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文档

2024-07-10

如何教育孩子文档(精选8篇)

1.如何教育孩子文档 篇一

《我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教育经验交流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都会有无数个优秀的老师做向导,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只有自身教育理念的不断充实与完善,才能跟上学校、社会的教育步伐。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和孩子始终保持平等。从孩子懂事起我就教她做人要诚实守信,我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如果有做不到的,我会主动向孩子道歉并向她解释原因。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撒过一次谎,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她犯了再大的错误,都会主动地告诉我并请求原谅。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从来不会说一句责备孩子的话,我会心平气和地与她谈错误的认识与改正,最后会告诉她:“能主动承认错误,你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孩子不仅非常信任我,而且有心里话她也是第一个告诉我。由此我也体会到做孩子的朋友更能抓住孩子的心。

我还经常教育孩子做人宽厚有爱心。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孩子一进门就委屈地问我,同学每次向她借东西她都会给,而今天她的橡皮丢了,为什么同学却不借给她。我并没有正面回答她,而是问:“如果那个同学下次找你借东西你还借给他吗?”孩子想了一下告诉我:“还会借给他,因为自己不能和那个同学犯—样的错误。”我听后欣慰地笑了,告诉她:“你是个好孩子,一定会和所有的同学做好朋友!”而且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总是在铅笔盒里多放一块橡皮。我觉得孩子在逐渐成熟起来,而我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不断成熟。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低年级的孩子最首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自觉性。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孩子上学以来,我的家里除了周末,晚上一般不邀请朋友来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保持室内安静,作为家长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看书、看报,在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能增加家庭的学习氛围。从孩子第一天上学起,我就要求她放学后回家第一件事是写家庭作业,之后才可以看六点至六点半之间的儿童节目。吃过晚饭,我会和她一起坐到写字台前复习一天的课程并检查作业,然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整理课本和书包。这样半学期下来,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二年级以来,她都是独立安排在家里的学习和作息。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看报,我发现以后就给她买各种她喜欢的儿童刊物,现在只要在家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会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翻阅,甚至于上卫生间她都不会忘记拿上一本书。当然这不算是好习惯,但每次看到孩子专注的表情,我都不忍心去阻止。

孩子的业余生活我们也安排得很丰富,晚上我们会利用一些时间同孩子一起到楼下跳绳、跑步,做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双休日我们会带孩子去书店买一些她喜欢的书,放长假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孩子去旅游,开阔孩子的视野。看着孩子逐渐成长和进步,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2.如何教育孩子文档 篇二

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个别孩子”是学校教育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也代表了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群体。教师要承认“个别孩子”的存在是一种教育常态,正视这种教育现象才能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个别孩子”的心理差异决定要采取个别化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发现,除了一些该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个别孩子”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某些方面相比,较为特殊。有些是在学习能力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还有些是在情绪情感上,较为活泼外向、难以管束;还有些是在性格上,较为孤僻、难以接近等。“个别孩子”在心理特征上体现的特殊性,决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2. 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发挥双方教育的最大价值。“个别孩子”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成果。准确来说,家庭教育在“个别孩子”的形成上的影响要更大些。要想转化“个别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需要教师与家长的联合。家长向学校提供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孩子在转变中的细微变化。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个别孩子”施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他们现在具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他们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部分。他认为只有那些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因此,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到的状态,选择“最近发展区”,采用最大效果的教学方式。“个别孩子”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对这类孩子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关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措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需要由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共同研讨而制定,其中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和语言、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的制定,才能突出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计划的执行更加认真负责。专业人员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计划”的科学性,而教师则是“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1. 分析“个别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通过对现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制定者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收集有关学生心理测试方面的有效信息,从而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发展现状。

2. 分析“个别学生”的发展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制定受到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个性化特征的影响。针对“个别学生”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目标。从“个别学生”差异的外在表现分析,从“个别学生”的优点着手,运用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为基本目标。

3. 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之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用于他们的一体化模式,将教育效果放大化。

“个别孩子”虽然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但是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普遍特性。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性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大部分的“个别孩子”都只是因为个性差异、情感情绪差异而形成“个别特性”。因此,在对“个别孩子”进行转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分析“个别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个别孩子”能够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设置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个别孩子”,个别化教育,依据,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3.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篇三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到奖品不是提高孩子能动性的唯一途径。按理说,肯定和奖励孩子的绘画行为,应当使这种行为巩固和发展,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奖励非但没有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反而使这种兴趣明显降低,可见奖品固然有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的作用,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俯拾皆是。例如,当孩子不愿做某件事时,父母常会用食物来引诱他:“宝宝,快来识字,识完字给你吃巧克力。”就父母的本意来说,他们是希望通过食物来强化孩子的识字行为,因为几乎没有多少儿童能抵御食物的诱惑。但是我们却会发现,孩子识字时却常常心不在蔫,眼睛不时地朝放巧克力的地方看。有的孩子则要拿到了巧克力甚至吃掉了巧克力才肯识字。在孩子心里,识字仅仅成了获取巧克力的手段。这样的强化,又怎么可能提高孩子识字的自觉性呢?还有些家长,在考试前常对孩子许愿,考多少分以上,就奖钱或物。其用心固然不错,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许愿只能使孩子的行为降低到以获得许愿为目的,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挥,而且,靠许愿激发的行为,必须靠逐步升级的新许愿才能维持。这种强化也是有害无益的。

做为家长一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强行或干涉他们的行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受苦受累也要千方百计为孩子的成才架桥铺路,创设条件,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但是,有些家长却因此常犯教育过度的错误。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聪明伶俐,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和焦愁感,恨不能把各种知识一下子全部灌输给孩子,让他一夜之间就成为人人瞩目的天才。于是,他们既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顾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仅仅是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盲目地灌输,过份地干预,其结果恰恰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走向了家长所希望的反面。

小时候,我看过这样的一幅漫画: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斜挂着一架电子琴,左手拿着英语书,右手提着文房四宝,口袋里还装着识字课本。孩子不堪重负,一脸忧愁。看了这幅漫画,我不禁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显而易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儿童所能承受的限度,这种过度的智力强化,不仅会使儿童的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使他们陷于神经质,而且还会使儿童因穷于应付而产生厌恶情绪。刺激的饱和将使儿童对所见所闻都感到无聊,他们就象饱食养餐者那样,任何佳肴也引不起他们的食欲。从造成孩子不愉快和产生厌恶情绪这一点上说,超越儿童适应范围的刺激甚至比不对孩子进行特别的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还要差。因此,家庭教育要坚决纠正过度教育的错误。

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要求和接受能力。国外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故意给一组大学生连续提出一些不可解答的辨别课题后,再给他们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解答的字谜课题,结果在辨别课题中有过反复失败教训的学生们,作字谜课题的成绩却非常差,也就是说,尽管一定能解决的课题,但他们却立刻把它当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弃了。这种现象被称作“无力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时,无论提什么问题和要求,一定要考虑儿童所能接受的程度。如果儿童已经知道的东西和鼓励他学习的东西之间的差距,跟他的智力准备和体力准备相差很大,儿童在活动中总是体验失败的滋味,那他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态度,终止增强某种行为,即使是稍作努力便可解答的问题,他们也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放弃解决它的努力。这种无力感一旦蔓延下去,那他则可能终生一事无成。

片面的教育和不切实际的教育都会带来相反的后果。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一点,过份地苛责孩子,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令孩子望而生畏,陡增顿恼;也有的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视而不见,总是一如既往地批评个不停。这种不顾孩子的努力,毫无区别地给予个别强化的做法,只会降低孩子的学习热情,其学习前景恐怕是不会令父母感到欣慰的。

4.如何教育孩子文档 篇四

如何在新形势创新民兵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要围绕使命,服务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保证“打得赢、不变质”上。一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求突破。久治不愈的问题,是指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倾向性问题,经过治理后,有一定的起色,但没有治本,往往容易出现反复。这类问题,由于其自身的顽固性,长期影响和制约着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发展。对这些常抓常讲但又经常出现反复的问题,我们要在认真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分期立项,分批解决。要集中精力,形成阵势,多挖“深水井”,多做“递进式”工作,不厌其烦,不厌其难,不厌其反复,以“问题不解决不撒手,效果不明显人不走”的工作干劲,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以“凉水泡茶渐渐浓”的工作方法,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二是从改进方式方法入手求突破。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内容有了新的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必须有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如果一味地把一种传统的方法当成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把过去的“撒手锏”当作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尚方宝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给老办法赋予新内容,更换新载体,使老办法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政治教育,要由原来“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方式向平等启发式转变,由“一个教案满堂灌”向社会化、网络化教学转变;经常性思想工作,要由单纯解决思想问题向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并与解决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相结合转变,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三是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求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作风疲沓,办事拖拉,执行上级指示不及时、不坚决、不彻底现象在某些单位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监督约束。要搞好公示,把工作内容、时限和标准公示于众,让标准低的人身子“坐不住”;奖惩公正,把工作是否落实与个人的进步挂钩,让碌碌无为的人位子“保不住”。同时,政治干部要适应使命要求,切实端正学风,牢固树立起带头学习、刻苦钻研的形象;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树立起勇于开拓、有所作为的形象;适应基层要求,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起求真务实、服务基层的形象;适应先进性要求,严格教育管理,树立起勤奋敬业、严于律己的形象,以“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精神状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5.尊重孩子的选择 文档 篇五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大人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除了一些必须如此的事,如生活常规。)因为只有做他自己选择的是,孩子才能全力以赴,遇到困难才能忍耐,并且想办法去克服。

不过孩子在进行选择时,父母应协助分析明显有利或不利的部分,并告诉孩子:“你做对了选择,就应该承担选择后的一切。”让他学会为选择而付出,为选择而承担后果。

不过,父母常会因自己的喜好来左右孩子的选择。如:孩子喜欢灰色的运动鞋,父母却给他买红色的:孩子想要学跳舞,却被要求去学小提琴。绝大多数孩子会因此而失去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机会。

6.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至理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普遍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也有共鸣。但常常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成不了“龙”,更有甚者,走向反面。怎样才能教育孩子有所作为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认识世界、判断是非及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使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厌恶的家长行为有:加作业不让娱乐;对成绩期望过高;搓麻将影响学习;搜书包压制自由;闹矛盾家庭不和;打(骂)孩子任意发泄。由此看来,家长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和睦、协调、民主氛围的家庭环境,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呢,家长还应多关心、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受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应该急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所以要让孩子相信自已,相信“我能行”。如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教授,小时候非常淘气,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还差点被校方勒令退学,可后来却成了大学教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时,他不无骄傲地说:“这得归功于我的母亲。”小时候,母亲常对他说:“你呀,现在不爱学习,可是,总有一天你会喜欢学习的。”“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这点,妈妈最清楚。”当时,他自己并不相信,因为母亲说的话与现实情况相差太悬殊了。可是每次他遇到挫折时,母亲总是这样充满信心地鼓励他。“不知从何时起,我也这么想:说不定将来也许会这样。”他说:“特别是我面临那些惨重失败时,母亲的话总是在脑海中浮现。从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家长的鼓励和自信,使孩子在无意之中树立起了”我能行“的信念。此外,还要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获得发展。要让孩子获得成功,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把目标比喻为一只”桃子“它应该是”跳一跳能摘到的“。如果目标太高了,孩子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他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果太低,没有一点挑战性,也无法激起成功的欲望。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作为家长要要尊重孩子和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把“自然结果教育法”中的一个经典事例奉献给大家—威尔逊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情况,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之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那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也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大家反思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我敢保证,很多父母会立即动手给孩子塞进去,不仅如此,恐怕还会放进更多的东西了。)这位妈妈的做法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尝试中获得经验,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种经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但这些经验却会在他今后的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因些,我们的家长如果要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面对各种问题,时间长了,机会多了,他们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三岁的小女儿不仅活泼可爱,而且有着较强的模仿欲,因些,妈妈吃完饭收拾碗筷时,三岁的女儿也试图学着妈妈的样子干家务,可是这个妈妈却让女儿坐在那里别动,因为怕女儿摔破了碗,怕女儿划破手。你说家长错在哪里?错在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这样起码有三个副作用:一是动手的机会失去了,剥夺了一次智力锻炼的机会;二是一次发展生活能力的机会失去了,剥夺了一次生活能力养成的机会;三是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后来,这位妈妈听了一个幼教专家的观点之后,她欣然改变了做法,孩子5岁就能洗碗,自己洗手绢了。对于缺少的,只要给予就不少了;可是对于由于过多地给予而缺少的,只能少一些给予。对此,家长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保持一点爱的距离。

又如: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列席旁听,还可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后来,两个独生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的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了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在这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堪称楷模。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要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女难独立,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应成为家长重要的必修课。如:美国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一是练胆教育从幼儿开始。美国家长深知,人之初胆本小。要想孩子长大后胆子大,就必须从幼儿练起,因此,美国家长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让孩子独居一室。等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以驱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卧室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孩子好乖,晚安。然后就回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拿着布娃娃或塑料枪之类的玩具甜甜地进入梦乡。二是从小就让孩子接受自立训练。普天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美国家长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爱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内心。

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让他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习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看到父母做事,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支缠着父母做。父母外出游泳,把幼注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三是让孩子适应环境接受锻炼。美国家长等到小孩子到6岁以上时,便会带他们到山区旅游。每每遇到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最快或最慢的地主,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对他们讲明道理,并教孩子

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总是让孩子自己走。途中遇到陡崖峭壁,就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应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幼儿遇到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四是指导孩子使用工具,有句俗语说得好:“艺高人胆大。”美国家长也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些生存技能,美国家长从小就教孩子认识工具和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应学会用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去修理。”工具包里有榔头、螺丝刀、板手等。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

五、六岁的孩子就让他们学会使用煤气灶、高压锅和洗衣机。家里物品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五是教孩子进行自我保护训练。美国家长一方面鼓励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要胆大,无拘无束去创新,去开拓进取。同时,也告诉孩子社会上也有骗局和陷阱。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随时随地都会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及其它注意事项,指明那样走容易出现危险,只有这样走才会安全。为了让孩子在遭遇突发情况时避免受到伤害,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还让孩子牢牢地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譬如父母单位的电话号码、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的急救电话等等。在野外迷了路时,父母训练孩子利用树叶的疏密来判断方向,如何区分哪些是可以食用的野果,野菜。

三、注重引导,培养兴趣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如强调考试必须前3名,弹钢琴要过8级,不仅要能歌善舞,还得是体育健将,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在这不到这一要求。当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时,就开始唠叨,造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孩子心里就蒙上一层阴影,丧失了自信心。有一位他的儿子前两年考上清华大学的家长,他的教子经验是是基本上不向孩子提什么要求,而是重在培养他的兴趣,启发他的思维。他的儿天生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一方面加以鼓励赞赏,另一方面认真回答并引导他思考,有时还和儿子一道查阅资料。所以儿从小就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富有创新意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良好习惯。他的儿子在幼儿园时,看到其他小朋友拉小提琴,也跃跃欲试,于是那家长就让他学习小提琴。学了一段时间,儿子厌烦了,认为没时间玩。家长也没强近他学,而是买了一套小提琴教程的VCD在家里放给孩子听,优美动听的旋律在家中回荡,儿子仿佛受了感染,家长乘机劝说他照着碟片练习,自由安排时间,儿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开始在家中自学。直到高中毕业,儿子每天都在学习之余拉拉小提琴,不仅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做大量习题,每天记日记,做一些无谓的重复劳动,好像不如此就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结果使孩子疲于应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这个家长,他的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买过课外资料,高中每科也只有一本。他主要教育孩子上课大胆提问题,大胆思考,不迷信老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样小孩子上课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效率高,而且也锻炼了口才。由于孩子作业不多,因此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下象棋、打乒乓球、玩电脑、旅游和同学聊天等,同时,还要求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如名人传记、科普、历史、教育等题材的书。

四、平等相待,加强沟通

经常听到有 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争气。其实这也与家长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总是认为孩子是无知的,不批评教育孩子就不能成才,往往把自已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结果经常是做一厢情愿的事情。有一位家长当他的孩子遇到那样或那样的问题,他就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共同讨论协商;家里有什么事,也常常请儿子出主意。有时也会不耐烦,也会发火,过后也会及时向儿子表示歉意。有人说过,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孩子把父母当成仆人或者顶头上司。只有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沟通,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他有什么心思、委屈、困惑才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同时,家长也要抽时间参与幼儿的活动,陪他玩,;无论什么游戏都要有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在到教育和

培养的目的。对于孩子的提问,简单的重在启发,有点难度的就和儿子共同讨论,共同查阅相关的资料。家长也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了解一些新事物,如孩子和你谈论某某歌星、球星、国际热点问题,你一点都不知道,会让孩子失望。

五、捕捉时机,加强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教育有利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享受成功喜悦之时。经过努力,孩子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产生愉悦的心情。些时,孩子是最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应该及时地祝贺孩子的成功。同时,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老师家访或家里来客时。家长千万不要一个劲地向老师或客人叙述孩子的缺点,不要说:孩子真笨;这孩子开不好了。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定势,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应向老师或客人讲述孩子在家的闪光点,使孩子产生满足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如在这个时再向孩子指导出缺点,孩子通常能愉快地接受。

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每当这时,孩子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如家长再训斥孩子,极易刺伤孩子稚嫩的心灵,便孩子一蹶不振。这时,家长应从中肯定孩子的可取之处并加以指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孩子树立自信心。

同伴取得成绩时。此时,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心境:或羡慕、或嫉妒、或漠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把取得成绩的同学作为学习目标,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把握的时机还有许多,诸如集体活动时,外出游玩时,孩子过失时,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家做有心人,捕捉时机有效教育,事半功倍。

7.如何对2~8岁孩子进行教育培养 篇七

两岁的孩子表现“很牛”, 什么事都好像有主见。这时期的孩子, 由于自由活动的能力增强, 各方面的知识也随之不断增多, 所以, 这个时期孩子重要的心理变化是:总想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当他自己做某件事时, 如果大人要去伸手帮助他, 常常会遭到他的反对。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 凡是他想到的事情, 就一定要去做, 表现得任性, 不听话, 甚至还跟家长“顶牛”。在心理学上, 这个时期被称作“第一反抗期”, 这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反抗心理的孩子, 长大后往往意志坚强, 有主见, 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这时, 父母应善于指导孩子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遇到困难时, 容易产生畏难、羞怯、泄气等情绪, 这时大人千万不要因孩子完不成一件事而讽刺挖苦, 应鼓励和帮助他完成, 让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鼓起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而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

两岁后的孩子“自我表现力”特强, 是喝了兴奋剂的“运动员”。这时他们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调节能力, 但自我约束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兴奋常常占优势, 所以儿童容易激动, 爱吵闹, 并且喜欢用一些滑稽动作吸引别人注意。尤其当家里来客时更是特别高兴, 甚至“疯”起来。平时我们常听到“人来疯”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母亲应该注意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 来了客人先给他介绍一下, 并且欢迎他表演一些小节目, 借此满足他的愿望。不要在来客人时将孩子赶出去, 应利用这样的场合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帮孩子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 在满足孩子“自我表现”愿望的基础上, 还能让孩子学到社会知识。

值得提醒的是, 父母不要随意满足这一时期的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有时孩子提出了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哭闹不停, 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哄劝, 更不要迁就, 可以采取不理睬的办法, 让他哭够闹够, 自己停止。

两岁后的孩子做错事时, 父母批评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动, 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都很强烈, 什么东西都想动动、摸摸, 有时还会办错事, 捅点小娄子。批评孩子时要防止伤害其自尊心, 不要当着小朋友的面给他个下不来台。话不要太多, 点到为止。另外, 批评孩子时家长意见要一致, 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错觉, 以为批评得不正确, 从而不愿接受成人的有益的意见。

8.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篇八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我的孩子没有成长为我希望的样子。曾几何时,我对他信心百倍、充满幻想,希望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子两三岁的时候,我感觉他特别聪明,我在集市上买的奥特曼的动画书,他看得津津有味,总是缠着我给他讲里面的故事情节,每次读之前,我都把前一天的故事让他复习,他总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奥特曼的身高、体重、特长、爱好,更为吃惊的是他看奥特曼的影片,竟能把片头、片尾曲唱出来,那都是日语啊!我陪他看了那么多次,我一句也没记住,那时我就下了结论,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

三四岁的时候,夏天到了,我用自行车带着他去玩,他坐在后座的小椅子上,反坐着,屁股朝前,脸朝后,把头放在车鞍子上,我慢慢地推着车,他很是悠闲的哼着小曲,那时的开发区,路上还没有多少人,清扫马路的阿姨总是说,你家儿子太调皮,太会享受了,儿子这时会笑眯眯的挤着眼逗阿姨开心,作为爸爸的我,看到机灵、调皮的儿子,满心的都是幸福喜悦。

儿子上幼儿园了,也是家附近的一般学校,我下班后就去接他,他左手牵着妈妈,右手牵着爸爸,总是叨叨着幼儿园的故事。现在想起来总是其乐融融,好幸福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家里条件逐渐好转,我给他转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他开始坐着校车去上、下学了,我也开始搬进了我的新家,正式告别了租房的岁月。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五岁的他性格渐渐倔强,自己想干的事非干不可,会无理取闹了。为了改变这种性格,我也用尽了办法,最后采取了粗鲁野蛮的方式,曾扇过他那幼小的脸庞。渐渐的儿子发现,他的爸爸发起脾气来是那么面目狰狞,不可理喻,甚至发狂,他幼小的心灵里感觉爸爸是脾气很大的人,还是少惹的好。

我家的那位是个性情温和、做事细致、好较真的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时间观念,说好10点出发,往往10点20都动不了身。记得谈恋爱时,那时没有手机,约好的在11点离两家都较近的地方见面,12点了人都没到,炎热的天气热的我头皮发麻,索性买了个2元的西瓜吃了走人,20里的路程骑车半小时到家,刚到家,隔壁小卖部的二嫂就来喊有我的电话,再见到这个小姐姐的时候,已经下午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最为经典的是我们过年回老家,为了有座去车站买了第二天的票,时间是上午8点,我早早起来准备,等她全部忙活完自己,7点50了,到了车站8点20了,360元的车票只退来180,不得不再买第二天的车票,第二天刚刚好,要不又找不到车了。这种性格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就是特像他妈。幼儿园的班车到我家楼下是7点20分,他每次都等几分钟,有时就抱怨,你们能不能早点,你们一晚点,后面的孩子都跟着晚。老婆有时送孩子回来也抱怨,两分钟就不能等,司机这人火气还挺大。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后来让我感觉到害怕。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去了外地工作,一周回家一次,甚至两周一次。对待孩子的学习,我和老婆的意见是一致的,不想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想让他有个欢快愉悦的童年,对他的成绩也没有要求,差不多就行了。我现在都为我们这个愉快的决定而后悔,我从来没有管过他的学习,也不过问,他甚至在哪个班我都不清楚,一到二年级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三年级再开会的时候,他班主任一脸惊愕的看着我,不知道我是谁。

二年级的时候,儿子的语文已经跟不上了,全班45个孩子,得分排名是43,据说还有两个外国小孩,得到这个消息,引起了我的巨大警觉,我开始关注他了,有一次我送他上学,因路上堵车太久,好不容易到学校门口,已经迟到2分钟,放下他,我便匆匆的走,无意中一回头,他却没进学校,躲在学校西门的大石头后,我很吃惊,便急忙停车下车去找他,他却说这样可以避过学校对学生的检查,看来他已是屡试不爽了。

三年级的时候,我决心回来工作,好好监管他,初衷是好的,出发点是对的。孩子慢慢长大,我工作逐渐忙乱,再加上身体欠佳,情绪也起伏不定,对孩子的陪伴也不是很多,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回家就想看看电视,玩玩电脑,看看球赛,老婆让我管管孩子的学习,我也表示了不满,表示对她的不满意,我没黑没白的工作,没有休息日,拼命地挣钱,难道就没有点自我吗?就不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我再陪他,我就把我自己全奉献了。我当时感觉我是对的,要不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召见我,说孩子经常打闹,他们几个小孩玩的很欢,作业不好好写,字体写的很烂。为此,我还单独跑到学校去偷偷地观察他,课上不敢发言,胆小、拘谨、木讷,有时藏到桌子底下去。那是学的不好,没有自信,害怕别的同学笑话,所以想把自己藏起来,有个女同学给我说,叔叔你家孩子就像个钻地鼠。

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后来更是捷报频传,语文考D数学考C,英语连字母都认不全,我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对待不努力、不上进的他说话声大了,挖苦讽刺的多了,一碰到浅显的问题不会就暴怒了,儿子除了瑟瑟发抖外,也采取了无声的抵抗,学习没有好转。

我也曾嫌弃过自己的孩子,这么笨,字写不好,老写错;数学不细致,计算出错,题意搞不懂;英语单词记不住,背过多少遍,一考总是错。我有时恼怒,有时暴躁,有时抓狂。甚至埋怨人家老师,埋怨学校。

五六年级,我也下放到小学了,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在陌生的岗位上从事着陌生的工作,教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儿子一直跟着我,说实话,我没有特殊照顾他,就是上课提问,我也是先提问人家的孩子。我工作上的忙碌与繁琐,迫使我几乎天天加班,早来晚走,已是家常便饭,儿子和我随行,天天忙碌的我似乎感染了他,他竟然主动写作业,主动学习了。

我不断的读书学习,也改变着我的视野。我逐渐认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场所,我们上小学时候的人和事还有多少能浮上心头?唯有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童年不能忘怀。我决定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氛围,让家庭教育发挥它的力量。小学生主要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抓习惯,抓孩子的养成教育就显得那么迫切。

我开始转变自己,对儿子我多了耐心,多了宽容,帮助他改变他的世界,我常告诫自己,对待儿子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对儿子的改造也是对自己的改造,我渐渐沉下心来,和儿子一起同行,尽管过程艰难曲折,但儿子对学习对读书对同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有提高,成绩尽管一波三折,仍是螺旋上升,一个最美的他逐渐向我走来。

上一篇:加快森工林区改革发展调研汇报材料下一篇:高中政治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