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2024-08-10

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共9篇)

1.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一

枣庄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

创 建 工 作 自 评 报 告

滕州市龙阳镇顾庙小学

二0一一年九月

顾庙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

创 建 工 作 自 评 报 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具体的校情建成了集科技、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1处,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此方面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把基地工作落到实处

劳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学年初成立了以顾文喜任组长,主抓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并抽调赵逢东、张宝磊两位懂专业、懂技术教师为指导教师。依托校园,利用学校内的闲置地,结合学校的环境建设,把我校3亩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把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基地的劳动实践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作用,我们根据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土质特点,对基地种植作物进行了合理规划,承包到班,责任到人。

把后院3亩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一季蔬菜,如长豆角、土豆、冬瓜、西红柿、尖椒等;第二部分为两茬蔬菜,春季种小白菜、小菠菜、小萝卜、生菜,下茬种植秋萝卜、冬季大白菜等;第三部分为草田地,种植大豆和花生;第四部分为大田作物,种植玉米和高粱。

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又能绿化美化校园。从春天耕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浇水、除草、施肥,到秋收,每次活动都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亲手劳动,提高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锻炼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劳动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最光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秋收的喜悦。

三、科学指导,把劳动实践教育与各学科相结合

劳动基地的建设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劳动实践教育平台,我们在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同时,还有机地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和科学课结合,认识各种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1、每个年级确定一个综合实践兴趣小组,在班主任和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基地设计课题。每班基地从整地、种植、培育、管理、到劳动成果的收获,全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带领下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完成。

2、我们把学生观察到的作物生长规律,培植技巧,培育感想记录及时存档,用来指导以后的学生进行操作。

3、给每种作物、植物设立“名称牌”,标出其特征及产地。

(二)和美术课相结合。

基地不同时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学生可以拿起画笔,绘画校园美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品质,达到以景育人的效果。

(三)和语文课相结合。

学生所有的劳动实践过程,以及对景物的观赏体验感悟,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体验的内容写成作文,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是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促进基地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把各班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实践活动列入议程,纳入规划,做到期期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总评。为确保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安全地开展,我们一抓制度的建立,先后制定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十项评比和表彰制度》以及《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为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抓考评,建立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十项评比制度和评分准.从“出勤、安全、纪律、秩序、爱护公物、养护花树、环境卫生、劳动态度、劳动组织、完成任务”等十个方面对班级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考察、记录,然后综合各方意见,作出终结性评价,从而调动了师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团队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抓典型、树榜样,促进劳动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在对班级师生参加基地劳动实践活动过程性考查中,我们十分注意发现典型、培植和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基地建立有评选劳动实践活动先进班级的条件,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批劳动实践活动先进班级,有效调动了师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你追我赶,鼎力争先的局面。

五、齐抓共管,初显成效

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创办二年多来,始终在镇教委的直接领导下,有序、有效、安全地运作。基地自开办以来,镇教委领导干部多次亲临基地视察、指导,给予了基地很大支持和期望,这更增强了我们办好基地回报家长、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育人效果突出。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初步树立起劳动观念,逐步养成劳动习惯,增长了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劳动的基本技能技巧,磨炼了意志,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团队意识。一名学生深有体会地说:参加基地劳动,真让我们增添了不少见识,尝到了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加深了对《锄禾》这首诗含义的理解,还磨炼了意志,增添了对学习的自信。

社会效应良好。基地自开办以来,凡莅临基地视察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对基地的育人环境、规范管理、严密组织、良好纪律和师生们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广大学生家长对基地也有良好反映。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孩子在家,我们叫他帮忙,他总不愿意,通过基地劳动,孩子变乖了,懂得珍惜粮食,懂得省吃俭用,还懂得帮做家务事了。”

经济效益初显。为提高经济效益,基地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岗位责任制,设岗定员;二是增加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如土豆、花生等)的种植品种和面积。二年多来,基地经济收益保持逐年增长,共创收1万多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不断改善基地的硬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劳动实践场所的经济收益补充了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资助了贫困学生。

2.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二

目前, 江西省共有各类中职学校500多所, 大部分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主要特点是: (1) 学校所在地在农村的中职学校比学校所在地在城市的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力培训多。 (2) “免费”培训的项目多, 自费培训的项目少。 (3) 短期培训多、长期培训少。 (4) 就业培训多、创业培训少。 (5) 校内培训多、校外培训少。 (6) 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培训多, 输入地培训少。 (7) 单纯的转移培训多, 企业“订单式”的培训少。

二、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我省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分析, 发现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 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2) 经费短缺制约中职学校转移培训工作开展。 (3) 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转移培训工作开展。 (4) 培训模式、方式单一。 (5) 培训与转移脱节。

三、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建议

1. 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中职学校必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职学校从领导到教师, 只有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认识, 才能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好。

2. 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学校应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尽快建立起一支整体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是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 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 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搞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3. 创新多元化培训方式。

中职学校应本着以劳动力市场需求制订培训方案的原则,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转移就业率。针对劳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式。如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 采取“校企结合培训”“订单培训”“定向输出”, 确保他们培训后实现就业;为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创造了能够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的“学分制培训”模式, 形成学分互认机制等, 还可采取“企业+中职学校+失地农民”联动型的产教结合培训模式, 以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并举的方式, 创建灵活高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4. 实施菜单式培训策略。

中职学校应深入乡村调查研究,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状况、收入目标、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 实现他们的就业目的, 促进转移就业率的提升。

5. 全面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中职学校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和录用单位之间架设桥梁, 成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不可缺少的维权服务中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 中职学校先与各劳务输出组织或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作协议, 再与农民工签订劳务输出协议, 并监督农民工到达用工单位后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明确双方责、权、利, 并依法实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 中职学校为农民工介绍由劳动、司法、公安、法院等为成员单位组建的司法援助中心, 为他们提供政府维权救助情况, 以及在外地设立务工人员维权联络处, 及时解决农民工的各种问题。

6. 强势推进培训信息化进程。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入开展, 广大农民越来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为他们的转移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中职学校应建立集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等一体化信息平台, 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培训就业信息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7. 实施分类培训策略。

鉴于当前农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就业意向等方面的差异, 中职学校在培训中应开展分类指导、定向培训, 要注意分析农村劳动力的组成结构和务工特点, 针对农民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安排组织培训。

8. 坚持适用效能原则。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 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增强就业能力, 实现稳定就业。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强调适用性、突出技能性, 以“零距离”教学确保“零距离”就业。

9. 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体制下, 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终结教育, 而应该从时间与空间上涵盖人的一生, 提供给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从中职学校的角度看, 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继续教育的服务是挖掘其教育潜力, 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的重要机遇。

四、结束语

虽然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及时化解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现的各种问题, 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研、招生、教学、就业、跟踪性服务等工作, 中职学校是可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农民工”这一专有名词也是可以消失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使他们掌握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只有及时化解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议

参考文献

[1]赖平生杨林:发挥中职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J].老区建设, 2008, (24)

[2]孙诚: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与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5)

3.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三

因地制宜 拓展思路

劳动场所建设多措并举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海安县在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上,做到因地制宜,全方位立体化开辟劳动实践场所。

1.开辟校内“主阵地”

从活动组织的便捷与安全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校园内部资源开发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应成为场所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内闲置校舍开设劳技专用教室,开展烹饪、缝纫、编织、雕塑等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校园空地,开辟蔬菜、瓜果、花草等种植基地;充分利用学生食堂、话吧、商店、菜园、花圃等校内资源,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2.拓展校外“延伸地”

为解决校内资源贫乏的矛盾,学生劳动场所的建设可以考虑向校外作必要而适当的延伸。不少学校与临近的工厂、种植场、养殖场为依托,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在工人、农户的指导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高中充分利用挂钩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

3.扩充家庭“补充地”

农村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空间,全县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家房前屋后开辟自己的领地,运用从劳技课上学来的知识和技能,种蔬菜、栽果树、培花草。还有学生协助父母在自家责任田上种上了大棚蔬菜,在劳动实践中辅德、增智、强体、益美。

这些实践基地和场所的建立,为学校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

加强领导 科学管理

劳动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全县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必须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基地发挥高效的育人功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校在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中,做到领导到位、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领导、检查、评估和协调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基地建设计划、教学研究和活动安排;劳技教研组和劳技教师、校外劳技辅导员负责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

2.优化师资队伍

一是任用事业心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二是聘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养殖大户、手工艺人、企业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兼职劳技教师;三是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劳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劳技课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劳动实践活动质量。

3.实施全程管理一是劳动实践前的动员

每次活动先由带队老师讲清活动目的、任务、要求,并组织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好安全应急预案;二是做好具体劳动实践中的指导。由劳技教师或校外辅导员通过集体指导、典型示范、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劳动实践中碰到的有关技能操作、基本知识作精心讲解;三是劳动实践后的总结。每次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填写劳动实践卡片,进行自我小结,再由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综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4.构建评价体系一是知识技能评价

主要考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劳动知识、劳动方法、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劳动态度评价。主要考评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参加劳动的态度。三是劳动成果评价。主要考评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和数量等。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每学期组织评比“劳动标兵”、“劳动能手”等,并在学期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县教育局也依据《海安县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考核评分细则》,将学生劳动实践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估范畴。

依托场所 服务教育

劳动实践教育初见成效

全县开展的“依托实践场所,推进课程改革”的活动是成功的,收到的实践成效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

1.场所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生们在农业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劳动的光荣感,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学劳动,科学劳动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们立志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主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劳动观点和科学精神,长大后为建设美好家园多作贡献。

2.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劳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在校外辅导员的精心辅导和讲解下,他们参与了田地的耕种、水果的栽培、花草的养护、禽畜的饲养,目睹着一片片新绿填充基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个生命舞遍场所的每一寸土地,品尝着饱含自己汗水的“绿色食品”,学生们无不感到自豪,他们在挫折中成长,在成功中享受,在实践中创新。劳动实践场所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了一显身手、大胆尝试、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

3.场所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平台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们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各科的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们精心组织活动、参与实践体验、主动调查访问、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处理信息、积极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这些年来,全县教师撰写的二十多篇劳技论文在省、市报刊发表或在有关评比交流活动中获奖。

4.场所是反哺教育教学的有效渠道

全县部分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生产出的菠菜、四月白、蚕豆、刀豆、大白菜、莴苣等大批“绿色植物”,基本能满足师生的蔬菜需求;部分学校,从劳动场所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设立帮扶基金,资助特困学生;职业高中利用寒暑假组织特困生到挂钩企业开展劳动实践创收活动,延伸特困学生的求学之路。这些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不少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县德育先进学校和文明单位。

面对现实 静心思考

劳动场所建设任重道远

全县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已历经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至今仍影响着部分家长,他们只重视子女对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对自己子女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没能像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那样受重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也没能像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那样被摆上应有的位置。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共同关心重视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2.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外聘教师,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不少人未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达到专业教师的要求,传统的师范类教师又难以满足劳动实践场所教学的专业需求,对口专业的高等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生,用人单位受编制、非师范类人员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录用。这就需要革新用人制度,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3.资金投入有待增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挤出的资金难以满足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需求,硬件设施陈旧老化,外聘教师经费难以筹措,好的项目难以开发,劳技教育科技含量不高。这就需要将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开设专项建设资金。

4.规划管理有待规范

目前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缺少全局性的统筹规划,管理机制、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健全,有目标责任但未能逐级落到实处,常规性的督导措施也没有跟上,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就都难以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其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5.校本课程有待开发

4.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四

现在的农村孩子从小就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农业生产常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要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时,还要从头学起。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将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地,开辟为劳动实践场所。占地约4.5亩,平均分到各班。学生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种菜种粮和田间管理。两年多来,学生既学到了生活的本领,也享受到了收获的幸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促进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更好地落实。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伊始,我们召开了动员会,详细深入分析了建设劳动实践场所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并确立了基本的建设原则。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主要以班级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主要进行服务和引导工作。为加强指导,做好服务,成立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指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张海平、赵士常任副组长,七八年级各班班主任为成员,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刘传科老师为技术指导。生态园的各项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否则,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直至报请教育办或教育局处理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劳动实践场所,占地约4.5亩,东西长70米,南北宽42米,中部十字形小径,宽约1.5米,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四个部分,条块清晰,整齐有序。品种以本地蔬菜、果树、经济作物为主,完善供水系统,铺设供水线路,安装好管道,设置两处供水点,硬化田间小径,便于参观领导和师生在雨天察看。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目标,要让了解农业生产常识,学会基本的蔬菜及粮食种植技能,进而建设成为劳动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成为学校的育人品牌工程。

3、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和参加建设。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农业生产技能,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劳动技能学习和品德培养,学校要求劳技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劳技教学,并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和参加建设。

二、严格管理,积极科学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育人功能。

1、加强劳技教学。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强化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指导和培训。经研究决定,聘请经验丰富的XX老师为技术指导。每季蔬菜种植前,与镇、区农业技术部门合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从品种的选择,种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详细指导。具体实施时,现场指导。劳技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有计划、有备课、有作业,学期末有总结。班级活动有记录和档案。

2、品种的选择原则上由种植班级自主决定,收益归种植班级所有。要求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旱涝保收的品种,确保每班每季每次种植都有收获,要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意义和乐趣。池藕等水、肥、管理要求较高的品种,原则上不提倡种植,应淘汰。春季提倡种植的蔬菜有:土豆、五月红、小白菜。夏季:辣椒、茄子、眉豆、豆角等,绿豆、大豆等经济作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种植。秋季:大白菜、蒜苗等。确保生态园四季常青,充分利用,每个季节都满眼绿色,每个季节都有收获。目前种种植的树木有:樱桃、李子、苹果、桃、梨、杏等。

3、思想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校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和升华。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劳动课时间、放学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每学期实践活动时间均不少于10课时。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把思想教育寓于劳动实践中,将两者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4、禁止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原则上由班主任自掏腰包,收获后可从收益中扣除,及时按实足额结算,让学生从中受益。

5、抓好学生安全。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负完全责任。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劳动,班主任随班、随时组织、指导和管理。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劳动,不能只动口不动手,禁止让学生单独劳动。

三、育人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建设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土地闲置太久,肥力不足,收获较少。但随着投入的加大,技术的提高,收入增长较快。

06年,扣除成本,收益750元,补助贫困生生活费500元。各班填添置各种生活用具110件。

07年,扣除成本,收益1600元,补助贫困生800元。各班添置各种生活用具120件。

08年,扣除成本,收获800元,补助贫困生500元。结余300元。

生态园建设一年来,学生学到了蔬菜种植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生态园的收入充实了班费,救助了贫困生,通过会餐和集体劳动的方式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深化了师生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该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提升了学校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5.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五

为切实加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劳动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增强它们的农业科普知识,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长:李玉勇

副组长:罗志仲缪世伟

成 员:陈华志谢子安黄学军

三、目标任务

1、通过一系列的种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种植实践,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通过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英语小组会话,美术小组写生等,使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品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4、教师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科的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6、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7、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实用。

8、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

四、劳动基地建设面积

学校拟将校内规划绿化面积分片划拨给各班自主经营管理。(先期试验启动为现七年级各班,地点暂定住宿楼靠围墙的绿地,待实验总结成功后将向全校各班级推广)以种植各季蔬菜、瓜果等作物为主,以种植代绿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又一亮点。小学一至三年级可以探索小手工制作产品的经营活动。

五、管理和任务

蔬菜基地按年级划分,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动一动比一比”活动。

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主线,以“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

1、蔬菜种子和秧苗由学校各班自筹资金购买,班主任组织学生负责种植。成品由各班自主出售。收益归各班用作班费。

2、德育处将对各班的实践基地命名为“XX班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管理”或“XX班团支部劳动实践基地管理”。

3、劳动技术老师和其他指导教师深入劳动基地,与学生一起种植、一起管理,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撰写科普小论文等,其作品可不定期展出,并评出“种植小能手”。

4、学校拟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为内容的作文比赛。

5、各班在组织劳动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确保学生安全,确保公共财产安全,确保基地周围卫生整洁。

广汉市南兴镇学校德育处

6.学校劳动实践工作计划 篇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及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师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在全校师生间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化此次活动的安全管理,增强带队老师、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1、全体领导和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学校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学校要求各班在活动前,针对这次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外出前对此次活动作周密计划和安排,活动方案经校领导审阅同意。

3、出发前要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4、活动时班主任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跟班教师负连带责任。

5、活动前,校长石少奎,德育主任王慧婷要到活动区进行实地勘查,并召开会议,明确活动路线、活动区域及负责人。

二、突发事件应急办法: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维持秩序、迅速与校长联系

3、所有带队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4、带队教师在本班区域内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5、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应立即与校长联系,视情况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6、交通事故处理:

(1)、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7、到达目的地后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

8、各班分成小组活动、明确组长,不要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跟班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9、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返回学校,学生不得中途离队。

陈家口中心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安全预案

陈家口中心小学

7.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七

一、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学校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重中之重, 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把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做好综合治理这项工作, 切实加强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 学校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校长亲自抓, 分管副校长具体抓, 学校综合治理专干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 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 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2. 从严治校, 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工作

学校树立从严治校的思想, 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 针对本校师生特点, 学校建立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 不断充实完善。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 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 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 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私自带学生外出, 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 都要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不留盲点, 不出漏洞。

3. 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 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 群防群治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安局警务工作站、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协会等部门通力合作, 做好学校治安工作, 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建立一支法制意识强的师资队伍

通过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把法制教育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把法制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科主渠道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用教师模范的行为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制教育。

2. 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集中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 给学生讲解各种规章制度的由来, 帮助学生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管理中, 通过由教师、学生组成的值日监督队伍,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使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3. 法制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警校挂钩”, 密切同公安局警务工作站的同志联系, 还聘请关心下一代协会校外辅导员, 定期召开法制教育座谈会, 与学生交流思想,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研究管理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的主渠道, 加强家校联系, 定期召开座谈会, 建立三项制度, 即家访制度、家长接待制度、家校联系卡制度, 交流信息, 探讨方法, 典型经验及时推广。

四、加强教育, 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 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 抓好安全教育, 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 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 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他们的遵纪守法观念,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 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宪法和法律的教育, 普及法律常识,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增强他们民主法制观念, 使之依法办事, 依法律己,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坚持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引导学生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自觉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2. 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 在安全教育周期间, 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 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 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 消除隐患, 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利用班、队会、活动课、健康教育课等途径, 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 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 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 小结上周安全工作, 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加强节假日对子女监护》的公开信, 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8.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八

笔者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一、切实转变观念,育人重于教书

在一些学校,经常会听到德育工作者的抱怨:一提德育工作,有的老师就认为是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一搞德育活动,就有老师反对,认为这是耽误教学时间,不务正业。有的老师上课时遇到不听话的学生,直接把学生交到班主任跟前,质问班主任:

“你们班上的学生怎么这么不听话,叫我咋教?”然后自己径直“教书”去了。时间一长,顽皮的学生就摸住了任课老师的脾气,知道这老师不管他,也管不了他,在班主任课上老老实实,在这些老师课上就有意捣蛋,师生关系日益对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想象,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书与育人孰重孰轻”的大讨论,围绕这一话题,举办教师辩论会,举办专题心得体会比赛;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师生实例,最终让老师认识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肩负起育人的责任。

二、广辟德育渠道,打造良好校风

诚然,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每位老师的参与,但学校的德育部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必须发挥学生德育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工作要有前瞻性,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要以积极的预防和疏导为主,而不能被动地扮演消防员或者断案的法官角色。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走系列化和科学化的路子,积极致力于打造立体化的德育网络,搭建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平台。要坚持在学生中实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让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常见的德育平台主要有:

1.升旗仪式。每周对学生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是大多学校一直坚持的德育方式,讲话人或者是老师,或者是学生。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讲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好在开学初编制校历表时就结合学校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好全学期的国旗下讲话,每周确定好一个讲话专题,确定好主讲人,精心准备好讲稿,内容可以涵盖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安全、法制、青春期、感恩、择友、学习方法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主讲人最好由教师或者学校相关领导担任。

2.主题班会。每周的主题班会最好围绕学校每周确定的德育主题进行,但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切忌由教师一言堂,板着脸进行说教。学生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演讲,可以唱,可以跳,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音像资料。如:“感恩励志”、“五爱教育”等演讲视频,学生多看一看,是会深受触动的。感恩教育即教育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师长,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感恩社会,它给了我们广阔的生活舞台;感恩磨炼,它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百折不挠的勇气;感恩痛苦,它给了我们去寻求幸福的动力。

3.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前,由于来自社会、家长及方方面面的压力,有些学校继续奉行时间加汗水的旧观念,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把校园搞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每学期可以开展好一些诸如体育节、艺术节之类的系列文体活动。同时,各年级每周可以利用好活动课,开展年级文体活动,诸如球类赛、拔河、合唱、故事会、演讲会、书画赛等一些年级间的小型比赛,甚至参观、春游踏青、慰問孤寡老人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校长的办学品位,从学校的校园文化就可以看出:校园的橱窗里应该有优秀师生的事迹和照片并及时更换;教室内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应该是学生学习交流的乐园,经常更换,教室的标语应该催人奋进。寝室里的布置应该温馨和睦;食堂里的墙壁上应该充分利用,节约粮食、饮食卫生、文明守纪的标语应该比比皆是,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那么,乱扔、乱放的不文明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比天天让值日教师、值日学生逮违纪有效得多。

5.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激励师生不断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心智不够稳定,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倾向,树立健康的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管理。比如:老河口市张集中学一直注重榜样的引领作用,除了每个月坚持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文明教师、文明科室等“五大文明细胞”外,每学期坚持大力评选和表彰“五好学生、模范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教职工、模范班主任、优秀备课组长”等“六大标兵”。另外,为了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从2005年开始,张集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发起了“感动洪中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十余年坚持无偿献血的童四姐老师”等一大批师生标兵成了该校主流校风的领跑者,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

三、搭建沟通桥梁,畅通家校联系

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致使成绩不理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只凭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还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教师走访学生家庭是三方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通过走访可以与学生家长直接取得联系,教师可以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告知学生的一些内心想法,可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应该搭好三种桥:

一是建立教师家访包保责任制,构建“家访制度桥”。每学期开学,班主任首先要建立本班学生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然后各班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包保到每位教师,每位教师在开学第一个月必须将自己负责的学生普访一遍,形成一套关于这几名学生家庭情况的文字资料,汇总给班主任,以便班级任课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今后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通过普访,教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就会了然于胸,工作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少出纰漏。教师要做好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等六類学生的重点家访。

二是将家长“请进来”,搭建“集中联系桥”。学校要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学期初的家长会,主要是向各位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提出各个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重点,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征求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学期中间的家长会,则重点是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搭建“空中信息桥”。为了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沟通,学校要充分利用移动通讯、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通“校讯通”的学校,每周学校可以在校讯通上发布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学校的工作动态。各班主任也可以建立本班学生群和家长群,利用网络聊天的形式与家长及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此外,学校还可以印制《家教指南》之类的资料,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普及工作。

四、加强警校联络,多方争取支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切实增强预防意识,不断提高防范和应急能力。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周边治安情况、网吧游戏厅的开设、学校的技防设施等安全保卫工作,学校要经常和当地政府领导以及公安、法院等主管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每月可以会同派出所干警到校收缴一次管制刀具,对学校的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培训;每学期邀请法庭法官或者派出所干警到校开展一次法制讲座或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讲座。警校联系深入发展,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9.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计划精品 篇九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计划集锦 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 “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 “劳动小能手”。

2021年学校劳动教育计划书(二)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021年学校劳动教育计划书(三)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上一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的模版下一篇:感谢对手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