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2024-10-08

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17篇)

1.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一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独立练习为目的,对新授课做补充和延续。教学之初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分成两个对抗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同时又不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全课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对学生学习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本课教学,我很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教学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精神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2.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情境再现,回顾旧知

数学的教学,一般而言,是枯燥无味的。而进行数学知识的练习,更是枯燥得“雪上加霜”。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上数学练习课的兴趣。

例如,在上“商不变的性质”练习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课件,讲述“狐狸兄弟卖麦子”的故事。

狐狸四兄弟为了提高销量在自家门前贴出了促销广告,老大为了抢生意,说:小麦特价了,2千克卖8元钱。

老二一看老大的生意好,眼珠子一转说:20千克卖80元钱。

老三眼珠一转说:我这里小麦批发,200千克卖800元钱。

老四看大哥、二哥、三哥都搞活动,也在门前贴出牌子说:小麦甩卖,2000千克卖8000元钱。

如果你要买小麦,你会买谁家的小麦,为什么?

你能用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列出算式:8÷2=480÷20=4,800÷200=4,8000÷2000=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虽然卖的斤数和钱数都在变化,但是每斤的价钱都是一样的。这是应用了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得到的结论。

回顾: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看来,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商不变的性质的练习课。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在狐狸比赛卖小麦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的推导过程,把“商不变的性质”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深化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的认识,并调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思路梳理,知识再认

思路梳理这一环节中能使学生对刚学的新知识加深印象,特别是对学生进一步弄清解题方法及计算方法大有好处,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这一练习所围绕的知识点。因此,在进行练习前应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再认。

例如,教学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在练习前,我出示了下面图片:

因为一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教师有意识的出示自己整理的成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梳理成果的呈现方式,加强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梳理得简洁、全面、美观。

三、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分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

练习一般要经过模仿,熟练与创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题目是基本的,模仿性的;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有变式题、小型综合题。当这些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后,就要转入第三阶段———技能的发展阶段,练习题注重综合性、灵活性。练习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上三个阶段,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上“图形的周长练习课”时,我用“乡村游”的情境,设计了三个练习。

练习一:走进开心农场,通过解决给开心农场围篱笆的问题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练习二:走进农家乐小木屋,通过解决装木条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做题时不能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练习三:走进农家小院,再次解决围篱笆的问题,通过操作,讨论,让学生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再次感悟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乡村游的情境串起整个练习过程,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练习题选取的都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遵循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当堂检测,评价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检测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实效性、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题目,既能检测学生对本课练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消除对检测的紧张情绪,增强对数学课程的喜爱。

3.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艺术探析 篇三

【关键词】数学 练习课 教学

“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把知识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控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把握这一环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要求我们科学地进行练习的设计,处理好练习的质与量的关系。

所谓“熟能生巧”,即强调质量是以一定的数量为保证的,没有一定的数量就谈不上质量,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集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然而数量又要受质量的制约,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当前,有少数教师在练习的内容安排上存在随意性,泛泛地练习,反反复复做书上练习,这样机械重复,盲目多练,压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挫伤了他们原有的求知欲,造成学生产生逆返心理。所以脱离数量谈质量是空中楼阁。同样,想通过题海战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也是不可取的,本文就如何在一堂课的40分钟内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的谈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创造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堂课时间有限,如果讲解过多,排挤了学生练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应用知识的机会,所学知识就不能得到深化形成技能技巧,教学就变“填鸭”,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就更无从谈起能力的提高。

二、精心设计,提高练习质量

好的练习设计要突出教材重点,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练习形式要灵活新颖,有一定的弹性,并能面向全体同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巩固新知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

所谓练习的目的性,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脱离目标,盲目练习,不仅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而且也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因此不论是在新课前、新课中,还是新课后的练习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为讲授新知识所设计的铺垫练习

铺垫练习事关重大,由于教材的系统性和儿童认知的规律性,数学中新知识出现都不是突然的,构成新知识一般有两个组成部分:(1)学生已掌握的知识;(2)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新增知识。因此铺垫练习设计要把握这一特点,每题应与新授课紧密相关,力求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力求简洁明了,为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①口算

5×2 45×2 24×40 25×4

15×4 15×6 128×8 36×5

②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数相乘形式.

15=( )×( ) 30=( )×( ) =( )×( )

24=( )×( ) =( )×( ) =( )×( )

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埋伏。

2.在新课中练习

新课中练习一般都安排单项练习,既巩固上一环节概念、定律等知识,又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提供铺垫。例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中学生在掌握了三个数相乘,可以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判断哪种计算简便

19×2×5=19×(2×5) 23×(5×4)=23×5×4

25×(4×8)=25×4×8 45×2×7=45×(2×7)

通过此项练习在巩固运用前面概念的同时为下面简算的教学提供思路埋伏。

3.在新课后练习

新课后的练习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由浅入深,体现层次和梯度性,并力求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还要注重形式的灵活性

(二)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

1.每堂课练习设计要针对教学进度

每个新内容往往要教学2---3节,因此针对每堂课进度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可以安排针对本节新知识的埋伏练习或创设情境的练习;讲解新知识,当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初步形成技能时,就应该进入巩固技能阶段以求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所以这部分练习要求全面,并具备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例如在工程问题教学中课前可以练习与工程问题相关的工作问题,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数理关系;授新课后先按排模仿性的巩固练习,然后再进行引申,做与所授内容相关或沟通的练习。

2.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

练习设计除了要考虑教材外,还要考虑学生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练习,让各类学生的思维都能在练习中活跃起来,不仅能让低分生获得成功的满足,还要让优等生感到有趣味。

(三)注意练习形式的灵活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重复的、枯燥的、单一形式的练习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束缚学生的思维,所以在练习设计时要力求形式的多样性,如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应用题中填改条件、填改问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还可以设计进行对比练习,促使学生加深认识,提高应变能力,低年级还可以安排动手操作,对口令、夺红旗、送信,但注意方式不要变换过多,掌握适度,以防分散学生注意力。

(四)要注意练习的讲评---反馈

“反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反映,也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如果只练不评,就不能收到 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练习中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要明确指出“对”或“错”,并指出错在哪里,分析错题原因。“反馈”要做到及时、准确,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所在,并加以补救。

4.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四

xiaoxue.xuekeedu.com

1、“温故而知新”这个词足以说明复习的重要性。以往的复习课我们都是让学生做题,然后针对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利用这种方法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少了系统性。

以往在复习计算时,总是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计算,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紧接着便是大量的练习,整个过程学生一直是在进行机械的计算,可以说动脑思考的成分很少。而复习课的基本含义之一是“重新学习,根据这一基本含义,我进行了如下设计: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这两天老师正在退饭钱,已经退了一部分,但还是有4元钱要退给班中的5位同学。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应退给他们平均每人几元钱?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竖式计算的过程说一说。体会生活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知识的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列竖式计算、按要求求近似值、按生活实际求近似值”,而是通过学习,让其体会到“小数除法计算;按要求求近似值与根据生活实际求近似值”之间的区别。

充分解决”0”的问题,不够商1“0”占位,末尾补“0”,中间“0”占位的问题在本节课中再次得以体现和补充学习。

2、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综合性的。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学生坦诚的说“我做这样类型题目的特别容易在这里弄错”“我认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从自身学会反思,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经验,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全面地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借助材料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xiaoxue.xuekeedu.com

3、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突出主体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复习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分析学生的错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5.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五

本课最成功之处是采用了长方形磁条教学第7题。我先将磁性长方形框架吸在黑板上,描出其形状,然后拉动框架,再描出平行四边形。通过形象图示的观察,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看来直观感受胜于说教。

虽然本课变式练习较多,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反倒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单位换算成了作业难点,看来学生原有基础知识薄弱再次成为教学的瓶颈。因此再教时,我会在基本练习中补充单位换算(已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如果练习效果不佳,我还将对所有面积单位进行梳理,对换算方法进行复习。梳理图如下:

1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0000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进率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6.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篇六

《动物聚会》这一课的一个难点是体验、比较和区分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不同含义。上本课之前,我就进行了充分备课,发现学生如果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动口将会很大的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有助于他们理解算式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因此一开始,我就给孩子铺设了非常吸引他们的情境:“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住在大森林里,这一天,为了庆祝动物界的胜利召开,它们特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瞧!小鸟飞来了,落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来了,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但大会的组织者说,这次聚会是聪明者的聚会,只有够聪明的人才能参加,在这次聚会的场面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谁能找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参加。你们想试一试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多孩子为了成为聪明者努力的观察情境图,想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孩子们那努力的姿态真可爱。

在后面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尽量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小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出现能力强的学生代替能力弱的学生表达意愿的现象,这实际剥夺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没有体现学习面前,机会均等的教学原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是应该多鼓励能力弱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做到全班同学共同掌握新知。

7.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七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8.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方法探析 篇八

[关键词]练习课;数学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作为小学数学课知识点互动链接的练习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窥见一斑。因此,教师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化解知识难点、优化课例、实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练习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有效提升练习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练习课教学的目标设计

练习课教学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通过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1.目标具体化。即明确突显出具体知识点。教师在本环节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每道练习题是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必须明确表示,让学生在训练中对该题涉及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在解题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

2.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题不能平铺直叙,而是要有层次性,一般要求是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知识链接中找到关键点,并由此生发开去,通过简单题目的训练,熟练掌握知识点,然后在后续训练中做到形式、知识的迁移与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规律,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达到寻根问底,真正实现“万变不离其宗”的目标。

3.目标设计的延展性和实际性。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具体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点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具体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一旦固化,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如小数乘法练习课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这个目标设计中,完整体现了上述目标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在具体训练中就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能真正达到训练意图。

二、练习题的教学设计

练习题设计是练习课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习题的选择可灵活自由,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亦可根据教研组活动设计进行摘编。总之,习题的选择要做到既有联系,又有层级性,做到口练、笔练相结合,学生自由练与集体练相结合,封闭与开放相结合,专项与综合相结合,均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1.练习题的设计应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练习题的设计原则来自教材,其宗旨是为提高巩固教材内容而服务,教师在实际设计中要从教材出发,并与教材重点相联系,充分领会教材内涵,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与深化提高,不能仅凭教材提供的习题,而是要走进教材,并走出教材,真正实现教材习题与课外练习的互补。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级性、梯度性。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引作用,并进行深化设计,让习题呈现出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级性,在练习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材设计的本意,并能从中领悟习题所蕴含的道理、原理、法则、定律,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习题练习到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练习题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进行设定,切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不能形成过重的课业负担,亦不能让学生因为习题练习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习题实际要充分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实用性,通过学生练习,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愉悦身心,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技能与身心共发展、同提高。

三、练习课教学方法

1.融入情景。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乐趣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整个环节设计中要深入浅出,充分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景中,此处的情景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是指走进练习题设计的情景氛围中,如此而来,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知识链接的浩瀚海洋中感知感悟无穷的快乐,并从中学会分享与成功。

2.注重评价。良好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练习课教学实际、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学情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最好能够实现分层评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乐趣,比如给学习上相对有困难的学生布置一些层级较低的习题,给学习有一定优势的学生布置一些层级较高习题,并进行分类评价,这样,当后进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类别的题目后,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同学的肯定,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增强后进生学习动力;而对于优等生,评价要求相对较高,使其从中感受到攻坚克难的成功喜悦,这样,更能有效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乐于求进的思想。

3.及时总结。练习课教学贵在及时总结,总结本节知识点的运用策略,总结学生练习当中存在的失误,总结学生解题思路中的偏差,总结由易到难的渐进思想,必要时,教师可借助树状图和表格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简单层级上升到高级层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当然,这部分工作亦可交予学生,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归纳,然后在大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大组长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及学生集体进行评价,学生归纳知识,总结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练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不能因练习而单纯练习,而是要从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的高度认真设计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在具体情境中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走进情景,走进生活实际,充分建立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纽带,通过知识回顾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整个环节中既要深入小组,走近个人,同时要面向全体,针对整体,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既要给学生训练的时间空间,又要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活而不乱。这样,练习课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训练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乐于分享的思想,进而形成良性思维品质及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9.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 篇九

东风东路小学 钟燕萍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理解新授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熟练的技能,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但当前数学练习课中,教师往往考虑的是巩固知识的练习,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少运用知识的练习。另外,课堂上教师为突出一个“练”字,而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有的甚至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重复地做着他们早已会做的题目,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佳。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练习课应有的功能,甚至会产生“熟能生笨”的结果;同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形成一块鸡肋,直至产生厌倦情绪。那么, 数学练习课应怎样设计与组织呢?

一、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我们的练习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制造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果习题的单调或者总是进行习题的模仿与套用,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如在三年级上册中,当学生学完“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春游”的主题,把一道道练习题串联在“春游”的情境之中,从解决学生人数,选取旅游景点,了解门票的价钱,然后买票,游玩,在这一系列的“春游”情境,学生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练习内容,而且让学生自己当了一回导游,解决了“春游”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买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学生订午餐,怎样安排座位,有两家店都实行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你准备去哪家预定?„„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仅充增长了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练习课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满足需求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首先练习要有递进性,习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在学习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的练习,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的练习就是基本的,检查学生是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如求36、20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层的练习,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最小公倍数”内涵,设计了一些判断型的练习,用于提高学生能力的题目。

如:(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能被这两个数整除。()

(3)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第三层,设计一些综合的创新,实际应用题。

如:写出3和5在50以内的公倍数,看看这些数与3和5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人民公园是1路和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一次,3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第四层,设计有拓展思维的,开发视野的题目。

如:爷爷对小明说:“我现在的年龄是你的7倍,再过几年是你的6倍,再过若干年就分别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你知道爷爷和小明现在的年龄吗?

这样,能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A、B、C、D类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最后,习题的设计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等生,当然也有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练习设计要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性和开放性,提升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狭窄思维向广阔思维升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例如,一本相册每页能放6张,有8页,现在小芳一共有50张照片。她能把这些照片全部放在里面吗?解法一:6×8=48(张)48张<50张,不能全部放下;解法二:50÷6=8(页)„„2(张),不能全部放下。这些解法,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殊途同归,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给学生以启迪,开阔了解题思路,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狭窄思维向广阔思维升华。

开放型练习,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通过讨论探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开阔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切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请你动手画一画。这道题的特点是:(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开放性。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切的位置不同,剩余角的个数就不同。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开放型练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升华。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一般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的其他解法。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较为复杂“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批评或责备,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练习设计要多以题组形式展现,提高效率

练习中进行题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探究新知,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认知基础、所要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去优化题组设计,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如在五年级期末复习阶段时,学生已经具备周长、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在整体比较中把握各知识点,学会具体应用,我围绕一个主题情境,展开数学问题,设计了如下题组:

1、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在小区里建一个长50米,宽25米,深2米的游泳池,你能计算出游泳池的占地面积吗?

2、如果要挖好这个游泳池,挖出的泥土用每次能装20立方米的汽车运走,需运多少次?

3、游泳池挖好后,还需要在它的四壁和池底都贴上瓷片,请你帮忙算一下,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按发展商的需要,游泳池的底面要铺上防滑地砖,现有边长分别为36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三种正方形地砖,你认为应该最好选择哪一种规格的地砖?为什么?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5、为了安全,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要装在与游泳池四周距离2米之处,请你帮忙算一下,栏杆的长至少是多少米?

这样,通过序列的题组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与系统建构。设计题组时要重视习题内容的思考性与启发性。突显题组的学习效应和练习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五、练习后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或小结,深化认知

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反思性学习是指对学习过程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具有一种执著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然而,学生面对学习常常疲于完成任务,不花时间进行反思,尤其是在练习课上,教师往往是主观地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自己制定练习内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完成练习任务,并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旦在练习中出现了错题,学生只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并没有认真反思做错题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去寻求自己的错误原因,不会独立进行练习,更不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练习课上增加反思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清楚地了解自己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分析错题原因,并且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对自己错题负责的好习惯。除了对错题反思,对解答正确的题目也应该反思。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汇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哪怕是一句,那也是对知识的总结与概括,让学生通过练习后的讲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理解。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小学数学练习课,大有文章,要真正提高练习课的效益,还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练习课的地位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通过从点--线--面的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使原先一直被认为是“鸡肋”的数学练习课,在教师的精心调制下,变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餐,让数学练习课伴随着生活、伴随着游戏、伴随着美味、伴随着学生的兴趣、成功,伴随着师生的智慧,绽放出智慧的光芒,开出智慧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进行简单的统计。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最受欢迎动物选举”字词卡。

2、动物纸偶(见材料制作)。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2-23页。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最受欢迎动物选举”字词卡。告诉幼儿动物公园里要选出最受欢迎的动物。

二、利用动物纸偶讲故事《谁最受欢迎》:

动物园要举行“最受欢迎动物选举”,当选的动物将会成为动物大使。

选举那天,海豚第一个出来自我介绍:“我叫海豚,是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会跳高,会翻跟斗,还会唱歌。请投我一票,谢谢。”

海狮出场了,它一边顶球,一边介绍自己:“我叫海狮,下水能游泳,上岸能走路,小朋友最爱看我表演”。

这时,鲨鱼凶巴巴地说:“我是海里的霸王,小朋友,你们一定要选我。”

小蝴蝶飞进会场,它拍拍翅膀说:“海豚、海狮和鲨鱼各有优点,但是说到美丽,他们都比不上我们蝴蝶一族。”

最后,轮到大熊猫了,它一步一步踏上台阶,慢慢地转过身,朝台下的观众说:“我叫大熊猫,我胖乎乎的体形和黑色的眼圈,才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哩!”

所有参选的动物自我介绍后,投票活动开始了。

三、请幼儿猜猜“最受欢迎动物选举”的结果。

四、出示幼儿用书第22-23页,表示投票活动有了结果,请幼儿数数每只动物所得票数,并完成连线。

五、请幼儿说说谁得的票数最多,老师继续讲述故事:

投票终于有了结果,大熊猫得票最多,成为今年的动物大使。

六、请幼儿根据投票结果,把当选的动物画在幼儿用书或图画纸上。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数量,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11.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方法微探 篇十一

关键词:练习课;数学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見,作为小学数学课知识点互动链接的练习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窥见一斑。因此,教师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化解知识难点、优化课例、实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练习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有效提升练习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练习课教学的目标设计

练习课教学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通过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1、目标具体化。即明确突显出具体知识点。教师在本环节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每道练习题是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必须明确表示,让学生在训练中对该题涉及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在解题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

2、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题不能平铺直叙,而是要有层次性,一般要求是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知识链接中找到关键点,并由此生发开去,通过简单题目的训练,熟练掌握知识点,然后在后续训练中做到形式、知识的迁移与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规律,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达到寻根问底,真正实现“万变不离其宗”的目标。

3、目标设计的延展性和实际性。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具体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点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具体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一旦固化,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练习题的教学设计

练习题设计是练习课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习题的选择可灵活自由,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亦可根据教研组活动设计进行摘编。总之,习题的选择要做到既有联系,又有层级性,做到口练、笔练相结合,学生自由练与集体练相结合,封闭与开放相结合,专项与综合相结合,均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1、练习题的设计应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练习题的设计原则来自教材,其宗旨是为提高巩固教材内容而服务,教师在实际设计中要从教材出发,并与教材重点相联系,充分领会教材内涵,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与深化提高,不能仅凭教材提供的习题,而是要走进教材,并走出教材,真正实现教材习题与课外练习的互补。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级性、梯度性。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引作用,并进行深化设计,让习题呈现出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级性,在练习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材设计的本意,并能从中领悟习题所蕴含的道理、原理、法则、定律,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习题练习到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练习题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进行设定,切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不能形成过重的课业负担,亦不能让学生因为习题练习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习题实际要充分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实用性,通过学生练习,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愉悦身心,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技能与身心共发展、同提高。

三、练习课教学方法

1、融入情景。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乐趣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整个环节设计中要深入浅出,充分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景中,此处的情景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是指走进练习题设计的情景氛围中,如此而来,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知识链接的浩瀚海洋中感知感悟无穷的快乐,并从中学会分享与成功。

2、注重评价。良好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练习课教学实际、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学情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最好能够实现分层评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乐趣,比如给学习上相对有困难的学生布置一些层级较低的习题,给学习有一定优势的学生布置一些层级较高习题,并进行分类评价,这样,当后进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类别的题目后,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同学的肯定,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增强后进生学习动力;而对于优等生,评价要求相对较高,使其从中感受到攻坚克难的成功喜悦,这样,更能有效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乐于求进的思想。

3、及时总结。练习课教学贵在及时总结,总结本节知识点的运用策略,总结学生练习当中存在的失误,总结学生解题思路中的偏差,总结由易到难的渐进思想,必要时,教师可借助树状图和表格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简单层级上升到高级层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当然,这部分工作亦可交予学生,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归纳,然后在大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大組长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及学生集体进行评价,学生归纳知识,总结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练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不能因练习而单纯练习,而是要从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的高度认真设计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在具体情境中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走进情景,走进生活实际,充分建立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纽带,通过知识回顾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整个环节中既要深入小组,走近个人,同时要面向全体,针对整体,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既要给学生训练的时间空间,又要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活而不乱。这样,练习课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训练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乐于分享的思想,进而形成良性思维品质及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12.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两个箭头标志、1-6数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去旅游啦!看!他们排着队伍来了。

2、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1)师:小动物们还请来了一个神奇的标志,你们认识它吗?(它是箭头,箭头表示方向。)

师: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1位,所以我们给小兔贴上数字号码1。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你真棒!)那么我们该给小鸡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猫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猴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2)我们的箭头可调皮了,看它跑到哪里去了?(它跑到了这边)

师:大家一起动动小脑筋,从这边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我们该给它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3)讨论:为什么小动物的数字号码不一样呢?每个小动物都有两个数字号码呢?

(4)师小结:原来从不同的方向数过去,小动物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动物的数字号码就不一样。

3、幼儿操作

师:看!接小动物的火车开来了,(出示火车图片)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从车头到车尾)哪个小朋友的数法不一样呢?(从车尾到车头)

那么第一节车厢在哪里呢?(哦,原来靠近车头的这节车厢就是第一节车厢。

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在哪里呢?(哦,第一节车厢里的第一个座位就在这里。)

第二节车厢的第二个座位在哪里呢?(哦,原来第二节车厢里的第二个座位就在这里。)

(1)幼儿操作:帮小动物乘火车

师:火车就要出发了,小动物想请我们帮他们安排一下位置,可是小猫有一个要求她说:“我有点晕车,想坐在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小猪也说:“我有点胖,我想坐在最后一个位置”。其它小动物呢都没什么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屈,老师.教,案,网”

师: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帮小猫和小猪选择座位,再帮其它小动物选择。请小朋友把垃圾放在盒子里,不要乱扔。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先完成操作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我请ⅩⅩ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的第几个位置。”

(4)教师评价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仅能帮小动物安排座位,还能准确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4、结束:游戏“开火车”。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我们也跟着小动物们一起去旅游,好吗?快排队

(我的汽车就要开,开哪里?谁来开?)ⅩⅩⅩⅩ,从前往后数,你排在什么位置呢?向后转后再请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

教学反思: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13.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感知坐标点的空间位置关系,促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2、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点的具体位置,并学习记录坐标位置。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送小动物回家》

活动准备:房子图一幅、动物图片、分组操作材料若干份

不断更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教学过程:

一、基本部分:

(一)用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森林里新造了一幢动物公寓,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楼房,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

(1)师:哗,好高的楼呀!这个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来数数是几层楼?你们是怎么知道?

(2)每一层楼里有几间房?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3)教师小结。原来看旁边竖着的数字从下往上数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有几层楼;看横着的数字从左到右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有几间房。

2、练习坐标点位置的口头表达。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边操作边提问:“这座大楼里住着很多小动物,你们看小熊家住在第几间?小鸡呢?”

(2)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同检查。

(三)学习记录坐标点位置的表达形式。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小动物们住在哪里啦,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们住在哪里呢?”

2、出示地址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东西?”

3、横线表示什么?帮我们记录什么?竖线呢?

师:横线记录第几间?竖线记录第几层?

4、教师讲解记录坐标点的记录方式。

师:小鸭住在第几间第几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呢?谁来记录?

(四)配对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识记坐标。教师出示操作挂图,随机请个别幼儿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1、师:刚才经过大楼时,发现有些小动物哭起来,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过,没关系,我们小朋友呀!把它们家的地址记下来啦!我们一起来帮帮忙,把动物们都送回家吧!

2、游戏后,教师与幼儿检查,并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物家的坐标。如:“小狗家住在第一间第五层……”

(五)分组操作活动。

1、记录地址。

2、送小动物回家。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幼儿记录错误的,要及时给予引导。

二、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对操作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表扬,对操作能力弱的幼儿进行鼓励。

不断更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14.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在北师大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用学校平面图和google地图来突破,力求通过一组练习,提升学生的认知。通过对比例尺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比例尺是有大小的,有时会根据图纸的大小设计比例尺,有时会根据内容先择合适的比例尺。这也是本堂课力求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二、教学流程

本堂我按照“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变式练习,强化认知——综合应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反思提升”这样的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1.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练的不是习题,是兴趣。”对于情境创设的问题,我认为高段课堂中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练习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介绍实验小学的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义乌市实验小学占地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长400米,宽250米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把它画在平面图上,你打算用多少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际的长?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图上的宽是多少厘米?在这幅图上量得操场的长是1.5厘米,操场实际长多少米?

2.基本练习,查漏补缺。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表格,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越大,看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小,看到范围就大,内容越简略。

填表

3.变式练习,强化认知。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填究题和判断题。应该说,这些题目都是容易错的题目。通过对一些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

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根据练习内容的多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几个课时完成练习内容,可以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几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二是练习题的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三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四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五是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策略,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追求环节而忽视实效。

15.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10种动物图片,火车图片一幅,有10层的楼房图片一幅。

2、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若干,火车头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动物排队出示动物图片,小动物排成一横队,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

(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

2、小动物乘火车

(1)数车厢(让幼儿知道数车厢时要从车头开始数)出示火车图片,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帮小动物乘火车: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乘车,并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的位置。

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小动物搬新家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戏“换房子”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五、结束:游戏“乘火车”请五名幼儿戴上火车头头饰,其他幼儿自选一种圆形

教学反思:

这节中班数学活动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立体的平房,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些序数词。让幼儿从看到说更好的了解5以内的序数词。出示立体的楼房,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再从说到做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说出第一间、第二间等和第一层、第二层等。

不足之处是当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后,拿门牌号送小动物回家就有点难了,不是单一的数第一第二了。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可以找对,有个别幼儿找不对,有的分不清楼层,有的分不清房间,总之是分不清,可能是不太理解101、102是什么意思。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学习5以内的序数。

16.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六

《通分》练习课教学反思

和谐小学 吴凤琴

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有两个: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2、利用通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后回顾本节课,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我认为这节练习课设计的提醒层次性较强,不仅体现了学生由浅入深认知事物的原则,更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前四个题是有基本概念和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基础题,从第五题开始是相对较难的运用通分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也是先解决较简单的两个数通分比较大小,接下来是三个是通分比较大小,到最后六个数通分比较大小。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按要求独立完成任务后,该交流的积极交流,该展示时积极展示。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是就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解决第6题“班里的.图书角购书,班长小红决定做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是喜欢科普类的占全班人数的,喜欢童话类的占全班人数的,喜欢历史类的占全班人数的。”问题是“小红应该怎样选购图书?”结果学生的答案几乎全是只购买科普类书。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提醒学生难道只够科普书满足多数人的愿望,对于其他的人可以不管不顾,大家认为合适吗?学生一起回答“不合适”。接着学生又埋头修改起答案来,当我再次巡视时,学生的答案就变成了多购买些科普类书籍,少购买些童话类书籍,历史类书籍再少买些。这时我不失时机的问,那我们同学之间相处遇到这类事情时,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真的非常令人满意。

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也有很多。如练习的形式较少,显得这节课有些平铺直叙,单调,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的困惑,虽然学习了24字模式中练习课的上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来说还是不能运用自如。

17.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因此,在练习课中教师应把枯燥的数字赋予灵性,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级的、无效的问题,避免单调的机械重复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才能使练习充满趣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练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情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课中,让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体,营造丰富的、生动的、真实的数学学习氛围,赋予数学学习鲜活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不但会感觉到数学的亲切,更会对此产生兴趣。练习的内容设计要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习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际应用,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真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后,练习课中出示两个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引不起多大的兴趣,学生感到无聊,我设计这样的题:(1)公交汽车站从大堡子4路车每8分钟发一次车,107路车每6分鐘发一次车,早上6:20同时发车后,要到什么时候会再次同时发车? (2)李家山村有一条72米长的路,原来从一端起,每隔9米有一盏路灯。现在重新安装,要从一端起每隔6米装一盏。为节省施工成本,有些位置的路灯是不需要重新安装的。不需要重新安装的路灯至少有多少盏?(先画一画,再解答)……学生很感新鲜,学习热情倍增,探究欲望高,学习效果好。

二、设计富有挑战性、操作性的习题

练习课中学生对知识已经掌握,应该设计有挑战性的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画图、操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并且在汇报时还能通过举例来证明,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品质。例如,学习了认识分数后,对一个分数的意义能够准确说出,为了加深理解,我出题: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示的有,用纸片折的也有,有的用圆形表示,有的用正方形、长方形表示,还有的用三角形表示……形式多样,展示时激情更高,拓展了思维。

三、设计开放性试题

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设计开放性的试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富含趣味的问题情境,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题目的内容情境不确定、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的题。其开放性、灵巧性和多变性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和第九单元的复习时,我设计题为:“课桌的长是宽的4倍 ,自己设计条件和问题用方程解决”,学生设计的条件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展示交流时都想呈现自己的成果,内容异彩纷呈;学完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后,我设计题:“小明完成数学作业50分钟,小芳完成数学作业小时,谁做得快?”用多种方法比较,学生探究的兴趣浓,展示交流时方法多种多样,打开了思维,活化了知识。

总之,结合现代媒体和传统的小黑板、大黑板、题卡等将问题情境融入习题中,在练习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的参与程度高,学习的欲望浓,学习的效率高。如果只是机械重复的为了巩固知识而进行练习,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习的知识也变得死板。

上一篇: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下一篇:个人贫困简历书写范文