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共16篇)
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 篇一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师:(笑着说)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盯着”。
师:有同学明白吗?(环视全班,没人举手),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生:“盯着”就是看着。
师:再看图,那个人怎样看?
生:那个人很仔细地看。
生:用眼睛仔细地看着葫芦。
师:他有没有看那些叶子?
生;没有!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葫芦。
师:对,像这样精神集中地看,不看别的东西,叫“盯着”,“盯”字有什么偏旁。
生: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
师:对,目字旁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系。请同位的同学互相盯着看。 利用图画进行情景教学。图画是课文的有机组成,它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的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符合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规律。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了问题,刨根问底的天性使学生有了想学的冲动。在解疑过程中,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 篇二
一、适度引导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积极对话, 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适度引导, 让他们尝试自学。
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阅读, 无论是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 还是课外阅读, 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其在相互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 应先拟好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 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燃烧和灭火”一课, 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3.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 了解梗概, 然后再精读细读, 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 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 做到重点落实。
由于化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 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实验活动实践中, 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去查阅课外参考书。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这些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他们做到:1.有所侧重;2.弃粗取精;3.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建议每位学生每学一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化学小论文。另外, 利用与化学有关的节日 (如无烟节、环境保护日等) , 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篇化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此外, 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 因此指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化学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 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化学资料库”, 以便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的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 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 也很有成效。
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经常这样设计导言:
1. 从比较常见、能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 可设计如下事例作为导言:神州“七号”飞天和成都公交车火灾。
2. 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 首先讲述一则趣闻: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的学生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散射实验) , 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三人都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 由成语典故开始。如学习“钢铁”时, 从“百炼成钢”即“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 转化为坚硬的钢, 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谈起;学习“燃烧”时从“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 俗称烟花) 谈起。
通过精心设计导言, 抓住了学生求真、求异的心理, 很快就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联系日常生活, 分析自然现象一类的情境设计, 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使他们了解、加深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他们尊重科学, 热爱科学的态度, 树立了将来追求科学、献身科学健康的人生观。
三、鼓励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在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中学化学, 而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 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动手, 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视情况采取如下方式:从“从本节课的标题, 你想知道什么, 或者说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入手, 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接着, “请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随后,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 有的看书, 有的交流、讨论, 有的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最后, “同学间交流,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我反馈学习结果。这样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
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三
一、良好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育和激发学生学好化学,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習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1预习的习惯。直接从导学案入手是快捷有效的手段。
2反思的习惯。不只教师需要反思,学生也需要反思,而且要及时。教师如果每次上课留出3~5分钟,让同学们在纸笔反思本节课所得、困惑,并要及时批注学生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学习越认真老师越重视,学习当然越有动力。
3复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单元的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
4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
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检索独立解决疑难问题。
三、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堂教学,教师要把握整体教学,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要创设平等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学习。
1给学生一点私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2给学生一些兴趣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3给学生一些有意冲突,让他们自己去争论。
4给学生一个定向主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五、增强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之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1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空间。
要提出问题必须认真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提问的能力。
六、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学习方法。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问题推进式。②启发讨论式。③实践探究式。
4.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篇四
1.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采用猜谜(数),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设疑,首先出示问题“被减数、减数和差它们的和是270,被减数是多少?”然后学生讨论,寻找解题方法。一个小小的设疑,引起了学生的瞑思苦想,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当你掌握了减法的各部分的关系之后,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创设生活情境
5.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性学习 篇五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性学习
许多教师在抱怨,自己的课讲得蛮不错的,重点也抓了,难点也解了,有的问题讲了N遍了,可学生就是学不会,学习成绩也上不去。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如果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呢?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求知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就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阐述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地理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片、实物等再现地理教材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比如讲到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时,先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景观画面:广阔无边的荒漠,残存的风蚀地形,稀疏枯黄的胡杨树……学生一见,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词“干旱”。这时教师可以稍加引导:西北地区为何干旱?干旱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等等。学生一感兴趣就会乐于学习。 2.运用图物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教材里地图、插图非常之多,这些图物能再现教材描述的情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能给静的图物以动感,则更能再现学习情境。例如,讲到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时,教师可用四个苹果表示地球的.四个节气,上面插上牙签表示地轴,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地轴倾斜的方向、四个节气的位置等。 3.通过实地考察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到构造地貌时,可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判断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辨认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学到环境问题时,可到当地“三废”排放严重的工厂去调查了解工厂布局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师生有效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体验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现师生互动。 1.注重情感投资,促进情感互动 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应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对他好,他就要学好他的课。 2.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认知互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在生动、多元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也容易沟通想法。 三、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听讲达到5%,阅读达到10%,分组讨论达到50%,动手操作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达到90%。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我们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效率最低的前两种,即教师讲和学生读。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应以上下桌4人为宜,最好每位学生都有一两科学得较好的科目,可以担任本小组的小老师。小组成员间要展开讨论,以及开展学生辅导学生等活动。要尽量运用最高级别的学习方法,即“教别人,马上运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学习方法有三:一是上新课之前,小组成员先像教师一样备课,把自己当做教师,把成员当做学生,向本组成员讲授。之后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二是做练习之前,教师应精选少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小组成员先做后讨论,做到“马上运用”。避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习题上。三是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点,完成各种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力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庞丹丹)
6.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 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五个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二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三是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四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五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它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它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不断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呢?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自然就高了。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2、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通过开展有关数学问题的各种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兴趣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学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记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还能获得成功的愉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学习动机。
3、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这里的“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后教”,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出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它给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大量时间和空间,这是洋思中学致胜的法宝。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我总结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2)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固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的。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毫无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在轻松、愉快、和谐中顺利完成;而另外一个班,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
2、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3、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偏重讲授灌输,忽视情感交流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倾向,努力营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层层揭示,步步把关,教师几乎是把知识咀嚼得细细的,才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特别是有的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交代。老师这样’精耕细作’学生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剩下的只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作业罢了。试想,学生心目中没有问题,又如何去培养其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呢?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疑问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巧妙的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心里产生问题。疑惑的产生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2、设置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障碍,造成一时的困难,也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知识。如在教学生学过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我把学生分组,特地安排了一次数学活动。要求利用太阳光测量学校一些建筑物的高度,同时建筑物的周围有一些靠得比较近的建筑时,看看学生如何处理墙上的影子与物体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较大的争论,有学生很想当然的认为地上的影子+墙上的影子=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人不同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将物理科与数学科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3、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7.浅议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七
一、培养兴趣, 激励求知欲望
施教之功, 先在激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心理的标志之一。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注重情感,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寓学于趣:
(一) 揭示教学过程中的多种矛盾。
矛盾易引起争论, 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6课《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 我这样提出疑问以激起对矛盾的争论: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的第五自然段中:“此时我身无分文, 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来, 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 经过河水的冲洗, 依然是那么鲜艳。”国旗是用布做成的,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长时间的冲洗, 布会褪色和失去光泽, 可是作者却说五星红旗依然鲜艳, 这样写与现实相符吗?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结果学生争论激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有利于挖掘智慧潜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布鲁纳曾说:“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 作为教师应鼓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诸葛亮和曹操战争的对阵双方, 不是朋友关系, 确切地说是敌对关系, 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听上去让人难以置信, 明明是诸葛亮用草船骗来了曹操的箭, 但课文题目上为什么不用“骗”, 而是用“借”呢?这样一问, 学生立马来了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 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三) 激励学生求异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 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使他们摆脱思想的羁绊, 敢于标新立异, 就学得更主动、更积极。如分段概括段意可寻求多种答案, 理解课文可从多角度展开等。
可见, 学习中培养其情趣, 有兴趣就会想学, 学生想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提高竞争意识
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学生敢于答疑, 敢于提问,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始终置身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异议, 教师应重视其意见, 支持其构想, 使其不再产生心理压力, 而敢去发现、创新、求异。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思维, 进而产生竞争意识。让“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 从而造就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全面发展。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 共同提高, 如在教学古诗背诵时, 我把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首先小组内互查背诵情况, 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背诵比赛, 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 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人人敢想、敢问、敢说, 才能发挥想象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但如何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小学生都是好强的, 只要充分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他们都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看法。一旦他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赞赏, 就能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如教学《穷人》一课, 我鼓励学生对桑娜抱走邻居西蒙的孩子后, 怎样去艰难地生活, 以后的日子怎样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桑娜被累病了, 渔夫身体也累垮了, 他们生活在贫穷困苦之中;有的说在桑娜和渔夫的辛勤努力下, 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 孩子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 他们的日子渐渐地好转起来, 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说桑娜的孩子长大后, 非常有出息, 有的上了大学, 有的成了企业家, 有的成了工程师, 桑娜和渔夫生活得非常幸福……
其次,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 教师应充分地肯定、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例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自然之道”具体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读课文, 以满足学生迫切而好奇的心。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 真正居于学习主体的位置。
在帮助学生理解《蜜蜂引路》中的“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的“果然”一词时, 先让学生说说对“果然”一词的理解。学生众说纷纭, “忽然”“肯定”“一定”“就是”, 却都不得要领。但我不着急, 耐心地启发学生思考列宁如何观察花丛、园子、小房子、养蜂人的关系;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 让学生明白“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一句话是对列宁正确判断的验证。随后让学生再次朗读有关课文内容, 学生读后豁然开朗, 纷纷举手要求解释这个词, 这个说是“一点不假”, 那个说是“真的”, 都答对了。这样在导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使学生学得自主, 学得有兴趣, 悟得深, 悟得准, 记得持久而牢固, 同时在扎扎实实的思维训练中学会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 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点仅是笔者个人的几点肤浅认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持续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那应该怎样去做呢?1.培养兴趣, 激励求知欲望;2.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提高竞争意识;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8.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八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如何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好处,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自觉学习呢?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处
(一)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二)体现“主导”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三)训练阅读技能
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主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
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第二,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第三,要注重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第四,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9.学习心得体7 篇九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党率领亿万人民群众砥砺前行、奋斗探索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我们党在探索过程中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失误和曲折中奋起、不断开辟正确发展道路,不仅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10.MATLAB学习心得体 篇十
真正接触matlab已经一学期左右,我很喜欢matlab的简单的语法,易于绘制图形一开始就感觉跟变魔术一样简单的语句就会有精美的图形这就更加让我对他如痴如醉了,最先开始接触是在大二参加数学建模时,一开始就被他所吸引(一个简单的程序就可以绘制出精妙的立体图形)真正认识和了解他是在这学期的matlab课上这使得我有机会去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他了。他不但有很强的图形绘制能力而且他其中包含的toolbox更是让人用起来得心应手这也使得我对他更加的感兴趣。
首先我要说的是现今的MATLAB已全部采用C语言编写,它既是一种编程环境,又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在MATLAB中,以复矩阵作为基本编程单元,无须定义即可采用,且可随时改变尺寸。在MATLAB中,表达式的书写像在稿纸中演算一样。提供20多个工具箱函数。易扩展性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友好的界面、易记的命令和简便的操作。可将C语言编写的程序移植进来。
其次我想说的是matlab的help功能 help:最有效的命令其实,可以这样说吧,如果离开matlab课本,我想我自己是基本上什么都不会.一遇到什么问题,通常我的第一反应是:help它帮我解决了matlab学习中的许多困难与障碍所以在有不懂得地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help功能。
11.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引导;组织;自主学习
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本人在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设“疑”激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疑”能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惑,从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其求知欲。在探究新知识之前,根据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与所需要探究的新知识有联系而又存在差别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产生“疑”点,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学习“通分”之前,请学生比较下列几组分数的大小,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样就容易形成“疑”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因“疑”集中,思维就会进入“活动定向”阶段,在迫切的需求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
二、合理使用教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现行的数学教材充分考虑了数学知识逻辑机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转化的思想后,完全可以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探究,学生应该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操作实验: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提出如下问题:①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那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必要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在逐一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借助自身已有知识的转化,就能顺利完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得到培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把握契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争辩,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机,能让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交换思考所得,可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能品尝到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复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与商不变性质后,出示例题12.6÷0.28后,教师利用这一新知识生长点,让学生开展讨论: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学生经过议论、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四道算式:①1.26÷28;②126÷28;③1260÷28;④0.126÷28。再次组织讨论:哪个算式的商与1.26÷0.28的商相同?为什么?由于讨论前的复习准备为探究新知做好了铺垫,夯实了讨论基础,学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能做到论者有理,辩者有据,参与率高。学生在讨论中明算理、懂算法,很快就把新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内化为技能。
四、指导小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小结这一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新的已有发展区。很多知识都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小结。例如,在学完“分数除以整数”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此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说:“我懂得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有的说:“我懂得了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有的学生将上述两点合二为一。还有的学生进一步说:“当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时可采用第一种方法,当分数的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时,采用第二种方法。”在小结的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组织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总之,只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既增知识,又长智慧。
参考文献:
12.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篇十二
一、巧设教学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情境的创 设关键在 于情 ,要以情激趣,以最好的境、用最浓的情来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 亦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的问题要直击学生思维的燃点, 不要跑偏而远离课题。这样教学,不仅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 迅速调动 起来 ,而且还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两道题(102×153=,99×145=)让学生各自计算 ,待大部分学生都快完成时我报出了答案, 并故意流露出骄傲得意的神情。看到我的样子,大部分学生很不服气,要求由他们出题,再比赛看谁算得快。我提了出题要求:一个因数应接近整百。学生出了三道题, 我的速度还是比学生快。这时已有学生议论起来,都想探个究竟。我抓住时机出示三个算式 :100×153+2×153,(100+2)×153,102×153, 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我听见了就忘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 图书墙壁 上的三句 话。它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故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的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协同并用, 以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 并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之后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知 识和经验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比较得出原梯形与新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本领
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把握时机,发挥合作学习的巨大功能,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量出自己小组 组员事先 准备的圆 的周长。然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以及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让学生自选一 种方法测 出一个圆 的周长 ,并深入探讨: 测量的圆的直径是多少?周长呢?教师选几位学生的结果绘成一张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表。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圆的周长的公式。
13.数学外出学习心得体1 篇十三
芦柞中学米庆英
9月24——25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主办的“临沂市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观摩了名师执教的课堂后,我深刻感悟到:要想上出一节高水平的数学课的确很不容易。若想把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对课堂对学生收放自如的能力。教学语言要有很强的启发性、逻辑性,同时还要适时具有幽默感等等。这些对我来说相差甚远,面对名师我感到很自卑。这些年来,我没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没有科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渊博的专业知识,仅凭满腔的工作热情,又怎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冰冷魅力,反思到这里我感到愧对我的学生。
教研员们的点评,让自以为是的我只能与教书匠对号入座,平日里教学我常常抱怨学生又懒又笨,一届不如一届,与我们那一代相比一点吃苦精神都没有。经过名师论教,教研员报告后,我认识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不好我不能把全部责任赖在学生头上,我也有很大的责任。
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实现有效的教学之底线,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式,采用易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当然,我也知道这些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一定会努力做到。
14.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1 篇十四
1.“语文主题学习”追求海量阅读,通过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我以前一直在纠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实行“语文主题学习”,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海量阅读,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如何进行阅读?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听了毕英春校长的专题报告和她的展示课后,我心里有了一定的答案。抓住典型的课例精讲课文,一篇带多篇,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之相关的文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海量阅读,营造高效课堂。对于低年级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多摸索、多实践,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胆尝试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实现海量阅读。
2.语文教学不能“大芝麻小芝麻一把抓”。毕英春校长的展示课告诉我,语文教学应找准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就像毕校长在教学《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两篇课文时,她以“先写实后写想”的写作方法贯穿整个课堂展开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扎实。最后学用结合,运用“先实后想”的方法通过大胆想象,描述树的特点,学生想象丰富,创意奇妙。可见,整合一个单元并不难,重要的是教师应深挖教材,找准一个单元多篇课文的共同点,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内既学课文又能海量阅读。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最后反而面面不到,让孩子听的一头雾水,教师应学会舍取,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关心、热爱每一位孩子,会使自己的工作多姿多彩。当听到毕校长讲她所带的班孩子们如痴如醉地读书兴趣时,我看到了毕校长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感和满心的喜悦。我知道,她是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孩子们畅游在书的海洋,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爱好。毕校长还说,之所以孩子们喜欢她,是因为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优秀、可爱的,她爱每一位孩子。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应该像毕校长一样,从内心去喜欢和关心每一位孩子,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收获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喜爱。
15.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十五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他们乐于参与。为此,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新课导入时的示范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听者或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巩固阶段时的帮手。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要多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说、读和表演,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牛津版7B Unit 1“Dream Homes”时我布置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s?Will people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Will kids study at home or on computers?Will there be more pollution?Wha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为自己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家园,将图画上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了很多书籍、报刊杂志。课堂用了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组员分享、汇总、整合之后进行汇报。学生们非常主动认真,踊跃汇报,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稿件”。课后挑选出五篇优秀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本单元的语言材料设计了交际任务,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景中,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激情启疑使之乐学,否则将事与愿违,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学习,无效增负。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创新,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
在教学牛津版9A Unit 3“Teenage Problems”时,一些学生就提出了问题:“What problems do teenagers have?”小组讨论异常活跃,一些学生说:“We can’t do enough exercise.”“We can’t have our parents’support.”还有学生说:“We always have a lot of homework every day.”“We don’t have enough time for our hobbies.”又有学生问:“Can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my work and my hobbies?”有学生答:“Plan your day carefully, and make a list of all the homework you have to do.”“You can choose one hobby to do.”“Don’t stay out late or your parents willworry about you.”学生们人人都想标新立异,他们从多个角度大胆设想、各抒己见,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拓展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英语词汇,掌握了英语语言规律,这种“问题教学法”是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讲授and/but引导的并列句时,我没有过多地讲解两者的用法区别,而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造句,A说前半句,B接后半句,最后评出最佳partners,如有一组partners造出这样一个句子:A:My mother made a big cake.B:but a hungry cat ate it up.类似大量新奇的句子,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英语教学教研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此类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十分有利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三、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心理学上有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之分。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突破口,善诱巧奖,为学生制定适度的学习目标,实施“奖励”制度,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读书方面,设立了“每周读书认真奖”奖励制度,每天的早读让学习委员记录读书最认真的十五名学生,周五统计本周读书认真前十名学生进行奖励表扬。每周还举行“朗读背诵”比赛,胜出的擂主那一周就能够光荣地坐上“擂主座椅”带领大家进行早读。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给他们制定目标,读音准确、能够较流利地朗读单词、短文,有一定的感情即可颁发“鼓励奖”,在学习上,按“60分”“70分”“80分”的目标定向,分别给予奖励,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稍微努力,就能获取成功,赢得奖励和荣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利用学生的某种向往和追求,如希望在班级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争当“三好学生”、“进步生”等,为他们提供获取它的良好机会和条件,以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外在的动机向内在动机过渡,成为长远的学习动机。
四、“放手摇控”督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只有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具有长久性,而一些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是短暂性的,要巩固和加强这种短暂的积极性,并成为一种习惯,还要花费一定的心思。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并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预习,让组长制作预习卡,带领组员们按照预习卡先进行预习,自主学习单词,朗读对话、课文,划出重点句型,提出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再结合“问题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探疑、自我解疑的平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预习,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一些巩固练习,让小组长以“小老师”的身份给组员们评讲指导,其效果更胜于教师口干舌燥地、喋喋不休地在课堂上评讲,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甚至是领导者,且小伙伴们相互学习,总比跟着老师学要轻松自在得多,而作为小组长,更能发挥其领导组织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不愧为培养尖子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我是事先点拨指导了各小组长,然后才放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能力带领组员们进行学习的,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陪伴者,在旁边掌握“摇控”。有些老师会担心疑惑:这成吗?课堂不乱套了吗?学生对知识能真正掌握吗?起初我也担心,但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努力,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相反,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主讲者兴趣盎然地讲,听者津津有味地听,在课前、课上、课后都能很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即便是学习较懒的学生看到别人都做好了课前预习的准备,完成了课后的练习,自己也不好意思落下来了。因此,只要能够大胆放手,精心摇控,自主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对每位学生作出一月一评,建立学习月表,每个月先由学生、家长分析自评后,再由教师填写,然后反馈给学生。内容包括:听课效率、复习及预习情况、学习热情、课内参与、口头作业、笔头作业、单词和对话的背诵及课外阅读等。这一评价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中求进步,在进步中得到更好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从而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开发,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3]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16.例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十六
【关键词】激发兴趣 参与 主动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强调身体性参与,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一句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我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好奇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在前一天向学生布置了让他们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第二天,我让学生考老师,只要说出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都想难倒老师。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导入了新课。这是一个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圆满的完成了导入的四个任务。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这样就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生活性问题解答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得到了充分激发,自觉主动地融入到了问题探究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效能。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给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比直接向学生讲解概念来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要快、要好、要轻松。
二、鼓励参与,充分给学生自学、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些,学生就会更加全面、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问题回答的准确率就会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它们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的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推断、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究学习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风格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例如题为:“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母线长为l0cm,有一只蚂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出发,它企图绕圆锥走一圈,请你帮它计算最少它要走多长?”老师没有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出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操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把常规的封闭题改为开放探索题,打破固定模式,让学生无法机械模仿,要求学生能多角度灵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后,抛出一道开放题: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还能否“发明”几种与课本不同的判定方法。学生通过冷静的思考,提出了以下几个判定猜想:
(1)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一组对边相等,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一组对角相等,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再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由学生完成解答过程。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解答开放题时,往往没有一般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有时需要打破原有的思想模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答完问题以后,往往能导出一般的结论或发展成为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技巧,学会学习,服务社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推荐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11-05
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英语10-03
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09-07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09-30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07-12
如何引导小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09-02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0-03
〖教师资格考试经验〗教师资格经验:如何巧妙引导幼儿的合作学习09-11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09-04
党报记者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