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题库

2024-06-16

实验室资质认定题库(精选7篇)

1.实验室资质认定题库 篇一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办理程序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办理部门 计量处

二、办理职责

受理全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其它类型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考核工作。

三、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四、申请条件

1、申请单位应依法设立,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并有效运行相应的质量体系;

2、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4、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校准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检测、校准设备设施;

5、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五、办理程序

(一)申请

1、提出书面申请(复查评审须于到期前6个月提出申请);

2、提交申请材料:

(1)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申请书(2份);(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1份)

(3)法人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首次认证的须同时带原件(1份); a、独立法人机构提供法人营业执照;

b、非独立法人机构提供母体法人机构的法人营业执照及其授权委托书; c、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4)典型检验报告(每类申报项目各1份);

(5)申请人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证明材料(近两年,初次申请除外);(6)最近1次的内审、管评材料;

(7)申请检测项目所用标准/规范的有效性确认材料。

(二)受理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接到申请材料初审,并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通知书;

(三)组织评审考核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排评审组进行技术评审,评审结束时形成评审意见及结论,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人需对现场评审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整改时间一般为1-3月)

(四)批准、发证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j技术评审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发证条件的颁发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六、办理期限

自技术评审完结之日起20日内,根据技术评审结果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

七、收费依据及标准

执行青海省发改委、财政厅制定的收费标准,具体见:发改价格[2008]74号

八、工作措施

1、承担考核任务的评审组和评审员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考核评审。

2、对不按工作程序规定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工作的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九、办理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00。

十、受理部门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大厅(地址:西宁市西关大街31号;联系电话:6161730)

2.实验室资质认定题库 篇二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对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强制性管理工作, 凡是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和实验室均应取得资质认定评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是评审方与被评审方双方协作配合的全过程, 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提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质量离不开严密的准备, 科学的安排和密切的配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依据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国家认监委印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 104个要点, 包含:1) 管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完善;2) 技术要求:人员、检测和校准方法等。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做好评审前期准备、现场的配合和评审后整改工作。

二、评审前期准备工作

资质认定工作包括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审核、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调试、现场评审材料的准备等等, 工作量大, 涉及单位的每个部门, 有必要成立工作小组, 使任务落实到人, 责任落实到人。领导小组组长最好由既熟悉资质认定工作又对本单位运行体制比较了解的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同时还要将实验室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吸纳到工作组中来, 明确分工, 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工作方案是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方案可以将该项工作分成几个阶段, 明确每个阶段要完成哪些事、责任人是谁、时间进度等, 这样整个工作就会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

资质认定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实验室建立符合评审准则要求的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这是该项工作的关键点, 也是难点。管理体系一般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文件, 编写这些文件的过程也就是质量体系建立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在实验室确定了组织机构, 合理分配了职责, 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基础上进行。最好是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编写班子, 将评审准则要素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由责任部门按其所负责的要素进行文件编写。评审准则中的条款是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时要达到的约束性规定, 它并没有明确实验室具体如何做, 所以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人员要在充分理解评审准则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及实际编写出既符合准则要求又适合本单位的管理体系文件, 经验表明借鉴同行业、同系统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并结合本单位运行模式进行编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体系文件初稿形成后, 要组织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对文件进行反复的研讨、协调、修改和完善。

四、做好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是考验管理体系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关键。通过试运行可以发现问题, 以便完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重点。一是要做好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要让全体职工了解管理体系文件。二是在试运行阶段要把管理体系运行真正落到实处。试运行中最关键的是记录表格的使用, 要让所有的记录表格在工作的相关环节用上, 同时做好记录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 工作 , 这不仅是试运行本身的需要, 也是试运行成功的关键。三是认真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 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现场评审前实验室都要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这也是现场评审组重点审查的内容, 因此实验室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内审是对实验室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的评价, 以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是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内审可以按要素审, 也可以按部 门审 , 按要素审可以 做到逐条审 , 不漏审, 但内审员要各部门跑;而按部门审则要求内审员在审核前认真做好审核计划, 否则会出现审核不全面的情况, 因此最好还是按要素逐条审。实验室要对内审不合格项进行认真整改并跟踪审核验证, 最后编写内审报告。内审完成后实验室要整理出一份包含内审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现场审核表 、纠正措施、内 审报告等等所 有记录在内的完整的内审材料以备现场评审组审查。 管理评审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 管理评审之前要做好10个方面的自我评定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这10个方面是: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 人员的报告 ;内审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客户满意率调查;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 ;其他相关因素等 , 以上述内容 为基础 , 召开管理评 审会, 评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是否具有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最后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同样的实验室也要对管理评审所有材料加以汇总。

五、加强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调试

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调试是现场评审顺利通过的重要保障。评审准则要求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备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因此对实验室设施及环境的改造也是资质认定前期准备中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要认真对待。另外, 在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过程中要进行考核样品的检测, 这是检验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对实验室而言, 也是必须要考试合格的硬性指标, 那么在考核之前把仪器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它是现场考核的重要保障。在设施与环境部分的准备工作中容易忽视的是安全环保程序以及实验室“三废”的合理处置。

六、认真准备好现场评审资料

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是评审专家通过看、听、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审核实验室是否达到准则要求, 资质认定要求的是写了就要做, 做了就要有记录, 查阅相关记录在现场评审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实验室在现场评审前一定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汇总, 实验室最好是把所有的文件材料按准则中19个要素的顺序, 分门别类清楚存放, 以便现场专家查阅。现场评审用的材料如《计量认证申请书》、《计量认证评审报告》、《计量认证附表》以及现场评审用表等等也要提前准备好, 这样现场评审才能顺利进行。评审资料的准备包括材料的编写、校对、打印、装订等等, 工作量很大, 实验室要专门安排人员做这方面的工作。

七、现场评审应对

作为被评审方应积极主动地为评审活动提供支持, 首先, 最好能提供一个专门的小型会议室, 备有相应的办公条件作为评审组的临时办公场所。各指定一名专业对口人员作为软件联络员和硬件联络员, 要求熟悉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方法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能及时准备地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或提供帮助。除盲样考核、现场试验外, 还通过操作演示、技术提问以及查阅记录 / 报告、仪器配置与核查等方法展开技术能力的确认, 要求实验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 调整好心态, 展现出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技术水平。对评审员提出的不符合项, 如果有不同意见, 应及时沟通, 看出该问题的依据与相关说明, 以求达成共识。

八、整改阶段

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分析原因, 制订整改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针对每个不符合项确定最有效的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明确整改完成期限。整改责任部门应按照实验室内部的《纠正措施程序》的规定实施整改并做好纠正记录;当整改措施涉及受控文件的更改, 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当整改措施与实验室的客户服务工作有关时, 应执行《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注重整改过程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和资料收集, 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 包含整改前后对比。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 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 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

总之,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较复杂而且工作量大的工作, 实验室只有在有序的组织下, 调动全员力量, 抓住关键和重点, 全面落实准则要求, 才能使该项工作圆满完成,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看法, 希望对将要进行计量认证的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S].总局令第86号, 2006年.

3.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体会和认识 篇三

关键词: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公证数据

0引言

通过全程参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申报工作,经过不断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内部审核,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认识有了全新认识。

1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追求客观公正的工作.有着规范的法律依据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国家法律依据,从我国立法来看,实验室计量认证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并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细则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1990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条例规定,国家检验机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审查。地方检验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有关行政部门规划、审查。为适应质量和计量工作的新形势,2007年3月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行。在针对立法的演变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也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从此可以看出,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2实验室资质认定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由于其公信力的客观要求,它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内容看,该法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后方能具备资格。在《计量法实施细则》相关条款中则进一步规定计量认证是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此为政府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

根据计量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对用于贸易的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等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而未经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属于违法行为,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且应进行相应处理。

3提高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认识。充分发挥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作用

从实验室资质认定结果的公信力来看,实验室资质认定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检验结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信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客观真实的计量认证检测,检验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基础资料,相比一般信息更真实更客观,也更有效,避免信息的虚假:二是科研部门利用检测数据来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研发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三是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客观真实的检测数据,制定生产规划,调整生产经营活动i四是社会消费群体可以利用检测/检验结果,来判定消费质量,维护合法权益等。因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作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特别是在快速融入国际化过程中更是起着重要作用。

4加快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计量认证检测/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快管理体系建设,要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要求,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硬件方面,按照参数要求配备设备,完善硬件条件建设。在软件方面,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特别是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强化职责分工意识,加强沟通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做到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规范运行,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客观公正。

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特别是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强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样品保管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试剂管理制度,仪器故障分析制度,<质量手册>执行检查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标准物质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测报告审查与评定制度,申诉投诉处理制度,特别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每台(套)仪器设备应单独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验、维护保养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验收记录、检定或校验记录、检定或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记录、检测前后情况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做保障才能使实验室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6我国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发展晚历史短.面对新问题急待加快发展

上世纪四十年代,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并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检测协会作为认可机构。六十年代,英国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随之带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相应的认可机构。七十年代,美国、新西兰等国开展实验室认可制度建立,八十年代实验室认可发展到东南亚,一些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实验室认可制度。我国实验室认证制度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相比西方的发达国家,晚达几十年。而这几十年则是西方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推动了认证制度的发展。

4.公路实验室资质认定试题 篇四

单位

姓名

工作岗位:

得分

一、填空:共40分(每个2分)

1、《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

起施行。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在 范围内正确使用证书和标志。

3、申请人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届满前

个月提出复查、验收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由发证单位注销资质认定证书,并停止其使用标志。

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之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

、。

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分为

两部分,共

要素。

6、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和

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7、公路工程用钢筋一般应检测项目有

、、性能。

8、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针对状颗料含量(混合料),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大于;表面层

,、。

9、石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是

、、。

二、选择:共30分(每题2分)

1、从事下列哪种活动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A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提供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B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C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D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E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人员不得;()

A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B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校准和检查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C不得参与与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3、下列哪些情形之,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质检部门,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撤销其作出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的决定;()

A资质认定审批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C违反认定程序作出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D对不具备法定基本条件和能力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作出取得资质认定决定的;

4、授权签字人是:()A实验室最高管理者 B实验室提名 C由实验室任命 D评审组考核合格

E经认证机构认可,可在被认证实验室的报告/证书上签字。

5、钢筋拉伸试验一般应为()温度条件下进行。A 23±5℃ B 0-35℃ C 0-40℃ D 10-35℃

6、石子的公称粒径通常比最大料径()A小一个粒级 B大一个粒级 C相等

7、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在选择石料时应先考虑()。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均不对

8、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抗滑层用粗集料除应满足基本质量要求外,还需要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和()指标。

A含泥量 B磨耗值 C针片状颗粒含量 D磨光值

9、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估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A 80 B 80±1 C 80±2 D 80±3

10、按照《公路路基面现场测试规程》,灌砂中砂的粒径范围为(A 0-1.0mm B 0.3-0.6mm C 0.075mm-1.0mm D 0.6-1.0mm

11、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搞滑性

12、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矿石的区别是()A压实后剩余空隙率不同 B矿粉用量不同 C集料最大粒径不同 D油石比不同

13、沥青密度试验温度为()A 10℃)B 25℃ C 15℃ D 20℃

14、石灰的最主要技术指标()A活性氧化钙和活性氧化镁含量 B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C活性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15、水泥实验室温度为(),相对温度不低于(),养护箱的温度为()。相对湿度不低于()

A 20℃±2℃、50%、20℃±1℃、95% B 20℃±1℃、50%、20℃±2℃、95% C 20℃±2℃、50%、20℃±1℃、90% D 20℃±2℃、50%、20℃±1℃、95%

三、判断:共10分(每题2分)

1、一个良好的集料级配,要求空隙率最小,总比面积也不大()

2、用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时,混凝土碳化使混凝土表面回弹值变小()

3、确定桩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载试验,另一种是动载试验()

4、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5、同一沥青路面,高温条件下测得的回弹弯沉比低温时测得的一样大。()

四、计算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某新建高速公路竣工后,在不利季节某路面弯沉值如下(0.001mm): 30、29、32、28、27、28、34、32、30。设计弯沉值为40(0.01mm),试判该路段路面弯沉是否符合要求?(取得保证率系数Za=1.645,计算结果取小数1位)

解:

5.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程序 篇五

实验室需向省质监局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内容(均一式一份,用A4纸张,不加任何装帧):

(一)实验室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声明(见附件一);

(二)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和/或主管部门批准设置文件;

(三)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见附件二,以下简称申请书);

(四)质量手册;

(五)程序文件目录;

(六)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近期的);

(七)典型检验报告(方法类似的每类产品需提供2~3份报告,须涵盖所有申请项目的参数);

(八)参加能力验证和新增项目比对试验的证明材料。

6.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备明细-重要 篇六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的准备

确定人员

1.确认授权签字人

2.明确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 3.培训于任命内审员及质量监督员 二

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编制、下发与宣贯管理体系文件 2.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与改进

一般要求至少试运行3个月,才能进行认证 三

评审前内审及管理评审(P136)

内审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检查内容、检查部门、检查人、完成时间等,检查过程应做好记录,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措施及完成情况等填写与内审专用表中;内审检查出的问题有必要进行管理评审解决的,还需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四

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P145)

1典型检测报告(1-2份)2质量手册(1份)3程序文件(1套)4其它证明文件: 4.1独立法人实验室:

法人地位证明文件(首次、复查)4.2非独立法人实验室:

所属法人单位法律地位证明文件 法人授权文件 实验室设立批文

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

4.3固定场所证明文件(适用时)4.4检测/校准设备独立调配的证明文件(适用时)4.5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关系证明(适用时)4.6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记录

4.7从事特殊检测/校准人员资质证明(适用时)五

现场评审回报材料的准备

简要汇报实验室的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简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情况、人员技术培训情况、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为了迎接本次计量认证工作的准备情况等,最后做PPT汇报。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的准备

人员培训与考核

1.制定培训计划

自学与培训结合的方式,制定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将每年培训计划、计划完成情况、培训记录及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材料进行整理,列出清单,备查 2.计量认证基础知识的培训

评审前需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计量认证基础知识的培训,首次及复查评审,需抽10%-20%的人员进行计量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理论考试,监督和扩项不进行理论考试。3.检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二

技术能力的准备

1.新开展检测/校准项目的评价确认(P146)2.非标准方法的确认(P147)3.现场考核项目的准备

需按照申请项目专业和产品,制定现场考核计划进行技术能力的准备(包括人员、仪器、试剂和实验室环境条件等)三

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与校准

1.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

2.仪器的计量检定、校准及验证:

(1)仪器检定(2)仪器校准(3)仪器设备自校准(4)仪器比对 3.计量仪器的标识化管理

所有用于检测的仪器分别贴上技术监督部门规范的标识,标识分“合格”、“准用”、“停用”3种,分别为绿、黄、红,应用于设备和标准物质部分。4.装置、设施的标识化管理

对于那些影响检测工作质量、又不需要检定或校准的装置需经验证,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贴三色标识表明状态。5.编制仪器检定周期表 6.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使用频率高、准确度要求高、易损坏及发生过损坏事故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每年年初制定期间核查计划,每次期间核查要详细记录。现场评审时需提供。四

档案整理

1.建立与完善仪器设备档案(设备除台账和管理卡片外)(P149)2.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的归档整理 3.建立技术人员业绩档案

4.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资料的整理 五

整顿实验室环境

1.实验室合理布局

实验区和办公区有效隔离,实验室要划分出样品“待检区”、“在检区”(可省略)、“检毕区”。

2.实验室仪器设备清理 实行三色标识管理。

3.明确被评审的区域和路线 4.安全环保管理检查(P51)5.化学试剂、药品的管理

7.实验室资质认定题库 篇七

1 资质认定不等同于农业部考核

资质认定的本质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所有因素和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将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实验人员、不同实验样品的实验结果一致, 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公正、科学、有效。资质认定的目的在于打破专业界限, 破除行政级别, 采用统一的认定标准, 对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 从而建立统一的数据信用平台, 在此平台上所产生的数据在行业内、行业之间均可相互采信。

农业部考核实质是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兽医实验室的具体实施情况, 它与资质认定在内容、目的、侧重点、标准、技术要求、结果的适用范围、专家组组成等方面有所区别, 农业部的考核可认为是资质认定必要的补充。

2 四川省兽医实验室须通过资质认定的必要性

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九条、第十五条均要求县级以上动物疫控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工作。《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为社会公益活动、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各级兽医实验室至少具备了“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功能, 部分兽医实验室还兼备其他要素。从法律法规层面, 各级兽医实验室都应当通过资质认定。

2.2 行业要求

现代畜牧业更加集约化、精细化、科技化, 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科技含量逐渐提高, 尤其在疫病控制环节, 在疫苗生产工艺大幅改进、疫情形势更加繁杂的背景下, 准确度、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检测技术, 兽医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对指导生产、疫情处置、预警预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兽医实验室要通过资质认定来保证实验数据的公正、科学、及时、有效。

2.3 社会需要

在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 行业间、国际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和广泛。一方面, 兽医实验室不仅要为畜牧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也要为司法活动 (如畜产品安全执法) 、经贸活动争议等提供证据;另一方面, 兽医实验室还要为全省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保障。行业间、国际间数据采信的基础在于资质认定。

2.4 自身需求

兽医实验室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半开放的体系, 既对实验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督和管理, 又要求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资质认定的约束下, 兽医实验室才能不断地完善。

3 资质认定对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3.1 有助于提高全省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

国家持续加大对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但兽医实验室发展不平衡, 检测水平落后, 运行不规范, 各级兽医实验室的行政级别差导致了技术上的差距。通过资质认定统一标准、统一平台, 可缩小差距, 促进实验室发展。

3.2 有助于提高全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国内外疫情日趋严峻, 病原体变异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准确的诊断更多依靠实验室检测技术。资质认定既保证了兽医实验室制定免疫程序、筛选适宜的疫苗毒株等提供科学、公正的实验数据, 也为“早、快、严、小”的疫情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3.3 有助于提高全省畜产品对外贸易水平

四川省是畜产品出口大省, 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给全省兽医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 国外的检验检疫标准高于国内, 如果检测技术再度落后、实验结果不被国际认可, 将会给全省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资质认定可使全省兽医实验室与国际接轨, 在同一数据信用平台下, 为四川省对外贸易保驾护航。

4 四川省兽医实验室发展目标

上一篇:六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下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