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2024-08-27

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共12篇)

1.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一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帮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培训。

今天我主要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小衔接期”孩子的特点、二是“幼小衔接期”孩子应该先培养哪些习惯、三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

咱们有缘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孩子,孩子已经正式步入小学生活,作为孩子的父母,您做好准备了吗?

(互动:做好准备的请举手

看举手的情况

如果多就说:你们都很棒,孩子有你们这样的父母一定会很幸福)

(对不举手的家长说:还有些家长没有举手,是不是孩子正式上学了,很激动,很紧张,感觉要做的事情很多,不知道从何入手?

别急,好父母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一、全面了解您的孩子。各位家长,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提问:谁能说说你的孩子,他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这个过渡期,有什么特点? 预设:①贪玩,还不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 就是不懂怎么学习)②很喜欢学校 孩子喜欢学校 看来在入学之前,这位家长做过激发孩子入学愿望的工作 “幼小衔接期”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对小学的各种不适应,各位家长你知道孩子在这期间的特点吗?(家长说:),通过简单的交流,看得出大家还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概括说,表现出如下特点:

1、爱玩

2、不懂学习

3、不自信

4、在情感上排斥学校和老师

在情感上排斥学校和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学老师不同于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老师还有保姆的身份,但是小学老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虽然也十分注重快乐教育,但是课堂是有时间和纪律的,所以比起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的形象是严厉,大多数一年级的孩子会惧怕老师,从而在情感上排斥老师。可就这情况,有些家长还在雪上加霜,比如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看你调皮,等上学后让老师收拾你”(哪位家长说过?请举手

没说过?别不承认,我家老公都说过,“你妈是老师,让她收拾你。”)没说过最好,那有没有这样说的:“你要好好学习,不然老师不喜欢你”。(有这样说的家长举举手

别不好意思)其实我理解你们,你们也是想通过语言来赢得孩子的合作,但是你忘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你帮他树立的老师的形象,就是他排斥老师的诱因,严重的可能会促使他厌学。

那你知道吗?教育家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一致认为:孩子能否快速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将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生涯是否能够顺利发展。因为:

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幼小衔接期” 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端期; 一年级是孩子习惯、性格定型的关键期; 一年级是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期”。

这么重要的时期,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想找到教育孩子的捷径。而现在,捷径就摆在我们面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人生的开端期,对孩子施行最科学、最正确的教育,你就可以引导并促使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树立培养目标

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受用一辈子。据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对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可以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我们的家长光“望”还不行,还得“帮扶”和“培养”。孩子刚入学,知识积累很少,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也尚未形成,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悉心培养,孩子才能成“龙”成“凤”。

那么,入学以后,孩子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般说来有以下10种:

(1)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孩子就会常常因为玩耍上了瘾,忘了时间,而来不及写作业,甚至不写作业,从而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影响孩子的发展。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使孩子在课堂上更快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复习则可以防止遗忘所学的知识。

(3)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错误。(4)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也可查出疏漏和笔误,并能培养孩子认真细致、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5)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的习惯。做错作业及时订正才能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6)不懂就问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不断进步,问题积累得越多,离无知靠得就越近。

(7)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要想保证学习效率,就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否则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玩会儿橡皮、玩具,或是遇到难题就放弃,这样怎能保证学习效率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欠债”越来越多,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也就越来越远。

(8)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的习惯。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用品也很重要。很多孩子晚上不按课表整理书包,结果第二天上课时连书都没有(经常有学生说书本没带,有的说是我妈妈没收拾好,推卸责任。我们应该要让小孩自己学会收拾书包,让他自己承担没有带书本的责任)。

(9)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眼观耳听,知识才能入脑,不专心听讲,哪能学到知识呢?

(10)阅读的习惯。孩子写作业时,建议家长看书而不是看电视,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比语言更有效。

孩子一旦养成了以上学习习惯,再放手就没什么大碍了。但在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放任不管,那样就是对孩子发展的听之任之,对孩子前途听天由命。

三、具体做法

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明确了培养目标,那么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也不难,做好以下三点你就很棒了。

1、了解学校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

二小已成立50周年,虽一路风雨,但也成绩喜人,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家既然选择这所学校,一定是信任这所学校,希望孩子在好的环境里接受到好的教育。那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大家也一定要去遵守,更要引导孩子去遵守。比如:早上8:50开校门,中午3:30开校门,为了孩子的安全,学校要求不得提前到校,家长就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激发学习愿望

开学前,家长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一般来说,入学愿望强烈的孩子,入学后学习比较主动,表现也比较好。所以,在这段时间,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带孩子了解学校、准备学习用具、给他讲少先队的故事,等等,不断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3、和老师及时沟通 和老师沟通的好处有很多:

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关注多了,小孩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老师很喜欢我,我肯定是很优秀的,我应该要表现更好,让老师表扬我。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是著名的“期待效应”。家庭教育可以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果各吹各的调,互相矛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思想混乱,让孩子无所适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在家看到的是一个孩子,老师在班级看到的是50多个孩子,50多个孩子必然存在差异,年龄越小的孩子差异越明显。家长、老师、孩子,三者之间就像三人绑起腿来竞走的游戏一样,做父母亲的如果不懂得协调配合的要领,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失掉许多求取进步的好机会。就事实来说,许多老师都有感受,那些对学校信任、热心与老师们合作协调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格外聪明用功,精明能干。

怎样和老师沟通才能最有效呢?

首先,家长要认真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者的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不当着孩子的面批评指责老师,你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微信或邮件的形式来联系。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德育处或教务处,尽量避免越级上访,害怕给孩子留阴影,影响他以后的学习生活。

其次,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那么我建议家长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前往,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再次,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也是沟通的重点。此外,孩子的自制力、依赖心、礼节以及和同学间相处的情形等问题,都应列入沟通范畴。

还有一个小的提醒,如果你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应该将自己的手机关闭。因为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孩子的,家长应该全心全意地开会,而不应常常被干扰,更不应该分散老师的精力。此时离场接电话更是你与老师沟通中的败笔。

一次培训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肯定有其顽皮或出现反复的现象,这个时候做家长的要有耐心,不要气馁,要坚持不懈,多表扬、多鼓励。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长、老师共同付出心力的结果;同时,家长的助力也可以激励老师无比的信心和无限的能量。

最后祝愿我们家、校合作共赢,让孩子们在二小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5年9月19日

2.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二

一、信息化校本培训过程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 一) 充分进行调查分析

要充分了解信息化校本培训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师生的建议,结合教师的培养、学校发展及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从自身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确定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整体方案,保证校本培训方案的科学可行。

( 二) 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信息化校本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将教师培养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专家,而是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整个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使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技能,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培训内容可安排为三大块:

其一,培养意识。根据调查发现,一般教师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但是,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课要让教师了解教育学理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树立自觉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

其二,普及技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教师操作计算机不够娴熟,不会独立开发教学课件,对多媒体设备也不够熟悉,更不能及时地解决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要把普及操作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便能在教学实践中即懂会用。

其三,提高能力。为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技术和应用两张皮的现象,培训应加强教学设计培训,加大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训练,即以课堂为阵地,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将信息化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逐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 三) 校本培训分时间阶段规划

培训分时间分阶段实施,可分为“动员和理论学习———普及———提高、实践———总结”各阶段。每一阶段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 四)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根据调查了解,该校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期到后期人数只有一半人,无法约束教师的行为,说明缺少有效的制约,培训是达不到效果的,会带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持久地展开培训工作,教师信息化水平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奖惩制度。

二、扎实有效地推进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

( 一) 做好培训前期动员及准备

在开展培训活动前,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和领导重视的环境,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提出培训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意义等,并对培训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宣布培训规章制度,通过这种形式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创设一种领导重视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氛围。同时,在培训开始,可组织教师观看案例视频和示范课,激发学习的欲望。

( 二) 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

1. 在普及基础性信息化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可采用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专题讲座,主要是聘请校外专家或由学校教师主讲,每个内容安排一个专题,教师可自主化学习,各取所需,选择听课。讲座内容应更多地作为载体向教师演绎和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知识,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打开通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通道,帮助他们建立整体的科学观和正确的方法论,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讲授内容要“少而精,要管用”。自主学习,可提供给教师学习资料或者是题目,让教师通过学习资料、网络资源、询问请教,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目标。鼓励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或教育教学论文,并对提交的论文开展校级论文评比活动,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作为年终考核或教师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在普及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课件制作能力方面。可采用集中培训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并不认同集中培训的方式,那是因为忽视了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自愿报名,分层教学。开办普及班和提高班,按需施教,项目引导,急用先学。可把培训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一边学习一边完成项目,助推培训效果。要提倡协作互助“一对一”“一对多”学习方式。还可组织教师计算机技能大赛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检验培训的成果。根据制度,给予不同的奖励,并与教师年终考核、职级评聘等挂钩。

3.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三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对教师的培训中,技术问题不是最主要的,解决观念问题才是首要。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困扰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要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校长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广大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是技术的骨干,还必须是教育的内行。

重庆市江津三口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2000年建成计算机教室,开始了计算机教学;2003年建成校园网,连通互联网,实现了“班班通”;2004年又增添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3”的设备设施。目前,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已处于本地区领先地位。为避免出现花钱搞摆设的尴尬局面,从2002年起,学校开展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

培训初期是单纯的技术技能培训,具体做法是:学校每天利用中午1个小时集中教师参加计算机学习,首先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然后组织学习与教学有关的应用软件。为了提高教师们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师提高技术技能,学校还举行了课件制作大赛和网页设计大赛。到2002年底,第一阶段的培训基本结束,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有了技术的支持仅仅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从2003年8月起,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重点转移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上来。这段时期的培训主要有:凡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全部要参加岗前培训,获得市教委颁发的合格证后,才可以上岗;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和教研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购买教育部制作的《走进新课程》教学光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此外,还对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作了硬性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1万字的读书笔记和3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或教育论文。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上示范课和研究课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一时期的培训,着重解决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随着校园网络工程的建成,许多教师还大胆尝试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大批教师也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成长起来。

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再次发生转移,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教师在“研中学”、在“学中研”,在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培训和提高的方式。围绕这一探索,开展了三个课题的研究:一是农村中学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下参与博客活动的行动研究;二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增强农村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研究;三是学科教学利用WebQuest和MinQuest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通过对课题的实践和探索,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4.家长学校培训会主持稿 篇四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周末,忙碌了一周的工作与学习,正是放松休息的时间,看到有这么多的家长能够不辞辛劳,利用休息时间到校聆听家庭教育讲座,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足以见得我们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关心。开学初,在学校与家长联席会议上,高年级的家委会会长提出了孩子大了,马上步入青春期,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感到非常的困惑,所以学校特意组织安排了这场题为“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南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郑虹老师,首先我大家做个介绍。

郑虹

5.信息技术培训报道稿 篇五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6月30日,井岗山小学组织全体领导、教师进行了一天的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由我校聘请的技术专家张老师负责,本次培训以白板使用技术与微课制作的有关操作技术内容为主。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认真倾听,开展跟踪式操作练习,特别是中年教师,普遍存在操作较不灵活等困难,但是,没有一个老师因此而请假的。

有的操作程序,年轻老师一看就能懂了,老年教师就要学上几遍才能掌握。

尽管如此,大家互助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次培训,解决了教师们平时在使用白板及使用、制作微课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收获多多。

参加培训的老师都认为这样的培训活动讲实效,有效果,收益很大。

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化技能应用水平,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尽快掌握这些技术,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使井岗山小学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培训报道稿: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报道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月6日,实验小学组织全体领导、教师利用教研时间在信息技术教室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由我校网管员范极明老师负责,本次培训以白板使用技术与 PPT课件制作的有关操作技术内容为主。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认真倾听,开展跟踪式操作练习,特别是中年教师,普遍存在操作较不灵活等困难,但是,没有一个老师因此而请假的。

有的操作程序,年轻老师一看就能懂了,老年教师就要学上几遍才能掌握。

尽管如此,大家互助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次培训,解决了教师们平时在使用白板及使用、制作PPT课件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收获多多。

参加培训的老师都认为这样的培训活动讲实效,有效果,收益很大。

6.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六

5月19日中午1:00,我院教务处组织召开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交流会。学院副院长XX出席了会议,教务处、评建办、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及各系(部)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附中副科及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参加20四川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9名教师代表作汇报交流:XX、XX两位老师较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理念;胡仕姣老师就翻转课堂和微课、幕课进行了讲解和演示;XX、XX老师主要围绕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平台的.搭建谈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XX、XX、XX、XX四位老师将自己对教学设计新的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XX副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肯定了老师们的培训汇报,肯定了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活动和教学作风,并表示学院已经开始启动幕课项目,今后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希望老师们能延续评估奋进之风,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带入课堂,并借助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步,共同推动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7.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七

关键词:序列模式挖掘,培训学校管理系统,学员选课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的数据分析、预测和知识提取中。一个序列模式的例子是“两年前购买了惠普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很可能在今年添购内存条”。由于很多商业交易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 在针对目标市场、客户吸引等的数据分析中, 序列模式挖掘有着重要的用途。

1 序列模式挖掘相关概念

项集的有序排列组成了一个序列, 可以表示成{s1, s2, ..., sn}, 这里的sj就是一个项集, 同样sj也称为是序列的一个元素。一个序列中包含项的个数, 称之为该序列的长度, 长度为k的序列称为k阶序列。给定两个序列A=<α1, α2, ..., αm>和B=<β1, β2, ..., βn>, m≤n, 如果存在一组整数i1

序列S的支持数是数据库中支持S的用户数, 记为support (S) 。S的支持度等于支持数与数据库中的用户总数之比。支持阈值表示项集或序列在统计意义上的最低重要性, 如果系统数据库的用户数是固定的, 可以用最小支持数minsup_count来代替支持阈值。序列S的支持数如果不小于支持度, 即support (S) ≥minsup_count, 并且S不是其他任何序列的子序列, 那么序列S就称作是在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模式。序列模式挖掘就是找出所有的频繁子序列, 即该子序列在序列集中的出现频率不低于给定的最小支持度阈值。

2 学员选课序列模式挖掘过程

学员选课序列模式挖掘的过程可以分为选课事务集的提取、调用相关算法进行序列模式挖掘和学员选课模式分析三个阶段。其中, 选课事务数据的提取是结果分析和序列模式挖掘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培训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学员信息、课程信息和选课关系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供数据挖掘使用的选课事务集;选择合适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从选课事务集中发现频繁序列模式是序列模式挖掘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挖掘结果的基础上, 进行学员选课模式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学员选择课程的实用模式和一般规律, 指导培训机构针对潜在客户推广培训课程。

2.1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工作是保证数据挖掘成功的先决条件, 主要完成收集原始数据, 并对其进行预处理从而得到序列数据库的工作。在学员选课序列模式分析中, 所有课程对象的集合记为I={i1, i2, …, in}, 集合I中的项目ij (1≤j≤n) 为培训学校开设的课程名称。设T为学员选课事务, 记为, 其中, Tid是事务标识, Uid是学员标识, s是某个时间学员所选择的培训课程集合, 称为事务集, date指事务的时间, 即开课时间。这里把每个学员按时间顺序参加的所有培训课程作为一个序列。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对学员选课的原始事务数据进行转换, 把具有相同学员标识的选课事务按时间进行排序, 就可得到事务集序列, 进而得到一个序列数据库, 在这个序列数据库上便可以进行序列模式挖掘。例如, 序列S=为学员选课事务集序列, 那么, S中的所有事务必然具有相同的Uid, 并且si (1≤i≤k) 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学员选课序列模式挖掘的任务, 就是从选课事务序列S中, 找出学员选课一般规律的频繁序列模式。

培训管理系统中包括了学员信息、合同信息和合同课程信息等。存储这些信息的数据库表字段比较多, 数据量比较庞大, 很多属性与序列模式挖掘无关, 我们只需抽取与挖掘事务集S相关的属性, 主要包括学员id、学员所选课程和开课时间。由此, 我们首先根据学员id从合同信息表中查询该学员签署的合同id, 然后再由合同id从合同课程信息表中查询出该合同所包含的课程信息, 也即是当前学员的选课信息。可以在数据库中新建一张“学生选课信息表”, 将上述操作得到的查询结果存储在该表中。接下来, 将“学生选课信息表”转换生成序列数据库S, 序列数据库S中的记录将作为序列模式挖掘的输入。表1即为在“学员所选课程”属性层次上生成的序列数据库。

表中的“学员标识 (Uid) ”字段是学员的编号标识, 字段“学员选课序列”给出了按开课时间顺序生成的学员选课序列, 序列中的项目集是对应于某个合同id的课程选择内容。例如, 项目集 (数学, 语文, 英语) 是id号为0256的学员签署的某个合同中所包含的课程集合, 项目集中每个项目的排列顺序跟“学生选课信息表”中的原始数据相同。

2.2 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在培训管理系统中, 我们采用Prefix Span (Prefix-Projected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算法进行序列模式的挖掘。Prefix Span算法可以发现数据库中用户序列支持的所有频繁序列, 并且能极大地减小在生成候选序列时的系统开销;更重要的是, 该算法利用投影将原数据库进行分割的方式, 使得挖掘数据库序列模式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因此, Prefix Span算法以其在性能及效率等方面的优势通常作为对大型序列数据库进行序列模式挖掘的首选算法。

现将Prefix Span算法中用到的一些概念描述如下。

给定两个序列α=, β=, m≤n, 如果有bi=ai, bm⊆am (i≤m-1) , 并且所有在 (am-bm) 的连续项在am中都是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的, 那么我们就称β是α的一个前缀。

给定序列α和β, 当且仅当β是α的一个前缀, α′是α的一个子序列且也满足以β为前缀, 而且对α′而言不存在超序列α′也是α的子序列且也以β为前缀。此时就称序列α′是序列α以β为前缀的投影。

序列α关于子序列β=的投影为α′=, 并且m≤n, 则序列α关于子序列β的后缀为, 其中am″= (am-am′) 。

Prefix Span算法是一个基于模式增长的算法, 与那些基于优先级的传统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不同, 该算法没有产生任何无用的序列, 而只是记录下了原始数据库1-项集的频率。当最小支持度减小的时候, 频繁的序列就会呈指数级的增长, 而基于最优化的算法会花费大量呈指数增长的时间去处理一个较小的数据库。Prefix Span算法从较短的连续项中产生序列模式的增长很少, 在投影数据库中, 它不用生成候选序列, 也不用判断是否有候选序列的存在, 并且投影数据库比原始数据库规模更小, 原因在于只有那些有着连续前缀的后缀子序列才能投影到投影数据库。

给定序列数据库S和最小支持度阈值min_sup, Prefix Span算法的伪代码描述如下。其中, α为一个序列模式, 初始值为<>;l为α的长度, 初始值为0;S|α是α在序列数据库S上的投影。

输入:学员选课事务序列数据库S;最小支持度阈值min_sup。

输出:S中所有频繁序列L。

方法:

Prefix Span (α, l, S|α) {//执行该算法时调用Prefix Span (<>, 0, S)

扫描S|α一次;

找到一组长度为1的序列, 如果其中某个序列β是频繁的, 则加入到长度为1的频繁序列集合B;

foreachβ∈B:B对α做序列/项集扩展形成序列α′, 将α′加入序列L, 输出α′;

foreachα′:建立其投影数据库S|α′, call Prefix Span (α′, l+1, S|α′) ;

}

3 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收集了培训学校管理系统中3208名学员在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的选课信息。将表1中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序列数据库S作为输入数据, 并选定最小支持度min_sup为50%, 执行Prefix Span算法得到的序列模式有< (数学, 语文) (奥数, 英语) >、< (数学, 语文) (书法, 美术) >、< (数学, 英语) (作文) >等。对以上序列模式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下面的三条结论:参加二年级同步班数学、语文课程的学员, 大部分在暑假选报了奥数和英语的提高班;参加二年级同步班数学、语文课程的学员, 多半在暑假选择了书法和美术兴趣班;参加三年级同步班数学、英语班的学员, 大部分在暑假选报了作文提高班。

由上面的实验结果, 采用序列模式挖掘从培训学校学员选课信息中挖掘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选择课程的规律, 对于培训学校来说, 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 通过挖掘出在校学生某个学习阶段的选课序列规律, 可以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 使学生了解到本阶段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具体知识, 先后学习哪些相关课程, 以及提前学习哪些课程能够帮助他们进行预习, 从而更好地为新学期即将开设的课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 培训学校参考挖掘得到的大多数学员的选课序列模式,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例如, 将序列模式中的课程打成课程包进行促销;针对二年级参加同步班的学员, 采用宣传或短信推送等方式推广提高班、兴趣班课程等。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采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用以发现培训学校管理系统的学员课程选择事务中隐含的选课模式和规律的具体思路。实践证明, 通过序列模式挖掘得到的学员选课序列, 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和内容的有效参考, 培训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选课序列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培训课程的营销。

参考文献

[1]Agrawal R, Srikant R.Mining Sequential Patterns:Generalizations and Performance Improvments[C]//Proc, 5thInt, Conf,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EDBT) , Avignon, France, March.1996:3-17.

[2]Pang-Ning Tan, SteinBach M, Kumar V.数据挖掘导论[M].范明, 范宏建,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8.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八

11月16—17日,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省级技术保障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校安办)成员、各省校安办工作人员、省教育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企业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多次强调“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要求“一定要花大力气把它做好”。全国校安办主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数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门对系统的开发进行研究,亲自协调有关单位的工作。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此专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的开发班子负责此项工作。为满足校舍安全工程的需要,全国校安办领导要求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近半年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天天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在对系统功能需求、指标需求、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已开始在北京、辽宁、吉林三地进行试点。

培训班上,全国校安办成员、教育部基础一司副巡视员杜柯伟同志传达了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相关准备工作及省级技术保障相关培训工作的精神,并对全面理解和建立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要求相关人员要提高认识,把握工作目标;完善省级系统技术保障方案,继续做好系统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落实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所需经费;按要求做好校舍信息采集工作,及时报送和更新数据;建立保障系统运行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开展调研,制订各省地市、区县、学校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全国校安办成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同志从系统概要、系统建设实施计划、省市条件保障要求等方面介绍了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

他指出,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搭建统一的全国中小学校舍管理平台,为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校舍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系统体系结构可概括为“四级校舍数据中心,五级校舍应用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进行。

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五大子系统之一,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系统功能方面,将采用三维遥感地理信息技术、GPS技术等最先进、最可靠的技术,实现校舍档案管理功能、校舍安全工程管理功能、校舍安全监控功能、分级动态管理功能、基础信息更新功能、汇总分析判断功能等。目前已完成一期开发和测试的全部工作,2009年12月在全国布置,2010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运行。

IBM、惠普、SUN、华三、天融信、锐捷、绿盟、富士通、曙光、思科、甲骨文、联想、浪潮、红旗等有关企业在本次培训班上就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方案,介绍了与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咨询。

9.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篇九

首先,分管副校长汪xx、教导处主任王xx分别带领大家学习了《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学习认证指南》、《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示范(试行)》这两份文件。

接着,葛xx老师就如何使用录屏软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在最后的交流环节,老师们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整场培训活动气氛热烈。而在此之前,该校教导处还针对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微能力点的.作业提交等老师关心的问题也进行了多轮培训。每次培训老师们都非常认真,积极做好相关笔记,尤其对推荐使用的一些信息技术软件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平时不断加以实践与应用。

10.学校信息技术2.0培训研修总结 篇十

谢庆辉副校长主持线下集中培训开班仪式。

培训会议上,谢庆辉副校长明确信息技术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即将开始校本考核,必须重视加强能力点的实践应用,明确考核标准要求,着手考核材料的准备,确保考核通过。

湖南省信息技术2.0省级考核专家、湖南省教师培训师、娄底市信息技术融合团队核心成员、市师资培训中心工会主席毛新琼专家阐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策略。

她从三个方面集中给我们阐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策略:

1、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时代背景;

2、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组织架构;

3、能力点考核规范解读及考核流程介绍。

本校信息技术培训团队教师答疑解惑。

娄底七小信息技术融合团队在组长曾季春的带领下,2名培训教师王文娟老师和周念老师,根据我校老师实际情况,从20个能力点中选择了6个能力点对我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他们各有所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运用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问卷星、贝壳网等软件对学情分析、设计与实施、系统运用、网络教研四个维度的6个能力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现场操作演示,对每个能力点的考核要求、考核类型和实际操作进行了剖析和解读。整个培训充分发挥了教育信息化备授课教学软件、学生评价系统等功能,教授大家改进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与学,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软件操作能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2.0省级测评专家,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评委李瑛老师就能力点4、11、16为老师们进行解读和案例分析。

3月22日下午,准备充分的李老师,为大家清晰解读能力点,指导方法简明扼要,举例说明典型且可借鉴,实操性强,为需要评优的老师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信息技术2.0省级考核专家、娄底市信息技术融合团队成员初鑫老师解读了能力点5、8、10的考核规则,进行了案例分析。

初老师授课内容娴熟,能力点解读通俗易懂,所举实例指导性强,化繁为简,切中要害,听课老师豁然开朗。

11.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十一

一、信息化建设历史回顾

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示范工程启动,昆明理工大学是当年连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100所高校之一。1995年,我校校园网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率先在云南省高校中实现了校园网与CERNET和INTERNET连通。

1999年,校园网二期建设工程启动,重点建设了连接三校区校园网的主干光缆工程等网络基础设施。至工程完工,我校三校区校园网络得以高速连接,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开展、资源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年学校启动了校园网三期工程建设,校园网覆盖全校所有建筑物,积极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校园网基础网络设施基本完善的状况下,学校适时启动了信息化应用建设。2004年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启动。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程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进行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和推广。同时,组建了由省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我校信息化应用建设的思路是:抓关键应用,以点带面,提升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工程进行了学校人、财、物基本信息的整合,重点完成了人、财、物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主要应用系统实现了统一平台和资源共享,基本解决了制约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建设和完善了教学、科研、学工、财务、人事、资产等一大批应用管理系统,以重点、关键应用带动其他应用的建设,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呈贡新校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列为我校新校区建设的五个目标之一。在新校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学校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打造坚实的适应“百年昆工”发展需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环境。

围绕省委、省政府2008年昆明理工大学入驻呈贡大学城的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2008年9月,我校2008级5500余名新生如期入驻呈贡校区,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对我校的建设要求。借助校园网高速基础平台,学校信息化各项应用全部延伸至新校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多校区办公、教学、管理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下一步校园网运用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9年底,我校校园网总信息点近64000个,光缆160余公里,校园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规模在云南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经验与思考

信息化建设难点及重点不在于技术,而是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的转变。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推广,势必对传统管理模式和观念有比较大的冲击,是以信息化应用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还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主导信息化的建设,或者两者如何较好地搭接,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各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服从整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政。

12.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稿 篇十二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现状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查阅的方式来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培训情况、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情况以及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 目前小学教师在近三年来参加的培训次数主要在1次左右, 占到了34. 12%, 3次左右的只有13. 34%, 而有一半以上的教师1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也没有。这就说明, 大部分的教师没有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过程, 而有少部分的教师存在着多次培训的现象。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 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有30%以上的教师会经常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 而有80%以上的教师平日会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教学学科有关的资源, 有35%以上的教师会经常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来开展教学。但是同时也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需要有硬件条件的支撑, 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所配备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是不足的, 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教师在60%以上。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普遍不高, 有70%以上的教师反映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时候, 最主要的困难是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其次,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较低。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仅仅局限于office软件, 而对视频、动画编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却很少, 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再次, 教师的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比较弱。有60%以上的教师反映自己不能完整制作课件, 而是利用别人的电子课件来进行上课, 而从来没有制作过课件的教师占到了10%。最后, 教师反映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程度较低。因此教师就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案例, 迫切需要专业化的指导。

4.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需求

(1)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有13%的教师想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的培训, 有59%的教师反映希望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及课件制作”这方面的培训, 而有36%的教师反映希望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技术”的培训。这说明, 目前教师主要希望的是进行技能方法类的培训。

(2) 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48%的教师希望有一级教师对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进行培训, 而有45%的教师希望基于互动式课堂来进行案例培训, 而27%的教师反映希望基于教研活动来进行分散式培训。这说明目前教师希望以应用培训、案例分析以及研训结合为主要培训方式, 注重培训过程实践互动性, 并且不拘泥于一种培训模式, 希望能够开展混合式的培训过程。

(3) 对培训资源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61%的教师反映在教学中缺少信息技术应用软件, 而有64%的教师认为希望能够方便下载教学资源包, 有65%的教师反映希望有信息技术和学科整个的案例资源。这说明, 目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是集中在个性化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资料上, 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开展移动学习。

(4) 对培训保障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有4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能够配备信息化硬件设备, 比如电脑等, 有52%的教师反映希望在课件制作中能够有专业化的指导。因此就需要教育部、学校能够尽快落实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备, 确保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能够顺利进行。

二、开展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建议

1.优化培训理念

在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的时候, 应该树立 “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学科与技能衔接”的意识, 注重教学骨干在培训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落实好培训的方案。

2.完善项目设置

小学信息技能培训的过程中,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项目:首先, 进行全员培训, 保证培训的人数应该在总教师人数的20%以上。农村小学应该由省教育部提供资金支持, 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其次, 注重教师的骨干专项培训。主要是对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以及教研骨干进行培训。

3.确立目标内容

在培训的过程, 需要准确定位培训的目标“,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培训中,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培训:首先是学用。需要教师学会对信息技术常识、基本信息技术软件 (office、概念图以及博客等) 、学会应用多媒体资源库、对素材进行分类整体、精确查找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软件下载、进行文件存储等;其次是会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以及获取教学资源;最后是善用。主要是从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获取、教学活动设计等。 此外, 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项培训过程,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典型案例分析等。

4.改善模式方法

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 主要是以混合式培训模式为主, 这就需要强调情境体验。一方面是以网络为载体来进行专项培训, 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观念概念和能力的提升, 注重返岗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开展全员培训。在全员培训中需要将网上学习和网下实践结合起来, 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推动移动式的学习方式, 测评过程也是注重网络测评和实践测评的结合。此外, 还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自学, 在网络平台中, 教师会将自己困惑写出来, 由指导团队来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网络条件不发达的偏远地区, 就可以由县级教师来开展送培送教活动。

综上所述, 尽管说小学教师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 但是只要合理设计培训课程, 扩大培训范围, 注重技能的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就能够逐渐得到提升。

摘要:在对小学教师技能提升的培训课程中, 教育部开始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将知识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本文在论述中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的现状, 然后提出了一些强化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师,应用能力,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余雅丽.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设计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张屹, 马静思, 周平红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 .

上一篇:赞美化学老师的颁奖词下一篇:师范学生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