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大走访总结

2024-07-06

三民大走访总结(7篇)

1.三民大走访总结 篇一

房重局“三民”工程大走访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按照市委[2011]52号文件要求和7月19日全县 “三民”工程大走访动员培训大会精神,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县直第五十一工作组)立即行动,扎实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各项活动,现将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

在县委、县政府召开“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动员大会之后,立即制定了《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并成立三个工作小组,要求各小组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抓好落实。

二、分工负责

对照《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活动内容,对各小组和责任人进行了明确分工。第51组组长秦广武,副组长卢瑞祥,成员李维山、刘春梅、童林。拟分成3个工作小组,第一小组由卢瑞祥、李成付、孙代俊、周萍组成,完成走访目标任务45户;第二组由李维山、应育水、童林、梁华安、江霞、蒋红霞组成,完成走访目标任务43户;第三小组由刘春梅、夏志龙、张家桂、王晓波、徐晖组成,完成走访目标任务37户。每小组各负其责,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走访。徐晖兼宣传员,随时做好走访期间的信息采集及信息发布。1

三、召开动员大会

7月29日下午,在完成城区房屋征收户走访工作的基础上,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召开了太平社区“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动员暨培训会,襄河镇太平社区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局机关各股(室)、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卢瑞祥主持。

会上,太平社区负责人介绍了社区基本情况。卢瑞祥传达学习了全椒县城区“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员动员会的主要精神,对我局“三民”工程大走访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局党组书记秦广武作了动员讲话。会议指出,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市委部署,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全局上下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启动“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确保这次“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副局长刘春梅对与会人员进行了“三民”工程大走访政策培训。

四、召开政策宣讲座谈会

8月5日下午,县房重局特别邀请太平社区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低保户、特困户等各个类别11名代表,集中进行政策宣讲和座谈沟通。为提高座谈实效,房重局还特别邀请社区、卫生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政策宣讲和座谈会议。

座谈会上,代表们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代表们就全椒经济社会发展、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近10条意见和建议。房重局走访工作组对其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就涉及医保、低保、失业保险等相关政策,人社局、卫生局部门负责同志向走访户代表进行了详尽宣传和解释。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标准等。房重局要求走访人员认真记录、分析归纳,及时将基层民意上报县委县政府,把走访活动切实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体察民情、集中民意、改善民生”的走访目的。

五、认真开展走访

(一)基本情况

8月1日—8月10日,工作组成员早出晚归,尽量不占用被走访户工作及休息时间,他们冒着酷暑走街串巷,走访慰问被走访户,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现在居住和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耐心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给他们宣讲政策,解惑释疑,就他们反映的突出问题搜集整理,以实际行动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了此项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10天以来,共走访群众125户。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以设置“征求意见箱”、悬挂宣传条幅、张贴《致全市广大城乡居民的一封信》,以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向群众讲解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的目的、意义,积极宣传“太平文化街区”建设的成果,启发群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每到一户,工

作人员都认真、仔细地询问每户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意见建议等内容,并按照“一户一表”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依据政策给予解答和解释;对情绪激烈、怨气较多的群众,给予耐心疏导;对于特困群众,给予安慰和鼓励。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立台帐备查,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

(二)情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我们对已走访的125户,进行了初步分析、梳理,90%以上的居民,对城市规划建设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对全椒的发展变化表示肯定和赞赏;85%的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和理解,对房屋征迁工作组人员的工作态度表示钦佩。对居民反应的问题梳理如下:

1、共性问题

(1)认为本次征收中被征收房屋补偿过低,要求提高补偿标准,如:王德斌、王强、赵建成等12户。

建议:报县政府予以解决。

(2)部分征收户要求如果原地址建房,要求回原地安置,如:班仕余、陈胜茹、陈晟、陈洋。

建议:报县政府予以解决。

(3)关于违建面积的认定,如刘翠花,该户有约11平方米违建要求认定面积。

建议:按照县政府“两违”认定标准予以答复,对于标准以外的不予认定。

(4)要求解决廉租房或者公租房,如管有坤、徐洪、井家农、江萍等。

建议:按照我县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报社区予以认定。

(5)征迁户及困难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比低。如胡宏军、王宏军、徐洪、季玉兰。

建议:报县政府予以解决。

(6)要求解决低保问题。如韩宪国、吴秋平、水家良。建议:报县政府予以解决。

(7)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过低,以后生活难有保障。如黄永海、黄永芳、黄永林、刘家法、胡宏军、杜宏杰、杜长友等。

(8)希望尽快回迁安置房,并要求对安置房的质量加强监督,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如:倪祥龙、程宝荣、汪正斌、耿宝权等

建议:报县政府,加快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并成立征收户监督小组,监督安置房的建设。

(9)希望政府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潘礼芳。建议:由社区解决。

(10)施恒飞希望提高社区建设的透明度,要求政务公开。

建议:由襄河镇党委、政府督促社区整改。

2、个性问题:

(1)韩宪国在儒林文化街区征收中还有约80平方米的房屋基础未解决,母亲有慢性病,希望解决低保。

(2)辜丽认为其两间车库未补偿已经拆除,要求给予解决一套安置房。

(3)付德才要求解决县建设局轮窑厂征地补偿的历史遗留问题,该厂1973年以来陆续占用菱角村民组土地近50亩,而能认定的只有17亩,并且只给予10万元。

(4)要求解决土地办厂,如王发丽。该户要求指挥部协助解决在武岗镇提供土地办厂,愿意支付一切相关费用。

对于个性问题,我们将和征收与改造指挥部联系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的不予解决,并相应做好解释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方案》的部署,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力求创新,使“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切实取得成效。

2011年8月10日

2.三民大走访总结 篇二

“三民”工程大走访区政协机关工作组

根据市委、区委安排,区政协机关工作组从7月1日至9月10日,对施集社区农户开展体察民情、集中民意、改善民生的“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区政协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施集社区残疾人较多,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十分困难,为此区政协深入区残联、施集镇民政办了解情况,走访施集社区残疾人、社区干部及社区群众了解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家庭等内容,并做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施集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施集社区辖有12个村民小组,600户,5000多人。现有残疾人69人,占总人口的1.4%,涉及68户家庭,肢体残疾42人,精神残疾12人,视力残疾7人,听力残疾4人,智力残疾2人,多重残疾2人。从年龄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低龄残疾人所占比例较少。大体致残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残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疾病。这一群体中大部分家庭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他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与整个社会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其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施集社区残疾人的生活现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即“二低”、“二差”、“四难”。

(一)“二低”:

1、家庭收入低、生活水平差。施集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一家有残,全家困难,这一点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普遍现象,农村残疾人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所得的微薄收入,月收入仅百元左右,这一类残疾人身体状况好一点的还拾点废品,每月多挣个三四十元,收入太少。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也是相当有限,原因是残疾人自身条件所限,劳动能力低下,有的家庭一户多残,单身残疾家庭尤为困难。有重度残疾人的家庭因残疾人自理能力丧失、行动不便,常常要专人照顾,导致家中能创造劳动收入的人员减少,像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有的比较富裕的家庭慢慢陷入贫困。

2、社会保障低。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面积低,补助标准过低,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差太远。全村69残疾人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有低保,一年10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就几十元钱,在现如今物价飞涨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残疾人基本的生活。如施集社区公吴组褚友付和朱玉华夫妇两人均为残疾,一个66岁,一个51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吃菜全是素菜,生活十分清苦。

(二)“二差”。

1、居住条件差。残疾人自身经济条件所限,大部分贫困残疾人无力翻盖房屋,居住状况逐渐恶化。部分残疾人家庭房屋比较破旧,还是七八十年代的旧砖土房,室内家徒四壁,阴暗低矮,家具破烂不堪,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家具都没有,极为简陋。即便后期翻盖,也是地处偏僻角落,单门独户,除了用电外,水与路都没有通,给人一种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感觉。

2、适应社会能力差。遇到突发事件的抗拒、承受能力弱。施集社区残疾人绝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低,加之自身生理残疾,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差,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困难,与社会接触很少,从而对政策法规、法律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关系等各方面都很贫乏,遇到一些突出、突发事件,很难自我保护,从而使贫穷加剧,甚至出现悲观消极、厌世、恨世的念头。这一点在多数残疾人的访谈中,明显感觉到了他们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缺乏和言语情绪上的反常,如大施组的涂长玉,经常一个人在家很少外出,基本不与同龄人和邻居交流,与家人说话都很少,其母亲都对他不与外界交流和孤独感到十分难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都十分低。

(三)四难:

1、就业难,信息不畅,就业门路窄。残疾人受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身体条件等限制,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尽管区残联出台了一些就业保障政策,但由于基层宣传不到位、名额有限及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等多方面的原因,残疾人个体就业困难,自主创业市场竞争力差。

2、就医康复难:医保数额小,限制多,不能解决残疾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返保率一般只在30%左右,加上其它一些必要的费用和出院后期用药开支,加上最高保额的限制,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村残疾人的保障作用不是很大。政府虽然有大病救助,但在常见病、慢性病救助中缺乏政策,一些残疾人家庭因无钱看病、治病,小病忍大病熬,病情越拖越重,生活越拖越苦,残病交加,雪上加霜,造成交叉恶性循环。生活越来越困难。虽然区残联近年来大力实施了一系列残疾人康复项目,如“白内障免费手术”、“免费假肢安装”、“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发放”等,但面对庞大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者,项目实施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相当大一部分残疾人还难以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加上许多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康复的不重视与康复知识的缺乏,当然还有资金与精力的不足,也造成了残疾人身体状况的持续恶化。

3、受教育难:由于自身功能缺乏的影响,出行不便和家庭经济因素,残疾人难以接受到文化素质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4、重度残疾人扶养难,重度残疾人的供养是造成残疾人家庭贫困的主要因素,在原本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还要专人供养其生活,扶持其起居,长期下去,壮的拖垮,富的拖穷,正常人的劳动力也会大打折扣。而单身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起居更加没有保障。

二、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窥一斑而知全豹,根据施集社区残疾人现状特点,针对存在问题及现有保障体系,结合镇、村领导和残疾人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区农村残疾人工作形成了几点解决对策和工作建议:

(一)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建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残疾人享受低保面积,降低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的标准,提高残疾人低保救助资金,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长期的满足。建议有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人采取特殊救助措施,实行分类施保施救,对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可将政府每年在预算中提前列支用于救济的专项资金和慈善总会的资金合并使用,建立规范“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

2、建立、发展集抚养、康疗、就业为一体的残疾人抚养中心。可以运用“政府引导、残联管理、社会操作,半福利半市场化运行”的方式建立一所设施完善、功能有齐全、管理科学、服务高质,集托养、功能康复、生活护理为一体的托养中心,实行托养收费,以保证经营者的利润,对于分散在社会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为主导发动社会力量给予埋单,以解决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3、建立救助制度,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中、小学或特教学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可申请特困救济补助。

4、政府要求各部门对贫困残疾人制定特别帮扶政策,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如实行水费、电费保底免费,设定差额收费标准,以减少贫困残疾人家庭支出,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程度,缩小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同社会主流的差距,这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推进农村医疗康复,提高农村残疾人医疗康复水平。

1、建立健全农村新型残疾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建议对纳入低保的残疾人,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严重丧失功能的贫困残疾人减免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适当降低医保报销条件和住院起付线,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重大疾病救助种类,将常年久治难愈和慢性疾病纳入大病救助范围,确保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

2、应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农村医疗资源,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有效医疗康复服务,扩大农村残疾人康复受益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专项康复医疗,并上门对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培训,让他们在家也能享受到康复治疗。

3、建立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残联的康复项目与市、区政府的财政投入,努力联系社会各界慈善机构与慈善人士捐款捐物。保证:“白内障免费复明”、“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免费发放”、“脑瘫儿童康复”、“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假肢安装”等康复项目、康复活动的正常开展与不断扩展。

4、依托现有卫生系统的组织网络和技术力量,通过疾控中心在乡村的基层卫生网络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儿童首报制度,实现残疾早发现、早介入、早康复。采取引导、介入的方法,开展康复知识宣传,转介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以提高全民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水平。

(三)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增强残疾人的生存能力。

1、技术就是饭碗,要依托社会,面对市场需求,结合残疾人身体状况,免费对残疾人开展中短期针对性强、实效性明显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残疾人自身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鼓励奖励乡镇企业就近优先招用有一定劳动能力、适合一定岗位的残疾人就业,对适合残疾人参加一些事业一优先聘用残疾人上岗。注重保障外出打零工的残疾人的权益,要密切关注、关心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

2、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创办福利企业,集中就近安臵农村残疾人就业,农村许多残疾人本身就有残疾,外出就业存在许多不便,外出务工由于社会歧视等原因容易心理孤独,就近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依托乡亲,既可解决他们的心理孤独问题也可保障他们的生活。

3、支持农村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对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主创业,政府要在土地调剂、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他们自食其力。对从事自主经营的农村残疾人,工商、税务部门应减免手续费与税务费。对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要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大力促进农村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扶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更多农村残疾人早日脱贫致富。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推动扶残助残活动,形成社会扶残助残机制。要动员和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党团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和志愿者“三助”活动,即生活上帮助,思想上互助,物质上资助。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帮、包、带、扶活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扶持民间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设施,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服务,逐步形成帮扶主体多样化、帮扶形式多样化、帮扶资金多样化、社会广泛参与和相互促进的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3.大排查、大走访工作总结 篇三

程成

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对一年,迎接G20排查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作为社区综治专管员,维护辖区平安、深化平安建设、掌握人员信息、成为了护航G20的具体要务。

4月开始,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北社区开启了大走访大排查的工作。社区网格片长各负其职,分工合作带着责任、带着满腔热情投入了该项工作当中。

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汇总人,不仅要掌握宏观排查进度,并且要关注走访细节,对辖区内的楼道格局、电梯情况、监控数量、车辆进出、人员信息、特殊人群等要仔细记录,并在走访当中对辖区居民面临的困难问题做到有效解决和记录。到目前为止社区大走访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各领导同事的合力下我们共排查937户居民,其中老人431人,困难户11户,残疾人10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6起。真正的做到信息到家,责任到人。

4.大走访活动总结 篇四

当前确保为期三年的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为主题的干部大走访活动正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广大官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集中整治火灾隐患,作为我们基层消防中队也不例外,接到总队、支队文件后中队立即行动以一系列活动将大走访活动开展好。

一、端正对“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认识

要把 “大走访”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真抓实做,抓出成效,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使参与同志高兴,真正达到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和目的,首先是组织领导和参与的民警必须端正对大走访活动的认识。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大走访的真正含义,才是抓好大走访活动的关键所在。大走访活动,充分体现了消防中队在为民服务意识和态度上的转变,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大走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做好公安消防工作的一种新办法,一条基层消防中队与民沟通的新渠道,有这样认识,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作风踏实起来,“架子”放下来,脸孔微笑起来,笔头勤起来,耳朵竖起来。

为此,中队成立了以中队长王建云、指导员王旭辉为组长、副中队长马光林、刘伟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中队还就“大走访”活动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使“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认真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

1、在大走访活动中,我们坚持对重点保卫目标、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定期上门走访,指导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开展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主动上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及危险物品从业单位等,经常走访检查。

2、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亲手摸、亲眼看、亲耳听,用第一感官与群众拉近距离、建立感情,向群众征求对公安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克服畏难情绪,千万不能回避矛盾,本着边走边访边改进的原则,将在走访中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想办法、出主意,不断改进。

4、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摒弃特权思想,改变过去以管理者自居,盛气凌人的不良作风,通过走访将热情服务溶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组织中队全体官兵开展换位思考活动,改变工作作风,增强中队全体官兵的敬业意识、廉政意识和执法为民意识。

5、在大走访中,我们坚持不护短不怕疼,洗耳恭听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焦点问题,查找中队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方面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

6、借大走访良机,我们中队虚心听取群众的心声,通过“访”能了解群众最期盼的是什么,大走访的出发点就是重塑整队新形象,融洽警民关系,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此次活动才会得到应有的效果。

综合上述,特勤中队在大走访活动中,综合归纳为“四走四问”的方式,一是走访农民群众、社区居民,探求消防部队建设之策,问增强群众安全感之计;二是走访火灾事故发生单位、家庭当事人,探求为民服务之策,问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之计;三是走访企事业单位消防专职队,探求特殊行业特殊情况火灾扑救之策,问提特殊行业火灾扑救之计;四是走访中队官兵家属,探求加强队伍建设之策,问和谐警营建设之计。

三、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好处和体会

1、能广泛征集民意,倾听民声,加强和改进基层消防中队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消防部队的新期待、新要求。

2、有利于使中队全体官兵进一步转变为民服务观念,优化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宗旨的根本意识,让广大群众切实体会“有困难 找消防”这句朴实的话语和承诺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幸福。

3、有利于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与“五进”、实战演练、六熟悉相结合,创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式。

四、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成效

1、中队重视,全警出动。为了深入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中队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的、要求、责任、措施。

2、声势浩大,成效显著。中队领导和全体官兵利用“五进”的机会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改进工作。到目前止,中队已走访单位24个,回访火灾事故单位1个,走访中队官兵家属3人,走访辖区敬老院1座,走访学校5所、困难家庭5户、召开警民座谈会1次,征求意见和建议7条。

3、保持一个诚恳的态度。要体现诚心、诚意、我们是征求群众意见的,向他们请教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办法。只要态度诚心诚意,他们才会说出真话实话。

4、突出一个宣传作用。大走访面向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不同人员,是可以面对面宣传消防安全工作的好平台、好机会,中队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向辖区单位、群众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大走访”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我们一定会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扎实推进“大走访”活动,并将成为一种机制,建立和完善执法回访制度,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不辜负党和各级领导的重托,不辜负人们的厚望,为辖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龙坡区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

5.街道大走访总结 篇五

活动情况总结

根据省、市、区 “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精神,胜利街道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地措施确保了“大走访”活动顺利推进。现将胜利街道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动员会议以后,街道党工委立即召开街道、社区动员会,传达区动员会精神,并对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对“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是做到广泛宣传。各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悬挂横幅等形式,加大对大走访活动的宣传,及时总结和大力推广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大走访”活动的浓厚氛围,推动活动有序发展。

三是明确要求任务。在活动中,进一步细化了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在活动期间,街道党工委书记调研不少于一个半月,走访不少于50户。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认真解决调研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件解决一件。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制定了“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期间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开门接访安排表,要求街道党工委班子每周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确保各类信访问题得到有效

解决。同时要求社区要经常性的接待群众来访,街道社区要建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走访活动以来,街道充分借鉴和运用了以往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街道党工委采取座谈、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讨论和查摆活动,结合街道实际,认真查摆班子和个人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街、居共走访群众117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00多条,归纳为18个问题,已解决17个,21条建议,已吸纳18条。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思想解放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干部作风不实、机关效能不高、群众观念不牢的问题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要针对突出问题,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抓好整改。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继续解放思想,加快街道的发展步伐,努力转变影响和制约街道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要完善各项制度。按照区党工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班子”的作用,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要坚持依法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把街道党工委建设成为有坚强的领导集体。

三是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要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切实改善民生,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二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和就业指导,创造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加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要加强老龄工作,让老年人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五是要落实维稳第一责任,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四是加强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推动街道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完善效能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效能建设的活力。二是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为切入点,梳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整顿和规范窗口服务质量,严格落实首问首办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要加强信访事项的办理效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完善街道网站功能,为群众提供信息化服务。五是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日常检查、群众监督和责任的考核办法,并与干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进工作呈现新局面。

2012年2月28

6.大走访活动总结 篇六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我县共有28名县级领导干部,500余名科级干部参加“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半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县专题活动基本取得了预期成效,基层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截至目前,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群众25254户,学校157所,企业448家;收集建议2268条,解决问题1132个;梳理信访突出问题108件,解决96件,还有12件正在办理中。我县“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10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馨群深入我县杜村乡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访了乡敬老院、中心小学和农户。在杜村乡政府召开了由基层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以及部分种植养殖大户、个私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并对我县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徐建、施建华、夏月星、施永春、臧佑初、李跃宜等市领导也在活动开展后深入我县新河、陵阳、庙前、酉华、乔木、丁桥等乡镇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实地指导大走访活动。

现将我县专题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思想认识。

1、强化领导指导。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高规格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任

组长、副组长,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副县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秘书、督查、宣传、综合4个工作组,抽调22名同志集中办公,并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县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开会议,细化、分解、落实任务,建立周例会、月调度8项工作机制,保障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结合青阳实际,及时制定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指导思想、原则,细化活动步骤、内容,确定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县四大家领导和乡镇、村(社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单位及机关干部共同参加、全员参与的活动范围。第一时间召开了由县四大家领导,县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及群众工作部全体成员,县直正局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正职,各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主任,近400余人参加的全县群众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分解落实任务。县、乡、村三级各级单位迅速通过召开党委会、党组会、职工会,传达省、市、县会议精神,全面动员2000余名基层干部积极投身活动。县活动办联合县纪委多次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制发“一图两表三本”,即《活动流程图》,《任务分解表》、《工作预排表》,《解决问题记录本》、《带案下访记录本》和《群众工作日记录本》,做到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活动记录到账,督促各级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2、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县委常委会、创先争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县级领导干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的“三步走”方式,研读了市活动办公室编印的系列丛书,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

委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学习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张宝顺书记关于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各单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两会两课”,即学习例会、创先争优领导点评会及党组织负责同志和专家授课,认真学习了开展专题活动的目标意义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力求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群众立场。

3、营造舆论氛围。建立一台、一报、一网,专报、专栏、专题“六位一体”宣传模式,县电视台,池州日报〃青阳新闻,县政府网、县先锋网、县权公开试点网及时公开县领导联系乡镇、联系企业、联系学校以及开门接访活动安排,公开县直单位联系村和社区情况。编印简报、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营造活动浓厚氛围。县活动办编报简报40期,全县共编发活动简报300余期,活动单位制作专栏、标语、横幅300余条(个),县新闻媒体制作大走访活动专题12期,播发刊发相关报道30余篇。

(二)把握活动重点,务求活动实效。

1、深入一线大走访,全面掌握民情。细化走访安排,走访区域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组和社区、中小学、规模企业。走访对象覆盖信访户、征迁户、困难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10类群体。2012年春节慰问期间,县财政共安排 69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慰问社会弱势群体。活动中,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联系乡镇、村组、学校、企业,累计走访群众89户,开展接访13次,带案下访4次,解决实际问题86个,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活动的开展。

二是科学发展大调研,认真汇集民智。重点围绕“三农”工作、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专题,由县四大家领导带头,乡镇、县直单位积极参加,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明确县乡党政班子成员、每个单位至少撰写1篇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参考。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点、书记县长热线、百局包百村“三大载体”,明确116个县直单位结对116个村和社区,点对点、一对一帮扶。认真开展访民问愿、访贫问苦、访富问路、访企问难“四问四访”活动,记好民情日记、解决问题、接访约访“三本台帐”,召开党员会、座谈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 余次,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三是党的政策大宣讲,耐心解释民惑。做好上门宣讲,在推进县南部新城8项重点工程建设中,集中使用公开选拔20名新任科级干部,组织县、镇、村三级2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到800余户拆迁户家中,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得到征迁户广泛理解和支持,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所有征迁户的丈量登记工作。开展活动宣讲,精心组织开展全县劳动力大调查、送科技下乡、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活动,发放各类政策宣讲手册、调查表2万余份,培训群众3000余人次。

四是矛盾纠纷大调处,切实解决民忧。认真开展领导公开大接访,制定6个月全程县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专项约访工作安排,梳理确定108件信访事项,全面落实“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包案限期化解,现已化解信访突出问题97件,余下 11件也正在积极协调办理中;市交办信访案件33件,已解决29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信访分

析会议精神,逐乡镇、逐部门摸排,查找突出问题,有效化解了农村公交班线改造、企业养老保险等10余起矛盾纠纷隐患。突出开展帮扶群众结对子,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帮扶、县级领导联系帮扶、科级干部1对1结对子帮扶机制,采取发放民情联系卡、提醒卡措施,服务困难群众960余户,为群众办实事1900余件(次)。

五是改善民生大统筹,广泛惠及民生。与群众工作相统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体系,在全县所有乡镇建立群众工作站,安排专人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室,聘请老党员、老代表、老委员、老干部担任群众工作调解员和信息员,协助群众工作室开展工作。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在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接待群众来访、联席会议、考核管理、联系帮扶等6项群众工作制度的同时,修订、完善、出台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大宗物资集中采购、规范选人用人等30余项制度。充分发挥群众工作机构优势,主动参与、协调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600余件。认真抓好信访调处,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三级终结”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县党政班子成员每周有2人到群众工作部接访,累计接待群众99批113人次;包案处理信访问题53件;牵头落实“千案攻坚”活动,市交办19件信访积案,均已结案。与民生工程建设相统筹,推行周统计、月调度、季分析,全力抓好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惠民实事。今年33项民生工程县级配套资金3500

万元全部拨付到位,其中补助类项目发放资金达6457万元,做到应发尽发;社会事业类项目,提前完工项目达6个,其它项目预计11底全面完成;工程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进展顺利。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统筹,认真组织村“两委”换届,广泛吸纳群众参加,43个村实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占村总数的40%,换届取得圆满成功,党员群众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总体满意率达94.7%,对执行换届规程情况的满意率达94.7%,对严肃换届纪律情况的满意率达95.8%,对人选公信度情况的满意率达95.4%。

三、注重解决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1、明确步骤重规范。继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会民生”专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由乡镇和县联络员共同梳理市、县领导联系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反映问题的属性和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市县联动,三级协同”的方式予以解决。“市县对接”是指市领导在我县梳理的突出问题交由所联系乡镇县领导负责召集、督导有关单位解决,再由县活动办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市活动办;“三级协同”即乡镇区域内能解决的,由本乡镇负责解决到位;涉及多个乡镇和县直部门的,由联系该乡镇的县领导召开协调会予以解决。对已经解决的突出问题,由领办领导带队进行回访,并及时填写回访登记表。县活动办对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上报的突出问题和已解决问题进行集中梳理、统计、归档。

2、解决问题纾民困。我县“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即县、乡(镇)、村党组织带头,县党政班子成员、下辖部门负责人及广大机关干部共同参加。活动时间以来,严格按照市委有

关要求,组织安排领导干部走村入户,深入一线,了解基层情况。活动至今,群众干部走访调研共计865人次,带案下访137次,走访农户3224户、企业21个,走访中梳理问题156条,收集意见、建议215条,并先后安排财政资金653万余元,修路12条,为2231户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通过广泛深入地走访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拆迁户、上访户等重点群众,甘愿作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服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虚心地向群众请教,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总结了工作方法,提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智慧,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增强了全县上下共建和谐青阳的精神动力。2011年,结合大走访活动,全面改善了城区居民用水质量。在成功回购县三水派利自来水厂经营权后,又顺利引进牛峤水库水源,完成了一件惠民实事。同时,许多县直单位也把解决问题、指导发展贯穿活动始终。如县住建委在专题活动中了解到环城东路路面破损、卫生条件较差等情况后,迅速安排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并与县市容局等单位对接,加强对该路段夜市集中点的管理。县工商局在走访专题活动联系村杨田镇仙梅村时,针对该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销售困难,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表示将帮助该合作社申报自主品牌。酉华乡针对集镇居民饮水难问题,投资110万元,完成对近3000米主管道和支管道的改造,确保1000余户集镇居民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3、建章立制促发展。我县努力将大走访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完善、健全制度保障。一是

健全“一健三联”,即: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等信访工作机制;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制度,积极推进领导带案下访制度;三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我县还要求活动办公室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加强对大走访活动的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活动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同时,据市领导指示精神,县农委、县人社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文广新局等6部门及时深入基层了解有关情况、掌握群众诉求,目前,相关体制机制的修改和制定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许多县直单位和乡镇也及时排查对做好群众工作有不利影响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修订。

二、主要成效

1、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普遍得到增强。通过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方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政策观念得到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转变,与群众的感情得到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密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做好新形势的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必须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必须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基本得到解决。一是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上级要求,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3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五保、救灾及各类专项救助资金共计2383万元;加强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二是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难题,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结合全县实际,本着就近、方便、优质、价廉的原则,首先确定了青阳县人民医院为定点住院直报医疗机构,确定蓉城镇等19个行政村的34家村卫生室作为定点门诊医疗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就医报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核定人数达到73152人。同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政策咨询、资格审查、登记录入到核定缴费、就医结算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已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已有4万多名居民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是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结合活动开展,我县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建设进度,协助市有关部门完成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补贴工作。四是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提高城乡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推进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素质教育,力促全县的教育教学水平快速发展。2011年启动实施青阳县第三小学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解决“上好学”问题。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名,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力度。为151位应届贫困大学生共发放一次性救助金30.9万元。贫困家庭高中生和往届贫困

大学生的救助工作纳入日常救助管理体系,实施全额低保救助。

3、一系列有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走访、下访和接访,收集到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地突出问题,排查到一批有碍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县委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手机组团上网,接受群众短信投诉;出台了党代表常任制、党代会例会制,从制度层面优化县委决策程序;出台了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跟踪监督管理。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如:县民政局建立并实施特困人群救助机制,2011年度共为623人提供救助,发放32万元救助金。同时,该局还制定出台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新规定,极大服务了城区居民。县住建委在行业调委会积极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建立了标准化调解室,并做到了“六有”,即有办公地点、有标牌、有调解徽、有专项印章、有职责制度、有台账。调委会工作流程图制作上墙,调解程序和文书做到规范统一。

三、下步打算

虽然我县专题活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群众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极少部分领导干部群众观念依然单薄,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及时学习有关理论和法规。二是限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少部分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项经验有待进一步总结。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题活动成效。

一、继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创新学习方式,不断加大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密度,尤其注重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上级关于增强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讲话和文件精神。

二、继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地突出问题。不断加大走访、下访和接访力度,进一步梳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通过领导领办、单位分理和督促检查三个步骤,促进相关问题的持续解决和落实。

7.区大走访活动总结 篇七

为了贯彻落实市《“创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我区紧紧围绕“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送场地、送贷款”等主题内容,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宣传引导和舆论支持,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一、大走访活动开展情况

此次大走访活动形成了区直领导、街镇组织、社区协作、村居入户的走访机制,由区人社局组成大走访督查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队督查。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制,“5+2”、“白+黑”工作方式,深入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大走访大走访”活动,采取民情恳谈、一线接访、走村入户、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在创业环境改善、创业贷款扩面、创业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取得实效。创业服务大走访涉及走访对象17007户,发放创业政策汇编及创业促就业服务指南明白纸、《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创业环境问卷调查 32668份,悬挂创业服务宣传横幅156条,宣传电子屏87个,收到走访意见2197条。

二、大走访活动主要做法

(一)走访活动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为确保我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区人社局牵头,区工商局、税务局等成员单位参加,组织召开区创业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对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在传达了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后,随后又召开了由分管副区长、区人社局、各街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的动员大会,就大走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在走访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部署。

(二)走访活动工作扎实,目标明确

为有效开展好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我区及时印发《X区“创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X区“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五送”为主要内容,统筹安排,明确挂钩基层单位,形成区直领导、街镇组织、村居入户的“三级”走访机制,确保“大走访”活动覆盖辖区所有企业。各街镇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将“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送场地、送贷款”落到实处。

(三)走访活动措施得力,开展迅速

在全区召开大走访动员大会后,在各级干部、社区协理员、网格员中推广“分片包干”责任制,“5+2”、“白+黑”工作方式,采取民情恳谈、一线接访、走村入户、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迅速开展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确保100%入户走访,绝不留下空白户。同时,由区人社局分管领导组成督查小组,深入社区、深入企业,确保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

(四)走访活动宣传到位,营造良好氛围

我区各街、镇通过制作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电子屏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内容。各单位走访工作人员把创业政策、创业服务亲自上门送到创业者家门口,深入辖区居民户和经营户,进行“一对一”的宣传,落实创业服务大走访的“五送”内容,使创建创业型城市知晓率大大提高,使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创业服务的实效。

(五)注重实效,大走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走访摸底,做好登记。发放好群众信息反馈表,认真填好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走访统计表,记录好走访情况以及走访对象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对于走访摸排出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进行反馈。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围绕的是创业融资问题,集中表现在创业贷款的申报程序繁冗、发放贷款的门槛条件多等问题。通过向初始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政策指导、创业培训登记、创业贷款申报等一系列创业服务,提升了创业者的政策知晓率,提高了创业者成功创业的热情。

(六)督查走访显实效,广开言路听民意

在“大走访”活动期间,注重督查,落实责任。我区分管领导带领督查小组成员,对各街镇、社区大走访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不定期地督查,并进一步督促各村 “大走访”活动的落实。在创业大走访活动中,切实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工作,对走访中反映的各种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问题,认真对待,全面解答,帮扶解决。建立社情民意收集点,通过民意信箱、民情服务电话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收集辖区企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确定重点走访对象。并广泛听取走访对象对目前我区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将认真总结,结合此次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梳理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不断建立健全创业服务大走访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创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将“创业服务大走访”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加强宣传力度,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形成考核机制,确保通过大走访活动能够全面提高我区创业环境满意度。

上一篇:2018中心小学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孩子做家务的简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