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安全生产汇报

2024-10-11

2007安全生产汇报(精选8篇)

1.2007安全生产汇报 篇一

XX镇“两节”期间及食品药品行业安全生

产工作汇报

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指标,狠抓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保证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按照上级工作安排,现将今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周密安排

我镇年初召开了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排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重点部署隐患排查工作,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发放到各职能部门及行政村,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各村干部做好本村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场所的摸排工作,确保各类隐患及时排除,顺利完成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召开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围绕“百日攻坚行动”,及时传达县安委办的工作要求,做好全镇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月工作及安全生产月的检查工作,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工作。

二、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在安全生产的各个阶段,在主要路口及沿公路的村庄悬挂安全生产标语条幅,并录制农村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舆论和群众监督力度。同时,加大重大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案件曝光的力度,对社会影响较大、性质严重的案例及时进行曝光。发放安全生产隐患教育教材,通过反面教材实例的教育,让企业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安监站工作人员在入企业检查过程中,还要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做到宣传到位,讲解到点。加大舆论和群众监督力度,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曝光非法违法企业,为我镇生产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三、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落实整改效果

按照县安委办的工作安排,我镇结合“百日攻坚行动”要求,认真做好六大整治工作。

一是“两节”“G20”及中秋期间的整治工作。春节期间集中对烟花爆竹销售点进行了排查整治,张贴标语,印发告知书,强化安全意识,确保“两节”期间无一起因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G20”期间提前搞好安排部署,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动员镇包村干部每天入村督导安全生产工作。镇安监站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由专人对镇内相关企业及个体户进行了统一排查。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消防安全设施、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等不符合相关规定,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针对联合检查不达标的企业,下达了关停整改通知,责令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对照检查结果进行逐条整改。中秋节前,对镇内重点企业进行了再次检查。

二是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工作。开展全镇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工作,对镇内企业进行逐一隐患排查,查出一处,整改一处,并将查出隐患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测名单,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整改到位,无新隐患出现,将事故隐患彻底清除,确保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

三是液化气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对镇内液化气销售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纸箱厂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共抽查企业10家。对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不定期抽查,确保企业整改到位,不遗留安全隐患问题。

四是做好涉粉尘企业专项整治工作。2014年江苏昆山爆炸事故发生后,我镇吸取昆山粉尘爆炸的教训,对镇内涉粉尘企业进行了再次摸排,并组织工作人员按照隐患排查表深入涉粉尘作业的企业及个体户进行全面检查,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一律停业整顿。

五是集中对食品摊点现场制售、食品流通和农村大棚聚餐、食品小摊点脏乱差,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1)畜禽屠宰环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发现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镇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继续排查,坚决杜绝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过期变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及滥用防腐剂、色素等违法行为。(3)食品流通环节。以小超市、市场、食品店、食杂店、为重点,逐户逐店逐场进行全面排查,对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进行及时下架处理。(4)餐饮服务环节。各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职尽责,对农村群体性聚餐做好监管工作,做好登记,对发现的问题不包庇不隐瞒及时上报,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我镇共检查企业及个体户70余家,全面检查6次,不定期抽查26次,出动车次40次,人员50人次,共查出隐患17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认真做好应急演练工作

为加强企业事故应急能力,严格按照应急演练计划安排,组织镇内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应急演,及时总结演练工作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事故应对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操作应急救援设施、及时撤离现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确保镇域内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我镇将继续深入开展督促督导工作,巩固“百日攻坚行动”成果,确保域内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作为日常工作议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职能办公室一线抓;继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治理台帐,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整合各部门工作重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从重依法处罚,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员,限期整改到位。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检查,维护我镇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曝光非法违法企业,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打击非法、整治违法违规,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群众生产财产不受侵害。

在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坚决防止因风险管控不得力、检查执法不到位而使风险变成现实隐患,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努力减少事故总量,确保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2.2007安全生产汇报 篇二

一、区域粮食播种面积

1.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1978年以来,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变化大致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98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在波动中下降, 特别是1999年~2003年, 播种面积连续五年下滑, 这一阶段累计减少粮食播种面积14235.4千公顷。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今,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先升后降, 2004年播种面积大幅回升, 增加了2640.2千公顷, 2005年又增加了303.1千公顷, 但2006年和2007年, 播种面积又开始下滑, 分别减少了235.0千公顷和740.5千公顷。1978年~2007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累计减少12267.6千公顷, 下降幅度达27.9%。

1978年以来,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5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 由1978年的49028.6千公顷下降到1985年的45825.1千公顷, 下降了3203.5千公顷。第二阶段是1986年~1998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在46229.5千公顷至48304.4千公顷之间频繁波动。第三阶段是1999年~2003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下降, 从1998年的48304.4千公顷下降至2003年的44242.7千公顷, 下降了4061.7千公顷。第四阶段从2004年至今,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上升, 从2003年的44242.7千公顷上升至2007年的51288.2千公顷, 上升了7045.5千公顷。1978年~2007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累计增加了2259.6千公顷, 上升幅度为4.6%。

1978年以来,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5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由1978年的28199.3千公顷下降到1985年的24739.0千公顷, 下降了3460.3千公顷。第二阶段是1986年~1999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在波动中上升, 由1985年的24739.0千公顷上升到1999年的27178.0千公顷, 上升了2439.0千公顷。第三阶段是2000年~2003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持续四年下降, 从1999年的27178.0千公顷下降到2003年的23790.0千公顷, 下降了3388.0千公顷。第四阶段是2004年~2007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开始回升, 从2003年的在23790.0上升至2006年的25079.0千公顷, 上升了1289千公顷, 但2007年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又下降了1121.2千公顷。1978年~2007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累计减少4241.5千公顷, 下降幅度达15.0%。

2.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

1978年以来,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由1978年的36.4%下降到2007年的29.9%, 特别从1999年开始, 东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的比重连续五年下降, 由1999年的33.4%下降到2003的29.8%, 下降了3.6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78年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是40.7%, 此后一直波动上升, 特别是2001年~2007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连续六年上升, 分别为43.6%、44.5%、45.9%、47.6%、48.0%、48.6%。

1978年以来, 西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 但波动幅度不大。比重最低的1986年为22.3%, 比重最高的2001年为24.2%。

二、区域粮食总产量

1.区域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

1978年以来,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98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在波动中上升, 由1978年的12975.9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9298.0万吨, 增加了6322.1万吨。第二阶段是1999年~2003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连续五年下滑, 由1998年的19298.0万吨下降至2003年的14740.8万吨, 下降了4557.2万吨。第三阶段是2004至今,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开始回升, 2007年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达到16538.6万吨。与1978年相比, 2007年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增加3562.7万吨, 增产幅度达到27.5%。

1978年以来, 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9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在波动中上升, 由1978年的12117.5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21731.8万吨, 增加了9614.3万吨。第二阶段是2000年~2003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出现下滑, 由1999年的21731.8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18689.8万吨, 下降了3042.0万吨。第三阶段是2004至今, 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开始回升, 2007年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达到24165.8万吨。与1978年相比, 2007年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增加12048.3万吨, 增产幅度达到99.4%。

1978年以来, 西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98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在波动中上升, 由1978年的6643.1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0714.3万吨, 增加了4071.2万吨。第二阶段是1999至今, 西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在波动中缓慢下降, 由1998年的10714.3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9956.3万吨。与1978年相比, 2007年西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增加3313.2万吨, 增产幅度达到49.9%。

2.区域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例

1978年以来,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由1978年的42.6%下降到33.0%以下, 特别从1996年开始, 东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由1995年的39.2%迅速下降到2007年的33.0%, 下降了6.2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 中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由1978年的39.8%上升到2007年的48.2%, 上升了8.4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 西部粮食生产区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 但波动幅度不大。1987年和2006年比重最低, 为19.6%, 2003年比重最高, 为22.9%。

三、区域粮食单产

1.区域粮食单产变化情况

1978年以来, 东部粮食生产区单产在波动中上升, 1979年突破3000公斤/公顷, 1984年突破4000公斤/公顷, 1998年突破5000公斤/公顷。东部粮食生产区单产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 达到了5228.3公斤/公顷。1978年~2007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单产累计提高2272.5公斤/公顷, 提高幅度达到76.9%。

1978年以来, 中部粮食生产区单产在波动中上升, 1979年突破2500公斤/公顷, 1983年突破3000公斤/公顷, 1987年突破3500公斤/公顷, 1993年突破4000公斤/公顷, 1996年突破4500公斤/公顷。中部粮食生产区单产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 达到了4729.9公斤/公顷。1978年~2007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单产累计提高2240.3公斤/公顷, 提高幅度达到90.6%。

1978年以来, 西部粮食生产区单产在波动中上升, 1980年突破2500公斤/公顷, 1983年突破3000公斤/公顷, 1993年突破3500公斤/公顷, 2003年突破4000公斤/公顷。西部粮食生产区单产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 达到了4241.6公斤/公顷。1978年~2007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单产累计提高1800.0公斤/公顷, 提高幅度达到76.4%。

2.区域粮食单产与全国粮食单产比较

1978年~2007年, 东部粮食生产区单产一直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最高的1978年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6.95个百分点, 最低的2004年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3.70个百分点。

1978年~2007年, 中部粮食生产区单产只有九年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 其余二十一年均低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最高的2002年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4.95个百分点, 最低的1980年低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8.69个百分点。

1978年~2007年, 西部粮食生产区单产均低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西部粮食生产区单产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相比, 最高的2003年达到了全国粮食单产水平的95.7%, 最低的2006年只有全国粮食单产水平的82.4%。

四、简短结论及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 中部粮食生产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粮食单产虽然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粮食生产区均上升较快, 但东部粮食生产区的粮食单产水平最高。从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历史演变看, 今后我国粮食生产要重点发展中部粮食生产区、尽力维持东部粮食生产区、大力提高西部粮食生产区。

第一, 粮食主产区域每年为国家贡献的粮食数量多, 但目前粮食主产区普遍经济欠发达, 如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则经济发展就受到影响。建议国家加大对主产区域粮食安全奖励力度, 如按照农民生产数量进行粮食安全奖励。主产区域农民由于生产的粮食多, 拿到的粮食安全奖励就多, 种粮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另外, 在政府层面上, 对于粮食生产大乡、大县、大市、大省, 也按照调出数量给予地方政府粮食安全奖励, 这样, 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

第二, 当前, 粮食主产区域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但生产粮食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比较小, 而且由于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的大量资金依靠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存在较大困难。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域农田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道路基础设施、农业机械购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确保主产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注释

3.2007安全生产汇报 篇三

2003年9月,中央颁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7号文件),提出要在5年内建设中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07年,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倒数第二个年份。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的大力推进下,27号文件提出的十项基本任务目前已经正在或基本落实。由于信息安全是这样一个复杂和关系重大的领域,国家采取了谨慎前行的方式,2006年之前,各种政策制度均处于试点阶段,2007年,将进入普及推广阶段。

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信息安全基本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探索,2005年,公安部出台了等级保护规范, 2006年对等级保护制度进行了重点试点,并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2007年,毫无疑问,等级保护工作将在中国的各个重要的基础行业广泛推广。

灾难备份标准已经在2005年出台,2006年在中国的基础性行业,比如金融、电信、民航等,积极探索灾备和业务连续性模式已经有了明确的结果,2007年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

2006年,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试点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望在2007年全面展开。这不仅为用户带来了高等级的安全保护,也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2006年,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试点工作也基本完成。从结果来看,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7年,这一成果同样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采用。

经过多年的筹备,2006年6月,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获中编办正式批准。至此,我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构架基本形成,工作机制基本确定,对信息安全产品实施统一认证的条件基本准备就绪,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毫无疑问,在2007年,一方面一些重要的政策、标准还将继续采用试点的方式摸索成功的方法,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一些证明成功的经验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推广,中国的信息安全政策将全面进入落地时期。

用户进入投入期

经过3年来国家对重点行业的重要用户进行信息安全理论和实际运营经验的培训和教育,目前,中国IT系统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已经普遍得到提高,尤其是金融、电信、民航、电力、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高的重点行业,已经开始广泛部署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并按照国家的号召,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和业务连续性等领域,逐步掌握科学规范的方法。2007年,这些重点行业将进入全面的投入期。

以金融业为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金融行业对信息安全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实际上,金融业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安全,一般的银行只部署了简单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并没有从体系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但自2006年以来,金融业普遍开始进行认识上的转型,尤其是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的扩张,国内银行竞争压力加大,再加上网上银行业务模式比重的加大,势必使得金融信息安全建设在2007年将备受关注。

此外,用户从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的“系统”建设比单独购买信息安全产品更重要,只有整体IT系统的安全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因此,从系统角度考虑安全建设将成为主流理念。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安全建设四层结构渐已成型。一是安全规划,确定系统的安全框架与建设步骤,包括为系统定级等;二是进行重点资源的保护以及安全产品购买;三是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以便及时把握系统的安全状况;第四是日常运营管理,以保障安全体系正常发挥作用。

与往年一样,2007年全球的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病毒、木马、钓鱼攻击、垃圾邮件、僵尸网络、间谍软件、流氓软件、针对漏洞的攻击等依然会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也不排除会出现新的攻击形式。用户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在信息安全领域持续进行重大的投入,以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产业进入转型期

专家预测,2007年信息安全产业将进入一个全面的转型期。从全球看,2006年信息安全领域几个大手笔的收购事件,已经为2007的信息安全产业转型埋下了伏笔。

EMC公司以21亿美元收购著名的身份认证公司RSA公司,IBM以13亿美元收购著名的入侵检测与防御公司ISS公司,微软同样以巨资收购Web应用防火墙专业厂商Whale等,这意味着全球IT大公司开始全面关注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并开始将这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在基础IT产品技术中,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基础的信息安全服务。信息安全也许不再以一个单独的产业形式存在,但它已经融入到全球信息化的整体浪潮中,成为信息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中国来看,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也开始进行调整,以适应政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及政策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还不能通过资本市场的收购来扩大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线,但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之路,比如天融信公司通过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和引进职业经理人,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尝试。

从信息安全产品来看,网域神州预测, 2007年同样将进行重大的创新和变革。2007年流行的信息安全技术将分成3类:第一类是被广泛接受、广泛运用的产品,比如老三样的防火墙、反病毒和入侵检测;第二类是已经热了两年,开始在局部运用的产品,比如UTM、入侵防御等;第三类是开始被关注、并将成为前沿热点的产品,比如IPv6下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

为了响应国家对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目标,信息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多年来一直倡导可信计算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他预测2007年,中国有望通过加强可信计算研究,打破信息安全领域被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大力发展我国可信计算技术及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密码工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发展可信计算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家“十一五”有关规划和863计划已将“可信安全计算平台研究”列入重点支持方向,并有较大规模的投入与扶植。具体来说,可信计算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可信终端是发展产业的基础。可信终端手机以及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等)是以可信平台模块(TPM)为核心,它并不仅仅是一块芯片和一台机器,而是把CPU、操作系统、应用可信软件以及网络设备融为一体的基础设备,是构成可信体系的装备平台,应加大力度研制开发。

第二,高性能可信计算芯片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核心。可信计算核心是TPM芯片,TPM的性能决定了可信平台的性能。不仅要设计特殊的CPU和安全保护电路,而且还要内嵌高性能的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散列函数、随机发生器等。

第三,可信计算理论和体系结构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可信计算概念来自于工程技术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个统一的科学严谨的定义,基础理论模型还未建立。因此现有的体系结构还是从工程实施上来构建,缺乏科学严密性。必须加强可信计算理论和体系结构研究,对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描述和证明,逐步建立可信计算学科体系。

第四,可信计算应用关键技术是产业化的突破口。可信计算平台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用密码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实施保密存储和完整性度量,因此在TPM的基础上,如何开发可信软件栈(TSS)是提高应用安全保障的关键。

第五,可信计算相关标准规范是自主创新的保护神。我国可信计算平台研究起步不晚,技术上也有一定优势,但至今还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处于盲目的跟踪和效仿TCG的建议。我国应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强制执行。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发展可信计算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把握住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

核心观点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发展可信计算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把握住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

信息安全认证成当务之急

博士、研究员 陈晓桦

现任《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评定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十五”863计划第二届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越来越强,信息安全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系统固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通过颁布法令与标准,在信息安全领域实施认证认可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下各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是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我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制度的实施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围绕对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产业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分别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对一些信息安全产品实施了相关的检测、评估和许可等制度。

2006年年6月,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获中编办正式批准。至此,我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构架基本形成,工作机制基本确定,对信息安全产品实施统一认证的条件基本准备就绪。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成立的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将着重开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组建工作。尽快做到人员到位、制度到位和职能到位; 二是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三是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认证质量; 四是加强认证技术的研发,提高认证检测水平,确保中心的认证技术能力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五是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还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严格把住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尤为重要。通过认证的手段,有利于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有效地保护和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核心观点

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还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严格把住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尤为重要。

从灾备迈向业务连续性管理

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汪琪

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灾备专家,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DRI International “CBCP”认证的业务连续运作专家。

灾难恢复与业务连续管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开始初具规模,银行、证券、保险、航空、税务、海关、电力、铁道等国家重要信息系统部门都开始规划或已经投入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建设。

银行业作为中国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管理建设的领头行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即开始规划和实施数据大集中和灾难备份,至今大部分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形成了一定的灾难备份和恢复能力。2006年,整个银行业对灾难恢复与业务连续体系的认识正在快速提高。可以肯定的是,银行业的灾难备份和业务连续管理在2007年将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2006年11月9日,中国银监会召开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与评价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五方面工作。根据刘明康主席的讲话,相信在2007年,银行将开始从对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逐步向业务连续性规划和体系的建设完善过渡,以符合银监会审计的要求。

证券业、保险业中的大型公司在最近几年都在关注和研究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其建设的时间表一般都与其大集中的步伐相关,部分先行者已形成了一定的备份能力。证监会、保监会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备份和安全的部分管理办法,更加详细的管理规范也将在2007年出台。

另外,2007年,也是航空、税务、海关、电力等部门对灾难备份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和基础性平台性建设的关键阶段。

核心观点

灾难恢复与业务连续管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开始初具规模,银行、证券、保险、航空、税务、海关、电力、铁道等国家重要信息系统部门都开始规划或已经投入。

内部安全成当务之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中

现任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曾主持并参与了中国化工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化工信息网、中国万维化工城网站的建设工作。

一直以来,化工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都有普遍的共识。包括石化、石油在内的众多化工企业都属于流程制造企业,具有产品多、数量大的行业特性,且要求化工设备绝对不能停。这也导致化工企业对信息安全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发生网络系统中断、服务器宕机、数据丢失、上下游关系不连通,甚至仅仅是停电,带来的也将是难以承受的后果。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从初级起步阶段进入了拓展阶段。各化工大中型企业均在ERP、OA、MIS、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建设,甚至已有超过70%的企业在建或已完成生产制造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对于流程制造业来说,一旦信息化进入了生产制造环节,安全可靠就会被视为第一位。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不少化工企业已经对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防病毒、防攻击设备已经被许多企业所采用,一些大的集团公司甚至已开始考虑建设集中的机房,或是考虑容灾备份、VPN等。

总结2006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企业在2007年的信息安全建设将进一步深入:内部安全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应急救援机制也需要尽快建立。

首先,大部分用户已经意识到内部安全的严重性,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采用安全技术来确保内网安全。目前,厂商和企业的主要关注点还集中在外网威胁方面,而对内网安全管理环节的重视相对较弱,一旦内网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内网直接关系到公司运作,内网资料是企业的核心,内网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加上目前企业的内部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不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化工企业将着力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在信息安全方面,虽然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但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必须依靠相应的机制来解决问题。

从2007年的这两方面重点来说,技术仅仅是信息安全的一部分,随着应用的深入和信息安全系统的逐步建立,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

安全加速转型

网御神州(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任增强

曾先后任联想集团华北区总经理、联想集团大客户部总经理、联想集团信息安全事业部总经理、联想网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信息安全产业,有型突破无型,一种新的布局正在形成。走过数年的探索期,从2006年开始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转型期,经历其后三年的调整成型后,必将达到产业的稳定期。

眼下的2007年,既是产业发展的中间期,又是转型期的中心段,这一年必将是备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也必将会有许多的告别过去和许多的开创未来。

第一,银行、证券成为安全建设的新亮点。面对外资银行业务扩张,国内银行的竞争压力加大,会加大网上银行及理财业务的比重,以更方便、快捷、高效的客户服务,新网上业务模式比重的加大,势必使得安全建设在这一年备受关注。

第二,安全建设开始出现理念上的转型。一方面,在国信办“等级保护”安全理念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并接受了“系统”建设的观点; 另一方面,一些客户经过多年的安全产品购买和基础建设后,从实践总结中认识到只有整体IT系统的安全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因此,从系统角度考虑安全建设将成为主流理念。

第三,安全产品将分为三大类,市场表现特质鲜明。2007年的安全产品将清楚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被广泛接受、广泛运用的产品;第二类是已经热了两年,开始在局部运用的产品; 第三类是开始被关注、成为前沿热点的产品,以IPv6下的安全产品为代表。

第四,安全竞争格局显现雏形。未来的安全竞争格局会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出现2~3家的第一阵营;二是专业性趋势,专业、专注、战略探索中的安全企业将成为信息安全建设的主力军。2007年,原来处于第一阵营的队伍面临分化,其中一部分将继续高速、健康发展,另一部分则会因为其内部制约或调整不及时而被淘汰或整合。

应对安全转型,才能成就产业明天。见证了2006年前的蓄势待发,经历了2006年的动力储备,在2007年静谧的安全蓝海中,有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投入,相信安全产业定会快速成型——客户会更加成熟,技术会更加成熟,企业也会更加成熟。

核心观点

安全产业正在快速成型,客户会更加成熟,技术会更加成熟,企业也会更加成熟。

恶意软件威胁上升

McAfee Avert 实验室和产品研发高级副总裁 Jeff Green

主要负责管理McAfee全球的研究机构,拥有十年的安全软件从业经验,曾经在McAfee研发部担任了七年高级副总裁。

当我们看到尖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候,普通用户发现或避免恶意软件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目前的趋势,迈克菲预计在2007年年底,将会发现第30万个威胁。在2007年,这些威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密码盗取站点不断上升。更多攻击试图通过仿冒的登录页面捕捉用户的ID和密码,以及针对在线服务站点(eBay)攻击不断上升,将在2007年更加明显。

图像垃圾邮件将会不断上升。图像垃圾邮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增长迅速,而且这种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网络站点的视频流行使之成为黑客的目标。在MySpace、YouTube和VideoCodeZone 上使用视频的形式不断增长,将吸引恶意软件编写者寻找渗透更多网络的机会。

更多移动攻击。随着利用蓝牙、短消息服务、即时消息、电子邮件、Wi-Fi、USB、音频、视频和Web进行连接,交叉设备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广告软件将走向主流。在2006年,McAfee Avert实验室发现商业性PUP不断增长,而且相关类型的恶意木马,特别是键盘记录程序、密码盗取者、僵尸网络以及后门程序表现出更大增长。

身份盗取和数据损失将继续成为公众问题。公司泄漏丢失或数据被盗,不断增长的网络犯罪以及零售商、处理器和ATM系统被黑以及包含有机密数据的笔记本电脑被盗,将继续成为公众担忧的话题。

僵尸网络将继续增长。僵尸网络、执行自动化任务的计算机程序在不断上升,但将从低级的通信机制Internet Relay Chat (IRC)转向更少强迫式的方式。

寄生恶意软件正在回头。虽然寄生类恶意软件在所有恶意软件只占有不到10%的份额,但它看起来好像有回头的迹象。

核心观点

4.2007年卫生工作汇报 篇四

平川区卫生局

(2007年3月13日)

全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辖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48家,其中区属医疗卫生机构5家,乡镇卫生院7家,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共有职工490人(含聘用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6人,床位344张。下面我就近年来卫生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区疾病控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区人民医院传染科病区国债项目建设全面完工。三是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四是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顺利。按照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统一执法、综合管理的原则,健全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执法主体的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和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五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两个主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4.00/10万和21.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六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我区规划设立了3个中心,5个服务站。

二、切实加强医政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是印发了《平川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二是2006年5月中旬组织卫生执法人员对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发现人员及房屋条件不符合标准者有10家,均下达整改通知书,暂缓《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取缔了3家无证行医户,没收了价值约2000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三是认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通过督查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区人民医院年门诊量达18000多人次,住院病人达1800多人次,年收入达到600万以上;市精神卫生中心年门诊量达10000多人次,住院病人达400多人次,年收入达到140万以上。

三、积极主动,抓好项目工作

发展卫生事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争取项目工作中,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多种层面上加强沟通联系,主要做好抓准信息、感情投入等工作,积极跑省跑市,充分利用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遇,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2006年,中央投资145万元的卫生院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区鼠防站迁建项目现已峻工,GAVI项目和结核病控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能力建设项目、中日技术合作甘肃省艾滋病预防对策项目(JICA)、“降消”项目、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乡镇卫院设备配套项目及其它项目均全部按计划完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存在一些债务;二是农村卫生工作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村级卫生组织还不健全;三是卫生人才紧缺,尤其是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才和农村卫生工作人才相对不足,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亟待培训提高;四是中医药卫生工作比较薄弱,没有建立区级中医医疗机构。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四)管理好正在实施的“JICA项目”、“降消项目”、“GAVI项目”、“结防”等项目;

(五)争取区妇幼保健站改扩建项目;中医院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套项目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项目。

(六)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

5.2007年工作计划(汇报) 篇五

(板桥中心卫生院)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就板桥中心卫生院2007年工作思路和打算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一汇报,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07年板桥中心卫生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院内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满足镇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一、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 积极争取卫生项目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决条件。我院将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卫生事业倾斜的有利机遇,加大卫生项目建设争取力度,在县卫生局的协调支持下,做好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争取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1 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设备投资,争取年内引进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牙科综合治疗台、血、尿分析仪等必需的医疗设备,以增加院内服务项目,提升院内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质量。结合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积极争取村卫生所改造项目,力争年内修建高标准村卫生所3所,改善村级卫生所就医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就医安全。

二、强化医院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我院将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和周三的业务学习,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应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坚决杜绝医患矛盾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创建一个让群众放心、舒心、平安的基层卫生院。建立健全住院部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信息。通过医院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使门诊人次比上年增长15%,住院人次达300人次以上,病床使用率大于85%,诊断符合率大于90%。通过卫生院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广大群众在镇内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广大群众减少就医开支,有效支持板桥镇人民群众宽裕型小康建设步伐。

三、积极搞好院内治理商业贿赂活动,严把药品质量关

2007年,我院将认真执行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规定,配合卫生局党委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布署,严把药品进货渠道,坚决杜绝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不从药贩子手中购进一片药。在定点供货单位中,那家公司药品质量优、价格低,我们就从那家公司购进,保证广大群众用上放心的、质优价廉的药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先决条件。2007年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院打算引进3―5名医护人员,3名妇幼医士专业,中专学历;2名临床医疗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再选送4名临床业务能力较好的同志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其中普外科1人,骨外科1人,麻醉1人,妇产科1人。进修完毕后,卫生院计划于10月1日前成立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和产科4个科室,为板桥镇域人民群众就医提供方便、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使一些不敢到大医院就医的患者能够看的起病,花最少的钱,就能够解除病痛。

认真搞好院内业务学习,全年计划开展业务培训40次。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脱产学习、在职函授、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力争到2010年底,卫生院80%的医务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加强对村卫生所人员的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预防保健水平,年内计划开展乡村医生培训12次。积极配合定西卫校搞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使学员的参学率达100%。通过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使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就近就医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我院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与县合管办配合,认真做好新农合知识的宣传,严格审核参合住院患者的入院手续,简化参合患者住院费用报销程序,及时为参合患者垫付合作医疗补偿资金。严格执行县卫生局制定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单病种限价,使参合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8天、平均住院费用不高于800元。使新农合这一惠民工程照耀每一位参合农民,使贫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六、加强预防保健,做好镇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007年我院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妇幼站,指派专人负责妇女、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培养广大 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达到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业务指标,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达上级要求。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达100%,紧急疫情处置及时率达100%,有效保障板桥镇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尽职尽责。

6.局2007年三夏工作汇报 篇六

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农民忙于收割小麦之际。为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动员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赴农村帮扶农民做好“三夏”工作的通知》,XX局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帮助农民做好了夏收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做好动员搞好调查

现在已进入“三

夏”大忙时节,为确保“三夏”工作的顺利进展,XX局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了支部会议,做了安排布署和思想动员,明确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要求,并下派人员调查了解帮扶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及取得联系。

二、精心组织,加快麦收进度

为加快夏收工作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支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自筹资金购买镰刀10把,并分发给参加这次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手中,保证每个人都有工具使用。二是进一步明确任务,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分2个小组,每个小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至少2亩的收割任务。

7月9日一大早,XX局共10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帮扶工作队,来到M镇Z村,帮助贫困户、残疾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收割小麦。在麦田里各小组的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繁忙的收割之中。同志们和农民们一起,头顶骄阳,挥舞着镰刀,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希望,抓紧时间抢收。XX局“三夏”帮扶工作队的到来,如同一阵阵清风,驱走了面对“三夏”大忙正束手无策的一个个贫困户、残疾人家庭心头的焦虑,给他们带来了福音,也进一步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在这次“三夏”帮扶活动中,XX局共利用两天时间,成立帮扶组2个,参加党员、干部10人,帮扶贫困户3户,帮助收割小麦10.5亩;二是帮助贫困户搞好了夏收、夏管工作,为夏种工作打好了基础,并帮助村两委理清了发展思路;三是通过“三夏”帮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利益,党的先进性得到了体现,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7.2007安全生产汇报 篇七

从2007年起, 山西省共安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偿及奖励资金24.37亿元, 关停淘汰水泥落后工艺生产设备约310台套。山西省规定, 从2009年9月30日起, 新建水泥项目或扩建水泥项目, 必须实行等量或超量置换, 凡列入山西省水泥淘汰落后产能3年计划内的落后产能, 均可按5元/t水泥的标准有偿置换给新建水泥项目或扩建水泥项目, 有窑企业将熟料产能按1.4系数折算成水泥产能。同时, 根据《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有窑企业按照熟料产能补偿, 每1万t熟料补偿30万元;水泥粉磨企业按照水泥产能补偿, 每1万t水泥5万元;无证企业给予适当的拆除费, 有窑企业60万元, 粉磨企业30万元。

8.2007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 篇八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群同心,军民联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抗洪救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情汛情灾情

今年我县雨情汛情灾情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6月26日以来,我县全境

普降大到暴雨,沿淮、东西两湖地区雨势强劲,雨量集中,其中城关285.1mm,王截流320.3mm,临淮岗313.3mm,特别是7月8日金寨县和我县南部乡镇突降大到暴雨,降雨量都在200mm以上,9日上午淠史杭总局从灌口集泄洪,短短十几小时内,汲河沿线50平方公里一片汪洋,平均水深1米以上,最深达2米左右。

二是灾情重。由于淮河持续高水位顶托,汲东干渠洪水来势汹涌,我县形成腹部吃紧、南北夹击、沿东西两湖、汲河、沣河洼地“关门淹”的惨重局面。7月11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蓄洪区奉命开闸蓄洪,进、退洪闸同时进洪,进洪流量达2400立方米/秒,6万亩耕地瞬间被淹,灾情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有26个乡镇366个行政村2659个村民组98356户48.21万人受灾,其中被洪水围困村庄501个,被困人口83489人,毁坏房屋2026户8140间,倒塌房屋1512户4968间;农作物受灾69.67万亩,绝收33.68万亩。全县水毁桥梁14座,道路297.8公里,涵闸、排灌设施和机电泵站204处,塘坝68处,输电线路54.5公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三是持续久。境内淮河干流持续高水位,目前仍全线超警戒水位。严重的内涝,造成大量农田、房屋、道路、供电线路浸泡在洪水之中长达半个月。

二、抗洪救灾情况

(一)超前谋划,构筑三道堤防

一是思想堤防。省、市防汛工作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上来。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汛抗洪、一手抓生产救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抗洪救灾的思想。

二是组织堤防。汛前就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同时成立了11个防汛前线指挥所,由县六个班子成员任指挥;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从而构筑起三级防汛救灾网络。

三是责任堤防。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要求,严格实行行政首长和防汛指挥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防汛期间,县防指组成2个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结果一天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夜巡夜查,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二)众志成城,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抢险护堤。7月11日上午9时接市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I级响应命令后,我们紧急行动,不折不扣执行命令。淮干79公里战线上共有1500多名县乡村干部和4135名三线民工昼夜巡堤,拉网式检查。600名武警官兵在临王段和蓄洪大堤,军民联手,巡堤查险。同时,对民生堤、隐贤堤、城西湖隔堤、城东湖龙腾保庄圩、胡姚保庄圩以及重点穿堤建筑物分段包保,严加防守。县防指紧急筹措碎石2680吨、黄沙3079吨、草袋20.5万条、编织袋8.26万条、土工布1.15万平方米、防浪布9.42万平方米,随时调用。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排除险情23处,确保了近300公里堤防安然无恙。

二是转移群众。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及时转移受灾群众。7月8日晚,面对姚李、洪集两镇200多个村庄近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严峻形势,县防指紧急调集10多条船只、5只冲锋舟连夜转移被困群众。省防指下达《关于做好行蓄洪区运用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县防指紧急制订《**县城东湖、姜唐湖蓄洪区运用搬迁实施方案》,抽调64名县直干部,进乡驻村,帮助做好群众安全转移工作。7月11日7时,省防指决定运用姜唐湖蓄洪区,我们紧急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安排中巴车10辆、货车20辆、大型运输船只2艘;抽调公安干警200名、县直干部100人、民兵应急分队200人,向上级防指请求武警部队支援100人。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对转移区分片包保,责任到人,进行拉网式清场,确保了姜家湖4119名群众在中午12时前安全有序撤离,确保了当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进洪。整个搬迁过程,时间短暂,秩序井然,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共转移群众83489人,无一人伤亡。

三是抗灾救灾。迅速组织全县国有、集体、私营排涝泵站全力开机抢排内涝,截至7月14日8时,全县累计开机22971台

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工作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工作,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工作,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工作,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上一篇:职专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舒和,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舒和褚亮,郊庙歌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