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2024-06-19

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共13篇)

1.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一

小学信息技术免费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打开Windows中录音机所录制的声音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会使用录音机,并能播放音频文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功,打破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录音机”的窗口

2、 学会打开“录音机”

3、 学会使用“录音机”播放音频文件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快速的打开“录音机”

教学准备:

欢快的儿童歌曲《三只小熊》、著名诗歌朗诵《咏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之前准备的音乐,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播放音乐,如何使用播放器——录音机。

二、新授

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例如糖果盒子,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讲出要拿到盒子里的东西,首先要打开盒子。

目的:引出要播放的音乐也是放在一个“盒子”里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盒子”的思考。

2、实例展示“录音机”,在计算机里的呈现方式,直观的描述“录音机”的组成部分,从而学生可以认识到录音机的菜单栏里有“文件、编辑、效果、帮助”4个按钮以及“前进、后退、暂停、停止、录音”三个按钮和进度显示条。

目的:直观的讲述,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录音机”的窗口。

3、运用多媒体显示打开诗歌朗诵的文件,在Windows桌面中的“开始”按钮中程序菜单中选择“附件—娱乐—录音机”,这样就在“盒子”里找到把录音机找到了,再进行“录音机—文件—打开”操作,出现“打开”窗口,找到我们要播放的诗歌朗诵的文件,并点击打开,所要播放的内容就出现在了“录音机”里,点击“播放”,就可以成功播放诗歌朗诵。

目的:通过教师带领大家实际操作来掌握使用“录音机”播放音频文件。

三、巩固练习

(一)整体练习

每个同学都操作播放音频进而巩固上述所操作的步骤。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个人展示

请不同的同学给大家展示如何使用“录音机”.

四、总结体会

带领学生对所播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可以使用的“录音机“来播放的音频文件

五、课后作业

录一段自己想说给父母的话,表达感恩之情。

2.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二

一、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 初中数学作业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课上对基本知识点和典型例题的讲解不足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必须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应用技巧,以达到巩固和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此外,作业的批改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获知课堂教学效果、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作业布置、完成与批改机制对学生和教师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2 . 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下,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常以教材课后习题和教材配套习题册为主,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本上交,并由教师一一批改。这种传统的作业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作业教学的目标,但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布置教材课后习题虽然有利于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但作业的形式过于单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放学回家后如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容易受到影响;另外,教师每天都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时间紧、任务重,且不容易记清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详细掌握情况,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不断普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作业当中,已经成为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一种新形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的作业布置、 完成和批改形式的不足之处。针对传统作业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教学环节的思路。

1. 应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往往是白纸黑字的数学题,这使得很多本来就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学生对完成作业更加缺乏兴趣,甚至将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作业,可以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观,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布置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一课的作业时,由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多种图像和性质做到准确区分和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需要为学生布置以图像绘制题和性质分析题为主的作业习题。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 手工绘制大量烦琐的函数图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单一死板的作业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完成作业感到厌倦,疲于应付。而如果教师在网络中检索适量优质的二次函数图像习题并应用Flash,Quiz Creator Free等计算机软件将函数图像绘制过程生成Flash动画,并结合课堂讲解的PPT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作业,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2. 利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中常常会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有时一道题学生思考很久都不得其解,但只要有人稍微点拨一下便能够茅塞顿开。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由于无法及时询问教师,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费时间,既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之间通过应用QQ,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进行在线交流,便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讨论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种在线讨论方式带来的良好效果在假期作业过程中尤其突出。

例如,在寒暑假期间,由于假期时间较长、作业题量较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进而影响作业进度,而这些疑问如果拖到开学后再解决往往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应用QQ,微信等即时社交软件,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便可以及时询问教师,教师也可以定时在QQ群或微信群中为学生答疑,这样便可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使作业环节的教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

3. 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批改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教师要想详细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要对学生作业逐一进行批改。 而由于初中数学作业通常题目较多,答案统一,因此作业的批改是相对重复和繁重的,并且在作业批改工作完成后,教师还要统计错题分布率并记录学生的个人作业情况,费时费力,而在线作业评价系统的出现使得作业自动批阅成为可能。应用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作业题和答案输入系统,并让学生将作业答案自行上传至系统中由系统进行自动批改。这种新型作业批改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省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提高批改效率,还可以自动生成学生错题档案,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作业题目和答案输入诸如学信app、作业盒子这样的作业批改系统中,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通过填涂答题卡的方式将作业答案上传至线上,随后手机阅卷系统便会自动得出学生作业题成绩,并生成错题分析报告。应用这一系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批改压力,而且能够更准确的生成成绩分析报表,具有方便、快捷、直观的优点。

4. 应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凭借自己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题的大体记忆和印象来定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和易错题的具体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在传统作业形式中通常较难实现。仅仅通过个人经验,教师有时并不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详细掌握情况,而借助某些信息化手段便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数据库,准确、有效地统计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分析。以大数据统计分析配合教师个人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作业盒子这一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学生在线完成作业,作业盒子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并生成学生每次作业的学习数据,经过长期的作业数据存档便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各自的在线数据库,并且数据库分析功能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作业个性化参考建议。根据系统对学生个人作业数据库档案的分析和建议,教师在期末总复习时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定制巩固薄弱知识点的数学作业题。通过在线数据库得出的个性化作业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查漏补缺。

三、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几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完成和批改环节的实践思路,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弥补了传统作业教学的不足。相信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作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3.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三

一、造成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的根源

1. 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性质影响其课堂本身的开放性。信息技术网络信息量极其庞大,内容极其丰富。各种游戏铺天盖地,方便快捷的聊天模式,对学生的自控能力的确是一种考验。而在机房上课时,一位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在计算机操作中会碰到各类层次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把握,并正确地引导,那显然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学生,会利用老师让其讨论的时间说一些与本学科无关的事,导致了课堂的“吵”。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这样更利于课堂形成良好的纪律和氛围。

2.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影响课堂秩序。这一时期的孩子虽然心智发展已渐成熟,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比较枯燥乏味但具有间接意义的事情上。当然这种注意力缺乏持续性,有的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课堂秩序。同时,他们的知识差异性也导致不同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感兴趣程度不一。例如,有的学生对图像处理较感兴趣,有的对软件编程有兴趣等等,这种对知识需求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3 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也造成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心理上的轻视。

二、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的解决策略

1. 面对学生对待本门课程的态度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本课程并非轻松课程”思想上的颠覆教育。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想将本门课程学好,没有一定的意志力也是不行的。对于爱好计算机课程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无疑都崇拜微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这个电脑天才,但学生们未必了解比尔·盖茨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对微软公司与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进行专题的学习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态度,且锻炼其一定的意志力。

2. 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做到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对于所要讲解的内容了然于胸,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巧妙灵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在机房教学时,我们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符合其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另外,“讲练分段”教学法也是常用并实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一堂课的内容划分为很多段,讲一段练一段,中间间隔时间不要太长,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长时间听讲效率低,同时练习时间的缩短也很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利用这段时间玩游戏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当然,现在的计算机教室一般都是电子教室,教师可以直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这样在讲解或练习时由教师进行学生计算机界面的实时控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不得不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和练习。

3. 以优带差,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助手”。利用班级优秀学生,进行一帮一的互助活动,以优带差,不但可以让老师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而且缩短了学生间知识的差距,增强了生生间的友情,这样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也有效地避免了优等生由于空余时间多导致玩游戏,而后进生由于学习困难而导致厌学的问题。这种互补共进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对于玩游戏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研究,将游戏的危害分析给学生听,也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地对游戏进行探讨,把这种“玩”变成“研究”,将其兴趣悄悄地转化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来。

4. 跟其他老师的良好协作,也能更有利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信息技术老师尤其要重视与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沟通与合作,从班主任那儿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学生详尽的情况,与各科老师通力配合,教师不但会更好地了解学生,更能从根本上管理好学生。学生从你对他的了解中,会更尊重你,从而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育,更好地遵守课堂纪律。

4.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课件 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说板书

自卑 掌 忧郁

↓ 声 ↓

自信 活泼

说板书设计;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两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

5.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五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进行了阐述,在目标的确立,素材的应用以及平台选择等各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关键词】 小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从文字、图片、音响、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文件——多媒体课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教师使用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 1.1 能充分、合理、恰当利用多种媒体(文字、图象、视音频及,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 动画等)1.2 必须以学生为本,摸透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在课件中尽可 能全面地提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方法;而且课件播 放不能是单纯的线形、要有一些人机对话或交互式元素。1.3 新颖的教学思路与结构。1.4 色彩对比要强力、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2.正文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在制作课件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我认为,课件制作主要应体现几个特征.说起来也不难,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一定要具备很高的计算机能力才能做到。当然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技巧,以及美术基本功还是需要的。下面就自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实践中的一些体会。2.1 明确制作目标,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构思。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你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准备的同时,要认真选择合适的素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即脚本的制作。在此基础上确定课件的结构与布局及界面的表现形式。因此,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揣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质量。2.2 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或制作者英语水平不高,可以选用PowerPoint2003 中文版。这个软件易于学习、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特别是它们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动画制作也较容易掌握,而且演示起来比较直观、方便。对于有一定的课件制作基础的教师,可以考虑用 Authorware、Frontpage 或 flash 等软件。Authorware 具有很强的移动交互功能,可以做出仪器组装实验课用的拼图游戏类课件供学生使用。而 Frontpage 容易上手,只要熟悉 Word 的操作就能轻松操作,可以充分利用 Word 文档减少工作量、可以制作成具有框架网页效果、可实现多种动画,通过 IE(浏览器)象网页一样直接浏览。用以上两种软件开发的课件还可运用于多媒体教学中。2.3 设法减少重复劳动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有些工作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如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字体、版面格式等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模板”的方式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以提高课件的制作效率,如用Powerpoint2003 或 Wps2005 制作数学课讲时,可以建立例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类模板,事先设计好这些模板的背景、字体、动作按钮、版面、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后,选择 “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模板”即可。在以后制作课件时若需用该类演示,可直接调用它们,输入文字或插入相应的图片即可。2.4 得心应手制作课件素材 虽然上述模板可以直接调用,但输入大量文本、绘制图像、制作动画、剪辑影音仍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事实上快捷制作课讲素材是提高深件制作效率最关键的一环。除利用拷贝、扫描输入文本和图片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还探索到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4.1 使用素材光盘中的相关素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素材光盘,动物、建筑、风景、人物以及相关学科的素材应有尽有,可根据课讲的具体内容,择优选用,省时高效。2.4.2 家教软件中的素材 市面上的家教软件中有一部分与教材内容吻合,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移植到课件中来。移植通常采用“抓”与“录”两种方法。2.4.3 自编素材,随时调用 事实上,许多素材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小学科学课的实验器具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WindowsXP 中的画图工具或 Word 中的绘图工具来制作多种多样的简易图片、结构图、流程图等。制作完成以后存盘备用。2.4.4 声音、视频(avi 文件)素材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之一是图文并茂。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更加生动、贴近实际,插入一些声音和视频素材是十分必要的。深件开发软件一般都要求声音文件为 wav 格式、视频文件为 avi 或 MPEG 格式。这些素材的取得虽然可以从一些光盘中直接得到,但大多需要自己来制作。现将这两种素材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2.4.4.1 声音素材的制作 如果想为一篇文章配上朗诵,可以调用 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然后对着麦克风朗诵,录制完毕后存为 wav 格式,再插入课件中。也可以从磁带中获取声音信息,如,需在英语课讲中调用一些单词、短语、文章的标准发音,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录音带,把单放机声音输出口与计算机声卡的 line 接口用一根信号线相连,打开单放 录制完毕后存盘为 wav机的同时按下 Windows 中的录音机的放音按钮,文件,插入课件中。若欲用 CD 中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则需使用 CD一 WAV 转换软件,常用的有豪杰解霸软件。例如,要在语文课的古诗欣赏课件中增加一段(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可以通过豪杰解霸截取相应音轨转换为 wav 格式。另外现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素材很多可以进行下载,如果是 MP3 文件可通过转换软件转为 wav 格式。2.4.4.2 视频素材的制作 例如,有时在课件中需要加人物、雨、雷电、冰雹、台风等画面,而在一些故事片、纪录片的 VCD 中有这些现象的片段。将所截取的这些片段插入课件中可获得生动直观的效果。欲完成 VCD 格式一向 AVI格式的转换可利用超级解霸中的 VCD 转 AVI 工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2.4.5 利用专业软件包制作素材 现在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已开发出了许多优秀的专业软件工具包,应用这些专业软件工具包制作课件其质量和效率不是一般(几何画板)工具适合于平面(立体)几何、通用软件所能比的。如:代数、物理学科的图形、函数图像制作,图形的变换、旋转、缩放灵活自如、准确美观;利用 Word 中自带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Eqution)可制作出数学方程式、数组等各种复杂的数学式于;利用ACD/chemsketchl 工具可绘制化学方程式、反应式与各种化学反应图表。通过这些专业软件工具包制作课件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制作者体会到制作课件的乐趣。2.4.6 充分利用 Internet 上的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 Internet 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通过它搜索下载信息,使我们的课件制作少走弯路、提高档次。如中央电教馆、课件吧等教育站点中的教学课件资料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采用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当今 CAI 科技的成果,对我们改进课件制作质量、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大有帮助。获取保件素材的方法如能熟练使用、灵活掌握,定能使课件制作得心应手,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以上是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一点浅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6.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科学家也觉得太麻烦,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1)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个)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

列出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三、积累应用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7.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七

一、特殊教育学生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残疾学生积累的词汇不多, 通常他们的单词积累仅限于常用的英语单词, 如果不能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日后自主学习英语将容易出现障碍;他们念读单词发音不准, 虽然他们过去可能学习过一些基础英语知识, 然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一开始英语基础就没有打好, 不能用音标的方式准确地标出英语单词的读法, 更没有办法自己标准地念完英语句子;语感的培养不够, 如果学生学习英语能培养出语感, 那么他们就能条件反射地知道语法应该怎么用, 然而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过短, 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形成英语语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英语单词的积累

许多残疾学生学习英语, 感觉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记背英语词汇, 很多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学生如果一直觉得记背单词很累, 未来就可能放弃英语词汇的积累。与健全初中生、高中生不同, 他们的逻辑思维没有形成, 如果教师用逻辑性强、抽象的方法要学生记忆单词, 学生会不容易理解, 还觉得抽象的东西枯燥乏味。教师要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用更趣味、更直观的方法记忆单词。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牛津英语的单词时, 有一款软件是专门针对小学生记忆单词的。它里面有数款游戏, 其中一个游戏叫“打飞机”。学生在进行游戏时, 可以自己选择需要学习的词库和学习的难度, 比如学生学习英语1A里的单词时, 选择的关卡为“简单”。游戏开始的时候, 屏幕中飘出一个不完整的英语单词, 学生要填完整的单词, 如果学生填写得正确, 游戏系统底下的坦克就默认发一枚炮弹打下飞机, 如果学生没有填写正确, 则坦克会遭到飞机轰炸, 坦克的坚固度会发生变化。学生要尽量快速地拼写出单词, 如果能一连十几次连续填写正确单词, 则会给予积分奖励。如果坦克的坚固度已经降为零, 而单词却未拼写完, 则算闯关失败。教学实践证明, 残疾学生非常喜欢这类拼写单词的软件, 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纠正英语句子的读音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 有时会出现读音错误, 但是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的读音错在哪里, 教师也没有时间针对每一个学生细心纠正每一个发音。学生需要能有效纠正自己读音的方法。目前网络上有专门纠正学生读音的软件, 它可以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学生使用专门纠正读音的多媒体软件, 学生打开软件以后, 选择Let’s Go to the Park一课。软件出现三个画面, 一个是直观的情景动画, 学生能从情景动画进入学习的氛围, 软件的右上角有一个真人的发音唇形, 它与动画的读音同步, 底下的字幕则以滚动的形式出现, 句子未读以前, 字幕为绿色, 学生跟着动画一起朗读, 该软件能自动分辩学生的读音, 学生如果朗读正确, 则该单词的颜色转为红色, 如果该单词的读法不够正确, 则字幕会出现蓝色。学生在跟着软件读句子时, 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哪些词句读的是对的, 哪些词句读错了。读完以后, 学生还能用软件复习读错的句子, 或者重新跟读。对于读错的句子, 学生可以重点观看屏幕右上角的唇形发音, 纠正自己的读法。通过软件的辅助, 学生慢慢能够读出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

人们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时候, 一般特别强调语言的环境, 如果学生能一直沉浸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中, 就能培养出英语语感, 以后就能条件反射性地知道该种语言应该怎样使用。反之, 如果学生学习时不具备语言环境, 他们学习时会感到非常困难。教师要引导残疾学生学习好英语, 就要人为地给学生提供培养语感的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英语原版的动画片可以下载, 残疾学生通常很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英语原声、中文字幕的原版英语动画片。比如学生一般很喜欢看《猫和老鼠》、《南方公园》等动画片, 这类动画片时长合适, 内容也很有趣, 情节易懂。虽然学生未必能马上掌握英语原声动画的句型和知识, 可是经过日积月累, 慢慢会觉得英语很亲切, 语感也能随之慢慢建立起来。这样学生还能学会里面常用的幽默句子、日常用语等。学生培养好英语语感, 对未来学习英语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8.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初步探索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效率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索的教研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将数学教学融入信息化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顺应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数学教学融入信息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引入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尤其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特点,直观性教学应该成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只有遵循学生处在形象思维认知阶段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信息化环境能够吸引学生,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用粉笔板书、用粉笔演示解题过程的时间,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这些环节变得更快捷、更形象、效率更高。例如,执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的规律理解不深不透,这成为这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即要通过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有亲身感受,学生才可能牢固掌握与理解。教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两个边长不等,而大小相等的两个角,通过平移可以重合在一起,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画图学生都很难理解的问题,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就可以轻松解决,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信息化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延长,往往要靠兴趣来维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单靠讲解与训练,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到索然无味,也会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由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往往乐在其中,遨游于知识的殿堂。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动态运动过程,教师一边展示图形,一边让学生对各种运动进行分类与比较,并用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举例。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引发思考,从而对图形运动的特征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把握。再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可以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相关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形,学生也可以学会对图形进行比较,为以后几何图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1.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

学生具有差异性,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是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解决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利用信息环境下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实现有效的分层与训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例如,执教“表内除法”时,教师运用“表内除法”课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问题。课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分为三组题进行教学,每组题都体现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训练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发挥网络优势来浏览了解学生的解题信息,并且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归纳与小结,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来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能够判断哪是平均分的现象就行了,对于他们解答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并且再附加一些题目加以巩固,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每组还要再附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等。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定位自身的角色,教师不是权威的演讲者,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有效地将信息化整合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加减法”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笔算训练,教师让学生到教室前操作计算键盘,每当学生运算操作正确,数字小动物后面就会传来“你太棒了,奖你一朵大红花”的声音,如果学生计算操作错误时,系统就会给孩子一个被咬的苹果,并发出启发学生的声音:“动动脑筋,你会计算正确的。”当学生再次运算正确,系统就会发出“你很聪明,继续努力”的鼓励话语。所以,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时,教师要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软件及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富有成效。

总之,实现小学数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整合,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波.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2]焦凤梅.信息化教学在小学宫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作者简介:陈恩慈(1989— ),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在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工作。

9.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因此具体化,变成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如果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制作应用课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1:追求现代化而刻意运用,而实际上有些知识不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浪费时间精力;

问题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教师自身缺少信息技术创造、修改、运用的能力;

10.信息技术说课课件 篇十

电脑图案设计师

第一部分:设计意图

一、研究问题:任务驱动教法的任务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完成任务?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信息科技学科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课前设想:课始设置了故事情境,让学生帮助喜羊羊解决难题,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从学生的讨论中去有效地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电脑图案设计师》是湖北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1课,属于本册的画图版块。主要学习windows画图软件中图像的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学好本课,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像处理技巧,为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性的绘画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基本工具的运用(如图像的复制与粘贴等操雾, 作),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但他们自控能力差,主动探究的兴趣不能持久。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节课。

三、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对图块进行翻转和旋转。

【能力目标】: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能完成操作。会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能力。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图像翻转与旋转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翻转与旋转操作的区别,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恰当选择。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实物演示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六、媒体运用

在机房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动画视频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观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片断。师:大家熟悉这部动画片吗?

3.揭示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利用“图像”菜单上的功能,再来帮助一下喜羊羊打败灰太狼,好不好?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电脑图案设计师吧。

(二)小组学习,任务分析

1.出示问题

师:灰太狼得到一只魔笛,听到笛声,动物就发迷糊。慢羊羊迷迷糊糊一直往前走,前面就是灰太狼的家。懒羊羊听到魔笛,迷迷糊糊,在贴图时,将图像贴反了、倒了(出示图片1、图片2)。思考:请同学们看图,帮助喜羊羊想想办法。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所想。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问题,知道慢羊羊在往外走,就有可能走进灰太狼的家,只有往回走,才不会有危险。懒羊羊的图片要倒过来,才正确。同时让学生去学会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自主学习,接受挑战

1.出示技能挑战

师:要在画图软件中将让美羊羊、懒羊羊不受灰太狼魔笛的影响,我们就需要挑战一些新的技能。(出示图片1、图片2)

2.学生尝试,老师巡视

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有什么区别?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技能挑战,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己探索新技能的使用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技能交流,树立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小组合作,学生操作

1.明确要求 (出示图3)

要求:请你帮喜羊羊将魔镜变成一块普通的镜子,将图像正常地照出来。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教师实物直观演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示范性操作,降低了学习难度,为以后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设计,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用实物进行对比学习;同时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五)动手实践,学生制作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有关素材,接下来就打开电脑制作一副喜羊羊和灰太狼智斗的故事。作品完成后,将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画得最精彩、编的最精彩。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而富有想象力的,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六)针对要求,检查修改

1.学生检查

2.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七)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1.学生展示

师:请将这个故事给大家分享!

2.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八)体验收获,总结下课

1.学生反思

师:通过今天这个活动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学到了那些新的画图技能?

②在你完成制作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工作?为什么?

③在这次活动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帮助?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一、捕捉热点素材,创设兴趣的学习情境。

二、鼓励自主探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采取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活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建立多元评价,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但也存在不足......学生的作品忽视了画面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神奇的声控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动画作品,形成基本的编程思想

2.掌握将角色设置成按钮,并在不同场景间自由切换的方法

3.掌握、、命令以及链表的用法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搭建脚本,制作动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搭建场景脚本

难点:搭建场景脚本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设计制作一个用声音控制舞台上角色变化的动画作品,看看这个神奇的声控在舞台上给我们带来哪些震撼的效果,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高难度的作品,那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它吧!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1.添加舞台背景、创建角色

1)添加舞台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2)创建角色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提个醒:绘制、导入角色时一定要考虑角色与背景的颜色是否对比明显。如果颜色相近,则影响视觉效果。

2.搭建脚本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解惑。

1)搭建按钮脚本

2)搭建背景脚本

3)搭建“声电图”场景的脚本

蝴蝶和鹦鹉脚本

4)搭建“声控蹦床”场景的脚本

蹦床和女孩的脚本

5)搭建“声控行进”场景的脚本

汽车行进的脚本

6)搭建“声控风扇”场景的脚本

风扇和风扇支柱的脚本

7)搭建“声控变色”场景的脚本

8)充实小星星的脚本

3. 演示成果

(三)学习检测

自己完成“我的收获”,师生共同对答案。

(四)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1. 添加舞台背景、创建角色

2. 搭建脚本

11.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探究练习;遗忘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Wu Jun

(Rui’an Vocational School,Wenzhou3252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ask-driver,exploring practice " the discipline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 teaching new mode,summarized teaching room process chart;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with practice and the notes of using the teaching mode i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 teaching.

Keywords:Task driver;Explore the practice;Forgotten

一、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尤其在职高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机房的增加以及机房安置投影仪,给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场地。但是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室上课、机房练习这样一种模式,很难适应直接在机房上课。除了开课,很少直接在机房上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机房上课不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经过我和本校几位老师的潜心摸索,利用机房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学科教学的机房基本教学模式。归纳为“任务驱动,探究练习”。

二、“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机房基本教学模式介绍

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探究练习”。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散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通过练习,让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整个机房教学模式大致如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心理变化→任务驱动→探究练习→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此模式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外。教师主要任务是备课,其中重点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化,学生完成上节课作业,巩固知识,预习。本阶段是此教学模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阶段:为课内。是此教学模式的主体。包括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一循环体:

第一环节:教师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学生根据预习到的相关知识开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产生求知欲。

第二环节: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示或指导学生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方法有了,方法有无实效?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实践欲。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上机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就因此而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題。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记忆。

第四环节:教师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三、通过实践,此种模式体现出以下优势

情景导向,目标明确。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教学内容任务化,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易产生求知欲。符合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和思维习惯。一般教材的编写是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较少顾及了学生学习过程。而任务化后,是从学生学角度出发,注重体现在应用上;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实际生活中思维方向也是遇到任务,再寻找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准备好许多方法再来寻找需解决的任务。

符合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此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了“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

教学控制灵活。由于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组织,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灵活控制教学深度和广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主要注重基础,面向应用,面广不深,教师教学自由度较大。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资源管理器部分,如果教学任务完成顺利,教师可增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

王磊自己建立的文件夹里有三十个文件,其中有个名为wanglei.xls的文件是刚建立的,请你帮助他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快速定位到该文件以便将它复制一份。

学生可以在查看菜单中的排列图标中找到方法。既可以按名称排列也可以按类型排列还可以按日期排列。然后再定位便比较容易了。教师还可以补充按“w”键快速定位到“w”开头的文件上的方法技巧。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只字不提。

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了解了学生心理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此模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此模式有刺激求知欲、增加成就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自觉磨练意志,逐渐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有利于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易接收新事物,具有了一定学习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围绕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量大。伸缩度广,从而有利地避免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四、运用“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任务化恰当、情景中提出。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成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不能分得过细,避难趋易。语言表述准确,减少理解障碍。问题情景真实、有趣味,在具体情景中提出任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

指导完成任务要精简。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法。如演示、实践、流程图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简明扼要,一针见血,为上机实践留出较多时间。

上机实践要及时。此模式要求及时上机实践,理论上机同堂进行。有的任务可让学生上机实践来寻找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从而归纳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一些技能技巧。

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注意在教师讲解和演示的时候,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学生机器控制住,这样做,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看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不会因为电脑的原因分散注意力。

复习整理环节必不可少。任务驱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也相对削弱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使学生不易形成知识体系,将妨碍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理解,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故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完成本课堂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利用一段时间进行小结、评价。最好对本课的知识提纲作为一疏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

要注重鼓励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活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注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此模式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化分解,而德育目标却难于纳入具体的任务之中。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德育契机,把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和道德与行为准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灵活应用,不能死搬硬套。此模式主要使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系统操作、办公软件(Office2003)、网页制作、图形设计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编程、网络技术等课程慎采用。

五、归纳总结“任务驱动,探究练习”

“任务驱动,探究练习”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任务分解、创设情景提出任务、探索方法、上机实践主要环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任务驱动,探究练习”基本教学模式尚不够成熟。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念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0

[3]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4]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必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4

作者简介:

12.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十二

一、纵观当地信息技术的发展, 细析多媒体课件大赛产生的背景

纵观当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十几年的工作者, 见证了当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起初简单的硬件配置到如今建成教育城域网, 网络深入到农村每一所中小学, 条件优越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 教室班班通, 校局域网通过教育城域网出口与互联网相通。与硬件配套的相关培训也随即展开, 教育局响应全市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开展了计算机考级达标活动。全市以学校或以县 (区) 、乡 (镇) 为单位围绕考级内容开展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日常软件 (Microsoft office套装、wps office套装) 、操作系统 (Win98) 、网络技术以及各种课件制作软件 (Authorware、Flash) 的使用及制作技巧。一系列培训和考级达标活动迅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

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地也相继开展了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的各种信息技术活动, 如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项目涉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脑网页、电子报刊以及高中程序设计;面向一线教师的电教优质课比赛、电教论文比赛、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以下简称课件大赛) 以及最近几年兴起的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大赛, 众多活动的开展及相关教师考核政策的制定, 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激发了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促进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二、从课件大赛活动的指导思想看其举办意义

课件大赛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教师信息素养和软件制作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大赛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 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二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大赛的成功举办切实做到了这两点, 尤其举办初期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每年做工精美、内容翔实的参评课件和网页中尤其看得出, 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在逐步提高, 且每年都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活动举办最终值得肯定的有四点: (1)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师参与面每年都在扩大; (3) 推动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4) 积累了大量精雕细琢的辅助教学课件, 成为庞大资源库体系的来源之一。

三、从教师考核的相关政策出发, 激发其参与热情

从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考核政策出发, 把课件获奖纳入考核、职称等各种教育评审的加分项。其政策的出台, 使课件大赛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仅是一项活动, 它成为与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评比。促使教师为了在考核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或参评高一级职称, 不得不积极学习课件制作知识, 参与课件大赛。政策的出台, 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小学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达到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四、从教师参与课件大赛的历程看其意义

活动举办的宗旨和教师相关考核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教师参与过程真实情况如何呢?

起初, 经过教育部门一系列培训涌现出一批计算机佼佼者,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 对此充满好奇、参与热情高。参与课件大赛中的作品虽略显生涩, 但皆为原创。此时课件大赛对信息化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件大赛与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审制度的挂钩, 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更加推动了一线教师参与到课件大赛中。尤其伴随硬件的普及, 条件优越学校每位教师逐渐达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 教师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参与面在迅速扩大。

这种多管齐下的激励制度促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和应用氛围。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心理驱使, 参赛作品中出现网络下载现象, 甚至由于互联网的刚刚兴起、资源相对匮乏, 众多参赛作品中竟然有完全相同的作品。但就整体大局来说还是好的, 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热情迅速蔓延, 各级优质课评选中逐步增加了课堂课件使用评分标准, 甚至有的评比课中限定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大环境的良好氛围促使课件大赛成为业务教学中一项如火如荼的火爆评比活动。

通过几年的活动, 教师课件制作技巧越来越专业, 评比标准也随之提高, 教师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理智。现在一般的课件很难再获奖, 只有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制作的界面精美、内容翔实、课件设计水平高的课件才能获奖, 普通教师却对课件大赛望而却步, 参与的积极性被压制, 致使教师参与面在急速下降。同时部分优秀课件制作高手在经过多年的打拼后已经取到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该获得的证书也获得了, 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致使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在逐年递减。

五、从获奖课件再利用的价值分析大赛的意义

每件获奖的课件都是参赛者精雕细琢的优秀作品, 设计和制作者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获奖作品大多界面设计精美、操作直观、知识点的设计及理念有其先进、独到之处, 而其大多内容丰富详尽, 容量不仅涉及到一堂课甚至整个单元, 更有甚者是渗透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如:课堂的导入、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巩固训练等等。

那究竟像这样的课件在日常教学的推广价值如何呢?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 教学设计的情境、理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获奖课件的制作更多体现了适合参赛者自己的教学风格, 像这样课堂中面面俱到的课件很难适合更多教师使用。这种费时费力制作出的优秀课件, 推广性让人感到惋惜!同时, 获奖课件大多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完成, Flash课件制作要求专业性强、美工设计水平高, 课件的再加工、利用难度大, 造成课件难以再加工、再利用率低的现象。

六、从参赛教师的现状分析大赛的意义

现在有哪些教师在参与课件大赛呢?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参加课件大赛的教师有大致以下几种:一种是坚持不懈致力于课件资源库建设的课件制作高手, 像这种教师已经为数不多, 如果长期坚持下来除了极大的个人兴趣外, 也与学校采取的鼓励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另一种是最近几年要参与职称评选或其他教育类评选需要课件加分项的教师, 这部分教师不见得是课件制作水平高, 会请本校甚至跨校课件制作高手帮忙, 由个人设计脚本, 他人制作完成, 或完全由课件制作高手完成;最后一种是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的教师, 为了取得理想的讲课成绩, 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一般这种课件制作精美, 融入了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 便顺水推舟被推选参加课件大赛。但是此类课件大多也并非授课教师制作, 往往是由课件制作高手帮忙完成。

七、多方调动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性

面对课件大赛出现的众多问题, 应该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改变。

其一, 提倡积件比赛。1997年华东师大黎加厚教授提出了积件理论。积件是一个完全开放型的软件系统, 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制作工具的简单相加, 而是由师生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是在课件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包含了课件的特殊性, 是“散装”的课件元素, 是“活”的课件。那积件是什么?哪些素材可以作积件?根据华东师大黎加厚教授的积件理论, 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均可称为积件。平时计算机上常用的图、文、声、像、动画均可作为本软件的积件。

笔者认为课件大赛应该提倡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某一个知识点的积件比赛, 而不是大容量、满堂灌或设计整个单元的课件比赛。这种积件可以仅仅针对课堂中的课题导入、重点、难点或课堂巩固练习等一个环节而设计。也只有这样的积件才容易被一线教师再加工利用或组合成适合于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 课件的再利用和推广性才能得以实现。假以时日, 通过课件大赛形成庞大的积件库, 会为一线教学做出重大贡献。

其二, 开发优秀的课件系统。课件开发系统资源仍然短缺, Flash、Dreamweaver虽然功能强大, 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软件制作水平, ppt软件是现在众多教师课堂中使用率最高的软件, 但它功能上仍具有局限性, 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课件。建议开发商应该多开发像几何画板这样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课件制作工具。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参与才能得以普及。

其三, 面向新教师开展培训。全员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已告一段落, 最近几年教育队伍又扩充了一大批年轻的新生力量, 他们的信息技术底子较好, 网络应用能力比较突出, 但课件制作能力尚显不足。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接受能力强, 运用信息技术的愿望强烈。建议教育系统的培训应坚持不懈, 每年对新教师都要开展相应的培训, 促使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课件大赛历经多年, 其积极性有目共睹, 随着时代的变迁, 应据情况及时调整评比规则,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百家争鸣, 愿此文能引起共鸣, 让课件大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通知》.http://www.ncet.edu.cn.

13.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 篇十三

龙泉四中 何成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制作网站后,制订合理的标准,通过交流,对网站作品进行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学习制订评价量规。根据量规,对自已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并予以反思、改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已与他人的作品,养成辩证的信息评价与认识观。

(2)、养成遵纪守法、积极健康地使用和建设网络的意识。教学重点

网页作品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评价网站的一般评价标准及指定评价标准的一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一个网站的制作,并已了解发布网站的一般方法,很多同学的个人网站也已上传到因特网。(展示几个或几组学生的网站作品)

请同学谈谈对刚刚浏览过的网站的感觉,亮点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

二、新授课:

教师进行引导:如何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呢,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好与不好,也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做不是很规范、严谨,一定要有个标准,而且,制定网站评价标准一定要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对网站进行评价:主题、界面、内容和结构。(并分别介绍要点。)

刚才大家看到的几个站点都是学生的网站,由于同学们大都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维护和管理,内容比较少,更新速度也不是很快,做出的网站主要是我们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对网站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所以对我们而言,评价个人或小组的主题网站的标准就需要根据对象合理设置。这个标准就是作品评价表,请同学们依据评价表公平客观地进行评价。你所给的分数和评语将体现你的评价水平和责任程度,你的结果将是其它同学作品的质量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请你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的职责。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极负责任、有能力、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活动一:评价小组网站。

给出已制作出来的学生网站URL,请学生对照课本上的评价表,对以上几个网站进行评价打分。

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活动二:评价大中型网站。

前面已经讲过,评价不同的网站要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也可以尝试对大中型站点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公平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

参考课本上评价标准对大中型网站进行评价,教师汇总评价结果,并指出:不同的人去做同一网站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可见,评价是会受到主观性影响的,因此作为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同时要学会欣赏作品中的亮点,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站。

活动三: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

上面几个活动中,我们都是利用已有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的,那么评价标准是不是唯一的呢?很显然不是,例如,我们如果用评价大中型网站的标准区评价学生网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标准。但是制定出的标准必须满足以下几条:

1.评价体系要形式与内容并重

2.评价指标要有科学性

3.主导指标要有代表性和高度概括性

4.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要相互结合5.指标体系要具有实用性

扩展活动:根据评价结果,改进网站。(扩展活动,具体改进过程留在课后来做。)教师公布部分学生的评价结果,并指出,评价网站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进网站,站在制作者的角度有时候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别人的评价知道自己网站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让你的网站永保新鲜感。请学生在听取评价后对网站做一定的修改,并更新已发布的网站。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董事会秘书简历下一篇:村党支部党员学习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