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做假账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4-11-02

会计人员做假账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

1.会计人员做假账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一

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双重属性,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是公司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以及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现象也是很明显的,也成为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

(一)会计人员判断失误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不实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主要有以下特点: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容易发现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并非会计人员主观故意,而是一种岗位失职行为。会计信息不实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但对社会来说仍具有其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人员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伪造变更记录和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不易被发现和查处。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人员及有关当事人的主观故意,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信息造假不能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将真实信息隐瞒或篡改,对社会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

(三)会计人员核算不实

一些企业或单位在资产核算过程中,为了偷税漏税和躲避银行债务,不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而是想方设法少记、漏记收入,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以减少缴纳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的数额;还有一些企业或单位领导,为了追求政绩,增加个人的业绩,在会计核算中,成本或折旧费用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有的无视国家规定,从本企业甚至从个人小团体利益出发,任意扩大成本、费用,隐藏收入,偷漏税收。

二、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后生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同样会计要素的判断,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账务处理上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一些专业水平转低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职业水平的局限性,素质、技能较低不可避免地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致使会计信息不实。

(二)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三)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薄弱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最根本的原因。笔者前几年一直从事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及财务咨询工作。工作中发现,不少单位一把手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以减员增效为借日,任意减少财务人员数量,造成不相容的职位由同一人兼任的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现象。

三、提高会计人员信用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是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二是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三是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四是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

(二)加大执法力度,净化会计信息的需求环境

我国虚假会计信息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的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会计规范建设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应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

2.会计人员做假账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二

关键词:会计,假账成因,职业道德,措施

当前会计行业及会计相关行业的监督标准及力度不一样甚至不完善,其功能相互交错从而在整体上削减了监督的效果。

1 分析做假账的成因

1.1 服从领导,被动做假账

当今社会的经济领域中,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与其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也就是说,领导有绝对的管理权力。某些单位的领导为了政绩常常会向会计施加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触犯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一旦扩大而没有被及时制止,将会直接呈现虚假的账目。

1.2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上的错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斐然政绩而搞花架子,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强迫企业编造虚假会计报表。

1.3 会计行业人员的道德缺失

社会上有些会计从业人员被个人利益蒙蔽了心,利用职权大肆贪污腐败、动用公款并且弄虚作假。

1.4 法律认识不强

有的会计从事人员不求上进,不仅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也不刻苦钻研自己业务,造成了个人对企业业务知识的匮乏,对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

2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总和,是会计从事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调整会计从事人员与国家、与不同利益群体和会计从事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称,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会计从事人员意志力和责任感的具体需求,而不是会计从事人员个人行为和意志的要求。是以或多或少的牺牲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小利益为前提,以呈现整体利益的大原则和正确规范为道德标准尺度,来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利益和职业的整体利益之间相互冲突的矛盾;是经过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管理体制的设置、法律及制度的安排、职业良心的建立及道德底线的约束、职业责任的规范及自我评价等手段而实现会计行业整体的大利益需求的一种运行的状态。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是一种不排斥他律的,而且要尽可能发挥他律职能作用的自律机制,这才是一种健全的、完整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

3 防治做假账的措施

3.1 依法治理,防患未然

在会计行业的监督管理方面,新《会计法》中明确指出并规定了会计行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内容。

A.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核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等应该明确权限,并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B.对外部的重大财产投资、处置、调度或者以其他形式的经济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连坐、相互看管;

C.组织程序、财产清理范围应该明文规定正确行事;

D.对于会计从事人员的资料要进行定期、定时的审核、审计,程序明确,不模糊。

3.2 若有造假、追查到底

根据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只要单位负责人对自己单位的会计工作有所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办法和对其自身不断完善,不再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那么做假账的人就会少。

3.3 原始审核,源头防治

在经济活动中,非法获取或是伪造、乱编、篡改而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改变这个现象只有从根部开始治理,从原始凭证抓起。从根部入手,对于真实、合法但是不完整的退回原籍,由相关部门重新填写,再办理正式的会计手续。

3.4 建立体系,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办公中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实施的方法程序,并进行规范的控制体系。控制体系内容的制定要坚持行而广、法而严、无漏洞、无空隙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记录不完整、统计不全面等行为。内部控制体系是遏制作假行为的重要约束工具和主要手段。

3.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篇三

【关键词】 会计人员;做假账;探析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存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诚信”的体现。如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我国会计界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只有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

一、会计人员作假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职业道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由于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极少数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为谋取个人利益,做出了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个别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等,主要原因是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最终以身试法。

2.业务因循守旧。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同时思想僵化,默守陈规,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由于他们不能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学知识,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长期停留在一定的层次上,致使会计工作无法按照新规定正常开展。

(二)客观原因

1.屈从压力作假。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完成一定经济任务,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致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否则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丢掉工作,因此,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如国内闻名的“红光实业”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2.管理观念错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下级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监督机制不完善。当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抵触时,企业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而且目前会计、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迫于各种压力,单位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会计造假。

二、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对策分析

(一)从源头抓起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据。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会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依据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二)强化监管力度

在健全单位约束机制的同时,加大财政部门和其它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为防假、治假,新《会计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新《会计法》第5条第1款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第27条第1款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在会计监督方面,第27条明确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并且明确造假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同时还加大制裁力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还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的出台,将会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遏止造假行为。

(三)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1.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建立与本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总会计师。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准入标准。

2.应把在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

3.加大宣传引导,扩大监督范围。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正反面典型,披露失信违法典型,加大监督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彻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同时还必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各种措施“齐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会计诚信的建设需要每一位会计人员身体力行,也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现阶段国内采用的控制措施,未必又适用下一个时期,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完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其不足之处,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我坚信通过全社会常抓不懈、不断完善,会计人员造假问题将会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刘玉泉.《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02年

[2]杨春平.《会计法律与职业规范论》.法律出版社,2005-01

[3]《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孙茂竹.《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4.企业人员流失分析及对策 篇四

影响企业人员流失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发展前景。其实有很多员工都愿意和企业共同发展,也有很多人在选择公司时,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对员工而言,企业就是员工的依靠,是生活和物质的保障,同时也是自己施展的舞台,因此,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好坏就极为重要,企业的发展前景就好像是队伍 最前面的旗帜,起到定方向、激励和领导的作用。如果企业的发展目标很清晰,每个阶段的发展步骤很有计划,而且这些都很明确很清晰地告诉员工,让员工坚信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们所在的企业是很有发展空间的,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会带来他们个人的发展。因此,员工才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奋斗,前途是光明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一旦让员工觉得公司的前景一片渺茫的时候,就是员工对公司丧失信心的时候,人心就开始不稳。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人员流失的关键因素,一个员工在试用期内离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其实企业文化的范围是很广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主要包含:领导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环境、企业形成的文化习性等等。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3、员工个人的成就感;包括: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受重视的程度等等,福利待遇是个硬性指标,也是很多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发展空间是指该员工在企 业里的发展机会、晋升空间都是影响员工流失的重要因素。受重视的程度:很多员工都希望企业很重视自己,也许领导的一个日常问候、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次认同都会使员工受到极大的鼓舞,反之,如果员工在企业里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他的工作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员工在企业里受重视的程度也是员工流失的重要因素;

4、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但你的规章是否完善,你的工作流程是否合理都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一定要把我们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再仔细看看,是否合理;工作流程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定期、不定期的及时修订完善工作流程,直到该流程非常合理、非常的完善;岗位职责的 清晰同时也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当然,影响员工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上四个方面是影响我们每个企业人员流失的重要因素;西方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守钱为下策,守事为中策,守人为上策,认为要成就一流的事业,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国内呢?很多企业到现在还抱着这种思想:反正人员流失很快,你走了,自 然有其他人会进来,我用不着花大力气在“人”身上。素不知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企业陷入人员流失加速、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

据一项调查表明,用13个问题对100位普通员工的流失原因调查,发现员工最注重的是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其次是收入水平是否提高、工作现状是否愉快等。这13个问题是:

1、员工在企业是否受到尊重

2、对工作性质是否有兴趣

3、作出的成绩是否得到上级的肯定

4、员工在企业中是否得到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5、上级是否愿意听取员工的建议

6、在岗位中是否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才干

7、上级是否注重员工的工作成绩

8、员工的主管是否有能力

9、本职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

10、上下级意见是否能够充分的沟通,能清楚企业发展计划

11、工作是否有保证

12、待遇是否优厚 13、福利是否好

其实员工除了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外,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企业在留人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和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追求。

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流动会增加企业的活力,新的员工的到来都会有一种冲劲,对表现不优秀的员工而言我们的创新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得到了提高;但是,过大的人才流动会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危机;

不利的影响:用工成本的增加,包括招聘、培训和生产效率降低的显性成本的增加,还有企业声望降低、低落的员工士气、工作流程的中断、低客户满意度等隐性成本。

如何降低人员的流失,是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谈几点建议:

1、薪资福利的调整;这点相信大家都有共识,这里谈的并不是说我们的薪资福利都要调整、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查我们企业的薪资水平在同行业所处的位置,达到同行平均水平的薪资是员工的保障,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并可以在薪资的支付方式上有所变化,实现薪资效能最大化,淡化保健性因素(或称维护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增强激励性因素(如奖金、物质奖励、股份、培训等)。另外,我们在设计公司的福利时,一定要多和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对福利项目的认可,要对症下药,否则,再多的福利,也会起不到作用。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 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而且 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声望。强制性福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和企业自行设计的福利(如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旅游、服装、误餐补助或免费工作餐、健康检查、俱乐部会费、提供住房或购房支持计划、提供公车或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特殊津贴、带薪假期等)并重,员工有时会把这些福利折算成收入,用以比较企业是否具有物质吸引力。

2、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众所周知的马斯洛(Maslow)需求五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 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工资低的公司,即使企业文化搞得再好,也难留人。对高层次人才,工资较高但如果缺少培训和发展机会,仍 然缺乏吸引力。

3、重视对团队的奖励

尽管从激励效果来看,奖励团队比奖励个人的效果要弱,但为了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导致出现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建立团队奖励计划。有些成功企业,用在奖励团队方面的资金往往占到员工收入的很大比重。对优秀团队的考核标准和奖励标准,要事先定义 清楚并保证团队成员都能理解。

具体的奖励分配形式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以节约成本为基础的奖励,比如斯坎伦计划,将员工节约的成本乘以一定的百分比,奖励给员工所在团队。另一类是以 分享利润为基础的奖励,它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分红的方式。第三类是在工资总额中拿出一部分设定为奖励基金,根据团队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文化的倡导方向设定 考核和评选标准进行奖励。

4、厚待高层员工和核心员工

根据80/20原则,企业里的20%的员工创造80%的财富,那么这20%的员工对企业而言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企业要重点留住这20%的员工。

5、招聘和现实工作的对应性与预估性

在人员招聘时考虑招聘渠道、公司现在的组织架构以及未来可能的组织架构、现实工作的对应性等。

6、将绩效管理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将工作态度、表现和绩效与个人薪资、职位提升挂钩,成正比关系。7、培训

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培训作为员工的一项福利,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发展,通过培训来建立学习型企业。

8、提供员工喜欢的工作环境

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氛围、工作空间、员工关系等,能让员工心情舒畅,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供员工喜欢的工作环境,则不仅仅是好的,是更好的,是符合员工心意的人性化工作环境,对工作的节奏是起正效应的。

9、进行有技巧的离职面谈

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10、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5.会计人员做假账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五

锐器损伤及其相关的侵害已成为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1]。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2]。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3]。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使护理人员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使护理人员有效避免锐器伤,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人员发生的35例锐器损伤进行整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35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损伤人员分布在急诊科、新生儿科、儿科、妇科等10个科室。

1.2 方法:分析锐器损伤人员的科室分布、发生环节、原因、受伤部位、损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锐器损伤后心理状态,损伤人员所接触到感染源及临床检验结果。结 果

2.1 35例锐器伤者的科室分布,见表1。

表1 35例锐器伤者的科室分布 略

2.2 35例锐器伤发生的环节,见表2。

表2 35例锐器损伤发生的环节 略

2.3 35例锐器伤发生的部位,有3例损伤部位是手,而且左手损伤占的比例最大,见表3。

表3 35例锐器伤发生的部位 略

2.4 35例锐器损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所有被锐器伤的护士均能执行医院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流程,见表4。

表4 35例锐器损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 略

2.5 35例锐器损伤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发生锐器伤后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感染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35例被锐器伤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见表5。

表5 35例锐器损伤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 略

2.6 35例锐器损伤者接触的感染源,见表6。

表6 35例锐器损伤者接触的感染源 略讨 论

3.1 在我国临床护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操作,护士接触医疗锐器、注射器、输液器的机会最多,被刺伤的潜在风险随时存在[4]。美国护士Lisa.M.Black因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经历深深地告诫我们:在医院,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而且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频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5]。从表1可以看出35例锐器损伤主要分布在急诊科(26%)、新生儿科(20%),其次为儿科(8%)、供应室(8%)。在锐器损伤发生环节,主要发生在护士拔输液针被针扎伤手指(31%)、抽血时被针头误伤手指或接触病人的血液(28%)。分析原因,由于我院急诊科要负责每天门诊的各种注射、抽血等处置工作,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新生儿科主要是住院病人,平均每天住院病人在60~70人左右,发生锐器伤的机率高,所以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职业损害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者应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力资源合理、科学的开发,减少职业紧张,增加护理人员抗御职业紧张的能力。我院护理部已成立各科室护理人员应急预案,在任何一个科室忙时,随时启动应急预案,支援工作忙的科室,这样可减少由于工作忙而致锐器伤的发生率。本组35例锐器损伤中,在急诊科的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及拔输液时扎伤手指;在新生儿科主要在给病人拔除静脉留置针时;在供应室的3例个案中,均为器械分类,由于使用科室把尖的器械与普通器械混放,用后的缝合针没及时拔除仍夹在持针钳上,造成供应室人员损伤,经过与使用科室沟通,要求使用科室处理好用后的器械,06年供应室人员未出现损伤情况。护理人员在成长过程中专业能力逐渐成熟,角色逐渐完善,工作内容增多,她们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工作上,对于治疗后的拔针,尖锐物用后处理则是习惯性去做,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纠正护理操作中的不良习惯,据报道如美国CSC早在1987年的全面性防护措施就指出: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强调接触到病人体液、血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果1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是可减少50%以上。我院要求护士在采血时要戴手套,并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通预防”和“标准预防”的策略。[!--empirenews.page--] 3.2 感染血液疾病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从表6可以看出,护士锐器损伤所接触的感染源主要是HBV(43%)、HCV(17%)、HIV抗体(+)(3%)、梅毒(3%)、不详感染源(34%)。我们了解到不详感染源当中绝大部分是门诊注射室的病人。由于感染源不详,这样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我院在2005年已建立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流程,严格上报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min,用0.5%碘伏局部消毒伤口,立即报告护长及院感科人员,并在专用登记本上登记。受伤医务人员血液检测流程:病人抗体阴性,医务人员阳性,不需处理;医务人员没有抗体的,24h内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到院感办进行登记,上报,急查并定期抽血查HIV抗体。从表中可以看到护理人被锐器损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均为100%。在35例锐器伤中,由于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在随访的过程中未发现有被感染的工作人员。

3.3 锐器损伤发生后,操作者往往精神紧张,心理恐惧,也影响工作情绪。因为发生锐器伤后,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感染各种血液性疾病,从表5可以看到57%护士会感到害怕,14%护士会感到恐惧,加强意外伤害知识的普及,可以减轻意外伤害后的心理压力。我院对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把锐器损伤的应急处理流程作为入科教育的内容之一,每季的院感查房会抽查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流程的掌握程度。目的是使广大护理人员掌握全面性防护的内容和基本原理,锐器伤伤后能引起哪些血源性疾病,正确操作,树立全面防护的意识,建立支持系统,给予心理咨询以及缓解心理压力。

3.4 锐器刺伤知识的普及使医护人员对职业伤害有了认识。本组35例报道中,2005年20例,2006年15例,锐器损伤的例数在减少,这是因为我院从2005年开始使用锐利盒,严格了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但仍有部分人对锐器刺伤麻痹大意,对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所以应从医学教学及课程设置方面增加职业防护教育内容,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防护措施。

上一篇:让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绽放异彩下一篇:数学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