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案导学(精选8篇)
1.依托学案导学 篇一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
正
是
她
生命力的体现吗?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③
你
难
道
没
有
听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水是自然界的产物,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我。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2.依托学案导学 篇二
1997年, 浙江金华一中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 即“学案”, 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法”。随后, 在山东、广东、湖北、北京等地纷纷进行了有关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 学案导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学案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它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而设计编制。
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 以教师调控为手段, 注重学法指导, 突出学生自学, 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新模式。学案导学强调在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各种学习思维的基础上, 提高教学效益。
1. 设计编写学案。
设计编写学案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需要老师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 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一份完整的学案, 应该包含问题、情境、教法学法等基本要素。
问题要素: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 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要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通俗明白而准确, 要设置坡度, 循循善诱, 拾级而上。
情境要素: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 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进入角色, 激起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情境设计是学案教学的必要工作。比如, 或介绍背景知识, 或使用生动的语言, 或借助各种媒体等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法与学法要素: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 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 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优化融合, 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多媒体使用要素:计算机作为信息接受和传递的媒体, 可使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 可以变“少慢差费”的低效性教学为“多快好省”及生动形象的高效性教学。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时间:教师的讲授应尽量精而少, 尽量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 以利于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2) 激发兴趣:问题设置要引人入胜, 仔细斟酌, 体现教师为学生量体裁衣。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发展能力, 问题梯度和角度要认真挖掘和研究。
(3) 知识系统:学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规律,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 (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 , 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拆分、整合, 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找到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路网络, 编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4) 设置问题:教师可将知识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 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5)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在学案编写中, 学法线要贯穿始终。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 学法指导也应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构成学案导学模式诸多因素里, 决定教学效益大小的关键要素是学案的设计编写。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 又体现学习过程, 它的设计和使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和编写
倪云洁
要适当的将视野延伸到课外, 走进生活, 走进时代。要体现中职特色, 多与学生的专业、生活相联系, 使学案虽“小”, 但有厚度、有深度, 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贴近学生实际能力, 让他们能“跳一跳, 能摘到桃子”。
2. 学案的使用。
学案使用的时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案的设计意图, 注重时效, 把握时机, 才能将学案用活, 用好。 (l) 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 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到学生手中, 以课前学生先做为主, 如简单、中等难度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安排给学生去做。同时要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目标解说和内容提示, 多看书, 多思考, 对文本先有自觉的解读。学案设计编写的主要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来。 (2) 课上要多给学生讨论和反馈的时间、机会, 这就要求教师的讲析针对性要强, 让学生产生“学案的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价值”的感受。 (3) 一些难点、难题应尽量当堂训练, 当堂解决。这类问题现讲现练的效果好,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 (4) 拓展性的问题可留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这类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需要查阅资料, 留在课下做, 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
学案使用的层次, 学案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有层次可区分的, 要符合教学梯度的原则, 不同的内容, 使用的方式和时机是不同的, 只有将之合理安排, 才能用好学案。具体来讲, 一般有以下三个层次。 (1) 学了不讲。这个层次是针对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知识 (包括己有的知识储备, 现成可用的, 学生自己查阅能解决的) 而言的, 这一部分知识要学, 要明确, 但不讲, 比如语文字词和文学常识。我们要大胆放手, 训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但是教师也要加强检查, 重心可放在学生学还是未学上即可。 (2) 学了还讲。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学, 但是由于在整个知识环节中非常重要, 或者属于疑难问题, 需要教师精讲。在学生自学后的基础上, 教师要结合学案设计的意图、训练的目的, 来讲思路, 讲方法。 (3) 讲了还学。有些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方向, 给出学习思考的角度和必要的提示, 但不提供具体内容, 不给学生全部的讲授与指导, 而是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需要学生继续钻研, 深化理解。在教师给出一定的讲解之后, 学生还得自己深入学习。这里的学除了常规理解外, 还意味着更要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职业中学文化课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总体上看, 能够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实践我们发现, 学案导学对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非常有帮助。我们都知道, 职校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文化课学习不如人意, 他们大都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无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不良, 文化课基础薄弱, 不会学习。所以为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很需要“拐棍”, 而学案就是“拐棍”。当学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 学生就明了了这时的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及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 学案的“学法指导”部分, 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学生学习。学案中的“课后拓展”、“资料索引”部分, 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开拓视野, 学着批判质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案导学对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学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的。
3.依托学案导学 篇三
一、通过学案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巩固完善自学成果,充分展示小组对预习问题的看法和解答,找出本组内有疑惑的地方,反馈给老师及其他同学。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课堂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来提高能力。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将学习主要放在探究与课堂所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上,并学会及时整理总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突破常规,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探索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以学案模式为引导,让学生尽情展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模式为引导,精心设计前置作业,用恰当的问题揭示出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努力使前置作业有的放矢,既要设计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激发求知欲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突出对弱势学生的关注,在前置作业设置上降低门槛,从而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要想有一个好的效果,必须有一定的机制。要建立起学习讨论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男女生搭配,分出小组,小组间互相监督,形成一种竞争模式。全组同学展开讨论,同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组不能解决或不能得出一致结论的,由专人将题目写到黑板上。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独立做,也能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在课外时间较好地进行查漏补缺。在这种“茶馆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表现,相互间的思想碰撞定会生成新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精心设计学案及其练习内容,从而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教师对练习内容的设计:一要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要体现层次性,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是基础题,使他们能做得下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基础较好的学生增加层次较高的题,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三要尽可能设计开放性练习,以拓宽学生思路,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预习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课文找基础知识的阶段,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体现;讲学案的设计应该更加精简,且形式多样化,并注重教学方法的体现等问题;检测案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精选,尤其是选择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材料、新问题。学案导学重在落实,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
4.学案导学 篇四
自我区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教学模式以来,我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与“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材料,在思想认识上对这种模式已形成共识,现正在积极推行中。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六步教学”的优点有:
1.“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六步教学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六步教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操作具体程序:
1.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教师精心设计导语,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并出示认定目标。
2.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或者实验教师准备好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实验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记中记录下来。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
4.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己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讲的内容,讲的起点,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5.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6.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根据老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实施时要注意的问题:
1.开始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学生逐步养成讨论习惯后,将讨论问题加深。
2.要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
3.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还可以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还可以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明理由。
4.要从鼓励学生出发,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的学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除向未知质疑,也可向已知质疑。
5.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讨论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结论的或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要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
6.学案编写要体现“低重心”教学思想,系列训练题要分层次,学困生可以做简单的题,其他学生做一般的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7.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倡学生质疑求问,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教学模式实施小结
5.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们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通过两个学期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的学习气愤也与以往有了根本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以前相比也迥然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大幅度上升。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个人对《学案导学》的认识: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
1、理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
4、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较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载体,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预习、小组交流、展示提高、达标训练、巩固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师再课堂教学中进行适时点拨,从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以自主权。
总结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以为: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学生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学科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3、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不容乐观。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导学案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导教学改革的东风来提高教学质量。
6.学案导学的认识 篇六
学案导学的认识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意义
(一)“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
(一)学案的编制
1、学案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围绕课标要求,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
(3)层次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循序渐进。
(4)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全体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创新性。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7)指导性。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学案的设计方法――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建议列出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以及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目标中还应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A.基本线索和基本框架:即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课的知识结构。各节课基本结构线索,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B.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材料的应用分析归纳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在编写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创新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题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例:
1、问题探究:
探究问题一: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探究问题二:林肯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探究问题三:为什么战争的初期北方却一再失利?
探究问题四:北方怎样反败为胜?(措施和作用)
探究问题五:北方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问题六:如何评价林肯?
探究问题七:美国南北战争有何历史意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原因、目的、结果方面分析。)
2、针对各种知识要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
再如: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梳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第二部分是构建知识结构,出示线索图。这两部分是学生自学部分。第三部分教师直接采用了大量的图像、材料等来让学生通过这些历史资料,结合教材进行历史分析和讨论,来巩固理解本课应掌握的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探讨和分析中学会并理解了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如:
【例1】“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如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条件的?
【解题思路】建议结合知识结构中原因的启示从两个方面入手思考
【例2】【标准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材料: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①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___________时代。
②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③电力在生产、生活领域被广泛应用,那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解题思路】通过比较电力的优点和电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总结出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3】阅读下列材料:
少年时代的爱迪生喜欢苦思冥想,爱提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在学校总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据说在5岁那年,父亲看到他一声不吭地蹲在鸡窝里,不知在干什么。后来才发现,他在模仿母鸡孵小鸡。
①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②在电灯发明之前,我们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这些方法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③从他的身上,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
【例4】【标准要求】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汽车发明之前,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试制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材料二:“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新科技成就的发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请回答:
①汽车和飞机又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们又是依靠什么提供动力的?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②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请你谈一下汽车的出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③针对材料二,我们该如何对待汽车工业的发展呢?
【解题思路】从出行、新的生产部门和就业岗位等方面来考虑。关于汽车的发展可从汽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归结发展方向。
(3)学习方法。
这是学案导学的灵魂,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指导等。学法指导应具体、可行,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上面的例子《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中,每一个思考题的下方教师都设计了一个解题思路,教师从解题思路上来给学生思考角度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不至于无框架的发展,能够做到收放有余。
(4)课堂达标训练。
课堂达标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题目要围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来设计。题型应灵活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目设计应有层次和梯度。如:可以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建议遴选历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经典题。――课标要求、命题立意、命题角度、设问方式等)
(5)探究、反馈和讨论中的疑惑。
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3、学案设计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历史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
学案与教案不过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教案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教案的表述相对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教案是教师用的,是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设计的教的程序。这种程序容易导致教师自以为是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只能服从教案,被动接受知识。
学案却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具有双向性和开放性;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学案的表述亲切,生动活泼,多用口语。教案的设计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由教师完成,学案的设计由教师预设,最终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和完成。
教师要注意将自己还原为“学生”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即首先想一想假设自己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怎样认识这些学习内容的,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教师的哪些指点;然后思考、设计学生怎样学,怎样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思考怎样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设计成相应的学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学案便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求知。学案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即“以学生为本”。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学习方案,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更不是其翻版。
误区二:历史学案成为课本的简单搬家
基础知识应当是历史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预习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课本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既为上课做好知识的准备,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学案时应当把握教材,利用好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但是学案的知识不应当是课本知识简单的挖空式呈现。
知识结构的勾勒和基本线索的串联,是一个历史学案的骨架。教师可结合课标和教材,重新组合和编辑课本的子目。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有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编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可以是课时知识结构,也可以是一个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结构或是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完成一个教学单元之后,总结某一历史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知识,整理历史线索。由课时学案的知识体系作为铺垫,梳理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特别是新课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划分,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糅合在一起,如果横向的比较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以及串联纵向的某一事件的发展,形成知识体系,高屋建瓴。把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又减轻记忆负担,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线索是对所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简单几句话,或者图示或者表格,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所学一目了然。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的构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
历史学案应当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历史学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不但利于课堂学习也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如果学案只是历史课本的一遍填空题,那么它就只是导读失去导学的价值,久而久之,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之心。违背了使用历史学案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初衷。
误区三:历史学案成为问题的罗列
为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设计学案时通常将知识点转变为问题,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和能力。但是一个个问题的追问,让学生应接不暇,措手不及。满堂问的做法,学生容易就形成简单的僵化的认识范式。
问题探究是历史学案的关键所在,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构建递进性的问题链,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知识的精髓。
历史学案的问题引领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设计学案时,教师对于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联系前后知识才能解决等等,应当心里有数。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尽量少一点偏重记忆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也应尽量避免简单的“是”、“否”“、对”、“错”之类,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能高不可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不能浅得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进行思维活动和探究。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结构新颖,简明扼要。防止机械重复、冗词赘句、枯燥乏味。
问题设计要根据有关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使目标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容易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历史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渗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且操作性要强,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有序地完成历史学习的过程。历史学案不能只是问题的罗列,要充分体现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要注重思路点拨,规律总结。
误区四:历史学案成为教师的定案
历史学案的设计者是教师,但是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而不是最后的定案。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案是教师的预想,教学意图的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设计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必需循规蹈矩严格执行,否则就是教条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借鉴、探索、补充、完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参与者。学案只是方向性和过程性的指导,就好比到达一个目标可以寻找不同的路径一样,只有让学生得到探索学习目标的成就感,他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内驱力,成为学习的永久动力。学案的完成一定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的,否则就不是学案,而是变相的教案。
在设计学案时可以适当留出一部分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找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收集反馈信息,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由于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发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并正确引导,对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设计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留白,由学生尝试着总结归纳。作为助学的历史学案应当具有开放性。
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具有相对性和弹性,不是绝对固定化的,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历史认识会逐步提高。随着学生一课时一章节一单元的学习,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知识体系的逐步形成,历史脉络的不断清晰,历史学案的内容可以不断的延续和伸展。
教师可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同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
误区五:历史学案成为教学的瓶颈
新课改中,不少历史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使用历史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学案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我们拾起学案教学,淡化或者废弃我们过去熟知熟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需要改变,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滞后的教学方式。不可否认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其个性和身心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翻过去的一切。我们要做的是提高教师导的技能,促进学生学的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避免历史学案的“文案化”倾向。历史教师花了许多时间精力来写学案,久而久之,学案就偏离了学习方案的轨道,而成了待检文案。我们的学案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和讨厌对象。需要建立科学的编制和评价标准,避免学案的文案化倾向。
总之,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历史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性,才能编制出好的历史学案,凸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
1、以趣导学
通过一定的情景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解决上一节或以前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力求要做到与本节所讲的知识相联系,而且设问要科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新课程。
2、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合作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过程中自己没有解决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讲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解决重点、难点;精讲时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语中的。第二,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第三,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内化知识,反馈矫正
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消化知识的过程,之后再出示一定形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达到巩固知识、检验知识的目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6、课堂小结
7.学案导学设计理论探究 篇七
1.1 学案“学案”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方案,如果说老
师的教学方案是教案的话,那么学案它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方案,它是一个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的中心观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话就使得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对课堂上的活动进行好调节工作,避免出现阻碍课程的进度的因素。换句话说,学案是建立在学情分析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过程儿设计的。它的基本任务是:明确学习任务,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结识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了,鼓励学生做出选择并制定学习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果。
1.2 学案导学“学案导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在学案
为载体的前提下,采取导学这样的教学措施,教师的指导为主导,按照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辅导讲解为辅这样的师生共同合作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不是老师的宣讲,而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宣讲模式的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了学生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低效率被动型听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获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教案,提前仔细的通读要学的可课文,大致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的老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以自己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提出疑惑和见解,老师和其它的学生一起参与到研究探讨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此同时,这样的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还满足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局限于是传统意义上传授知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推动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的。
1.3 学案导学目的
首先,“学案导学”建立摆脱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指导下它结合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其次,学案导学适应了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的目的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换句话说就是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措施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整个阶段。再次,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只有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实施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生动活泼的生活。第四,学案导学但是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为自学能力强,主体意识好、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好和社交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这样新时代的接班人。广泛的知识面、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和规范的行为习惯都得到发展。最后,培养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师,他们能够积极倡导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拥有很好的科研能力。他们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持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2 学案导学设计
2.1 学案导学设计的原则
导学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适宜以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料。同时,又必须以课堂学习为主,兼顾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更好地结合起来。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着力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做文章,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的问题和活动、选择的信息和材料,必须富有意义,能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感受规律,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则、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导学学案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1 主体性原则
学案导学就是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学案问题的设计要使学习成为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确立只有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体,问题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的进步。设计“学案”时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师生要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这样也能突出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
2.1.2 开放性原则
首先“导学学案”开放性原则体现在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其次“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地成长。
2.1.3 层次性原则
这里层次性原则指的是导学学案的设计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注重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地、阶梯性的、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所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同时,要在班级里根据成绩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里都有成绩相对好些和成绩相对弱些的学生,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优秀学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做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伴。让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让差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以免由于学案的设计忽视了层次性的问题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思想以至厌恶学案。
2.1.4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它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更多的方法技巧并向无限的空间发展,形成善于捕捉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
2.1.5 实践性原则
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学原则是由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而提出来的。导学学案的设计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能生成更多的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2.2 学案导学的意义与反思
2.2.1 学案导学的意义“学案导学”要给学生自主学
习的一种引导,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只有学生先自学之后才能够在课堂之中参与到讨论中来,和老师一起探索知识的奥妙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才能使得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实践中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的促进教师对这种新理念的了解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和思维活动的主体。学案导学的模式实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对于学案导学的反思
学案导学的的实践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积极的解决出现的问题。首先,对于学案的设计,需要老师自己在透彻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修编排,这势必增加了老师备课负担和精力的投入。同时,学案导学的设计对老师知识的更新、教学理念的进步、课堂经验的积累、教学机智的考验等待都有着很大的挑战。其次,学案程式化倾向。在学案导学的建构过程中,教案的文案化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耗费很大的精力来完成,长此以往,教案就渐渐的失去了教学方案原来的性质,而是成为了待检文案。我们的学案绝对不能够继续这条形而上学的教案准备方式,不必采取这样为师生带来不必要负担的措施。对于学案的认定并不是一定要文字记录,主要是看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效果。由此,建立一个比较实际的评价标准,以避免学案的程式化文案化倾向。
3 结语
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我们应以新的思想、学识、方法、情趣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激活、发展、深化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摘要: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学案的设计要以实际应用为原则,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对于学案导学设计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案导学,理论探究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3.[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3.
[2]李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4):80.[2]李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4):80.
[3]关士伟,减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3]关士伟,减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4]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124.[4]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124.
[5]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2011,(1):6.[5]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2011,(1):6.
[6]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的教育学阐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1,(2):46.[6]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的教育学阐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1,(2):46.
[7]詹明静“.导学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7,(12):119.[7]詹明静“.导学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7,(12):119.
8.学案导学 合作双赢 篇八
一、师师互动,有利于教学能力在合作互助中不断提升
学案导学,教师备课量明显加大。以前教师只要备教案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说过,“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教案漫天飞,如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不是很认真,那他可以随便在网上找到一份教案,然后稍加改动就完成了,但这样做并不符合编写导学案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就是说,导学案和教案不一样,绝不能将教案搬到导学案上。
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可以阅读网上或是各种相关书籍中的大量信息,然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本人的再加工、再创造,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导学案。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首先每人主备主讲一课,然后集体讨论,讨论时教师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问题的问法上,逐字逐句推敲,最后定稿打印。主备人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负责,基本能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想法融入到导学案的编写中。
导学案流程如下:主备人初稿——上传组内其他教师——网上浏览初稿并形成个人意见——备课组活动交流(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备人修改导学案——再次上传组内浏览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学生课上或课后完成上交——教师浏览(并不批阅)并发现问题——组内交流——教师根据本班导学案中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上课——课后再次收好导学案批阅检查学生导学案订正的情况评分记录。通过相互合作,导学案更加完善,可以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发挥更好作用。
二、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导学是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完全排除了强制手段的运用,这是学案导学,合作教学的核心所在。
为了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更好地提升课堂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不断地下功夫,也就是说,备课的核心内容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备课把教材内容作为备课的核心内容,其结果必然是以教材为中心。
而现在备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价值,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备课过程中,教学问题的提出都在教案上体现,教师多从自己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往往考虑的是“我要教什么”。设计的问题多是强迫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在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多想一想“我若是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换位思考,通过提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会质疑的地方提炼出来,浓缩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体现在导学案中,在课堂讨论交流这样的问题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到些他们最想学到的知识。例如:在编写《老王》导学案时,我们就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请学生质疑,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导学案“探讨和交流”部分给学生以解答。之后教师又提炼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导学案中浓缩成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体会杨绛先生“愧怍”背后的人格魅力。
附:《老王》导学案“课堂交流”部分
问题一:同学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老王的问题,如:
(1)为什么作者花了整整一段(第三段)来描写老王的眼睛?
(2)作者问老王“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时,为什么老王只说“住那儿多年了”呢?
(3)老王说不要钱,但是最终还是收下了钱,这是为什么呢?
(4)送鸡蛋、香油时,也说“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就被一句话说服,还是收下了钱呢?
请你再次阅读文本,通过圈画文中对老王的相关描写,细细品味文字中的隐含信息来帮助我们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
问题二:有同学认为“文章中多次提到作者一家对老王的恩惠,为什么杨绛会感到愧怍”,“对老王的付出,杨绛每次都给了他钱,而且都没有少给,她对老王已经很关心了”,但是,杨绛却在得知老王的死讯后,“一再追忆”老王和她的对答,并且还写到“总觉得心上不安”。请你结合作品中的记叙内容,揣摩一下当时杨绛的心情,补写出作者略去的心理描写。
设计的问题来自学生,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的热情,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智慧与教师进行探讨、争辩,在师生合作探究中,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完善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认识,这不就是教学中的“双赢”吗?
三、生生合作,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意识
学案导学的课堂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是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由以前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探究,由个人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上课只听不说变为边听边讨论边发言,而这样的转变恰恰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不仅如此,生生合作中还能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的动力。人人都有由创新的欲望,都爱表现自己。
教师在学案导学中为学生表现自己,满足创新欲望创造了条件。在上文提到的《老王》导学案中,教师特意将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欲望。学生在相互交流各自的探究发现,发表自己的主见中,同学之间自然会产生一种比拼思想,也就是一种竞争意识,都想以获得成功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多方面才干,得到同学、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从而得到满足、产生自豪感。所以在自探自悟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内趋力,促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求异创新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的双赢不仅强调师生双方的同赢,更强调教师的“赢”是为了学生“赢在终生”。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案导学的实施,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更加关注学生自主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养成,而这一学习能力的养成势必使学生终生受益,“赢”到最后,这才是教学中“学案导学,合作双赢”的真正内涵所在。
【依托学案导学】推荐阅读:
依托教研提升教学质量10-09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06-24
依托站点十项工作制度06-21
以就业为依托 全力助推精准扶贫08-22
以信息化为依托规范税收执法行为09-01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09-20
依托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