计划,为特殊教育计划起到协调、管理的工作,并从心理学角度收集、组织、传播信息给学校方面。后来,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P)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心理服务的十六项内容:课堂管理、人际沟通与咨询、基本学习技能、基本生活技能、情感与社会技能、家长参与、教学管理、系统发展与设计、人员发展、发展与学习中的个人差异、学校-社区联系、教学、法律道德与职业问题、评价、多元文化和科学研究。

由此看来,在学校心理学者角色已十分明确的国家,虽然人们对学校心理学者的工作内容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其主要工作内容可总结为学生信息收集、学校系统协调、直接与间接服务以及预防与干预服务四项。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作细致的分析。

一、学生信息收集

学校心理学者由于其专业优势,是学生信息的最有效的获取者,了解与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从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功,学生向着学校既定的目标成功或失败,都与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工作分不开,学校内的所有人员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行为发生后,学校的所有人员——教师、管理者、专业人员等应该检讨自己在学生行为发生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作为心理教师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学生行为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他应该知道成年人对儿童青少年的归因将影响他们看待其行为的方式。正如著名的标签理论、期待效应等研究所显示的那样,一个教师可能会把一个学生形容为“坏孩子,有严重的学习障碍”,他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内在的、稳定的、全方面的归因判断,这就如同给这个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但是,教师,这个对学生很有影响力的人,因其所受训练或专业活动的限制,未必能够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归因通常都是在有限的信息资料背景下作出的,也就是说他们所掌握的通常是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而我们知道信息在归因中的巨大作用,片面的信息肯定会导致不当的归因。

心理教师由于其特殊的技能,在评价学生、获取客观信息方面处于较有利的位置。特别是由于心理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其他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比别的教师应该更有可能得到学生的更隐蔽、更细致、更个人化的信息。在把握尊重、保密的原则基础上,心理教师可以将加工过的信息或设计的干预计划通过小组讨论会、报告等方式提供给相关人员作为归因的重要凭证,这将对教师理解学生行为发生的原因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教师为学生贴标签的例子,心理教师改变这位教师的不当归因的办法可能有三:一是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弱化内在因素;二是利用行为重塑和改造技术促进学生的转变,使教师看到学生的可变性;三是提醒教师注意学生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和学习上的强项,扭转以偏概全的错误归因倾向,而这三种办法中的任何一个产生效果的基础就是获得足以发生改变的信息。

二、学校系统协调

这里指的是学校心理学者通过信息分享使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学校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更大系统中的亚系统,系统理论及其改变的策略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心理教师一般是在一个教学楼、一间办公室里,作为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直接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处理专业内部事务是他们工作的主项。他们所拥有的信息以及经过专业培养而获得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改变教师的态度,改变教师团队的工作程序,参与制订教育计划。

这一作用使心理教师成为一定范围空间系统内的变量。所以,心理教师通常至少要考虑两点:第一,他们的活动受到学校组织的影响。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自学校内外的更多限制,以及把人分成各个亚团体的界线等都影响着心理教师的工作。学校一般把人员和活动分成几类:教师与员工、教学与服务、教学与管理等,这种结构性的划分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做什么、在什么样环境下做、应当怎样与他人发生联系等。第二,心理教师通常被归类于一个教育小组中,构成对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和服务作出决策的成员之一,这个小团队通常很快便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深深受到每个成员间人与人关系的影响。

学校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系统,这一系统所发生的变化大都是连续性的而非暴发性的、小规模的而非大范围的、顺应社会变化的而非孤立的。在学校这样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人,依靠的是信任和坚持。他们经常感到孤立,缺少社会比较的对象,缺少可提供经验的人。特别是像心理教师这样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和感情并非取决于个人意愿,而是取决于所服务的学校系统的性质。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校中,心理教师的的工作恰恰是向那些由于机构的原因而产生问题的人提供帮助,例如,由于教师或学习负担的压力,使学生产生的焦虑或其他心理障碍。在这种矛盾中,心理教师作用的发挥关键依赖于沟通,特别是在共同发挥作用的小团体内。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创造性的团队是那些每个成员都能有效担负起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责任、并能处理好每个成员所遇到的社会与情感问题的团队。小团队的责任不仅是解决问题,成员的社会与情感需求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作为经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员,心理教师在增加与教师或其他学校人员知识分享和理解程度、尽量缩小成员能力差距水平、增加能力类型互补、形成流畅的决策和问题解决风格等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与间接服务

传统学校心理服务方式是专业人员直接面对求助者个体,这是心理医学模式的典型特征。双方的直接接触,主要活动包括测验、咨询或其他形式的认知或行为治疗等。而当前,间接性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特别是在学校中,主要是通过与专业人员或其他有影响的人发生相互作用来实现,典型方式是咨商、教师在职培训、家长训练、课程设计等。

我们可以用一个连续体方式对学校心理学者的工作从直接到间接的方向作出划分。

直接——

咨询/治疗:与个体或小团体儿童接触,提高他们的适应与发展。

心理教育测量: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资料收集方法获得个体或小团体儿童信息,作为筛选、分类、安置和干预决策的基础。

间接——

咨商:与家长、教师咨询协商,共同提高儿童的适应和发展。

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学校心理服务或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或改变他们的态度。

科学研究:系统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为儿童群体及其教育计划的决策提供帮助。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心理教师在学校中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学生,其工作主要还是学生个体或团体测验、咨询和训练等直接性的活动,而咨商、教师培训、研究等间接性的服务还很少。与传统的直接服务的角色相比,我们认为间接服务有更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虽然直接服务一直以来是心理学工作的主流,但目前学校心理工作者所面临的学校与社会现实已远远超出了这一传统服务理念的范围。首先,与对服务的需求相比,专业人员永远是不够的,这一点从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现实来看尤为如此,受过专业的学校心理服务训练的教师,与我国庞大的中小学生人口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如果每一个儿童都需要与心理专家面对,那么可提供直接服务的专业人员太少了。其次,那些相对训练程度不高的半专业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也可以为儿童提供有意义的服务,教师作为对儿童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就是潜在的半专业人员,当然他们在心理服务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一定的训练和专业人员的指导。第三,间接服务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使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自然状态下接受帮助,而不是在类似医生诊所的心理学家办公室或咨询室。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达到正式警戒线的,儿童的问题更是如此,大都需要由家庭和学校来应对。在儿童生活的自然状态中获得行为和态度的改进也更容易泛化。

当然,也有一些不易把握的因素存在,相对而言,间接服务比直接服务更少控制感。间接服务效果依赖于半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动机,有可能使服务更加复杂化;另外儿童的自然生活状态中可能缺少服务所必备的资源(如时间、资金和材料等)。实际上,间接服务为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级的要求,直接服务只需要确定采取哪种干预手段便可能取得成功,而间接服务要考虑的是哪种干预技术是半专业人员可能学会使用的、他们的自然条件可能提供的资源有无保证等,相对来说更微妙、更困难、更多负担、更少确定感。

四、预防与干预服务

学校心理服务应该遵循“可预见性”的原则,预防指的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干预指的是对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一般来说,大多数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如测验、咨询等均是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的反应,特别是在普遍存在的“救火者”理念下,干预服务占据了目前心理教师工作的大部分。

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三个水平:一级水平面对学校所有儿童的情绪、行为和学习问题,当然也包括健康儿童在内;二级水平是对生活环境中有较多或较高水平危险因素的儿童进行干预,以尽早确定问题的实质,及早发现学习与行为的不良症状;三级水平主要为已经发生问题的儿童进行治疗和帮助恢复。从一级到三级,就是一个从预防到干预服务的过程。现在心理教师的工作时间投入于事后干预的较多,相应于提前预防的部分较少。现在教师们大都非常习惯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把心理教师找来帮忙解决问题,这就是心理教师的“救火者”角色,因为教育者大都希望尽快解决眼前问题,而将工作投入到预防中则显得有点浪费,会使教师额外增加工作负担。预防工作没有校方和教师的支持协作,心理教师只凭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同时设计并实施预防计划对学校和心理教师来说显然都是不轻松的任务。

学校心理服务必须是积极的,才能显示出这项事业的价值。然而从现实情况看,积极性表现得不够充分,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心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看,对教育失败的“补救”一直是其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发现某个学生因遭遇问题而需要协助,当其前来求助时,便伸出援手,帮助求助者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是一贯的服务策略。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工作方法所达到的往往是一种近期目的,实现的是短暂的功效。另外,从纵向看,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遭遇到许多问题,今天问题的解决并不保证明天的问题就能解决,因而人对心理服务的需要是经常的;而从横向看,每个人都会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又是普遍的。既然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是经常的、普遍的,那么对于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来说就不是被动等待、匆忙接应的问题了。

即使在学校心理服务非常发达的国家,各级学校中专业的心理工作者的人数也是有限的,现实工作重心也倾向于学生个体咨询而无暇顾及全体学生的需要。学校心理工作者的满意感常常来自于成功帮助某个学生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或促成其人格的改变。其实这并不是这个专业的最高成就,和全体学生比较起来,个体学生的改变只是一个小小的成绩。防患于未然,不可误解为阻止问题的发生,更不可强行漠视问题的存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无从预料,当然也无法阻止,积极之道是帮助学生作好解决问题的准备,使其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不是为学生预备百科全书式的问题解决指南,而是帮助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包括认识问题、探索问题、选择问题解决的适当方法,并培养承担问题解决后果的勇气。

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于自己的问题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常常需要有人对其点拨和唤醒,在学校中,完成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就是专业的学校心理教师。认识问题需要具备相当敏锐的感受性和悟性,再加以统合的思考能力,这些虽然受智力因素影响,但经验与后天训练的作用更大。人遇到事情能处处留心,理性认识、沉着思考并谋求解决之道,这些都是感性与悟性的敏锐度因训练而增加的结果。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这种能力,是心理教师所做的一次成功的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心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在于筹划如何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创造力。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学与德育工作受着既定事实的限制,在锻炼学生人格和创造力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教学依据既定的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的思考必须合乎理性。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一般是为了获得某一段教材的知识或技能,有目的的活动必然有限制,目的越强,活动受到的限制越多。德育工作则有更多的理性要求,不但要遵循既定的行为标准,而且在进行中还不断有监督与批判。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就谈不上安全与自由,学校教育的这两种主要活动都无法为学生创造力的成长真正提供安全与自由的环境。再加上当前学校的教学与德育工作一般都是按既定的任务和时间表进行的,教师的工作负担与时间压力都很大。相对而言,学校心理服务以其独特的策略和方法,在现实中担当此项任务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在帮助儿童青少年自行认识、探索、选择决定、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方面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的来说,要使教育成为一个教会学生善待自己并关爱他人的事业,学校心理的预防性服务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把处理学生心理、行为、社会问题时的事后处理习惯,变成事先准备、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能随时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人和环境,建立理想的人生,这是心理教师的根本任务。把握这一原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既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着服务对象上门求助,要积极地、主动地为他们设计教育活动,又要时刻记住以民主的姿态工作,没有命令、没有要求,没有权威,只有“予”而没有“取”,如朋友般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为了服务对象的利益而工作。

创造性的培养,必须仰仗安全与自由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无拘无束的、无所恐惧的,学校心理服务应该是最有利于这种自由环境的形成的条件。心理教师对于他所帮助的学生,不作任何价值的判断,更不作任何符合理性或习俗的要求,无论学生过去或当前有任何违反常理的行动、言语、态度或思想,对学生都应该有宽容与理解的胸怀。学生身心还未成熟,不能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在困难中会表现出不合理性是自然的。对学生施以如同亲身感受一般的同情和同理心,才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困惑与恐惧。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同情和谅解的,于是确定了安全感,才能够放心地探索自己困难的原因。

总之,对于一个学校中的“后来者”,心理教师的出现只有短暂的历史,对其工作内容任务的定义,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希望通过对学校心理服务工作内容的解构,增强人们对学校心理服务的理解,并建立起它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与地位。

(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师源性心理障碍与教师心理发展的相关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之一。课题号:0610005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电邮:wanghf1966@yahoo.com.cn)

4.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篇四

20xx年9月xx日—20xx年12月xx日,小学老师心理安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的其次阶段,实践检验阶段。

二、探究目的和意义。

老师的心理安康是对一名老师的最根本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干脆而巨大的,正如人们所说:“老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老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因此老师的心理是否安康,不仅影响老师本身的身体安康,而且影响到素养教育的推动和开展,甚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存亡。为此,我们依据《确定》的要求,针对当前小学老师心理安康现状,开展“小学老师心理安康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的课题探究,其目的是提升老师心理安康水平,增进老师个人生活的华蜜感和职业生涯的欢乐感;提升老师实施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的实力,使学生不仅能通过特地课程和活动训练获得自我心理调控与成长的实力,更能在老师的全部交往中获得有助于他们人格健全开展的影响。

三、探究对象:

涪陵城区第七小学全体老师。

四、探究方法:

本阶段的探究主要以调查探究为根底,以行动对策为目标,多种探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1、调查与比拟探究。对我校老师的心理安康状况进展调查分析

是本阶段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找出老师心理安康的不良表现;探究出老师不良心理安康的缘由及维护老师心理安康的策略。比拟我市不同地区小学老师的心理安康教育同我校小学老师心理安康教育的不同特点,发觉和分析我市小学老师心理教育开展的问题和探寻相关的策略。

2、文献探究。学习借鉴国外、我国港台及东部心理安康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探究成果与实践经历。学习心理学家及有关专家的文献资料。

3、经历总结与案例探究。

4、行动探究。在调查探究、文献探究、经历总结和案例探究的根底上多角度探究,有效推动学校老师安康教育行动策略,在行动中探究、总结、提炼和推广。

五、探究过程总结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老师心理安康理论水平。学校为全校老师统一购置《老师的心理教育》一书,采纳多种方式组织老师学习,如个人学习、集体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与须要学习相结合;学校在本阶段还屡次举办《老师的心理教育》学问讲座和学习心得沟通活动。学校《实践与探究》刊物定期选编有关老师心理安康教育的理论和资料,试验老师的探究文章,其他地区的探究成果等供教师们学习。通过学习,极大地提升了老师的理论水平。

2、课题组的试验老师深化老师当中,调查分析各年龄、各学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还两次通过问卷调查

方式找出老师存在的不良心理安康表现,如:躯体化;抑郁;偏执;人际敏感;敌意;强迫;恐惧;健忘;神经衰弱;失眠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并协助这些老师分析形成缘由。

3、课题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组织试验老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其他地区,特殊是我国港台、东部地区以及国外学校开展老师心理安康教育的探究成果及实践经历,学习的文献材料有莫玉霜、廖芳芳《论小学老师心理安康教育实力构造及其造就》;谢福胜《小学老师的心育实力造就阶段性试验探究报告》;张明《浅谈老师的心理安康》;林金水《提高老师素养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宋铮《老师心理安康水平亟等提高》;贾林祥、宋广阔《中小学老师心理安康的调查探究》〔安康频道〕;孙开基、徐振波《老师心理安康:不容无视》;贾晓波《心理安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养》;康静梅等:《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等。探究会上各试验老师畅所欲言,谈感想、谈相识、谈做法、谈效果,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有效地开展了试验工作。

4、针对老师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赐予极大的关怀或照看,对于病情较轻的在上课、听课、论文、反思、案例等方面减轻工作负担及压力;病情较重的让他们带薪休假,以便调理。学校还设立了心理询问室,协助老师刚好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每一学年组织全体老师到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了解老师的身体状况。为了提高老师的身体素养,学校工会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如每天早上8点全校老师做10分钟左右的早操;每月一次集体工会活动。三月开展了以《巾帼才艺多,风采秀真情》为主题的庆祝“三八”妇女活动;四月组织全校老师到涪陵戒毒所参观,并听取吸毒人的现身说法;五月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六月组织老师参与《我为老师添光荣》的演讲活动;七、八月暑假,老师自行旅游;九月开展了《扬自信风帆,促学校开展》国庆庆祝活动;十月开展了《职工小家篮球竞赛》;十一月由各小家组织老师到郊外的春游活动;十二月开展了冬季安康竞赛活动等。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工会活动,为老师调整心理压力,增加了老师的身体素养,提高了心理安康水平。

5、经历总结。20xx年的1月、20xx年7月及20xx年12月共三次学校组织了小学老师心理安康教育课题组老师进展试验阶段小结。总结会上各试验老师谈自己的.个案分析,谈自己的试验探究状况,总结自己探究出的小学老师心理安康教育开展的行动策略,并于20xx年12月每人上交试验探究论文1篇,个案分析1篇。学校试验组对其次阶段的资料作了搜集整理,并为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试验总结阶段作好了充分的打算。

六、其次阶段试验工作的相识与反思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我校这一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个总结。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在组织落实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严密非常。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例如,在讲如何有树立自信时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树立自信呢?我们将自信比喻成三条腿小凳(即自信的三个条件)小凳无论哪条腿出了毛病,小凳都不会站稳,这三条腿就是:A:认识自己的能力。B: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欣赏。C:运用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不断成功。一个人树立自信,不但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态度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承认别人的能力,帮助别人树立自信。

在讲如何帮助自己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时心理告诉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接受较快,但遇事想一想,进行一下辩证性思维就会找出正确答案,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是要冒一定的风险,决定是否冒这个风险要分析一下,利用批判性思维做出聪明决策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2、在初四年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初四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心理健康、性心理等讲座。针对初四的学生面临中考,择业等问题,开展心理讲座:《中考前的心理调节》、《考场快乐行》、《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等。《考场快乐行》的讲座主要内容是学法指导,着重在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的讲座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考试焦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介绍排除考试焦虑的方法。在现场,主讲老师还教授学生系统的放松训练方法。经过辅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消除了考试焦虑现象,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升学考试。我校历年中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把心理教育同家庭教育、学科教育相结合。

我们利用家长向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对家长宣传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常识,考前心理常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压力来源,并与他们及时交流学生心理状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我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三、反思与建议: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而且要纳入必修课中,可分年级制定不同的课时、教材及要求。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有专家指导。3、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

4、继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争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内容。

5、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个别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咨询工作。

6、应加大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六

(一)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

1、认识到位: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组织落实: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3、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1、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培训。

2、设置心理教师岗位。我校由刘静、熊登会两位老师但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由蔡玉霞、蔡延军两位老师但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人员上得到保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集体教育:我们积极想办法保证每班每周一节心理教育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个别教育:学校在今年设置了“温馨之家”,每周定期开放,使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单独找谈话,对谈话内容还进行了记录,跟踪。直至问题的解决。

(3)通过心理测试,开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表等进行测验。这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4)在教师中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5)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艺术、体育技能,丰富校园文化,我校于12月举行了女生跳棋比赛、男子象棋比赛、全校书法、绘画比赛、集体跳长绳、个人跳绳、踢毽子以及全校跑操比赛。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全体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顿丰盛的艺术、体育等活动大餐。

除了上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课以外,我还尽量的做好学生的个体辅导,因为学校搬新校区,很多设备、多媒体都不完善,因此学生的讲座,团体辅导没有办法进行,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们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经验是不足的,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课题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

今年,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走科学发展之路,创精致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任务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推动品位升级、管理升级和质量升级。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学期学校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继续深入推进心理健康工作,有效提升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坚持心理健康服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因地、因校制宜原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不同,教学条件、师资条件不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不同,因此,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困惑或障碍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因此要将面向全体学生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4、以发展、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实践中,要坚持发展、预防为主,矫治为辅的原则。

5、人本主义教育原则:其一,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地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学生;其三,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

6、助人自助原则:即帮助学生提高自助能力。

二、其它宣传方式

1、充分利用学校心理网站等宣传媒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内容的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2、各班每期黑板报都开辟出心理健康方面的专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心理健康渐渐纳入班级文化建设。

3、积极创设校园心理环境,充分利用了网站和广播及时宣传心理培训活动的信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外的影响力。

三、取得的积极效果

1、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心智和谐的新浪博客,创造了心理交流的新天地。

2、组织了心理工作小组,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捷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的心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成绩属于过去,不代表未来,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因此我们要总计经验教训,为明天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阳学校的心理工作会不断取得新成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

本学年我校心理咨询室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上个学年的工作经验及总结基础上本着务实、创新、进取的工作作风,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总结本学期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总结上个学年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2、学校领导十分关注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发展心理品质和预防心理问题为主、心理问题矫治为辅的基本原则,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同时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

3、继续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兴趣原则、和谐原则和成功原则,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尤其要鼓励有心理困难的学生认识和超越自我。同时也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班主任的辅导作用,开展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3、继续开展学校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我校心理咨询室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全体学生沟通,认真开展咨询服务,和每一个学生做真诚的知心朋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本学期坚持每天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安排好学生预约工作,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我校心理安全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4、利用好本学期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5、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用启发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符合社会要求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体系,追求人生理想,有责任感、进取心又乐观豁达,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形成健康的人格。本学期重点对高一各班级新任心灵委员进行培训,使其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桥梁,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把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到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利用充分利用班团活动,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总之,在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于全体,以发展性为目标,促进师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不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与咨询,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的自助。在咨询中,我们贯彻心理成长的思想,也就是说问题、困惑本身也是学生成长的一次机遇,善于把握这次机遇,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的成长,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功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

为响应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自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建立以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传播学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20___—20___学年我们以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通过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及做好个案咨询三条主线开展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1、协助做好5·25心理健康节的相关工作。

在我校首届心理健康节中,我们和管理与经济学院共同承办了“心随影动”优秀心理影片展播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海上钢琴师》等四部心理影片,精心制作海报,联系教室,为大家放映。放映前,我院心里协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向观众简要介绍影片内涵,引导同学们从心理角度欣赏影片。此外,我们还组织观众撰写影片观后感,并邀请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老师担任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2、建立心理档案,做好个案咨询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20___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通过整理档案数据,我们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反馈给该生辅导员,并通过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寻找该生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案咨询工作,并关注该生在学校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由于广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通过抓好心理社团、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素质拓展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工作具体实施:

1、依托组建心理社团,倡导自我服务。

20___年6月,为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学院在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下成立了心理协会。协会从成立初就建立了较完备的体制,征集确定了协会名称“聆心心理协会”及logo,拟定了协会章程,并确定了工作宗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协会的成员包括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灵护航员及对心理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协会内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竞选出秘书、调研、策划等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调研组定期调研学生心理情况,并在例会中上报心理辅导员,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求解决办法。协会还通过“心理活动月”等特色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心理协会的成立为学院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抓好骨干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学院的心理工作主要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和落实,他们是学院心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是否到位事关整个学院心理工作。为了提高他们在心理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学院组织了多次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培训中,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介绍我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四级预防体系及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案例介绍如何科学合理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扩展心理委员的心理知识,指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方法及强调保密等工作原则。参加培训的同学专心聆听、认真记录,收效良好。一名心理委员参加培训后说:“作为一名心理委员,很高兴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这无论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一件很有益的事。经过培训,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了。”

3、注重教育实效,丰富活动载体。

学院每学期通过征集问题、张贴海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分阶段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本学期开学后,为了帮助20___级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20___级、20___级同学及时排解心中的苦恼与疑惑,协会向20___、20___、20___三个年级的同学发去了邀请函,邀请大家参与“最困惑自己的心理问题”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写下令自己最困惑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反馈给协会。协会通过向心理辅导员老师反映、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向心理专家请教等多种渠道寻求解决方案,并及时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大家。在团总支的指导下,各班还召开了“感悟生命”、“朋辈互助”、“如何塑造成功心态”、“怎样正确面对考试”等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

4、打造特色活动,浓厚心理氛围。

学院从20___年11月到12月上旬组织了“心理活动月”特色活动,活动月期间开展的各类活动面向全院同学,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系列活动包括“心随影动”优秀电影展播、“心路启航”心理健康培训、“欢乐体验坊”游戏环节、“快乐向前冲”心理知识竞赛四个内容。“心随影动”每周一期,共放映了《美丽心灵》等四部电影,引导同学们从心理学角度观赏影片,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并组织同学们撰写观后感。

“欢乐体验坊”环节中通过解手链、排生日、说与唱等多个心理游戏,促使个体通过团体的内在交互作用提高团队意识、交往能力和组织归属感,完善自我。在游戏之后,有同学说通过心理游戏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在开心与放松的同时学到很多的心理知识。在“心路启航”讲座中,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为各班心理委员、心理导航员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工作培训,以发挥心理委员的专业职能。

“快乐向前冲”活动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活动在校园中进行,依靠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来完成探路、寻宝等任务,并依据所用时间确定参加室内活动的队伍。室内部分是心理知识竞赛,竞赛中考察了参赛同学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喜欢心理知识的同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促进了心理健康知识在同学中更为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心理活动月历时近四十天,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同学多,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三、科学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工作。

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各年级辅导员会咨询学院心理辅导员该生的状况及四核的咨询方式,并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对于干预后效果不明显者,则由心理辅导员直接进行心理咨询。一年来,共咨询案例二十余人次,涉及家庭贫困、自卑、恋爱、人际关系交流、因身体原因引发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咨询后效果良好。

7.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 篇七

一、孤儿学校学生特点

孤儿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孤儿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或事实上无人供养的孩子。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基础较差, 管理难度大, 任务重;第二, 由于孤儿学生, 从小失去父母, 失去家庭, 他们有孤独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应付、自私心理等, 他们鉴别能力差, 思想波动大,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大, 任务重;第三, 由于孤儿学生的上述心理, 使他们养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行为习惯不好, 经常会出现说谎、拿别人的东西、打架、破坏公物、私自离校等不良行为, 管理难度大, 责任大;第四, 学生面对困难困惑重重, 浮躁不安;第五, 孤儿学生价值取向多元, 追求安逸生活, 但依赖思想严重;第六, 过于沉迷网络, 许多学生沉迷网络, 因此荒废学业;第七, 由于失去家庭, 使他们追求现实, 功利性增强。

二、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存在的问题

1、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上主要

问题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工作缺乏主动性, 没有自己的工作思路, 学校和科里布置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工作中不思考, 缺乏方式方法, 事倍功半。

2、工作强度大, 工作范围界定不

清。不同的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量也有不同。按理说, 生活辅导教师只负责学生思想、生活管理工作, 可在现实工作中,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成了事事都要关心的“父母”。

3、工作时间的不规律, 使生活心

理辅导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孤儿学校工作特点, 一天24小时老师陪伴学生, 尤其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在学生上课的早晨、晚上、夜间及双休日、节假日、法定假日, 他们常年在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 使他们的精神和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多数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孤儿学生品德心理素质发展的

整体水平与国家对中小学生、高中、职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差距, 孤儿学生道德理想价值追求明显呈现多元化、实用化、功力化的势态, 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与冲突, 新的形势给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如何做好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

1、明确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

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目的,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探索工作思路, 做好学生工作。

2、生活心理辅导教师自身练好“内功”

要做好生活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辅导教师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自身素质, 树立辅导教师的权威。

3、学校根据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的

工作量, 积极增加编制, 增加人员,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生活心理辅导教师也要加强锻炼身体, 以饱满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迎接新的工作任务。

4、大胆管理学生, 同时注意工作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孤儿的不断增加, 孤儿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 尤其是孤儿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 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 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少年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所以孤儿学校的生活心理辅导教师更要练好“内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工作:

应经常利用思想品德课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坚持公开场合多表扬、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 要下功夫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关心照顾, 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实践证明, 这样做教育效果更明显。

四、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工作成效

1、作为孤儿学校生活心理辅导教

师,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 必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德育观;树立宽广的服务观,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坚定信心, 以正确思想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 适应现在社会新形势下孤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

2、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多方面的

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 知识量成倍增长, 知识淘汰速度加快, 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生活心理辅导教师, 更应该有超前意识, 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 对心理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 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生活心理辅导教师。

3、总结经验, 反思教育, 讲究工

作方法、管理艺术, 开创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总结经验, 注重向他人学习,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关注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试成绩, 发展新党员, 学生干部的调整, 评优评先、考级和就业等,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 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全身心投入, 用真爱关心学生,

用真心打动学生。我们的工作主体是孤儿学生, 是做人的工作, 我们要树立一切为孤儿服务的思想, 用教师的高尚情操感召学生, 以教师的满腔热忱关爱学生, 主动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 深入到学生的宿舍和班级, 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做工作,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5、通过各种渠道, 加强辅导教师

工作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辅导、寝室文化节等活动, 使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8.学校心理学工作总结 篇八

“关注健康 关注心理”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学校经过三年的工作实践,寻找到两件制胜“法宝”,那就是“细”和“实”,即注重细节、注重实效。下面就把这两件“法宝”介绍给大家:

法宝之一:管理求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順利开展,“细”字要当头。从管理网络到队伍建设,再到文化熏陶,做到“向细节要质量”。管理网络是根基,队伍建设是保障。因此,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和制度,建立领导和实施网络。其次,在教师培养上下工夫,“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不失为好办法,校本培训与外出取经相结合,丰厚底蕴激活队伍,以此促进教师心理素质与辅导技巧的提高。

此外,还要深挖环境这本无声的教材,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走廊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窗口。我校三楼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廊,以展板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所有展板精心设计成粉红色的心形,视觉上给孩子温馨的感觉。壁板分别展示着:九个学习好习惯、如何让你快乐、心理健康教育格言、同学之间不宜开的玩笑等。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走廊里,还以学生的视角看心理,特设了“心语小屋”专版,版面降低了高度,与学生视线持平,给孩子平等的感觉,每月更换一次,用来展出孩子们的心灵感悟。楼梯间悬挂着“教师心灵寄语”,这些美好的语言成为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玉液琼浆。

校园闭路电视台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在电视台开设“心语”和“对话”两个专栏,每周播出一个栏目,节目由心理老师与学生共同策划,由学生主播,每期还有特邀观众参与节目。两个栏目就学生集中的心理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看互动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产生共鸣。

心语博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特色。2007年12月,我校心语博客——童心芳草地建立。博客共七个板块,丰富的内容贴近孩子心灵。如今,博客已经成为教师辅导、师生家长交流的好助手。

除走廊文化、电视台、博客外,还有心语电话、信箱和邮箱,这些都成为学生熟知的咨询渠道。所有这些都成为我校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一部分,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心理健康氛围。

法宝之二:育人求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形形色色、性格迥异,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注重实效。当然对于儿童期的孩子来讲,最奏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活动求实,活动育心”的教育理念,效果很好。

从2006年起,我校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健康周活动一般历时3~4周时间,每届设有不同主题,开展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目前我们已举办四届健康周活动。

“阳光下成长”是第一届健康周活动,目的就是引起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因此学校下发了《让孩子在阳光中成长》——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关注孩子心理,并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行列中来,形成家校联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第二届健康周主题是“沟通从心开始”,进行了亲子、师生、生生书信交流,让大人们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用童心解读孩子的心声,从而实现师生、亲子间的有效沟通,真正达到心灵和谐;第三届健康周主题是“心语润心田”,通过心语日记、心语小报、许愿树等活动,使学生心里话有地方倾诉,美好的愿望得以展现;第四届健康周“评价中成长”是结合学校省级心理健康课题《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评价的研究》进行的,目的是把研究应用于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进行了心灵隽语的评比并汇编成册,命名为《心语故事》。

健康周活动时间是短暂的,活动内容是有限的,但我们关注主题的研讨并没有就此结束,学校网站、博客是跟踪问效的阵地。每个健康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昙花一现,而是学校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的继承与延续,以此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细”和“实”这两件法宝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2008年学校被授予鹤岗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和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称号,并在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我们在牢牢把握这两件“法宝”的同时,也希望“法宝”能让更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虎添翼。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军小学。电邮:liwenting1970@126.com)

上一篇:2018年北京高考报考政策解读下一篇:考研公考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