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2024-08-04

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通用11篇)

1.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一

下面是25个测试题,如果做肯定回答,请选择“是”,反之请选择“否”。

1、你在旅行途中,是否容易结识新朋友? 是 否

2、你是否喜欢举行联欢会? 是 否

3、你是否喜欢团体游戏? 是 否

4、你曾经在飞机或火车上主动与陌生人攀谈吗? 是 否

5、你乐于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吗? 是 否

6、你会不会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来往? 是 否

7、度假时,你喜欢热闹的地方而不是人少的地方,对吗? 是 否

8、你是否认识很多人? 是 否

9、你晚上不喜欢独自在家,而喜欢到热闹的舞厅或其他类似地方去,对吗?是 否

10、你是否喜欢蹦迪? 是 否

11、路上遇见讨厌的人,你会装作视而不见吗? 是 否

12、你很喜欢参加游戏,而不在乎输赢吗? 是 否

13、你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吗? 是 否

14、你家经常有很多的朋友来吗? 是 否

15、你喜欢用写信的方式联络他人,胜过打电话联络,对吗? 是 否

16、即使某些人你并不欣赏,但你还是会寄圣诞卡、明信片给他们,对吗? 是 否

17、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吗? 是 否

18、你喜欢认识陌生人吗? 是 否

19、如果某个房间里全是陌生人,你进去会觉得很无聊吗? 是 否

20、你喜欢和小孩玩吗? 是 否

21、作客朋友家,有一道菜你觉得很难吃,但出于礼貌你还是会吃它吗? 是 否

22、你很喜欢交朋友吗? 是 否

23、你是否知道大部分邻居的名字? 是 否

24、老实说你乐于助人吗? 是 否

25、群体娱乐,你会成为活跃气氛的人吗? 是 否

评价

以上题目,回答“是”每题1分,回答“否”不得分。

如果总分为16~25分,则说明你是个标准的“社交专家”。

如果总分为8~15分,则说明你交际能力一般,你能够与人交往,而独处也不会感到寂寞。

如果总分为7分以下,则说明你的交往能力较差。

2.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二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物流人才,信息平台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技术已迅速渗透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角落, 这对与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物流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在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下, 近年来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但与其它行业相比还存在极大的差距, 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物流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披露, 我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8%比重。如何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缩小物流成本, 成为当前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信息化程度, 可以有效减少作业时间, 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物流信息化有利于规范管理流程。

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标准化、规范化在各个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 国际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国内水平, 在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现在, 物流管理却与国际标准脱钩。信息化技术可以平衡物流系统内各个环节, 规范化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信息接口标准, 使物流管理更合理化、高效化、现代化, 避免传统物流管理上的重复开发与建设。

3、物流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大量运用, 特别是物流供应链的形成, 物流竞争已经渗透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全程之中, 目前发达国家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转向于由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客户响应能力上, 信息化的落后只会使企业物流管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进程, 目前正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而我国现在还处在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物流信息化进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1、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观念滞后。

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发展较为缓慢, 进入21世纪以后, 全球化的经济交流和竞争, 使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认识到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 加大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力度, 物流信息化技术与国际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还不够, 不少企业甚至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 物流管理信息化规模不大, 程度较低。

2、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国际商报》以来华公司为对象, 对我国物流服务需求满意度做过调查, 这次调查有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参加, 其中高达80%的企业对我国物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度为“一般”。受访企业一致认为, 中国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需要改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满足需求的波动处理能力、作业速度。

3、物流信息化进程缓慢。

近几年, 国家和企业加大了物流信息化的投入, 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但总体来说,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进程还较缓慢。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技术手段还较落后, 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还很低。

4、现代物流法制还不够健全。

目前, 虽然国家对物流信息化极端重视, 但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法制环境还不够健全, 没能跟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配套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还不够完善, 很多法律法规还带有地方保护色彩, 缺乏统一的竞争规则, 对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约束能力, 不正当竞争现象大量存在。

5、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物流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人才还十分缺乏, 尤其是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员工信息化素质不高, 信息化服务意识缺乏, 物流管理国际竞争能力远远不足。

三、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根据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形式, 要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理念, 对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物流信息化投入、物流运行机制等都起着主导作用, 要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就必须从提高物流信息化理念入手, 不仅是物流信息化意识, 还需要深化物流信息化观念, 排除错误认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加大物流信息化标准建设力度, 整合行业资源。

对于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而言, 关键是在提高物流管理意识和认识的同时, 以用户为中心, 整体规划, 建立附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物流信息化标准, 共享行业信息, 整合行业资源,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形成物流信息供应链, 将各行业、各企业、各环节联结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这样才能最终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最终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物流运作收益。

3、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

在我国物流信息经建设的过程中, 人才问题是关键性问题。由于人才的缺乏, 尤其是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稀缺, 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学校应根据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 企业也应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充分认识到人才的价值, 重视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从而解决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瓶颈问题。

总之,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理念, 加大物流信息化横向整合, 形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 建立专业化的统一标准, 成为中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昭晖、杨毅,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分析,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 (3)

[2]、翁适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2009 (1)

[3]、马士俊、骆薰馨,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8

3.机房建设主要包括 篇三

1.机房装修 2.电气系统 3.空调系统 4.门禁系统 5.监控系统 6.消防系统

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标准化

经济性/投资保护

机房装修

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验收主要包括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装修、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验收及其他室内作业。装修材料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材料,尽量选择难燃、阻燃材料,否则应尽可能涂防火涂料。

电气系统

供配电系统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应为380V/200V、50HZ。供配电方式为双路供电系统加UPS电源及柴油发电机设备,并对空调系统和其他用电设备单独供电,以避免空调系统启停对重要用电设备的干扰。为防止机房设备的损坏和数据的丢失,机房防雷尤其重要。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

电气系统主要分为:机房供电电源系统、机房UPS电源配电系统、机房动力配电系统、机房照明系统;

空调系统

机房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运行中散热量大而且集中,散湿量极小,散热量的95%是显热,热湿比极大,焓差小。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处理可近似作为一个等湿降温过程。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充分考虑了计算机设备的特点,在相同制冷量的基础上,加大了风量。加之专用的送回风风库,送、回风均匀,能够较为迅速、有效地带走机器热量。同时专用空调可实现对湿度的自动控制,使计算机设备不论在极湿润的夏季还是在极干躁的冬季都能在恒湿状态下正常工作

机房内专用空调采用下送风上回风方式:

门禁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要区域设备和资料的安全,便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对进入这些重要区域的人员实行各种方式的门禁管理,以便限制人员随意进出。本系统应具有消防联动功能,当火灾发生时控制系统将所有的门打开,以便人员疏散。

监控系统

监控布点机房中有大量的服务器及机柜、机架。由于这些机柜及机架一般比较高,所以监控的死角比较多,因此在电视监控布点时主要考虑各个出入口,每一排机柜之间安装摄象机。如果在各出入口的空间比较大,可考虑采用带变焦的摄象机,在每一排的机柜之间,根据监视距离,配定焦摄象机即可。如果机房有多个房间的话,可考虑在UPS房和控制机房内安装摄象机。在安装闭路电视的同时,也可考虑在重要的机房档案库安装防盗报警系统以加强防范手段。机房远程监控系统图:

消防系统

计算机机房除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如:机房建筑的防火、加强防火管理等措施外,同时必须具备消防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

4.网站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篇四

网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包括了前期网站定位、内容差异化、页面沟通等战略性调研,这些确立后,再去注册域名、租用空间、网站风格设计、网站代码制作五个部分,这个过程需要网站策划人员、美术设计人员、WEB程序员共同完成。网站是企业展示自身形象、发布产品信息、联系网上客户的新平台、新天地,进而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开拓新的市场,以极少的投入获得极大的收益和利润。网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决定你建站的目的,以及日后维护网站,让你的网站发挥作用等是相当的重要。网站建设是指使用标识语言(markup language),通过一系列设计、建模、和执行的过程将电子格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最终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形式被用户所浏览。简单来说,网页设计的目的就是产生网站。简单的信息如文字,图片(GIFs,JPEGs,PNGs)和表格,都可以通过使超文件标示语言、可扩展超文本标记语言等标示语言放置到网站页面上。而更复杂的信息如矢量图形、动画、视频、声频等多媒体档案则需要插件程序来运行,同样地它们亦需要标示语言移植在网站内。

5.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篇五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可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将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到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六

一、智慧校园建设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随着硬件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信息化教学环境在不断进步,硬件方面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虚拟实验室、网络机房等基本齐备。但随着新技术的逐渐融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如下特点:

(一)基础应用能力较好

教师基础办公软件掌握、应用熟练,能应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检索、下载并能熟练使用主流的通讯软件。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要求、难度提高,教师编辑素材、开发教学网站、管理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技能下降。

(二)不同年龄、专业对新技术的理解、应用存在差异

不同年龄对新技术的关注、理解、应用存在较大差异。年龄较大的教师对新技术及应用存在畏难、抵触心理;而年轻教师接受程度、掌握速度及应用兴趣都相对较高。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师无论在理解与应用方面,都能更快地掌握。

(三)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熟悉、探索阶段

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引入与推广,大多数教师仍处于了解、熟悉、学习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仅少数教师能从课程总体上进行设计与制作。

(四)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不足

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业务自学、校内培训、学术讲座或业务培训、在线课程学习等,其中校内培训为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参与学术讲座或业务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覆盖面过窄、培训时间过短、后续学习困难等诸多问题。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教学实践活动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迫切希望融入这些新技术,适应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学实践活动是促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

(二)绩效考核机制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外在动力

无论是职称晋升、科研还是教学评优,都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上有一定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上要进行一定的努力,这种外部的压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培训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式

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学习,而培训是教师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的主要方式。培训分为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两种主要方式,校外培训的主要缺点为时间短、系统性不强、教师覆盖面窄、后续学习困难等,所以教师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以校内培训为主的方式。

三、智慧校园建设中发展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加大资源的建设与支持

1. 软、硬件资源的建设与投入

软、硬件的建设与投入是实现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所以科学的规划和加大资源建设的投入才能使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个平台。

2. 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如何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是在校园建设中管理部门应预先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的问题。

(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各学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在教师的考核中,信息化教学能力并未直接进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之中。健全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有助于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安排培训

教师培训是学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式,合理的安排培训将有助于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1. 细化培训对象,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可由各系部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由学校管理部门监督实施。

2. 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

鉴于校外培训时间短、覆盖面窄的特点,可以把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结合起来,优先在各系部或专业中选择有相关技术背景或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校外培训。

3. 培训应有相应的考核机制

培训应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可以和教学评优、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既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又可以给其一定的激励。

总之,在向智慧校园的过渡过程中,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学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研及对策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5.

7.卷烟终端建设包括四个维度 篇七

卷烟陈列要遵循几个原则,如:所见即所得原则、最大化陈列原则、垂直集中陈列原则、家族式陈列原则等。

近日,沙县分公司向全县800多位卷烟零售客户发放了《卷烟零售专用柜台管理规定》和《卷烟零售终端陈列指南》。这是分公司针对广大卷烟零售客户推出的服务新举措,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形象终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悉,沙县分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零售终端建设,较好地提升了零售终端的展示效果,但仍存在部分零售客户对烟柜的使用存在误区,平时使用、维护不当,卷烟陈列凌乱无序,导致烟柜失去展示作用。为此,沙县分公司组织客户经理对烟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充分征询零售客户的意见,结合省公司《终端建设手册》有关规定,制定了烟柜管理规定和陈列指南。

此次发放的《卷烟零售专用柜台管理规定》对烟柜的发放条件、烟柜的发放程序、烟柜的日常使用、烟柜的回收等客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卷烟零售终端陈列指南》介绍了卷烟陈列常用方法、卷烟标准化陈列标准等知识,为了让客户有更直观的了解,沙县分公司还以彩图的形式制作了《具体品牌陈列示意图》,指导客户做好卷烟陈列。另外,为了便于各种资料的保存,分公司还统一印制了“卷烟零售户资料袋”发放给所有零售客户。

8.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八

关键词:标准化,商用密码,信息安全

2003年,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指出[1],“要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重视标准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其的基础性、规范性作用”。2007年,党的报告指出“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数据和信息;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报告还对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2014年初,中央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成立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然而,要实现从网络大国转变成网络强国,密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基础,密码标准化是桥梁。这对我国密码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亦关乎我国如何实现从密码大国到密码强国的转变。

1 标准化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密码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建立相对独立的商用密码测评体系是可行的,是必要的。商用密码测评服务是商用密码管理、信息化密码保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期调整商用密码管理模式的关键性工作;建设商用密码测评体系是保障商用密码安全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措施,同时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实施商用密码的市场准入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从国家安全角度讲,密码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配套的密码标准,就不能构造出一个可用的安全保障体系,没有自主开发的密码安全标准,就不能构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3]。

从国家利益角度讲,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标准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果不尽快制订出统一的密码应用规范,任由各种协会组织及厂商各自发挥,将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完善和发展。密码标准是规范商用密码市场经济客体的“法律”依据,是信息安全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国产密码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信证。密码标准能确保有关信息安全的产品在安全设计、密码技术研发、密码技术应用、安全测评中解决其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技术依据。

密码标准化工作对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密码标准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也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已常常把信息安全标准作为保护利益和解决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发展到今天,只有作好这篇文章,积极推动密码标准化,才能在信息时代全球化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导权”。因此,密码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艰巨、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国产品密码检测没有形成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一部分密码产品制定了对应的检测标准,但是对一部分商用密码产品和大部分含密码技术的信息产品的密码检测还主要依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建设自主的商密密码测评体系。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技术手段,对市场上的商用密码产品进行规范与约束。通过体系化的测评认证管理,正确引导国内商用密码市场的导向、保护国内商用密码产业,进而促进整个商用密码行业的发展。

2 我国商用密码应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化发展,商用密码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保护公众利益和保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商用密码等级保护工作是密码等级保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满足需求、方便使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编制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管理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应用要求》等管理规定,明确商用密码等级划分准则和要求,对于指导商用密码有效应用,促进商用密码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更好地发挥商用密码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测评方面,研究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测评准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测评方案》;并准备参照其他信息安全测评机构的相关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归口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开展密码测评工作。

我国目前在商用密码标准化方面存在以下十分突出的问题:

(1)我国的商用密码标准数量远远少于现行的产品品种。根据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仅有国家密码标准40多个。

(2)密码标准的研究多停留在“文本”阶段。密码标准的研究过于依赖政府资金。由于国家项目资金的有限,直接导致有技术含量的标准研究不出。因为一个有技术含量,可实现可用的密码标准,是对产品进行各方面的安全试验取得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标准文本的具体内容、指标和参数,对标准文本中的所有安全指标、要求,还要进行验证试验,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经验融合才能形成。而我国目前有关方面进行的标准研究,难以创造上述条件。

(3)研发企业的积极性不够。密码标准的制定,不能单单依赖政府,政府只管理标准的颁布,使之具有法律效力。标准的研究编制,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尤其是那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产业化规模很大的企业。而企业的动力正是来源于其自身的战略利益。

3 促进商用密码标准化建设对策

3.1 加强密码测评认证

国外含密码信息产品的大量涌入,使得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规范其在国内的使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我国的信息技术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携带商用密码的国外信息产品大量涌入中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外密码技术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信息产业领域,包括:密码算法、芯片、智能密码钥匙、智能IC卡、密码卡、密码机、VPN、系统等产品及PC、RFID、存储加密、电子交易、通信系统、数字电视等多个不同的领域。根据调研数据,在芯片、板卡、设备和系统等层次上,除密码机之外,都是国外厂商产品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密码机市场上主要是国产密码机。但即 使是在国 产密码机 中 , 也大量地 用到DES/3DES、AES、SHA-1、MD5等国外密码算法。国外含密码产品的进入一方面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内信息技术和密码技术的发展。所以简单地阻断国外产品的进入不是最佳选择。为了发挥国外密码产品对我国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同时避免安全威胁,一个可行、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测评认证,这样可以对国外密码产品在国内的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规范,有效地保证国家安全,同时发挥国外技术对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促进。

3.2 完善密码测评体系

我国商用密码市场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建设自主的商密密码测评体系。密码应用的蓬勃发展,给我们进行商用密码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完善的密码测评体系,增强管理手段。一方面随着密码应用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管理的对象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密码新技术不断在实际应用涌现,使得我们的管理要能够及时的反映新技术的变化。

商用密码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包括标准体系研究、标准文本制修订和技术验证、标准的产业化应用等环节及其相关组织运作和程序的整体。商用密码测评标准体系的落实,必须与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步,必须是有关产品、系统、设施的研发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面向产业和市场在国家的主导下共同参与,才能开发出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密码标准。

3.3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商用密码标准要“化”起来,它的前提是:这个标准所规范代表的产品必须要在市场上“化”起来,只有这种情况,业界才会活跃起来,才会积极投入,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标准的战略目标———控制国家的技术主权。

4 结束语

9.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九

违法网络信息包括: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不良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严禁的九类信息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三、什么是网络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资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光、磁等非印刷质的介质中,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发布、传递、储存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网络信息的缺点是什么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10.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十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

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由于长期受传统档案馆管理机制的影响, 往往容易出现对档案信息服务的认识偏颇, 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政治经济领域轻社会公众领域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公众挖掘知识信息的需求与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客观要求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 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便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支持。

2 切实提高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目前, 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加以健全和完善过程, 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一蹴而就。因而, 要借助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强劲“东风”, 科学运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提高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手段与能力:一是建立全国性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应用平台。为开展全方位、跨地区、多领域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奠定条件基础, 达到提高公共服务型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效率、体现服务优势的基本要求;二是整合分散在社会及各级各类档案馆中的资源, 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利用信息化途径达到扩大档案馆信息服务范围、拓宽档案馆信息服务渠道、完善档案馆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档案馆信息服务能力的目的;三是结合电子政务的实施, 加快档案馆开展网上档案信息服务的步伐。特别是利用因特网所具有的塞帕空间 (Cyberspace) 形成相关档案信息与其他来源、形式信息之间的有效“链接”, 便于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传递已公开的馆藏档案信息, 适时开辟与现行文件中心作用相近的档案信息服务“第二战场”。以此“诱发”社会公众主动利用档案与档案信息、积极参与档案馆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根据建立档案馆信息服务政策监督与技术支持系统。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服务能力, 不仅要充分满足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一般要求, 还要注意遵循信息化特点与规律。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安全体系与建设标准, 切实保障网络信息服务的稳定有序、安全可靠;五是档案馆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建立实用、先进、高效的多级次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为档案馆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信息服务创造条件。

3 培养造就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 是相对于传统档案馆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改进与提高, 需要具有一支了解掌握档案馆业务、精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才队伍, 这也是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

在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中, “人”居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既是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实施者, 又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受益者。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 要求对内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外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 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只有这样, 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才会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要尽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办法、培养内容和培养制度。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步伐。要变一般性号召为强制性要求, 并将其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工作考核内容之中。同时, 结合业务建设需要, 建立人才管理办法, 从吸收、激励、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 切实使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建设实践得到加强, 为档案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独有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2]刘金树.关于档案馆服务方向的思考[N].中国档案报, 2007, 1, 11.

[2]张锐.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档案信息服务[J].档案学研究, 2005, 6.

[3]孙爱萍.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05, 1.

11.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篇十一

关键词:档案馆,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能力,保障措施

构建和谐社会, 要求社会服务机构必须以更好履行自身职能为出发点, 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活动。因此, 作为社会档案信息专门管理机构的档案馆, 应从更好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 将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认真加以落实。

一、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即档案馆坚持以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为基点, 加大对馆藏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优势,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与优质高效的利用服务, 从而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档案信息服务保障。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有利于提高档案馆服务社会需求的水平。

社会进步使档案馆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的趋势日渐加快。以往带有神秘色彩的档案馆渐渐开始关注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服务, 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手段日臻完善、服务理念得到更新, 使档案馆朝着社会化公共服务型的方向转化, 并已初步形成了鲜明特色。档案馆的立馆之基在于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不容偏废。但是,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档案馆的“三个服务”职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 强调档案馆的公共性, 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档案馆固有的属性与功能。事实上, 档案馆在履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职能的同时, 还要履行为社会公众服务职能, 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完全符合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则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拓宽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渠道, 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独具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科学确定档案馆的未来发展定位, 从根本上提高档案馆服务社会公众、满足社会公众利用需求的能力与水平。

2. 有利于增强档案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档案馆肩负着积累、保存历史记录的社会责任, 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并以其独有的功能成为连接馆藏档案信息与社会公众的纽带。在社会的档案利用实践中, 档案馆始终处于档案信息资源“支配者”、“供给者”的突出位置。伴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使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显著增多、日渐复杂, 客观上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必须积极配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切实解决好档案馆在履行“三个服务”职能中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明显滞后的缺憾问题。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是档案馆面向整个社会, 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而提供优质档案信息服务的保障条件, 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达到档案馆依托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平台, 以开展人性化、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为基本目的, 拓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传递的渠道, 逐步形成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特点的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 达到切实增强档案馆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3. 有利于促进档案馆社会服务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 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开展信息服务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方面仍然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因而, 要彻底扭转档案馆在政治、经济领域服务职能较强, 社会公众领域服务职能较弱;管理功能建设较强, 服务功能建设较弱的弊端, 就必须重视深化档案馆服务方式的变革问题, 扩大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辐射面, 通过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引发档案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促使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使档案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方式更加适应科学发展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为依托。网络环境中所具有的“塞帕空间”可以对所有来源不同、形式不一、类型相异的馆藏档案信息进行扁平化链接, 将分布于不同地域、行业间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形成集成化、智能化的综合优势, 实现不同档案馆际间创建与维护的分布式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互操作, 便于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激发广大社会公众主动利用档案资源、了解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拓展档案馆服务领域与服务空间, 促使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二、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1. 实施数字转换, 整合馆藏资源,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必须做好对现有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加快直接利用数字技术“生产”档案信息资源的步伐, 以便实施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传输与计算机组织、检索、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等。目前,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 一方面要注意科学运作, 循序渐进, 主动会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协商制定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发展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共同实施, 保证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强调分工协作, 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 本着分工协作、提高效率的原则, 积极建设馆藏档案资源共享数据库体系, 研发高性能的档案资源传输、查询系统, 使其适应社会公众在线搜索查询的需要, 提高馆藏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适应网络环境下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利用的社会要求。

2. 建立科学标准, 保障组织实施,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技术前提。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需要建立一整套统一的组织标准与技术标准, 其中技术标准的作用尤为突出, 包括馆藏档案信息的加工标准、记录标准、传输标准、检索标准、处理与控制标准以及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标准等。只有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坚持标准化, 才能实现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目的;才能避免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才能切实提升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 达到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目的。

3. 更新服务观念, 关注社会民生,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思想保障。

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量多面广, 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等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因此, 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过程中, 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改变档案馆自我封闭、过分强调政治性与保密性、忽视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思维定式, 奉行以人为本、贴近社会公众需求的公共服务理念, 关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完善馆藏结构, 丰富馆藏内容, 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重点, 这也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所在。

4. 改善服务体系, 形成常态机制,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组织目标。

档案馆必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信息需求与信息公平的现实要求, 创新档案馆的综合管理机制, 改善信息服务设施, 完善档案服务体系, 更新档案服务观念, 建立起档案信息服务渠道, 利用各种有效方式, 面向社会公众的需要开发档案资源, 开展更加集中规范、系统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档案体系, 并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发挥档案馆对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积极作用。

5. 提高队伍素质, 培养造就人才,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人力基础。

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使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均有本质性的改变, 需要具备一支了解掌握档案馆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才队伍。档案馆要从服务广大社会公众的视角, 对内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外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 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 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只有这样,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才会具有强大动力和明确方向。因此, 要尽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办法、培养内容和培养制度。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步伐, 变一般性号召为强制性要求, 将其列入档案馆人员培训计划和业绩考核之中。同时, 结合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业务需要,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办法, 从吸收、激励、管理、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 切实使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实践得到有效加强, 为档案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严怡民.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倪波.信息传播原理.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4].张锐.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学研究, 2005.6

上一篇:教师师德六条红线内容下一篇:生产车间人员需求情况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