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爱情(通用13篇)
1.课文中的爱情 篇一
简单课文中的不简单
徐定琪
一个语文教师,要把一篇复杂的课文教得简单了;又要把一篇简单的课文教得不简单。如《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句,“寒雪日”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也为下文“咏雪”做好了铺垫。“内集”也不仅仅点明谢太傅家中关系的融洽和谐,同时也交代了人数之多。“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艺”一句中“儿女”就是人数多的一个印证。
“谢太傅讲论文艺”。“讲”是师讲生听;“论”则是师生各抒己见,有评论也有辩论。可见师之会教,生之会学。“俄倾”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交代,更表现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景而问,不受既定内容的束缚,更表现了谢太傅作为太傅的文学素养和教学的机智。“大雪纷纷何所似”一句是太傅的问,句中“纷纷”一词暗含有老师的引导在里面,重点是要求学生形容下大雪时纷纷扬扬的样子,可见师之会“导”。“兄子”的回答显然是不合要求的,是没有弄清楚谢太傅的要求的。我们看 “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盐”的重量显然比雪花重,因此“撒盐空中”只有从天而降,从上往下落,再说“盐”是颗粒状,不是雪花的片状。此句只抓住了雪下时的色而忽视了雪下时的“形”。显然,这是用来做对比衬托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兄女”的回答,“未若”是比不上的意思,这里面有谢道韫细致的观察,更有谢道韫的自信。“因风起”可以是从空中往下落下,可以是从树上横着飞出来,也可以是从地面向上飞起来。认真一比较不难发现这一句明显就要好得多,既描其色,又绘其形。好一个“柳絮因风起”,从天到地,从地到天,惟余莽莽,雪花飘飘,漫天飞舞的“纷纷扬扬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画面感是如此的真实强烈。而从“谢太傅大笑乐”以及作者课后专门介绍谢道韫可知,谢太傅和作者对才女谢道韫的才华的充分肯定。
那么课文后作业为什么又说学生只要说的有理就可以呢?那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可是在教学时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弄明白这篇简单的课文中的这个问题了呢?这就叫做简单的课文教得不简单。
2.课文中的爱情 篇二
一曲哀词, 见证了一段世间亘古不变的誓言, 纵天上人间, 难负深情。
仲卿情真意切, 日月共鉴, 愿与妻“结发同枕度, 黄泉共为友”。兰芝情意无限, “感君区区怀”, “结誓不离别”。无奈其家逼之, 惜得有情人, 徒有“怅然遥相望”。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兰芝赴清池, 府吏挂东枝, 不求人间世长久, 只求“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人生一世, 历经多少风雨, 唯一情字当先;世间真情, 踏尽多少坎坷, 唯一“爱”字动人。它能够在阴雨的日子里, 让你感受到明媚的阳光;能够在失落的时候, 为你照亮前方。古往今来的爱情, 有的感天动地, 千古流芳;有的平凡质朴, 情意绵长。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的认知, 爱情的阐释。不止像泉源, 不止像险峰, 甚至像日光, 像春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一起分享寒潮、风雨;一起共享雾霭、流岚。“我”不需要衬托你的高度, 重复单调的歌曲。“执子之手, 与子携老”, 这才是永久的情意。
“一阵微风吹过, 我们相互致意”……
真正的爱, 应该穿越生命的长度, 心灵的宽度, 灵魂的深度。它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的壮举, 不一定要亘古不变的守恒, 它可以渲染在泼墨山水中, 伴随着阵阵古香;它可以镶嵌在朴实的文字中, 传递着淡淡情意。
森林爱上了鸟儿, 所以有了鸟语花香;山峰爱上了草木, 所以有了郁郁苍莽;天空爱上了星星, 所以有了幻漫星空……
3.如何执教以爱情为题材的课文 篇三
一.直面现实,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编者能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审编到课本中,足以说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人们的心理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追求不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而是高于之上的精神生活,而爱情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爱情是人类在成长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是生活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理解、表达却千差万别。
中国的孩子提到爱情两个字,往往很害羞,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说爱情两个字难以启齿。这不能怪孩子,这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历来以儒雅来标榜自己。从现在的孩子来看,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这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爱情,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爱情的表达。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感情,它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表达。如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亲情、友情而缺少爱情,那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在成长中,小时候需要亲情的呵护,长大了需要友情的相助,成年就需要爱情的相扶,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像一个人的马拉松,单调乏味。这样的回答会让学生明白:原来爱情在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可缺少,也就解除了对于爱情的不正确认识,为下一步解读这一类的课文做好了准备。
二.解读文本,品析爱情的高尚
有了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教师通过解说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体会平凡人生的美好情感,进而发出赞许的声音。
初中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麦琪的礼物》的课文。课前,我先给学生朗诵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对爱情的歌颂自古就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接下来,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自读了课文之后,我找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中贫穷的夫妇俩为什么会那么幸福?你认为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生动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丈夫的心中一直有着妻子,妻子的心中也一直有着丈夫,面对贫苦的生活,他们却愿意为对方舍去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这时,我趁机问学生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表达是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爱情。就在学生认同的时候,我又趁机讲述:一只金表,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一只美丽的发夹,对于女人来说,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气质的象征。可是生活极度贫困的他们为了爱情却愿意如此表达,难道说爱情不是高尚的感情吗?这段话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世界。
至此,我坚信,学生们已经从这篇课文中读出了感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共鸣。他们已经发现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也消除了原来心里的那些顾虑,及时地把自己引到正确的感情轨道上来。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某种心理偏向,作为老师不要觉得不可扭转,要有自信心,找到适时的机会,放手去做,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就能给学生以强烈地感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
三.适时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利用所执教的课文,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情的引导,要清楚地认识到爱情观不是在成年的时候形成,其实孩童时期是爱情观形成的关键期。
借助课文情节,告诉学生,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爱情的构建靠的是两个人的相知、相爱。惊涛骇浪是最能考验两个人感情的,真正的爱情应该共同搏击风浪,即使受伤也要去做,哪怕到达终点时奄奄一息。而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人为物质而活,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半道上就把对方给抛弃了,这就是不懂爱情的人。最后再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忠于爱情的故事,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知不觉中,已经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积累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对于爱情题材的文章,我们要敢于面对、放手解读、适时引导,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4.课文无常中的好词好句 篇四
一、好词
1、诙谐:谈话富于风趣。
2、稔熟:熟悉;谷物成熟。
3、晦气:坏运气;使别人倒霉;找别扭。
4、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5、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6、滴水不羼:形容十分纯正。
7、懒散:懒惰散漫。
8、妥当:稳妥适当地。
9、广漠无际
10、留恋:舍不得离开或舍弃。
二、好句
1、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
2、无常的手里就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3、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5.课文中的自然美论文 篇五
语文课本中表现自然美的篇章很多,它交织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或表现自己难以言衷的心情。同时,这些文质兼优的自然美篇章,启人遐想,给人愉悦。
自然美的描写,揭示出美的象征意义。如《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不只在写松树,而是被松树的风格感动着,认为“它可能不如杨柳和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而《白杨礼赞》中的白杨,在作者看来,虽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但就是这种白杨,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象征着“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自然美的描写离不开美的语言。如《听潮》一文写咆哮的大海用的是一组非常有力的语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绿》这篇课文中,写绿是“滑滑的明亮着……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些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自然美描写都有赖于美的语言。
6.《数图形中的学问》说课文稿 篇六
《数图形中的学问》是第八册书中第一个专题性活动。在第二单元认识各种图形之后,本课设计了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为后面学习图形中的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3、教学重点: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说学情】
学生们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
一、创境自学,激发思考
1、数数你们会吗?
是呀,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数,可老师还是想问:你们真的会数数吗?
那好,敢接受挑战吗?
2、画一个点,引出一条射线。有几条射线?
现在有几条射线?你还能数出什么图形?
了不起你还发现了一个角。
你能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条射线和多少个角?
大家数出的角的个数互不相同,但是在这个图中角的个数是固定的,那肯定有同学数错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数错了?
3、看来数图形的个数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数图形中的学问。(板书)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引发深思
1、带着这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学书36页前半部分。
2、同桌交流怎样数三角形的个数。
3、谁来告诉大家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交流两种不同的数法
①先数最小的角,有三个,再数大一点的角有2个,最后数最大的角有一个,一共有6个。
最小的角我们把它们叫基本角,再数大一点的角是什么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图形中的学问》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图形中的学问》说课稿这位同学是怎么数的,谁再来说说.(课件展示)
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记录我们数的过程?
3+2+1=6
②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所以先数红边和其它边组成的角有3个,然后向下,再从绿边开始,绿边和其它边组成的角有2个,蓝边和其它边组成的角有1个,这样一共有6个角。
他是怎么数的?(课件展示)
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记录我们数的过程?
3+2+1=6
这两种方法用什么相同的地方?
4、用你喜欢的方法数数这个图形中角有多少个?
5、我们用这几种有序的方法很快的数出了教的个数,可不可以用这些方法数别的图形呢?完成36页试一试。汇报交流。
6、都是爱动脑的孩子,敢不敢挑战复杂的图形?
三、测评拓展,自我反思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数的问题,看看我们四四班的同学能不能解决?
①大家都知道我们县以安仁古镇闻名中外!现在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品位在发展和提升,县政府正在为设计从县城到安仁车票而为难。想请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县城 》五龙 》苏家 》 安仁
②在假期里,六位好伙伴要互通电话一次,他们一共要打多少次电话?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数图形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
7.课文中的爱情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复述,教学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其中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 能够在课堂以及课后指导中引导学生达成这一学习目标, 而“复述课文”往往被老师们忽视掉。我对于课文复述教学也曾迷茫过, 但经历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复述教学, 笔者对课文的复述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充分体会到了复述教学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所起的作用, 也尝试了几点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的做法, 效果不错。
首先, 复述课文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复述过程是认知、理解、记忆、推理、归纳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 要复述课文, 就需要记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及重要的细节, 甚至一些重要的词语、过渡性的句段等, 这就迫使学生逐句地用心细读, 并会在细读中不由自主的研究文中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 思考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例如, 指导学生复述《郑和远航》一文中“战胜凶险”这部分时, 学生要想把海上的“凶险”和郑和面对凶险到来时的镇定复述出来, 就必须积累这样一些词语:“撕裂”“波峰浪谷”“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等词语;为了能够将风浪的凶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还要记住这些重要的语句:“狂风呼啸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巨浪疯狂的扑向船队, 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另外, 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海上凶险的相关词句之后, 要想把当时的真实情景再现, 就必须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之上, 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复述到“狂风呼啸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和“巨浪疯狂的扑向船队, 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这两句话时, 学生在脑海中要出现海上滔天巨浪的情形, 甚至将自己置身于郑和的船上, 切身体会出海上风浪的凶险。在引导学生复述郑和镇定自若指挥士兵战胜海盗时, 要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郑和的形象:他站在船上有条不紊地指挥船队包围海盗、点燃海盗船、擒拿俘虏等。学生在想象中复述, 在复述中想象, 不仅很容易将自己置身其中, 还会不知不觉的将文中的不要求背诵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
其次, 在复述课文中潜移默化文章结构, 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 提高习作水平。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苦。学生一提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其实多数学生的肚子里是有“货”的, 但“货”是杂乱无章的, 如果学生能够根据作文题目系统的整理这些“货”, 选择方法恰当的将“货”跃然纸上, 我想学生面对每一作文就不会那么头疼了。二是教师苦。课前教师们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 也是一次次的煞费苦心, 但到最后却收获了一篇篇空洞无物、言而无序的作文。实际上, 我们手中的课本就是最好的写作教学蓝本,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典范之作, 写作方法都是比较巧妙的。可是我们的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没有充分发挥课本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文复述教学中, 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的习作方法, 让学生在复述中咀嚼、品味、感悟、欣赏, 以“述”导悟, 以“悟”促写, 让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写法, 提高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郑和远航》一文时, 笔者让学生先熟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住课文的结构框架: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 明白了作者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的,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每一个环节中, 深刻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复述“扬帆远航”时, 笔者让学生通过对文中的“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六十二艘”“148米”“60米”“一千二百多人”“二三百人”等数字的理解, 让学生明白:作者采用了列数字的写作方法体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装备精良。在引导学生复述“战胜凶险”时, 笔者让学生体会出作者对于海上凶险的描写, 是为了衬托出战胜凶险的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让学生学会用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人物的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另外, 《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还采用了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即详细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 略写了后六次远航, 但是并不影响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让学生体会出详略结合写作的好处。学生在精彩的复述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 以及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 长期的潜移默化, 将会给学生习作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最后, 在复述课文中提高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复述课文重在“述”, 述就是讲话、陈述。所以复述的最大特点是用口说, 只要平时注重复述训练, 学生就一定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说话, 平时的害羞、语无伦次或者不知所云等都会避免。《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是历史故事, 叙事性比较强, 文中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并且在文章末尾点明了郑和七次下下西洋的重大意义。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情节生动, 课文的框架结构 (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 容易把握, 但是学生要想把课文生动的情节讲给别人听, 背诵出来那是有难度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 复述课文是巩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的做法。复述课文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即可, 这样学生在组织语言方面的难度也不是很大, 因此, 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等, 有声有色的复述出课文的内容是很容易做到的。学生经历了课文的复述训练, 不仅可以从更深层次的感受课文内容的精彩, 而且也帮助了学生提高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8.课文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篇八
一、变换教学手段,点燃创新之火
学生个体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感觉,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的活跃性,唯有如此,才能调动他们的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身教学中去。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点,落实教学目标。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邹忌和齐王,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这一故事。让学生通过再现故事的环境,感受文章精巧构思的魅力,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受。这种体验学习往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当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教师要及时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是否思维活跃、心情愉悦是一节课能否上出成效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创设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其坐下,请别的同学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双差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平时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教师如果一味地独断专行,而缺乏教学民主,势必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聪明才智与激情被遏制,最终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注重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从而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强化这种探索精神。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不应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9.关于课文中的伊索寓言故事 篇九
狐狸走到树林里,看见树林里欢蹦乱跳的大鹿,便向他问好,并说道:”我告诉你一个喜讯。你知道,国王狮子是我的邻居,他病得很厉害,快要死了。他正在考虑,森林中谁能继承他的王位。他说野猪愚蠢无知,熊懒惰无能,豹子暴躁凶恶,老虎骄傲自大,只有大鹿才最适合当国王,鹿的身材魁悟,年轻力壮,他的角使蛇惧怕。我何必这么罗嗦呢?你一定会成为国王。这消息是我第一个告诉你的,你将怎样回报我呢?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劝你快去为他送终。“
经狐狸这么一说,鹿给搞糊涂了,便走进了山洞里,丝毫没有想会发生什么别的事情。狮子猛然朝鹿扑过来,用爪子撕下了他的耳朵。鹿拼命地逃回树林里去狐狸辛辛苦苦白忙一场,他两手一拍,表示毫无办法了。狮子忍着饿,叹惜起来,十分懊丧。
狮子请求狐狸再想想办法,用狡计把鹿再骗来。狐狸说:”你吩咐我的事太难办了,但我仍尽力去帮你办。“于是,他像猎狗似地到处嗅,寻找鹿的脚迹,心里不断盘算着坏主意。
狐狸问牧人们是否见到一只带血的鹿,他们告诉他鹿在树林里。
这时,鹿正在树林里休息,狐狸毫不羞耻地来到他的面前。鹿一见狐狸,气得毛都竖了起来,说:”坏东西,你休想再来骗我了!你再靠近,我就不让你活了。你去欺骗那些没经验的人,叫他们做国王。“
狐狸说:”你怎么这样胆小怕事?你难道怀疑我,怀疑你的朋友吗?狮子抓住你的耳朵,只是垂死的他想要告诉你一点关于王位的忠告与指示罢了。你却连那衰弱无力的手抓一抓都受不住。现在狮子对你非常生气,要将王位传给狼。那可是一个坏国王呀!快走吧,不要害怕。我向你起誓,狮子决不会害你。我将来也专伺候你。“
狐狸再一次欺骗了可怜的鹿,并说服了他。
鹿刚一进洞,就被狮子抓住饱餐了一顿,并把他所有的骨头,脑髓和肚肠都吃光了。狐狸站在一旁看着,鹿的心脏掉下来时,他偷偷地拿过来,把它当作自己辛苦的酬劳吃了。狮子吃完后,仍在寻找鹿的那颗心。
狐狸远远地站着说:”鹿真是没有心,你不要再找了。他两次走到狮子家里,送给狮子吃,怎么还会有心呢!“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图虚荣,不辨真伪,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10.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教学设计 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山谷中的谜底》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导入。
二、自学课文,明确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读熟
3、给课文分段,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临写柘 枝丫 女贞 惟一 摧毁 帐篷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2、在书上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风向 揭开了( )
( )的身姿 丧失了( ) ( )的枝丫 ( )地发现
( )的大雪
( )的.景观
( )的让步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 )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 )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 ( )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 )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 ( )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确实,弯曲( )倒下和毁灭, ( )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
4、说说下列破折号的用法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理解相关词语。
5、分段说段意,并能说明理由。
四、作业 完成硬笔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赞扬了什么?
大义凛然 不屈不挠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思考题,自读思考
为什么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了雪松还有其它的一些植物?
2、讨论交流。
3、填空。
从这段话,我们明白了雪松依旧能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都得益于它的
正是因为有了 它才有 的机会。看来有时弯曲是很有必要的。
3、朗读反弹部分的语言。
三、理解含义。
1、出示两段话,朗读。
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2、你想到如些人和事?
3、加深理解
1、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而是 。
2、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 ,而是 。
3、平时同学间的谦让不是 ,而是 。
4、,不是 ,而是
四、生活中,有一些谚语、成语浓缩了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思想,你想到了吗?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五、读一读下面的故事,说说自已的感想。
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11.浅析中学课文中的文眼 篇十一
一、一纲带目,突出中心
课文《曹刿论战》一文的文眼是“远谋”。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第一次,他认为分衣食,不过是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小信未孚,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得到他的赞许。纵观他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重点写曹刿的两个“未可”与“可矣”的英明决断,突出他在战场的战略“远谋”。战后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这种一纲带目的写法,是优秀文章常用的写法。课文《答谢中书》一文的文眼是“美”。起笔总领全文,突出中心,后边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来写江南风景,最后首尾呼应。
二、乐境写哀,衬托人物
课文《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是“笑”。课文开头写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了全文。接着写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笑声里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在这个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在这里回环往复,形成了诗一般的节奏,着力渲染,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写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这是孔乙己被打折腿后,众人把对方的痛处当作笑料。“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阵阵笑声,以强烈的反差衬托着孔乙己的迂腐与不幸,也暴露出众人的麻木和冷酷,更使一个病态的社会被揭露无遗。鲁迅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三、上下勾连,脉络井然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文眼是“钱”。小说开头是:“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原文的结尾是:“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便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这个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一入手就落在了“钱”上。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全文共用九个“不”字,上下勾连,突出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突出五柳先生高洁志趣和人格追求。
四、对比映衬,水涨船高
课文《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文眼是“智”,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一智用天时—利用“热”;二智用地利—妙选黄泥冈;三智用矛盾—杨志内部矛盾激化时;四智用计谋—实施软取计划。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吴用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喝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生辰纲被劫,不能不说是吴用的智谋用到了家。护送者杨志也是用“智”良苦,非常人可比。假扮客商,智藏行踪。小心谨慎,智变作息时间。走崎岖小路,智变路径。打骂军健,不准买酒。同样用智,一方计策高妙,无懈可击,一方却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矛盾激化。再加上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终于导致失败。小说用杨志的“智”来映衬晁盖的“智”,这正是“水涨船高”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文眼是“欣然”。过去好多分析文章没有抓住文眼,造成错误的分析。文眼“欣然”二字,既表现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也衬托出“月色入户”的美好动人。下边写月下庭中景物,无不透出对月光如水的竹柏美影的喜悦。因此,笔者认为:本文表现的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喜悦之情,而不是苦闷之情。
文中最富有的表现力、最能帮肋读者准确的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健性词语—“文眼”,做为统帅和观察全文的出发点,我们在细读文本时,不能不谨慎。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文章的眼睛。
12.大学英语课文中的人文精神 篇十二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精通各种理论和技能的人才, 更是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目前, 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的情况, 导致学生视野狭窄, 制约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另外, 由于高科技的冲击、外来文化入侵等因素, 部分学生甚至在思想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方面出现欠缺, 如科学求真精神缺乏, 道德诚信度降低, 逃课、作弊公开化等。因此, 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开展人文教育的诸多优势。首先, 该课程开设普遍, 几乎所有非语言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其次, 该课程文化内涵丰富, 承载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再次, 该课程具有突出的趣味性, 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轻松的环境。本文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课文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着手, 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大学英语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文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 西方文化介绍。了解西方文化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 因此有关西方文化的课文较多, 主要是对英美国家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介绍, 如二册的Time-Conscious Americans, Culture Shock;三册的Charlie Chaplin, Make Euro Disney More European;四册的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等。对于这类文章的学习, 可以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 一方面了解西方文化,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比如在学习了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之后, 可以让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的标志, 学生一般都会饶有兴致地去讨论, 并查询如何将这些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用英语来进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向西方学习, 还为了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主题, 也是人生的主题, 因此关于这三个方面的文章很多。如一册的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 二册的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 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 Never Be a Quitter in Face of Life等。通过对这类文章的学习,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在学习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并引用实例 (教师自身的例子或其他成功人士的) 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算得上“成功”。又如在学习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时, 让学生讨论工作的意义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看待专业课与人文类课程的关系等。通过这些讨论,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对不当甚至偏激的思想苗头进行纠正和引导。
3 . 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类社会的各个民族、各个群体都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充满着渴望和困惑, 反映这些情感的文章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 如一册的Deep Concern, The Right Son at the R ight Time , 二册的A Te s t o f Tr u e Love,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 三册的Premarital Agreements, The Challenging Friend I Didn’t Know等。如在学习Deep Concern这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有关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小故事到课堂上分享, 并分析讨论影响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一些因素, 呼吁学生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理解。在学习A Test of True Love时, 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今中外知名的爱情故事, 让学生讨论究竟什么是真爱, 进而对自身的爱情观进行思考。
4.文明礼仪、道德伦理。文明礼貌、有道德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基本要求, 更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因此教材也选取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如一册的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Being Honest and Open, 二册的Judge by Appearance, 三册的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 四册的Bribery and Business Ethics等。通过对这类文章的学习,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质, 弘扬社会正能量, 共同抵御社会不良风气。
s 5.社会、历史问题。反映社会、历史等问题如疾病、暴力、犯罪、战争的文章也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如一册的The Battle Against AIDS, Face to Face with Guns, 二册的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 Forty-Three Seconds over Hiroshima等。这类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呼吁爱好和平, 反对暴力和战争, 并引导学生站在人类社会和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
6 . 其他。其他关于健康、高新科技、自然地理等方面的文章在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如三册的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四册的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ics等。
通过以上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主题分析可以看出,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面广, 实用性强, 人文知识涵盖面广, 人文精神汲取的切入点具体, 能够从各个维度让大学生从实例中进行思考和借鉴,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堂实际操作中, 可以结合每篇课文的具体主题进行切入和引导, 采用分组讨论、故事分享、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操作。
三、结语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合格的“人”;英语学习也不仅仅只是语言学习, 还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内涵。大学英语课堂为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可以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分析和借鉴, 形成一种先进文明的精神气质, 避免“有知识没文化”或“有文化没素质”的情况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大学英语课文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着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陈玲美.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
[2]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13.课文中的爱情 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2、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的数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
1、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逐步深化的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师:淘气、笑笑等四个同学正在数桌面上的图形,淘气数的是5个,笑笑数的是6个,丁丁数的是7个,丽丽数的是8个,谁的答案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帮他们数一数,看看究竟有多少个锐角?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图形中的学问(板书)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数角的个数。
(出示课件)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锐角?
(1)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练习纸上的第1题,自己来数一数。
(2)请学生介绍各自数的方法,并说说自己这样数的道理。
生1:数出了7个。(请这个学生到讲台上数给大家看)
生2:数出了10个。(请这个学生到讲台上数给大家看,并用彩色笔表示出数的过程来)
师:数得有点乱,谁能数得更清楚,让大家一看就能看明白的。
生3:(这个学生也到讲台上数,数了10个,但也是比较乱。)
师:也数乱了,说明数图形还得讲究方法。
生4:我不是直接数的,我是用算式加的,这里有4个锐角,那我们就从4开始加,用4+3+2+1来计算。
师:为什么这样加呢?谁能解释一下。
生5:(结合第二个同学的数法,解释4个、3个、2个和1个是怎样来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数的过程。
再请生3解释第二种数法是怎样数的,边听学生解说,边结合课件演示数的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不同的数法,并归纳出有序地数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a、这两种数角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b、怎样数才能保证数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
师:这两种数角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1:我喜欢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不乱。
生2:第二种方法是有条理的数,它是从第一条射线开始,分别和第二、三、四、五条射线组成不同的角。接着从第二条射线开始,分别和第三、四、五条射线组成不同的角。
生3:第一种很容易漏,第二种不容易漏。
生4: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只要你看清楚了,也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师:怎么看清楚呢?
生4:从看最小的角有多少个开始看,一共有4个,然后看由两个角组成的有3个。
生4:而第二种方法是从第一个角开始数,另外有几条射线,就可以组成几个角。如果少画了线就会遗漏。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有的说第一种乱,也有的说第二种乱,怎么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5:第一种方法是按从小到大,有顺序来数的。
生6:也可以看图形中有几个空,就从几开始加,一直加到1。
生7:可以从基本角开始数起,基本角有4个,两个基本角组成的有3个,三个基本角组成的有2个,四个基本角组成的有1个。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介绍了各自不同的方法,说明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关键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数,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板书并让全体学生齐读)
(4)练一练:图中有几个锐角?
师:你数的个数是多少个?(6个)你是怎样数的?
请两个学生到前面把数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
2、数三角形的个数。
师:老师不给你数角,而是给你三角形,你们会数吗?
师:给你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三角形?(3个)
师:给你三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三角形?(6个)
指名到前面看着课件介绍数的方法。
师:给你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三角形?(10个)
3、数长方形的个数。
师:如果老师给你的是长方形,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10个)你是怎样数的?
边听学生解说,边结合课件演示数的过程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数的问题,谁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呢?
生1:一列火车从我这里到另一个同学那里,中途要停靠2个站,每个站都可以停下来,要为这趟列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
师:这道题实际上需要设置多少种火车票的问题。请你们数一数需要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指名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2:用A、B、C、D四个字母分别表示四个站点,设置的车票分别是:AB、AC、AD、BC、BD、CD,一共有6种。
生3:还要考虑返回的情况,所以应该再乘以2,一共有12种。
生4:我们也可以把这四个站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样就可以按照数线段的方法来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思考问题方法很多,很巧妙!还有其他的生活中例子也和今天学习的数图形的学问有关吗?
生5:有5个足球队,每两个足球队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听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算一算。
生5:用五个圆圈表示五个足球队,并给它们标上编号,两个队比赛一次,就用一条线连起来,一共要比赛十场。
师: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时间关系,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图形中的学问)
怎样数才能保证数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数)
教学设想:
《数图形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情和学法,我力图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以下目标:①通过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②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的数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③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首先是创设了四个小朋友数角的个数不统一的问题情境,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中来;第二个环节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数角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实录个数,再组织学生讨论:①这两种数角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怎样数才能保证数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给足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暴露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经历从无序到有序;随后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等指定图形的个数中,逐步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数,才能保证数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拓展提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编一些相关的数学题,并解答出来,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后反思:
一、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经历从无序到有序。
《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这节课的重点是数的学问,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数,而不是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个数的规律,把教学的重点花在总结规律上,如果这样学生就按照规律来计算,不会有序的去数。为此,我把例题中由四条射线组成的角改为由五条射线组成的角,加大了思维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学生数角时很容易数错,让学生经历从无序的数到有顺序、有条理地数,更能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迫使学生想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保证数的个数是正确的,于是老师抛出一组讨论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比较交流中达成共识,归纳出有序地数的基本方法。
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文中的爱情】推荐阅读:
风中的牵手爱情散文09-18
十部爱情电影中的经典台词09-21
伤感爱情觉悟爱情散文08-31
爱情美文:爱情是一杯咖啡10-02
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_经典爱情名言06-22
经典爱情甜言蜜语 一起细细品味爱情08-05
爱情为话题心情随笔:咖啡香的爱情10-11
原创爱情诗歌06-20
肉麻爱情短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