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子》有感

2024-07-04

读《儿子》有感(共17篇)

1.读《儿子》有感 篇一

今天,我读了《儿子》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 儿子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几年前,一位老人的儿子在云南边防牺牲了。老人虽然失去了儿子,但每个月都可以收到云南边防寄来的20元钱,署名是一个叫“解为民”的战士。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叫自己的邻居小刚给“解为民”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了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以后月月都可以收到一封来自“解为民”的信,署名写着四个大字----您的儿子。但近几个月来,书信断了,可每月老人还能收到汇款,汇款单上的字迹却变地很陌生。老人发现有变,立即坐火车来到云南。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了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有两座墓,一座是他亲生儿子的,一座是“解为民”儿子的。 老人失去亲生儿子后,他没有流一滴泪。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儿子死的光荣,老人把悲伤和痛苦压在心底。“解为民”的出现,让老人减轻了孤独感,心里的悲痛也减少了许多。老人真正把“解为民”当成了儿子,成了一对未曾谋面的“名副其实”的父子。

解为民真是一个好人,他与老人素不相识,却一直尽着当儿子的义务。他坚持每月给老人寄钱,写信,他所拥有的品质是常人无法拥有的。虽然“解为民”不是老人真正的儿子,可他却像亲生儿子一样,给予了老人一丝希望、一丝温暖。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可他的事迹会被我们永远歌颂!

-------------------华丽丽的分割线------------------

我读了《儿子》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几年前,一位老人的儿子在云南边防牺牲了。老人虽然失去了儿子,但每个月都可以收到云南边防寄来的20元钱,署名是一个叫“解为民”的战士。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叫小刚给“解为民”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了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以后月月都可以收到一封来自“解为民”的信,署名写着-您的儿子。近几个月来,书信断了,可老人还能收到汇款,汇款单上的字迹却变的很陌生。老人发现有变,立即坐火车来到云南。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两座墓,一座是他亲生儿子的,一座是“解为民”儿子的。老人失去亲生儿子后,他没有流泪。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儿子死的光荣,老人把悲伤和痛苦压在心底。“解为民”的`出现,让老人减轻了孤独感。老人真正把解为民当成了儿子,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父子。

解为民真是一个好人,他与老人素不相识,却一直尽着当儿子的义务。他坚持每月给老人寄钱,写信,他所拥有的品质是常人无法拥有的。虽然“解为民”不是老人真正的儿子,可他却像亲生儿子一样,给予了老人一丝希望、一丝温暖。实姓名,他的事迹会被我们永远歌颂!

-------------------华丽丽的分割线------------------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儿子》。

文章主要讲了一位老人的儿子在云南牺牲了,为了让老人不感到孤独,儿子的战友每月都会寄给老人20元钱,署名是解为民”。有一回,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与解为民通了信,老人不感到孤独了。但有一天,信中断了。老人来到云南才知道,两个“儿子”都去世了。

很感人的一篇文章!儿子牺牲了,但解为民做了老人的“儿子”,解为民牺牲了,但解放军仍在帮助着老人。这说明什么?说明人间有爱!

据我所知,镇海有个退休阿姨,她每天去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一颗颗冰冷的心都被她融化了。她还在下雪天骑自行车去帮助残疾人洗衣服、打扫房间。这种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有一首歌曲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做那个奉献爱的人吧!

上一篇:讲故事的人莫言 有感  下一篇:考试加油鼓励的句子

 

2.读《儿子》有感 篇二

《观书有感》初一读来, 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半亩方塘, 一泓池水, 水光清澄, 波平如镜, 没有一丝涟漪;红日、白云倒映其中, 美不胜收, 天上云卷云舒, 日升月落。一位诗人在方塘边静坐深思:方塘的水为何长年这么清, 这么深?也许此时诗人在方塘边小径上徘徊, 当他看到方塘的水的源头处有一条小溪, 顺着小溪, 眼光再沿小溪上溯, 发现远远的溪流也许来自一座山, 也许来自一道瀑布, 站在方塘边也许还能听到瀑布的一点响声。此时作者也许心中有一个惊喜:方塘之水之所以这么清, 这么深, 原来是有源头活水来啊!

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一美景竟然和读书的感受极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塘边的朱熹, 捋着长髯, 手中拿着一本书, 忽有所悟:一页书, 一卷书, 不就是半亩方塘吗?打开书本, 面对的就像半亩方塘;阅读书的内容, 简直就是池中的天光云影。那么, 读书为何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呢?荀子《劝学》上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时常的不读书就会言之无味, 面目可憎;一个人时常的读书, 就会与古今哲人交流, 人生的境界, 自身的觉悟就会日有所进。书上的知识就是源头活水, 滋润着自己干涸的心田, 使自己的内心就像半亩方塘一样澄澈清明。会心的朱子顿悟后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诗。老实说读这首诗, 使我想到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情形, 而这首诗就是朱子的读书悟道。是因为有长期读书积累的丰富知识。举例说吧:红学家们读《红楼梦》, 那是一种享受, 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 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读, 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今天我读这首诗, 一方面使我领略了朱子的读书之乐, 读书境界:书光悦人性, 理趣空人心;一方面使我仿佛置身于青岛崂山龙潭的潭边, 潭水清而深。上有龙潭瀑布的水长年注入, 下有龙潭水库大坝的阻拦, 不过不是完全的阻拦, 而是多余的水可从大坝上流过。这样进出收支平衡, 潭中的水四季总量不变, 可谓流水不腐, 否则光有源头的水进, 没有水出, 最终就会像“死海”一样没有生机。一个人光读书, 不进行知识的思考梳理, 不断的扬弃一些浅见陋识, 就会成为一个书橱式的书呆子, 只有多读多思, 继承一些, 扬弃一些, 方能步入读书的圣境, 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人。当年的朱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海中的弄潮儿, 令我们后人仰视。

3.读清华的儿子要退学 篇三

最近我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排解,原因完全是因为我儿子。我儿子是清华信息系2006级的学生。在这样一所万人瞩目的高校里读书,按说骄傲还骄傲不过来呢,有什么好发愁的?

去年高考的时候,是我们让他按我们的意思填报的志愿。他本来不想学计算机,想学文。我和他爸觉得他数学这么好,学文可惜了,一定要让他学一个专业性强的,就把清华信息系报成了第一志愿。虽然如愿考上了,但是一上学他就不喜欢。课程学不进去,怎么也融不进新的圈子。说起来这孩子兴趣挺广的,读书也不少,也没交什么异性朋友,多好的一个孩子。可偏偏闹着要退学,非要再参加一次高考。真把我愁死了。

我和他爸明确表示了我们的反对意见,但是没有用。儿子说他已经过了十八岁,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他不想在一个他不喜欢的领域虚度光阴。我告诉他,你不要一意孤行。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支持你读书,也可以不支持,正如你自己所说的,你已经超过十八岁了。

可你猜都猜不到我儿子怎么说,他说我们是没义务继续抚养他,我们可以停止抚养。那样无非有两个结果:要么他休学,出来打一段工,有条件再考学;要么他申请贷款。没有什么能难住他的。说实话他的这两条我都不想接受。我不想让他休学打工,他更没必要贷款。儿子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就是逼着我继续往下读,但是我不想这样做,如果你们非要我这样,我有可能变得很抑郁,真要得了什么抑郁症之类的,你们到时候可别后悔!您说他这不是吓唬我吗?我知道有不学的,有学不进去的,有出问题的,我可不想这样的事摊到我们家。我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王蔚

王老师:您好!

您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您别太着急了。我知道您是一个好老师,一直教学有方,学生们都很听您的。您也的确教出不少好学生,可一遇自己家的事,就有些方寸皆乱。首先,您已经习惯指挥儿子,哪怕是他与您一起商量着决定一件什么事。你不习惯他通知您他所做的决定。一但出现这种情况,您会觉得非常难过。

高考成绩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有撞大运的成分。您不想让孩子再经历一次炼狱,心情很可以理解。但是孩子大了,他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他已经是大一的学生了,退学的利弊他未必不懂,相信这个决定也不是他突发奇想想出来的。如果已经做了权衡,知晓得失轻重,那就说明他相信自己的实力,做家长的应该放手让他一搏。哪怕拼搏的结果不如现在,只要一个人无怨无悔,不心存遗憾就好了。我想这与当初报志愿时,做家长的干预太多有关。这次假如他再试一次,您可一定要接受前车之鉴。

我想您一味地发愁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您去一趟学校,打听一下转系、转专业的事。清华那么大,文理兼有,能不能校内调整?实在不行,如果儿子精力够用,选一些他喜欢的选修课也行。未必只有高考一条路。这些需要你和儿子一起弄清信息。也许有别的途径。

我想人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事业成败,发展好坏都比不了身心健康。如果你儿子已经不能忍受现在的学习生活,人挪活,树挪死,做家长的不要再阻挡,无论尝试的结果会怎样。现代社会高度竞争,中国心理保健医生与人口比例的失调,青春期易出现的成长烦恼,会影响到每个大学生,你儿子也不能豁免。给儿子留有空间,相信他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丁宁

4.读《农民的儿子》有感 篇四

张雨

自从我读了《毛泽东》这本书中的《农民的儿子》一文,深有感触。

毛泽东六岁就随母亲下地干活了。8岁进私塾读书时,老师教他们《三字经》、《论语》、《孟子》和《诗经》,随便老师点到什么,他都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老师没有教过的书,他也能认得、懂得。为此,同学们还给他取了个“省先生”的外号。我想他肯定是下过一番苦工,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啊!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每天除了劳动,就是埋头读书。炎热的夏天,蚊子成群结队地往人身上叮。毛泽东便钻进蚊帐,在床前放一盏油灯,把头伸到帐子外面看书,有时蚊子在头上和脸上叮了好多包,他还浑然不知,依旧聚精会神地读着。他不满足于私塾里读的书,还读一些先生不准许读的古典小说。家里没钱给他买书他就借,凡是韶山冲能借的书他都设法借来,如饥似渴地读着。唉,看到这里我不禁为我们自己叹息,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比毛泽东小时候不知好出多少倍,可我们却不知道珍惜,有书都不好好看。而毛泽东当时老师不让他看课外书,他偏偏想尽办法看,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因为看古典小说被老师开除后,他白天干活,忙个不停,读书之余他和长工一起到田间劳动,回到家里还是忙个不停。菜园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牛栏、猪圈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想那时的毛泽东也只有13岁,比我们稍微大点,就像大人一样从事农活和家务了。而我们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谈操持家务了,有的同学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娇生惯养,俨然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同学连最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我们应该帮父母干些活了。

毛泽东小时候不仅热爱读书、勤劳,而且非常善良。

一次下雨,毛泽东不顾自家晒的稻谷,先帮别人家收稻子;由于猪价上涨,他自作主张让卖猪给他们家的人家把猪赶回去„„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5.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篇五

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这是美国总统林肯演讲时所说的一句话。

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虽然他当上了总统,但是有一些傲慢、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参议员瞧不起他,因为他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许多参议员都想找一个机会来羞辱他。而林肯却有礼貌的,聪明的讽刺了傲慢的参议员,并且说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的那么好。顿时,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我非常敬佩林肯总统,他能从容不迫的回复那个自以为是的参议员。虽然他是鞋匠的儿子,但他却不以这个卑微的身份而感到羞耻,从而刻意的去回避。相反,他却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虽然他的身份没有别的参议员高贵,但他还是以机智、聪明的才能打败了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当上了至高无上的总统。

人不是生下来就能飞黄腾达的,往往农村的,贫苦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生活在蜜罐里,城市的孩子却不能考上大学,过幸福的生活,幸福和快乐是要靠双手去创造的,而不是以身份决定的。

6.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篇六

课文《鞋匠的儿子》写的是林肯当上了美国总统,参议员们很尴尬。因为林肯的爸爸是个鞋匠。于是,参议员们决定在林肯演讲的时候羞辱他,但是,林肯用他的自嘲让众议员心服口服。

林肯虽然出身卑微,还是鞋匠的儿子。但是,他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出色的演讲,终于当上了许多名人向往的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之一。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在我家旁边的菜市场里有一位卖肉的叔叔,他来自四川的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居住在一个十来平米的出租房里,有一个很小的摊位。每天,他都笑嘻嘻地切肉、打包、收钱,一点儿也不抱怨自己的生活艰苦,反而还时而看看书本,报纸,来增加学识。慢慢地,他买下了旁边的几个摊位;慢慢地,他买了一辆本田车;慢慢地,他叫了好几个伙计。最后,他竟然在另一个菜市场开了分店。

这位卖肉的叔叔,不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而不去努力,自暴自弃。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做上了大老板。

而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三国的刘备一开始是一个卖草鞋的无名小卒,但是,他经过努力,当上了蜀国的一国之君,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毛泽东也一样。他虽然是农民出身,却发奋读书,投身革命事业,打败了蒋x,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7.读《匆匆》有感 篇七

不经意间, 时间就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了。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到这里, 我想起每天自己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 就是吃零食, 等时间很晚才写作业, 这样不仅没多学知识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作者最后说, “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 既然我们来的时候赤裸裸的, 走的时候也带不走什么的话, 我们白来这世上一遭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充实自己。鲁迅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还总是有的。”只要我能把平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 相信我的学习会更加优秀。我要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 好好珍惜点滴时间, 做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就看你是否愿意去利用它学习了。读了这篇文章, 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我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 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那样, 我的人生就不会留下遗憾!

8.读《儿子》有感 篇八

湖南魏女士

魏女士:

看来你儿子是跟自己纠结上了。其实,像这样年龄的男孩女孩基本都有你儿子这种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女孩,对异性的朦胧好奇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另外,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内心希望独立、渴望尊敬,这使他们变得高度敏感,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表面还要表现出若无其事,但内心冲突是很多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不困难,可以让你儿子采取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方法。首先是顺其自然法。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是正常现象,其实看女同学的胸部只是偶然现象,但由于你儿子处于敏感状态,会把这种正常现象解释为道德问题,越要求不看越想看。了解了这些“真相”后,只要顺其自然、泰然处之,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除;其次是自我暗示法。老师和同学都有自己的事情,不会总是关注他人(对谁都是如此),但不关注不等于不喜欢。你让儿子把自己的优势梳理一遍,用一些强项建立自己的暗示语言,如“我还是和过去一样优秀”“我能行,我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只要坚持一周以上,儿子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自信心增强了、思维视野开阔了,烦恼变成了你儿子进步的强大动力。

9.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篇九

文中提到了“当时每个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说明了当时存在的偏见。

从这句话重,不难听出当时的风俗偏见,也可以让人想到参议员对林肯的不服气和不满的态度,而林肯则用真诚打动了这些傲慢的参议员。

再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做出对别人产生偏见的想法,不管他(她)是贫穷弱小的山村还或他(她)是名门贵族的高贵出身,我们都应该平等对待,和他(她)们建立友好的关系,象一家人一样相处,用真心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任何人都要和睦相处;反之,即使受到羞辱,我们也要从容坦诚地对待,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而是象林肯一样,用自己开放和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和别人相处。不要以为自己很卑微,也不要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好的。我们要用真诚去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身边的人,身边爱你的人。如果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自重,尊重他人,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也是一个人心灵的最低底线。只有这样,人和人才能创造出信赖,世界才是美好的!

10.读《渔王的儿子》有感 篇十

人生的每件事都需要现经历风雨,才能看到远方那处美丽无比的彩虹。

这个故事简述了从前有一个渔人,他的捕鱼技术非常的好,人们都叫他渔王。他们他还有三个儿子,可是他们的技术却平凡无比。渔王一直苦恼:为什么他们的技术如此平凡。之后有一个老人告诉他:应该放手去做。渔王听了教悔很深,从此他不在教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

我也有和这个一样的事,你们来听听吧。

有一次,我和我们家的.邻居学滑冰,我妈妈带着我学可是她的妈妈不和她一起学,一开始我有一些开心,可是过了一个星期我还没有学会,而我和妈妈都有一些着急了,可是刘琪早学会了滑冰,我跑去问她,是怎么学会的。她不紧不慢的和我说“你虽然有妈妈和你一起练没有受过伤,可是我就不同了,我在每次摔倒的时候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更认真的滑,所以我才这么快的学会的。”从此我不再让妈妈和我一起练了,自己一点一点的学会了。

11.读《美丽中国》有感 篇十一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有举世瞩目的万亩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有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听爸爸说, 我们枣庄还曾经是一座“煤城”, 可是由于过度开采, 现在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成为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城市很美丽, 可是每到华灯初上, 街上的垃圾遍地都是, 美丽的东湖沙滩上也被游人污染得一片狼藉。

也许, 你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 而读了《美丽中国》, 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再这样贪得无厌, 最终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家园, 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碧水蓝天。让我感到庆幸的是, 我在书上读到了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她不远万里从黑龙江来到盐城, 大学毕业后, 毅然选择扎根湿地, 成功地一路孵出了三只小鹤, 为了寻找那只名叫“黎明”的天鹅, 失去了美丽的生命。这是一位有智慧、美丽而又细心的大姐姐, 她用生命诠释了对自然的挚爱, 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挚爱让我感动。

12.读《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篇十二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劳好学的精神。

13.读《儿子》有感 篇十三

——读《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有感

2018年1月1日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谈到“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耳旁回荡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务段闫书记那里借来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看了两个章节后觉得好多“问题”搞不明白,就去网上查找答案。无意中我搜到了总书记于2002年公开的一篇自述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当时因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需要对于《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只是“粗读”一遍,最近我利用晚上值班时间把《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片文章细细的品读了一下。

如何走好自己当前的青春之路?

这个问题是我读完此篇文章一直在问心自问的一个问题!

一、不畏艰辛,勇于面对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记录了习主席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和彷徨,15岁时的习主席从京城高墙大院的生活中来到了陌生又不信任的陕北农村,人生的失落感可想而知。但是面对逆境,年轻的习主席能够积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思想观念,自觉的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最终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也培养出了他坚定的人生目标。

二、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学习是人丰富阅历、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习主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学习才能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井底之蛙为何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嘲笑的对象,就在于它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当下的自己好久好久没有再给自己定每年要读多少本的目标了,总是感觉自己在忙,总想等一等,在等一等,现在看来“时间”从不等我们任何人。还在等什么呢?拿起手中的书好好的品读吧!

三、常怀感恩之心,善待他人

四十多年来习主席“不忘梁家河,不忘黄土地”,1993年,习主席回梁家河时面对乡亲们回想当年他插队期间带领他们向好日子奋斗的美好回忆时,习主席心里印象更深刻的还是乡亲们曾经无私的帮助和保护自己,特别是感谢乡亲们用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熏陶着自己。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去工作,就是要在工作中善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在人生的道路中取得进步。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是一篇激励青年人奋斗在青春、成才在青春的心灵鸡汤,在这里我把这片文章分享给大家。

14.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十四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15.观儿子同志有感 篇十五

这部影片中,虽然有喜,也有悲。有一次,立正冲向了抗战前线,姐姐为了保护他,也跟了上去。结果,牺牲在了敌人的炮弹下。

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例子啊!一个只有13岁的花季少女,就这样牺牲在了战争中,永远也不能再睁眼说一句话。这都是残酷、血腥的战争让她长眠于冰冷的山坡上啊!战争,让多少孩子原本清澈的双眼不再透亮,原本无忧无虑的心灵变得整天忧心忡忡,害怕的表情替代了脸上那童真的笑容。像现在的.伊拉克人民,整天生活在炮火之中。那儿的孩子们,读不了书,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这都是战争啊!他们多么渴望能一家团聚,多么渴望和平啊!但是,残酷的战争会听他们的话吗?不会,它只会继续肆虐地在各地穿梭,毫不留情。如果贪心的人们能不再发起战争,也许战争的嚣张气焰可以降低,但是,自私的人们有这样做吗?没有,他们还在为了一己之利发起战争,根本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看了《儿子同志》这部影片之后,我真希望世界上能不再有战争,让战争中孩子们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挂起七色的彩虹,让和平鸽自由地在天空翱翔,不再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事情发生!

16.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篇十六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林肯在当选美国总统演讲时,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参议员羞辱林肯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但林肯用智慧与宽广的胸怀把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每当我读到林肯与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参议员进行对话的内容时,我为林肯竖起大拇指。林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个鞋匠就感到自卑。反而因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林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宽广的胸怀,捍卫了尊严,并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与爱戴。林肯的做法让我们知道“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嘲讽的声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会因为这种声音而感到自卑,而落下眼泪。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低微而感到自卑,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官二代”、“富二代”因为觉得自己有钱、有地位就随意欺辱一些清洁工。然而他们可曾想过,如果不是这些“城市美容师”,我们生活的家园能这么干净吗?这些人的做法真是愚蠢。这些“城市美容师”从不会理会这些人,也从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自卑。他们不会因为这些讪笑的石头成为自己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只会越挫越勇,让这些讪笑的石头成为自己通向自信的台阶,他们可真是好样的。

17.读《六因条辨》有感 篇十七

关键词:六因条辨,陆子贤,读后感

近几年来随着SARS、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的大流行,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时症方面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但是, 如何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呢?笔者认为:认真研读时症典籍是前提。正如古人有云, “欲求勿误人, 则莫如求诸书”, 只有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做到临证制宜, 对症发药, 不致陷入歧路之迷。但就时症一门而言, 可谓医书林立, 自仲圣而下, 代有专书, 不胜枚举。但将脉象、病原、用药加减, 分门别类, 缕晰条陈, 言简意赅, 览之使人一目了然者, 唯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也。《六因条辨》属时症专书。全文分列三卷。陆子贤总论、条辨平生所见时症之名目, 证以古说, 附以己见, 而曰:六因条辨。陆子贤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 融会前人学说, 参附己见, 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兼采众家之长, 根据自己的临床心得, 将每一温症之病机及遣方用药均穷极条辨, 虽然内容言简意赅, 却足以体现陆子贤对伤寒及温热的独到认识, 如果没有长期大量的临床体验及心得, 试问又如何能将每一病症的病机及传变分析的如此准确。近日, 再读《六因条辨》, 就陆子贤对诸时症病机条辨之深度、广度以及临床四诊之精准感触颇深, 受益良多, 兹不揣浅陋, 简述如下, 以飨同道。

1辨论详明, 穷极条辨

陆子贤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研究有素, 溯本求源, 言必有据;对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大家的治法理论与医疗经验理解极深, 且敢于批驳前贤之误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时症辨治理论。每一时症, 陆子贤均辨论病机在先, 条辨其变、兼夹及立法用药在后, 但凡书中所列时症, 陆子贤皆能发前人所未发, 用其独特的理论以及简约的语言对该时症的病机做出全面的概括。如其所述冬温一症, 提出“如冬令应寒而反温, 阳失潜藏, 人生一小天地, 天地既有辟而无阖, 则人身之气化亦有泄而无藏, 是故冬应寒而反温”, 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一的思想及其在实际临床上的应用。又如对暑之三症亦有精确的论述, 提出盛夏避暑深阴, 阳为阴遏, 腠理闭塞之伤暑;肾阳内谦, 腠理不密, 寒凉暑湿, 乘虚直入之中暑;过劳元虚, 暴烈复逼之中热;寥寥数语, 将伤暑、中暑、中热之三症的病机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给吾辈之后学末进以很大的启发。对后世代有争议的春温一症, 陆子贤颇有胆识地提出“温之为病, 皆由肾精之不藏, 坎水先亏, 少阳之少火, 悉化为壮火, 与春时之温气, 互相交炽, 复加外感微寒而引动伏温而发春温”[1]。极大地发挥了仲圣“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之经旨。并且按照春温的传变规律将其病机共分30条, 可谓条辨穷极。最为可贵之处是, 陆子贤将伤寒与温症病机异同分析极其详备。诸如在《春温条辨二》篇中关于伤寒和温热的传变异同分析时指出:“凡温症, 犹伤寒初起, 亦先伤阳经, 而后传变, 然伤寒以六经见症为主, 迨传变, 而后更分营卫气血。温热则以营卫气血为主, 势已成, 而后殊兼分六经见证。”此语发前人所未发, 可谓得仲圣和叶天士的六经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的精髓。其余时症皆有对先贤的补充和发挥, 在此不兹赘述, 吾辈后学如能潜心研读, 仔细玩味, 定能裨益临证。

陆子贤以其30余年的临证经验著成此书, 因此, 其所论每一时症之兼夹、传变、立法用药, 均为其平时所历, 可谓详备、穷极也, 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参考价值。如其所论春温之传变, 提出“凡温症, 犹伤寒初起, 亦先伤阳经, 而后传变, 且其传变无穷”的理论, 提出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皆为温症之传变之路, 创造性地将仲圣和后世温病学派之理论融合在一起, 使医者对临证所见豁然开朗, 充分体现了陆子贤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之能, 实乃吾辈后学之楷模也。

2辨治精当, 尤重舌象

陆子贤临证经验宏富, 其书中对每一证候之症状、舌象、脉象言之甚详, 独具慧眼, 值得后学末进反复琢磨, 细心体察。如其对伤暑一症之痞、结胸、血结胸、蓄血逐一条辨, 分列半夏泻心之苦辛通降、小陷胸之涤痰开结、桂枝红花之表里分消、桃仁承气之祛瘀逐邪四法, 言简而意赅, 对于临床辨证有很大参考价值。又如其在伏暑一症的条辨中论述了三阳经之蓄血见症, 提出了太阳之蓄血膀胱、阳明之蓄血冲脉、少阳之蓄血肝络, 并附以医案则, 扩大了蓄血的临床应用范围。另外, 太阳经之邪下干血分, 兼有鼻衄、肌衄, 陆子贤不拘泥于衄家不可发汗的经旨, 而立开泄透汗之法, 体现了其学古不泥古的学风。其在伏暑变症中对疟的论述缕晰条陈, 览之使人一目了然, 尤其对牝疟、阴疟、鬼疟、太阴疟、厥阴疟的辨治值得大家潜心玩味。在伏暑变症痢疾的辨治中提出:“下痢一症, 固宜疏通, 然有寒通温通之异。如脉症属热属实, 原宜苦寒通利。若脉症属虚属寒, 又宜甘温固补。倘寒中夹实, 仿附子大黄汤, 温而且通。若热而兼虚, 仿黄连阿胶汤, 清而且补。如虚中挟积, 仿人参芍药汤, 通而且补。若虚中挟滞, 仿景岳通解散, 清疏带补。”足可见陆子贤对 “通”法精髓深刻领会, 同时也体现了中医“有是证用是药”的基本临证原则。

陆子贤在辨证的过程中对舌象和脉象的论述尤显详备且独具慧眼, 由此可见舌象在时症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 大家却往往忽略了对舌象的详细诊察, 仅凭症辨证, 有失精确。如陆子贤对舌黑的论述中提到:“舌黑须要分别有地无地。若黑而兼黄, 底赤兼绛, 斯属有地之黑, 为津枯邪滞, 若脉症尚强, 法宜攻下;如黑而光赤, 并无黄底, 此为无地之黑, 乃热烁津枯, 若然脉症具虚, 法宜滋阴。”凭舌辨证, 至精至微, 读后不啻醍醐灌顶。

陆子贤深厚的临证功底和广博的理论内涵, 并非一日之功。吾辈如能系统地继承先贤之遗著并具陆前辈之习古不泥古的学风, 定无临证茫然, 涉海问津之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的长征路中考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那儿花儿朝向着阳光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