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精选6篇)
1.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唐小清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
【教材内容】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P30~P34)
二、学习对象分析
【知识储备】
1、通过初三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2、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会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会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合理发挥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优势,同时让伙伴的优势对自己的弱势予以补偿;保持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障碍】
1、学生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能电离把握不准确。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方案。
五、教学思路设计
复习相关知识→情景导入→教师设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设疑→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动脑→归纳小结→学生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反馈评讲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本节课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药品
七、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归纳法】
教师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本质。
【实验促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Flash动画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从微观对于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八、学习流程图(见第4页)
【符号说明】 符号 意义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利用媒体操作、学习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流程图】 教师运用
多媒体等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特点 复习提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判断 提问:如何写离子方程式? 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归纳步骤
导课:1、为什么刚开始灯泡发光?2、为什么加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3、为什么自由移动的离子会减少? 实验:向H2SO4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回路中的灯泡逐渐变暗。 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反馈练习,讨论交流,总结注意事项 结束 教师运用
多媒体等
离子反应的Flash动画
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倾听、记忆 提问: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离子反应? 提示:分析离子的变化 以NaCl和AgNO3的反应为例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 得出结论:
Cl─+Ag+=AgCl↓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明确活动要求
全程监控
组织协作
答疑解惑 【详细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成果 教师预测评价 工具 一、离子反应 知识回顾 根据化学式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能较正确地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生基本掌握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仪 导课:向H2SO4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回路中的灯泡逐渐变暗。 讨论、交流:
1、为什么刚开始灯泡发光?2、为什么加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3、为什么自由移动的离子会减少? 1、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2、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3、发生了化学反应。 1、3学生能根据信息得出较正确的结论;2的回答不太准确。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倾听、记忆 不太理解。通过后续学习及练习逐渐渗透,帮助理解。 二、离子方程式 书写步骤、定义 提问: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离子反应? 以NaCl和AgNO3的反应为例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
Na+ + Cl─+ NO3─ +Ag+=AgCl↓+ Na+ + NO3─
根据初三知识能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Na+ 和NO3─没有参加反应,可以删去。 讨论、交流 Cl─+Ag+=AgCl↓
因为计量数为1:1,困难较少。 提问: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讨论、交流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根据老师讲解能得出结论。 哪些物质拆分有困难。
投影仪、Flash动画、课件 提问: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阅读课本P32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拆、删、查。 能较准确地说出步骤。 教师版演: Na+ OHC H+ Cl─ NaCl H2O OH─+H+=H2O 指 导 学 生 练习NaOH+HNO3 ― H+ + OH―= H2O 注意事项: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盐)拆成离子形式,水、气体、沉淀不拆。
NaOH+H2SO4 ― H+ + OH―= H2O NaOH+CuSO4 ― Cu2+ + 2OH― =Cu(OH)2↓ Na2CO3+HCl ― CO32─+2H+=H2O+CO2 ↑ CaCO3+HCl ― CaCO3 + 2H+ = Ca2+ +H2O + CO2 ↑ Ba(OH)2+H2SO4 ― Ba2++2OH─+2H++SO42─
=BaSO4 ↓+2H2O 发生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1、实验探究;
2、观看Flash动画;
3、分析前面练习题。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学生利用多方面资料比较,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 结束 作业 课本P34/4、5 九、教学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实验探究 积极主动、设计合理(A) 较积极、明确大致步骤(B) 较被动、说出部分设计(C) 小组讨论 积极主动(A) 较积极(B) 较被动(C) 课堂练习积极主动、思路清晰(A) 较积极、思路较清晰(B) 较被动、能基本理解题意(C) 拓展延伸 独立完成(A) 在教师启发下完成(B) 在教师讲解后明白(C) 十、教学反思
1、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各种学生实验,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2、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学习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应引导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篇二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第二章第二节, 它紧随在“从实验学化学”和“物质的分类”之后, 包括三部分内容: (1) 建立离子观, 即通过电离概念的建立, 认识到物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2) 掌握酸、碱、盐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其离子方程式书写, 离子共存; (3) 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这部分内容是对于初中所学的酸、碱、盐知识的再认识和深化, 是对“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及“分类观”的实践应用, 本节离子观的建立、离子反应的应用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溶液中物质间反应的认识深入到离子层面, 完成从宏观到微观, 从表面到实质的认识过程, 是从学科内容方面认识化学科学的重要部分, 对于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 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学生情况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酸碱盐的一般性质和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电离的相关知识, 知道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只是这些认识是相互独立的, 仍是从宏观层面, 即物质间反应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 没有从微粒 (尤其是离子) 的角度认识其本质, 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程序和物质的分类观, 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具有了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 能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从离子的角度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了解离子反应, 初步理解其本质。
(2)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培养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在离子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到宏观的思维转变过程, 结合离子方程式的学习, 加深对二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深化对化学用语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学习, 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体会成功的乐趣, 增强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1.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建立离子反应相关概念的同时, 希望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 渗透完成学生对溶液中物质间反应的认识方式的转变。由学生自主构建溶液中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使其建立的知识系统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 在其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不断深入和发展。通过分析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变化, 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直接法”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但是对于具体细节问题, 需要不断讨论完善。所以,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为: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 实验探究与问题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演示教具:电脑、投影仪、电导率传感器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烧杯、电磁搅拌器、酸式滴定管
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氯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设计的特色
1.对基础理论课进行探究性设计,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是基础理论课, 传统课堂上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所以我将H2SO4和Ba (OH) 2溶液反应的电导率实验、离子反应的过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学习过程均设计成学生活动, 形成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 自主发现“新问题”,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实践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 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有效降低知识难度, 突破难点
在第一课时学生建立了水溶液中的离子观, 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从离子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例如, 以H2SO4和Ba (OH) 2溶液的反应为载体作为课堂引入, 恰当运用电导率传感器, 将感性的实验现象与理性的数据处理结果同步呈现给学生, 由此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电脑动画模拟H2SO4和Ba (OH) 2、Cu SO4和Na OH、Na2SO4和KCl溶液混合后的微观变化过程, 由此加深学生对离子间反应的理解, 通过讨论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些环节不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更使学生在思维上真正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地构建起“微观”概念, 能够运用微观概念解释和分析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出“治疗胃酸”和“除水垢”的问题, 突出STS思想, 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夯实课堂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 真正了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基础理论课教学,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现离子反应概念的形成过程, 构建“宏观→微观→宏观”的教学过程。首先以H2SO4和Ba (OH) 2溶液混合这一宏观反应为载体的电导率实验作为课堂引入, 自然过渡到微观离子的世界, 再通过flash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 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结论, 最后回到宏观,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另一条线索是“三步走”逐层递进对离子观的构建, 首先是两种反应物均可电离出大量离子, 所有的离子均参加化学反应, 其次是两种反应物均可电离出大量离子, 其中部分离子参加了化学反应, 最后是两种反应物, 其中一种电离出大量离子, 参与离子的反应, 让学生对离子反应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探究性活动设计, 让学生自己动手,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化学实验等手段, 力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的构建起“离子观”, 能够运用微观概念解释和分析问题。最后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 提升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 学以致用。
整堂课中, 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课堂气氛融洽、活跃、和谐。
本节课的教材不涉及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反应也只探讨复分解反应, 对哪些物质可以拆、哪些物质不可以拆, 单纯依靠“易溶的”、“易电离的”去统领, 学生理解难以透彻, 我在实际教学中给出了强电解质概念, 学生接受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如何处理必修内容的深、广度, 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不管怎样, 课堂上善待学生由此而生的质疑是必须的。
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离子反应 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9-0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基础班学生,根据教学重难点将本节内容分成三部分:电解质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让学生转变观念,将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方法的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可以激起学生对生活和化学之间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简单复习电解质的概念、分类、电离的规律,提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出本节课教学:离子反应。
(二)设置疑问,实验探究
【思考1】是不是任意两种或者多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
【实验探究】出示三瓶溶液,分别是Na2SO4溶液、KCl溶液和BaCl2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存在?
演示实验:①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②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除体积增加外无明显变化;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两支试管的现象不一样?试管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离子方程式)试管中哪些离子数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
【结论】并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用SO42-+Ba2+= BaSO4↓引出离子方程式。
(三)逐步讲解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写出正确的且符合客观事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 BaCl2= BaSO4↓+NaCl
(2)拆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Na++SO42-+Ba2++Cl-= BaSO4↓+ Na++ Cl-
(3)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Na++SO42-+Ba2++ Cl-= BaSO4↓+ Na++Cl-
(4)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SO42- +Ba2+= BaSO4↓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硝酸银和氯化钠
2.碳酸钙和稀盐酸
3.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4.氯化铁与铜单质
解析:1、2题,已知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通过分析上述习题,发现难溶物、气体和弱电解质不拆。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又有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判断强电解质拆还不拆应该分析强电解质的在溶液中的溶解性。熟记溶解性表的规律:钾钠铵盐硝酸银,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钙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小,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弱电解质不拆。气体可逃离溶液故也不拆。注意,原子团是不可拆的,如SO42-、NH4+
不拆:①难溶物 ②弱电解质 ③气体 ④单质 ⑤氧化物
特殊情况微溶物,如氢氧化钙。作为反应物时,当它是澄清石灰水时拆,是石灰乳时不拆;作为生成物时,一律不拆,用分子表示。
3、4题应注意,在质量守恒时要检查电荷是否也守恒,反之亦然;还要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拓展】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呢?
【验证】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氢氧化铜与盐酸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
氢氧化钠和醋酸
【结论】通过上述比较同学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可以用这个H++OH-=H2O离子方程式表示,说明要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一类反应时,应加上条件,如H++OH-=H2O表示的是可溶性强酸和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四、板书设计
1.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或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
(2)拆:不拆:①难溶物②弱电解质③气体④单质⑤氧化物
(3)删
(4)查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揭示反应的实质
(2)不仅表示一些物质的某一反应,且代表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五、教学反思
高一学生在知识构建上还未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因此应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属于难点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不宜增加太多新知,尤其是面对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
作者简介:
4.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固体、溶液、溶液、溶[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溶液、固体、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在干燥的固体时[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引出新课]
[板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板书]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弱酸、弱碱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
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溶液电离出的
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溶液电离出的 白色沉淀。而
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溶液电离出的
和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的离子形[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
[讲述]2.书写:(以
①写(化学方程式):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和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而不是
和
。应为: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和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5.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篇五
备课人 唐迎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②并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③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初步会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任务及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指导下,采用示例-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小结的教学方法。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及有关概念,并学会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单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初步会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教学过程
一、在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 导入新课 说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HCl+NaOH=NaCl+H20
②Fe + 2HCl = FeCl2 + H2↑
③H2 + Cl2 = 2HCl ④2HClO = O2 + 2HCl ⑤2Fe + 3Cl2 = 2FeCl3 思考 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判断的依据? 小结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 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示例1 2Na + Cl2 = 2NaCl ① 标出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
② 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③ 钠原子失去电子总数和氯原子得到的电子总数有何关系? ④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指出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寻找化合价变化与得失电子总数之间的关系
弄清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讨论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有电子的转移.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3.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即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即化合价降低的反应)4 氧化剂:得到电子(即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即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1 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变化的化合价,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①Fe + 2HCl = FeCl2 + H2 ↑
②H2 + Cl2 = 2HCl ③2HClO = O2 + 2HCl ④2Fe + 3Cl2 = 2FeCl3
设问 该如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示例2 2Na + Cl2 = 2NaCl
【观察与思考】
①该表示中有几条箭头?每个箭头前后所指元素有什么特点?
-②在计算得到和失去电子数时,通常表示为a×b e a、b 分别表示什么数?
板书
1、双线桥法
跨越等号两短;箭头所指元素为同种元素; a: 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 b: 一个原子化合价的变化
通过示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2 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变化的化合价,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 + 2H2SO4 = FeSO4 + H2↑ ②2Fe + 3Cl2 = 2FeCl3
③Zn + CuSO4 = ZnSO4 + Cu ④Fe2O3 + 3CO = 2Fe + 3CO2
⑤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示例3 2Na + Cl2 = 2NaCl 观察与思考
①箭头前后所指元素有什么特点?
②箭头的指向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③与双线桥相比有什么不同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双线桥的理解,领会得失电子数的计算方法 初步学会用单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 2 单线桥
①从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
②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③从箭头上只标电子的数目,不标得失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单线桥的理解,领会得失电子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3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①Fe + 2H2SO4 = FeSO4 + H2↑ ②2Fe + 3Cl2 = 2FeCl3
③Fe2O3 + 3CO = 2Fe + 3CO2 ④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⑤Cl2 + H2O = HCl + HCl 通过信息阅读,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常用方法。
信息拓展阅读
信息提示:氧化性是指得到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①氧化剂表现出,还原剂表现出 ②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氧化性 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还原性 ③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1.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
2.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判断: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单质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篇六
一、选择题:
1.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KHCO3+HCl===KCl+CO2↑+H2O
B.AgNO3+NaCl===AgCl↓+NaNO
3C.Na2CO3+Ca(OH)2===CaCO3↓+2NaOH
D.2HCl+Na2SO4===2NaCl+H2SO
4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SO4===BaSO4↓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Fe+3Cu
3.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MnO4、Na、ClB.K、Na、NO3、CO
3C.Na、H、NO3、SO4D.Fe、Na、Cl、SO
44.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Mg+2OH===Mg(OH)2↓MgSO4+Ba(OH)2===Mg(OH)2↓+BaSO4↓
B.Fe+Cu===Fe+CuFe+Cu(OH)2===Fe(OH)2+Cu
C.Ag+Cl===AgCl↓AgNO3+HCl===AgCl↓+HNO
3D.CO2+2OH===CO3+H2OCO2+Ca(OH)2===CaCO3↓+H2O
5.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6.(2010年泰安高一检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2H+SO4===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CO3+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H3·H2O溶液反应:H+OH===H2O
7.正常人体血液中钾元素的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补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化合物是()
A.KNO3B.K2CO3C.KClD.KOH
8.离子方程式Ba+SO4===BaSO4↓它可能表示()
①可溶性钡盐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③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9.在Na2SO4、NaCl、NaOH的混合溶液中,含有Na、SO4、OH的个数比是8∶1∶2,1 +2--2+2-+-2--2+--2-2+-+2--2-+-2+2+2+-++-2-3++-2-+-+-++-2-2+3++2+2+2-2-+
则溶液中Na2SO4、NaCl、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1B.1∶4∶2C.1∶2∶4D.1∶3∶
2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食醋中,过一会儿发现蛋壳表面附有气泡,第二天发现蛋壳变软了,你认为鸡蛋壳与食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3+2H===H2O+CO2↑
B.CaCO3+2H===Ca+H2O+CO2↑
C.CaCO3+2CH3COOH===Ca+2CH3COO+H2O+CO2↑
D.CO3+2CH3COOH===2CH3COO+H2O+CO2↑
1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B.胆矾失去结晶水
C.酸碱中和反应D.二氧化硫与氧化钙的反应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2H+SO
4B.碳酸钙与盐酸:CaCO3+2H===Ca+CO2↑+H2O
C.氧化铜与稀硫酸:CuO+2H===Cu+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Ba+CO3===BaCO
313.如表是某矿物质饮用水的部分标签说明
2+2-+2++2++2-2--2+-+2+2-+
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较大量存在()
A.OHB.AgC.NaD.Ca
1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C.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15.(2010年德州高一检测)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O3、SO4、BrB.Cu、NO3、Cl、SO
4C.H、Cl、K、CO3D.K、Mg、SO4、OH
二、非选择题:
6.描述下列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HNO3和Ba(OH)2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上述三个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是 2 +-+2-+2+2--+-2--2+--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l、SO4、NO3、CO3等阴离子。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2--2-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给出物质的计量数不能改变)
(1)()+2()+()+2()===BaSO4↓+2H2O
(2)()+Ca+()===CaCO3↓+()
(3)Cu+()+Ba+()===BaSO4↓+Cu(OH)2↓
(4)()+3H===Fe+()
19.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
③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________________,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20.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粒子(H2O、H+-+3+2+2+2+、SO4)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所示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2-
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确认的实验操作是:在Ⅲ中先加入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练习(离子反应)详解
一、选择题:
1、解析:选D。反应要生成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导致离子浓度减小,离子反应就能发生。A项生成了气体CO2和水,B项、C项生成了沉淀,所以反应能发生。
2、解析:选B。A项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应用化学式表示;C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
3、解析:选B。首先排除水溶液中带有颜色的离子,A项中有MnO4,D项中有Fe首先排除;C项中的H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4、解析:选C。A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一种Mg(OH)2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Mg(OH)
2、BaSO4两种沉淀,故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Fe与含Cu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Fe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不溶于水的Cu(OH)2与Fe(OH)2,事实上,Fe是不能与Cu(OH)2发生置换反应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所出现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CaCO3,与要求不符,故错误。
5、解析:选D。A项中碳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分子式表示,错误;B项错误,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水也要在离子方程式中表达出来;C项中CaCO3难溶,在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D项正确,硝酸和盐酸的作用都是提供H。
6、解析:选BD。B项,离子方程式为:Ca+HCO3+OH===CaCO3↓+H2O,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7、解析:选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沉淀应是AgCl沉淀,故该化合物应能提供Cl。
8、解析:选D。④中除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生成了水,也要在离子方程式中表现出来。
9、解析:选B。由电荷守恒可列等式n(Na)×1=n(OH)×1+n(SO4)×2+n(Cl)×1,所以n(Cl)=4。
10、解析:选C。CaCO3难溶于水,CH3COOH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以化学式表示。
11、解析:选C。A、B、D项中,反应均无离子参加,也无离子生成。
12、解析:选D。D项中NaHCO3与BaCl2不反应。
13、解析:选C。A项,OH与Mg反应;B项,Ag与Cl、SO4反应;D项,Ca与SO4--2++-2-2+2-+-2----+2+--+2+2++-3+2+反应。
14、解析:选D。A中两种物质反应有气体和水生成:2HNO3+Na2CO3===2NaNO3+H2O+CO2↑,+2--+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H2O+CO2↑;B项生成白色沉淀:Cl+Ag===AgCl↓;C中有
白色沉淀生成:SO4+Ba===BaSO4↓;D项混合无沉淀、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15、解析:选A。B项,Cu有颜色;C项,H与CO3不能共存;D项,Mg与OH不能共存。
二、非选择题
3+-
16、答案:(1)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OH===Fe(OH)3↓
(2)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HCO3+H===CO2↑+H2O
(3)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H+OH===H2O
(1)中生成沉淀,(2)中生成气体和H2O,(3)中生成难电离物质H2O 都使溶液中的某种 4 +--+2++2-2+-2-2+
离子浓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17、解析:(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发生反应:
H+HCO3===H2O+CO2↑;
2H+CO3===H2O+CO2↑。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存在时,则发生反应:
Ba+CO3===BaCO3↓;Ba+SO4===BaSO4↓
答案:(1)CO3、HCO3(2)SO4、CO318、解析:(1)采用逆向思维。BaSO4是Ba、SO4按1∶1 反应生成,H2O是由H和OH-2+2-+2--2-2-2+2-2+2-2++2-+-+按1∶1反应生成,且H和OH的个数均为2。
答案:(1)Ba H SO4 OH
(2)HCO3 OH H2O
(3)SO4 2OH
(4)Fe(OH)3 3H2O19、解析:题目要求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从提供的试剂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2----2++2--+-式应为:Ca+CO3===CaCO3↓,CaCO3+2H===Ca+CO2↑+H2O。其实验步骤是加入Na2CO3使CaCl2转化为CaCO3沉淀,过滤洗涤后在沉淀中加HNO3溶解生成Ca(NO3)2,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得纯净的Ca(NO3)2。
答案:(1)Ca+CO3===CaCO3↓,CaCO3+2H===Ca+CO2↑+H2O
(2)①碳酸钠溶液 ③稀硝酸 ④蒸发结晶
2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既基础又灵活,以学生非常熟悉的CuO与H2SO4的反应为起点,去探究硫酸中的H、SO4和H2O三种微粒中哪种微粒使CuO溶解。在Ⅲ中应先加入可溶性的硫酸盐,以证明CuO的溶解过程中SO4不起作用,然后再加入稀硫酸,从而证明CuO溶解是硫酸中的H起作用。(4)加入HNO3、HCl等均可使CuO溶解。
答案:(1)H2O、H、SO4中的某一种微粒能够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两种粒子中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稀硫酸
(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中的H在起作用,而H2O、SO4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5)CuO+2H===Cu+H2O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高三化学化学离子反应06-22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20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08-27
离子说课稿08-30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07-1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09-24
锂离子电池材料检验11-06
高中化学离子键达标测试题与答案08-29
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